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长期任务

论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长期任务
论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长期任务

发表于:中国植保导刊,2011,31(1):25-29.

论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长期任务

刘万才刘宇龚一飞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是植保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分析加快数字化建设已

成为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监测

预警信息的标准化采集、网络化传输、自动化处理、可视化发布,以及信息的咨询服务、视频会商与

防控指挥、远程诊断与实时监控、数据库和网络管理。由此进一步论述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是提高植保能力建设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任务

中图分类号:S4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820(2010)0 -000 -0

Long-term mission of digit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major pests

LIU Wan-cai, LIU Yu,GONG Yi-fei,

(National Agro-Tech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125) Abstract: Digit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n maj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the basis of plant protec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howed basic contents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including standardized data collecting, network transmission, automatical processing, visual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video discussion and command pest control, remote diagnos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databas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And the paper further elaborated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and is also a long-term miss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lant protection.

Keyword: Pest; digital;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construction mission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作,国务院于2006年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农业部也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因此,加强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开发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提高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已成为病虫测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植保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4]。2010年4月,危朝安副部长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对于当前和今后植保工作的总体思路,特别提到要“健全植保服务体系,推进植保法制化管理、数字化预警、无害化防控、专业化服务”,表明农业部已将重大病虫害的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工作作为今后植保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5]。全国植保部门,尤

其是测报技术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来的病虫测报工作,包括病虫害发生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情报发布,以及信息咨询服务和会商防控指挥等,都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来完成。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植保测报能力建设的永恒主题和长期任务。

1 数字化建设是提高病虫监测预警能力的必然选择

1.1 重大病虫的加重发生迫切要求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和农产品贸易激增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持续重发态势,表现为暴发频率逐年提高、迁飞性害虫此起彼伏、流行性病害连年猖獗、区域性种类突发成灾、检疫性种类大肆侵入和抗药性种类加重发生的特点[6],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2009年为例,全国农作物因病虫草鼠为害造成的粮食、棉花、油料、果树、蔬菜的产量损失分别高达210.29、4.80、8.81、38.95、105.39亿kg,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特别提出,要通过加强监测预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到2020年,使重大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再减少一半,每年多挽回粮食损失100亿kg[7]。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尽快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制定科学的防控决策,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产量损失,以达到保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的。

1.2 生产管理对信息要求的提高增加了数字化建设的迫切性近年来,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对重大病虫害发生与防控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反应迅速,而且要全面准确,对信息分析处理的要求更高、更细。如从2008年开始,农业部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加强了重大病虫害发生与防控信息的调度工作,对全国重大病虫害发生与防控情况实行周报制度,对特别重大的灾情实行日报和随时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各省各地也相应地加大了病虫信息的调度力度,力求全面、准确、快速、详实地掌握每个地方的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工作进展。这就要求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架构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实现监测数据采集标准化、汇报制度化、传输网络化、分析规范化,提高病虫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能力,为生产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监测预警信息服务,为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丰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3 当代科技发展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持。数字农业和农业信息化扎实推进,也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此外,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建立了由国家、省、地(市)、县四级植物保护机构组成的,覆盖全国、相对完善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植物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各级植保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网络化软硬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和一些重点省都初步构架和推广应用了“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2 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1 信息采集目前,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的调查采集主要采取虫情测报灯观测、病虫观测场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部分数据都要通过测报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计数,回到办公室整理后才能形成可上报的数据。许多病虫监测对象尤其是地方性的监测对象在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上报格式上还没有统一标准,致使很多数据无法实现数据交流与信息共享,降低了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阻碍了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的提高。加快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必须在统一测报调查和信息汇报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系统开发建设,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移动手持电脑(PDA)等现代科技设备,实现重大病虫害发生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上传提交同步进行。同时,通过加强专业设备建设,自行采集病情、虫情或气象因子数据,实现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实时传输。

2.2 信息传输依托现有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在完善监测预警信息采集和承载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所需软、硬件设备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国际互连网络(Internet)的电子填报表格,研发应用系统,构建由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组成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体系,不同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并自动分类到相应数据库,以备各级植保技术和管理部门查阅和调用分析[4],从而实现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的网络化传输。

