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

专业:环境设计

班级:环艺1102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大理、丽江

2015 年04 月

第1

页共15 页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 公里,南北纵长990 公里。土地面积39.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 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 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2

页共15 页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 丽江简介 (4)

1.2 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 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 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 街巷与市场..........................................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 双廊镇概况 (6)

2.2 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 城镇空间的构成...........................................7 2.2.1.1 道路空间.............................................7 2.2.1.2 水系空间 (7)

2.2.2 建筑形式 (7)

2.2.2.1 民居建筑 (7)

2.2.2.2 商业建筑 (8)

2.2.2.3 保护类建筑 (8)

2.2.3 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 城镇轴线.................................................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 苍山洱海简介 (9)

3.2 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 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 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 设计思想 (10)

4.2.2 景观结构 (11)

4.3 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第3

页共15 页

4.3.1 利用借景扩大园界,增加园境,与自然融合 (11)

4.3.2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11)

4.3.3 推陈出新 (12)

4.3.3.1 利用石、山、树、池进行空间的划分 (12)

4.3.3.2 利用中轴对称进行园林绿地布局 (12)

4.3.3.3 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 (12)

4.3.3.4 利用楹联、扇额、刻石等创造诗情画意 ...................12 4.4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 (12)

第4

页共15 页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1.1 丽江简介丽江古城始建宋末元初,宋理宗宝佑元年( 1253 年) ,元世祖忽必烈亲征大理,当地土司迎元兵入丽江,忽必烈授其官职并赐地名,丽江由此得名。元、明两代,丽江为州府衙门所在地。清初,丽江古城始称大研里,雍正元年,“改土归流”后,官署衙门均设在此,城市随之振兴,初具现在的规模。民国初年改称“大研镇”。“研”者,砚也。因古城四周青山环绕,城区绿水萦回,宽如一块大砚, 同时“大研”兼寓“文墨昌盛”之意。

1.2 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是一座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的格局不同于中原地区建城所遵循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礼制。古城内没有森严的城墙,路网结构也不规矩;穿城而过的三条自然水系通过毛细血管流入家家户户;“经络化”设置的街道总体特点可以用“曲、幽、窄、达”四字概括。以丽江古城为典型代表的纳西族聚落这种错落有致的艺术处理,从世界范围看也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说,这种聚落是纳西族先民结合本民族传统,并且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而创造的成果(图一)。

图一

丽江古城全景1.3 丽江的建筑特点

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是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以其有序的城市

空间、保存完整的建筑拜体.以及独具风格的边地少数民族风俗等方面而闻名于世。它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民族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伦理、宗教信仰及哲学价值观念。研究丽江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以及其体现出的“和合”文化的本质特征等内容,不仅为我们研究少数民族史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更主要的是它为当代人在建设居住环挽时提供了“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等方面可资借鉴的素材。

纳西族早期的建筑,是木楞式土掌房,尚不是现在的四合院式建筑。现在所见的丽江四合院民居主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都是明清以来逐渐成型的(图二)。纳西族民居深受汉族、白族民居影响,但也颇具特色。

第5

页共15 页

(1)纳西民居屋顶多为悬山形式,且山墙头屋顶悬出较多,阴影深沉,显得比较饱满、舒展,而白族民居则多采取硬山形式。

(2)纳西族民居善于处理屋面,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变化有致,特别是山墙面形象生动,博风板、悬鱼、麻雀台(腰檐)和山墙尖端暴露的木构架,造型比较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深受传统木楞墙做法的影响。

(3)善于利用室外空间和半室外空间。一般厦子(廊檐)较深,可以放下一席桌凳,正房及两厢可放下九桌,加上院子六桌,共可放下十五桌酒席。院子中花木茂盛, 生机盎然。

图二

丽江红星酒店

(4)建筑善于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空间布置统一中富有变化。

(5)建筑与水系结合紧密,或门前即渠,清新幽雅,或房后水巷,别具景色, 或跨河筑楼平添情趣,或引水入院,独具匠心。水系兼有生活和防火功能, 是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均不可缺少的部分。

(6)注重防震要求。丽江为地震区,建筑有设防的要求。传统民居均为木构架的土木(或砖木)结构,能做到房倒屋不塌的要求。一些比

较考究的民居,砖(土坯)墙内还有木板的顺墙板,除了起防盗的作用处,主要也是为了防震。

总之,丽江传统民居的组合、造型及尺度充分吸收了我国四合院体系的优点, 环境虚实结合,内外一体,色彩淡雅;青砖、灰石、白粉墙、土坯砖、木结构,均为当地材料,质感朴实,加上花草树木以及盆景的配合,更加增添生活情趣。

图三

丽江古城街道1.4 丽江的街道特点丽江古城街道顺山势蜿蜒,就着小溪的流向。街道主要铺设红色角砾岩,石材表面有天然花纹,材质温润,其与古朴含蓄的古城环境搭配和谐。石材铺路的优点还在于晴天不会产生灰尘,下雨时也没有泥泞。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50 平方米的矩形广场。它是古城最著名的街道,坐落于古城的中心,其自古以来便是大研古城的中心,同时还是滇西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四方街西面的最高处是“科贡坊”,其形式为牌楼。有四条主街从四方街四个角延伸出去,它们又分出了更多小巷,这些小巷又相互连

第6

页共15 页通。四方街就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广场为主,层层向外扩展,开放又完整的立体空间形态(图三)。

1.5 街巷与市场

丽江古城区的街巷和水系, 相辅相成,呈主街旁河, 小巷临渠, 河多桥多, 自由分布的格局。其中曲巷斜街并不少见。这同苏、杭、绍兴等江南水乡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凡是城市必有交换贸易的中心, 亦即市场。丽江古城的四方街就是街道幅辏、商贾云集的中心市场, 从古至今一直不衰。明清时的四方街, 曾是西南边地的一处盐、茶、马交易的互市。

