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领域新型功能材料

发展趋势

结构材料是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长期以来是三大传统的工程结构材料。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对工程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了发展新一代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趋势”文稿介绍了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趋势的部分内容。

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集成微机械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系列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信息功能材料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文稿介绍了信息功能材料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的部分内容。

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趋势

研制与开发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结构材料,是新一代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金属类工程结构材料

钢铁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合金是属于金属类工程结构材料。

(1)钢铁材料和稀有金属新材料

钢铁作为金属材料的主角在经济建设和现代工业文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钢铁工业目前发展趋势是:在扩张钢铁生产规模的同时,各国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为节约能源和减轻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力发展绿色钢铁冶金技术。因此,短流程炼铁和炼钢生产方式得到发展,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等新的炼铁工艺,以及连铸连轧和“带液芯压下”等钢板生产技术得到广泛采用。为了提高钢材的质量、性能,延长使用周期,在钢铁材料生产中,广泛应用信息

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组织细化和精确控制,提高钢材洁净度和高均匀度,出现低温轧制、临界点温度轧制、铁素体轧制等新工艺。

世界各先进的国家当前也争相发展稀有金属新材料。高强、高韧、高损伤容限钛合金,以及热强钛合金、锆合金、难熔金属合金、钽钨合金、高精度铍材等,这些是被主要包括的稀有金属新材料。

(2)高温合金和高性能合金

高温结构材料被世界各国列为高性能结构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的对象。高温结构材料主要种类包括:高温合金、粉末合金、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以及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等。在国际上,变形高温合金品种目前有百种以上,在这些变形高温合金品种中,用量最多的有Inconel718和Hastoloyx,新型的还有In909和In783等。粉末合金主要用于高推重比发动机涡轮盘和发动机叶片,第三代粉末合金产品目前已经研制成功。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是NiAl、TiAl合金。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探索研究的是Mo-Si系合金。

耐热、耐磨、高比强、高比刚、高韧性的新型高性能铝合金,以及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交通运输等行业急需的新材料,是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国家重点研究发展的方向。轻质高性能镁材因具有系列优良性能和资源优势而被称为“21世纪新兴绿色工程材料”,也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的轻质结构材料。

二、先进陶瓷材料

先进的陶瓷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材料之一,主要是功能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的结构陶瓷研究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增韧技术。高温结构陶瓷材料是先进陶瓷材料发展的重点,其主要应用目标是燃气轮机和重载卡车用低散热柴油机。采用陶瓷发动机可以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美国的综合高温涡轮燃气机计划(IHPTET)和先进热机材料计划(HITEP)提出,陶瓷基复合材料目标用于高温1650摄氏度以上的发动机。

三、高分子合成材料

树脂、纤维和橡胶,这3大类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世界年产量已经达到1.8亿吨以上,其中有80%以上是合成树脂和塑料。新型高分子结构材料发展的重点是特种工程塑料、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树脂等。合成树脂是在迅速发展中的材料。高性能乙丙橡胶生产技术已经进入新阶段,以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以及弹性体改性和热塑化等技术为开发的热点。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工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也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

四、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先进结构材料发展的新方向,应用十分广泛。其研究与开发重点是:高聚物(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强度比高温合金高5倍,被普遍认为是推重比20-30发动机热端件的优选材料。C/C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高速列车等应用上呈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成熟材料和工艺,正在向高效率、低成本、多功能方向发展。

结构材料是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长期以来是三大传统的工程结构材料。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对工程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了发展新一代高性能结构材料。

信息功能材料领域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是信息领域赖以发展的极为重要基础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电子和光学、电学、磁学等功能的特殊功能新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磁性材料、电子功能陶瓷、光传导纤维、绿色电池材料等。

一、半导体材料

在目前国际上,电子材料和器件的设计理论原理正在由传统电子学向以应用量子效应为基础的纳米电子学转移;宽带隙材料、硅基异质结构材料和光学功能材料等已经成为新一代光电子、光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成为当前电子信息材料研究和发展的重点。随着电子学向光电子学、光子学的迈进,尽管微电子材料在将来10至15年内仍是最基本的信息功能材料,而光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领域。

以硅为代表的半导体是目前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元器件制造的基础材料。为降低成本和提高集成度,半导体芯片正朝着大尺寸、晶格高完整性、渗杂元素浓度精确控制的方向发展。因此,Si、GaAs、InP等半导体单晶材料也朝着大尺寸、高均质和晶格高完整性的方向发展。在目前国际上,IC主流生产线产品采用8英吋硅芯片,并且正在向12英吋硅芯片过渡。6英吋GaAs单晶片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芯片质量已经达到“开盒即用”水平。

在以Si、SiGe、GaAs为代表的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继续发展的同时,包括SiC、GaN、ZnSe、金刚石等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近年来国外发展也十分迅速,用以制作高温、高频、高功率、抗辐射,以及蓝绿光、紫外光的发光器件和探测器件,总的发展趋势是晶体大直径、大尺寸化。2英吋4HS-SiC、6H-SiC芯片目前已经商品化。GaN材料异质外延技术目前已经取得突破,并且实现了GaN的P型渗杂,制备出高亮度的蓝光LED和LD、绿光LED和LD。

以GaAs、InP、GaN为代表的半导体光电材料和以分子束外延多层膜量子级连激光器的研究获得重大的突破,已经研制出GaN基紫蓝光量子阱激光器。继经典半导体的同质结、异质结之后,基于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的器件,其设计、制造和集成技术在将来10至15年内,将在信息材料和元器件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外延(MOCVD)和分子束外延(MBE)两大超薄层外延技术的日趋成熟,促进了超薄层微结构材料的迅速发展,涌现出大批新器件,例如,PHEMTMMIC放大器、GaAs基HBT器件、InP基HEMT器件等。MOCVD和MBE 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更加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高速、低压、低功耗的需求驱动下,商用IC芯片的SOI芯片制造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

二、光电子材料

光电集成是21世纪光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光电子材料是发展光电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其正在朝着“材料尺度低维化”的方向发展,由体材料转向薄层、超薄层和纳米结构材料等。

