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简述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1、前言

笔者在XXX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绩效考评管理工作,去年9月份,公司在本部正式启动了绩效考评管理制度。这项制度以提高职能部门的业绩为目的,从员工个人业绩出发,对员工个体和部门整体进行考评的绩效管理制度。公司在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方法。

2、对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2.1、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公司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年末填写的那几张考评表就是绩效管理。事实上,那只是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评绝不等于绩效管理。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评、分析与改进。目前我公司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还停留在绩效考评阶段。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2.2、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

要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就必须有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作用、成果。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员工的指导与开发,最后才是将考评结果运用于工资和奖惩等方面。目前在公司

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与反馈机制不完善。尽管制定了绩效考评的反馈、申诉制度,但由于缺乏信息反馈和有效沟通,员工不知道自已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绩效考评工作无法达到改进管理绩效的目的,进而妨碍绩效考评对职工的指导教育作用。绩效考评找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公司中大多数部门领导不重视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为员工提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缺乏管理技巧,公司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开发。

2.3、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公司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这样,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发生了脱节现象,难以引导所有员工趋向组织的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自上而下传递绩效压力以及分散工作任务的过程,变企业高层承担压力为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承担压力,从而把组织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4、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评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公司在实践中,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职能部门方面是部门职责的完成情况,员工方面是德、勤、能、绩等一系列因素,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在如何使考评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而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评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公司的绩效考评机制属于一种非参与性的评价制度,员工被动地接受任务、目标模糊、责任不明确,工作完成后由上级采用有限的指标和主观印象对下属进行

评价与考核,偏差较大,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过多定性化指标的存在,自然无法避免在实际考评过程中出现考评组织者的随意主观性判断,影响了考评工作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2.5、绩效考评存在主观性与片面性

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旨在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发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绩效考评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偏差,常见的如:月晕偏差、类己效应、趋中效应、近因效应。绩效考评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评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绩效考评的可信度与效度。

3、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绩效管理不仅是要实现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从单一的绩效考评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3.1、开展工作分析,设定可行的绩效目标,增强绩效考评的可操作性

(1)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强调"以岗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职能,都要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所有职能,即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和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了工作分析与设计工作,才能据此完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设计、薪酬设计管理等工作。

(2)员工的绩效目标来源于部门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职位应负的责任。绩效目标的设立是一种协调过程。部门负责人在与员工共同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本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然后,根据员工具体职位应负的责任,将部门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而员工则要根据分解到的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与经理进行协商。员工最终的绩效目标应当以与经理共同协商确定后的计划为依据。由此可以看

出,员工的绩效目标大多数直接来源于部门的绩效目标,而部门的绩效目标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计划,保证了每个员工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得以落实。目标太高会让人望尘莫及产生畏惧感,目标太低又会让人轻松懈怠无所追求。进取性强又可衡量的目标就像航灯一样,能让员工朝一致和正确的方向前进,志向高远的战略能让员工非常清楚地感受企业宏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鼓舞员工的斗志和士气,也能让员工有一致努力的方向和归属感。

(3)绩效考评指标应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尽量细化,以提高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和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设定可行的考评指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考评的指标应尽量以可量化的、可实际观察并测量的指标为主,并且能科学确定各考评指标之间的权重;二是在确定考评的指标内容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确定合适的考评指标体系和指标值,不仅能激发员工个人的内在潜力,为完成目标而努力,而且也是对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考评项目不应过多,过多易使员工难以分清主次。确定考评指标值时注意定得不应过高或过低,“让员工必须通过努力能达到”作为一个合适的“度”。为每个员工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

3.2、营造良好的平等沟通氛围、做好绩效面谈工作、建立建全绩效反馈机制

(1)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及增强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确认、显示被考评者的强项与弱点,帮助被考评者善用强项与正视弱点;明晰被考评者发展及训练的需要,以便日后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工作;反映被考评者现阶段的工作表现,为被考评者订立下阶段的目标,作为日后工作表现的标准。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传统的自上而下传达任务的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对员工的控制作用。而在绩效管理循环中,绩效目标一定要由管理者和员工经过充分沟通,双方共同确定和完成。良好的