图四

丽江四方街

四方街(图四)是一块占地平均长宽为70×22 平方米的梯形广

场, 四周全是两层楼的店辅, 中间则是摊贩列肆的地方。广场西侧建有一幢名叫科贡楼的高阁, 鹤立鸡群给平缓的广场建筑群插入了一个拔高的音符, 使广场环境风貌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整个广场熙熙攘攘, 生活气息浓厚。广场西侧有西河通过, 上架石桥两座( 豌豆桥和鸭蛋桥) 。集市散后, 可以在此堵水, 河水直冲四方街广场, 冲洗场地, 体现出利用自然的高度水平。清初, 当大研镇基本上还是集镇时, 附近四条街道就是进行定期集市的地方, 后来商业发展较快, 特别是“改土归流”以后, 商业更加活跃, 至光绪、宣统年间, 四方街就逐渐修筑完成。其他街道小巷也都结合地形灵活布置。街巷宽的3—5 米, 窄的1—2 米, 两旁建筑皆为一二层。街巷路面用五花面铺砌, 显得幽静古朴。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2.1 双廊镇概况

双廊镇位于高原明珠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东岸的海边走廊上,古名拴廊,南有长约7 公里的弧形海岸,名莲花曲,北有长约 5 公里的弧形海湾,称罗莳曲。二曲形如两条长廊,双廊东连佛教名山鸡足山,西眺苍山十九峰,门迎万顷洱海碧波,境内山峦连绵不断、山光粗犷、水色柔美、水天一色、奇丽和谐,有“双岛双曲”之美景。

双廊镇是洱海边上一个有着典型背山面水良好风水格局的白族少数民族聚落,自然风光优美,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文化仍然保持着原生态,杨丽萍、三宝、赵青等名人的入驻又为双廊镇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双廊镇面临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2 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2.2.1 城镇空间的构成2.2.1.1 道路空间

第7

页共15 页

双廊镇周边有国家重点交通干线大丽铁路和大理市重要公路干线环洱海公路穿境而过,其村落主脉络沿湖岸线延伸,与湖岸线平行的主干道以及与主干道垂直的次干道共同构成鱼骨状的道路网遍布

整个小城镇(图五)。双廊镇的道路系统呈鱼骨状分布,道路由南北向的主街联通整个城镇,再由巷道连接到各家各户,并直接通到洱海边,道路系统主次分布合理,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由于双廊历史上以渔业为主,道路系统受到这种生产方式的影响,东西向的小道能直接通到洱海边,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生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但由于这些年的迅速发展,狭窄的小道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比如有些巷道车辆就不能通行,主街道直接连往大理及周边城镇,交通混杂。

图五

双廊古镇街道2.2.1.2 水系空间双廊镇具有典型的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背靠鸡足山,面朝洱海,整个村落沿洱海岸边分布。双廊镇的水系主要是由洱海以及村落西北部的人工水渠构成,人工水渠主要用于防洪泄洪,洱海则为天然而成的内陆湖泊,风光旖旎优美。(图六)

2.2.2 建筑形式建筑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元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街坊组团、巷道系统、地标广场等城镇空间子系统,并最终形成城

图六

双廊古镇水系

镇空间形态的主骨架。

2.2.2.1 民居建筑

双廊镇的民居是由房子和院子组成的庭院空间,总来说是一种四合院的布局方式,这反映了乡村生活与生产紧密相连的特点,也反映了乡村居住方式的松散性与内向性。

双廊镇的房屋布局往往以正房背向主导风向,形成坐西向东的院落布局和靠山面海的村落形态。在院落里可以看到洱海优美的开阔景观,正房有较好的景观朝向。

院落空间的格局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独坊布局,以一坊(坊:三开间的房屋,通常为两层)即房屋加天井围合而成。厨房、畜厩建

于山墙一侧。两坊布局,

第8

页共15 页由两坊房屋组成,大多一坊朝东,一坊朝南。其余部分或建照壁、围墙,或添建其他矮房。两坊相交处为耳房,作为厨房。三坊一照壁,为白族民居平面布局的主流形式,由正房一坊、厢房两坊及正房对面的照壁围合而成。正房与厢房之间用走廊连通,出入较为方便。两坊相交处形成一漏角天井,内建耳房,常做厨房或杂用。此种布局,大小适中,配置精致,而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比较少见。

2.2.2.2 商业建筑

双廊镇的商业建筑主要沿主街两侧布置。其大部分建筑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都是合院形式,建筑均为前店后场式。面街的耳房或正房用于商业,故其沿街建筑虚实相间:虚的店铺,实的照壁。

2.2.2.3 保护类建筑双廊镇保护类建筑分布散,种类多。根据不同的功能它们具有不同的空间特征和位置,但作为公共空间它们都反映了居民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村镇社会精神面貌和乡村文化特色。双廊镇保护类建筑分为保护类公建和保护类古建两大类,保护类公建又分为宗教建筑和休闲娱乐建筑。宗教建筑主要有玉几庵、飞燕寺、魁星阁,休闲娱乐建筑主要

图七

双廊镇保护类建筑是戏台和玉波阁等(图七)。

2.2.3 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街道直接反映城市的外貌形象,也是构成城镇空间形态的基础。城镇景观形象的塑造中,街道的空间尺度是有效元素之一。

双廊镇的主街沿洱海呈南北向布置,街道景观中D/H 控制在1∶1-1∶2 之间(见图10)。这样的高宽比使得南北向主街保证东侧街道1/3 面积、西侧街道1/4面积有持续1 小时以上的日照。双廊镇的次道路主要垂直于主街呈东西向布置,道路宽度多在 1.2m-2.0m 之间,次道路景观中D/H 小于1,虽有一定的围合封闭感,但光影变化丰富,有一定的趣味性,突出了传统古镇的道路特色。

2.2.4 城镇轴线双廊镇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使得城镇空间沿洱海岸线延展,结合鱼骨状的道路系统,双廊镇形成了“两横一纵”的城镇轴线体系。沿主道路分布传统民居、商业建筑以及与现代文化融合后产生的现代民居、商业建筑,形成横向的民居建筑景观轴。沿洱海岸边,不同的驳岸形式结合植物、岩石、建筑形成独特的横向水体景观轴。通往玉几岛的道路与主街垂直,呈东西向,沿该道路可到达赵氏宗祠,玉几庵等,形成纵向的宗教建筑景观轴。