在世界范围内,激光晶体材料目前已经发展有数十种。固体激光晶体正在向高功率、LD泵浦、可调谐、新波长、多功能和新工艺的方向发展。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激光晶体为Nd:YAG;应用较多的激光晶体有Nd:YLF、Ho:YAG、Er:YAG、Ti:AL2O3等。

三、光传导纤维

通信光纤材料在总体上向扩大容量、增加传输距离、降低损耗与色散、提高带宽、抑制非线性效应、实现密集波分复用、高灵敏度传感的方向发展。敷设量最大的目前为G.652光纤,其占敷设总量的90%以上。在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最佳传输介质目前是G.655光纤,其适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国外制作的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每棒拉丝目前最长达到1000公里。国外开发了通信光纤,还开发了保偏光纤、有源光纤、约外光纤、细径光纤、抗辐照光纤、耐高(低)温光纤、高强度光纤、增敏和退敏光纤等特种光纤。

四、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主要用于计算机存储领域的磁记录设备和介质,磁记录器的高密度、低噪音、小型化等要求磁粉的颗粒尺寸由微米向亚微米、纳米方向发展,且颗粒分布要尽可能密集。由于当今高密度磁盘和数字磁带的发展,对高性能金属磁粉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现代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集成微机械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和家电等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了系列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发展,以及广泛应用。

室内构成1-材料的物理特性(带图文)复习课程

第二章:室内技术构成 第一节:室内装饰材料的构成: 一材料的物理特性: 1材料的物理特性 a声学特性; 主要指吸音特性:内部呈孔状,材质较松软 常用吸音材料:木质吸音板、矿棉吸音板、布艺吸音板、陶瓷蜂窝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吸声软包等等 槽木吸音板:是一种在密度板的正面开槽、背面穿孔的狭缝共振吸声材料。常用于墙面或天花装饰。 产品结构 芯材:15mm或18mm厚的MDF板材。木质吸音板通常用密度为720kg/cu.m的二级MDF 板料做成,亦可根据用户要求使用一级的MDF板料。 饰面:三聚氰胺涂饰层,请按公司色卡选择,真木皮饰面,可按客户要求选择木皮和油漆及颜色。 吸声薄毡:颜色为黑色,粘贴在吸声板背面,具防火吸声性能。 板条宽度:128mm或按照客户要求订做。 板条长度:最长2440mm或按客户要求订做。 允许公差:宽度为0.1MM,长度为2MM。 拼版: 板条长边根据实际需要做成90度角的企口和凹口来拼接。 产品特点 科技产业——多种材质根据声学原理,合理配合,具有出色的降噪吸音性能,对中、高频吸音效果尤佳。 艺术产品——既有天然木质纹理,古朴自然;亦有体现现代节奏的明快亮丽的风格,产品的装饰性极佳,可根据需要饰以天然木纹、图案等多种装饰效果,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 环保产品——所有材料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甲醛含量极低,产品还具有天然木质的芳香。具有木质最高的防火等级B1。这点己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通过。 安装简易——标准化模块设计,采用插槽、龙骨结构,安装简便、快捷。 产品用途 槽木吸音板适用于歌剧院,影剧院,录音室,录音棚,播音室,试音室,电视台,电台,商务办公厅,多功能厅,会议室,演播厅,音乐厅,大礼堂,体育馆,琴房,学校,休闲娱乐城,酒店,ktv,band房,机房,厂房,高级别墅或家居生活等对声学要求较严格的场所。 孔木吸音板:孔木吸音板是一种在密度板的正面,背面都开圆孔的结构吸声材料;不仅具有传统装饰隔热、防火、防尘、质轻、不改性、不腐烂等特点,更具有吸音效果佳、强度高、装饰性好、施工方便、环保性能优等特点;该产品填补装饰行业中高档吸声板材料的空白,使业主和设计师在选用声学材料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顺应了现代装修中回归自然、崇尚木质感觉的潮流。 吸音板的应用:

第十一章_智能材料与结构

第十一章智能材料和结构 智能材料结构(Smart/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是一门新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80年代后期,随着材料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进展,美国军方提出了智能材料和结构的设想和概念,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系统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998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召开了关于“智能材料结构和数学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以来,智能材料系统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的热点之一,有人甚至称21世纪是智能材料的世纪,目前美国已有几十家公司经营智能材料结构的产品。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智能材料系统是因为它在建筑、桥梁、水坝、电站、飞行器、空间结构、潜艇等振动、噪声、形状自适应控制、损伤自愈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第一节智能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智能材料结构的诞生有着一定的背景。80年代末期,复合材料普遍使用,为解决它的强度和刚度变化等问题,使得驱动元件和传感件较为容易地融合进入材料,组成整体,从而具有多种用途,同时驱动元件和传感件材料的发展以及材料集成技术上的突破,也促进了智能材料结构的出现。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机械、电子、动作等材料的多方面性能耦合进行研究,微电子技术、总线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信息处理和快速控制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都为智能材料结构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1.1智能材料的概念及其特点 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的有关名称定义目前尚不统一,但一般智能材料系统都应该具有敏感、处理、执行三个主要部分。一般来说,智能材料是能够感知环境变化(传感或发现的功能),通过自我判断和自我结构(思考和处理的功能),实现自我指令和自我执行(执行功能)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具有模仿生物体的自增值性、自修复性、自诊断性、自学习性和环境适应性。将具有仿生命功能的材料融合于基体材料中,使制成的构件具有人们期望的智能功能,这种结构称为智能材料结构。它是一个类似于人体的神经、肌肉、大脑和骨骼组成的系统,而基体材料就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而智能材料是能够感知环境变化,通过自我判断和结论,实现和执行指令的新型材料。智能材料的研究就是将信息和控制融入材料本身的物性和功能之中,其研究成果波及了信息、电子、生命科学、宇宙、海洋科学技术等领域。它的研究开发孕育着新一代的技术革命。智能化将成为21世纪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例如光导纤维、形状记忆合金和镓砷化合物半导体控制电路埋入复合材料中,光导纤维是传感元件,能检测出结构中的应变和温度,形状记忆合金能使结构动作,改变性状,控制

