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逆温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逆温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④ 12 624 小时 ① ③ A B

气温 320班专题辅导小页资料——逆温现象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 处(1000M )为﹣10℃,当A 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A .4℃ B .0℃ C .-4℃ D .-6℃

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

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 .① B .②C .③ D .④

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

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时~16时30分 时~23时

时30分~7时 时~5时

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

A.空气对流更加显着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

A.多云的夜晚

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

C.晴朗的白天

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

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沙漠气候

B.高山高寒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0.该地为利马(°S ,77°W ),其近地面逆温层最厚时约在北京时间(逆温层最厚时为气温最低时)

A .6时前后

B .11时前后

C .14时前后

D .19时前后

11.假设此逆温层常常存在,此地附近有座山,山顶终年有雪,则此山海拔至少在

A.3000m以上B.4000m以上C.6000m以上D.5000m以上

12.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

(3)在商业区、居民区、近郊工业区、农田区域中,烟雾浓度最大的是。

13.读中纬某地气温垂直示意图,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

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请在图中适

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

大量的烟尘和酸雨气体等,则: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

物对降水的影响是;

②降水的影响是。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

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1-5CCACC 6-10BBDAD 11D

12.(1)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3)商业区

13.(1)冷锋降雪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

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

(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1-5CCACC 6-10BBDAD 11D

12.(1)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3)商业区

13.(1)冷锋降雪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

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

(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1-5CCACC 6-10BBDAD 11D

12.(1)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逆温层)

(2)汽车尾气与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出现逆温层,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盆地地形,易出现逆温现象

(3)商业区

13.(1)冷锋降雪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

酸性气体随降水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

(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 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 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 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2.园林:在一定的地块内,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 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 生活境域。 3.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这 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4.秋色叶树:凡在秋季叶子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 5.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片常年呈异色,而不必分春 秋季的来临,特称为常色叶树。 6.纯式花相:指树木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 表现形貌。 7.衬式花相:指树木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的一类表现形貌。 8.适地适树:是指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各生态环境条件来选植能够 健壮生长的树种。 9.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 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时绚丽景观的一 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来体 现其装饰效果。 10.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 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 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

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11.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 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 植物。 12.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攀缘植物来美饰建筑物的一种绿化形式,由 于这种绿化是向立面发展,所以叫做垂直绿化。 二.判断题: 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3,4,7。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4,5,7,10。 复习资料第三章P73――――2,3,4,6,7,8,9,11。 复习资料第四章P75-P76――――1,2,3,4,5,6,7,8,9, 10,11,12,13,14。 复习资料第五章P77――――1,5,6,10,12。 三.单选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2,3。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1,4,13。 复习资料第三章P71-P73――――1,13。 复习资料第四章P74-P75――――1,3,5,12。 四.多选题:复习资料第一章P68――――1。 复习资料第二章P71――――2,3,5,6,7,8,9,10,11, 12,14,15,16,17,18,19,20,21,22。 复习资料第三章P71-P73――――2,3,4,5,6,7,8,9, 10,11,12,14,15。 复习资料第四章P74-P75――――2,4,6,7,8,9,10,11, 13,14,15,16。 五.简答题:

逆温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逆温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④ 12 624 小时 ① ③ A B 气温 320班专题辅导小页资料——逆温现象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沙尘、较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扬起)。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若右图中B 处(1000M )为﹣10℃,当A 地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开始起到抑制风沙的作用。 A .4℃ B .0℃ C .-4℃ D .-6℃ 2、根据右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判断该地最有可 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A .① B .②C .③ D .④ 3、一年中,综合考虑风力和地面气温及空气对 流因素,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以何季节为多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C/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4 -6题。 4.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 时~16时30分 时~23时 时30分~7时 时~5时 5.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 ) A.500米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6.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 A.空气对流更加显着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7~11题。 7.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 A.多云的夜晚 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 C.晴朗的白天 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 8.此地终年干燥少雨,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沙漠气候 B.高山高寒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9.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

