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气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气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成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901

毕业设计

: 某污水处理工程电气系统设计

论文方向

综述题目:电气系统设计_

学生姓名:薛超_

学号: 090610126

指导教师:陈登峰

2013 年 3 月 20 日

电气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电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防雷接地、电缆敷设等相关内容。为设计污水处理电气系统打下牢固基础。

关键词:电气系统;电缆敷设;工作原理;防雷接地

1.前言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产和生活污水这一重要污染源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的课题已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之一。而防止水污染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兴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变为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净水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现代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旦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将会造成设备瘫痪,导致全厂停运,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

污水处理工程供电属于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2.电气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安全可靠、先进合理;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和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3)近期为主、考虑发展;应根据工作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4)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电气系统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系统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及发展。作为从事电气系统设计的人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电气系统设计的有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3. 电气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电气系统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供电情况,解决对各部门的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①负荷计算

工厂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②工厂变电所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

参考电源进线方向,综合考虑设置工厂变电所的有关因素,结合全厂计算负荷以及扩建和备用的需要,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③工厂变电所主接线设计

根据变电所配电回路数,负荷要求的可靠性级别和计算负荷数综合主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高、低接线方式。对它的基本要求,即要安全可靠有要灵活经济,安装容易维修方便。

④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工厂用电,通常为国家电网的末端负荷,其容量运行小于电网容量,皆可按无限容量系统供电进行短路计算。由系统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短路参数,求出不同运行方式下各点的三相及两相短路电流。

⑤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按负荷计算求出总降压变电所的功率因数,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出达到供电部门要求数值所需补偿的无功率。由手册或厂品样本选用所需移相电容器的规格和数量,并选用合适的电容器柜或放电装置。如工厂有大型同步电动机还可以采用控制电机励磁电流方式提供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⑥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参照短路电流计算数据和各回路计算负荷以及对应的额定值,选择变电所高、低压侧电器设备,如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缆、绝缘子、避雷器、互感器、开关柜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热稳定和力稳定检验。用总降压变电所主结线图,设备材料表和投资概算表达设计成果。

⑦继电保护及二次结线设计

为了监视,控制和保证安全可靠运行,变压器、高压配电线路移相电容器、高压电动机、母线分段断路器及联络线断路器,皆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信号、检测和继电器保护装置。并对保护装置做出整定计算和检验其灵敏系数。设计包括继电器保护装置、监视及测量仪表,控制和信号装置,操作电源和控制电缆组成的变电所二次结线系统,用二次回路原理接线图或二次回路展开图以及元件材料表达设计成果。

⑧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参考本地区气象地质材料,设计防雷装置。进行防直击的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避免产生反击现象的空间距离计算,按避雷器的基本参数选择防雷电冲击波。的避雷器的规格型号,并确定其接线部位。进行避雷灭弧电压,频放电电压和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⑨工厂变电所变、配电装置总体布置设计综合前述设计计算结果,参照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内外的变、配电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施工设计。

4 污水处理厂电气设备特点及设计原则

污水处理厂工艺及设备性能要求供电可靠,一般不允许停电。所以,污水处理厂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标准实施。污水处理厂中的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以下两类:

①中压大功率设备,主要是鼓风机等,采用中压供电方式;

②低压小功率设备,包括搅拌器、水泵、电动阀门等,一般采用按流程分区供电方式。

针对以上特点,污水处理厂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考虑供电的可靠性,采用两路电源供电。

b.根据不同设备的功率大小及电压等级,合理配置变配电室,优化负荷组合,缩短供电距离,节约电力设备成本。根据当地电力部门要求,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c.根据设备需要,选择合适的启动方式,并兼顾对整个系统及周围设备的影响。

d.考虑周围环境及气候影响,安装防雷设备,选用合理的接地方式。

5 防雷接地系统和电缆敷设

5.1 防雷和接地

为防止11 kV配电装置遭受来自输电线路的雷电波的侵害。在11 kV配电站开关柜母线上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低压配电装置设浪涌保护器。为防止直击雷的袭击,在厂区较高建筑物屋面装设避雷带或避雷网。为降低电气系统故障情况下的人体接触电压,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保护管、电缆金属外皮及PE线等均采用镀锌扁钢或导线分别与等电位端子箱连接。室外构筑物上所有正常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架等均采用镀锌扁钢就近与构筑物处的接地装置相连。