2.3 信息处理在数据分类上传入库和一般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多种数据分析、预报方法以及图形化分析处理功能,实现数据分析处理标准化和图形化,解决目前数据利用率低、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采取测报专业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病虫害监测预警数据进行基于地理概念上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实现病虫害发生动态按地域图形化实时、直观展示,并对需要防治或引起注意的区域进行自动警示。

2.4 信息发布网络、电视和手机正逐步成为发布病虫预报的3种主要现代媒体途径,在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控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病虫预报网络与视频发布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电视媒体,面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控技术意见,有关用户可随时登陆网络系统查询和下载使用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利用系统平台开发通过手机短信、彩信等方式发布预报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扩大预报发布的覆盖面,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和时效性,解决目前主要依靠纸质文件发布、时效性差和覆盖面小等问题。

2.5 信息咨询要通过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为各级农业植保技术人员和广大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重大病虫发生信息查询服务。一是情报信息查询。开发各地重大病虫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督促各地将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情报信息发布到系统平台,方便广大用户查询。二是专业知识查询。在各地信息采集上传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对一定的专业机构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用户提供各种自定义条件的专业数据查询服务。三是疑难问题咨询。系统为植保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搭建一个动态交互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专业理论与技术优势,定期解答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2.6 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是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植保信息系统的中心模块,再好的系统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虽然数据库结构功能开发占系统建设内容的比例不大,但在整个系统建设及功能发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库结构建设完成后,首先要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和测报技术人员在应用过程中

按要求不断录入、上传实时监测数据,同时补充录入历史数据,从而完善和充实数据库,增强系统的分析比较功能。其次,还要增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管理功能,提高数据采集与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程度。如美国的州信息系统与国家系统数据互联,县推广中心在向州数据库上报数据的同时,系统通过初步甄别后自动上传到国家数据库[4]。解决目前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汇报格式不规范,以及大量实时和历史数据难以利用与共享等问题的工作量很大,需要全国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3 数字化建设的拓展空间

3.1 远程诊断美国农业植保部门为快速检测和鉴定识别新发现或通过物流传入到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其发生动态,分析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发布病虫害发生动态信息,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建立了植物诊断网络体系[4],在重大病虫害的远程诊断和快速识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也应在收集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名称、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寄主条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等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远程诊断知识库,并研发相应的检索、查询模块,提供公众网络查询、诊断病虫的功能。同时,设立病虫害诊断交流论坛,按规定要求在线提交病虫形态、为害状、寄主作物等文字或图片信息,由专家进行远程鉴定诊断,提高有害生物的快速鉴别能力。

3.2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系统主要包括3方面的功能:一是以多点重大病虫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预置相应的预警条件,采用数据引擎技术和GIS技术,从各地实时上传的数据中自动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当预警条件成立,启动预警机制,在数字地图上自动报警提示,并通过等值线、等值面等方式展示病虫害发生、迁移动态情况。二是以农作物田间环境监测为基础,通过配置相关仪器设备和开发相关应用软件,实现控制中心和田间环境的实时对接,通过控制中心实时监测不同观测地点田间作物长势和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如全国农技中心和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植物保护机械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已通过国家标准审定并颁布实施[10];广东省开发的农作物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已投入应用。三是以有害生物种类为基础,通过研发相关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管理系统,达到对某种病、虫害发生动态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数据同步传输。如北京依科曼公司开发的害虫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

3.3 视频会商借鉴美国的远程互动视频系统[4],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也应该通过配置相关设备,研发网络远程会商视频系统,实现异地同步对重大病虫发生程度、发生范围、发生时期和防治适期等进行会商,提出预测意见,并对会议资料、会议过程和会议结果进行网络化传输、记录、发布和管理。同时,利用该系统对各地的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调度,实现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全国重大病虫发生与防治情况,并对防控工作开展进行动员和部署,从而提高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指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病虫防控指挥的时效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3.4 预测模型在建立和完善病虫数据库、环境因子(包括气象、作物、土壤等)数据库的基础上,与有关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相耦联,建立重大病虫害预测模型系统,或将一些研发

成熟的预测模型系统如马铃薯监测预警系统[8]、粒子传播模型(HYSPLIT_4)和区域气候预测模型(MM5)[9]等移植到本系统中,以进一步提高重大病虫预测的科技支撑水平。

