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洛阳情

2月11日(正月二十)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诞辰1240周年纪念日。白居易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病逝于洛阳。他曾在洛阳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生与洛阳有着不解的情缘。

从白居易介绍家世的《太原白氏家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居易的曾祖父白温在洛阳做官时,其二儿白鏻、六儿白鍠随其来到了洛阳,在毓财里(今瀍河回族区新街北一带)置房安家。白鍠十七岁及第,二十多岁任河南府洛阳县主簿时,娶河南县尉薛俶之女为妻,并在洛阳生儿育女,其长子白季庚(白居易之父)等,当生于洛阳。毓财里白氏宅第成为白氏几代人的老屋。

白鍠、白季庚虽长年在外地做官,但其家属在洛阳或长住,或暂留,洛阳始终是他们不能忘怀的故乡。《祭乌江十五兄文》中的句子“况旧业东洛,先茔北邙”,“追思乎早岁离阻,各悲零俜;中年集会,共喜长成”,“居则同被而寝,出则连骑而行”,“同参选于东都,俱署吏于西京”……都是白居易对故乡及亲人的记忆。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始,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白居易十五岁起就在江南等地颠沛流离。当飘零的游子回到故乡洛阳,在深感家的温暖的同时,又思念起仍漂泊在各地的兄弟姊妹。在那首著名的《望月有感》中,白居易写道:“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是在长安等地做官时,白居易仍乡心浓浓。闻早蝉,他“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连阴雨天,他吟出“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的诗句,那淅淅沥沥的细雨,就好似诗人对故乡的绵绵情思。

白居易为了做官,早年曾短暂旅居长安。他常常思念故乡和亲人:“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只身漂泊江南时,有一年年关,他写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就是后来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苏、杭二州任刺史时,他依然思恋着故乡,写下“忽忆东都宅,春来事宛然。雪销行径里,水上卧房前。厌绿栽黄竹,嫌红种白莲。醉教莺送酒,闲遣鹤看船。幸是林园主,惭为食禄牵。宦情薄似纸,乡思争于弦。岂合姑苏守,归休更待年”。

到了晚年,叶落归根的思想在白居易的脑海始终占据上风。他向一位老友表达心迹“老爱东都好寄身”,又写下《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请当年的学生牛僧孺帮他落实分司洛阳之事。当他谢任杭州刺史,乘船归洛时,心情是那么欢畅,高声唱道:“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妻子在我前,琴书生我侧。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此次归洛,白居易在履道里购置了有宅有园的宅邸,打算在此终老。不过,他并未落脚,随后便到苏州任刺史一年多,后到长安,先后做过秘书监和刑部侍郎。公元829年,白居易终回到他心仪已久的故乡洛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生活了十八年,作有关洛阳的诗、文千余首(篇),其中,单是抒写履道里宅第的诗、文就达近百篇。白居易还效仿苏、杭及庐山的风情修缮和经营履道里,使之成为东都名园,其造园思想为后世园林著述所推崇。