而成倾斜状态。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这种冬季逆温层

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 弊:不管是何种

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所有传到人体中去了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2. 古代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3. 下列四个成语中都涉及声音,其中不强调声音响度这一特征的是() A. 如雷贯耳 B. 余音绕梁 C. 声如洪钟 D. 轻声细语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6.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增强音色 7.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8.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9.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0.如图2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会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1.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2.吉它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13.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14.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一项是() A.把大音箱改成小音箱埋在草坪中 B.控制播放音乐的时间 C.种草植树 D.保持环境整洁 15.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6. 2010年5月,世博会在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17.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8.如图3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19. 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回声 B.增强回声 C.增加声音响度 D.使墙壁更美丽 20.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二、填空题(共31分) 2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4.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25.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26.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 m/s. 2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 图2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 B.敲瓶底,火焰摇动 橡皮膜 A.探测海深 图3 甲乙 图4 1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教材中的主要复习思考题 [9987] 绪论 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答:1、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和O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 光合自养细菌。 2、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 答:1、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 答:1、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1974年黎德尔(Leedale)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

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答:1、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学还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发展的规律。 六、怎样才能学好植物学? 答:应以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深入理解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宇宙间、器官与器官间、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间、营养生长与生殖发育间、植物与环境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要特别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1、1665年,英人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木(栎树皮)的切片时发现了细胞,而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hook,1677年)。 2、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来源于细胞。 3、为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习题(答案)

. 《声现象》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 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 ,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 。 6.某汽车以10m /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 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m 。 7.频率为 Hz 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 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 dB 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 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11.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12.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 13.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1 图8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思考题汇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2.病毒侵入寄主的途径为。 ( ) A 微伤口 B C D 3.草坪害虫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其类型为()。 A.膜翅 B.鳞翅 C.半鞘翅 D.复翅 4.当病害明显显症后的时期称。) A B C 潜伏期 D 发病期 5.对于园林害虫的防治,灯光诱杀法属于()的范畴。 A.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B.化学防治 C.物理防治 D.生物防治 6.对于园林害虫的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属于()的范畴。 A. .物理防治 B.化学防治 C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D.生物防治 7.对于园林害虫的树干涂白防治属于()的范畴。 A.农业防治(园林技术措施) B.化学防治 C.物理防治 D.生物防治 8.对于园林植物害虫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A.园林植物害虫的命名采用双名法。 B.鞘翅目、蜉蝣目、直翅目等目昆虫中有些种类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C.在园林害虫分类阶元中在目和科之间可以有亚目和总科这两个中间阶元。 D.昆虫纲各目的分类是根据翅的有无及其特征、变态类型、口器构造、触角形状、足跗节数目以及古昆虫特征等来进行的。 9对园林植物刺吸式口器害虫描述错误的是()。 A.多数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以传播园林植物病毒病害,加剧危害程度。 B.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以造成对叶片的直接损害,严重时可以将叶片全部吃光。 C.该类害虫多数可以分泌蜜露、蜡被等物质,遮盖园林植物叶片表面,影响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对于该类害虫可以选择使用内吸剂进行化学防治。 10.对园林植物枝干害虫的危害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该类害虫的成虫和幼虫生活都较隐蔽。 B.危害时害虫的虫口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C.常蛀食园林植物枝干的韧皮部、木质部等,危害严重。 D.主要包括天牛、小蠹、木蠹蛾、茎蜂等类群。 11对钻蛀危害的枝干害虫危害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该类害虫的成虫和幼虫生活都较隐蔽。 B.危害时害虫的虫口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C.常蛀食园林植物枝干的韧皮部、木质部等,危害严重。 D.主要包括天牛、小蠹、木蠹蛾、茎蜂等类群 12发育过程中仅具有四种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变态类型是()。 A. 表表态 B.增节表态 C.完全变态 D. 不完全变态 13光周期是指昼夜交替时间在()中的周期性变化。 A.一年 B.一季 C.一个月 D. 一天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温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 一. 逆温现象 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也属于逆温现象。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 S (1)当T 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2)当T S<T时,逆温现象消失 二. 成因类型 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

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 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 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 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 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三. 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地逆

