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叶子结点数和高度

二叉树叶子结点数和高度
二叉树叶子结点数和高度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班级:

姓名:

学号: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五

求二叉树的深度叶子结点数总结点数()

#include"malloc.h" #define NULL 0 #include"stdio.h"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NODE; int count; NODE *crt_bt_pre()/*二叉树先序创建算法*/ { NODE * bt; char ch; printf("\n\t\t\t"); scanf("%c",&ch); getchar(); if(ch==' ') bt=NULL; else { bt=(NODE*)malloc(sizeof(NODE)); bt->data=ch; printf("\n\t\t\t请输入%c结点的左孩子:",bt->data); bt->lchild=crt_bt_pre(); printf("\n\t\t\t请输入%c结点的右孩子:",bt->data); bt->rchild=crt_bt_pre(); } return(bt); } void Preorder(NODE* bt)/*二叉树先序递归遍历算法*/ { if(bt!=NULL) { printf("\n\t\t\t %c",bt->data); Preorder(bt->lchild); Preorder(bt->rchild); } } void Inorder(NODE* bt) {

if(bt!=NULL) { Inorder(bt->lchild); printf("\n\t\t\t %c",bt->data); Inorder(bt->rchild); } } void Postorder(NODE* bt) { if(bt!=NULL) { Postorder(bt->lchild); Postorder(bt->rchild); printf("\n\t\t\t %c",bt->data); } } int CountLeaf(NODE *bt)/*求二叉树叶子结点数的递归遍历算法*/ { if(bt==NULL) return 0; if(bt->lchild==NULL&&bt->rchild==NULL) count++; CountLeaf(bt->lchild); CountLeaf(bt->rchild); return(count); } int CountNode (NODE* bt)/*求二叉树结点数的递归遍历算法*/ { if(bt==NULL) return 0; else count++; CountNode(bt->lchild); CountNode(bt->rchild); return(count); } int TreeDepth(NODE* bt)/*求二叉树深度的递归遍历算法*/ { int x,y; if(bt==NULL)

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计算

计算二叉树叶子结点 1.程序设计简介 已知一棵二叉树,求该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2.基本要求 (1)设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 (2)设计求叶子结点个数的递归算法 (3)输入:一颗二叉树 (4)输出: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3.实现提示 (1)存储设计 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 (2)算法设计 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即求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中左、右子树均为空的结点个数之和。可以将此问题转化为遍历问题,在遍历中“访问一个结点”时判断该结点是不是叶子,若是则将计数器累加。 4.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BiNode 行与测试 6.调试感想 非递归算法求叶子结点的个数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lchild; node *rchild; }; node *root=NULL; void mid(node*root,int key=500) { int sum=0; stacks; while(NULL!=root || !()) { if(NULL!=root) {

(root); root=root->lchild; } else { root=(); // cout<data<<" "; if(NULL==root->lchild && NULL==root->rchild) ++sum; (); root=root->rchild; } } cout<data=100; node *a=new node; node *b=new node; node *a1=new node; node *a2=new node; node *b1=new node; node *b2=new node; a->data=200; b->data=300; a1->data=400; a2->data=500; b1->data=600; b2->data=700; root->lchild=a; root->rchild=b; a->lchild=a1; a->rchild=a2;

