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切口

在病人左侧肋后加一个垫子,有利于术中显露。

一般经常采用的切口有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左侧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和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我推荐使用最后一种切口。

本来,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向右跨过中线,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而且切口显得较小。但是,一次会诊手术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12年前,一个外院的术中紧急会诊。站在手术台前一看,我也吓了一跳,左侧肋缘下斜切口两端都切到了极限,依然不能看到脾的边缘!巨、巨、巨脾!!!我第一次感觉这个切口如此之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利用有限的缝隙结扎了脾动脉,脾脏有所缩小,完成了脾脏周边血管的结扎切断,但是,脾脏依然无法在腹腔内翻转,而且脾脏仍然比切口大许多,无法将脾移出腹腔。无奈,只好将脾放在原位,结扎脾蒂血管后放开远端脾血管,放尽脾内余血后,才将脾脏拖出!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当时自己水平不够,所以才会如此困难!

如果是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应该会好过一点吧!

L形切口拐弯时注意不要拐得太急。第一,运刀速度太快,皮肤会飘,两侧厚薄不均。第二,横臂应该基本和肋弓平行,拐成直角,无法发挥此切口的优势。

游离一

开腹之后首先要游离,先从哪里开始哪?

一般是从脾胃韧带开始,倒出空来好结扎脾动脉呀!脾胃韧带又从哪里开始好哪?

离脾门太近操作空间太小,太远又需要切断太多没有必要切断的网膜,而且脾胃韧带下方的网膜非常厚,正好处于胃网膜天然束带上(行胃癌根治术时可清楚看到),有时分两层还是进不了小网膜囊。当然,我可以说从网膜薄弱处进入,但是和没说一样,如果小网膜囊内粘连,看不到薄弱处哪!

我建议从胃网膜左右血管交界处进入,然后横向切断大网膜直达脾结肠韧带。这个路径需要切断的网膜血管最少,对术后网膜血运影响最小,进入网膜囊路径可靠,解剖位置容易确定,可以绕开网膜束带,可以直接、清楚的显露胰体尾部,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另外,也可以让我一句话说明白!

虽然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但是我还是希望先切断结扎脾胃韧带。没人说过脾动脉结扎时不会出现意外。如果出现脾动脉意外大出血,显露范围不够可是雪上加霜!结扎脾侧的血管需格外小心,一旦出现撕裂,在脾切下来之前,都无法有效止血,严重影响术者情绪,打乱手术节奏。如果钳夹血管距脾脏太近,脾脏内面又呈凹形,冒险结扎极易出现撕裂,此时应该用5-0的无创伤线连续缝合血管断端数针,松开血管钳后,轻轻收紧打结即可。

脾动脉结扎

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脾动脉结扎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刚开始的几次,内心还是非常紧张,许多年轻医生对我说,他们对这个手术最担心的步骤就是脾动

脉结扎。虽然具体操作不难,但是就像跨越断桥一样,离危险太近了!

1、寻找、辨认脾动脉

一般选择胰尾上方脾动脉弯曲的部位,这个位置脾动脉最为表浅,与脾静脉相对较远,很少有分支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较为疏松,是最理想的游离、结扎位置。对于较瘦的病人可以目视发现脾动脉,并且可以观察到有规律的搏动。即使肥胖病人也容易用手触及,唯一的技巧就是将手指轻轻放在胰尾上缘,用心感受!2、游离、结扎脾动脉

在脾动脉表面沿血管走向切开后腹膜,可以进一步显露脾动脉,但是不要急于分离,应该提起动脉鞘切开,只有在动脉鞘内分离动脉才会避免误伤周边其他组织和血管,也最容易分离成功!