5.2 电缆敷设

在建筑物内采用电缆沟及电缆桥架敷设。当电缆穿管敷设时,要做到尽量暗敷,注意美观及便于工人行走。在厂区采用电缆沟、直埋及电缆桥架敷设。电缆从变配电室引出至室外,同一路径电缆少于6根时直埋敷设:电缆较多时沿电缆沟或电缆桥架敷设;构筑物外电缆明敷时均穿挠性防水金属管保护,构筑物内电缆、电线均穿管敷设。直埋敷设的电缆采用金属铠装。在电缆沟及桥架内敷设的电缆采用非铠装。电缆进出建(构)筑物处均穿保护管。为防止电缆火灾蔓延采取以下措施:在电缆沟必要部位设耐火隔墙和防火门、电缆刷防火涂料;电缆孔洞以耐火材料封堵等。所有电缆沟入室的电气预留孑L施工后要用防水材料进行封堵。防止雨水倒灌。

6 车间变电所电气系统设计

6.1 车间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车间环境、用电设备分布情况、生产特点以及设备容量按下述步骤进行设计:

1.确定车间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和敷设方法;

2.确定车间配电支干线、干线和配电箱等的计算负荷;

3.选择导线、母线的截面积和型号;

4.进行配电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

5.选择各种用电设备的保护与控制设备;

6.绘制车间配电系统平面图。

6.2 车间变配电所设计

根据车间的负荷性质、容量和分布情况及高压电源的进线方向和方式进行设计。具体内容是:

1.车间变电所位置和变压器台数、容量的确定;

2.确定车间高、低压配电系统的主接线,并绘制主接线图;

3.选择高、低压配电装置;

4.计算车间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设计无功补偿装置;

5.设计防雷保护、接地装置和保安措施等;

6.向协作设计专业组提供工艺要求;

7.绘制变配电所平面图。

7 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7.1 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是根据各个车间的负荷数量和性质,生产工艺对电负荷的要求,以及负荷布局,结合国家电网供电情况,解决对全厂各部门安全、可靠、经济的分配电能问题。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负荷计算;

2.总降压变电所位置和主变电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3.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设计;

4.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5.工厂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6.改善功率因数装置设计

7.变电所高、低压侧设备选择;

8.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设计;

9.变电所防雷装置设计;

10.总降压变电所变、配电装置总体布置设计。

7.2 总降压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在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以经济而简便的方式分配和使用电能,并要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电业部门的有关规定。通常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可参照下述顺序进行。

1.搜集设计需要的基础资料,做全场负荷计算,并向电业部门提出用电申请。

2.参照生产工艺要求和计算负荷数量以及国家规定的功率因数,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并进行补偿无功功率计算,草拟主接线图。

3.就几处可建总降压变电所位置,列出几种不同的厂区配电布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厂区高压配电线路布置方案并选定配电电压。

4.做短路电流计算,用与选择变电所高、低压设备,并完成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图设计,配电线路结构设计,接地和防雷装置设计。

5.进行继电保护、测量、控制、信号装置等二次接线设计。

6.根据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进行总降压变电所室内、外变配电设备总体布置设计。7.按配电装置和操作要求,房间结构特点进行电照明设计。

8 设备选型

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是在一定的电压、电流、频率和工作环境条件下工作的,电气设备的选择,除了应满足在正常工作时能安全可靠运行之外,还应满足在短路故障时不至损坏的条件,开关电器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断流能力,并适应所处位置,环境温度,海拔高度,以及防尘,防腐,防火,防爆等环境条件。

电气设备选择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按工作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型号;

2.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1按工作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N

U 应不低于其所在线路的额定电压N W U .,即 N U ≥N W U . (8-1)

2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实际通过它的最大负荷电流max I 即

max I I N (8-2)

