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和教育反思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和教育反思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和教育反思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案例

及其教育反思

长堰小学:王翠芳2015年9月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应该说社会各界都应对留守儿童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教师首当其冲。令人不安的是,在处理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教育个案时,许多教师还是“凭着感觉走”,以管理惩治取代教育疏导,这必然导致这个特殊群体要么变得不堪一击,要么变得孤僻叛逆。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可以说,教师只有具备了这双关键的“慧眼”,才能透过现象表面,探究问题实质,才能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才能变得更加科学、客观、高效。

一、透视暴力行为多发的表征,抚慰孤寂稚嫩的童心

个案简述男孩汪星父母亲常年在外地,他由爷爷奶奶代管。进入高年级后,他成了班级里有名的“暴力狂”。课间追打同学是家常便饭,每天我都会收到来自同学对他的投诉,几乎每周他都会制造一起针对他人的身体伤害。约见他的爷爷奶奶多次均不见效,每次两位老人都是含着泪水恳请我多多教育帮助。也曾经限制他课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的交往对象,但一切似乎都不起作用,他变得越来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电话那头他的父母亲和孩子说些什么我不知道,但那次通话的教育效果却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周他几乎都能自律,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他又开始故意滋事了。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居然主动提出让我给他父母亲打电话告

状!真让我感到意外。后来我了解到,父母为了不让孩子经常给自己打电话,没有将号码告知汪星,那一次的通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说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反思单从表面看,汪星是我们常说的“欠管教”类型,传统经验是“严加管教”、“以暴治暴”、“孤立冷落”。为什么这些手段会失效呢?透过他暴力行为多发的表面,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实质,你会发现一颗脆弱的、急需安抚的心。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汪星与父母关系疏远,沟通渠道被堵塞,亲子关系消极,他内心备感孤独,极为缺乏应有的幸福感、安全感。他需要不断从身体冲突中战胜“假想对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满足。但是这种行为的副作用是同伴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精神越发空虚。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他的攻击行为愈演愈烈,并且屡教不改。而在此时如果能和父母亲沟通,哪怕是听听爸爸妈妈的骂,也会使他感到亲切,能有效安抚他渴望关爱的心。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话后,他能安分守己的原因了。由此可见,后来的主动挑衅行为是他为获得沟通权利的一种错误方式,目的不是伤害同伴,仅仅是为了能和“最亲近的陌生人”说上话……从这个角度去想,汪星并不是“小霸王”,相反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者。

二、透视男孩女性化的“本性”,正视父爱缺失的严重后果

个案简述韩宇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他一直由母亲单独抚养。父亲不在身边,母亲为了补偿这份爱,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小城身上,对他关怀备至:小时候给他穿花衣、花裙,扎小辫子,精心照顾着;长大后更是几乎一刻不离地陪着孩子,自己到哪里都喜欢带着韩宇;到了高年级,甚至还

因为韩宇说害怕而和孩子睡一张床。韩宇现在六年级了,“娘娘腔”的绰号也伴随了他六年。作为男生,他确实有些女性化:走路不敢迈大步,喜欢走小碎步;时常叉着腰,翘着兰花指;说话轻声细语;体育活动都不喜欢参加,一动就喊疼。他太文静了,简直就像个女生。作为班主任,我曾经试图改变他:让他和男生多接触;鼓励他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竞技运动;多给他表达的机会。但一切都是徒劳。

反思儿童心理学认为:排除后天因素干扰,个别男孩出现女性化倾向是一种特别的个性发展趋势,其实质是性格“弱化”,具体表现在行为的畏缩,缺乏敢为性。但韩宇的女性化倾向真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吗?为什么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具有内向、暴躁、孤僻、逆反等这些所谓性格特征的人数会如此众多呢?这应该是教师思考的切入点。

据中央教科所调查,留守儿童由母亲抚养的达56%,男子气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女子气过重便成为留守男孩一个典型的性格弱点,影响着这个群体社会人格的完整性。此案中的韩宇就属于母亲单独抚养。抚养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因素造成了韩宇的严重女性化倾向。其一,着装不当。将对子女的爱通过穿花裙、花衣来表达,这本身就埋下隐患。如此与众不同的穿戴确实能引起旁人的注目,认为孩子长得秀气,家长从而获得虚荣心的满足。但孩子亦由此开始了心理的畸形发展。其二,交往对象的单一化。母亲将韩宇带在身边寸步不离,其实这切断了他与其他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得他在众多阿姨们的呵护、宠爱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性情、言谈举止、爱好等逐渐被同化。其三,父亲角色长时间缺位,加剧、加速了女性化倾向的形成。国外有研究者指出,孩子必须在有父亲的环境中不断与他人接触、协商、合作、和解,才能成为合

