二年级数学上册 买衣服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买衣服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买衣服教案 北师大版

买衣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第二单元购物 第二课时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习题1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买衣服》同步练习 1.50角和5元比, ()。 A.50角多 B.5元多 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 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 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A.3角 B.7角 C.1元3角 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A.1元 B.9元 C.10元 1.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2.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元。(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3.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与解析 ;B;C C;A;C 1.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2.(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3.(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

知识共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的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知识共享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4、掌握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买衣服_北师大版(含答案)

《买衣服》同步练习 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口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8+12= 22-13 = 18-7= 16+15= 22-18= 17+13=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

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32+23= 14-10= 25+13+12= 18-9+7= 15+14-12= 2.列式计算并验算 37+125-98 43-21+57 25-17+39 44-15+38 3.判断 (1)小明买了一件褂子和一双袜子,褂子120,袜子4元五角,一共花了125元 (2)50元可以买两双22元的拖鞋和一个8元的杯子 (3)买一个67元的裤子,付一百元,找回43元 (4)三张二十元加3张十元可以换一张一百元

二年级上册买衣服

课时教案 A 第二单元第 2 课 课题买衣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1、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 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 正确进行换算。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识 技能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认 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能正确进行换算。 过程 方法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 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掌握他们之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难点: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付款方式。 教学 设计 思路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练习 教学准备教师 主题图及货币学具学生学具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 2 课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壹佰圆伍拾圆贰拾圆拾圆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爱护人民币人人有责,必须做到十个“不要”:①不要在人民币上写字、记数、涂画、盖印章及戳记。②不要将携带的人民币折叠、揉搓,要平铺放在钱夹里。 ③不要在出售鱼、肉、油脂及酱菜等商品时,直接用手去拿人民币,要使用工具或采取一人售货一人收款的售货方式,或备毛巾随时擦手,以免将人民币弄脏。④不要将金属硬币折弯、穿孔、磨边、轧薄及剪口。⑤不要将人民币与化学药品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票币变色、变质、腐蚀氧化。⑥不要将保存在家中的人民币放在墙缝或容器里,不要埋藏地下或草垛中,以免发生鼠咬、霉烂、虫蛀及火烧等情况,应将余钱存入银行储蓄。

课时教案 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栏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笑笑的妈妈打算给她买一些新衣服。让我 们一起到服装店去看看吧。 (出示挂图,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长袖上衣26元, 背带裤41元,短袖31元,裙子23元) 二、活动:认一认 1、怎样才能买到这些衣服呢?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些 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 2、该怎样付钱呢?(用面额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出示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 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更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 找出相同点何不同点) 5、老师拿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到它的面值是多少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 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展示 旧版50元和100元。 三、买衣服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围绕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由实物到图形、由图形到数字的抽象思维,使他们看见实物的数量能想到数的符号,看到数的符号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 2. 注意提问的技巧性,缓解教学难度。如果直接询问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学生比较难回答。但是结合生活实际询问学生一组中最喜欢的排第几?那么在潜意识中学生已经知道第几就是指一组中的某一个,再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区分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易于学生掌握。 1. 让学生自己在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的同时渗透分类知识,使学生明白1、2、3、4、5在图中表示什么,这些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用图形来表示,再根据图形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会到数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写数之前给予学生书写姿势、握笔方法的指导,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抓住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1. 教材中安排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即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该用哪个数表示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教学注入了动力。