圆形与狭长形叶片叶面积计算方法

圆形与狭长形叶片叶面积计算方法1 廖林仙,邵孝侯,陈晓峰 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E-mail:liaolinxian@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301202.html, 摘要:基于实测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数据,分别针对狭长形和圆形叶片,探讨了叶片面积的计算方法。对狭长形叶片,在分析作物的叶面积和叶长宽积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玉米、水稻的叶面积计算的修正系数分别为0.73、0.77,与通常采用的0.75相比,玉米的修正系数有所减小,而水稻的修正系数有所增加,采用率定的修正系数计算叶片面积,取得很好的计算结果;对圆形叶片,分别按照d=(L+W)/2和d=(L+2W)/3进行直径等效,进而采用圆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叶片面积,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采用d=(L+2W)/3近似的结果优于采用d=(L+W)/2近似的结果。 关键词:叶面积,校正系数,等效直径,叶片形状 叶片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器官,叶面积大小是生理生化、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方面研究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目前常用的叶面积的测定方法有网格交叉法、叶面积仪法、复印称重法、干重法、数字图像处理法等[1-5]。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如网格交叉法比较准确,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叶面积仪器法虽然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 但对仪器的依赖性大;而复印称重法则需要破坏性取样测定。因此建立方便、准确、无损的叶面积测定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应用最多的长宽法方面,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针对某种特定作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2,3,6-8]或校正系数的直接应用[8-12],缺乏对校正系数的系统研究,而对不同形状叶片叶面积计算方法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实测的多种作物的叶片面积与叶片长度、宽度资料,分别针对狭长形与圆形叶片采用长宽法和等效直径近似圆法对叶面积进行了估算,为叶面积的快速、无损测量提供了简便实用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完整、大小各异的水稻、玉米、大豆和红薯的叶片若干,采用AM-200型便携式手持叶面积仪测定叶片的面积,同时采用直尺测定叶片的最大长度和宽度。所有观测均在南京市板桥农业生态示范园内进行。 对狭长形叶片水稻和玉米,根据公式1计算确定各种作物的修正系数k。另取一定数量的叶片,同样测定叶片的面积和最大长度与宽度,根据此 前确定的修正系数进行验证。 k=A l/(L×W)1) 其中k为修正系数;A l为叶面积,cm2;L和W分别 为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cm。 针对圆形叶片大豆和红薯,分别按照等效直径为d= (L+W)/2和d=(L+2W)/3进行近似(如图1),根据 圆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分别按照公式2和公式3计算。 16) W L( A 2 l + =π 2)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重点科研资助项目(重点03171)的资助。 (L+2W)/3图1 圆形叶片等效直径示意图

实验报告二叉树求叶子结点数目(内容清晰)

实验叶子结点的计算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6130xxxxx 时间2017.10.22 1 问题描述 二叉树叶子节点的计算 1.二叉树的创建 2.二叉树的图形显示 3.二叉树叶子节点的计算 2 结构设计 二叉树叶子结点的计算主要是二叉树的创建,在这里选择的存储结构是一个链式存Data lchild rchild struct BTNode{ int data; BTNode*lchild; BTNode*rchild; }; 3 算法设计 在程序正式编写之前我定义了几个功能函数 (1)指针清空函数,预定义一个指针bt 使lchild和rchild的值分别赋予bt并且使其为空 static int clear(BTNode *bt) { if (bt) { clear(bt->lchild ); clear(bt->rchild ); cout<<"释放了指针"<

{ if(p->lchild==NULL&&p->rchild==NULL)count++; Leaf(p->lchild,count); Leaf(p->rchild,count); } return count; } (2)二叉树的创建 同样是利用递归的方式,输入参数包括指针,左右判断,以及判空条件static int create(BTNode *p,int k ,int end) { BTNode *q; int x; cin>>x; if(x!=end) { q=new BTNode; q->data =x; q->lchild=NULL; q->rchild=NULL; if(k==1)p->lchild=q; if(k==2)p->rchild=q; create(q,1,end); create(q,2,end); } return 0; }; (3)类的构造函数创建树并且输入各结点数值 在这里,采用的时先序遍历法依次输入树中的各结点数值 Step 1:定义新的结构体指针, Step 2:申请动态存储空间; Step 3:输入节点元素,并且指针后移到输入结点的后继结点,end作为结点结束标志; Step 4:重复步骤3,直到输入结束; void BinaryTree::CreateBiTree (int end) { cout<<"请按照先序序列的顺序输入二叉树,-1为空指针域标志:"<>x; if(x==end)return; p=new BTNode;