任何城镇空间形态的产生,都不是单一要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历史、文化、宗教等人文因素和地形、土地、水源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双廊镇沿洱海岸边延伸发展,形成典型的背山面水风水城镇空间景观,其选址根据传统的风水学原理,做到藏风、得水、相阳和相土。其空间形态也在自然演进的过程中,通过鱼骨状街道,结合湖泊、河道、广场及民居建筑等多种空间元素,在这些多元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两横一纵”的城镇空间景观轴线。

第9

页共15 页大理双廊镇的城镇空间虽只是一个片断,却呈现了周围各地区的传统聚落和民居的特质,反映出了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社会变迁对整个城镇的综合影响。其独特的城镇空间形态也是当地白族居民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和诉求。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3.1 苍山洱海简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 多米。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 公里,

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图八)。洱海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三岛:金梭岛、赤文岛、天儿岛;四洲:青莎鼻、大贯础、鸳鸯、马帘;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联株湖、龙湖、波洲湖;九曲是:莲花曲、大激曲、皤肌曲、凤翼曲、萝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岩曲。洱海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其中较大的有海东湾、挖色湾、康榔湾、双榔湾。尤以海中"三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

图八

洱海 3.2 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洱海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三岛:金梭岛、赤文岛、天儿岛;四洲:青莎鼻、大贯础、鸳鸯、马帘;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联株湖、龙湖、波洲湖;九曲是:莲花曲、大激曲、皤肌曲、凤翼曲、萝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岩曲。洱海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其中较大的有海东湾、挖色湾、康榔湾、双榔湾。尤以海中"三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

金梭岛位于洱海东部,是三岛中最大的岛,四面临水,高出水面约250 公尺,南北长约800 公尺,东西宽约100 多公尺,中部低而南北偏高,形似一支织布的梭子,故名金梭岛。据《蛮书》记载,南诏王曾在岛上建避暑行宫,至今还能见一些残砖断瓦。现在岛上有200 多户人家,以打渔为业。

第10

页共15 页

玉玑岛由金梭岛往北约10 公里,是一座秀丽的小岛,高出海面只有4 公尺左右,全岛似一块巨大的岩石构成,孤伶怜的伫立水中,岛上建有观音阁,因此有"小普陀"之称。

赤文岛位于洱海东北面,树木葱郁、群鸟栖息,衣着鲜艳的白族渔姑出没波光树影之间,风光迷人。是一座奇妙的半岛,它紧靠海岸,有一条窄长的通道伸进海里,顶端耸起一座圆形的岛屿,形如一把巨勺。岛上有白族渔村,名"天生营",房舍都掩映绿树丛中。半岛以庞大石灰岩构成,洞穴纵横,洞内石钟石乳壁立,又别具一种神秘的幽趣。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4.1 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 1.5 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 里,为屋890 间,佛***** 尊,用铜***** 斛(hu)”,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图九)。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 台、9进、11 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图九

崇圣寺 4.2 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4.2.1 设计思想以“源于历史,高于历史”为设计理念,以尊重和秉承历史为绿地景观规划的前提,同时借鉴和吸取中、西方其他寺庙园林精华,并有所创新。总体布局既遵循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建筑布局的中轴对称,又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形成融入自然金碧辉煌的沧海大观,以实现白族人民的美好心愿。

4.2.2 景观结构

结合指导思想和建筑布局,崇圣寺绿地形成“三山、六场、十二景”景观结构。

(1)三山:观海峰位于寺庙建筑群西部,古木参天,具有山林野趣;防风林坡在寺庙建筑群南部顺山势而下,其上古松浓荫,曲径通幽;果园山坡位于寺庙

第11

页共15 页建筑群北部,山形如人之脊梁,以栽植各种果品树种为主,如桃、梨、苹果等。

(2)六场:即放生场、阿嵯耶左碑亭场、阿嵯耶右碑亭场、南海观音场五百罗汗场和苍洱大观场。

(3)十二景:“风、花、雪、夜”景,是位于大门广场的植物景观;金翅鸟广场盆景;140 株大青树树阵;位于法物处的大理山茶甲天下景;位于佛艺中心樱花海棠景;五百罗汉石林景;“松、竹、梅”岁寒三友景;望海红叶景;春华秋实景;桂花香满园景;池中赏月景;柳堤闻莺看鱼游景。

4.3 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4.3.1 利用借景扩大园界,增加园境,与自然融合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借景篇中写道:“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者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字凌空、极目所致。计成的这段话,使我们对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规划中,利用借景手法将崇圣寺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各种风景信息借入园内,通过借景使人工创造的崇圣寺溶化在外在的自然空间中,以增添其自然风趣。崇圣寺东有烟波浩淼、碧水纯净的洱海,西边紧倚苍山,其主峰马龙峰高4 122 m,常年白雪,即使初夏时节,依然是积雪浩然,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有“风来碧落千年雪,关破苍山六月寒”佳句。特别在十九峰山腰上时常飘浮着白云,宛如五洲,有“五洲封山谷”的美称。在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中,为了借景,园中设有不同高度观赏点,登其上,近景、中景、远景,一层远似一层,便能感受到苍山洱海之美景的艺术感染力,以增加风景美欣赏的多样性。

4.3.2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洱海月映苍山雪,下关风吹上关花”是大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真实写照。在崇圣寺进人山门两侧500 m 的绿地中,利用植物和大理石要素营造出“风、花、雪、月”图案,并在大理石上镌刻“大理山水甲天下,世界人民共分享”诗句,以点出绿地主题,同时显现了大自然

的缩影。

4.3.3 推陈出新4.3.3.1 利用石、山、树、池进行空间的划分

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的重点既要再现皇家寺院辉煌壮丽,又要升华庙宇文化。如何将北方的皇宫别苑与南方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演变成新型的“园林文化”的确是一难题,崇圣寺建筑群按三轴线,八台九进十层进行规划建设,高差近100 m,一览无余。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强调寺庙园林妙在含蓄,在崇圣寺绿化设计中,要做到若隐若现,使游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在12 个禅堂别院上做文章,通过幽静狭窄的廊道门窗达到内部空间的相互流通,以虚实、明暗作对比,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等进行划分,组成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殿、堂等建筑穿插组合、相互流通,构成不同的小景,使园景丰富多彩。