3.5 网络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以国家病虫害监控中心为核心、省级监控分中心为骨干、覆盖全国县级病虫区域测报站的全国病虫监测预警和控制现代化信息体系,并通过网络管理将体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国家级平台力求功能齐全、信息全面、反应快速、操作方便;省级、市县级系统相互之间及与国家平台之间能够实现系统间无缝对接,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级数字化建设也要突出重点、保持自身特点与优势。由于病虫发生的种类与地域不同,各地病虫监测预警的基础与习惯不同,省级、市县级系统监测对象除全国常发性病虫外,同时监督管理本地区域性重发病虫监测预警工作,并管理维护好本级系统的特色功能。各个平台与系统之间如何顺畅地对接,除了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外,在系统的自动管理方面,要下功夫进行设计和开发,以提高系统的自动管理和运行能力。

4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植保能力建设的长期任务

3.1 建设内容广泛,任务无比艰巨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多、范围广,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所要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发布和咨询服务的每一个功能的开发与整合,都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作物和病虫种类不同,每个病虫种类又涉及多张表格,因此用于记录与上报的数据报表数量很大,如已开发完成的水稻重大病虫有报表16张,小麦重大病虫、蝗虫、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周报表8张,共涉及重大病虫20种,有1173项数据填报内容。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入,还将涉及更多的作物和病虫种类。这些还仅仅是填报内容,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衔接,哪些数据由系统计算获得,都需一一进行校正确定。而数据处理的结果,除了以表格形式输出外,还将以各种图表、地理信息图等多种形式展示。同时,为丰富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通过系统功能开发,将预报结果制成手机彩信、短信和电视节目等,通过手机、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媒体发布出去,提高预报预警信息的到位入户率。由此可见,数字化建设的内容相当广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开发,不断提高。3.2 涉及部门众多,操作相当困难相对来讲,系统建设比网站建设要复杂得多,网站除了系统管理人员维护外,主要供广大用户浏览和检索信息,而系统则是由特定群体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建设和使用。近年来,我国植保数字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家和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一些各自的监测预警系统,但由于数据库和基础技术平台不统一,导致各系统之间的相对独立,难以实现互动和信息共享,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着眼于国家、省、地、县4级用户,因此,系统建设必须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一是设计标准数据库结构。凡是国家级的病虫监测对象,必须从上到下采用统一的数据库。二是统一基础技术平台。各级系统应同步研发功能完备、操作简便,标准统一的技术平台,推进技术产品共享,减少运行成本。三是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国家与省级系统之间,各系统之间,应建立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上传、分发、下载等实现按规则共享和技术可控,充分发挥系统的使用效果。这些工作和技术标准需要统一规划,协调推进体系内各层次平台的建设,操作较为复杂。

3.3 科技进步加快,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必

将为数字化建设不断赋予新的任务,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将不断创新,系统也必须不断地进行

升级改造,增强功能,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如当前,数字化建设的重点还主要侧重于测

报调查数据的传输、处理和查询的层面上,随着建设工作的推进,在数据的采集端,将重点

探索采用PDA实时采集病虫全部信息(包括地点、环境、发生状况等数字和图片信息)的功能;在系统的功能上,将逐步增加重大病虫害预测模型、远程诊断识别系统、实时监控系统、会商指挥系统等功能的开发,使系统建设不断朝着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只有不

断地进行建设和完善,才能赋予系统新的生命,系统开发建设的任务将长期存在。

另外,用好数字化网络体系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而人才的培养也将是一个长期、系

统的过程。网络系统应用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都应有熟悉系统操作的技术人员,在系统

管理的上层,要有维护管理人员,在系统使用的中下层,要有不断为系统提供信息、充实内

容的测报技术人员,从而使系统能够高效运转。要通过不断地开展培训和推广应用,使大家

将使用系统变为一种工作习惯,这样才能培养和稳定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用户群体,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辅助决策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刘宇,曾娟,等. 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刍议[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

(10):10~15.

[2] 刘万才,姜玉英,张跃进,等. 推进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事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

29(8):5~9.

[3] 刘宇,刘万才,王学锋,等. 水稻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植保导刊,

2009,29(12):5~9.

[4] 刘万才,武向文,任宝珍,等. 美国农作物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植保导

刊,2010,30(8):51~54.

[5] 危朝安. 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部情况通报,2010年第30期.

[6] 夏敬源. 我国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暴发现状与防控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5~9.

