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一)

◎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注释】①颛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③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④周任:人名,周代史官。⑤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⑥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⑦兕:雌性犀牛。⑧柙: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⑨椟:音,匣子。⑩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们了。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士大

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这一篇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还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大显身手】下列成语中,不出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是:()

A.祸起萧墙

B.季孙之忧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二)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注释】①希:很少。②庶人:老百姓。

【译文】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注释】①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

②逮:及。③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

④三桓:鲁国伸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译文】孔子说:“鲁国失去国家政权已经有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注释】①谅:诚信。②便辟:惯于走邪道。③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④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注释】①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②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③佚:同“逸”。④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注释】①愆:过失。②瞽:盲人。

【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注释】①得:贪得无厌。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①狎:不尊敬。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以上这几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交朋友要结交那些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而不要结交那些逢迎谄媚、花言巧语的人,要用礼乐调节自己,多多地称道别人的好处,与君子交往要注意不急躁、不隐瞒等等,这些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显身手】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我会填一填。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矣。,,,损矣。”

(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注释】①困:遇到困难。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①思明,听思聪,色②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③,见得思义。?

【注释】①视:看。②色:脸色。③难:后患。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①及:达到。

【译文】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①与?

【注释】①斯之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译文】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陈亢(gāng)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yuàn)③其子也。?

【注释】①陈亢:即陈子禽。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③远: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①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注释】①异邦:他国。

【译文】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以上这几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最后一章称号是周礼的内容之一,这是为了维护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

【智慧驿站】孔子认为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古代还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你知道吗?

读书百遍,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 。——朱熹

读万卷书, 。——刘彝

博观而约取, 。——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

感火花。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

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

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1.送郑侍御①谪(dí)闽中②

[唐]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ě)旧过(ɡuō)。

大都③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④和。

自当逢雨露⑤,行矣慎⑥。

高适(700年—765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

衡水)人,居住在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一带)。

【译文】把你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去请不要怨恨,因为闽中我以前也曾到访过。那个地方很少看见秋天的雁鸟,但是夜里却常听到很多猿猴的叫声。往东青山与白云接连不断,往南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气与瘟疫还算温和。你应该很快就会重新蒙受皇上的恩泽,回到朝廷,放心地去吧,但是要注意顺应环境的变化呀!

【与你分享】这是诗人写给朋友郑姓侍御史的送别诗。郑侍御因为犯了过失而被贬放到当时认为是蛮荒之地的福建去,诗人担心他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

【大显身手】我还搜集到高适的这首送别诗。

别董大

千里()白日曛,()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天下谁人()。

2.与朱山人①

[唐]杜甫

锦里②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③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④。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⑤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⑥。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

【译文】锦里先生朱山人常戴着黑色的方巾,他的园内种着芋头和栗子,家境勉强不算赤贫。可是来他家作客的友人很多,家里的小孩子见惯了生人,于是宾客来到他们脸上就会露出天真的笑容,鸟雀中也有常到他的屋前台阶上啄食谷子的,从来不怕他家里的人。山人门外有小河,即使到了秋天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小河也不过四五尺深的样子,用小渡船渡人,两三个人就恰好能坐满。江村的暮色里还能看到洁白的沙滩和翠绿的竹林,还有热情送别客人的立在柴门外的朱山人。他会对着乘坐小船离开的朋友挥动手臂,目送客人直到看不见为止。

关于杜甫的爱国诗你还知道哪些?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3.送天师①

[明]朱权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②。

黄金甲③锁雷霆印,红锦韬缠日月符。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④。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祖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参与过?靖难之役?。朱元璋第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

【译文】霜降芝城,杨柳已疏。我怀着深情厚谊把张天师送出鄱阳湖。天使的黄金匣子里装着雷霆宝印,用红色的锦缎包裹着光照日月的符表。早上骑鹤在天上飞行,夜晚投宿人间就解下来那双可变为双凫供乘坐的鞋子。他匆匆忙忙赶回神仙府,为的是看看那里的仙桃熟了没有。

【大显身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知道这些内容诗词题目往往有

“、、”等字眼。

4.送毛伯温①

[明]朱厚熜(cōn g)

大将②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③。

风吹鼍(tuó)鼓④山河动,电闪旌(jīn g)旗⑤日月高。

天上麒麟⑥原有种,穴中蝼蚁⑦岂能逃。

太平待诏⑧归来日,朕⑨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1507-1566),明朝皇帝。明宪宗之孙,明武宗堂弟。明武宗死,无嗣,乃至京即位。他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早期曾斩杀权贵,还田于民,但到

晚期,迷信道教,二十余年不理朝政,一心只求长生不老,致使国家危机四伏,边患

迭起。卒葬永陵(北京昌平),庙号世宗。

【译文】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智慧驿站】本首诗是一首壮行诗。古代诗人们常借酒来助兴、浇愁、怀古、壮行。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人生得意须尽欢,。

开轩面场圃,。

,西出阳关无故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欲饮琵琶马上催。

李白斗酒诗百篇,。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一)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⑥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⑦。?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子曰:?性①相近也,习②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①。?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

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

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

开个玩笑而已。”

◎公山弗扰①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④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⑤??