钢结构材料讲解

钢结构材料 一、单选题 1.某碳素钢的化验结果有下列元素:①S;②Mn;③C;④P;⑤O;⑥N;⑦Si;⑧Fe。下列()全是有害元素。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⑦ 2.关于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下列说法中的()是正确的。 A.等于钢材的极限强度 B.为钢材的强度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 C.等于钢材的强度标准值 D.等于钢材屈服点的上限值 3.下列钢结构采用的牌号中,不属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是() A.Q235 B.Q345 C.Q390 D.420 4.下列钢号相同厚度不同的钢板,()钢板的强度最大。 A.12mm B.8mm C.20mm D.25mm 5.焊接承重结构不应采用下列()钢材。 A.Q 420B.Q390C.Q345D.Q235沸腾钢 6.符号-12×450×1200表示的钢构件是() A.角钢B.槽钢C.钢管D.钢板 7.在反复的动力荷载作用下,当应力比p=0时,称为( ) 。 A.完全对称循环B不完全对称循环C.脉冲循环D.不对称循环 8.在对称结构或构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应采用()。 A. 设计值 B.永久荷载为设计值,可变荷载为标准值 C.永久荷载为标准值,可变荷载为设计值 D.标准值 9.在进行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验算时,应使用() A.荷载的最小值 B.荷载的最大值 C.荷载的设计值 D.荷载的标准值 10.下列钢结构计算所取荷载设计值和标准值,正确的一组是() a.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b .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c.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 d. 计算疲劳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A. a,c B.b,c C.b,d D.a,d 11. 验算组合梁刚度时,荷载通常取() A.最大值 B. 设计值 C. 组合值 D.标准值 12.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大跨度结构,这是由于() A.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与力学计算结果最符合 B.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C.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D.钢结构自重轻而承载大 13.大跨度结构常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 A.密封性好 B.便于拆装 C.制造工厂化 D.自重轻 14.关与钢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建筑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 B.钢材的耐腐蚀性很差 C.钢结构更适合于建造高层和大跨度结构 D.钢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防火性

电脑的组成原理与基本结构

第1章电脑的组成原理与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在组装电脑之前,应首先了解组装一台电脑至少需要哪些基本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大致功能等基本常识。本章将对电脑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讲解,剖析电脑的基本结构,让读者对电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一些关于电脑的基础知识,迈出组装电脑的第一步。 本章要点 ?电脑的诞生 ?电脑的发展 ?电脑的软件系统 ?电脑的硬件系统 ?电脑的基本结构 1.1 电脑的发展史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说电脑是当代社会、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奠基石。电脑的发明带动了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的是,电脑将人类从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使得人类社会近50年来的发展速度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快,生产总值比此前几千年来的总和还要多。 电脑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是如何被发明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电脑的历史。 1.1.1 电脑的诞生 电脑是人们对电子计算机的俗称,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名为ENIAC。后来,由天才数学大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命名为“冯·诺依曼”体系电脑,现在的电脑都是由“冯·诺依曼”体系电脑发展而来的,因此冯·诺依曼被西方科学家尊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在电子计算机之前,还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台计算器,那就是由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于1642年发明的。在帕斯卡小时候,其父亲在税务局上班,为了减轻父亲计算税务的麻烦,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的小机器。这个计算器是一个不大的黄铜盒子,盒子里面并排装着一些齿轮,这些齿轮上标有0~9共10个数字,每个齿轮代表一位数,当低位齿轮转动10圈时,高位齿轮转动1圈,这样就实现了自动进位,这和机械钟表极其相似。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帕斯卡计算器的基础上,于16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钢结构的材料

第二章钢结构的材料 2.1概述 2.1.1建筑结构用钢的基本要求(重点) 钢材种类繁多,规格、用途也不相同,对建筑结构用钢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1.强度 结构的承载力大,所需的截面小,结构的自重轻; 2.塑性、韧性 塑性好,不易发生脆性破坏;韧性好,利于承受动力荷载; 3.加工性能 可焊性、冷弯性能、耐久性以及耐腐性; 据上要求,《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推荐承重结构用钢宜采用:炭素结构钢中的Q235钢及低合金高强结构钢中的Q345、Q390和Q420钢四种钢材。 2.1.2塑性破坏与脆性破坏 a. 塑性破坏 破坏前构件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裂后的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 破坏前塑性变形大且变形持续时间长,易发现补救。 钢材塑性破坏前的较大塑性变形能力,可以实现构件和结构中的内力重分布,钢结构的塑性设计就是建立在这种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上。 b. 脆性破坏(绝对避免) 破坏前构件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 断口平直并呈有光泽的晶粒状. 破坏前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发生,无法补救. 在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破坏的发生。 2.2钢结构的机械性能 2.2.1强度 ⑴一次单向均匀拉伸试验曲线 图2.1 低碳钢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图2.2 理想弹塑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由低碳钢的试验曲线(图2.1)看出,在比例极限P σ以前钢材的工作是弹性的;比例极限以后,进入了弹塑性阶段;达到了屈服点u f 后,出现了一段纯塑性变形,也称为塑性平台;此后强度又有所提高,出现所谓自强阶段,直至产生颈缩而破坏。破坏时的伸长率δ表示钢材的塑性性能。 重要指标: ①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u f 是钢材一项重要的强度指标,它反映钢材受拉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应力。 ② 屈服点y f 屈服点y f 是钢结构设计中应力允许达到的最大限值,因为当构件中的应力达到屈服点时,结构会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⑵ 钢材强度标准值 由图2.1可以看到,屈服点以前的应变很小,如把钢材的弹性工作阶段提高到屈服点,且不考虑自强阶段,则可把应力-应变曲线简化为图2.2所示的两条直线,称为理想弹塑性体的工作曲线。它表示钢材在屈服点以前应力与应变关系符合虎克定律,接近理想弹性体工作;屈服点以后塑性平台阶段又近似于理想的塑性体工作。这一简化,与实际误差不大,却大大方便了计算,成为钢结构弹性设计和塑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因此,钢结构设计时可以屈服点强度值y f 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计算的限值,即钢材强度标准值k f ,据此确定强度设计值f 。 ⑶ 名义屈服点0.2f 调质处理的低合金钢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塑性平台。这类钢的屈服点是以卸载后试件中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人为定义的,称为名义(条件)屈服点或0.2f 。 2.2.2塑性 ① 断面收缩率ψ 试样拉断后,颈缩处横断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断面积的百分比,也是单调拉伸试验提供的一个塑性指标。ψ越大,塑性越好。 Z 向钢 ② 伸长率δ 伸长率δ是衡量钢材断裂前所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以试件破坏后在标定长度内的残余应变表示。取圆试件直径的5倍或10倍为标定长度,其相应伸长率分别用5δ或10δ表示。 2.2.3冷弯性能 钢材的冷弯性能是衡量钢材在常温下弯曲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纹的抵抗能力的一项指标。冷弯性能取决于钢材的质量。. 2.2.3韧性(冲击韧性) 评定带有缺口的钢材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抵抗脆性破坏能力的指标,以击断试件所消耗的冲击功大小来衡量钢材抵抗脆性破坏的能力。 钢材的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但不同牌号和质量等级钢材的降低规律又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寒冷地区承受动力作用的重要承重结构,应根据其工作温度和所用钢材牌号,对钢材提出相当温度下的冲击韧性指标的要求,以防脆性破坏发生。