2. 在理解0的含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见到的“0”,从而直观形象地理解“0”除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基准等。有了生活实例的证明,学生的理解才能更深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6~10各数是在认识5以内数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知道数是对直观物体数量的描述,图画是一种半抽象活动,书写是完全的抽象。之所以把这三个要求放在同一道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逐步体验实物、图像符号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倒着数数这一过程,既扩大了学生对数的功能的认识,又让他们知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数数的思维过程就是开放的、多样的。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1. 放动画课件,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明白数字大小的比较是以“一一对应”为基础的,便于学生正确理解“=”“>”“<”的不同含义,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逐步发展。 2.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点,知道开口要对着较大的数,增强对大于号的感性认识。对两个数来说,大于、小于只是不同的表述形式,直接用同一件事引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修订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买衣服》教学设计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 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材分析: 课本第1—3页,教材主要通过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也是入门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消除学生对老师、同伴、学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实现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拓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集体的温暖,热爱老师和同学。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数字儿歌和古诗等 场地:校园和教室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了解 1、教师自我介绍 师:我姓赵,大家怎么称呼我呀?对,大家可以叫我赵老师。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我陪同大家一起度过,欢迎我吗? 2、与以前的教师做比较 师:小朋友在入学之前,有的生活在学前班,有的生活在幼儿园,对吧。那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以前的老师是男的,你是女的。 师:说得对。 生2:我以前的老师比你年轻(年老)。 生3:我以前的老师比你胖(瘦)。 生4:我以前的老师没有你漂亮(比你漂亮)。 生5:我以前的老师梳长发,你梳短发。 师:赵老师与你们以前老师的不同地方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对,我们都是老师,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 3、猜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刚才把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做了比较,我想大家对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想对赵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吗?我家住在皓月大路188号,花园小区1栋7单元,我家有3口人,分别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有几种付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复习小面额的人民币) 1、“我说你拿”(教师说币值,学生拿相应的小面额的人民币。) 2“我说你摆”(如:摆7角钱、摆9角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要买这些衣服,用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就很不方便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张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三、明确目标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指名说)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较大面额的人民币)你们想先了解谁?(指名说) 课件展示,依据学生说的内容点相应的面值,出示人民币10元,50元100元和20元并依次对比。 师:你们是怎样区分和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呢? 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人民币样张小组互相认一认,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买衣服) (1)、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课间休息: 你们都是善于动脑筋,聪明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小雨沙沙》 五.达标反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主讲单元第一单元时间8月30日地点办公室主讲人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主讲要点 单元总目标 (《教师用书》解读)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单元教材解读:只要分析讲解常规性的基础知识提炼、能力训练点和重难点的把握、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内容的整合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量以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量,这些内容安排在5个情境活动之中。“可爱的校园”主要是通过直观地数数,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就在他们的身边;“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地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而“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初入学校的儿童,虽然他们在学前的生活中,以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数的给概念,但这些概念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而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直观地认识数,逐步过渡到对抽象数的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扩大学生的认识范围 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 在着差异,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参与学习,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本单元安排的大量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学生对熟悉事例的叙述过程,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2、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每个数学符号,都有其实际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符号的呈现是十分抽象的, 他们很难理解这些数学符号与他们所认识的生活中直观物体量之间的关系。而本单元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数的认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数、读数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数字表示的符号。 3、在数数的过程中,引入书写的活动

新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左右》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

《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兰塘小学方永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买衣服》12-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模拟人民币、衣服图片。 教学时间:(第二稿2013-8-8)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一认 教学情境:认人民币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认人民币吗? 问题二,你会清点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2题) 问题三,你会兑换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3题) 教学策略: 1.问题一: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学生先独立认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拿出老师课件上的模拟人民币,同桌说说你认识的人民币。 2.问题二: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教师部分面批,只要学生写出总数就行,如有能力的可以用算式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提升学生口表述能力。 3.问题三:同上 设计说明:本活动为什么用“认一认”为主题呢?这是根据教学目标1要求来确定的,又用三个问题来引领学习,这遵循“情境+问题串”引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我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认识10、20、50、100元的大面额人民币,以及今天可能要用到的1、2、5元人民币,起了新授与复习作用。根据自己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50%原理,所以,让学生静思内化。根据教别人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80%原理,采用了同桌交流,这两个策略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这种学习行为习惯。所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练一练,第2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清点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精品】《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随意地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 2、才播放的儿歌,同学们喜欢听吗? 3、欢听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说说你举的是哪只手?另一只手是哪只呢? 4、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5、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6、“左”字和“右”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7、根据学生回答,师用红粉笔描出不一样的地方。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2、动作游戏。 下面我们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双手。老师喊口令,你们做动作。 起立!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用你的左手摸左耳,用你的右手摸右耳, 用你的左手摸右耳,用你的右手摸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拍右肩, 用你的左手拍右肩,用你的右手拍左肩。 用你的左手拍左腿,用你的右手拍右腿, 用你的左手拍右腿,用你的右手拍左腿。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哪个同学愿意和老师对口令?其他同学当裁判。师:吴悠,吴悠,我问你,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