【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

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

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①。?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佛(bì)肸(xī)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②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曰白乎,涅④而不缁(zī)⑤。吾岂匏瓜⑥也哉?焉能系(jì)⑦而不食??

【注释】①佛肸:音晋国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

②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③磷:损伤。④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

⑤缁:黑色。⑥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不能吃。

⑦系:结,扣。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②;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③;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④;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⑤;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①居:坐。②愚:受人愚弄。③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④贼:害。⑤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⑤(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①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②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

间万象。③群:合群。④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⑤迩:近。【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

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

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

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②也与??

【注释】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这是当地的民歌。②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yú)之盗也与??

【注释】①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

②窬:洞。【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

的小偷吧?”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①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之矜也廉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①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②肆:放肆,不拘礼节。

③荡:放荡,不守礼。④廉:不可触犯。⑤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

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

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

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智慧驿站】这些关于道德修养的名句,你知道吗?

1、桃李不言,。(《史记》)

2、,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3、,小人常戚戚。(《论语》)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4、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

5、君子,不成人之恶。(《论语》)

(三)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

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作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

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注释】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j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

期: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

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

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

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

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

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

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

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

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wù)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shà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zhì)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jiǎo)以为知⑥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jié)以为直者。?【注释】①恶:厌恶。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③讪:诽谤。④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⑤徼:窃取,抄袭。⑥知:同“智”。⑦孙:同“逊”。⑧讦:攻击、揭发别人。【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报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智慧驿站】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你知道吗?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

应制诗指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

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应制诗包括两类:宫廷游宴的应制诗和科举考试的省试诗。

1.长宁公主①东庄侍宴

[唐]李峤

别业临青甸②,鸣銮③降紫霄。

长筵鹓(yuān)鹭④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⑤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⑥。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人。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代表作《汾阴行》颇为时人推崇。有《李峤集》。

【注释】①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

②甸:京城的近郊。③鸣銮:皇帝的车驾。

④鹓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因以喻朝官齐集,列队班行。

⑤北渚:渭河。⑥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译文】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在遍地青青的城郊,皇上的御驾好像从天而降来到这里。举行盛宴,百官有如鹓鹭齐集班行;很小管奏鸣,曲调优美动听。别墅树木高耸,要与终南山相接,显得很近;庄园烟霞缭绕,欲与渭水相映,显得很远。得到皇上的恩泽,群臣都已醉;皇上留恋东庄美景,要继续欣赏,还没有回宫。

【大显身手】你知道李峤和、、合称?文章四友??

2.恩赐丽正殿①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唐]张说

东壁②图书府,西园③翰墨林。

诵诗④闻国政,讲易④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⑤,恩叨醉酒深⑥。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注释】①丽正殿:唐代宫殿名。应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诗,分得林字韵。②

东壁:二十八宿之一,有飞马座和仙女座组成,古人认为它是掌管天上文章图书的

秘府,后世称皇家藏书秘府为东壁。《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

图书之秘符也。”

③西园:三国时魏国园林,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等文人多在此筵集赋诗,后世称为西园雅集。翰墨:笔墨,这里指文人雅士。

④诗:《诗经》。易:《易经》。⑤位窃和羹重:窃,谦词,窃居。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⑥恩叨醉礼深:叨,承受。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

【译文】丽正殿设了书院,成了文人学士聚会的地方。诵读《诗经》了解国事,讲

解《易经》知道天意。我位为宰相责任重大,承蒙皇恩赐宴酒醉深。诵唱春兴曲,

竭尽才智作诗酬知音。

【智慧驿站】三国时期,曹植就被自己的兄长曹丕要求七步成诗,你能背出来吗?