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趋势

高性能结构材料发展趋势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 新材料领域组 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长期以来是三大工程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是一类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是在高新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类新材料,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之一。例如:发展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对动力机械而言,工作温度愈高、比强度和比刚度愈高,效率亦愈高,先进军用发动机的发展趋势要求涡轮前温度和推重比不断提高,正在向推重比15~20发展,高温结构材料技术是关键。有资料指出,飞机及发动机性能的改进分别有2/3和1/2靠材料性能提高。对卫星和飞船,减重1公斤能带来极高的效益;汽车节油有37%靠材料轻量化,40%靠发动机改进。绝热发动机(不冷却)主要靠材料性能提高。航空方面的先进复合材料、单晶合金、涡轮盘合金,航天方面的含能材料、热防护材料、弹头材料等不仅要先行,而且还要起到先导的作用。如果没有优质的单晶合金、涡轮前温度无法提高,高推比航空发动机就难以实现。由此可见高性能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因此,世界各先进国家在制定国家关键技术发展计划时,高温结构材料与技术被列为高性能结构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发展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将支撑交通运输、能源动力、资源环境、电子信息、农业和建筑、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可持续发展,对国家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还将促进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国外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发展现状 钢铁,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先进的产钢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完成了从吨位扩张到结构优化的战略转移。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际上钢铁工业的重大革新技术共约50多项,其中氧气转炉、连续铸造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是20世纪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最重大的技术变革,极大地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2000年钢产量接近8亿t,预计2010年达8.5~9亿t。发达国家对钢的需求仍有增长,但能力基本饱和。高性钢铁材料是重点的发展方向,为使钢铁材料达到高性能和长寿命的要求,在质量上已向组织细化和精确控制、提高钢材洁净度和高均匀度方面发展。熔融还原和直接还原是炼铁的新工艺,美、日、德等国已建成新的短流程炼铁生产线。

1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钢结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强度 强度是材料的承载能力的体现,主要指标有: 屈服点f y ——设计时钢材可达到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f u ——钢材破坏前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钢材达到 fu 时,已产生很大塑性变形而失去使用性能,但fu 高则可以增加结构的安全保障,故fu/fy 的值可看作钢材强度储备系数。 该两个指标均由静力拉伸试验得出 静力拉伸试验 2.塑性 钢材的塑性为当应力超过屈服点后,能产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塑性好坏可用两个指标来表示: 伸长率δ——试件拉断时原标距间长度伸长值与原标距比值的百分率。根据试件原标距长度l0与试件中间部分的直径d0 的比值为10或5而分为δ10或δ5。 %100001?-=l l l δ 式中,l1——试件拉断后标距间长度。 断面收缩率——试件拉断后,颈缩区的断面面积缩小值与原断面面积比值的百分率。 %100010?-=A A A ψ 式中, A0 ——试件原来的断面面积; A1 ——试件拉断后颈缩区的断面面积; 结构或构件在受力时(尤其承受动力荷载时)材料塑性好坏往往决定了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因此钢材塑性指标比强度指标更为重要。 3.韧性 钢材的韧性是钢材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也是表示钢材抵抗冲击荷

载的能力,它是强度与塑性的综合表现。 钢材韧性通过冲击试验(图1),测定冲击功来表示。 式中: ak——冲击韧性值; Ak——冲击功; An——试件缺口处的净截面积。 图1 冲击试验 钢结构设计规范对钢材的冲击韧性ak有常温和负温要求的规定。选用钢材时,根据结构的使用情况和要求提出相应温度的冲击韧性指标要求。 4.可焊性 钢材的可焊性是指在一定工艺和结构条件下,钢材经过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的性能。 可焊性分为施工上的可焊性和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 施工上的可焊性指对产生裂纹的敏感性,使用性能上的可焊性是指焊接构件在焊接后的力学性能是否低于母材。 5.冷弯性 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冷加工(常温下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缝的抵抗能力。冷弯性能用试验方法来检验钢材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检查试件弯曲部分的外面、里面和侧面是否有裂纹、裂断和分层。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微结构参数控制及其强度、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周文英 学生学号:201502703043 撰写日期:2015年11月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耐火材料与结构参数的分析,耐火材 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耐 火材料的改进措施。分别是: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硅微粉,改变液相的粘度, 提高抗渣性;控制铝镁浇注料基质的粒径分布,使大颗粒含量一定保证其高温强度;使用球形轻骨料代替原来的致密骨料,提高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能 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关键词:铝镁浇注料;高温强度;抗渣性;热震稳定性 Abstract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y for fir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about the refracto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d that: add some sillicon power into matri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cosity of the liquid for abtaining better slag resistance;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matrix to ens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use spherical light aggreg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ensity aggregate to improve porosity and the rate of energy. Keywords:Alumina-Magnesia ca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slag resistance; themal shock resistance.

