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烧伤监护与临床处理 - 烧伤医院感染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十一讲烧伤监护与临床处理 - 烧伤医院感染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十一讲烧伤监护与临床处理 - 烧伤医院感染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烧伤监护与临床处理第十一讲烧伤医院感染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期刊号:1997年第一期录入时间:2004-11-5 10:44:54 被阅览:482 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139医院张向清)

烧伤后易于发生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是众所周知的,为此前人已把严重烧伤的全病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休

克期、感染期、恢复期。其中感染期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感染期的时限罗长,病理变化复杂,更重要

的是感染会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其中烧伤的医院感染又显得特别重要。借此,对烧伤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的

几个问题进行系统讨论,以便为临床医生对烧伤感染的诊断、分析及治疗等方面提供依据。

一、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过程

烧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初医院感染的研究并不是烧伤,而是创伤,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今

天对医院感染的全面认识。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名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

得的。今天看来,这个概念并不复杂,但它大约经过了20个世纪才逐步完善的,当初的概念并不是这样。

(一)细菌发现之前的猜测阶段:

据文献记载,在“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的文集问世之前,一切外伤病人的伤口都

是靠化脓,有人还极力提倡用一种“特奇药”帮助使其化脓。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了在无化脓感染情况下

进行初期缝合和有化脓情况下进行延期缝合的概念。遗憾的是许多医生没有遵循他的理论去做,最有代表

性的人物的之一是克拉夫第.盖伦,他把创伤并发症和愈合过程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化脓是创伤过程必

然的组成部分。所以当时的医院内感染比比皆是。大概到了十二世纪,捷奥多利赫为了减少创伤感染的机

会,大胆地提出了“干燥” 疗法,即病人一入院就暴露于空间,令其干燥,不料在防止感染方面获得了效

果。后来(1252年)布鲁诺.朗果布尔格斯基不仅对这种方法加以肯定,而且还提出了一期和二期愈合的

概念。大约又过了两个世纪,蒙德维利断言:防止伤口化脓的最好办法是缝合伤口,并对缝合时机作了阐述,寒冷天气应在48小时之内缝合,温暖天气应在24小时缝合。今天看来这种观点仍有其理论依据。

17和18世纪,既是场外科兴旺发达的年代,也是外科医生灰心丧气的年代。因为当时的抗菌技术还不发达,即使是做了缝合手术,终因并发伤口化脓感染和腐败性感染不得不被迫再做截肢手术。当时不少人断言,明知后期失败,倒不如早期实行截肢手术。导致伤口感染的究竟是什么物质?这在当初还是个迷。有人猜测这种物质来自空气,但也有人猜测是病人间的交往。认为感染物质来自空气的代表人物是拉齐。他为了在巴格达建立一所“无菌”的医院,曾下令全城各处的树上都挂上一块生肉,认为生肉烂得最晚的地方是建院的最佳场所。因为这里洁净,不易发生感染。又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才认识到防止传染扩散的有效措施是隔离病人。皮罗果夫(1865)首先提出“医院内有瘴毒”,他说化脓感染的传播与其说是通过空气,倒不如说是通过病员周围的物体。这个提法虽然未提到细菌是感染源,但已涉及到有一种物质即“瘴毒”,同时指出了接触传染这一途径。

(二)细菌发现之后的认识阶段:

第一个揭开细菌世界秘密的是法国的巴斯德。19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微生物是如何产生的争论。普歇认为微生物是自然增殖的,无需借助外界手段。巴斯德认为细菌不能自然生长,细菌不是腐败的产物,而是造成腐败的原因。此后都各自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普歇的研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他犯了当时所有人都犯的错误。他到过许多地方去采取空气,而每次带回来的标本都是变质的,以此说明细菌是自生的,至于空气纯洁与否同细菌繁殖没有关系。他的错误要害之处在于不是无菌技术条件下进行的。而巴斯德的研究却与他形成了明显对照,他遵循了无菌技术,证实了细菌不能自生的真理。巴斯德的这一发现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的理论基础。可以这么认为,在此之前的医院内感染或传染多数是医务人员造成的,因为他们不懂得无菌技术,不知道传染病的病因。那时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既不洗手,也不做器械消毒。结果几乎每个手术切口都是化脓愈合。当时英国有位名叫利斯特的医生正在研究伤口化脓问题,巴斯德的发现对他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从中得到了启发。最后他终于创造出了石炭酸制成的水溶液,用它消毒手术器械、手术者的手和病人的伤口,使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直线下降。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终于成为今天还在使用的“利斯特外科消毒法”。

(三)医院感染的现代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感染。然而,多年来人们常以外科所发生的产褥热和伤口化脓作为医院感染的典型例子,其实不仅如此。凡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均应视为医院感染。

1.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其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对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后48小时以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3.若病人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者,亦为医院感染。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这些均为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亦为医院感染。