叶面积指数获取方法

A.直接方法直接测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方法。 1、叶面积的测定,传统的格点法和方格法。 2、描形称重法. 在一种特定的坐标纸上,用铅笔将待测叶片的轮廓描出并依叶形剪下坐标纸,称取叶形坐标纸重量,按公式计算叶面积. 3、仪器测定法. 叶面积测定仪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通过扫描和拍摄图像获取叶面积. 扫描型叶面积仪主要由扫描器(扫描相机) 、数据处理器、处理软件等组成,可以获得叶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叶片长度比和形状因子以及累积叶片面积等数据,主要仪器有: CI - 202 便携式叶面积仪、L I- 3000台式或便携式叶面积仪、AM - 300手持式叶面积仪等. 此外,还有使用台式扫描仪和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的方法. 图像处理型 叶面积仪由数码相机、数据处理器、处理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等组成,可以获取叶片面积、形状等数据,主要仪器有:W IND I2AS图象分析系统、SKYE 叶片面积图像分析仪、Decagon - Ag图象分析系统、WinFOL IA 多用途叶面积仪等. B、间接方法间接方法是用一些测量参数或用光学仪器得到叶面积指数,测量方便快捷,但仍需要用直接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校正。 1、点接触法 点接触法是用细探针以不同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刺入冠层,然后记录细 探针从冠层顶部到达底部的过程中针尖所接触的叶片数目,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A I为叶面积指数, n为探针接触到的叶片数, G (θ) 为投影函数,θ为天顶角. 当天顶角为57.5°时,假设叶片随机分布和叶倾角椭圆分布 ,则冠层 叶片的倾角对消光系数K的影响最小,此时采用32.5°倾角刺入冠层,会得出较准确的结果,用以下公式计算. 点接触法是由测定群落盖度的方法演进而来的 ,在小作物LA I的测量中较准确 ,但在森林中应用比较困难 ,主要是由于森林植物树体高大以及针叶树种中高密度的针叶影响了测定。 2、消光系数法 该法通过测定冠层上下辐射以及与消光系数该法通过测定冠层上下辐射以及与消光系数相关的参数来计算叶面积指数,前提条件是假设叶片。随机分布和叶倾角呈椭圆分布,由Beer - Lambert定 律知: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棵给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data; node *lchild,*rchild; }Bitree; Bitree *B[max]; Bitree *Creatree(){ //建立二叉树 Bitree *T,*S; char ch; int front,rear,sign; sign=0; front=0; rear=-1; T=NULL; printf("建立二叉树:\n"); ch=getchar(); while(ch!='#'){ if(ch!='@'){ //输入结点不就是虚结点 S=(Bitree *)malloc(sizeof(Bitree)); S->data=ch; S->lchild=S->rchild=NULL; rear++; B[rear]=S; if(rear==front){ T=S; sign++; } else{ if(sign%2==1) //寻找父结点 B[front]->lchild=S; if(sign%2==0){ B[front]->rchild=S; front++; } sign++; } } else{ //输入结点为虚结点 if(sign%2==0) front++; sign++; } ch=getchar(); } return T; } int Searchleaf(Bitree *T){ //计算叶子数if(T==NULL) return 0; else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Searchleaf(T->lchild)+Searchleaf(T->rc hild)); } void visit(Bitree *T){ printf("%c\n",T->data); } void Inorder(Bitree *T){ //中序遍历二叉树 if(T!=NULL){ Inorder(T->lchild); visit(T); Inorder(T->rchild); } } void main(){ Bitree *T; T=Creatree(); printf("中序遍历:\n"); Inorder(T); printf("叶子数%d\n",Searchleaf(T)); }