钢结构用材料及选用

钢结构用材料及选用一、钢材的标准、牌号和质量等级 二、高强度螺栓

注:规格中带括号的螺栓属非标准型,尽量不用。 三、普通螺栓 注: 各类螺栓的材料、化学成分、机械和物理性能、质量标准等均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的规定。 四、圆柱头焊钉(栓钉)

(1)穿透平焊的钢板厚度应≤1.6mm。 (2)D13、D16也可采用B1磁环进行穿透平焊。 五、钢结构焊接材料 注:焊条电弧焊采用标准GB/T5117、GB/T5118;实心焊丝气体保护焊采用标准GB/T 8110;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采用标准GB/T10045、GB/T17493;埋弧焊采用标准GB/T5293、 GB/T12470。 六、不同使用条件下钢材选用

注: (1)选用Q420钢时,其质量等级可参照Q390钢选用。 (2)除表中保证项目外,所有钢材的屈服强度上下限(R eH )、抗拉强度(R w )、断后伸长率(A ) 三项力学性能和磷(P )、硫(S )二项化学成分也属于保证项目;对焊接结构尚应将碳(C )作为保证项目。 (3)工作环境温度:对露天和非采暖房屋,采用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中所列的最低日平均温度;对采暖房屋内的结构可提高10℃ 后采用。 (4)凡由变形、疲劳和稳定性控制的结构宜优先采用Q235钢。 ( 5)同一种牌号的不同质量等级之间单价相差较大,且质量等级越高产量越少,供货越难, 故不要随意提高质量等级。 (6)GB/T 19879-2005标准的GJ 型钢板属于高性能钢板,具有较好延性、塑性和焊接性能外, 还具有厚度效应小(防层状撕裂能力强)的特点,故应在重要工程中优先采用。 (7)焊接连接部位的钢板或沿板厚承受拉力的钢板,当板厚不小于40mm 时应采用 GB/T19879-2005标准的防层状撕裂的GJ 型钢板。 七、焊缝质量等级选用

高性能钢

高强钢和高性能钢的应用 何卫 (1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高性能钢在强度、韧性、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等方面优于传统钢材。如果将材料优势、设计与施工最优化结合起来,就可以显著降低成本,使结构更加合理耐久,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等。这些优势使高性能钢成为结构工程的理想材料,可见,高强钢和高性能钢的研究应用推动了可持续工程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高强钢;高性能钢;高性能钢桥;韧性;耐候钢 1、概述 材料性能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桥梁的结构性能。而且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高强钢和高性能钢桥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优越性,给社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美国研发了系列高性能钢,如HPS50W、HPS70W和HPS100W,同时H P S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欧洲,HP S 在结构中的应用不限于桥梁,还用于建筑结构中。在国外,H P S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钢桥所用材料的发展方向。 2 高性能钢 2.1 概述 结构钢的特性包括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冶金结构和可焊性。建筑工程专家原先的注意力偏重于抗拉性(纵向屈服应力和最终抗拉强度),也注意到拉伸试样断裂时所测得的变形能力。弹性系数E在各钢种的实际应用中均为常数,因而,除了适用性外,通常很少考虑。对于结构钢来说,这些钢种的可焊性足以满足要求,变形能力和韧性也令人满意,其部分原因是设计规格仅提出非常有限的特定要求。 近年来,针对地震中显示出来的材料性能,提出了大量与钢结构设计和制造有关的问题。那些历来被接受的标准受到质疑。人们开始质疑用普通单轴拉伸试样确定材料性能的适用性,若干失败的模型都要求更高、更好地定义垂直强度。

钢结构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分类、选型

钢结构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分类、选型1.3.3 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碳素结构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1.3.3.1 受拉、受压及受剪时的性能 钢材标准试件在常温静载情况下,单项均匀受拉试验时的荷载—形(F—L)曲线或应力——应变(σ—ε)曲线。由此曲线可获得许多有关钢材的性能。 (1)强度性能 σ—ε曲线的OP段为直线,表示钢材具有完全弹性性质,这时应力可由弹性模量E定义,即σ—Eε,而E=tanα,P点应力称为比例极限。 曲线的PE段仍具有弹性,但非线性,即为非线性弹性阶段,这时的模量称为切线模量,E t=dσ/dε。此段上限E点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相距很近,实际上很难区分,故通常只提比例极限。 随着荷载的增加,曲线出现ES段,此段表现为非弹性性质,即卸荷曲线成为与OP平行的直线,留下永久性的残余变形。此段上限

S点的应力称为屈服点。对于低碳钢,出现明显的屈服台阶SC段,即在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变继续增加。 在开始进入塑性流动范围是,曲线波动较大,以后逐渐趋于平稳,其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称为上屈服强度(R eH)和下屈服强度(R eL)点。上屈服强度和试验条件(加荷速度、试件形状、试件对中的准确性)有关;非屈服点则对此不太敏感,设计中则以下屈服强度为依据。 对于没有缺陷和残余应力影响的试件,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且屈服点前的应变很小(对低碳钢约为0.15%)。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假定屈服点以前钢材为完全弹性的,屈服点以后则为完全塑性的,这样就可把钢材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双直线。当应力达到屈服点后,结构将产生很大的残余变形(此时,对低碳钢εc=25%),表明钢材的承载能力达到了最大值。因此,在设计时取屈服点为钢材可以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理想的弹-塑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高强度钢材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台阶。这类钢的屈服条件是根据试验分析结果而人为规定的,故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是以卸荷后试件中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定义的。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金属材料