有时你已经感觉分到鞘内了,而且继续对动脉动刀非常担心,如何判断是否到达鞘内了哪?第一、可以看见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动脉壁。第二、摆脱束缚的脾动脉会从动脉鞘切口跳出!当然只是跳出一点点!或者切开的动脉鞘会向两侧回缩,露出不断跳动的脾动脉。

提起一侧动脉鞘边缘,用大弯钳在鞘内分离动脉与动脉鞘之间隙,注意分离后壁时,先只分到后壁中线即可,再经对侧完成穿透。不要试图从单侧即可完成游离,即使感觉成功离你非常近了。那样可能会刺入折叠的动脉后壁,或者分断未被发现的分支血管。

不管你习惯用血管钳还是大镊子,都不要直接夹脾动脉。虽然很少夹断或夹破血管,但是会对动脉壁造成不易察觉的损害,留下一个致命的隐患。

穿过两条粗丝线分别结扎。先结扎近心端,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结扎太紧,不要用外科结。然后结扎远端,可以扎紧但是依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外科结。

分离时,后腹膜切开2厘米,动脉游离1厘米,两端各留半厘米以防意外出血!

游离胃短血管

结扎完脾动脉,接下来面对的就是胃短血管。对于巨大的脾脏来说,许多脾上极紧紧地趴在胃底上,间隙小,位置深。一边是胃底,为了切脾伤及胃底怎么说都不划算;一边是脾脏,虽然早晚要切掉,但是伤后出血凶猛,无法处理,而此时离切除脾脏还有一段距离!

要想处理胃短,从下往上间隙太小,操作空间有限,结扎脾血管难度很大。似乎只有从上方间隙将脾用手勾下来直视下处理,但是由于胃短血管后面是封闭的,这样做比从下往上强不了多少。

让我们先打开胃短后面的间隙。我们可以很容易看见脾脏脏面下半部分,但是在他的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切开后向上下分离,上可打通胃短后面的间隙,下可到达脾蒂血管的上缘!

现在,胃短血管的四周已经肃清,可以动手了吧!

不!

不是不能动手,而是不到时候!

游离胃短血管到此为止!

切开脾结肠和脾肾韧带

将脾下极向上抬起,结扎切断脾最下端血管后,直视下切开脾结肠韧带,并稍作分离,显露胰尾下缘全程,不要试图分离胰尾上缘,这时候还是离脾血管远一点!

然后将脾向内翻转,外侧腹壁拉钩下压,直视下切开脾肾韧带,注意仅仅切开腹膜,不要向

下分离脾肾间隙,原因同上!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脾脏的游离情况。

脾蒂,上、下、前方游离完毕,后方仅留疏松的脾肾间隙。

胃短,四周均完成游离。

脾膈,可能还有一点点。

切脾

然后,分离脾肾间隙,注意从下开始,沿肾周脂肪囊外间隙分离,将胰尾和脾蒂一并游离。紧贴脾被膜钝性分开脾膈韧带,现在出点血不怕了!

先将脾下极移出切口外,左手托住脾脏膈面向内翻转,将脾的下2/3托出切口外。钝性分离胰尾上缘,左手顺势在胰腺外夹住脾蒂血管束。在左手掌心内上脾蒂钳,切断脾蒂。脾蒂钳交助手扶住!

最后直视下结扎切断胃短血管,这时离胃远一点就行了。胃短血管应该分支结扎,避免集束结扎,对于很短的胃短血管,最好锋扎。

结扎脾蒂就不多说了.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效果分析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预后效果。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发热、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刀口延期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升高。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年,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止血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并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上消化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 门静脉高压在肝硬化中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其中常见且严重并发症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病情凶险,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的常见病因。临床上为进一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常见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1]。我院普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门静脉高压的72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4.6)岁,患丙肝病史14例,患乙肝病史58例,分别占总数的19.4%、80.6%。肝功能Child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34例,32例,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及上消化出血病史,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B超检查门静脉高压(直径>12mm),脾脏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其中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明显。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九项检测、凝血四项、B超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术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合并中重度贫血的患者积极给予输注全血纠正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腹水的患者积极输注白蛋白及利尿,白蛋白复查至少达到30g/L,防止术后切口不愈合;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患者可在术前12h内输注血小板1~2个治疗量,防止术中血液凝血障碍。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嘱其采取头高足低右侧斜卧位。建立人工气腹,采用四个穿刺孔进行操作,选取左腋前线脾下缘为置镜孔置入10mmTrcoar, 左锁骨为主操作孔置入10mmTrcoar,脐上及剑突下分别置入10mmTrcoar、5mmTrcoar,通过腹腔镜先观察肝脏的大小、形状及与周围情况,利用超声刀逐个分离脾脏与肾脏、胃、结肠的连接韧带,并保留胃短静脉等,充分游离直至脾蒂,夹闭脾动、静脉分支用可吸收夹,完全离断脾膈韧带后切除脾脏[2]。变换头高足低仰卧位后,再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将一个10mmTrocar 从左上腹置入,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紧贴脾门,分别离断脾动脉、脾静脉及胃短静脉,脾膈韧带利用超声刀进行分离。切开贲门外浆膜将食管下拖,依次将曲张的食管外静脉切断,剥离至食管下端约8cm,观察周围有无损伤及出血。将脾脏夹碎后一次性取出,经左肋下穿刺孔处留置引流管[3]。