3.上元应制

[宋]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②,端门③方喜翠华临。

宸游④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⑤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⑥,四十余年惠爱深。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工正、行、草书,也善章草。天圣(宋仁宗年号)进士。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卒谥忠惠。工书法。有《蔡忠惠集》。

【注释】①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正月十五上元之夜,蔡襄随御驾观灯,奉命作此诗。诗描

绘了盛世上元节灯会的宏大场面与热闹非凡,盛赞皇帝与民同乐,表达了对帝王的感恩与祝福。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应制:应皇帝之命写诗作文。②森:排列耸立。

③端门:宫殿的正门。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用作皇帝的仪仗。此制皇帝的车驾。

④宸游:帝王出游。三元: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此处指上元。⑤阁:同搁,停留。春阴:春天时的花木荫处。⑥华封祝:即华封三祝。传说华州封人祝帝尧长寿、富有、多男,后人称为华封三祝。

【译文】元宵佳节彩灯排列堆积得像一座座山峰,灯里点满精美的蜡烛,皇帝的御

驾正来到皇宫的正门口。皇上的巡游不是为了元宵之夜赏灯,而是为了同万民同庆

乐事。天上的圆月清澈皎洁徘徊不去,人间万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举

国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给人民带来的恩惠多。

【智慧驿站】我能记住这些描写元宵佳节的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

4.上元应制

[宋]王珪

雪消华月②满仙台,万烛当楼③宝扇开。

双凤④云中扶辇下,六鳌⑤海上驾山来。

镐京⑥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风⑦陋汉才。

一曲升平⑧人共乐,君王又进紫霞杯。

王珪(1019—1085),北宋诗人,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谥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注释】①此诗原题《依韵恭和御制上元观灯》,是皇帝《上元观灯》的和诗。据《候鲭录》载,

此诗作于元祐中。又据《宋诗别裁集》卷五,诗歌极力描绘上元夜皇帝观灯时的情景和观灯归

来赐宴群臣以及群臣竞相向皇帝祝寿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祝福宋朝也像周一样国祚昌久。②华

月:明亮的月光。仙台:宫中的楼台。③当楼:对着楼台。宝扇:障扇,皇帝的仪仗。

④双凤:服侍皇帝的两个宫女。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⑤六鳌:据《庄子》载,海上有三座仙山,下面有六只鳌鱼驮着,这里是说灯景鳌山是仙山。⑥镐京:镐(今西安)为西周国都,这里指北宋都城。同样,说宴赏是周宴也是将宋比作周。

⑦汾水秋风:汉武帝巡游汾水,赐宴群臣,并赋《秋风辞》。陋汉才:汉武帝君臣才能浅陋,比不上今日盛会。

⑧升平:太平,或可解作《万岁升平》曲,宋代教坊歌曲之一,教坊都知李德昇作是歌颂天下太平的曲子。共:一作“尽”。

⑨尽:饮尽。一作“进”。紫霞杯:酒杯名,这里借代酒。

【译文】

元宵佳节彩灯排列堆积得像一座座山峰,灯里点满精美的蜡烛,皇帝的御驾正来到皇宫的正门口。皇上的巡游不是为了元宵之夜赏灯,而是为了同万民同庆乐事。天上的圆月清澈皎洁徘徊不去,人间万民和睦幸福,春意在花木中停留。举国上下向皇帝祝福,在位四十余年给人民带来的恩惠多。

【大显身手】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你能猜出来吗?

1、新春佳节话元宵(打一报刊名)

2、元宵出门赏灯(打一常言俗语)

3、正月十五雪打灯(打一常言俗语)

4、婚期定在元宵后(打一成语)

5、煤球和元宵一样(打一成语)

5.侍宴②

[唐]沈佺期

皇家贵主③好神仙,别业④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⑤,池成不让饮龙川⑥。

妆楼翠幌⑦教春住,舞阁金铺⑧借日悬。

敬从乘舆⑨来此地,称殇⑩献寿乐钧天。

沈佺期(656?—714),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注释】①此诗原题《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作于唐中宗三年(709)十一月一

日。中宗景龙二年(708)于修文馆置太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象

四时、八节、十二月,李峤等为太学士,李适等为学士,杜审言、沈佺期等为直学

士,均为御用文臣。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安乐公主入新宅,沈佺期奉命作此诗。

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楼台高入云霄,山水之家胜过凤岭、饮龙川,陈设华

丽、音乐美妙,突出了安乐公主奢华富贵、皇恩浩荡。

②侍宴:臣子参加皇帝举行的宴会。③贵主:指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④别业:别墅。⑤鸣凤岭:山名。在陕西凤翔县。

⑥饮龙川:渭水。⑦翠幌:翠绿色的帘幕。

⑧铺:铺首。用铜做成兽面衔圆环钉在门上。

⑨乘舆[音“余”]:皇帝的车驾。

⑩称觞:举杯。乐:奏乐。钧天:乐曲名。

【译文】皇帝高贵的女儿安乐公主喜欢神仙,新建的别墅座落在银河边。庭院的假

山完全像鸣凤岭,开成的池塘赛过饮龙川。妆楼上翠绿色的帘幕让春天永驻,舞阁

门上金色的铺首闪耀着光辉像太阳高悬。仕臣恭敬地随着御驾来到此地,举杯祝福

皇上长寿安康,演奏喜庆的乐曲《钧天》。

【大显身手】本首诗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写出了皇家的气派。可见爱你,古诗词语

言精练,一句诗句中往往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你能说出这些古诗中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国学经典—第五单元《论语》