沟通首先应建立并维护彼此的信赖。建立彼此的信赖关系是绩效沟通成功的首要前提。对于平等沟通氛围的营造对做好绩效面谈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绩效面谈是经理与员工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的主要方式。做好绩效面谈工作才能在双方对绩效结果和改进点达成共识以后,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一个周期的结束恰好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做好绩效面谈工作要求经理在同员工进行面谈前一定要进行绩效诊断。在与员工面谈的时候,经理不能仅仅是告诉员工一个考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员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绩效,应该如何避免出现低的绩效。实际上双方在面谈过程中,同时也对下阶段绩效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计划,这就使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形成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通过绩效改善计划的制定来帮助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绩效,同时这也是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过程。

(3)基于绩效沟通基础之上的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通过岗位管理人员或岗位关联人员与该岗位员工之间有效的双向或多向沟通,依据考评标准和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的相关资料,在分析和判断基础上形成考评成绩,并将绩效成绩反馈给员工的一种工作制度。绩效评价应预先建立建全绩效反馈机制,如果有些员工对自己所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该程序谋求分歧的解决。

3.3、创新绩效激励体系,加强绩效压力,迅速而广泛地应用绩效成绩

绩效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应用开发阶段,对绩效成绩的应用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工资调整、绩效薪酬分配、层级晋升与职位调整、教育培训、激活沉淀和指导员工职业发展。创新绩效激励体系在绩效管理应用开发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机制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合理的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

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创新绩效激励体系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新型文化;要很好地设计能配合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性业绩评价指标,开展战略性业绩评价与激励。建立和实行战略性激励对企业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用提供工作的挑战性、责任和机会,在内在的层面满足职工多方面的需要。战略性激励就是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而实行的综合性激励。战略性激励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一套综合性的激励方案,实现责任与权利的协调统一;着重团队或集体的激励。可以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全局性的根本胜利。战略性激励不仅仅是一套激励方案,而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文化,涵盖了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制度建设、岗位设计与晋升、责权利有机结合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4、结语

总的来说,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它提供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奖罚手段。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工作改进和业绩提高,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所在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所在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处于企业价值链的服务端,并不直接创造企业的价值。在企业中起辅助性左右。但是,任何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如果缺少人力资源管理,那么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可以这样说,任何企业,缺少了人力资源管理,都无法正常,健康,长久的运行下去! 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四这大部分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利润点。特别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物流管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日趋突出,被外界成为“第二冰山”。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用好了人才,那么谁将获得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由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员招聘和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部分构成,现在我就从每一板块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贡献大小一一介绍。 一.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其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供需预测,岗位的定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审核与控制等。 对企业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分析有利于企业正确的意识到企业的所处环境,为企业决 策提供依据。 PEST宏观环境分析,让企业明确的知道,企业所生存的大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契机,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必须提前做好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提前为企业准备好相应的人才。 SOWT企业微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内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企业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了解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清楚了解自身情况。比如: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管理还不成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还比较薄弱,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预测,帮助企业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达到供需平衡。

新的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HR二级师论文: 新的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深圳市联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李文发作者简介:李文发,安徽人,国家CNAT注册审核员,人力资源一级管理师。曾加盟于港、台、日等企业任采购物流经理、PMC主管、人力资源经理及管理者代表等职。近年来,在《江门文艺》、《知音》、《广东人才》、《汇安人力》、《东莞日报》、《南方都市报》、《HR视界》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杂文、管理论文等200多篇。对采购物流、生产及物料的控制、管理体系ISO9001/14001、SA8000、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有较深研究和实战经验,实力派专家。曾被多家大专院校、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人才市场以及知名企业邀请讲授企业管理类课程,深受学员好评。现供职于深圳市联建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HR经理人,首席培训师。 建立一所大厦可能要数载,但毁灭也许就在瞬间! 保兴汽车告急!浙江货车大王保兴董事长叶荣兴突然消失,欠债近5亿元! 飞跃集团告急!资金链断裂,创立人邱继宝向政府提出申请破产! 金乌集团告急!老板张政建失踪,金乌集团涉及欠款大约17亿多元! 中小企业告急!全国去年上半年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雇,广东亏损企业达11006家,亏损额207.96亿元! 次贷危机暴发,INDYMAC银行查封,12家银行倒闭,全球银行损失超5000亿美元! 大厦将倾,危机使然,一叶之秋,我们怎么办?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远,HR管理怎么办? 金融海啸笼罩下的全球经济,犹如凶险莫测的海洋,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触礁沉船!新的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HR行业只有苦练内功,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究竟中小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薪酬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提供了方向。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有的老板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缺人时招人、上岗前培训、发工资前考核三部曲,怎么也与企业发展战略挂不上勾。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上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