格的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以,韩宇的问题完全是后天父爱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来扭转。当然,那位长期缺位的父亲应该首当其冲。

三、透视嫉妒他人的外显言行,抚平内心深切的思念之痛

个案简述女生张颖的父母去了外地创业,一个月光景,小张就变得有些“古怪”。最让大家不能容忍的是,只要今天哪个同伴带了新买的文具,张颖总要伺机损毁。张颖之前可是个开朗大方的孩子。虽说成了留守儿童,但她的父母亲时常交待家里人为其添置新文具,她犯不着这样做。对大家的“举报”,我也半信半疑,直到有一次亲眼目睹:一下课,张颖径自走到小丽的桌边,拿起崭新的圆珠笔,放在地上使劲踩踏,直到粉碎……好恐怖的场景。多次证实后,我和张颖不得不直面问题。她低着头,一个劲地哭,自己也讲不清楚是为什么,只说嫉妒别人有好文具。可是这嫉妒从何而来呢?没办法,我只好做了些“大方,不嫉妒别人”的正面说教,余下的,只期待他的父母亲早些回家了。

反思请大家注意该个案的两个关键点:其一,张颖的变化出现在父母亲离开后;其二,张颖只损毁那些崭新的文具。将两点联系起来,很容易让我们透过“嫉妒他人”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症结——因思成恨。如同雨天看到别人家长来接孩子,留守儿童宁可淋雨回家;看到母亲带着孩子就餐,留守儿童却说“有什么好吃的”是一个道理。这“伞”、“大餐”、“文具”都能勾起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也能促使他们产生一些敌视行为,张颖的父母亲在外出后时常向小张传递关爱的信息,可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些亲密的“远程关心”起到的效果并非同父母在身边时一样。华中师范大学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程度有关,越

是和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是明显。张颖对父母的浓浓思念又怎么是这些间接关心能弥补得了的呢?相反,关心成了一种强烈的刺激,导致睹物思亲的张颖但凡看见伙伴有新文具,都会认为那是别人的父母亲刚给孩子买的,思念瞬间转化成愤怒和嫉妒,随即实施故意损毁行为。这正体现着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得失”的常见心理问题。而此时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大方做人”,不设法抚平其思念之痛,无异于南辕北辙。

四、透视表达能力发展滞后,发现亲情交流的重要性

个案简述相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吴雷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雷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幼儿园大班时外出打工,我接班时吴雷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心理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同行安慰我说,滞后也是正常的,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况且有的孩子就是这样: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嘴上吐不出。看着他还算稳定的成绩我也就不再强求什么了,何况为了让他开口,我已经江郎才尽了,所以只好作罢。不过听说小时候他可是个爱说爱唱的孩子。

反思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全国人大代表马丽例举了两道形象的数学题:“5+2=0”,就是说5天学校生活加上2天缺乏亲情的周末生活,很可能使教育的

结果归零;另一个是“3+2-5=0”,就是说30%的学校教育,加20%的社会教育,如果减去缺失的50%家庭教育,培养效果还是等于零。

此案中的吴雷就给人以被“归零”的感觉。小时候他是个爱说爱唱的孩子,可见其表达能力的起始水平并不低,可后来几近“失语”,这明显与其留守密不可分。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可说、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这些直接的或是潜在的因素最后都导致留守儿童行为偏差,能力低下。而此时,单方面的学校教育行为有效吗?漠然不作为正确吗?

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师除了依靠经验判断外,还要注意做到四多:多方打听,尽可能多地从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相关信息,为自己的判断作参考;多次交流,不要急于下结论,平等的交流,耐心地倾听会缩短你和一颗特殊心灵的距离;多倾注爱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管教而是爱;多追踪了解,不要以为一两次的谈话教育会起到“根治”之效,孩子在转变中出现反复很正常,任何的转变都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引导。

案例和反思虽暂告一段落,但引发的思考却绵长深远。不由得想到《留守儿童之歌》中的几句让人潸然泪下的歌词:天真的时代黯淡的年华,留守的娃好孤单好害怕,天上的星星眨呀眨,我想与你说说话,我好想爸爸好想妈妈,为什