4.3.3.2 利用中轴对称进行园林绿地布局

中轴对称式布局是法国平面几何式园林常用的手法,如法国凡尔赛宫利用一条中轴线控制全园,崇圣寺绿地在布局上与其相似(图十),但凡尔赛宫地形属于平原,水域纵横交错,以种植低矮植物为主,故以大面积草坪和图案式模纹花坛著称,而大理崇圣寺位于丘陵山坡上,庙宇厅堂建筑分台设置,根据绿地规划指导思想以高大雄伟常绿乔木为主,结合地形种植攀援植物,同时适当配置各种几何造型的灌木,在寺庙南北两面大面积的缓坡地上,以草坪为底色,设置图第12

页共15 页案式模纹花地。在一台高于一台的庙宇殿堂周围绿地上,利用石、山、水等造园要素与孤植、对植、群植的乔木融为一体。

4.3.3.3 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

在崇圣寺绿地的植物配置上,所用乡土树种约为9O%,外来树种约为1O%,如大青树、黄果菩提、滇合欢、山玉兰、罗汉松、云南松、雪松、云柏、扁柏、冷杉、秃杉、水杉、云杉、山茶、国槐、黄槐、银杏、红梅、绿梅、玉竹、金丝柳、银柳、桂

图十

崇圣寺中轴对称的景观格局花、棕榈、芭蕉、炮仗花、三角梅、枫树、云南樱花、金叶女贞、蕨类、兰花、盆景等8O 多种,共计1O 万余株,这些树种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生长健壮。外地引进植物极少,如散尾葵、椰子、丁香、五针松、黄山松等约1O 个树种,总数约为1000 余株。

4.3.3.4 利用楹联、扇额、刻石等创造诗情画意

崇圣寺是南诏国皇家园林,作为历史遗迹首先应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每个殿宇门上,必有楹联,以体现皇家寺庙园林的神圣威严和历史文化气息。在规划金翅鸟广场中,用大理石塑造座标,为表示唐王朝强大,其下用黄、红、白色花卉摆出唐王朝版图。寓意崇圣寺走出大理,走向世界。

在五百罗汉殿前12 个独立花坛中种植大规格桂花树,同时在大面积草坪上布置成片石景以塑造观音生莲石和传说李白巧遇观音菩萨由懒惰到刻苦求学成名的故事,在其山石篆刻“诗圣幼读不认真,喜遇老母观世音,只要下得功夫深,铁棒也能成绣花针,从此苦读求上进,一举成名天下闻”的诗句。

在祖师殿和高僧殿后的绿地上种植红梅、绿梅、白梅、照水梅簇拥争春,并以八月桂、四季桂植于梅的四周,配以孤赏石,上刻李商隐诗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游客产生无限遐想。

4.4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图十一)。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 米,呈三足鼎立。千寻塔高度是69.13 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 级,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的全貌。

第13

页共15 页三塔的建筑风格,一般都说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宋时期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但是三塔又

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

图十一

崇圣寺三塔

第14

页共15 页结尾

通过本次去云南的考察,让我感触良多。主要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理论方面

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浩如烟海,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风土人情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争妍夺丽、相应生辉。不仅仅丰富了视野,提高了欣赏力,为专业注入了新的素材,更加强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从实际方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设计行为便无处不在。学习一门专业,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要从它的源头开始学起。传统民族文化自古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要掌握设计的灵魂所在。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我们的设计才有感情、有灵魂,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设计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宏观的看待艺术,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特性的问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识和修养是不嫌多的,多了只能树人,不可能压倒人。设计在今天之所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学科和社会上的专门职业,是得益于科技、现代生产和市场发展。我们对待设计不仅仅要着眼过去,更加要放眼未来,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丽江简介 (4) 1.2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街巷与市场 (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双廊镇概况 (6) 2.2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城镇空间的构成 (7) 2.2.1.1道路空间 (7) 2.2.1.2水系空间 (7) 2.2.2建筑形式 (7) 2.2.2.1民居建筑 (7) 2.2.2.2商业建筑 (8) 2.2.2.3保护类建筑 (8) 2.2.3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城镇轴线 (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苍山洱海简介 (9) 3.2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设计思想 (10) 4.2.2景观结构 (11) 4.3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古镇调研报告

以乌镇为例浅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与保护 引言 乌镇为江南著名的水乡文化古镇,拥有六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共有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集中了许多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 同时具有独特的地方习俗和文化传统。由于乌镇仍然很好地保持着100 年前的历史人文风貌,2003 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一、乌镇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目前为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格局。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民居、水阁、长长的古帮岸和廊棚透出水乡特有的韵味, 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1.民居 1) 临水民居与水阁( 水上吊角楼) : 临水民居的特点是: 前街后河, 因地制宜, 临河而建。平面为二间或三开间, 进深大多数较浅, 层数多为单层或两层, 每户均临河设独用水埠, 洗涤取水极为方便。这种住宅组合方式自由, 加以屋顶起伏跳动, 构图非常活泼。“家家面水, 户户枕河”是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相同之处, 但此地却有一部分民居 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 上架横 梁,搁上木板, 造成“人在屋中居, 屋在水中游”的“水阁”, 水阁三 面有窗, 窗旁有门, 门外有石阶, 这即是乌镇的“水上吊角楼”。 2) 面水民居: 这类民居建于滨 河路街一侧, 有的还在宅前设面水 的廊棚或过街楼, 居民在此从事各种杂务和休息活动。 3) 传统建筑: 街巷内的传统民居是在城镇中心的民居, 一般规模较大, 进深较深, 构成相对独立的深宅院落, 建造标准也较高, 内部结构的布局和处理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它们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主, 这类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对称, 纵向进深随地形而置, 一般2 进-5 进, 布局上前厅后楼, 后庭幽深。同时也有灵活自由布局的园林住宅。在乌镇夏同善的