划时易走入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怪圈中,没有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各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常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未能从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上加以有效配合。 2.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企业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人才。企业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也不象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由于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 3.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信息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发展变化快,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但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调整。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大多由办公室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即使设了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时候,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第二、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职业培训,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他们虽然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凭所谓的经验或感觉办事。多数中小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认识不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何重要?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重要性,供大家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所以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究竟中小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薪酬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提供了方向。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有的老板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缺人时招人、上岗前培

训、发工资前考核三部曲,怎么也与企业发展战略挂不上勾。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上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易走入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怪圈中,没有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各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常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未能从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上加以有效配合。 2.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企业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人才。企业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也不象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由于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 3.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信息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市场发展变化快,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映比较快,企业战略在调整,但人力资源规划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调整。造成企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 4.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人才 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大多由办公室履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所以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家、企业管理者都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究竟中小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薪酬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等提供了方向。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有的老板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无非是缺人时招人、上岗前培训、发工资前考核三部曲,怎么也与企业发展战略挂不上勾。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上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 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恰恰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时易走入就事论事、出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怪圈中,没有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各部门主管和直线经理也常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未能从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上加以有效配合。 2.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但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使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企业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人才。企业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也不象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由于企业战略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 3.人力资源规划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十大趋势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十大趋势发展 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变革?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这块,仍停留在绩效考(da)评(fen)、薪(ji)酬(suan)管(gong)理(zi)等这些琐碎的基础层面,而企业的发展需要HR解放自己的生产力,去做更加专业的事情,帮助企业建设(修改)企业文化(方向),积极主动的驱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能。所以这是变革的必然性,否则单纯意义上的HR,将失去竞争优势,终会被淘汰。那变革的趋势是什么?变革点在哪里体现呢? 趋势一提升人力资源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人力资源工作任务之一,它主要从工作价值观、领导技能和时间应用三个方面体现,它是实现领导者在该层级是否顺利发展的基础。每个领导层级的所持的价值应该是有所不同的,而如何给这个组织带来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考验HR的能力,这也需要领导者具备一定的技能,甚至在时间维度上知道何时开始做、停止做、持续做。 趋势二人力资源数据化应用 HR喜欢强调,用这是“我的专业,你不懂”与其他业务部打马虎眼,但专业化分工已经是上个工业经济时代的事情了,我们要以大家都懂的语言沟通-----财务报表。 HR要考虑员工的直接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想象一下,当你告诉老板:“本年,我们的人工成本投产比已经提升了20%。这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新一轮的子公司经营管理人员调整后,新到位的人员经营业绩普遍提升30%,相对未调整人员业绩提升高了24个百分点,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极。第二,在业务规模上升25%的前提下,我们的人员数量,人工成本的上升都控制在15%以下,相比往年同样的业务增长规模25%,人员增长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 而这些都需要HR学习更专业的数据化应用,真正帮助业务及其他部门合理分配人员。 趋势三招聘形式多样化、灵活化 1.梦想招聘法:这个是目前创业企业最流行的招聘方式,招进来的人员是因为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梦想而来这里奋斗的。这需要HR深入了解企业本身文化及价值观。 2.寻访招聘法:好人才就要真诚拜访、三顾茅庐。现在一些创业咖啡厅就给HR 们制造了很好的聊天氛围,轻松的环境下,更能挖掘人才的潜能,了解对方是否匹配公司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探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剖析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训中存在的问题,从以模拟公司为载体实施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教学项目等方面针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工作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同时熟悉企业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2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这些学科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理论联系,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很难从整体上较好地把握。同时,传统教学一般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基本职能分割成独立的章节进行教学,忽略了知识模块之间的系统性。因此,学生很难站在整体高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2教学手段简单,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费用少。但缺少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枯燥。虽然案例教学已经被不少高校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实践教学的模式也亟需创新。实践教学不仅是指案例教学,还要结合社会实践来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考核方式单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末考卷面成绩为主,同时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很难全面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劳动力的供给者(微观主体)、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调节者(外部环境)所构成。管理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 有限的资源与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就是管理的基本矛盾。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 在已知的有效人力资源条件下如何在众多目标中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一、核心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这对矛盾,反映在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层次就是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反映在企业这个中观层面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反映在国家或社会的宏观层面就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培训、迁徏和卫生保健等)与宏观效益之间的关系。效率、效益与效果及其相互关系如下:效率通常是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率的快慢,或在一固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效率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所从事的工作的内涵和本质。一个无用或有害的高效率只会导致更多资源的浪费,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益的效率。效益通常指的是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费,则具有正效益;如果劳动成果等于劳动耗费,则视为零效益;如果劳动成果小于劳动耗费,则产出负效益。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效益好坏其实是指正效益。经济效益所体现的比较关系,可用4种表达式来描述:E=B- C(1.1)式中:E为经济效益;B为劳动成果或收益;C为劳动耗费或投资、成本和费用等。式(1.1)是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差,如净产值、利润等,反映了净收益的绝对量,简称效益型效益。E=B- CC(1.2)式(1.2)是净收益与耗费之比,如资本利税率等,反映了单位消耗(投资)的收益,简称收益型效益。E=BC(1.3)式(1.3)是收益与耗费或产出与投入之比,如劳动生产率等,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简称效率型效益。E=C1- C2(B1=B2)(1.4)或E=B1- B2(C1=C2)式(1.4)中:C1、B1分别为原方案(设计)的耗费和收益,C2、B2分别为改进方案(设计)的耗费和收益。式(1.4)为式(1.1)的特殊情况,反映了耗费的节约或收益的增加,常用于不同方案(设计)的比较。一般来说,提高效率型效益,也即前面提到的提高效率,它本身不是目的,更多的是提高收益型和收益率型效益的途径和手段。提高收益型或收益率型效益(即常说的效益)是一切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何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又是指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成长的根本。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主要的战略目标:降低创造价值所需的成本并通过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来增加价值。从战略的角度上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企业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要学习成功管理的经验,明确人才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严抓人才的管理,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复杂的工作,因为人才管理的对象是人,所以涉及的学科和知识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的内容也十分的多,这就要求企业人才的管理负责人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1)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的良好运转,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行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将员工的工作进行有序的规划和调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各个员工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的配合起来,达到一个高效的工作状态和一个严谨和谐的工作氛围。 3)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因为管理对象和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不同,所以在特点上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首先,人力资源更注重对于员工的情感关怀,这是其他的管理所不具备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次,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注重动态性,即不似其他管理的硬性的规章制度的遵守,更注重的是人才在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行为上的管理。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应该配有相应的先进的管理机制来管理这些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否则传统的管理形式和管理观念将制约企业对于人才的利用,从而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 人力资源既然是一种针对于人的管理行为,所以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对于人的各种制定的一系列要求,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一要根据人才的专业和特长来决定人才的配置,要使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二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相处融

五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五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公司治理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和自身特点,从中有所借鉴和创新。 “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犹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

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相结合。 “危机式”管理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以为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信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启用两名大胆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副董事长,免去五名倾向于循序渐进改革的高级人员职务;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企业由于忽视产品质量、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全体员工知道,如果技术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日就会来临。

“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的记在一张纸上。每一个目标及其检验标准,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如何去干,并且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 “一分钟赞美”,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的工作,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