么你们还是不回家……不由得想向同行,向教育主管部门,向专业媒体呐喊:请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不要因为我们的疏忽造成更多的遗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感受幸福》教案、反思

2012-2013-2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感受幸福 观山湖区林东小学黄兴慧 活动主题:感受幸福 活动对象:二(1 班学生 活动时间:2013年03月29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幸福指数,关注幸福指数;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幸福” 提, 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活动准备: 1、事先了解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情况与现状 2、准备一些“神秘礼物”按(小组数准备份数,礼物尽可能包装精美,封好 3、“幸福之星”设计和印制,每个同学一张; 4、“幸福之旅”的录制。 活动形式: 故事明理、师生互动、情境体验、小组讨论、谈话交流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小小调查

准备:播放柔和的音乐《初雪》,放松情绪!

问题 1: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 问题 2:你觉得你现在幸福吗 ? 学生自己采访 ,自己回答。 假设, “幸福度 ”的满分是五颗星 ,你的幸福程度有几 颗星呢 ?请在自己的卡片上 , 给自己的幸福之星涂上颜色 吧。 请大家在涂颜色的时候 ,还要思考一下你的幸福之星包 含哪些内容 ?那么,没有涂色的星星又包括什么内容呢 ? 二、感受分享 学生谈谈自己的幸福之星包含哪些内容 ,没有涂色的星 星又包括什么内容 ; 学生的回答预想 :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让自己觉 得幸福 ;可以在这么好的 学校念书 ,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 , 觉得自己更幸福 ,, 有两颗星未涂 ,因为觉得自己还不 是太 幸福 ,可能自己还可以更幸福 ,, 三、游戏体验 :变化的幸福度 面对大家真诚的交流 ,我也分享到了同学们的幸福与快 乐,我觉得自己更加幸福 了。为了表示感谢 ,我决定送给大 家一份小小的礼物。这可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哦。 但礼物不能 随意的打开 ,它需要遵循几个步骤 ,我们一起来看看 ,并按 照规则的要求 来打开这份神秘的礼物。 规则步骤: 在和其他组的礼物比较之后 ,打出第三个满意度 分数。 (1、 在礼物拆开之前 ,打出第一个满意度分数 ; (2、 拆开礼物之后 ,打出第二个满意度分数 ; (3、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 导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心理健康教案及反思1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

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的经济、文化正在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在今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改进及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案例分析 每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L顺的,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很多时候容易产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最终引起心理的不适应以及情绪上的不协调。如何正确、有效地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一位初三男生,从小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心理压力非常大,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平时的学习上。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还很优异,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每天都害怕看到父母和教师那种期待的目光,导致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吃

不好、睡不好,甚至有时候临近考试还会生病。考试就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到了初三,甚至严重到走路低头、上课低头,平时与同学接触极少,成绩一直滑落到了全班的倒数第一。 案例二:该学生在升入中学以后,尽管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在班级里面算是中等水平。平时与同学接触少,性格平和,没有异常行为表现。当进入初二以后,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总是以头痛等理由逃课,即使上课,也经常不注意听讲,甚至产生幻听。 二、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 首先,这两个案例中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一直都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其次,在受到挫折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初中生的烦恼主要集中在学习上,一旦学习成绩下降,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受到影响。案例一中的学生的焦虑对象是考试,已经患上了“考试焦虑症”,这对他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该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而第二个案例中的学生突然总是说有人在和他说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现“幻觉”的表现。 这两个案例所体现出来的是现在大多数初中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体现充分,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然而有少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暂时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对学习中的障碍缺少理解;一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课受到考试的干扰,缺乏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受到“师道尊严”等不良思想的侵扰,难以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使心理教育被表面形式化;因此,教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平时多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力向和心理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发展的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尊重与理解”,是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态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被他人理解,意味着受到他人的关注、与他人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之所以要遵循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其次,学生如果被老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结合班上少部分同学吵嘴闹矛盾的现象,采用谈话,讨论,操作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欢乐,自主,互动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尤其是用"优点自检法"夸夸自己和填写"朋友卡"交朋友的环节,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施展自我,有说,有唱,有跳,有表演,以不同形式让大家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使同学们在这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旋律边唱边舞,体验交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心理健康教育课反思3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反思3篇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高中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 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 是我每一节课都在思考的问题。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 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 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 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 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 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二、情境剧中见情境。 情境剧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情境剧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生活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使 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在本课中通过情境剧表演,总结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帮助别人;心胸宽广,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等。使学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上很多的事取决于我 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选择。 三、引导反思改错误。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理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的行为和经历