沙溪古镇考察报告

编号:级 玉溪师范学院 题目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玉溪江川九溪镇剑川县沙溪古镇见习报告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柳德江组长:林平坦成员: 田仁娇王慧娟拔秀梅施德湘伙力山陆建功 2014年 11月 24日 2012026134 玉剑川县沙溪古镇见习报告 (林平坦玉溪师范学院城乡规划 2012026134) 【摘要】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 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 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 【关键词】历史悠久;古道;文化;民族;建筑 【abstract】 一引言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 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 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 沙溪古镇,作为一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曾经繁华一时,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茶马古道作用的消退,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古镇一样的被文明社会 所遗弃了。 另外,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惠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 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 区的东南部。坐落于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另外,它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它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 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 城镇选址:水随山而形,山界水而止,界分其域,止其逾域,聚其气而施耳”,说的是 我们中国传统建造城市的理想之地。 沙溪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沙溪古镇背靠石宝山,面对黑惠江,是典型的“负阴抱阳, 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这样的自然条件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自然山 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等诸效果,并有利 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 总体来说,沙溪古镇位置的选择传承了中国传统村镇位置选址的风水思想。沙溪古镇以 寺登街为中轴线,将古镇分为南北两片,古镇总体沿黑惠江由北向南成带状分布,四方街是 古镇的核心与灵魂。寺登街由东向西贯穿于整个古镇,古镇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 北寨门,西边紧靠熬峰山的无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 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 另外,曲折性是古镇街道的主要特征。这种曲折感创造了亲切感和趣味感。此外,由于

台儿庄古城旅游调查报告

台儿庄古城旅游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旅游业似乎顺应了这一呼吁,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了追求生活的优雅和享受,出外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休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当今的社会,旅游不仅仅能起到缓解身心疲劳的效果,更多了一个与自然接触,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充分享受千年祖国文化所带给的震撼和熏陶! 出生于大战故地、运河古城的台儿庄,从小就守着丰富文化底蕴熏陶,见证着它繁荣发展的一名大学生,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对古城的旅游做了调查。 旅游背景: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台儿庄运河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河道总长42.5公里,流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也是京杭运河上唯一一段东西走向的河道。在现代战争史上,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在正面抗日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儿庄因此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古城建设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融入数字古城、节能古城、生态古城的概念。古城商业布局,形成了繁荣街、丁字街、顺河街、月河街、船形街等主要的商业街区。繁荣街为综合性商业业态街区,主要布局民间工艺、餐饮等

传统商业店铺,将建成台儿庄的“河坊街”;丁字街主要布局咖啡、西点等西式餐饮店及药铺;顺河街设计为古城美食一条街,主要布局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餐饮业,并适当布局酒吧、茶社等商业业态;月河街设计为古城陶瓷一条街,重点发展陶瓷交易与展示;船形街主要布局民间工艺品店铺,并积极发展民间工艺展示点。如今,运河古道北岸的顺河街、越河街、丁字街等部分古街巷、民居经过修复重建后,一派江南美景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部《血战台儿庄》电影悄然融化海峡坚冰,2010年5月4日,山东枣庄市重建的台儿庄古城一期核心工程“台城旧志”景区试运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应邀出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泰和楼的奠基仪式,并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这座经历过残酷战争洗礼的小镇,再次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目标。 调查项目: (1)调查目的: 丰富自己的假期生活,增进对家乡发展的了解,从不同的方面去体味异地同胞的假期生活方式,了解人们对台儿庄古城的认知,同时也让更多的游人深入品味“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战故地,时尚生活”的韵味。 (2)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对象为所有来到台儿庄的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以

关于丽江游客旅游动机的调查问卷报告

丽江游客旅游动机调查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可支配的休闲时间的延长,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为了鼓励这一类人能支配好自己的闲暇时间而进行旅游活动,并了解他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动机,我们以组的形式对丽江旅游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游客选择到丽江旅游的原因、目的、宣传方式、乘坐的交通工具、喜欢的景点及吸引其眼球的地方和民住方式等方面。目的在于调查并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这样,为从事服务行业的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做出客人满意的服务,才能得到游客的信赖与芳心,也才能立足服务业。 丽江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也必须对游客的旅游动机作深刻的调查与研究。 旅游动机源于人的基本需要,基本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旅游动机的多样性,不同研究区域,不同研究目标群体有着不同的研究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们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是个体推动和维持其旅游行为的一种能动的效率现象。人的旅游行为很少出于单一的旅游动机,总是受多种需要和欲望的驱使,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分析人的旅游动机,才能对人的旅游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完成问卷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来丽江的游客中,28%经过他人介绍而选择到丽江旅游,有26%是以影视宣传,如(《一米阳光》《印象.丽江》)而选择到丽江旅游,也有26%是通过旅游书刊而选择到丽

江旅游的。他们到丽江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多数以飞机和火车为主,而居住的地方,一般选择酒店和民族客栈为主。旅游的群体大部分为中上层人群,因此,对旅游就持有求新、求异、求奇的态度,无论是在食、住、行,还是游、购、娱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目睹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的风采,体验这里的阳光,发呆,喝茶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当然也体验到了丽江这里的独特民族风情,如纳西的勤劳,摩梭人的美丽大方,还有古典的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被调查的旅游者,大部分都是来自大城市(四川、德阳、齐齐哈尔、宁波、山东、台湾),生活压力大的年轻群体,和已有稳定收入的中老年人。调查中游客对于在丽江旅游的费用,42%的游客认为是中等消费,36%的游客认为是高档消费,14%的游客认为是一般消费,8%的游客认为是低消费。针对这组数据,我们能大致了解到在来丽江旅游的游客中,拥有中等收入的游客所占比例较高。在丽江旅游的消费可分为两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是指在丽江旅游时食宿、交通、购买旅游物品等这类型的消费,游客在丽江所购买的旅游商品,多数是天然螺旋藻、民族饰品等,这些旅游商品都具有丽江特色,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精神消费是指游客到景区景点旅游时交纳的门票费等这样一类消费。丽江旅游的费用根据游客不同的旅游方式而变化。 在游客所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丽江旅游景点中,有56%游客选择丽江古城,24%的游客分别选择了三江并流和泸沽湖,其次还有20%的游客选择老君山。由以上数据分析出: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资料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 专业:环境设计 班级:环艺1102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大理、丽江 2015年 04月