6.下列情况不应看做医院感染:(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片,不应列为医院感染(注:病人在其生命任何时期所获得的潜在性感染,在后来住院中因治疗措施造成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致使潜在体内的病原体活化而出现的显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目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对医院感染日趋重视,这是因为:(1)人的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血管硬化、肿瘤患者增多,这些病人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易于遭受感染。(2)各种创伤性诊疗措施的广泛使用,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条件。(3)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的应用也影响了免疫功能。(4)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有利于耐药菌株形成难治性感染。后者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二、对烧伤医院感染的认识

烧伤病人的医院感染应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烧伤创面感染,二是全身性感染。然而目前的烧伤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不十分明确,而且多以局部变化为依据。所谓权威性的诊断标准之一是烧伤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者便可视为医院感染,而且也是医院感染的唯一诊断标准。如照此标准去诊断,恐怕烧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会高得惊人。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商榷和讨论。

有些学者认为,医院的烧伤感染与烧伤创面上常见的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和真菌感染有关。为此对烧伤病人由这些细菌所致的各种反应要加以重视。在临床范围内,医源细菌有A组化脓性链球、金葡菌、绿脓杆菌、白色球菌,其它需氧革兰阴性细菌和厌氧菌感染和烧伤科的潜在流行细菌。除创面感染外,尚见于下呼吸道、尿路、静脉和全身的感染。显然,上述概念仅是指菌种和感染部位而言,尚未涉及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纵使综合医院分级办法中,对烧伤医院感染的标准是这样规定的。

标准一: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变化,如焦痂迅速分离或变成棕色、黑色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

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烧伤部位有脓性分沁物。2.在下存在其它部位感染的情况下血培养阳性。3.组织活检或伤口刮取物在普通显微镜下或电镜下出现单纯疱疹病毒的包涵体或电镜下看到病毒颗粒。

标准二:烧伤表面的形态或特点发生改变,如焦痂很快分离或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或烧伤边缘水肿,同时烧伤组织活检显示微生物向附近组织浸润。

标准三:烧伤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热(>38C)或低体温(<36C),低血压、少尿(<20ml/小时),糖耐量水平下降(高血糖)或精神错乱。

同时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烧伤组织活检见有微生物向临近组织浸润。2.血培养阳性。3.组织活检或伤口刮取物在普通显微镜下或电镜下出现单纯疱疹病的包涵体,或电镜下看到病毒颗粒。

注意:A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作斩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B.烧伤中心医院可以将烧伤感染进一步细分为烧伤部位、烧伤移植部位、烧伤供体部位、烧伤供体与死皮部位等的感染。

第三军医大学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这一标准,对烧伤医院感染又做了如下具体规定。

1.入院48小时以后,患者力群转变为病房流行株,并因流行株导致创周炎症反应、创面脓毒症或败血症和创面深度加深。

2.供皮区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者。

3.静脉或尿路导管感染者。怀疑静脉内感染指静脉周围红、肿、痛,有分泌物与其它因素无关的体温升高,细菌宣培养菌落数>50个菌落/ml。

4.其它传染性疾病,有明显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常见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可诊断为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疾病发生于入院48小时后方可定为医院感染。

5.组织活检或伤口刮取物在普通显微镜下出现单纯疱疹病毒,或在电镜下看到病毒颗粒。

6.其它系统感染依各系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总之,上述标准都是为烧伤医院感染的与诊断而制定的,是否都完美无缺尚需广大烧伤界人士临床实践中验证,期望制定出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以准确地应用于烧伤医院感染的监测。

三、决定感染程度的主要因素

一提到感染,人们会首先想到细菌问题。其实,导致感染的并非仅是细菌这一个因素。本节将主要讨论细菌数量、细菌毒力及机体抗病能力这三大因素在感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细菌菌量:

20多年来,人们一直把烧伤创面(或伤口)的细菌数量达到何种程度方可视为感染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最早提出菌量“标准水平”的是A JIEKCAHJIEP、TYJIP,(1974),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造成伤口感染的必要条件是从伤口深处取出的Ig组织内的细菌数量超过105-106时视为感染。若低于此值为低菌状态。同时宣告过去单纯依靠伤口菌群定性判断感染的做法并非完善。1975年,T.Krizek和M.Robson 的临床细菌学观察曾证明了细菌定量方法是正确的,他在检查伤后3小时的新鲜伤口发现,80%的伤口每1g 组织里的细菌数量不超过105,这些伤口均未化脓而愈合。而Ig组织里的菌量数超过105,则多数都化脓感染。因此,他们认为这种细菌定量试验方法在判断伤口有细菌污染时是否会发生感染,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外科处理都是很成功的。后来,M.N.库津等又把这一发现圆心肯定,他认为每1g组织内微生物的定量法是最稳定的,是一项能提供信息的指标。若与其它临床检验指标相结合,可以客观地判断伤口化脓性炎症的性质提供客观的信息。因为他能揭示出不同临床组病人每1g组织内细菌数量之间本质上的不同,即软组织急性化脓疾病在外科处理之前,每1g组织内细菌数量有2/3以上受检者少于105,而脓毒症病人2/3以上受检者却大于105。显然,这一结果为脓毒症的诊断提供了细菌学的依据。至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我国烧伤界将这一结果引用于感染诊断,便很快成为目前仍在使用的诊断标准,即烧伤焦痂下每1g组织的细菌数量达到或大于105时才能诊断创面脓毒症。然而,今天看来单纯依靠细菌数量来断定脓毒症或感染程度还有其不完善之处,因为它忽略了细菌的毒力作用。