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 步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四、精心设计净心灵。 精彩的结束不仅仅是全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本课我在结束时设计了《美丽的心愿》这一环节,让 学生许下一个心愿,让孩子们在舒缓的音乐里净化心灵,让他们知 道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来做,相信在课件背景小女孩子的祈祷中,在柔和的乐曲里,孩子们一样许着美丽的心愿,并且愿意与大家一 起来分享。从而达到心理健康课净化心灵目的。 五、课堂结构巧安排 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嫉妒心理可能有些不好理解,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一定可以说得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却有些过急,或 者情绪不够饱满,没有带动课堂气氛,孩子们处于很茫然的状态, 或者是因为这种课堂结构设计对孩子们来说过于复杂,他们所能感 受到的身边的嫉妒太有限,至使学生的发言不够勇跃,这是在以后 的教学中应该努力避免的。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新老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我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在04.9班的教学中,我以前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2、围绕主题搞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 理素质,让他们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 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分析 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对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较严,但在学习问题上对孩子们无过分要求。吴某上高中以前身心 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而倔犟,好学上进,成绩优良,与同学关系很好;入高中后,由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使其受到长时间的精神刺激。 心理医生:“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怎么会如此心境。比如,回忆一下哪件事情曾给你很大刺激。” 而我的父母听到了这些流言后,不加辨析,也根本不听我的申辩,就是一味地训斥、打骂。父母还勒令我除上学时间以外,一律不准 离家门一步。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苦苦熬过了高中生活。那时候,我的心情十分苦闷、沮丧,但又无处诉说,时时刻刻都感到压抑。 高中三年级下期,我感到身心已极度疲惫,经常失眠,睡着了也是 噩梦不断,这一切使我觉得生不如死,很想自杀。但我又有所不甘,我想,如果我自杀了,大家不会同情我,只会说我果真是个没出息 的人,我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学习上,发誓要考上大学。我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为自己争一口气,也才能离开那个鬼地方和那 些小人。 吴某在作上述陈述时,表情麻木,面容憔悴,两眼无神,说话吃力,语速缓慢,但意识清楚,能有条理地自诉病史。 分析诊断: 治疗方案: 一.幼儿状况分析:王世博,女,四岁,性格内向,安静,各项 能力都均衡发展,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顾好自己,但孩子对 新环境融入的比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现在;1.开学入园 一直到现在伙伴很少,基本都是原来小班的伙伴;与老师之间开始不

愿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问了说,不 问从来不和老师说多余话;2.签到工作:孩子每天签到时,回答完老 师的问题后,都要先看一下老师,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敢去操作, 只要是关于单个操作·提问都需要老师的鼓励及肯定,其实她的回 答和选择是正确的;3.孩子会因为家长看似很平凡的一句玩笑话闹情绪。 二.观察事例: 三.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妈妈时,妈妈说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可能是因为早上孩子爸爸再给她开玩笑时说了一句,今天你去幼 儿园,我们就都到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 闹情绪,······。”通话结束后,在询问孩子情况时,孩子 边哭边点头,害怕爸爸妈妈丢下她。利用放学接送时间,给妈妈交 流孩子近段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遇到有小朋友争玩具或欺负她时,孩子就只是哭,问了也不说。只 是用摇头和点头来表达;有时候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或问一些 儿歌时也不说,但在我我们不经意时会发现她一个人在表演些什么,一看到我们就停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时就紧紧地拉 着我的衣服,表现出不愿接近的行为。不愿上学的谜团揭开了,新 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句话,对这句话表现出这 么强烈的反应,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给家长的建议: 因为孩子内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需要家长做到: 1.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如做作业或做一些琐事时,尽管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挑出好的一点来鼓励表扬她,及时给与孩子肯定,慢慢地引导,帮助孩子尽力自信心。 4.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表达的意思要是:妈妈爱你,不会离开你,你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儿等,一些亲近感情,建立安全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 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 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 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 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 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 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 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 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