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丽江简介 (4) 1.2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街巷与市场 (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双廊镇概况 (6) 2.2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城镇空间的构成 (7) 2.2.1.1道路空间 (7) 2.2.1.2水系空间 (7) 2.2.2建筑形式 (7) 2.2.2.1民居建筑 (7) 2.2.2.2商业建筑 (8) 2.2.2.3保护类建筑 (8) 2.2.3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城镇轴线 (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苍山洱海简介 (9) 3.2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设计思想 (10) 4.2.2景观结构 (11) 4.3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关于赴湖南凤凰县学习考察古城景区开发和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湖南凤凰县学习考察古城景区开发和治理的调研报告

赴湖南凤凰县学习考察古城景区开发 和管理的调研报告 (2013年11月)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加快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提升西江景区管理服务和建设水平,10月23日—25日,县领导带领县园区、文化、旅游、工商、消防等部门同志到湖南省凤凰县考察学习。在调研活动中,通过召开交流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与凤凰同仁们就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现将有关考察情况进行梳理,并结合西江景区整治提升实际,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凤凰县旅游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一)凤凰县基本概况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区腹地,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4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42.2万人,由苗、汉、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其中苗族人口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9%, 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200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旅游业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壮大,凤凰已成为湘西旅游龙头、湖南旅游窗口、中国旅游名片。2012年晋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区域军事防御体系”入选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二)凤凰县旅游资源概况

凤凰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五大特色资源”构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一是古朴的历史风貌。唐垂拱二年设立渭阳县,元朝时设五寨长官司,清康熙三十九年设凤凰厅,民国二年改厅为县,相沿至今。古城明清建筑保留完好,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5处;有古遗址116处,特色民居120多栋,珍贵馆藏文物和各类珍稀化石l万多件,是两南地区现存文物古迹最多的县份。二是厚重的文化底蕴。楚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结合,苗汉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三是浓郁的民俗风情。以苗族、土家族风情为代表的多元交融的民族风情,构成独特的民俗景观。四是秀美的山水风光。境内有凤凰古城、十里沱江风光带、长潭岗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有南方长城、奇梁洞等精品景区,有天星山、万溶江、尖朵朵瀑布等奇山异水。五是辈出的名人英才。富有张力和活力的人文精神,孕育出以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为代表的政治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作家,以黄永玉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郑国鸿、田兴恕为代表的“筸军”人物。 (三)凤凰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1年以来,凤凰县依托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将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创造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一业带三化”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一是产业效益不断提升。2008年,凤凰县接待游客375.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亿元。2012年,凤凰县接待游客690.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01

关于对丽江古城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丽江古城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聊城市人大农委调 研组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 在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聊城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按照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赴云南省丽江古城,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等内容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切实感到受益匪浅。 一、丽江古城开发建设的特点 丽江,历史上是滇西北一个“被遗忘的王国”,但到了2003年却一跃成为拥有三个世界遗产殊荣并为世人瞩目的城市: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7月,“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3年8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是什么原因让丽江屡获殊荣?拥有“三大遗产”的丽江展现给世人的究竟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这些在我们参观考察后得到了印证,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特点之一:丽江人找准了坚守与创新的支点,使文物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互协调。业界普遍有这么一种说法:“开发意味着破坏”。然而,丽江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彰显出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优美画卷,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休闲的意境,能充分让置身其中、参与互动的人们从紧张、繁重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舒展和休闲,从而让游客喜爱。这是来丽江考察者的共识。为了这古朴、和谐、依恋的诱人景象,为了实现当初申遗的诺言,丽江先后投资4亿多元,实施规模浩大的重建和整治,完成了1300多户,5000多人的搬迁。为了“大局”,在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原来被一些现代建筑挤占的东大街,有17个单位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在职工们的泪水中被一锤锤打烂。为了“这一眼”,丽江人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城,对每栋受保护的民居和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有详细的保护规划和平面图等,并严格按规划操作。多年来,丽江在培育发展旅游产业的进程中,通过发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丽江模式”,这就是文物遗存的保护和展示上的创新。 特点之二:丽江人创建了新的管理模式,文物遗存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们都知道对文物的封闭式管理,但丽江古镇的开放式管理与木府的封闭式管理有机结合使我们耳目一新,也给我们带来几分好奇。来到丽江古城入口的时候,游客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站在如鲫的游人中,我们发现,古城没有围墙。兴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是一个不设防的小城,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这么多的古旧建筑群和这么大的城区面积如今成了文物遗存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之任何人都可从四面八方走进古城,文物的安全管理按理说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的疑问在参观过程中得到了解答。一是全民动员,广泛