(二)细菌毒力:

当伤口检出有细菌时,并非都会发生伤口感染。Birer(1973)根据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指出,伤口在手术快要结束时80-90%有各种菌群(多为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生长,但是术后发生化脓者仅是极少数一部分。后来许多学者也证实了这个规律,并发现“潜在感染”(术后伤口有细菌污染)和手术后的“主动感染”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当初的认识是:受损伤组织的功能状态是决定被细菌污染伤口是否感染的主要因素,即大量失活组织或大面积损伤组织为这些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条件致病菌的概念也应运产生了。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是这些病菌在组织未受损伤时是不能繁殖的,只有在挫灭性坏死组织中,才能为这些菌种的生长每殖创伤条件,而条件致病菌同样会产生如同致病菌一样的致病性能和流行病学上的后果。上述理论确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它的最大不足之处是尚未认识到细菌毒力这个最要害害的问题。

细菌靠什么物质产生致病性或传染性?或者说病原菌的致病力的强弱以何种物质来决定?最确切的答案是细菌的毒力(Virulence),它常以能杀死易感动物半数的致死量(LD50)来计算。细菌毒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一是侵袭力,二是毒素。细菌的侵袭力表示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主要依靠细菌酶和荚膜及其它表面结构物质。许多细菌的胞外有一种酶,这些酶的本身虽无毒性,但在感染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两种酶,一种是血浆凝固酶,另一种是促进球菌凝集成堆的凝集因子。前种酶可加速血浆凝固,保护菌体不被吞噬,或不受抗体作用。后一种酶可结合在细胞上,将球菌集结成堆,它所产生的抗吞噬作用强于凝固酶。链激酶产生于链球菌,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易于细菌和毒素扩散。溶血性链球菌还可产生透明质酸酶(或称扩散因子),它能溶解结缔组织,使组织的通透性增加,以保障菌体扩散和导致全身发生性感染。此外有些细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作用,化脓性链球菌靠杀白细胞素杀灭白细胞。

细菌的毒素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之分。外毒素主要产生于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阴性菌中,具有较强的新组织性和选择性,故毒性也强,小剂量外毒素即可杀死感动物。如破伤风杆菌,它可选择性地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结合,引起骨骼痉挛;内毒杆菌可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介质的释放,以麻痹运动神经末梢。内毒素主要产生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胞壁,为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PS),它覆盖在坚韧细菌胞壁的粘肽上,是细胞壁的最外成分。当这些细菌解体死亡时,会有大量内毒素释放,并进入血流,直接作用于靶组织,如血管、神经、细胞、酶等。它所造成的病理变化可归纳为:发热反应,糖代谢紊乱,血管舒缩机能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施兹曼现象等。但是内毒素也有其有利方面,即它能增强机体对电离辐身与抗感染能力,刺激网状内皮系统,诱导于扰素的产生。

总之,细菌毒性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也是巨大的,但是它的最大危险不仅是毒力本身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启动联反应(cascade reaction),或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其具体内容将在脓毒症新概念中叙述。

(三)机体抗病力:

传统认为,所谓机体抗病力是指机体对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及其它有害物质(如毒素)的抵抗力。但是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抗病力的认识也在逐渐完善。抗病力应与免疫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抗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态。目前认为,免疫对机体有三种功能或作用。一是防御功能,二是自我稳定功能,三是免疫监视功能。当免疫功能正常时,防御功能能够抵抗或防御外来抗原异物质(病原生物),起到抗感染或防止其它抗原异物入侵的有益作用,这一作用是人体重要而不缺少的。上述功能是正常的免疫反应,或免疫生理现象,也可简称为免疫生理。然而当免疫生理发生异常时,机体可出现局部或全身病变,甚至死亡,这就是异常的免疫反庆,或免疫病理现象,也可称之免疫病理或免疫损伤。当机体遭受严重烧伤时,这种损伤是极其严重的,常可构成主要死因。烧伤临床中还常看到与此相反的另一