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前,遗言要葬在香山寺如满大师墓侧。三年后,白居易正式下葬在其从祖弟白敏中选定的龙门东山琵琶峰。著名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河南省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结婚登记对数,结婚登记人数,离婚人员对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对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洛阳市婚姻服务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指标分析 (3) 一、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结婚登记对数现状统计 (3) 三、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占全省结婚登记对数比重统计 (3) 四、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结婚登记对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结婚登记对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洛阳市结婚登记对数同全省结婚登记对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洛阳市结婚登记人数指标分析 (7) 一、洛阳市结婚登记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结婚登记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洛阳市结婚登记人数占全省结婚登记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洛阳市结婚登记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洛阳市结婚登记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结婚登记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方言(最后一句是经典) 估计即使是洛阳人,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听懂.我也有些都听不懂,给你们看看!!中——好 喷——侃 古状——蹲 布衫——衣服 古——给 木——没 秒——没有 抓雷——干吗 毛到——骗人 页儿——昨天 墩儿——凳子 步老盖儿——膝盖 带劲——舒服 独孤眼儿——一个人 司跟——一起 滴脑——头 dia——下面 死慌——累信求——傻瓜 弄啥来——你干吗呢 死鬼——讨厌次瓜——笨蛋 磕儿台儿——台阶 坐桌——吃喜酒 各喽——碗 今儿前本儿--今天上午 今儿后本儿——今天下午 前bersher——上午夜儿 后晌——昨天下午 夜黑儿——昨天晚上 与哦--一俩--二撒--三嗦--四卧--五罗--六去哦--七罢--八社--十加司——厉害 枯出——皱挂 赖子——勾引街上混的 去求——完蛋 喝汤秒——吃饭没 操气——生气 外线——外面 火烧儿馍——烧饼 里各老——屋里面 不拉不拉——用手抹一下 协货——喊 rua牌——洗牌

der——玩某项游戏或者活动 看好——正好、刚好 捣鸡毛——调皮 单木身儿——专门、故意 咯夷人——烦人 镇着——现在 那帮——那边 日马chua——差劲 叶荷尔塞啥叶儿——昨晚休息得怎么样 保说啦,豆哪儿吧——不要再说啦,就这样吧。墙麻灰儿——捉迷藏 糊杜面贴儿——糊涂面条 脊娘——脊梁 Go甲——身上的灰 门各捞——门后面 床和拉——床下面 猜票儿——簸箕 赤八脚——光脚吽(ou)——牛 代开——请客 大那蛋——洛阳人都知道 日你mer——同上 觉气——角 憨水——口水 哭册儿——短裤 撇这儿——放下 信着木有——找到没 灶火——厨房 赤肚子——裸身 凑人——烦 次马糊——眼屎 特儿——桃子 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孙——骂人的话 赖爪——赖种 去球——完了 日龙——搞砸的意思 不老盖——膝盖 嘎支(几)窝——腋窝 夜黑——昨晚的意思 将妞——刚才的意思,郾城说的比较多 不枪中——不行的意思 跟盖——旁边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着的意思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 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 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 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 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 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 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 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洛阳情散文

洛阳情散文 洛阳情散文 洛阳情散文1 洛阳,一处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这一年我再次回到了古都洛阳,临近洛阳,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便油然而生,我想我一生漂泊无论在何处都会伴着淡淡的洛阳情。 洛阳的历史我翻阅过,我知道洛阳是史书上所道的九朝故都。我踏过洛阳城每一处地方,我拜访过保修龙门石窟的匠人,我看过画楼绣牡丹的姑娘,我询问过石碑上篆刻的碑文…… 我仿佛站在洛阳历史的光门中,我把关于洛阳的一切都收集起来,书籍上洛阳的历史,舌尖上洛阳的美食,文化上洛阳的名迹,洛阳的人与物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变成了如今现代化的洛阳城。 洛阳城,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手抚着厚重的城墙,历史在我的耳畔深情诉说…… 这是战争,因为洛阳的战争,城墙外的敌人不畏生死,守城的军队杀敌奋战。耳畔上嘶喊震天,眼前烽烟滚滚,攻城车,守城械,在不断更替轮回,王朝更迭,时代换替,这震撼的一切在我眼中清晰浮现。我想洛阳的历史不汲汲于这些吧,于是我意犹未尽收回手掌,去寻找更多关于洛阳的历史。 我穿过炊烟渐次的村庄,看到洛阳城的轮廓在我眼前浮现。我就站在洛阳城外的一片平地上,我看着夕阳的余晖铺满洛阳城,这座古

