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回归: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

迷失与回归: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一些地方将城市教育的要素复制到农村教育,少数地方农村教育迷失了发展的方向。

农村教育需要回归自己的道路,挖掘农村教育的优势,确立农村教育自身的价值取向。

增强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保证农村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但由于长期“城市主导”的价值预设,用城市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农村教育,参照城市教育的标准去发展农村教育,将城市教育的要素简单复制到农村教育,成了很多地方的通行做法。这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一方面城市教育未必适应农村实际,另一方面农村教育的优势不复存在,农村教育迷失了发展的路向。因此,全面理清城乡教育各自的优势,找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迷失:农村教育“去农村化”突出

1.教育目的异化:“背农”而不“为农”

在长期的“城市取向”的价值主导下,农村学生感受到的是来自城市世界的强势价值预设。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价值

目标下,农村生活中的淳朴生活经验和智慧受到忽视,农村世界的价值在比照中沦为低层次的价值特性。

在这样的价值预设下,“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成为了农村学生的价值追求,“教育自然成为优秀青少年跳出农门、摆脱农村的重要路径,农村教育遭到严重的扭曲”。过分关注应试,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沿着城市取向的价值路径努力攀爬,成了农村学校一致的追求。

2.课程内容偏差: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

在城市主导的价值体系下,城市文化凌驾于农村文化之上。在统一的教育体系中,主要以城市学生学力为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无视城乡学生在教育背景和教育硬件上的差别。导致所学内容与农村学生联系不大,他们既无兴趣也不熟悉。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脱离农村实际。而农村本土的优良文化传统和自然野趣从教育中剥离出去,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成为学生陌生的“异己”世界。农村学生文化准备或文化资本的缺乏,导致其学习不利,这种倾向更拉大了城乡学生的教育差距。

3.教师培训误区:呈现“去农村化”倾向

农村教师培训脱离了农村教师的实际,呈现出极强的“去农村化”倾向。这种“去农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

是混合培训现象严重。不顾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的需求差异,将他们编为同一个班进行培训。这样异质组班方式的初衷是促进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之间的视野融合,有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因需施教。在培训学员的互动交流中,基本上是城市教师占据了平台,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农村教师只能旁观,缺少参与的机会和平台。二是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城市教师的实际需求,较少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没有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需求情况作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4.管理体制偏颇:城市取代农村的委托管理

要推动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管理模式的革新也引起人们的探索。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一些地方纷纷效仿上海进行“委托管理”:在保证公立学校产权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将学校的管理权限外包。通过市级层面统筹,将中心城区品牌学校的管理输出到郊区农村学校,促进城市品牌学校文化向农村薄弱学校的主动传播,或者由高等学校、市区级教育学会托管农村学校,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学校的特色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委托管理在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托管机构的管理能力问题。城市品牌学校(大学、教育学会)是否一定能管好农村薄弱学校?从实践探索情况来看,城市品牌学校在短时间内的快速移植带来了

一些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的问题。个别学校派出的校长和管理团队由于只有管理好学校、好学生的经验,对薄弱学校的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在管理中出现不能对症下药的问题。5.教育研究薄弱:极少关注农村教育研究

从教育理论界来讲,存在着忽视或轻视农村教育研究的倾向。“教育学者都是城市知识分子,他们的关注视域集中于城市,他们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影响教育决策和教育导向的关键性因素。”这种关注潜在地带有片面性,使得农村教育被掩盖或遮蔽在主流话语之外,教育研究的话语方式远离农村。农村教育研究被视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农村教育学在教育科学系统中没有获得应有位置;农村教育研究力量不足,机构不健全,信息不灵通。从结果来看,“无论是引述的研究资料,还是针对的教育问题”,都很少着眼于农村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作较为透彻的分析和探讨。

回归:农村教育的应然走向

1.审视农村教育的价值特质

农村绝不应该是城市的跟班,农村教育需要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取向。农村地域文化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农村生活中的一些文化元素,有着建构农村生活秩序弥足珍贵的价值成分。农村教育姓农不姓城,代表的应是这种真实存在于他们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农村人淳朴善良、勤劳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