[7]新华社.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EB/OL].(2008-11-13) [2008-12-26].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cf89673.html,/ jrzg/2008-11/13/content_1148414.htm.

[8] 胡同乐,张玉新,王树桐,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的组建及运行[J].植

物保护,2010,36(4):106~111.

[9] PAN Z,YANG X B,PIVONIA S,et al.Long-term prediction of soybean rust entry into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J].Plant Disease,2006,90(7):840~84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标准监督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4689.5-2009.植物

保护机械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0-10-08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0903004)和农业部2009—2010年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科目2130108)资助。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有机集成和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和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信息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应用为中心,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逐步达到为师生、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和辅助决策的建设目标,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各部门所拥有或负责管理运行的与数字化校园相关的基础网络、信息化公共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网站、数字监控网络及其相关网络接入设备、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四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

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负责审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维管理及校园网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决策。 第五条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进行论证,对数字化校园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中各子项目的建设与验收提供技术层面与应用层面的意见或建议;指导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第六条信息中心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具体实施的主体部门,全面负责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运行与管理及保障校园网安全的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数字化校园各项建设工作;负责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项目和各部门申报的信息化新建和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和实施;负责学校信息编码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制定;负责学校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支持、监督和评比;负责公共平台应用的推广与培训;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第七条各部门信息管理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负责本部门网站信息的更新、备份和维护;网络协管员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基础保障和重要路径,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社会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基础稳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加强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赋予了深圳经济特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新使命。深圳经济特区肩负起中央赋予的新使命,不仅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要在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经济发展先锋到社会建设前沿,从注重经济高速度到社会和谐度,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崇高使命,也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从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看,深圳作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已经到了以社会建设为重要动力,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新阶段。我们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敢闯敢试、敢干快干,走出一条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三)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四个加快”推动我市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增进民生幸福;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织造覆盖全社会的服务网、民心网;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扩大市民有序参与和共享,形成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再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实现社会建设从管理为主到服务管理并举、侧重于服务的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及作用 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工作,传统农业都是靠现场观察,取样来发现病虫害,使用农药来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爆发。随着农药残留问题的突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也非常强调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现代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监测我们一般使用虫情测报灯来完成,并且配套使用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来完成病虫害数据的信息化转换,达到自动监测-模数信号转换-给出指令-实施下一步操作的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原理: 那么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是如何来完成预警信号的转化生成的呢?它的原理就是使用虫情测报灯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对害虫进行分装技术,然后对比系统里面的各种标准数据,来判断当前病虫害达到了什么标准,然后我们根据当下病虫害的实际情况生成治理标准并且进行实际操作就可以。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和监测硬件设备的配套使用,让我们在病虫害预防监测工作上可以做的更加科学,特别是在农业物联网中,用了这个科学的信号来生成指令,我们可以更加合理的运行农业物联网系统。比如我们的杀虫灯开启的密度、频率、时间周期等等。 简单来说,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主要是用于帮助农业工作者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的,同时还能够对这些图像和数据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并通过云服务器的图像信息库及技术分析功能对其进行分析,让工作者可以实时掌握田间的病虫害数量变化,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

趋势,可以帮助工作者轻松搞定很多事。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功能特点: 1、数据查询:对本县数据进行查询,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2、数据汇总:对本县数据进行汇总,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3、公共数据导入:将下载的公共数据导入到本县Kingbase数据库。 8、本县数据导出:本县填报的数据导出成数据文件。 4、字典表:新增维护观测点基本情况表、查看行政区划编码表、查看作物字典表、查看病虫害字典表。 5、系统维护:用户管理,系统角色管理,修改个人密码,管理员重置密码。 6、数据录入:录入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7、数据校对:校对本县数据,按照处室进行报表分类。 病虫害预警专用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1、运行“病虫调查统计器的数据管理系统”安装病虫调查统计系统。 2、电脑安装过统计器软件后,一定要重新启动。 3、两种统计器安装视频软件都是正确的。 4、TPTJ-4病虫调查统计器联机默认串口为COM1。 5、插拔统计器时,首先需要关闭统计器电源。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