城随着夕阳的消逝渐渐显现出它的的落寞,孤寂的心伴着孤寂的'城,我踱步入了城门。 恍惚间,万家灯火,人声鼎沸的洛阳城忽然出现在我眼前。黑色的夜幕上繁星似锦,洒落下的星光充斥在偌大广场上,散发着热情的广场舞,霓虹灯闪烁着不停,人们的欢声笑语响彻云霄。我怔怔看着这些,这就是夜晚的洛阳城? 牡丹花会的热闹让我感受到了一座古城的朝气,我看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看着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富贵牡丹,我想古代的洛阳是否也像现在一样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洛阳情伴我辗转过祖国各种地方,我想,我的一生终会归根于洛阳。因为,洛阳,一处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洛阳情散文2 三月,天稍寒,我一个人在洛阳的街头上走, 身后是被微风吹拂的嫩绿的草木。 在附近山丘上有炊烟袅袅,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结束我在洛阳的卖艺生涯。 我前面不远处正传来一阵阵欢呼声。 我忽然觉得有些不习惯热闹。 我长久以来迷恋于洛阳的一种奇花, 它不是牡丹,是无名花。 梦里的娇艳欲滴与现实中的虚无缥缈, 无名花无名。

洛阳民间风俗介绍

洛阳尔雅风俗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从夏朝开始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定都。它是河洛文化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千余年的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国重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在洛阳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城市。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洛阳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号称国色天香的古都;洛阳,出河图洛书育三皇五帝,“天下之中”的地位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华夏先民对祖地心理上的认同;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洛阳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那么,他的民俗风情正如苏东坡所说:“洛阳古多土,风俗犹尔雅 一、民间语言——洛阳方言 进到洛阳城内,不看其人,先闻其声。降声调的发音,似曾相识的词语,都让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方言也被称为“雅言”。南宋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大。”现今,洛阳市区内老城区、洛龙区主要以洛阳方言为主。其中,老城区作为老洛阳的象征和标志,洛阳方言更是地道。试想一下,漫步在老城区的东西大街,感受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体悟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同时,听着地道的古城方言,就好像穿越世纪,回到历史。洛阳方言有着“洛阳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洛阳方言中的土话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它确在洛阳风俗习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是对洛阳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乐一乐: 嚷ver=最近丝跟着=几个人一起古壮---蹲下 qin qiao--辣椒 qin qiao--辣椒居球:足球 虽然洛阳方言正在被逐渐同化,但来到洛阳城,与街边的老人聊聊天,与没有店牌的古老商铺老板对上几句话,你马上就能听出洛阳方言的意趣,很快就能从洛阳方言中体会到洛阳人积极、乐观却又淳朴安适的生活哲理。 二、饮食传统——汤食和洛阳水席 听着地道的洛阳方言,走在古朴的城区街道上,很多游人都希望寻求到属于洛阳的最真实的味道。那么我们就从舌尖上的味道说起。了解洛阳,各种汤食则是在最佳选择。 洛阳人美好的一天,是从早晨的一碗酸辣爽口的“不翻汤”开始的;而洛阳人舒适的一天的结束,也是以鲜美的汤食画上句号。可汤食都包括哪些呢?“说起洛阳的汤呀,洛阳本地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鸡肉汤、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臭杂干汤……呵呵呵呵,这么多汤呀?可不是嘛。”你随便拉个洛阳的本土人一问,十个有九个一定是这样回答的。洛阳汤食店有正宗的,也有不正宗的。正宗的已有百年历史,不正宗的更是比比皆是。洛阳大约有千家汤店,有马、高、李、任等各种正宗或不正宗的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店每天在洛阳城内张罗着。想要区分正宗与否,只有现在的老洛阳人才能辨别,一口一个味,一句便道出地道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份七

白居易岁暮赏析翻译

岁暮 唐代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 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 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 如我饱暖者,百人无一人。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 翻译 赏析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

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 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 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九江市情简介