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 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 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 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 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 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 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给他们心理支持,帮 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 的思想观念。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 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 有很大的差别,应该更着重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而不是他学到了 什么。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 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 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 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正式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大运学校胡志琴 一、基本情况介绍: 杰杰,男孩,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杰杰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男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杰杰的父母离异,现在是由小姨照顾。与其小姨交谈,小姨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在家也是怎么说,怎么逼都不写作业,一定要亲自守在旁边用手指一个,写一个,何况我也要上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以上所述原因导致伟伟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个案分析 根据杰杰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缺少关爱。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杰杰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这也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伟伟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教师要多给他们爱抚。我想首先我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辅导功课。他对学习成绩其实挺在意,有一次听写了20个词,他对了十六个,他一整天都格外兴奋,可是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拼音的写法,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并在班里对同学们肯定伟伟的表现。同时每天的课堂作业及时的辅导他完成,他做的全对时给他打上A+加五角星,争取慢慢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 (2)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杰杰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捕捉伟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我在看到伟伟专心读书时,会情不自禁地鼓励说:…呦,孩子,你读书真专心!以这样的方式读书学习,自己的知识怎能不越来越丰富??;看到杰杰晨朗读不开口时,我会鼓励他说:“教室里最动听的声音就是琅琅的读书声,赶快开口读书吧,外面的人听到,也会被你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而驻足观望!?;平时看到他因为我的叮嘱偶尔写好了一次作业,我会真诚地说:…如果你的作业每次都写得这样认真,那该多好啊!”这样的表扬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孩子有目标可寻,孩子自然不会产生满足感。 (3)与家长沟通。与此同时,我多次与他的小姨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她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我劝导希望杰的妈妈能多和儿子电话沟通,对他的学习多关心,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怎么写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怎么写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怎么写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 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

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 “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 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 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怎么写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 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持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点。 对于这方面的水平,我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水平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实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对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所以,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王春秀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反思 王春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成为课程改革教育下新的生长点,上好每一堂心理健康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首先,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课。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要用心上好第一堂心理健康课,精心准备素材,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等,通过趣味

心理学图片、心理健康案例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自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课的学习。

其次,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教师观念要转变。上心理健康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作用。心理健康课课堂,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达成共鸣,能够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以一种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这些必须建立在“爱”与“信任”的基础上,因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亲密的、真诚的,像大朋友与小朋友,导游与游客的关系,心理辅导不是说教,不是训导,不是安慰,也不是逻辑分析,而是心灵的碰撞、人际的交流、情感的体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策,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协助学生去解决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家仪,男,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头脑聪明,反应快。但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乱说话就是做小动作,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语文、数学都不能得到好的成绩。(3)课上经常被老师点名。 二、诊断和分析 1、父母都在外打工,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也不能辅导他的学习,就这样放任不管。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3、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①帮助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171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天祝县职教中心窦芳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他们的思维往往过多地依赖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而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心理效应。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旦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目的。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持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才会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心理状态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课题研究体会(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认识不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如:中考前的心理辅导讲座,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是中等生存在心理焦虑现象较严重,讲座时,部分班级只让学习成绩较差者参与听讲座,理由是怕耽误学习。另外,学生也羞于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总认为心理有障碍是见不得人的事。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由课任教师或班主任老师兼任,他们一是专业学科任务重,心理辅导经验不足;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支撑,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

任是最有发言权的,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班主任的培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没有系统的、具有实用性的理论基础。那么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如何调控、疏导,就没有理论支撑。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学生流失辍学,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心灵的成长比学业上的成功更重要。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如:相关的报刊、专业书籍拥有量不足,评价激励措施不明确,设备配臵不到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变被动为主动 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教学质量爱心引导家长配合适时表扬耐心说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就必须育人。而“教书育人”,是要将育人的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一、基本情况 魏XX,女,10岁,小学三年级,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1、家庭方面:该生家庭条件差,父亲在工地上干活,由于意外导致一条腿残疾,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只有三年级文凭的母亲身上,母亲每月靠给饭店洗盘子的六百元维持生计,而家中还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奶奶,家庭的窘迫及母亲的忙碌根本无暇顾及魏XX。家长的不闻不问使得只有十岁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使得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老师信奉的是高标准,对于本来基础就差的她来说,很容易让她产生厌学情绪,每次她的成绩都不理想,久而久之她对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三、实施措施 1、因为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她有一种自卑感,于是我先找她谈心,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微笑着一直肯定她的优点,(她打扫卫生积极,爱帮助班里来的较迟的同学打扫卫生)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在作文当中描写事例清楚)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对于她所犯的错误,我摸清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心服口服,乐于改正。如果对她要求过高,严而无格,严而无度,不仅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也不利于她的身心发展。弄不好,还会使学生的逆反心理膨胀,师生间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效果恰得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