大数据下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大数据下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摘要:随着新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技术应用相对广泛,很多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运用互联网技术,逐步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变革,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将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效。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变革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展服务,更好地帮助企业获取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探究,多角度、全方位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新信息时代,标志着数据技术信息的普及,企业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基于大数据时代趋势探讨企业变革势在必行。时代的发展进程,赋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重任,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意义 1.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前提下,一个企业只有运用好数据信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发挥“人”这一主观因素,探索市场发展规律,提升主观能力素质,提升观看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资料,实现资源整合,在行业的竞争中良性发展。 2.探索市场发展规律 大数据时代,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复杂多样,企业人力资源变革,实现企业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就要不断健全体制,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些事物的发展,如何从海量的含量中挖取“黄金”,这对现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探索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合理运用人才,引进人才,实现用人促发展的模式。 3.管理手段必须富有时代气息 大数据时代,没有创新等于踏步不前。要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和功能,构建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企业人力资源分配高效快捷。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理论及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理论及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工商管理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1954年,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2ter. )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认为人是具有企业其它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但是由于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传统的竞争要素,如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力,因此,在后来的20多年时间里,人力资源概念并没有得到企业界的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进展也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它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迄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广泛被学术界和企业界所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国家有关人力资源

管理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巴克(Bakke)、比尔(Beer)、莱文(Lewin)和舒勒(R. S. Schuler)等人所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概念的同时,还提出管理的三个更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他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经理们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德鲁克在这本着作中表达了对改进员工管理的迫切希望。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当时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组织对员工有效管理的要求,它必须具有所需的专门知识,要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并要加以应用。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其着作中所说:“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管理正在到来。”[1](P264)在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以后,巴克、比尔、莱文和舒勒等人对人力资源管理内涵作了进一步阐释。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一种广泛意义的普通管理

《企业转型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杨少杰)

《企业转型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新商业时代到来,传统管理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次企业变革不再是修修补补,而是全面再造,是一次企业形态的进化,只有构建新的企业形态与管理模式才能满足新商业时代的市场要求,无论中国企业是否愿意,都将走向变革之路。 人力资源管理将在这次变革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转变企业形态的DNA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来推动,可谓任重道远,未来的组织变革必须系统化设计,这也让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与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课程对象】 企业变革者、HR专业工作者、OD 【课程时间】 2-3天 【课程目标】 1.理解组织形态进化规律 2.理解三种最佳组织管理模式 3.理解人力资源管理演变规律 4.掌握组织变革的基本逻辑 5.理解三种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形式

6.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一、新商业时代对组织变革的要求 研讨:如何看待关于组织变革的关键词? 1.中国经济现处于?.0时代? 2.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3.决定企业形态的DNA是什么? 4.企业发展与变革的基本逻辑 5.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使命 6.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 二、人力资源管理演变规律 1.研讨: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功能? 2.1.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 3.2.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 4.3.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 5.4.0时代最佳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管理 6.案例分享:海尔从OEC到“人单合一”经历了什么? 三、传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1.研讨:人力资源与业务部门是什么关系?