大气逆温现象教学设计

大气逆温现象教学设计 虞建荣 大气的温度常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下降,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这种情况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出现逆温现象时,不能产生垂直对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一、逆温类型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无逆温逆温生成逆温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下沉逆温:因整层空气下沉而形成的逆温称为下沉逆温。当某气层产生下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由于气层向水平方向扩散,使气层厚度减小。若气层下沉过程是绝热过程,且气层内各部分空气的相对位置不变。这时空气层顶部下沉的距离比底部下沉的距离大,致使其顶部绝热增温的幅度大于底部(图中H>H′)。因此,当气层下沉到某一高度时,气层顶部的气温高于底部,而形成逆温。下沉逆温多出现在高压控制的地区,其范围广,逆温层厚度大,逆温持续时间长 4. 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地形效应。山区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但在山脚到山腰间往往有一段温度是随高度而升高,这就是山脚逆温想象,青藏铁路沿线也有逆温存在。) 二、逆温的利与弊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弊: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对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扩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与大雾和逆温有关,工厂和千家万户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滞留在城市上空,4天内有5000人死亡。发生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等均与逆温天气有关。 逆温天气,应调整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时间。应选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避开下午6时至第二天上午8时这个污染高峰时间。 逆温天气,生煤炉取暖者应格外小心煤气中毒。有逆温时,室内的空气污染物外排受阻,取暖煤炉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室内越积越多,易发生煤气中毒,因此要格外小心,检查风斗是否好用,必要时开窗通风。 逆温天气,年老体弱和呼吸道疾病患者不要到室外活动。有逆温出现时,室外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浓度要比非逆温时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患者、妊娠妇女、婴幼儿等对这些污染物非常敏感,易受其害,因此更应引起重视。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000Hz 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B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 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 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泳的雨。 D.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20 秒B.10.78 秒C.10.49秒D.10.08秒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不能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3.(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4.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植物学思考题(120408期末)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2012) 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 类依据)。! 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4.掌握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5.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 6.简答什么是植物学及其意义?!! 7.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 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vascular plant 二、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 三、思考题 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 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 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 7.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成因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其成因 对流层这的大气温度常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下降,但这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下图表明了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锋面因素(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如图)。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4)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谷。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如美国的洛杉矾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出现逆温现象时,由于不能产生垂直对流,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使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尤其是城市和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 [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园林苗圃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