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手术步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麻醉:全麻。 2体位:仰卧位。 3切口: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采用经腹切口。切口可依脾脏大小、脾上极的高度、周围粘连的情况以及患者体型等进行选择。常用的切口是左肋缘下切口。其他还有左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切口或经腹直肌行“L”型切口。 4探查:开腹后首先注意观察腹月颜色、性状、多少,注意大网膜、肠系膜静脉有无扩张及其扩张程度。其次探查肝脏的情况,注意是否有结节,结节的大小及分布。并可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应跨两个结节切除一小块。如肝脏外观正常,要想到肝外阻塞,应探查肝门部和胰腺有无病变。脾脏的探查应包括脾脏的大小、被膜的情况,以便确定切口的大小和手术方式。探查时,术者用右手轻轻沿脾脏凸面伸入脾后缘和上缘,检查脾脏和膈肌、腹壁之间有无粘连,以及脾的活动情况。探查过程中要注意有无副脾存在及其数目,以备将其同时切除。探查后,经大网膜的静脉或胃网膜右静脉测定门静脉压。 5脾切除:详见“脾切除术”。 6离断胃冠状静脉 6.1在胃大弯半胃的位置开始向食道方向切断、结扎胃大弯侧网膜血管,经过胃后壁及大弯穹窿部直达贲门部,将胃大弯侧上1/2的血管结扎切断,其中包括胃短动、静脉。接近膈肌部,如有膈下动、静脉,

亦应同时结扎、切断。 6.2从胃大弯侧进入胃的后方,同样在半胃的位置,紧靠胃小弯的垂直部用手指将肝胃韧带近胃体处戳一孔,将胃体向左下方牵拉,并由此向胃底方向分离结扎、处理胃右静脉及其入胃壁的分支,逐一结扎、切断。继续向食道方向解剖,将胃小弯拉向下方,切断胃小弯侧上1/2的小网膜,沿小弯胃壁将小网膜前后叶分层集束结扎、切断。如此多次反复结扎、切断,直至贲门,即将胃左动、静脉的胃壁分支完全切断。也可沿食管和胃小弯的侧壁分离出胃左动静脉,并用三把血管钳将其夹住。一把靠近胃壁,另两把夹其近端。在近胃壁的两把血管钳之间将胃左动、静脉切断结扎。 6.3高位食管支起源于胃冠状静脉凸起部,一般在肝左外侧叶脏面水平向前、向上走行,并在贲门上方3~4cm处或更高处进入食管肌层,直径常有0.5~0.8cm或更粗。沿胃小弯和食管向上分离即可发现高位食管去,紧靠食管将其结扎、切断。有时还有异位高位食管支存在,食管旁亦有数支食管旁静脉垂直进入食管肌层。离断上述血管时钳夹不宜过深,以防损伤食管肌层和粘膜,引起食管穿孔。并应剪开膈下食管前浆膜,分离出贲门,用细纱条或导尿管将贲门向左下方牵拉,以手指钝性分离食管下段5~10cm范围。尽量保留迷走神经干。有时,为充分游离下部食管,需要切断迷走神经,之后食管下段较前松动,将食管游离8~10cm。开始结扎、切断食管下端的周围血管。 7处理胃后静脉:胃后静脉经胃膈韧带,在网膜囊后壁的后腹膜后伴随同名动脉下行。将胃体向右上牵引和翻转,显露胃贲门后壁,在