产品结构设计资料--金属材料 SPCC 一般用钢板,表面需电镀或涂装处理 SECC 镀锌钢板,表面已做烙酸盐处理及防指纹处理 SUS 301 弹性不锈钢 SUS304 不锈钢 镀锌钢板表面的化学组成------基材(钢铁),镀锌层或镀镍锌合金层,烙酸盐层和有机化学薄膜层。 有机化学薄膜层能表面抗指纹和白锈,抗腐蚀及有较佳的烤漆性。SECC的镀锌方法 热浸镀锌法: 连续镀锌法,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溶解有锌的镀槽中; 板片镀锌法,剪切好的钢板浸在镀槽中,镀好后会有锌花。 电镀法: 电化学电镀,镀槽中有硫酸锌溶液,以锌为阳极,原材质钢板为阴极。 1-1产品种类介绍 1.品名介绍 材料规格后处

理镀层厚度 S A B C * D * E S for Steel A: EG (Electro Galvanized Steel)电气镀锌钢板---电镀锌一般通称JIS 镀纯锌 EG SECC (1)铅和镍合金合金EG SECC (2) GI (Galvanized Steel) 溶融镀锌钢板------热浸镀锌 非合金化 GI, LG SGCC (3) 铅和镍合金 GA, ALLOY SGCC (4) 裸露处耐蚀性2>3>4>1 熔接性2>4>1>3 涂漆性4>2>1>3 加工性1>2>3>4 B:所使用的底材

C (Cold rolled) : 冷轧 H (Hot rolled): 热轧 C:底材的种类 C:一般用 D:抽模用 E:深抽用 H:一般硬质用 D:后处理 M:无处理 C:普通烙酸处理---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 D:厚烙酸处理---耐蚀性更好,颜色黄色化 P:磷酸处理---涂装性良好 U: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普通烙酸处理)--- ---耐蚀性良好,颜色白色化,耐指纹性很好 A:有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厚烙酸处理)---颜色黄色化,耐蚀性更好FX:无机耐指纹树脂处理---导电性 FS:润滑性树脂处理---免用冲床油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 体系结构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专业基础课)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课程编号】BJ2615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3.5 【编写日期】 .3.30 【学时数】70 = 63(理论)+ 7(研究)【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 【适用专业】网络通信工程 一、教学目的、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核心硬件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已具备数字 逻辑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数字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经过学习本课程,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 与内部运行机制,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与运行机制。课程从组成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出发,讲解了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构成整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系统总线和输入输出系统。经过对计算机各部件工作原理、信息加工处理及控制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互连成整机的技术。具备维护、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为具备硬件系统的开发应用能 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3 + 7 + 12 + 10 + 8 + 12 + 10 + 8 = 70)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2 计算机硬件组成 1.3 计算机技术指标 1.4 软件概述 1.5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教学要求: 总体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另外,介绍计算机在硬件层次上的结构组成。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实验课独立开设)。

钢结构使用材料说明

钢结构使用材料说明 一、钢材材料 1、钢结构常用钢材依照外形分类如下: A、H型:热轧H型钢(用途:钢柱、钢梁、次构件) 焊接H型钢(用途:钢柱、钢梁、次构件) 工字钢(用途:次构件) 高频焊H型钢(用途:檩条、次构件) B、板型:卷板(用途:钢柱、钢梁、零件板) 中厚板(用途:钢柱、钢梁、零件板) 扁铁(用途:背衬板、栏杆踢脚板) 花纹板(用途:平台板、楼梯踏步板) C、圆型:圆钢(用途:支撑、地脚螺栓、拉条) 螺纹钢(用途:预埋件) 直缝焊管(用途:管桁架、套管、栏杆、次构件) 无缝管(用途:管桁架、网架、次构件) 螺旋焊管(用途:管桁架、次构件) 扩管(用途:管桁架、次构件) D、方型:方管(用途:次构件) 方钢(用途:次构件) E、L型:角钢(用途:桁架、偶撑、支撑次构件) F、T型:T型钢(用途:桁架、次构件) G、C型:槽钢(用途:次构件) 2、钢结构常用钢材依照材质分类如下: A、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屈服强度235MPa B、低合金钢结构钢(Q345):屈服强度345MPa C、以上材质中尚有等级分类:Q235A(B、C、 D、E)、Q345A(B、C、D、E) 所代表的,主要是冲击的温度有所不同而已! A,B,C,D,E所不同的, 指的是它们性能中冲击温度的不同。 例如:Q235A级,是不做冲击;

Q235B级,是20度常温冲击; Q235C级,是0度冲击; Q235D级,是-20度冲击; Q235E级,是-40度冲击。 元素含量:A、B、C、D、E硫含量依次递减;A和B的磷含量相同,其它递减 二、焊材材料 1、埋弧焊: A、Q235材料对应焊丝H08A,配套焊剂SJ431 B、Q345材料对应焊丝H08MnA,配套焊剂SJ101 2、手工焊: A、Q235材料对应焊条E43** B、Q345材料对应焊条E50** 3、二氧化碳保护焊: A、Q235、Q345材料对应焊丝:H08MnsSi 三、油漆材料 1、底漆: A、醇酸类底漆:醇酸红丹(铁红、中灰)防锈底漆 B、环氧类底漆:环氧富锌防锈底漆 C、无机类底漆:无机锌粉底漆 D、氯化橡胶类底漆:铝粉氯化橡胶防锈漆 E、聚氨酯类底漆: 2、中间漆: A、醇酸类:醇酸铁红中间漆 B、环氧类:环氧树脂中间漆、环氧三聚磷酸铝中间漆 3、面漆: A、醇酸类:醇酸调和面漆、醇酸磁漆 B、环氧类:环氧面漆 C、聚氨酯:聚氨酯面漆