古镇旅游地调查报告

古镇旅游的调查报告 在2013 年3月25日,对态度8调查网 200位北京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7.5% ,女性受访者占 52.5%,52.3% 的受访者年龄在25-35岁之间, 21.3% 的受访者年龄在 35-45岁之间, 13.7% 的受访者年龄在在 45岁以上, 12.7% 的受访者年龄在25 岁以下, 70% 的受访者有过出国经历,二成九的受访者没有 过出国经历。 您的性别是 有效百分比总回答数 女52.50%104 男47.50%94 未答2 共计100%200 您的年龄是 有效百分比总回答数 25-35岁52.30%103 36-45岁21.30%42 45 岁以上13.70%27 25 岁以下12.70%25 未答3 共计100%200 您有过出国经历吗 有效百分比总回答数 有过70.70%140 没有过29.30%58 未答2 共计100%200 八成多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喜欢古镇,35-45岁之间的受访者比例较高,三成四受访者表示非常喜欢,女性受访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男性受访者对古镇旅游感觉一般。 1、您喜欢古镇旅游吗? 总体男女25 岁以下25-35 岁35-45 岁45 岁以上 比较喜欢47%48%47%39%47%53%46% 非常喜欢34%30%37%47%31%30%34% 一般15%19%12%11%16%15%16% 不太喜欢3%2%4%3%4%1%4% 不喜欢1%1%1%0%1%1%0% 喜欢乌镇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女性与25-35 岁之间的受访者较多。 2、都去过哪些古镇? 总体男女25 岁以下25-35 岁35-45 岁45 岁以上 乌镇41%37%44%32%47%39%43% 丽江古城34%35%33%37%32%33%36%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的调研报告》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的调研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09-4-25到26 调查地点:山西平遥古城 调查对象: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调查目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性~意义,以及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前言:平遥古城,一座小小的围城,表面破落,内涵丰富!平遥古城承载着的更是其深厚的晋商文化,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正文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由于我们这一专业的需要,出外调研考察就是一种必须的活动。因此平遥成了我们的首选之地。2009-4-16我们文化产业管理班的学生在学校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乘火车从咸阳出发到平遥。一路的奔波可以说是让我们筋疲力尽。在经过一夜的火车上的颠簸,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来到了平遥。坐上游览车,我们就直奔目的地。 渐渐地,我们能看到古城了,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那是一种在饱经岁月的洗礼后的那种古老却不乏经典。到古城之前,一直以为“古城”这个称谓只是一般性的修饰词语。我甚至不相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历过战火、经历过文革、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大潮洗礼和现代化大规模建设之后的国家,还存在着这么一个完整的古城。这里简直是现代文明和城市世界里的一个桃花源。走进平遥我不禁惊讶,周长不过六千余米的古城承载了那么丰厚的内容。古城西门仿佛时间隧道的洞口,从跨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完全置身在古代汉民族城市的建筑、经济文化氛围中,恍惚时光倒流。 说古城,这里的确名副其实。整座城池保存着完整的城墙和城楼以及城内的所有中式建筑,绵延周长13公里的厚厚城墙外面是一圈护城河。东南西北四座巍峨高大的城门,是进出这座城池的唯一道路。进出城门的人,从长袍马褂到牛仔西装,从古走到今。 在这座城里,没有一栋现代化的建筑,全部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平房,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而在城区的结构布局上,整座城的街市、商铺、县衙、文庙、民居、学堂、钟楼、佛寺,应有尽有,前铺后坊,左阁右藏,廊厅厢堂,一切建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城风貌,活脱脱一个中国传统建筑的教学版本。 除去学术上的价值,这座古城留给现代社会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久违的慰藉和安静。在这里,没有水泥森林一样的高楼大厦,没有需你仰头才能看到的冲天玻璃墙,没有拖着肮脏尾气飞驰而过的汽车,没有巨大高悬的广告牌,没有铺天盖地的霓虹闪烁。有的只是古朴的中式建筑,窄窄而又弯弯曲曲的街道,慢节奏生活的居民,不经意抬头看见的城楼,或者某个店铺前悬挂的老号牌匾。 今明两天,我们会在平遥古城中巡游。平遥提供了一种套票,有效期两天,可以参观19处景观还有十余处民居。当我们在客栈安顿好后,吃完早饭,就开始了我们一天的旅程。

平遥古城调研报告

平遥古城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考察地点:山西平遥 你好,平遥 五月十日晚上,我们坐上了从郑州开往山西太原的火车,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这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所以大家都很兴奋。即使火车晚点,车厢窗户坏掉,没有热水大家依然享受着旅途的快乐…… 次日上午十点,经过了将近13个小时的旅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太原火车站,离平遥又近了一步。坐上前往平遥的大巴已经是十一日的十点半了,由于晚上几乎没睡,一上大巴许多同学就睡着了,毕竟大巴的座椅比火车舒服得多。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太原街道,终于切切实实的感觉到,我们的旅程,就此开始…… 初遇平遥 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平遥古城。大巴停在了古城城墙外,临行前就查过资料, 说是平遥有三宝:古城墙,双林寺和 镇国寺,这刚一到平遥就能得见平遥 三宝之一的城墙,大家都很兴奋。 据说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 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

西周宣王姬静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北城墙在今窑场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由原周长“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 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周长6162.68米,东城墙长1478.48米,南城墙长1713.80米,西城墙长1494.35米,北城墙长1476.05米,城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宽8 米-12米,顶宽3米-6米。墙身素土夯实,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为一层,木栓平面分布的间距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墙体收分15%-20%。外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挡土墙。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墙体收分为9 %。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 城墙顶以青砖海墁,外檐墙头砖砌垛口3000,垛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长1.39米,上施檐砖3层,中有高25厘米、宽17.7厘米的了望孔。垛堞间留有垛口,宽53 厘米,好供射击。每段垛口墙下,辟一与垛口同样大的矩形"铳眼",用以容纳炮身,跪姿发射。 城墙马面顶筑堞楼72座,堞楼深宽各3米,高近7米,是为士兵提供登高眺望、躲避风雨、贮藏兵器的军事建筑设施。“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

丽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丽江旅游市场调研 自2011年丽江旅游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后,随后几年接待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接待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40元人民币。然而火热的丽江旅游背后,过度的商业化伴随的争议也是纷至沓来。 丽江旅游,其兴起得益于商业化,并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如今却在过度商业化之后,饱受各地游客的诟病。司机乱拉客、客栈宰客、景区乱收费、酒吧超高消费…… 游客难逃被宰怪圈 到丽江旅游,各种车辆的司机似乎是最有话语权的人。 34岁的纳西族农民和云芳每天往返于丽江古镇和丽江火车站,开着一辆蓝色的面包车。 近日,记者在丽江火车站搭载和云芳的面包车,上车以后,和云芳首先表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每人10元车费,把你们送到城区,一种是把你们拉到我推荐的客栈,这样可以免去车费,客栈也价格合适,而且可以免费接送你们到丽江市范围内的景点游玩。”大多数游客都会采用第二种选择。 客栈老板告诉记者,和云芳可以从住宿费中获得20~30元的回扣,而且免费接送游客到景区,也可以从游客的消费当中抽取30%的回扣。 次日,和云芳推荐到拉市海景区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本报记者选择了一条280元的旅游路线,加上沿途消费,在短短两个小时中,花费350元完成了一次体验之旅。按照客栈老板的说法,和云芳在其中的回扣就超过100元。 两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觉得拉市海景区的门票太贵了,所以没进景区消费,被送行的司机扔在拉市海景区门口。 4位来自吉林的游客表示,因为司机和当地村民的软磨硬泡,他们花费了将近3000元,才从拉市海景区顺利返回丽江城区,他们亲眼看到司机从中收取了将近800元的提成。 天价营运牌照 去丽江的游客平均消费3000元/人,而丽江的运营车主们将至少从游客身上拿走1000元。 丽江旅游市场如此混乱,与运输市场的混乱有很大关系。“别看这辆蓝色面包车破破烂烂不值几个钱,真正值钱的是运营牌照,即使这辆车报废了,牌照也能卖到50万元以上。”蓝色面包车主张春和告诉记者。 蓝色面包车是乡村运营车,原本只能在乡村里拉客,由于丽江旅游市场火热,市内出租车不能解决运力问题,政府才允许这种车辆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运营。这种车实际上拥有了和出租车一样的运营权力,随后其运营牌照一路水涨船高,至今年已经升至50多万元。 而区区一辆蓝色面包车的运营牌照能涨到如此高的价格,根本原因在于出租车资源的极度稀缺。 15年前丽江城区常住人口只有两三万,年旅游人次也就100万,出租车有776辆,现在