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作者:吴志明,娄建平,王国军,孟兴成,马国峰作者单位:绍兴第四医院轻纺城医疗中心,浙江绍兴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出血100ml,术后48h肛门排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且有微创的优点。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腹腔镜术;脾切除术;断流术 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WU Zhi ming,LOU Jian ping,WANG Guo jun,et al. Dept.of Surgery,Shaoxing No.4 Hospital,Shaoxing 3120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ot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Methods:The data of one case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The operative time was 210min,the 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100ml 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s: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is a feasible and safe procedure with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invasion. 【Key words】Portal hypertension;Laparoscopy;Splenectomy;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国内广泛开展的用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下脾切除技术的逐渐成熟,不少学者进行了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研究[1,2],本院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基础上已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普通外科手术关键技巧-----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总结版] 首先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医生衷心的感谢外科之路老师,是他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方便自己学习也给大家提供个共享的机会,这是我整理外科之路老师的帖子。 前面许多战友对此术式进行过讨论,笑佛还有一个脾切除的专题,可以说图文并茂。在这里,和前面一样,只谈手术技巧,不做专业讨论。还有,版主已经批评了,“没有图片”!可能会影响大家的学习效果,抱歉!不过,暂时不想改进了。这是我的缺点,我把她当成自己的特点!顺便提一下,我自己重温手术过程时,也不看图谱! 一﹑切口 在病人左侧肋后加一个垫子,有利于术中显露。一般经常采用的切口有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左侧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和经正中的大L 形切口。我推荐使用最后一种切口。本来,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向右跨过中线,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而且切口显得较小。但是,一次会诊手术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12年前,一个外院的术中紧急会诊。站在手术台前一看,我也吓了一跳,左侧肋缘下斜切口两端都切到了极限,依然不能看到脾的

边缘!巨、巨、巨脾!!!我第一次感觉这个切口如此之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利用有限的缝隙结扎了脾动脉,脾脏有所缩小,完成了脾脏周边血管的结扎切断,但是,脾脏依然无法在腹腔内翻转,而且脾脏仍然比切口大许多,无法将脾移出腹腔。无奈,只好将脾放在原位,结扎脾蒂血管后放开远端脾血管,放尽脾内余血后,才将脾脏拖出!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当时自己水平不够,所以才会如此困难!如果是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应该会好过一点吧! L形切口拐弯时注意不要拐得太急。第一,运刀速度太快,皮肤会飘,两侧厚薄不均。第二,横臂应该基本和肋弓平行,拐成直角,无法发挥此切口的优势。 二﹑游离 开腹之后首先要游离,先从哪里开始哪?一般是从脾胃韧带开始,倒出空来好结扎脾动脉呀!脾胃韧带又从哪里开始好哪?离脾门太近操作空间太小,太远又需要切断太多没有必要切断的网膜,而且脾胃韧带下方的网膜非常厚,正好处于胃网膜天然束带上(行胃癌根治术时可清楚看到),有时分两层还是进不了小网膜囊。当然,我可以说从网膜薄弱处进入,但是和没说一样,如果小网膜囊内粘连,看不到薄弱处哪!我建议从胃网膜左右血管交界处进入,然后横向切断大网膜直达脾结肠韧带。这个路径需要切断的网膜血管最少,对术后网膜血运影响最小,进入网膜囊路径可靠,解剖位置容易确定,可以绕开网膜束带,可以直接、清楚的显露胰体尾部,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另外,也可以让我一句话说明白!虽然可以不用向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规范专家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13版) 原创2016-03-30 专项专家组普外空间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年第1期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很多,分流、断流及分断流联合方法各有优势。1973年,Sugiura等提出经胸腹联合断流和食管横断术,包括脾切除、食管、胃周围广泛去血管与食管横断再吻合术,后经其他学者将其改良为经腹行食管横断再吻合术,称为Sugiura术。1981年,裘法祖教授提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强调要结扎和离断高位食管支、异位高位食管支。近10余年,选择性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逐渐被广大学者提倡和接受。 1 适应证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存在门静脉向肝血流。 2 禁忌证 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者;肝性脑病、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明显黄疸、难治性腹腔积液者;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手术者,门静脉成为流出道不能施行断流手术者。