3.按短路条件校验电气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

4.开关电器断流能力校验。

8.1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8.1.1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例如一户内变电所,故选择户内少油断路器,以选择变压器二次侧高压断路器为例,设变压器数据如下:变压器10/0.4kV ,1600kVA ,三相最大短路电流为32.76kA ,冲击短路电流为60.27kA ,三相短路容量为22.7MVA 。

根据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电流来选择断路器的额定电流。

216002312330.4

N

N N S I A U ===? (8-3) 查表得 ,选择SN10-10III/3000型少油断路器,比较其计算参数和装设地点电气条件后得知,所选断路器合格。

8.1.2高压隔离开关的选择

由于隔离开关主要是用于隔离而不是分断正常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因此,只需要选择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校验动稳定和热稳定。

由以上计算数据可选择GN6-10T/600高压隔离开关。选择计算结果列于

表8.1中。

表8.1 高压隔离开关选择校验表 序 号 GN6-10T/600

选择要求

装设地点电气条件 结 论 项目 数据

项目 数据 1 N U 10kV

≥ .W N U 10kV 合格 2 In 600A

≥ C I 465A 合格 3 max I 52kA

≥ (3)sh i 32.76A 合格 4 2T I

2002kA S ≥ 2ima I T ∞? 13.52kA S 合格 8.1.3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变比的选择应使其一次额定电流1n I 不小于线路中电流互感器用于计量和保护。计算电流c I 。

动稳定校验 12e s N s h K I i ?≥ (8-4)

热稳定校验 2(3)1()t N ima K I t I t ∞≥ (8-5)

以小球磨车间为例,额定电压为0.4kV ,额定电流为465A ,选变比为400/5A 的LQJ-10

型电流互感器,es K =160,Kt =75,t=1s ,0.5级二次绕组的2n Z =0.4Ω。

① 准确度校验

2222250.410

N N N S I Z VA ==?= 222()i N WL TU S S I R R =++∑

=2(0.50.53)5[32/(53 2.5)0.1]+++???+

=27.1510N S VA <=

满足准确度要求。

② 动稳定校验

12160 1.4140.490.58.5es N sh K I I kA ?=??=>=

满足动稳定要求。

③ 热稳定校验

22(3)221()(750.4)1900 3.35 1.213.5t N ima K I t I T kA S ∞=??=>=?=

满足热稳定要求。

所以选择LQJ-10 400/5A 型电流互感器满足要求。

8.1.4 配电所高压开关柜的选择

高压开关柜是按一定的线路方案将有关一、二次设备组装而成的一种高压成套配电装置,在发电厂和变配电所中作为控制和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线路之用,也可作为大型高压开关设备、保护电器、监视仪表和母线、绝缘子等。

高压开关柜有固定式和手车式(移可式)两大类型。

由于本设计是10kV 电源进线,则可选用较为经济的固定式高压开关柜,这里选择KYN28A-12(Z)型.低压开关柜选择GGD3型。

9 导线、电缆的选择

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必须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的条件。所以,进行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时必须按照下列选择原则:

①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导线和电缆(包括母线)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线路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以防止导线因过热而引起绝缘损坏或老化。这就要求通过导线或电缆的最大负荷电流不应大于其允许载流量。

②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线路计算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耗,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允许的电压损耗,以保证电压质量。

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经济电流密度是指使线路的年运行费用支出最小的电流密度。按这种原则选择的导线和电缆截面称为经济截面。对于35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及电压在35kV以下但距离长,电流大的线路,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对10kV及以下线路,通常不按此原则选择。

④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导线(包括裸线和绝缘导线)截面不应小于其最小允许截面。对于电缆,不必校验其机械强度,但需校验其短路热稳定度。母线也应校验短路时的稳定度。对于绝缘导线和电缆,还应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

10 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估算法、需要系数法、单相负荷计算及二项式法等几种。

一般设计均采用需要系数法。

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d e j P K P =

(10-1) 无功功率: tan j j Q P ?=

(10-2) 视在功率: /cos j j S P ?=

(10-3) 计算电流: /3N j j I S U =

(10-4)

11 总结

经过几天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我对电气系统的整体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通过此次对课题的整体认识对我后续课题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观看相关电气设计系统资料也让我对系统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了解,让自己以后对系统的构思能够更加完善。

通过此次材料搜集使我对工厂供电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析问题,工程计算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工程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初步掌握了电气系统设计方法,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初具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周鸿昌.工厂供电及例题习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马红丽.工厂配电设计[J].工厂设计与研究杂志,2008.1期:22—26 .