《园林苗圃学》复习思考题 1.园林苗圃生产用地包括哪些? 园林苗圃的生产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培育苗木的土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设施育苗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苗木假植区等所占用的土地及展示位使用的轮作休闲地。 2.园林树木为什么会出现结实大小年现象?生产中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轻或消 除大小年现象? 树木结实要消耗许多养分,特别是结实丰年,光合作用产物的大部分被种实发育所消耗,树体的营养积累减少,树势减弱,有时甚至消耗了植物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使随后的花芽分化中营养不足,致使结实丰年后、甚至随后几年都难以形成足够数量的花芽,结果出现结实歉年。此外,由于结实丰年消耗营养多,影响了新枝新梢的生长,使形成的果枝减少,导致随后开花结实量减少。树木结实的周期性随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所处的环境条件所制约。 环境条件常常是制约结实周期性变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在大范围内,树木结实周期性受光照、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制约。在各个年份又受具体的天气条件影响。在花芽分化、开花直至种实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霜冻、寒害、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常使种实歉收。此外,病虫危害也对结实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人为经营活动与园林树木的结实周期性具有密切关系。掠夺式的采种,不加控制地折断过多的母树枝条,致使母树元气大伤,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母树恢复正常的结实,延长了树木结实间隔期。 在深入了解树木结实的自然规律以及弄清影响树木结实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如浇水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疏花疏果等,可改善树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促进树木结实,大大缩短或消除结实的间隔期。 3.影响园林树木结实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园林树木结实的因子:气候条件(光照、温度、降雨量、风)、土壤条件、生物因素、开花习性(开花与传粉习性、树木的生长与发育)。 4.何谓种子生理成熟和形态成熟?如何确定种子采收期? 生理成熟: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到一定程度,种胚形成,种子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种子的“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种子的外部形态完全呈现岀成熟的特征,称为“形态成熟”。一般园林树木种子多宜在此时采集。 (1)浆果类(浆果、核果、仁果等)成熟时果皮变软,颜色由绿变红、黄、紫等色,并具有香味、甜味。 (2)干果类(荚果、蒴果、翅果)成熟时果皮变为褐色,并干燥开裂。 (3)球果类:种鳞干燥硬化、变色,并且有的种鳞开裂,散出种子。 5.为什么要进行种实调制?如何对干果类种实进行调制? 种实调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净的、适于播种或贮藏的优良种子。种实调制内容包括:脱粒、净种、干燥、去翅、分级等。 对干果类的调制:开裂或不开裂的干果均需清除果皮、果翅,取出种子并清除各种碎枝残叶等杂物。凡干果类含水量低的可用“阳干法”,即在阳光下直接晒干;而含水量高的种类一般不宜在阳光下晒干,要用“阴干法”。有的干果种类晒干后可自行开裂,有的需要在干燥的基础上进行人为加工处理。 6.园林苗圃学上讲的种子和植物学上讲的种子有何不同? 种子在植物学和生产上的概念是不同的。 (1)从植物学上严格地理解,真正的种子是一个成熟的胚珠,它包括三个重要部分,即胚、胚乳和种皮,是指受精后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在园林苗圃生产实际中,种子的含义比植物学生的种子更加广泛,包括植物学所指的种子、类似种子的干果、作为繁殖材料的营养器官以及植物人工种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将林木的子粒、果实、茎、苗、芽、叶等繁殖或者种植材料均归纳为种子的范畴。生产上所说的种子是广义的:凡是能供传宗接代和扩大再生产的播种、扦插、栽植材料,统称种子。 林木种子包括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其内部含有一粒或几粒种子,外部则由子房壁或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来。有坚果、翅果、颖果和核果。其种子包在果皮之内,不易分离,所以直接用于播种栽培,如竹子,榆树等)、营养器官(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等)。 7.保持种子生命力的关键是什么? 保持种子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控制种子呼吸作用的性质和强弱,而种子含水量的 高低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一般含水量低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弱,有利于关期保持种子生命力。依不同园林树种与品种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种子以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种子的新陈代谢处于最微弱的程度,即控制其生命活动而又不使其停止生命活动,并设法消除导致种子变质的一切因素,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8.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内在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内在因素都有种子的生理解剖性质、种子的含水量、种子的成熟度、种子的机械损伤等。 9.影响种子生活力的环境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种子生活力的环境因素都有温度、湿度、空气条件、生物因子等。 10.种子贮藏的方法有哪些? 种子贮藏的方法主要有干藏法(普通干藏法、低温干藏法、密封干藏法)和湿藏法。 11.种子品质指标包括哪些? 净度、重量、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优良度等。 12.简述种子层积贮藏的方法。 将纯净种子与湿沙(以手捏成团但又不流水为宜)混合或分层埋入 60 ~ 90 ㎝的种子贮藏坑中,坑中竖草把,以利通气。混沙量不可少于种子的 3 倍,这样将种子保持在 0 ~10 ℃ 的低温条件下 1 ~ 4 个月或更长时间。贮藏坑可在室外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方,挖掘的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以下。 13.