lai2000叶面积指数仪使用指南

叶面积指数仪使用指南 基本操作步骤 如何进行实际测量 如何测量孤立的树 数据传输

1.基本操作步骤 连接传感器 把仪器正面向上放好分别为X?ò??ê1ó?μ?ê?ò???LAI-2000传感器  开关仪器 l 按下ON键 l 按下FCT键就可以关闭仪器 一种情况是需要输入参数下面一行是输入提示行当输入的是字母时 这时就要用到SHIFT键了按错键的消除键就是如果误按了可以按 另一种情况是查看显示的信息按向下移动操作的行一般是上面的那一行使信息左右移动这里先不说 调整执行列表  按下SETUP键键可以依次看到00行09行 按下ENTER键进行操作 01 X cal 这里保持默认值就行了 就只对X操作值或者别的我们都不去管 04 Resolution 为了精度的提高来选择字母 月份只是要注意格式 06 Set Dists 先不于考虑 我们也不要再去调整 08 1,2Channels 先不于考虑 设置操作模式 将会显示如下列表 我们只对11和12这两项进行设置 键使这一行在显示的上端按下ENTER键所以使用默认值将会出现新的对话框Seq=我们 在测量LAI时先测量1个植物树冠上面的测量数据B 所以输入输入完后按ENTER键进行测量一个LAI需要重复的次数

0 0.0 Reps=1为了准确我们现在输入2?ù??DD????°′ENTER键返回OPER的执行列表 A和B的意义就是在树冠上面的测量值和下面的测量值的区别标志 这在下面的叙述中经常会碰到 告诉我们所采集资料的种类和位置提示输入所测的植物的种类再按下ENTER键输入位置这些都是为了 帮助我们以后使用资料的方便 然后 检查监视模式 使用BREAK键使用键选择查看上面一行的信息和下面列出各行的含义 测出的值 … …………………………… X1 X传感器在7Y5 Y传感器在68 … …………………………… 1 BNC 信道#1 X5 X传感器在68 2 BNC信道#2 其中所以Y5的值是OFF?üê1??ê??á??é???ò?DDê?X1的值就可以大致上来监视传感器的可靠性了盖上盖子它们的值就应该变小这样简单的操作可以提前避免把坏仪器带到野外 首先看到的是我们设置过的植物的种类和测量的位置信息 最多不超过7位数 仪器将显示 现在所显示的两行中real time line summary line 实时显示行*左边的数字代表了得到的A值的数量 和得到的B值的数量使用 当实时行在上面时来选择该序号 总结摘要行从左到右的意义是B资料对已经测量了 LAI SEL 这时然后按下ENTER键或者传感器杆上的按钮传感器在植被上方时记录下A值根据前面的设置 然后在下方测4次即*在上面一行时反之把传感器放在下方因为前面设置了 仪器将进行计算最终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目标的叶面积指数 重复上面操作就行了 记录一个资料时这时我们可以听到2声蜂鸣第二声是读数完成的声音必须保持传感器水平不动 如果一直不放松直到读数完成 记录文件会自动存储下来

从叶面积系数到冠层表面积系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6301202.html, 从叶面积系数到冠层表面积系数 作者:杜宏彬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24期 摘要:冠层表面积系数CSAC系从叶面积系数LAI变迁而来,在一定条件下,二者都是植物光能利用率的标志,而且都与其空间效益呈正相关关系。但叶面积系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考虑绿叶面积的一个方面,而冠层表面积系数则同时考虑到绿叶和阳光两个方面。无论叶面积系数还是冠层表面积系数,其决定因素是有效绿叶面积的多少。因此,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确保植物群体各个时期尤其是植物效益关键期有一个最大有效绿叶面积十分必要。 关键词:叶面积系数;冠层表面积系数;有效绿叶面积;植物效益关键期 中图分类号 Q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13-03 1 叶面积系数和冠层表面积系数含义及其变迁 1.1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LAI(leaf area index)也称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上植物叶面积的总和,即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倍数)。用以下公式表示:LAI=LS/Al,其中:LAI为叶面积系数,LS为叶面积,Al为土地面积。 1.2 冠层表面积系数冠层表面积系数CSAC(The canopy surface area coefficient)是指单位土地上的冠层表面积数,即冠层表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倍数)。冠层表面积系数用以下公式表示:CSAC=As/Al。其中:CSAC为冠层表面积系数,As为冠层表面积,Al为土地面积[1]。乔木的冠层表面积系数CSAC,也称树冠采光面积系数CDAC(The crown daylighting area coefficient);其中乔木的冠层表面积As,也称为树冠采光面积[2]。 1.3 历史变迁在科技文献中,叶面积系数LAI概念出现大根只有70~80a。根据吾喜杂志网报道,在叶面积系数LAI的有关2 423篇论文中,最早出现叶面积系数LAI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3]。据了解,叶面积系数(指数)最早由D.J.Watson在1947年提出,最初出现在Comparative physiological studies on the growth of field crops.I.Variation in net assimilation rate and leaf area between species and varieties, and within and between years一文中,该文刊于英国杂志Annals of Botany(植物学纪事)1947年第11卷第1期[4]。而冠层表面积系数CSAC及树冠采光面积系数CDAC的提出,只是最近5a的事,2009年杜宏彬在《关于树冠采光面积系数的思考》一文和2011-2013年盛伯增、吕新浩、杜宏彬、吕吉尔分别在《绿叶功能浅析》、《试论植物有效绿叶面积》及《绿色植物空间效益概论》等文中相继提出了冠层表面积系数CSAC和树冠采光面积系数CDAC的概念[2,5]。 2 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的标志