[5] 刘介才.工厂供电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刘介才.工厂供电(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 余健明,同向前,苏文成.供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 周鸿昌.工厂供电及例题习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0] A.G.Phadke,J.S.Thorp.Computer Relaying for Power Systems.NewYork:Research Study Press,1988.

[11] A.T.Johns,S.K.Salman.Digital Protection for Power System.Peter Peregrinus Lid.On behalf of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2010.

[12] A.Godwani,et al.Commissioning Experience with a Modem Digital Excitation System IEEE Energy Conversion,pp,183-187,VOL.13,NO,2,June 1998.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 X X 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学号20070x0x0x0x 院(系) 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完成时间 2011年06月10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

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2.历史研究与现状 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通常由位式或时间比例式温度调节仪控制的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其主回路由接触器控制时因为不能快速反应,所以控温精度都比较低,大多在几度甚至十几度以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案: (1)主回路用无触点的可控硅和固态继电器代替接触器,配以PID或模糊逻辑控制的调节仪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温精度大大提高,常在±2℃以内,优势是采用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对控制范围宽、响应快且连续可调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2)采用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打破了传统的热电阻、热电偶再通过A/D 转换采集温度的思路。用单片机对数字进行处理和控制,通过RS - 232 串口传到PC 机对温度进行监视与报警,设置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其优势是结构简单,编程不需要用专用的编程器,只需点击电脑鼠标就可以把编好的程序写到单片机中,很方便且调试、修改和升级很容易。 (3)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嵌入式系统模糊温度控制。利用ARM处理器的强大功能,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内嵌的操作系统μCLinux获得极好的实时性,并且通过TCP/IP协议能与PC机

电气论文参考文献

电气论文参考文献 [1]陈广辉,王安妮,何东欣,杨凯,陈胜科,王伟,孙辉.交联聚乙烯绝缘空间电荷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xx(04) [2]吴月.MgO/聚烯烃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xx [3]仇斌,何军,屠德民.直流交联聚乙烯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形成机理[J].绝缘材料.xx(06) [4]冯军强,徐曼,郑晓泉,曹晓珑.Ag/PVA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xx(06) [5]容敏智,章明秋,潘顺龙,FriedrichK表面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的结晶行为[J].高分子学报.xx(02) [6]张平,尹久仁.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跨层次本构理论模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xx(04) [7]张金柱,汪信,陆路德,徐迎宾.纳米无机粒子对塑料增强增韧的“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机理[J].工程塑料应用.xx(01) [8]袁鹏亮,殷景华,李国华,贾利芳.不同组分对PI/Al2O3复合薄膜的击穿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J].绝缘材料.xx(04) [9]胡巧青,范晓东,朱光明,颜红侠.复合聚全氟乙丙烯材料的介电及高频击穿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xx(02) [10]成霞,陈少卿,王霞,屠德民.纳米ZnO对聚乙烯电老化过程中空间电荷及击穿特性的影响[J].绝缘材料.xx(01)