九江市情简介 (供宣传参考)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是国家第一批五个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现辖九县二区一市二个开发区和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其中市区建成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65万。 历史文化悠久。九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期,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就有九江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戍守时筑九江城。九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1500多位名人在九江赋诗4000多首,使九江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原创于九江的《浔阳曲》改编而成的;宗教文化神秘深奥,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中国佛教协会三任会长与云居山真如寺相关,庐山“一山藏五教”;红色革命文化催人奋进,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升起,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九江是第一渡,南昌起义策划于九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次谈判在庐山,《抗战宣言》在庐山发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多次来九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遗迹;书院文化名满中外,中国最早的书院义门书院在德安,白鹿洞书院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之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洞规,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九江山明水秀,孕育了陶渊明、黄庭坚、南宋陈氏“五代七进士”、清代“陈门四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李烈钧、许德珩和当今世界名人袁隆平等历代名杰。 区位交通优越。九江位于八百里鄱阳湖、五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处,依长江承东西,托京九接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川、汉、宁、沪的重要联运枢纽。长江岸线达152公里,且深水岸线多,港口吞吐量大,适宜发展大运量、大吞吐量、大耗水量产业。九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是赣、鄂、皖、湘的货物集散地和换装港,外贸码头年吞吐量3000万吨。京九、武九(至武汉)、合九(至合肥)和规划建设中的铜九(至铜陵)、昌九城际铁路等五条铁路在九江交汇;公路有昌九、九景、合九、武九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洲)国道,武吉高速已经开工,杭瑞高速九江到瑞昌段即将开工。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日本协力事业团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在最终报告书上指出: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从旅游资源讲,九江山川秀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拥有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吴城候鸟保护区;拥有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开采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大型矿冶遗址铜岭古矿冶遗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诗鉴赏 明朝钟惺《唐诗 归》云:“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如微之‘秋依静处多’, 乐天‘清冷由木性’、‘恬淡随人心’、‘曲罢秋夜深’等句,元白本色几无寻 处矣。然此乃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可传之本也。”——题记 白居易 是何许人也?白居易既是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 又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具体生平事迹, 在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有详细记载。 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庞严附白居易弟行简敏中附》云:“白居易,字乐 天, 太原人。 ”北宋欧阳修与宋祁 《新唐书·武李贾白》 云: “白居易, 字乐天, 其先盖太原人。 ”我们由此可知白居易是今山西太原人, 然而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陕西下邽,事实上是河南新郑生长人氏。 唐朝白居易生前官拜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 并且素有“诗王”与“诗魔” 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因而合称为“元白”;又因与诗 豪刘禹锡齐名,故而并称为“刘白”。因为“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所 以“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 唐代白居易在诗歌 创作上,不但题材广泛而形式多样,而且语言平易通俗便于传播。白居易代 表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和《琵琶行 》等诗歌,并且著有诗文集《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朝彭定求在其 《御定全唐诗》 中作者“小传”里所云: “白居易, 字乐天, 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 校理。 寻召为翰林学士、 左拾遗、 拜赞善大夫。 以言事贬江州司马, 徙忠州刺史。 穆宗初,征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复乞外,历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秘书监 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 刺史不拜, 改太子少傅。 会昌初, 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文’。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 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 1.选材的日常化、生活化 白居易的养生诗所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描述自己对一些事情的喜怒哀乐的心情,所以其选材更贴近于日常生活。例如,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大多选取田园间常见的小花小草、小鱼溪水,甚至是一些农作物或者家禽;在描写事物时,选取的都是日常吃穿用住的东西,包括书、蔬菜、围栏等。白居易养生诗的选材虽日常化、生活化,但其并不注重突出民生疾苦,是纯粹的对生活随时进行描述,安于养生。 有些读者会觉得白居易的诗歌选材过于简单,没有内涵,没有雄心抱负,更没有对世风世俗的描述及感慨。其实,这正是白居易的特点所在,虽然他不能从选材方面打动读者,却能以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吸引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表现生活的诗意化 白居易注重生活细节,诗词歌赋以描述生活为主,所以他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美的眼睛,他看待事物常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养生生活诗意化。如《新沐浴》中描写到“先进酒一杯,次举粥一坂。半甜半饱时,四体春悠悠”,这是沐浴前吃饱喝足的写照,短短两句,尽显诗情画意,可见白居易的养生生活充实有诗意,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养生大家。 (三)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漯河市情简介