方面,即防御功能异常亢时,对进入体内的微生物或药物等发生强烈反应,即变态反应。影响自我稳定功能的抗原也分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正常情况下机体是完全可以清除这些抗原物质的(包括自身死亡与损伤的细胞)。假如自我稳定功能异常,这种清除功能会减弱,甚至发生自身免疫病,所产生的抗表皮细胞抗体会使移植的皮肤不能成活。免疫监视功能降低或缺乏常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错误地使用了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样会断发或招致感染。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淋巴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的,是构成体液性免疫和细胞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体液免疫以抗体为主,其中高理素和凝集素是使细菌和真菌易被吞噬细胞天人的重要抗体。丙种免疫球蛋白能中和病毒和细菌毒素。杀菌抗体和补体一起作用能溶解细菌。细胞免疫涉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烧伤后的许多抗感染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常常是相互结合,协同发挥作用。但是,严重烧伤之后这些成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血清免疫球蛋白下降最明显,补体万分(C1、C2、C3)也发生下降。细胞免疫成分(B细胞和T细胞)数量下降多发生在烧伤早期或全麻植皮手术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防御炎症中也起重要作用,它虽然不是免疫系统的真正组成部分,但是烧伤后其吞噬力下降,同样会构成严重感染的威胁。

(四)决定感染程度的三大因素的相关性:

正如以上所述,烧伤感染涉及到细菌菌量、细菌本身的毒力及宿主的抗病能力。它们之间始终是相互作用的,如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发生感染的机会极小。倘若失去平衡,例如细菌数量与毒力增加,环境条件有利于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或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被抑制,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细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为此,Altemier 曾对感染的危险提出下列公式:

伤口感染的危险=污染细菌数×毒性/宿主抵抗力

由该公式看出,感染的危险与污染细菌数量和细菌毒性呈正比,与宿主抵抗力呈反比。显然,污染细菌数量越多,毒性越大,宿主抗病力越弱,感染的危险越大。反之亦然。临床上常遇到这样情况,细菌数量虽然达到了105/g组织,但毒性较低,而且抗病又强,并非一定发生感染。近来,曲云英等研究已经证实,有些较强致病性的菌株,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在不同浓度的湿润烧伤膏(MEBO)环境中,通过代代相传,不仅形态学发生变异,而且其毒力也下降。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经过在MEBO 中10你培养后转为阴性;细菌生长迟缓,运动力减弱或消失;细菌呈衰老状态。此外,近来有不少报告提到,细菌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改变其形态结构,把失去细胞壁的细菌称为细菌L型。这种细菌的特点之一是致病性减弱,因为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大部集中在细胞壁上。细菌L型的菌型分布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塞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A型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杆菌及厌氧芽胞杆菌等。因此,当检出上述细菌感染时,应想到它是否发生了变异,毒性是否下降。

结合Altemier公式分析,致病的病原菌种和宿主的抗病力在感染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菌量仅是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在机体抗病力低下时,即使毒性较强的菌量达不到105/g组织也可能引起感染;相反,机体抗病力强大,菌量达到了105/g组织,其毒力又不太大,也未必一定发生严重感染。也有人提出,病原性增强,抗病力下降,一定发病;病原性增强,抗病力也增强,不一定发病;若病原性与抗病力都处于中等状态,同样可以发病。总之,菌量、毒力与抗病力是密切相关的,Altemier公式可以说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四、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几个新概念

(一)内源性感染:

很久以前,认为感染途径只有一个,即外源性感染。后来发现人体内有许多寄生菌,这些寄生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素有条件致病菌之称,并把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不过当时所说的内源性感染菌主要指口腔、鼻咽及体表部位的寄生菌,对于肠源性感染尚无充分的认识。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每天从口腔吞入的细菌不计其数,而以大肠内的菌量及最多(可高达1012/克肠溶液),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等。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占粪便含菌量的99.9%,一般认为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1 000-10000:1。它们形成了肠道内的混合菌丛,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肠系膜营养、通透功能发生障碍进,如败血症、休克、肿瘤、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肠道感染等情况下,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肠道菌群发生失调等情况下,肠道内的细菌会超越肠粘膜屏障、沿门静脉系统或淋巴管道离开原定居点,到达肝、脾、肺等器官。如果这些细菌仅有移居而未造成远隔脏器感染,称为肠道细菌移位,若导致远隔脏器或器官发生化脓感染,即称为肠源性感染。

(二)机会感染:

机会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常见形式。人体内的寄生菌在正常情况下为协同共存状态,如需氧菌和厌氧菌的生存。细菌的协同作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一种细菌为另一种细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如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可消耗局部氧,降低组织内氧化还原电位,利于厌氧菌生长。2.某些细菌可产生生长因子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K),供另一些细菌生长所需。3.分泌一些能削弱宿主抗病能力便能保存自己的物质,如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系统的脆弱杆菌,可以在有氧环境下保存自己。然而,这种机会性的协同作用一旦失调,便会发生感染,即为机会感染。机会感染常见于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到足以使这些条件致病菌形成感染机会所造成的感染称为机会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条件致病菌似乎已不复存在。

(三)关于感染分类的争议:

随着病因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有些习惯上沿用的名称已显得不够恰当,需予以改正或放弃。过去教科书上常将外科感染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类型。非特异性感染是指由常见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疖痛、丹毒、急性乳腺炎等化脓性感染;而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被称为特异感染。实际上,现已明确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感染,而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则由厌氧菌引起的外科感染。因此有人认为较合适的分类方法是需氧菌感染和厌氧菌感染。说气性坏疽这一名称不够确切的理由还有一点,就是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和形成气体的厌氧菌不仅一种。因气性坏疽的致病菌是梭状芽胞杆菌,故将此病称为梭状芽胞杆菌性肌坏死比较合适。

(四)多数菌感染:

传统认为感染为一元论,即一菌致一病,一药治一菌。目前认为这种单纯的一元论只适用于肺炎球菌性肺炎、链球菌性咽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的内源性感染多数为复数菌感染,即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菌种感染。以腹腔感染为例,有人统计腹腔内感染的致病菌平均在5种以上,通常包括两种需氧菌和三种厌氧同时感染。在这种复杂的多种细菌感染的环境中,有的是主导细菌,有的是潜在性的;有时为厌氧菌与需氧菌联合感染,有时同属一种类型菌的多数菌感染,真菌与细菌也常常并存。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情况,由于及时选用针对性强的广谱抗生素,在进行血培养时却显示为次要致病菌阳性。其实这就是多数菌感染的一个例子,因为主要致病菌已被强有力的抗生素所抑制。另外,我们平均多数情况下只做一种方法培养,而

未常规地进行厌氧菌培养和真菌或细菌L型培养,况且病毒检查尚未普遍开展。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即要考虑主要致病菌,也应考虑因技术方面的可能漏检细菌,切莫挂一漏万。

(五)细菌L型感染:

细菌L型这一名称最早是Klieneber提出的,她于1935年在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液中发现有一种微小菌落,并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命名为L1。当时认为这种微小菌落是一种与链杆菌共生的类胸膜肺炎微生物,目前认为是支原体。后来(1939),Dienes证实不仅链杆菌可产生这种菌落,其它细菌也可产生,定名为细菌L型(L-Forms).因为这种细菌缺乏细胞壁,也有人称之为细胞壁缺陷型。该种细菌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无细胞壁的情况下仍能生长繁殖。

细菌为何能变为L型?有人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两种原因,也有人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因为自发性L型的原因不明确,可能与细菌自身代谢产物积累有关,或者说就是生长周期的一个阶段。可诱发细菌变为L型的因素有许多,有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环丝氨酸、杆菌肽、溶葡萄球菌素;酶类有溶菌酶、脂酶;氨基酸类有甘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机体免疫因素补体,吞噬细胞;物理因素有紫外线;化学因素有亚硝基胍、去氢胆酸盐等。也有人将上述因素归纳为3类,即破坏细胞壁的因素(溶菌酶),影响细胞壁合成的因素(青霉素等)及引起细胞突变的因素(紫外线、亚硝基胍)。值得重视的是感染细菌在宿主的生理条件下也可变为L型,胆汁、尿液中尿素、机体的组织细胞以及细菌与细菌作用等都可使细菌变为L型。

细菌变为L型后给临床诊断治疗都会带来许多难题,其一是革兰氏染色性质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革兰氏阳性菌的胞壁含有较厚的肽聚糖,使酒精不能渗入使其脱色,故染色呈阳性;当细菌变为L型后因细胞壁缺陷,肽聚糖也自然减少,酒精易渗入而脱色,故染色呈阴性。这也是G+菌能变为G-菌的一个实例。但是也有L型细菌仍能保持阳性反应者,这是因为细菌L型不能进行分裂,但核酸仍能进行复制使核酸堆积的缘故。其二是细菌L型所导致的感染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感染、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淋病性炎、慢性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葡萄球菌感染、慢性气管炎、布氏菌病、沙门氏菌感染、结核及脑膜炎等。细菌L型能导致上述感染的原因与该菌具有回复性有关,细菌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变为L 型,而脱离诱导剂后又可重新产生的细胞壁,这一过程称为回复。又如,羧苄西林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在细菌转阴时可产生L型,但停药两周感染复发,认为是L型回复的结果。同样,慢性肾盂肾炎急性期能检出大量回复菌,但在使用损伤或干扰细菌细胞壁的药物之后会出现L型,临床症状也相应缓解。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性感染即应想到细菌L型存在,也应想到它的回复性能。其三是致病性减弱,因为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在细胞壁上,细胞壁发生缺陷,致病性也减弱。但是这不等于无致病性,细菌L型还存在其它致病因素,如外毒素、内毒素及神经毒素等。青霉素可诱导破伤风杆菌变为L型,但仍可产生外毒素。因此仅注射青霉素不能有效地杀死L型细菌。内毒素可由残存的细胞壁产生,在菌体裂解时同样可释出,并损伤组织细胞。奇异变形杆菌L型可产生热致敏蛋白,后者具有高度神经毒作用,其毒性虽然低于原菌,但热致敏蛋白的数量高于原菌。其四是造成的炎症以间质性炎症为主,这与吞噬细胞趋化作用减弱有关,有类似于病毒、支原体所产生的病理损害。其五是检出有一定困难,国内对轿与骨髓的检出率低于20%,这也是细菌L型感染容易漏诊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检出率国外多用kagan培养基进行培养,国内对比进行了改良,以牛肉浸液为基础,加蛋白胨2%,NaCL4-5%,另加琼脂1%,调整pH至7.6-7.8,高压灭菌,降至60C加入灭活血浆或血清。此培养基对G+和G-菌均可适用。但是各种细菌L型的生长条件不完全一样,应据情对培养液中的成分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国内各家医院自己的实践经验,可参照使用。