灵台县无公害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白菜软腐病症状:白菜软腐病又称白菜腐烂病、烂疙瘩、酱桶、脱帮等,属细菌性病害一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多从白菜包心期开始发病,先在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逐渐扩大为灰白色,嫩组织腐烂,老组织干缩。后期,由叶帮基部向短缩茎发展,引起根髓腐烂,并溢出灰黄色粘液。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部分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或白色粘稠状物,并散出臭味,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潜伏有病菌的组织,入窖后可发生腐烂。较坚实少汁的组织受害时,也是先呈水浸状,逐渐腐烂,但最后病部组织干缩,变为干腐状。此病发生危害期长,在田间、贮运期及市场上都能发生腐烂,造成重大损失。在包心期,遇低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重。除白菜外,甘蓝、萝卜等受害也较重。此病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等多种蔬菜。 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菜霜霉病症状: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部。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在病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层,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病原为鞭毛菌寄生霜霉真菌。田间高温多雨是病害常严重发生。早播、播种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易引发病害。 防治:喷施1:0.5:24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5~7天喷1次。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防治应综合考虑。 二、茄科类蔬菜主要病害 茄科晚疫病症状:又称茄科疫病,是番茄、辣椒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也可危害茎部。一般是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发病首先在叶尖,叶缘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病斑扩大并变成褐色。在高湿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叶背面的病,病健交界处发生白色霉状物。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呈清白色,脆而易碎。危害茎部的病斑开始呈暗绿色,后变成黑褐色,稍凹陷,腐败状,病部边缘生有较重的白色霉层,最后表皮腐烂,植株易从腐烂处弯折。果实多发病在青果期表面开始呈灰绿油渍状硬斑块,逐渐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doc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根据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级示范校的基础上,立足东丽,面向天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工学结合高要求、专业建设高品位、教育教 学高质量、就业服务高水平、学校发展高效益”的五高目标,“十三五”末期实现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跨越,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本期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将我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 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 为一个全面、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建设,使全体师 生提高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遵守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 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 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 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 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 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产学研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

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反之,冬季要是较往年的平均气温偏低时,不利于大部分病虫害越冬,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而通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配套的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对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测病害虫的发生趋势,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多大的作用,它的出现和应用可以让农业少受或免受病虫害的侵袭,有利于农业高产和优产。 托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由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难点分析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难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12T16:58:19.7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程永志葛宪省 [导读] 本文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探究了防治工作中的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希望为林业部门治理病虫害问题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 山东省郓城县国有何庄林场 274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建设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支持。森林面积的逐渐扩大中,林业方面管理问题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病虫害问题最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的深入的分析,探究了防治工作中的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希望为林业部门治理病虫害问题方面提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难点 目前,国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以及投入了很大的工作,对社会的生态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的效果,树木的种植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林业部门来说,病虫害始终是最大的困扰和难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林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工作实施,因此,需要林业部门展开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使林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林业部门的有效发展。一、目前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随着林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害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工厂附近或者是气候多变的林区,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的病虫害,使我国的林发展业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在此背景下,国家林业部门设置了有害生物的检测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检测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检测的技术不够先进、投资资金和人员的不充分以及检测的数据缺乏完整性等。以至于林业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到病虫害的发展情况,所以在防治方面也无法做到准确,从而影响了林业发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的防控工作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就是要做好预防机制还有病虫害监测点。以我国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在2017年,东营市病虫害的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测报准确率在85%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100%,调运检疫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第三代有虫株率已经降低为1.0%以下,叶片保存率82%以上。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5‰,有效防治率85%以上,测报准确率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基本上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其次,还应该做好林业病虫害普查工作和检疫检测工作。 二、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难点分析 (一)病虫害发展形势难以掌控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够显著,例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办法等。所以当前林业部门发生病虫害的趋势已经难以控制,给林业部门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和挑战,甚至对国家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把控每个治理环节的质量。 (二)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有一部分的林业防治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病虫害的威胁不够重视,认为树木的生长乃至林业的发展很难受到病虫害所影响,实际上,受到了病虫害侵扰的树木在外观上难以区分,但是在内在质量上,跟健康的树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林业部门应该积极的传达病虫害的危害严重性,提高全员的重视程度,更好的展开防治工作。 (三)部分防治人员经验不足 由于林业建设大部分在山区,而山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限制,愿意从事病虫害专业的工作人员非常少,其中负责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不高,也缺乏一定的防治经验,使得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困难,其防治效果不佳。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还会使投入的资金造成浪费。 (四)对于山区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山区的经济影响,林业部门在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工作中,也不够完善,因此,相对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也不够健全,不能满足林业的现状需要,以至于山区林业发现受到限制,所以,应该在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方面加强管理和改进,适应林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技术 (一)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达到防治的效果。第一种是昆虫类,可以通过在林中释放昆虫的天敌来控制有害昆虫的数量;第二种是微生物的投放;第三种是投放益鸟,因为益鸟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昆虫,即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又降低了病虫害的侵扰。(二)物理技术 通常在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办法中,物理防治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叫环保,不但简单实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主要的是见效快。物理防治通常有几种方式。第一,对于昆虫的防治采用人工捕杀;第二,对产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扩算情况,进而减轻损失;第三种方式就是对昆虫进行诱杀,具体是把昆虫通过特殊办法引诱到一个集中地区,进行集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特点是快速、有效并且经济实惠。 (三)化学技术 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病虫害。需要对森林中病虫害的范围进行评估,然后喷洒农药,最常用的主要农福丁、锐劲特等。此外还有一些杀菌剂的喷洒,杀菌剂又分铲除机、保护剂以及内吸剂。一方面用铲除机杀死病原体,另一方面用保护剂保护植物,内吸剂又可以上植物吸收,以预防病虫害的侵扰。但是,化学防治在另一个方面也会对土壤形成污染,经常使用还可能会产生病虫害的抗体。 结束语: 总之,病虫害的侵扰对林业部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防范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软件 拟 定 方 案