2.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的特点 3.建立职位管理基础之上 4.与传统管理模式相匹配 5.职业经理人制度最重要 6.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缺陷 四、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1.研讨:何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特点 3.建立在角色管理基础之上 4.与新组织管理模式相匹配 5.提升团队的价值创造能力 6.进入人力资源自管理时代 五、转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1.研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创造价值? 2.“炸掉”与“分拆”背后的逻辑 3.HR的“四角色”与“三支柱模型” 4.COE、BP、SSC的定位与逻辑关系 5.“HR三支柱模型”在中国实践现状 6.“HR三支柱”如何才能发挥效果? 7.案例分享:IBM、腾讯的“HR三支柱”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机制改革方案 针对于目前招聘形势严峻,用人、留人机制不够完善,为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本方案。 约束机制 1.健全内部相关制度体系并加强落实管理,组织学习员工手册、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标准等,明确各层级权力、职责,让每一个人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责任;对每一类型的员工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充分的予以信任和理解,肯定每一位员工的个人尊严和价值理念,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培养、提高和晋升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长处。 2.针对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员工和部门缺乏工作目标,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可让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探讨企业目标,增加员工归属感,让每一个员工都建立个人发展计划,对每一个新员工建立高期望值;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员工不断发展帮助,使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一致,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 3.建立沟通与反馈信息渠道。建议设立企业建议信箱,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领导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多参与员工生日会等活动,与员工拉近感情距离,尤其要加强与新近员工的交流。建议落实导师制度,并把新员工满意度与稳定性与团队主管、导师绩效考核相关联。 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有必要改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除了体现在薪酬、福利等方面外,成长的机会、专业技能的培训、员工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个人能力得到施展的程度、工作挑战性、工作反馈度、企业文化也是构成激励体系的重要部分。因此,公司激励机制定位为: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后备人才、业绩突出者,将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福利制度、人员培训、职位晋升、企业文化等多种激励手段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激励;对个人激励的同时,兼顾团队激励和群体激励。 1.针对缺少长远的薪酬激励规划,没有使用长期激励手段,无法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长期为

人力资源管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是在20世纪中叶逐渐由人事管理转化而来。目前其丰富的内涵和对组织发展所起的战略性作用,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各界有识之士所意识到。本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绪论,将着重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从实践到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发展趋势。目的是让同学们从总体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内容以及发展有一个初步完整的认识。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论 一、人力资源的定 1. 什么是人力资源 对于人力资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劳动者就是人力资源;有人认为,人口就是人力资源;还有人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才是人力资源。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转的人的劳动能力。 人力资源包括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同时,人力资源也包含人的现实的劳动能力和潜在的劳动能力。人的现实的劳动能力,是指人能够直接迅速投入劳动过程,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贡献的劳动能力。也有一部分人,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能直接参加特定的劳动,必须经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等过程才能形成劳动能力,这就是潜在的劳动能力。对儿童进行培养,使之逐步在体力上和智力上形成劳动能力,旨在将来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这就是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对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进行培训,使其具备现代生产技术所需要的劳动能力,从而能够上岗操作,这也是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由于人的劳动能力和人始终融为一体,不可分开,因此人力资源又可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 人力资源与其他相关概念 (1)■人口。