[11]李儒剑,刘跃军.无机粒子填充改性聚乙烯研究进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xx(06) [12]任显诚,白兰英,王贵恒.纳米CaCO3增强增韧聚丙烯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0(02) [13]许前丰.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纳米MgO颗粒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xx [14]刘江昊.SHS/QP法制备MgO纳米晶陶瓷及烧结致密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xx [15]任显诚,白兰英,王贵恒,张伯兰.纳米级CaCO3粒子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研究[J].中国塑料.2000(01) [16]殷锦捷,屈晓莉,王之涛,徐翠丽.聚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J].上海塑料.xx(04) [17]田付强,杨春,何丽娟,韩柏,王毅,雷清泉.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及其机理最新研究进展[J].电工技术学报.xx(03) [18]曹晓珑,徐曼,刘春涛.纳米添加剂对聚合物击穿性能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xx(02) [19]李鸿岩,郭磊,刘斌,陈维,陈寿田.聚酰亚胺/纳米氧化钛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J].绝缘材料.xx(06) [20]薛定宇,陈阳泉着.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xx [1]陈肯.DDRIISDRAM控制器设计实现[D].浙江大学xx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电气工程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陈肯.DDRIISDRAM控制器设计实现[D].浙江大学2007 [2]杨清德,康娅,胡萍,主编.图解电工技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孙余凯等,编着.电气电路快速识图技巧[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涂晓曼.无轴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5]张道.基于USB的LED灯光造型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08 [6]任会峰.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中南大学2007 [7]米峰江.多台排污泵的工况管理及变频控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8]何志朋.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PMSM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9]梁宇臻.淀粉糖生产中变频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张超.低压配电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1]杨书仙.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交流伺服系统低速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2]梁婕.工控机串并通信协议控制器的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5 [13]刘纯洁.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在恒运D电厂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4]林晓毅.阀门控制器中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5]叶展行.LED灯饰系统脱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0 [16]赵冠君.高压静电除尘控制器的设计[D].浙江大学2006 [17]孙珍军.模块化微控制器及其电源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8]周珊珊.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6 [19]赵旭伟.基于嵌入式的楼宇空调控制器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电气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解析高层建筑 1.前言 所谓高层建筑是指具有较多层数高度较高的建筑,但是具体要达到哪种程度算作高层,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定义,中国从2005年起就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1]。如今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设主体,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问题,本文也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从各个方面阐述建设高层建筑所要采取的管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经典高层建筑 位于中国上海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高度492米,主要建筑特点:大楼100层的观光天阁是世界上人能到达的最高观景平台;世界最高中餐厅416米,设在93层的中餐厅,将成为全球最高中餐厅;世界最高游泳池:366米,设在85层的游泳池,将夺得“世界最高游泳池”称号;世界最高酒店:设在大楼79至93层的柏悦酒店,将成为世界最高酒店;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将成为世界最高风阻尼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吉隆坡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建筑高度452米,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子楼和第四高的建筑物,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位于中国台北的台北101大楼,建筑高度508米。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建筑高度828米[2]。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建筑高度443米。位于上海的经贸大厦,建筑高度420.5米。位于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建筑高420米,共88层。位于中国广州天河区新城中心的广州中信广场。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帝国大厦,102层,地上建筑381米。中国银行香港的总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地上70层,楼高315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3]。

电气工程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电气工程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是每一篇学术论文的必备,因为每一篇论文都需要通过别人的论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达到充实丰满整篇学术论文的目的,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电气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参考。 电气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陈肯. DDRII SDRAM控制器设计实现[D]. 浙江大学 2007 [2] 杨清德,康娅,胡萍,主编.图解电工技能[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 孙余凯等,编着.电气电路快速识图技巧[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4] 涂晓曼. 无轴传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 华东理工大学 2015 [5] 张道. 基于USB的LED灯光造型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 江南大学 2008 [6] 任会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 中南大学 2007 [7] 米峰江. 多台排污泵的工况管理及变频控制[D]. 西安石油大学 2014 [8] 何志朋. 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PMSM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东北大学 2012 [9] 梁宇臻. 淀粉糖生产中变频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张超. 低压配电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方法及系统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1] 杨书仙.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交流伺服系统低速性能的研究[D]. 东北大学 2011 [12] 梁婕. 工控机串并通信协议控制器的设计[D].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13] 刘纯洁.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在恒运D电厂的应用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14 [14] 林晓毅. 阀门控制器中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15] 叶展行. LED灯饰系统脱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16] 赵冠君. 高压静电除尘控制器的设计[D]. 浙江大学 2006 [17] 孙珍军. 模块化微控制器及其电源管理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8] 周珊珊. 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广东工业大学 2006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在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时,参考文献必须按照规 定的格式标注,而不能随意处理: 1、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 著(书籍)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 2、范例 (1)引用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matlab和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55. [2] 周兆庆,陈星莺.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 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4):51-54. [3] 陆超,唐义良,谢小荣,等.仿真软件matlab psb与psasp模型及仿真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9):23-27. 注意:作者一般只列出前3名,如果超过3名,则写“等”。页码必 须要写。 (2)引用书籍 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thierry van cutsem, costas vournas.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m].王奔,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其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注意:页码可省略。 (3)引用论文集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负荷电压静态特性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27-732. (4)引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 金敏杰.分岔理论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01. (5)引用标准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引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内容) 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更 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示例: [1]在https://www.360docs.net/doc/d013276965.html,中使用owc创建统计图[eb/ol].(2006-1) [2006-5].. 注意: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文献。 3、论文正文中必须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必须标上标“[序号]”。切记!论文最后按引用次序将参考文献一一列出。 如: 控制策略是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准则,一直以来vqc 的控制策略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于九区图的区域图法控制策