漯河市市情简介 (2011年4月13日) 漯河地处中原腹地,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0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漯河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1亿元,增长2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460元,增长14.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的文字史、音乐史和造酒史都分别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漯河是文宗字祖许慎的故里,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三国时期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名 胜古迹,彰显了漯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双汇、南街村、乐天澳的利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市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其中肉制品产量100万吨,占全省的40%;年加工转化粮食4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加工生产饮料56万吨,占全省的28.9%。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漯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文明的开放城市。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美国杜邦、美国高盛、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太古可口可乐、中粮集团、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和谐漯河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

介绍洛阳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洛阳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介绍洛阳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介绍洛阳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朋友们: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 ___公布白马寺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 ___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xx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精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 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 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对当时的社会特征,他特别强调“为民”,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 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他指出要写作为政治服务的诗就必须关心政治,主动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泉源。《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精神。“实义”即以义为果实,也就是要“经之以六义”,使诗具有美刺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所以说“莫深乎义”。白居易强调诗歌应为政治服务,也正因有见于诗歌的巨大感染力。 第四,为了充分地发挥诗的功用,更好地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 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这对于“雕章镂句”的时代风尚以及“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都是一个革新。

华阴市情简介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西距西安120公里,东距洛阳230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等28个部委联合命名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 发达的交通通讯 华阴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公路密度达到84.3公里/平方公里。境内有四个火车站,其中华山火车站为国家二级编组站,旅客年流量300多万人次,货物年吞吐量100多万吨。通讯业发达,国家郑(郑州)西(西安)成(成都)电讯光缆穿境而过,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健全,设施先进。 悠久的历史文化 华阴春秋设邑,战国臵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代才人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西岳庙、魏长城遗址、西汉京师粮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

个(玉泉院、横阵遗址、西关村遗址)。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三代帝王、四代后妃,皆为华阴杨姓人氏,此外还有战国时被称为"五国相王"的著名纵横家公孙衍,清廉为政、名彪青史的"关西夫子"杨震,才思敏捷的三国名士杨修,才华横溢、革新诗风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五代时期大书法家杨凝式等。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建树与影响渊源流长。 丰富的自然资源 华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矿藏25种,金、铁、铝、稀土、石板材、矿泉水、地热等颇具优势。其中,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是陕西省批准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已开发的051基地地热井,井口水温105叱单井涌水量240立方米/,J、时,井水所含V, I 泌、铿、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达到国家医疗保健地质水标准。矿泉水经国土资源部鉴定,银、锌、锂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为优质矿泉水。日出水量达1200立方米。境内秦岭北麓6条南山支流与渭河交汇,水源充足。地表水年总经量1.2亿立米,地下水年补给量1.43亿立方米。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独特丰富

洛阳介绍导游词

洛阳介绍导游词 【篇一:导游词洛阳概况】 一、洛阳市概况 1.洛阳简介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 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丝绸之路东方 起点之 一。 (配洛阳在中国地图、河南省地图上显示的地图)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雒阳、神都。[1]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 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 在洛阳建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 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 并雄。先后100多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称,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 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 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 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 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国务院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圣地。国内生产总值位居 中部城市第五,非省会第一。 2.区划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涧西区、西工区、 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伊滨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洛阳 下辖经济功能区:伊滨区、洛阳新区(正厅级)、洛阳国家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独立享有管辖权)、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配 洛阳城区图,显示出各个县区) 主城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伊滨区、吉利区、伊滨区(开发区)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导语:诗词歌赋本是古代学者用来抒发自身感情、调节生活氛围所作。白居易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既有利于对唐朝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现代学者对其艺术特色的学习及参考。 一、白居易诗歌介绍 (一)白居易背景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仕途上,其官至翰林学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其许多诗词歌赋被列入《唐诗三百首》,以供后人学习和背诵。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 (一)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 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二)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 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白居易养生诗