人口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人的总和。在人口范围内,有具备劳动能力者、暂时不具备劳动能力而将来会具备劳动能力者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 (2)■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口中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现实的劳动能力,并且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代表着劳动力的总体供给数量,其中没有包括尚未进入就业领域的学生、失业者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 (3)■人才。人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相对于普通劳动力来说,人才就是较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力。人才资源的数量较人力资源少,但其质量较高。目前,什么是人才尚无统一的说法,只是在定义上确认人才是具有特定的知识技能和专长的劳动力。至于对知识、技能和专长的衡量,一般是以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和各种专业技术证书或资格证书作为认定标准的。那么,哪一级的学历学位、技术职称或专业技术证书才被认定为人才呢?这在我国又以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认定方法为准。假定在内陆不发达地区,人才比较少,或许中专学历以上者、初级技术职称以上者或四级技术工人等级以上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是人才。而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比较多,或许必须是大学学历以上者、中级技术职称以上者、或者是六级技术工人等级以上者才可以被认定为人才。但是不管怎么说,人才都是当地人力资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任务和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深受经济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的影响。 它作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具体说来,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传统日本人事制度特征 最经常被人们提及来表现传统日本型人事制度和劳务管理特征的三个术语是“企业内工会”、“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如果我们把雇佣形式等特征考虑在内,可以将日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概括为以下六个特征: 终身雇佣指的是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佣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处于重化学工业发展阶段,企业必须自己进行熟练工人的培养,从而使这一雇佣制度一般化和普遍化。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的优点是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同时员工的工作可以得到保障。 一致性的雇佣形式指的是企业的核心是男性“正式社员”,在具备了全面赋予女性(妻子)干家务、教育子女责任的前提下,男性员工能够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减私奉公加班加点地为企业奉献。 企业内工会指的是按特定企业成立的工会制度。由于日本一般都采用终身雇佣制,所以管理者年轻时为该工会会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样,经营管理者很少与工会成员发生对立冲突。在这种谋求企业发展的劳资协调路线的指导下,劳资关系因圆满妥善地得到解决而受到各界的好评。 企业家族主义指的是企业和劳动者、劳动者之间有着像家族似的意识。企业感到对待员工的培养以及生活上的照顾要尽父母般的义务,相反员工应当不辜负企业的期望,努力工作以报“父母”(企业)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密切合作的体制。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到,另一方面这也减少了企业同外部信息的沟通,抑制了机动灵活构想的产生。 年功序列工资、晋升制度指的是伴随员工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长,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和提高职位等级。因此,在终身雇佣制度下,日本企业中员工的职务随着年龄“自动地”增长和提升。由于这个制度在增加工资和晋级上没有按照员工的能力或实力给予差别,因此对于那些同等年龄和工作年限一样的员工,工资就没有差别。 以录用当年毕业生为中心指的是日本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属于那种众所周知的“命运共同体”或“生活共同体”。员工作为个人的利益融入组织,受到雇佣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围绕着这个目的来运作。 但是,随着员工的劳动价值观的多样化,劳动者自立意识的高涨和解雇现象增加等雇佣关系的调整,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意识和一体感逐渐丧失。再加上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以终身雇佣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就成为必然。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日本人口构成的变化日本企业员工人口的构成变化也反映出了日本人口构成的变化,即中高年龄层员工比率不断增大。年功序列制中的组织阶层和员工的年龄结构应该大体对应,如果年龄偏大员工的数量在组织结构的底层增大,就不能确保金字塔型组织而产生矛盾。企业规模的扩大,新员工的持续增加,产生了使中高年龄员工向其他关联企业流出的组织结构,企业内能够使员工年龄与其在组织内地位的保持一致。这些是维护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的基本条件。因此,当企业扩大的速度变得缓慢,或中高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靠派遣到关联公司以解决剩余人员限制的时候,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就有必要对年功序列制再探讨。 第二,日本经济的状况日本经济曾经长时间一贯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即便出现不景气,也会马上好转。在经济形势循环崩溃的今天,以经济成长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重新再认识。首先,日本企业改变了工资制度中定期晋级、提高基本工资的想法,从工资自动