电气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沧州师学院 专业外语阅读文献综述 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昊 学号1414216125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4级1班 2017 年 1 月

PLC技术简介与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 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制造与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以微软的处理器作为基础,结合了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的优势,极大的扩充了 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适用领域,有很强的实效性。PLC 技术有着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便捷性,和工业机器人、CAD/CAM 并称现代自动化工业的三大顶梁柱。本文介绍何为 PLC 技术,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优势与应用,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PLC 技术;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 一.PLC 技术的概念 PLC 是英语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缩写,以微处理器为依托,结合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而成的工业上的控制装置。 PLC 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成功的运用于汽车工业中。随着 PLC 技术运算,处理速度,控制各种功能的进步与商业化,它在电气设备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仪表-电器-计算机控制的一体化模式。 PLC 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与生产,是以 DCS 集散控制系统和 FCS 总线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控制形式。 PLC 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基础系统,而是一种全分布式,开放式的控制系统。 二.PLC的结构 P L C 技术的本质是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它的硬件结构组成同大多数计算机结构是基本一致的,都包括有:电源、C P U(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功能模块、通信模块、输入/ 输出接口电路等等。 三.PLC的工作原理概述 第一个步骤,输入采样。在这个步骤当中,可编程控制器读取采样数据主要通过扫描的方式,然后利用输入I/O输出映像区中所对应的单元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在数据采样被输入之后,继续执行输出刷新操作对转入用户程序。 第二个步骤,程序执行。在用户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可编程控制器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的执行顺序总是自上而下,在扫描的过程中,其运算按照固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其中,扫描顺序也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而扫描线路则是由用户程序的各个触电构成。 第三个步骤,系统输出刷新。在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操作是可编程控制器在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住宅建筑整体的节能设计探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建筑能量的消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之一,大约占据总能耗的46.7%(住宅能耗又占较大比例)。所以关于住宅建筑,可从其建筑的设计、节能设计、规划设计及能源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在现在的节能建筑中,充分、合理的利用新能源,从科学角度出发,符合现代科技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人们的住宅建筑的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是目前全世界,乃至中国最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节能;建筑整体设计;节能设计 现代科技,讲究创新;现代建筑,讲究文化。在历史发展迅速的今天,现代建筑在融合历史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各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状况作出分析,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一味的移植、模仿其他的文化建筑,那是一种对文化的不尊重,对自己国家的不尊重。 现在的文化影响对我们当代人影响极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有了新的方向。现在的建筑发展有一种追求华丽、追求高贵的趋势。庞大、华丽才能彰显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经济地位,是现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在建筑规划的设计过程中没有把节能放在首位。2010年上海世博主导绿色世博,倡导国民绿