目录 一、数字校园基础平台: (3) 二、协同办公系统: (5) 三、招生管理系统: (6) 四、学籍管理系统: (7) 五、学费管理系统: (7) 六、学生管理系统: (8) 七、学生请销假管理: (8) 八、量化考核管理系统: (8) 九、教务管理系统: (9) 十、成绩管理系统: (9) 十一、离校管理系统: (10) 十二、资产管理系统: (10) 十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11) 十四、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及网上教学平台: (11)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是针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研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为校长、老师、学生、行政办公人员、学生父母、来访用户及相关应用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了校园内各类应用软件高效集成和数据资源高度共享,是最适合中学高中及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软件。 下面是平台界面示意图: 一、数字校园基础平台: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特点: 产品开发以学校为原型, 技术选型性价比更高。 采用windows server +php + mysql + apache的技术架构。 优势:采用win server 作为操作系统,更容易维护,也符合学校服务器现有情况 采用mysql开源数据库,无需支付软件授权费用,因为mysql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数据库。但是其性能及稳定性堪称一流,许多大型网站系统都在使用。 PHP是全世界使用量排名第四的编程语言,在B/S结构的系统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方在提供以开发完毕的整套系统的基础上,后期可根据学校需求进行系统的第二次开发,以适应学校的需求。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多终端访问: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基础平台包含内容:

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

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技术链研究与设想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农作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病虫害的资料,这些监测资料用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级病虫测报部门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较少,因而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监测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差等问题。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够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应用示范的范围较小,采用的技术也只是某一个单独的技术,尚无成熟的满足病虫害监测各环节技术配套的应用案例。 本项目针对目前病虫害监测预警现状,提出了研究开发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智能装置,通过自动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光谱、气体挥发物、温度等作物小气候信息,采用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预处理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信息融合,采用D-S证据理论、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决策层信息融合,实现病虫害的智能检测及预警。以此开发的智能监测装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预处理、存储、自动值守控制和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等,实现病虫害自动监测的全天候和无人值守。使用简单,运行可靠,维护费用低,适合于农村大田使用,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为此,笔者在总结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相关信息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就病虫测报部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技术框架进行了设计,对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预警各环节所涉及技术进展的研究 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链各环节中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下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下称)等。这些技术单独或部分集成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我国对其应用、研究如下。 1、数据采集获取技术传统的病虫害监测主要是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病虫害监测调查规范进行调查.通过人工调查、人工记录,以档案形式保存数据.一些数据还需通过计算得到。在一些具备数据库系统的部门,数据需要人工输入计算机,并保存到数据库中;从数据的调查到记录、计算、再到录入计算机,环节较多,监测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造成人为错误,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差。对于一些个体较小的昆虫(如麦蚜等)来说,由于虫体较小,长时间的人为眼睛观察不仅劳动量很大,效率极低,而且计数存在很大误差,各个调查者之间的调查结果可比性差。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相应的监测技术已见报道。如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和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微小昆虫自动计数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解决田间麦蚜、温室蚜虫、白粉虱等微小昆虫调查困难,数据难于获取等问题。只需通过适当方式获取害虫图片进行自动计数即可完成数据调查工作。昆虫诱捕自动记录装置是利用性诱剂对昆虫的引诱作用,对通过扫描光栅的昆虫数量进行计数,实现了小菜蛾、桃小食心虫等昆虫的自动监测。PDA+GPS数据采集记录技术主要用于常规病虫害的人工调查,记录数据的同时记录GPS定位信息,为GIS提供定位数据。上述技术可减少调查、记录数据的中间环节,避免数据录入电脑过程中的人为错误。根据调查的原始数据实时计算出一些必需的数据参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病虫害测报不仅需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数据.还需要相应的环境因子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此后,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健康、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步充实。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伴随对社会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社会建设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关思考 发表时间:2016-08-18T13:58:26.337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作者:陈宝龙 [导读] 数字化的检测预警体系能够规范测报数据,并且能够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 陈宝龙 陆丰市农业局植保站广东陆丰 516500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推广建设的,是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施建设,逐步推向全国,能大大提高我国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本文对该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该项目的实施建设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数字化 1、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 1.1提高测报的能力 我们国家是个灾害多发国,并且农作物的病虫害程序处灾害频发、种类突发及以控制种类死灰复燃等特点,实施数字化的监测预警体系能够提高病虫害的监测信息的传递及处理,预测及报警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1.2促进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是新兴技术,数字化的建设也需要所有的测报机构能够统一的进行测报调查,并且能够的制定的时间内汇报统一的表格,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所以,数字化的检测预警体系能够规范测报数据,并且能够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病虫测报技术的发展。 1.3提高灾情的防控能力 重大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特别大,因此,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能够及时对病虫害的动态进行及时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控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大降低农业损失,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为国家食品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对我国实施科学防控及灾情监测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现代化农业建设服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支持。 1.4提高病虫害的科学宣传 病虫害的测报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形象的宣传的给大家,宣传效果以及预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能够为更多的人宣传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同时也能更大范围的宣传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推动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宣传 随着国家逐步对农业的重视,对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准确、及时的发布监测消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预警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监测预警体系的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积极动员植保机构,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必需的帮助。 2.2实施统一的规划 全国实施统一的规划,才能在重大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实现统一,并且通过升级的软件平台将信息辐射到每个省。因此,各个地区的植保机构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需要,实施数字化的建设。根据病虫害的情况建议设立一定的国家标准,实施统一的表格填写格式,这样就能实现全国的数据统一连接,使得数据信息能够连续完整。通过逐级的建设就能形成一个国家与省级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而形成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2.3扶持项目的建设 我们国家在1998年已经对植保工程开展了投资建设,初步改善了基层植保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并且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对数字化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规划建设,各级植保机构必须要抓紧机遇,将数字化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的项目进行扶持,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同时,数字化的技术已经覆盖了我们国家大多数的省级植保机构,并且已经开始使用网络报表来汇报病虫害的监测数据。这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规范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基础,我们也需要将网络化的的填报制度进一步的推进,同时对内容及时间上也要做出一定的规定,规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 2.4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中,江苏、广东及上海等省市已经走到了国家的前列,并且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数字化的技术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并且,这些省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病虫害监控系统,将日常工作的数据上传、整理、分析,并且通过网络技术将这些信息发布,工作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示范单位由全国的农技中心配合政府专管部门,选择合适的时期在召开农业会议时为同行进行交流宣传,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进行,为其他省市的工作开展提高一定的经验。根据信息化数字平台,也能高效的完成该工作,并且随着全国范围的覆盖,也能大大提升全国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工作效率。 2.5各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发展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一项全国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上下单位的紧密配合。比如,国家级的平台建设需要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来承担,但是这个平台的建设需要省级植保机构来配合完成。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逐级的网络填报相关的病虫害数据情况,同时要根据监测预警平台在适用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积极组织各个区域的植保机构完成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根据要求将病虫害测报的历史资料进行填报,这样就能加强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全国的数字化平台基础之上,我们的省级机构要积极对本身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建设,这样就能同国家的预警平台同步进行,使得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发展,信息资源也能及时的互相分享,保证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总结: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集中精力重点推进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