(完整版)高性能金属新材料

高性能金属新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一、金属类新材料 金属新材料按功能和应用领域可划分为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指与传统结构材料相比具备更高的耐高温性、抗腐蚀性、高延展性等特性的新型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钛、镁、锆及其合金、钽铌、硬质材料等,以及高端特殊钢、铝新型材等。金属功能材料指具有辅助实现光、电、磁或其他特殊功能的材料,包括磁性材料、金属能源材料、催化净化材料、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等。 与其他材料相比,稀土具有优异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特性,近年来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急速增长,其中永磁材料是稀土应用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永磁材料占稀土新材料消费总量的57%。在国家新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等领域将拉动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磁体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建议重点关注钕铁硼行业龙头中科三环、宁波韵升,以及稀土资源类企业包钢稀土、厦门钨业等。 钢铁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合金是属于金属类工程结构材料。 ①、钢铁材料和稀有金属新材料 钢铁材料提高钢材的质量、性能,延长使用周期,在钢铁材料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组织细化和精确控制,提高钢材洁净度和高均匀度,出现低温轧制、临界点温度轧制、铁素体轧制等新工艺。 稀有金属新材料指高强、高韧、高损伤容限钛合金,以及热强钛合金、锆合金、难熔金属合金、钽钨合金、高精度铍材等。 ②、高温合金和高性能合金 高温结构材料主要种类包括:高温合金、粉末合金、高温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以及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等。 二、高性能结构材料 从世界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看,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一直在向短流程、高效率、节能降耗、洁净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结构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承担负载(如火车、汽车、飞机)。汽车用钢近年来已从一般钢铁发展为使用高强合金钢、铝合金或特殊的高强Mg基合金,高强Ti合金在高强钢中有重要位置,不锈钢则有取代碳钢的趋势。用于军用飞机的Al合金及一般钢材则被先进的Ti合金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所取代。进一步还需要发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Al基复合材料。 结构材料的主体有: (1)钢铁 钢铁材料,特别是具有多相结构和复杂成分的优质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优势,需要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联系微米和纳米技术的纳米层间结构、织构以及晶界和界面都可视为改善钢铁材料的重要途径。 (2)Al合金 Al基材料及相应的沉淀硬化效应导致高强铝合金的出现,相关技术工艺已发展为“沉淀科学”,它涉及“相”间晶体结构的匹配性以及合金的稳定性,特别是时效合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航空或空间应用,因此可视为Al合金基础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3)Mg合金 镁及镁合金广泛应用于冶金、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光学仪器、计算机、电子与通讯、电动、风动工具和医疗器械等领域。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以其优良的导热性、减振性、可回收性、抗电磁干扰及优良的屏蔽性能等特点,被誉为新型“绿

钢结构房屋材料要求

钢结构房屋材料要求 (上海铂派实业) 1、强度 钢材的强度指标由弹性极限σe,屈服极限σy,和抗拉极限σu,设计时以钢材的屈服强度为基础,屈服强度高可以减轻结构的自重,节省钢材,降低造价。抗拉强度σu即是钢材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此时的结构因塑性变形很大而失去使用性能,但结构变形大而不垮,满足结构抵抗罕遇地震时的要求。…σu/σy值的大小,可以看作钢材强度储备的参数。 2、塑性 钢材的塑性一般指应力超过屈服点后,具有显著的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衡量钢材塑性变形能力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冷弯性能 钢材的冷弯性能是衡量钢材在常温下弯曲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对产生裂纹的抵抗能力。钢材的冷弯性能是用冷弯实验来检验钢材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 4、冲击韧性 钢材的冲击韧性是指钢材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断裂过程中吸收机械动能的一种能力,是衡量钢材抵抗冲击荷裁作用,可能因低温、应力集中,而导致脆性断裂的一项机械性能。一般通过标准试件的冲击试验来获得钢材的冲击韧性指标。 5、焊接性能 钢材的焊接性能是指在—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焊接性能可分为焊接过程中的焊接性能和使用性能上的焊接性能两种。焊接过程中的焊接性能是指焊接过程中焊缝及焊缝附近金属不产生热裂纹或冷却不产生冷却收缩裂纹的敏感性。焊接性能好,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金属和附近母材均不产生裂纹。使用性能上的焊接性能是指焊缝处的冲击韧性和热影响区内延性性能,要求焊缝及热影响区内钢材的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的力学性能。我国采用焊接过程的焊接性能试验方法,也采用使用性使用性质上的焊接性能试验方法。 6、耐久性 影响钢材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钢材的耐腐蚀性差,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钢材腐蚀生锈。防护措施有:定期对钢材油漆维护,采用镀锌钢材,在有酸,碱,盐等强腐蚀介质条件下,采用特殊防护措施,如海洋平台结构采用“阳极保护”措施防止导管架腐蚀,在导管架上固定上锌锭,海水电解质会自动先腐蚀锌锭,从而达到保护钢导管架的功能。其次由于钢材在高温和长期荷载作用下,其破坏强度比短期强度降低较多,故对长期高温作用下的钢材,要测定持久强度。钢材随时间推移会自动变硬、变脆、即“时效”现象。对低温荷载作用下的钢材要检验其冲击韧性。[ (上海铂派实业)

材料结构和性能解答(全)