色环保,低碳节能,我们应该把这些应用到实践之中,而不是拿出来做宣传,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实践才最重要! 住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居住环境的舒适与节能是同步的,我们在讲求环境舒适的时候,必须把环保节能放在身边,适应国家的国情,加快城市的生态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住宅设计也都要求从科技角度出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引领节能技术趋于本土化。建筑规划是住宅建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规划设计要考虑地势因素、道路的分布、交通状况、阳光的照射长短、风向及风速、气候等等方面考虑,另外,建筑的朝向也是考虑因素之一,能否对周围的建筑及事物造成影响,能否受周围风速的影响。 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致使南北方的节能规划也会有些差异。北方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重点在于保温措施,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重点在于避暑、遮阳。从而使建筑周围的各项指标(比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周围气流的速度和周围环境的声音、光线和热量)符合人们的健康要求,同时满足国家的节能要求,合理规划社区住宅,确保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建筑物之间有良好的采光条件。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徐骅学号090824308 班级计算机09-3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指导教师王春玲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覆盖全国各个城市,习题管理系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考试体制的运行和管理上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B/S结构为模式的习题管理系统,能极大的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的自我检测,能极大的节省物力人力,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C#程序语言,题库,功能,板块 正文: 1.前言 网络题库管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程作业管理系统正是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平台。紧密地结合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需求来对传统的作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它的目标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更加高效与快捷的自我检测和管理平台。基于B/S架构的习题管理系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可以使用浏览器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浏览,减少时间、空间对于作业管理的限制。 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考试是重要一环,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试题管理通常是以试题集或者试卷集的形式进行的,各位老师单独或集体命题,采用手工方式,题量大、工作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使用,教学测试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试题管理模式和手工组卷模式将逐步被计算机代替,使教学检测更客观、更科学、更公正,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建筑电气设计文献综述

锦园5#的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锦园小区5#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变、配电系统;插座系统设计;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闭路电视保安监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多样的系统设计为小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理方式,即减少了工作量又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 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筑的出现,建筑电气已发展成为以近代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成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及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刺激了居住建筑与人民环境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使建筑电气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9)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8)《建筑电气常用数据》04DX101-1

3. 设计内容 3.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3.1.1 负荷等级的分类 不同的电力负荷,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重要的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高,反之则低。因此电力负荷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负荷等级确定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可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1. 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供电。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负荷者为三级负荷。 3.1.2 供电要求 对于供电要求有如下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 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当代建筑节能研究

建筑节能设计论文:当代建筑节能研究 摘要:能源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当前建筑能耗情况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稗益。 关键词:建筑能耗建筑节能建议 建筑能耗向来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节能建筑仍处在试点层面,尚未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起步阶段,节能工作行动迟缓。推动建筑节能成为全世界建筑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也是时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建筑物的市场需求数量日益旺盛。截至2009年11月,我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耐,每年以16~20亿时新增建筑面积趋势,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200多亿mZ。建筑面积的迅速增加及采暖、空调、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由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差,采暖空调系统能源效率低下,与气候接近西欧式或北美国家相比,中国住宅单位采暖面积要多消耗2一3倍以上的能源,且舒适性较差。其中外墙、屋顶单位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3一5倍,窗户单位能耗为2一3倍。

2001年对我国部分省市住宅建筑能耗的调查数据显示,北方采暖地区的住宅建筑单位能耗明显偏高。欧洲国家的住宅年实际采暖能耗已经普遍降低到6U时以下,领先的“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则达3IJ耐以下,而我国住宅的平均采暖能耗超过16U时,即使按照节能50%标准新建的住宅采暖能耗也是8.75IJ时的水平。目前中国建筑能耗中有50%左右是供热和空调设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的能源主要以锅炉为主,供热输配管网保温隔热性能差,整个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一55%,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 2我国建筑节能所面临的问题 (l)市场发育迟缓。目前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进展困难,缺乏市场监督和管理机制,市场秩序混乱,致使节能建筑无法遵循正常的竞争准则进行交易,节能建筑在市场中往往受到传统建筑的排挤,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和人才市场尚未建立,无法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后备力量。我国节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节能增量成本、节能效果变化较大,节能收益时间长,难于进行成本和收益估算,现有节能建筑的真实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市场引导和积极激励政策,导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筑节能指标的变化不敏感。