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都有哪些? ( 1 )内因:①种皮坚硬,致密以及具有蜡层,不易透气透水,因而种子不能发芽;②种胚发育不全影响发芽;③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如单宁,因此,只有当这些抑制物质,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通过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改变性质,解除抑制作用,种子才能发芽。( 2 )外因:①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只有有了水分,才能使种子吸水膨胀,种皮破裂,促使酶活动,将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从难溶状态转变为种胚可以吸收利用的易溶状态,以保证种胚的生长发育;②温度:种子内部的一切生理、生化作用,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适宜的温度可促使种子很快萌发。变温条件可以刺激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有利于气体交换,对种子萌发起加速作用;③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足够的氧气能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促进酶的活动,分解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供给种胚生长。④光照:光照条件有时对种子萌发产生一定影响,有些喜光的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发芽更好。 14.常用的种子催芽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种子催芽方法有:清水浸种法、机械损伤法、酸碱处理法、层积催芽法。 15.层积催芽对种子发芽都有哪些作用? 层积催芽对种子发芽的作用有:软化种皮、促使抑制物质的转化、完成后熟过程、促进新陈代谢等。 16.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种子处理? 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场圃发芽率,使出苗整齐,促进苗木生长,缩短育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7.春播都有哪些优点? ①从播种出出苗时间短,可减少圃地的管理;②春季土壤湿润,不板结,气温适宜,有利种子萌发,出苗整齐;③幼苗出土后温度逐渐增高,可避名低温和霜冻的危害及减少种子被鸟、虫、病和牲畜的危害。 18.苗木密度的大小对苗木生长有什么影响?确定苗木密度的依据是什么? 要实现苗木优质高产,必须在保证每株苗木生长发良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这就必须有合理的苗木密度,因此苗木的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密度过大,则苗木的营养面积不足,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降低了苗木的兴合作用,光合产物减少,影响苗生长,叶量少,顶芽不饮满,根系不发达,易病虫为害,移植成活率低。当苗木密度过小,不但影响单位面积的产苗量,而且由于苗木稀小,苗间空地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同时增加土壤中水分、养分的损耗,不便于管理。 确定苗木的密度要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的快慢,圃地的环境条件,育苗的年限以及育苗的技术要求等来考虑。对生长量大,生长快所需营养面积大的树种,播种时要稀,如枫杨。幼苗生长缓慢的树种可播的密一些。对于播后一年京戏移植的树种要密,而直接用于嫁接的砧木可稀,以便于操作。 19.播种方法都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点? 播种方法:①撒播(产苗量高);②点播(一般只适用于大粒种子如银杏,侧放种子利于幼苗生长);③条播(优点:苗木有一定的行间距离,便于抚育管理及机械化作业,比撒播节省种子;幼苗行距较大,受光均匀,通风良好,苗木生长良好,能保证苗木质量,起苗方便,多数树种适于条播,一般南北方向,利于受光均匀) 20.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周期可分为哪四个时期?各时期苗木生长特点和育苗技术要点是什么? (一)苗期:生长特点:种子吸水膨胀,生化反应,新陈代谢加强, E 活性也增强,促进种胚开始生,形成幼根深入土层,随着胚轴生长,幼芽逐渐出土。育苗特点:中心任务提高发芽率,促进种子迅速萌发、出苗整齐、苗多均匀、生长健壮。①必须选择适宜的播种期;②做好种子催芽,提高播种技术;③覆土厚度要适宜而均匀;④保持土壤水份,防止板结。 (二)生长初期生长特点:幼苗开始出现真叶,叶型变化大,由过渡叶型逐渐过渡到固叶形,苗木幼嫩,侧根生长并形成根系,但分布较浅抵抗能力弱,易受害而死亡。 中心任务:提高幼苗保存率,促进根系生长,为苗木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基础。技术要点:加强中耕除草,适当的灌水间革,适量施肥,必要遮阴防病虫害。(三)速生期生长特点:幼苗生长速度最快,苗的高度、粗度,根系的增长都最显著,生长量最大。 中心任务:加强抚育管,满足各种环境条件,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技术要点:①加强施肥、灌肥;②中耕除草;③喷尿素;④速生阶段。后期应适当停止施肥和灌水工作,以使幼苗在停止生长前充分木质化,有利越冬。(四)生长后期生长特点:生长缓慢,最后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中心任务: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加抵抗能力,安全越冬。 技术要求:停止促进苗生长措施,设法控制幼苗生长,做好越~冬工作。 29. 播种工作都包括哪些技术环节 ? 简述播种和覆土的技术要点。 播种工作包括:划线、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五个五一节。 播种的技术要求:播种的沟宽度一般 2 ~ 5cm ,在干旱条件下,播种沟底应镇压以促使毛细血管上升,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在下种时一定要使种子分布均匀,对极小粒种子可不开沟,混砂直接播种。 覆土技术要点:为保持适宜的水分与温度,促进幼功出土,覆土要均匀,存度要适宜,一般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 1 ~ 3 倍。确定覆土厚度的主要依据: ①树种的生物学我;②气候条件;③覆土材料;④播种季节;⑤土壤条件。 21.苗木施肥时间有哪两个?其中施追肥的方法有哪两种? 苗木施肥时间分:施基肥和施追肥。 施追肥的方法有:土壤追肥、根外追肥。 22.什么叫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有何特点?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芽、叶)培育苗木的方法称为无性繁殖法(又称营养繁殖法)。 其特点是:①有利于优良品种和类型的繁殖;②能提早开花结果;③能提高生产苗木的成效和繁殖系数;④可繁殖和制作特殊造型的园林植物;⑤方法简便、经济。 23.插条生根有哪两种类型?简述其生根原理和过程。 ①从插条周身的皮部生根:以皮部生根为主,即不定根是从插穗周身皮部的皮孔、节(芽)等处发出很多不定根。如柳树、金银花、桉树等。②愈伤组织生根:在愈伤组织内分化长出不定根,或在愈伤组织相近的茎节上长出不定根。如油茶、水杉等。 24.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采什么的插条容易生根?容易成活? 为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