1、离子键及其形成的离子晶体陶瓷材料的特征。 答:当一个原子放出最外层的一个或几个电子成为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接受这些电子而成为负离子,结果正负离子由于库仑力的作用而相互靠近。靠近到一定程度时两闭合壳层的电子云因发生重叠而产生斥力。这种斥力与吸引力达到平衡的时候就形成了离子键。此时原子的电中性得到维持,每一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满壳层的电子结构,其总能量达到最低,系统处于最稳定状态。因此,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库仑引力构成。由离子键构成的晶体称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一般由电离能较小的金属原子和电子亲和力较大的非金属原子构成。离子晶体的结构与特性由离子尺寸、离子间堆积方式、配位数及离子的极化等因素有关。 离子键、离子晶体及由具有离子键结构的陶瓷的特性有: A、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配位数,在离子尺寸因素合适的条件下可形成最密排的结构; B、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C、离子键结合强度随电荷的增加而增大,且熔点升高,离子键型陶瓷高强度、高硬度、高熔点; D、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低温下的电导率低,绝缘性能优良; E、在熔融状态或液态,阳离子、阴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运动,故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 F、吸收红外波、透过可见波长的光,即可制得透明陶瓷。 2、共价键及其形成的陶瓷材料具有的特征。 答:当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其公有电子,各自达到稳定的、满壳层的状态时就形成共价键。由于共价电子的共享,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就受到了电子结构的限制,因此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由于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共价晶体不密堆排列。这对陶瓷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密度和热膨胀性,典型的共价键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相当低,由于个别原子的热膨胀量被结构中的自由空间消化掉了。 共价键及共价晶体具有以下特点: A、共价键具有高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B、共价键为非密排结构; C、典型的共价键晶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熔点的特性。 D、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E、共价键由具有相似电负性的原子所形成。 3、层状结构材料的各向异性。 答:层状结构中范德华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陶瓷的层状结构间有较强的若键存在使得层与层之间连接在一起。蒙脱石和石墨的结构层内键合类型不同于层间键合类型,因此材料显示出较高的各向异性。所有的这些层状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滑移,粘土矿物中的这种层状结构使它在有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4、影响陶瓷材料密度的因素。 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陶瓷材料的密度有四种表示方式,分别是:结晶学密度、理论密度、体积密度、相对密度。前三种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形成气孔,在结构内的原子间只有间隙。陶瓷材料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尺寸,元素的质量和结构堆积的紧密程度。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元素构成的陶瓷材料显示出较高的密度,如碳化钨、氧化铪等。金属键合和离子键合陶瓷中的原子形成紧密堆积,会使其密度比共价键键合陶瓷(较开放的结构)的密度更奥一些,如锆石英。 5、硬度所反映的材料的能力;静载荷压入法测定硬度的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课后答案

1.1 概述数字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代?各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略。 1.2 你学习计算机知识后,准备做哪方面的应用? 略。 1.3 试举一个你所熟悉的计算机应用例子。 略。 1.4 计算机通常有哪些分类方法?你比较了解的有哪些类型的计算机? 略。 1.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配置外设等。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1.6 什么是机器字长?它对计算机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指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影响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硬件成本、指令系统功能,数据处理精度等。 1.7 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主存?什么是辅存? 答:存储容量指的是存储器可以存放数据的数量(如字节数)。它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 主存指的是CPU能够通过地址线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如内存等。 辅存指的是CPU不能直接访问,必须通过I/O接口和地址变换等方法才能访问的存储器,如硬盘,u盘等。 1.8 根据下列题目的描述,找出最匹配的词或短语,每个词或短语只能使用一次。(1)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的计算机,通常有图形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2)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它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它具有加法、测试和控制其他部件的功能。 (3)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运行态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置于其中。 (4)处理器中根据程序的指令指示运算器、存储器和I/O设备做什么的部件。 (5)嵌入在其他设备中的计算机,运行设计好的应用程序实现相应功能。 (6)在一个芯片中集成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的工艺。 (7)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以便程序在其中运行的程序。 (8)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 (9)将指令从助记符号的形式翻译成二进制码的程序。 (10)计算机硬件与其底层软件的特定连接纽带。 供选择的词或短语: 1、汇编器 2、嵌入式系统 3、中央处理器(CPU) 4、编译器 5、操作系统 6、控制器 7、机器指令 8、台式机或个人计算机 9、主存储器10、VLSI 答:(1)8,(2)3,(3)9,(4)6,(5)2, (6)10,(7)5,(8)4,(9)1,(10)7

钢结构材料性能-滞回曲线(优选.)

什么是滞回曲线 在力循环往复作用下,得到结构的荷载-变形曲线。它反映结构在反复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刚度退化及能量消耗,是确定恢复力模型和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依据。又称恢复力曲线(restoring force curve)。 结构几种常见的滞回形状 结构常见的几种滞回形状 结构或构件滞回曲线的典型形状一般有四种:梭形、弓形、反S形和Z形。 梭形说明滞回曲线的形状非常饱满,反映出整个结构或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很强,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例如受弯、偏压、压弯以及不发生剪切破坏的弯剪构件,具有良好塑性变形能力的钢框架结构或构件的P一△滞回曲线即呈梭形。 弓形具有“捏缩”效应,显示出滞回曲线受到了一定的滑移影响。滞回曲线的形状比较饱满,但饱满程度比梭形要低,反映出整个结构或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比较强,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性能较好,.能较好地吸收地震能量。例如剪跨比较大,剪力较小并配有一定箍筋的弯剪构件和压弯剪构件,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滞回曲线均属此类。 反S形反映了更多的滑移影响,滞回曲线的形状不饱满,说明该结构或构件延性和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较差。例如一般框架、梁柱节点和剪力墙等的滞回曲线均属此类。

Z形反映出滞回曲线受到了大量的滑移影响,具有滑移性质。例如小剪跨而斜裂缝又可以充分发展的构件以及锚固钢筋有较大滑移的构件等,其滞回曲线均属此类。 滞回曲线的评价描述方法 一般采用观察滞回曲线饱满程度来评价滞回曲线,越饱满,说明塑性和韧性好,峰值点越高,材料性能越好。对于更一般问题,常定义耗能指标(Hysteresis energy dissipation index),用来表示每一循环的滞回耗能。采用言行参数来评价延性性能。滞回曲线的物理意义为:地震时,结构处于地震能量场内,地震将能量输入结构,结构有一个能量吸收和耗散的持续过程。当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时,其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构件耗能的能力。滞回曲线中加荷阶段荷载-位移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可以反映结构吸收能量的大小;而卸荷时的曲线与加载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即为耗散的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材料的内摩阻或局部损伤(如开裂、塑性铰转动等)而将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空间中去。因此,滞回曲线中滞回环的面积是被用来评定结构耗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什么是骨架曲线 骨架曲线就是指往复加载过程中各次滞回曲线峰点的连线,给出了结构的发生塑性变形后·内力或者应力的路径。由骨架曲线可以分析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并定义表征构件特征的若干控制点。试验表明,一般情况下滞回曲线峰点的连线与单调加载时的荷载-位移曲线(力-变形曲线)很相近,可以用静力单调加载得到的曲线代替往复加载时的骨架曲线。双线性模型、Ramberg-Osgood 模型和Bouc-Wen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