(一)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微子①去之,箕(jī)。子②为之奴,比干③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①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②箕子:

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③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柳下惠为士师①,三黜②。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②黜:罢免不用。

【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

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

【译文】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

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齐人归①女乐,季桓子②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归:同馈,赠送。②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

【译文】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离开了。◎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①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长沮、桀(jié)溺①耦(ǒu)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④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⑥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⑦(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⑧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①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②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③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④执舆:即执辔。⑤之:与。⑥辟:同“避”。⑦耰:用土覆盖种子。⑧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①(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shǔ)而食④(sì)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①蓧: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粪;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

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③黍:黏小米。

④食: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逸①民:伯夷、叔齐、虞仲②、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③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注释】逸:同“佚”,散失、遗弃。

②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③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译文】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这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大师挚①适齐,亚饭②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③入于河,播鼗④(táo)武入于汉,少师⑤阳、击磬襄⑥入于海。

【注释】

①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②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③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④鼗:小鼓。

⑤少师:乐官名,副乐师。⑥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译文】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了海滨。◎周公谓鲁公①曰:?君子不施②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③。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①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②施:同“弛”,怠慢、疏远。③以:用。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周有八士①: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注释】①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

【译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大显身手】熟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而保身的人是()

A、韩信

B、岳飞

C、李善长

D、范蠡、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

“诗以言志”,诗歌的内容涉及广泛,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写景、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作者往往因一事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诗歌往往表达作者寄托的感情,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生活遭际、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风格,诗人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题材,甚至同一题材。因此我们品读时要仔细体味其思想上、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1.直玉堂作①

[宋]洪咨夔(kuí)

禁门②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③两相麻④。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⑥(chí)月浸紫薇花。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作《大治赋》,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注释】①诗题一作《六月十六日宣锁》又作《禁锁》嗜血翰林院值班替代皇帝起草诏书的轻松酣畅,流露出诗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神情。直:入值,入官值班②禁门:宫门。③淋漓:酣畅的样子

④麻:唐宋时任命大臣用白麻纸颁诏,此处代指诏书。

⑤墀:音“痴”,台阶;也指地面。

【译文】夜晚,皇宫门紧锁,宫禁之地戒备森严,寂静无声,我饱蘸墨水,淋漓挥洒,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两份任命丞相的诏书。宫中报晓的太监已敲过五更了,天还未亮,满阶的紫薇花浸润在皎洁的月光中。

2.答李儋①(dān)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②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yì) ③有流亡愧俸钱④。

闻道欲来相问讯⑤,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公元737年~792年),中国唐代

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40分) 1.《山园小梅》中将百花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对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 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 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晏殊《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惘的情感,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13.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

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学校发的《弟子规》(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十一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材《论语》国学教案全套

《论语》教学规划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十个加强”为指导,以“详细规划、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彰显特色”为工作原则,全面实施“十六个一”和“4.3.2.1”工作措施,着力推进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公冶长篇、述而篇、子罕篇等20个篇章,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是儒学经典),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并且每段小韵文之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稿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稿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以下是精心的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__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觃》,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觃范,他 gap 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迚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进、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进。。。。。。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源进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

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2013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中华经典《中庸》 三、教材分析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中庸》,演译《中庸》,领悟《中庸》的内涵。 2.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推荐】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创建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道德经》、《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三字经》等蒙学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经典蒙学教材。传承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神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培养一代新人,必须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使他们能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二、创建目的 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声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三、创建实施步骤 1、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国学班级理念 突出鲜明的主题: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深入学生的心灵,师生形成共识,形成鲜明的班级特色,为这个特色而努力奋斗。 2、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环境。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班里的一墙一角,晨读和上课预备,都突显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班级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3、每学期有计划有选择地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 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增强语感,感受国学经典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所以,本学期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下学期在继续完成背诵唐诗三十首的基础上,完成论背诵论语名句十则。 4、每周晨读抽出十分钟背诵国学经典,每天中午的课前预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将背诵国学经典规定为寒暑假作业的一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把活动落到实处。 5、适时举行国学经典特色班级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国学经典特色班级升旗仪式汇报表演等等活动。 20xx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⑵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⑵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11、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 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2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2.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选自《笔》,作者(李峤)。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