洛阳概况

基本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1市8县6区,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700.28万,其中市区人口197.35万。 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沿洛河一字排开的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还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先后有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 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现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6家。“北方千岛湖”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山岳经典?十里画屏”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以及龙峪湾、天池山、西泰山、神灵寨等风景名胜,兼具南北风光之神韵。市区及周边分布着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四大森林公园和隋唐城遗址公园,伊、洛、瀍、涧、黄五条河流纵横其间,长达20余公里的洛浦公园穿城而过。洛阳牡丹始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跻身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 洛阳是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此建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中硅高科、万基控股、伊川电力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惠普、中兴、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洛阳。洛阳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研发机构635家;两院院士5名,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科技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调整铁路、载人航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洛阳制造”和“洛阳技术”。 洛阳是一座资源富集、功能完善的希望之城。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焦枝等两大铁路干线,郑西高铁、连霍、二广、郑少洛、郑卢、洛栾、西南环城等高速公路与207、310、311、312等国道交织成网。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辟有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昌等15个城市的直达航线,开通了香港、日本的包机。洛阳能源资源富集,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76种,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洛阳是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占河南省的五分之一;管道天然气已延伸至县域和产业聚集区。水资源总量达28亿立方米,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洛阳综合功能完善,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现有一类航空口岸、二类铁路和公路口岸,边防检查、口岸查验、检疫机构齐全,综合保税区正在筹建之中,是豫西地区出入境旅客集散中心和集装箱进出口集散中心。洛阳新区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路网、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等功能基本完备。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扎实推进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诗三首赏析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温移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祖父白鍠、父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宦游各地,做过县令、州别驾一类小官。白鍠长于五言诗,有诗集传世;白季庚为官清廉,多有政绩。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属河南省)。母陈夫人粗通诗书,"亲执诗书,昼夜教导"。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从祖弟白敏中都及进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随父亲在中原一带度过的,正遇上叛军作乱,十一、二岁以后避居越中。十六岁北返长安,曾以诗文投谒当时名土顾况,很受赞扬。大约十七、八岁时,就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名篇。二十九岁在长安进士及第,三十岁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及第后授周至(今陕西)县尉。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三十六岁入朝为翰林学士,拜左拾遗。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他积极参与朝政,直言不讳,得罪了一些权贵。元和十年(815),他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继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长庆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这年冬天,自己编定了《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诗与文),并制序。敬宗宝历元年(825),54岁的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此时他体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此后虽一度入朝作秘书监(官职较高,但只管理国家图书),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宾客(闲官)分司东都,回到洛阳。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七十五岁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绍兴年间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诗集》是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是近年来较重要的笺校本。 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释杂糅的。四十二岁贬江州前,以儒家为主导,积极入世,有"兼善天下"之志;此后道、释为主导,"知足",信"命定",求适意,"独善其身"成为生活信条。后半生做官信奉两条原则:不作京官(不介入朝廷党争);无为而治(半官半隐)。最终皈依佛门。 他前半生的文学主张很著名。《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寄唐生》诗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张文学要吟咏性情,愉悦心意。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如)、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题“轻肥”,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开头四句,先写后点,突兀跌宕,绘神绘色。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正因为惊异,才发出“何为者”(干什么的)的疑问,从而引出了“是内臣”的回答。内臣者,宦官也。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骄横神气一至于此?原来,宦官这种脚色居然朱绂、紫绶,掌握了政权和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奢?“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呼后应,互相补充。“走马去如云”,就具体写出了骄与夸。这几句中的“满”、“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鲜明地表现出赴军中宴的内臣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