3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血、尿、便常规和大小便潜血。(2)血生化全项(包括血氨及淀粉酶)。(3)凝血功能。(4)肝炎标志物及病毒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一HBe、抗-HBc、HBV DNA定量、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等。(5)其他检查:HIV、梅毒抗体、肿瘤标志物。(6)B超、门静脉血管成像、胃镜、上消化道造影、EUS等检查,判断肝硬化程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有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有无血栓形成,脾脏大小,有无腹腔积液,是否合并肝脏肿瘤、胆道系统、胰腺病变等。(7)心电图、胸部x线片、高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24 h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等)。 4 手术风险评估 Child—Pugh评分:对于肝功能代偿良好或轻度失代偿(Child.Pugh评分≤8分),手术风险相对较小;评分较高者经积极保肝治疗后转为代偿良好者,手术风险次之;对于肝功能严重失代偿(C级)者,手术风险极大,除非急诊手术,一般作为手术禁忌证。对严重肝硬化(肝体积明显缩小者),即使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也不建议行传统断流手术。而只能行肝移植治疗;对于合并可疑癌变结节,预行肝移植手术者,应慎重考虑实施脾切除术,以免影响肝移植的施行。 5 术前准备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切口 在病人左侧肋后加一个垫子,有利于术中显露。 一般经常采用的切口有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左侧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和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我推荐使用最后一种切口。 本来,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向右跨过中线,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而且切口显得较小。但是,一次会诊手术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12年前,一个外院的术中紧急会诊。站在手术台前一看,我也吓了一跳,左侧肋缘下斜切口两端都切到了极限,依然不能看到脾的边缘!巨、巨、巨脾!!!我第一次感觉这个切口如此之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利用有限的缝隙结扎了脾动脉,脾脏有所缩小,完成了脾脏周边血管的结扎切断,但是,脾脏依然无法在腹腔内翻转,而且脾脏仍然比切口大许多,无法将脾移出腹腔。无奈,只好将脾放在原位,结扎脾蒂血管后放开远端脾血管,放尽脾内余血后,才将脾脏拖出!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当时自己水平不够,所以才会如此困难! 如果是经正中的大L形切口,应该会好过一点吧! L形切口拐弯时注意不要拐得太急。第一,运刀速度太快,皮肤会飘,两侧厚薄不均。第二,横臂应该基本和肋弓平行,拐成直角,无法发挥此切口的优势。 游离一 开腹之后首先要游离,先从哪里开始哪? 一般是从脾胃韧带开始,倒出空来好结扎脾动脉呀!脾胃韧带又从哪里开始好哪? 离脾门太近操作空间太小,太远又需要切断太多没有必要切断的网膜,而且脾胃韧带下方的网膜非常厚,正好处于胃网膜天然束带上(行胃癌根治术时可清楚看到),有时分两层还是进不了小网膜囊。当然,我可以说从网膜薄弱处进入,但是和没说一样,如果小网膜囊内粘连,看不到薄弱处哪! 我建议从胃网膜左右血管交界处进入,然后横向切断大网膜直达脾结肠韧带。这个路径需要切断的网膜血管最少,对术后网膜血运影响最小,进入网膜囊路径可靠,解剖位置容易确定,可以绕开网膜束带,可以直接、清楚的显露胰体尾部,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另外,也可以让我一句话说明白! 虽然可以不用向上切断直接结扎脾动脉,但是我还是希望先切断结扎脾胃韧带。没人说过脾动脉结扎时不会出现意外。如果出现脾动脉意外大出血,显露范围不够可是雪上加霜!结扎脾侧的血管需格外小心,一旦出现撕裂,在脾切下来之前,都无法有效止血,严重影响术者情绪,打乱手术节奏。如果钳夹血管距脾脏太近,脾脏内面又呈凹形,冒险结扎极易出现撕裂,此时应该用5-0的无创伤线连续缝合血管断端数针,松开血管钳后,轻轻收紧打结即可。 脾动脉结扎 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说,脾动脉结扎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刚开始的几次,内心还是非常紧张,许多年轻医生对我说,他们对这个手术最担心的步骤就是脾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