(六)脓毒症的新概念:

脓毒症(sepsis)一词是大家共知的,而且常被用于烧伤外科及其它科室的临床诊断。然而,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脓毒症概念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或者说脓毒症又赋了新的概念。现已明确,脓毒症(sepsis)、脓毒综合征(sepsissyndrome)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并非三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机体全身反应严重程度的三个不同阶段。全身反应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指的是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脓毒症的本质是机体对炎性物质的反应,而不仅是细菌。感染虽然可以启动级(cascade)反应,最终导致广泛的内皮炎症,凝血障碍,血管张力异常及心肌抑制。但级联一旦由感染启动,即可自行延续下去,而不再依赖于感染因素是否还存在。把这种由感染启动的全身脓毒症反应称为脓毒症级联反应。

临床发现,由感染启动的重症患者其感染程度常相对地轻,临床上一旦出现脓毒症或其它并发症时,原来的感染因素可能已不被检出。因此,感染一旦启动了上述级联反应,不管应用何种强有力的抗菌药物,可能都改变不了疾病的进程。1991年Bone提出了如下新定义,并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他认为,诊断败血症的关键条件只有一个,即阳性血培养。脓毒症的诊断条件有三个,一是临床有感染征症。二是具有呼吸加快(>20次/min)、心动过速(>90次/min)、体温升高/低体温(38.4C/<35.6C)等全身对感染的反应。三是不需阳性血培养。脓毒症综合征的诊断指标是在具有上述脓毒症诊断标准的同时,具有下述器官灌注改变证据中一个或多个(1.缺氧,2.血浆乳酸增高,3.少尿,4.意识障碍)。早期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在具有上述脓毒综合征条件的同时,伴有低血压(血压<90mmHg ,或低于基础血压40mm Hg,持续时间<1小时),对常规治疗有反应。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主要诊断条件与前者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尽管给予充分治疗,但休克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关于脓毒症的其它用名还有临床败血症,全身炎症综合征,多器官功能紊乱(不全)综合征,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炎症失控综合征,高动力脓毒症,低动力脓毒症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脓毒症的诊断指标中并末强调感染因素。这是因为大约有15%的患者可以确诊不存在感染;有些患者仅存在细菌跨肠壁移位而造成短暂菌血症;有些患者的感染问题已得到解决,或对抗感染治疗有效,但脓毒症并未中止;脓毒症级联反应可由非感染因素所启动,故又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得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得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得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得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得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在医院得时间短暂,获得感染得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就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得对象主要就是住院病人与医院工作人员。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就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得必要性,乃就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与解决得。NzXylfn。n9BcCqv。 医院感染管理就是一个全院性得工作,包括临床各科、医技、药房、手术室、供应室、后勤等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工作、自我防护与医院医疗废物得规范处里,抗菌药物得应用等。gMBzXoP。U3V7E16。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得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Vvf93QL。6aY0uY0。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得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得正常菌群,通常就是不致病得,但当个体得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dTHZ3Et。eBIXfve。 2.外源性感染: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得病原体侵袭而发生得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得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得直接传播与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得间接感染。5bALQtl。PtJOfBW。 发病原因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评估 1受伤史 2受伤严重程度 (1)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呼吸道是否通畅 (3) 有无休克、出血指征 (4) 创面情况 3 心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 P1:皮肤完整性受损 P2:体液不足 P3:组织灌注量不足 P4:有感染的危险 P5:有窒息的危险 P6:疼痛 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8: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P9:自我形象紊乱 P10:焦虑 P11: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减少探视。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一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 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 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 9.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 及创面情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 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 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 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

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 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 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7、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于医院感染吗?答:不属于医院感染。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8、什么叫医院感染散发?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 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9、什么叫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 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什么叫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病例水平。感染的三个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者。11、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答:医院感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医院

感染相关概念

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医院感染假暴发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 二、消毒: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成,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洗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含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中效消毒: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 三、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