华为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华为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华为从1997年开始与Hay group(合益集团)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Hay的帮助下,华为建立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及员工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华为形成了对员工的选、育、用、留原则和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原则。自1998年开始,Hay每年对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进进行审计,找出存在的问题,交给华为解决。2005年开始,华为又与Hay合作,进行领导力培养、开发和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为公司面向全球发展培养领导者。 华为长期执行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制度。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华为的外部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公司调查的。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华为给每一位刚进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溃。华为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前3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华为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毅力,比毅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要让客户找到感觉。

华为的干部分为3种,30%的第一种干部属于后备队,有机会到华为大学进行管理培训,培训优秀的人有可能在下一届得到实践机会;最后面20%的干部属于后进干部,后进干部是优先裁员的对象,就拼命往中间挤,中间的队伍受不了,也就往前跑。华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中选拔干部。华为这几年严格控制考核体制,考核体制已形成了一种范本。学历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华为在干部考核表上惟一不设的一栏就是学历,都是填你在以往公司工作的评价。 三优先三鼓励的用人方针 在干部政策导向方面,华为提出三优先、三鼓励的政策。 “三优先”是:优先从优秀团队中选拔干部,出成绩的团队要出干部,连续不能实现管理目标的主管要免职,免职的部门副职不能提为正职;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在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的员工进入干部后备队伍培养,华为大学的第一期就办在尼日利亚;优先选拔责任结果好、有自我批判精神、有领袖风范的干部担任各级一把手。 “三鼓励”是:鼓励机关干部到一线特别是海外一线和海外艰苦地区工作,奖励向一线倾斜,奖励大幅度向海外艰苦地区倾斜;鼓励专家性人才进入技术和业务专家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干部向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