丽江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

丽江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相应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朝阳产业——旅游业也发展迅猛,特别对于风景秀丽的南方地区而言。丽江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少数名族氛围,以及热情的待客方式,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但是,发展势必也会出现问题。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客观的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让我们更客观的了解这座城市——丽江。 【关键词】:丽江,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这里共有23个少数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纳西、白、普米、藏、僳僳、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左右。因此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 丽江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顶桂冠。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居住在泸沽湖畔的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等,使得丽江成为世界的旅游热点地区,并且使得丽江旅游业具有了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特征。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旅游接待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丽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都制约着丽江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丽江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优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加快丽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丽江市旅游发展SWOT分析的内部优势 1、区位优势 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汉、藏、白、纳西等多民族的交汇区。同时,丽江也是滇西旅游区重要支撑地之一。多元文化独具特色,自然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美丽、神奇、和谐、富饶、开放,这些特点决定了丽江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旅游已发展成为丽江的一项优势和先导产业。 2、资源优势

丽江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丽江普济100亩地块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地块概况及周边配套 一、地块概况 丽江作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随着国内大中型 城市房产调控进入深水区,客户外溢的进一步增 强,丽江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特别是城市普通住 宅的市场表现,在2018年整体走势强劲。 项目100亩宗地位于丽江城北普济西山游路, 属于丽江西山区,地块紧邻束河古镇,离闹市喧 嚣,视野开阔,俯瞰全城,距束河古镇直线距离约 2000米,道路通达性较好,地理优势明显。但地块 挨着山村,周边配套不完善,公交车少,对项目有 一定的影响。在板块划分上,宗地属于北部高端住 宅/度假区,宜开发高端度假型物业。 二、周边配套调查 1、教育:地块北边往西山游路驱车6-8分钟即可到 达束河古镇,地块往南700米是普济村小学,步行 只需5分钟即可到达,且地块3000米范围内有6个 小学。

2、活动中心:地块往南700m就是普济村足球场,地块往东南驱车5分钟内即可到达中海足球公园,8分钟内即可到达古城区体育馆。 3、公共配套: ?地块附近生活购物场所距离: 大拙茶业丽江别院269m 金巷门窗城1600m 小倩的店2500m 利客隆超市(涑河店)2900m 雪山小镇艺术市集2900m ?地块附近景点: 普济寺 中济海湿地公园 丽江涑河古镇 玉龙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千古情 拉市海湿地公园

第二部分、丽江房产市场各板块调查 从开发的物业属性和产品形式上来看,丽江房产市场大致可以划分为如图四大板 块:北部高端度假区、中部古城区核心商住区、南部祥和新区、玉龙片区。 各板块特征及个案分析 北部高端度假区 一、板块特征: 区域范围象山路以北至束河路区域 板块特征以玉龙雪山及黑龙潭等景观资源、新建体育馆等配套设施为依托,主要发展以旅游度假地产和高档居住社区为主的高端产品,区域内形成了以花马溪谷、复华度假世界、金茂谷镇等项目为代表的高档居住、酒店度假社区,雪域金沙为代表的平民化居住社区,区域环境打造较好,已为外地客户所认同和接受。 产品特点低容积率别墅及产权式酒店等高端产品。 主要客户群高档居住客户群、投资客户群、休闲度假客户等,外地客户占比95%。 价格状况雪域金沙:住宅8000元/㎡左右、别墅18600元/㎡;花马溪谷别墅16000元/㎡左右;其余项目基本都在20000元/㎡以上。丽江故事:12000元/㎡左右。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姓名:* * 专业:环境设计 班级:环艺1102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大理、丽江 2015 年04 月 第1 页共15 页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 公里,南北纵长990 公里。土地面积39.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 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 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2 页共15 页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 丽江简介 (4) 1.2 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 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 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 街巷与市场..........................................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 双廊镇概况 (6) 2.2 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 城镇空间的构成...........................................7 2.2.1.1 道路空间.............................................7 2.2.1.2 水系空间 (7) 2.2.2 建筑形式 (7) 2.2.2.1 民居建筑 (7) 2.2.2.2 商业建筑 (8) 2.2.2.3 保护类建筑 (8) 2.2.3 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 城镇轴线.................................................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 苍山洱海简介 (9) 3.2 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 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 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 设计思想 (10) 4.2.2 景观结构 (11) 4.3 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第3

(精品)阆中旅游业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海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海运与港航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A13土木1班 课题:阆中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 学号:130307134 姓名:易永洋 2015 年 3 月 13 日

附上自己的回家车票图:

关于阆中古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易永洋 (海运与港行建筑工程学院 A13土木1班130307134 ) 【前言】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而我的家乡作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她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之后,相继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四川省重点旅游城市。阆中以“风水古城”著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世人关注,来阆观光旅游者呈几何级数递增,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阆中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阆中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古城创5A总体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2013年,阆中古城创5A成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5A级旅游景区。 本文就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分析出阆中旅游业发展的优点和不足,争取找出其解决方法,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自己能对家乡阆中的旅游业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注重对象的典型性和全面性,力求使调研结果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和普遍性。我们以阆中市旅游景点的游客为主要调查对象,在阆中著名景点的景区入口随机发放问卷。 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40份,有效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在被调查者中,按年龄分,20岁以下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6%,20-29岁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25%,30-39岁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40%,40-49岁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17.5%,50岁以上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5%。按文化程度分,小学及以下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0%,初中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25%,高中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