【精品】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一、概念: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 二、护理要点:包扎疗法护理要点包括:①控制室温于28℃~32℃,湿度于70%左右。②随时用无菌吸水敷料或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尤其是头面部创面。 ③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伤。④焦痂可用2%碘酊涂擦2~4日,每日4~6次. ⑤用翻身床或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受压而加深。⑥环形焦痂者,应注意呼吸和肢体远端血运.⑦创面不应该覆盖任何敷料或被单。 暴露疗法护理要点:①采用吸水强烈的敷料,包扎压力均匀,达到要求的厚度和范围。②抬高肢体,保持关节各部位尤其是手部的功能位和髋关节外展位。 ③观察肢体末梢的血循环情况,如体温和动脉搏动。④保持敷料干燥,若被渗透浸湿、污染或有异味,应即使更换。⑤注意创面是否有感染,如发现敷料被渗湿,伤处疼痛加重,伴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表明创面有感染。创面脓液呈绿色,有霉腥味,表明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改为暴露疗法。⑥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三、护理措施: 1、清洁整治接到烧伤患者后,应立即给予理发、修典指甲,清洗健康皮肤,清洗口鼻腔,及时更换被褥. 2、体温、脉搏、呼吸的测定一般三者同时测定,每2—4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 3、观察一般情况及了解病情了解并记录神志、精神、舌象、末梢循环、胃肠功能和创面的变化情况。

4、正确统计出入量,每2小时记录1次,24小时总结1次。 5、检测胃pH值和尿PH值,每2小时记录1次。 6、准确采集各种标本:应做到血液标本不溶血,新鲜标本及送检,24小时尿液不腐败. 7、保持各类导管的通畅和无菌(或清洁). 8、熟悉各种烧伤敷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9、了解烧伤病房的常规仪器、器械,如翻身床的使用及保养方法。 10、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按医嘱给予镇痛剂。 11、大面积烧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禁食,以免引起饮食性胃扩张或臂肠功能紊乱,记录尿量测定尿比重,有休克出现者应留置导尿管 四、健康宣教: (1)讲解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正常温湿度取消陪护人员的重要性。 1、病室每日通风四次,每次30分钟,每日紫外线照射4次,每次1小时。 2、病室内正常温度28—32度,相对湿度50—60度。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 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2、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3.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2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a)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b)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3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 4.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如年计划、季度计划等。监测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方法、对象、时间等。 5、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b)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c)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评估 1受伤史 2受伤严重程度 (1)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呼吸道是否通畅 (3) 有无休克、出血指征 (4) 创面情况 3 心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 P1:皮肤完整性受损 P2:体液不足 P3:组织灌注量不足 P4:有感染的危险 P5:有窒息的危险 P6:疼痛 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8: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P9:自我形象紊乱 P10:焦虑 P11: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减少探视。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一70%。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 9.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 及创面情况。 10.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 1.心里护理:介绍烧伤的一般治疗方法、病程、治愈率及预后情况,以消除恐惧和忧虑的心理。于病人交谈,介绍病友,与之沟通思想,互助鼓励,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治疗。创面疼痛引起情绪紧张、恐惧时,可听音乐。

医院感染的定义

. 1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 感染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 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 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调查显示,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大约为5%。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正在调整: ?多做干预,感控目的: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没有干预(新技术、新方法、新 流程),就没有改变。科学的干预方法:循证感控 ?少做监测,已经了解本底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完美”的监测永无止境,少做或不做 意义不大的监测。转向目标性监测。强调过程监测比结果监测更重要。 ?常见医院感染类型: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BSI;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干预:医院内肺炎(HAP、VAP);泌尿道感染(UT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BSI) 手术部位感染(SSI);多重耐药菌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6小时一次;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泌尿道感染: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患有疖肿、湿疹 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 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输液管路和其他附带装置每周更换2次,但用于输血、血制品、脂肪乳剂后24小时内必须更换,用

最新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 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4%; 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包括急诊手术2例、内镜手术3例、清创缝合2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5.6%。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 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3. 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 改进措施 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 2. 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 3. 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4.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 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虽然致伤原因多样,如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等,烧伤的病程经过大约分四期。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一般为伤后48-72小时,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渗出而出现了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您的生命。因此,须做到: 1.保持安静平卧,勿乱动乱叫。 2.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根据您的病情需要,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定时间(一般为48小时内)的禁食水/少量进食水,望配合。 3.如有其它不适如疼痛不能忍受、寒冷、呼吸困难等,可示意或告诉护理人员。 二、感染期 从烧伤一开始直到创面封闭的一段时间。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大量创面坏死组织适于细菌繁殖发生感染。此时您可能会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自觉症状,此期对您是一个危险而关键的时期,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些必需的治疗措施,包括:

1.隔离措施-因创面暴露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暴露的创面又易发生感染,感染既可来自您自身创面又可来自外界环境,因而须一方面对您的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您采取必需的隔离,如实行无人陪伴,控制探视次数等。 2.换药-换药是一直伴随着您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更频繁,创面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中溶(脱)痂时创面会出现臭味、流脓等,这是一个自然的病重过程,请不要过于紧张,换药时即使操作很轻,都可能会疼痛,希望您尽量忍耐。 3.手术-手术是烧伤皮肤不能自行修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这通过切除已破坏的皮肤组织,覆以自体或异体皮,这样既可以杜绝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也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手、足等功能部位的功能。 4.全身或局部浸浴-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创面脓毒及坏死组织,减少局部细菌含量控制感染,促进循环,改善功能。 5.营养支持-烧伤具有消耗大,代谢高的特点,故需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补充外,更需要您积极努力的配合,采取正确有效的膳食。 三、创面修复期 浅Ⅱ°创面一般在10-14天内愈合,不留疤,但有色素沉着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消失。较浅的深Ⅱ°无感染也可2-3周愈合,但有疤痕遗留。深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生部位、发生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本院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目标性监测。 2)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汇总分析及反馈。 3)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加强对医院感染预警病例和出院病例的漏报核查,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 (2)临床科室应按照医院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应督促主管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临床科室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室有无医院感染作为交班内容之一,查房或护理患者时,应对易感患者进行重点观察,若发现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病原学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5)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诊断、报告与防控的

培训,并督促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6)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按照医院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与防控。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应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 (8)疑似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除按照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外,还应根据传染病报告的要求进行报告,并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9)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督查、指导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工作。 2.监测与报告流程 (1)日常监测 1)医院应采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患者各项异常指标预警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影像学结果、病原学信息等,筛选医院感染疑似病例。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包括查阅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的病历,如入院诊断、病程记录、手术资料、体温单检验结果、检查结果等,并与患者主管医生沟通,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分析该病例是否存在医院感染,若存在医院感染,督促主管医生及时上报。 3)对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加强观察,未送检的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及时送检标本以协助诊断。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及时了解病人受伤的时间、原因、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等,以安排不同的病床。 2.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3.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 5.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7.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 8.发热39℃以上的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药物降温。 9.烧伤面积敷料应及时更换,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防止受压,保持创面干燥。 10.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疼痛,积极配合治疗。 (二)休克期的护理: 1.住单人房间,专人护理,严格隔离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2.了解病情及有无其他复合伤,以便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抢救。 3.取半卧位,卧无菌床铺,并注意保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面、颈、胸部烧伤病人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 5.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调,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液体疗法的实施。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对各种治疗液体疗法的实施。 (1)体温、脉搏、呼吸每30~60分钟测量1次,当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差小于3Kpa(22.5mmHg),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在120次/分以上,均应做出适当处理。

(2)注意神志变化,成人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无力,小儿惊慌不安、抑郁,多为休克表现,应加快输液速度。 (3)烦渴是血容量不足的早期表现,此时不应过多满足病人不断喝水的要求。烧伤后大量饮水或进食可引起急性胃扩张、呕吐、甚至造成窒息,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4)观察创面渗出情况,周围是否红润,受压。 7.留置导尿管,成人一般用双腔请按尿管。倒出膀胱原有尿液后,,开始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PH值。 8.注意五官的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创面污染机会。双耳烧伤后禁止受压,以免引起耳软骨炎。 9.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落及分泌物阻塞。 10.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敏捷、准确、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防增加病人的痛苦。 11.做好输液护理: (1)合理安排输液计划,第一个24小时,要求在前8小时输入胶晶体总量的1/2,后16小时再平均输入余量,以后每日输液总量应于24小时内平均输入。对有条件进行热干风疗法的病人应适当增加水分量,成人每日增加2000~3000ml。为保护肾功能,应早给碱性药物,其半量用于前8小时输入,并间断给予利尿剂。 (2)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在30~50ml/h,但有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化学烧伤有中毒可能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ml/h以上。 (3)计算每小时尿量时应排除甘露醇等高渗利尿剂用量。 (三)感染期护理: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1)体温升高时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还应注意是否与室温高或包扎疗法不易散热有关,可适当通风,降低室温或暂时关闭烤灯。 (2)观察脉搏,最好听心音,一般应在120~140次/分。如体温、脉搏出现分离现象,提示病情危重。 (3)呼吸增快到30次/分以上时且不规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抢救物品与器械。 2.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谵妄、幻觉、烦躁不安等,必要时使用安全带,按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全院性的工作,包括临床各科、医技、药房、手术室、供应室、后勤等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工作、自我防护和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处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发病原因 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大全) 科室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和报告规章制度

K1+478~K1+56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和报告制度 为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医院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等各项特征,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监测和报告制度。一、院感专职人员和科室院感兼职人员应接受监测与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培训并熟练掌握。医护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各科室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在病历首页“医院感染”一栏内填写。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下临床科室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核实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例,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出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应低于10%。并向全院各科室反馈。 (二)、现患率调查 每年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现患率≤10%。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各科室反馈。 (三)、每年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标性监测,如透析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ICU感染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等。 (二)、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少于1年。 (三)、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有终结报告。 四、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各科室反馈,妥善保存监测资料。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违反本制度规定的,依据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考评奖惩制度》进行处罚;造成暴发流行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行政责任。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1页脚内容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医院感染管理概念题及答案

概念题 1.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病原携带者 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3.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6. 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 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7.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8.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9.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0. 生物指示物 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11. 中和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