网上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网上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文献综述: 目前多数学校的作业管理都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手工阶段,作业批改信息主要依靠师生间口头传达,作业管理效率较低,容易出错等。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完善的作业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十分必要。 本文以实际运用为开发背景,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开发方法,采用ASP技术构建一个基于B/S模式的作业发布和管理系统的过程,以期改变过去传统的学生递交作业,老师批改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递交作业更加灵活,同时减轻老师繁重的工作量。系统采用模块化思想应用DREAMWEAVER来开发完成。整个开发过程首先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得出系统主要功能,数据流图及数据字典。接着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数据结构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等;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库访问的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模块实现关键代码等。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系统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以后的系统维护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今后开发类似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本系统的开发使学生和老师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促使学校的作业管理变的更加系统化、有序化。系统界面较友好,易于操作。 Internet技术持续迅猛的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设计和建设网络拓扑架构、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库基础结构、信息共享与管理、信息的发布与管理、从而方便老师和学生间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以现代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教学主要是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同时能希望得到科学的评价;老师希望有效的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学校创造一种新的教育环境,使教务管理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完成教学学习。

电气自动化参考文献[教材]

电气自动化参考文献[教材] 电气自动化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郑郁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2] 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 [M],第4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军,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 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李中望,一种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 [M],安防科技,2008 [6] 王忠民,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数字联网火灾报警器设计 [J],现代电子技术,2004,27(10) [7] 王庆,Protel 99 SE&DXP电路设计教程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8]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M],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10] 张伟单片机远程语音报警系统 [J],计算机应用2004(18) [11] 王立新高层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综述 [J], 20(3) [13] 成伟, 郝跃, 马晓华, 刘红侠. EEPROM单元的电荷保持特性 [J],电子学报, 2006, 27(7) [14] 黄凤娟.单片机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J],电子信息学报,2010,9(1) [15] 张坤.基于单片机的仓库防火预警系统研究 [D],河北农业大学,2011 [16] 张迎辉,栾良龙,王远飞.单片机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5) [17] 李丽敏,玄子玉,张玲玉. 单片机控制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PLC技术简介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专业外语阅读文献综述 PLC技术简介与应用 2017 年 1 月

PLC技术简介与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 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制造与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以微软的处理器作为基础,结合了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的优势,极大的扩充了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适用领域,有很强的实效性。PLC 技术有着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便捷性,和工业机器人、CAD/CAM 并称现代自动化工业的三大顶梁柱。本文介绍何为PLC 技术,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优势与应用,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PLC 技术;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 一.PLC 技术的概念 PLC 是英语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缩写,以微处理器为依托,结合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而成的工业上的控制装置。PLC 技术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被成功的运用于汽车工业中。随着PLC 技术运算,处理速度,控制各种功能的进步与商业化,它在电气设备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仪表-电器-计算机控制的一体化模式。PLC 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与生产,是以DCS 集散控制系统和FCS 总线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控制形式。PLC 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基础系统,而是一种全分布式,开放式的控制系统。 二.PLC的结构 P L C 技术的本质是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它的硬件结构组成同大多数计算机结构是基本一致的,都包括有:电源、C P U(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功能模块、通信模块、输入/ 输出接口电路等等。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绿色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理论引入到中国以后,绿色建筑成为日益流行的概念。但国内人们长期以加强具体的绿色技术应用 来实现绿色建筑,过程设计没有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重点,过程研究的滞后阻碍了绿色建筑多学科整合设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基本的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促使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转为如何提高设计与规划过程的效率和更合理使用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论;并行设计过程模型 1 绿色建筑 世界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的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社会能源消费的构成来看,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30%~4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于城市和建筑来说,由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节能环保型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的概念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于20 世纪60 年代首先提出,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现在这一概念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不少国家得到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在国际上已有了许多成熟的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C、日本的CASBEE、澳大利亚的NABERS 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也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在2006 年6 月推出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法律和标准上规范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2004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包括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以下四点: (1)节约资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主要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2)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4)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一个概念或象征,有些专家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物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成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关键。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用最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据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降低2/3~3/4 的建筑能耗。从社会和经济长久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必将得到高度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