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题目一: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问题描述] 已知一棵二叉树,求该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基本要求] (1)采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存储二叉树; (2)输出前序、中序、后序遍历该二叉树的遍历结果; (3)设计递归算法求叶子结点的个数; (4)设计非递归算法求叶子结点的个数。 [测试数据] [源代码] //tree1.h #ifndef tree1_H #define tree1_H #include template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lchild,*rchild; }; template class Tree { Node *root; Node *Creat(Node *bt); void Release(Node *bt); void PreOrder(Node *bt); void InOrder(Node *bt); void PostOrder(Node *bt); int CountLeaf1(Node *bt); int CountLeaf2(Node *bt); public: Tree() {root=Creat(root);} ~Tree() {Release(root);}

void PreOrder() {PreOrder(root);} void InOrder() {InOrder(root);} void PostOrder() {PostOrder(root);} void CountLeaf1() {cout< #include"tree1.h"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Node *Tree::Creat(Node *bt) { T ch; cin>>ch; if(ch=='#') return NULL; else { bt=new Node; bt->data=ch; bt->lchild=Creat(bt->lchild); bt->rchild=Creat(bt->rchild); } return bt; } template void Tree::Release(Node *bt) { if(bt!=NULL) { Release(bt->lchild); Release(bt->rchild); delete bt; } } template void Tree::PreOrder(Node *bt) { if(bt==NULL) return; else { cout<data<<" "; PreOrder(bt->lchild); PreOrder(bt->rchild); } } template void Tree::InOrder(Node *bt) { if(bt==NULL) return;

叶面积指数测定仪是怎样测量出叶面积指数的

叶面积指数测定仪是怎样测量出叶面积指数的 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 计算公式 常用叶面积指数(LAI)由下式中求得:叶面积用直尺测量每株各叶片的叶长(Lij)和最大叶宽(Bij)。 式中,n为第j株的总叶片数;m为测定株数;ρ种为种植密度。 作用及意义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叶面积指数可以反映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当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苹果园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能维持在3~4较为理想。盛果期的红富士苹果园,生长期亩枝量维持在10~12万条之间,叶面积指数基本能达到较为适宜的指标。 氮对提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率均有促进作用,而净同化率随施氮增加而下降。施氮对大豆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随施氮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的正效应可以抵消净同化率下降的负效应,从而最终获得一个较高的生长率。因此,高产栽培首先应考虑获得适当大的叶面积指数。 在生态学中,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叶面积指数测定的主要方法 直接方法 直接测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方法。 1、叶面积的测定,传统的格点法和方格法。

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指数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叶面积指数 英文名称:leaf area index;LAI 定义1: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理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草地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LAI Leaf Area Index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作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投影总面积/占地面积。 在田间试验中,叶面积指数(LAI)是反映植物群体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与最终产量高低密切相关。常用叶面积指数(LAI)由下式中求得: 叶面积用直尺测量每株各叶片的叶长(Lij)和最大叶宽(Bij)。 式中,n为第j株的总叶片数;m为测定株数;ρ种为种植密度。 叶面积指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当叶面积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苹果园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不超过5,能维持在3~4较为理想。盛果期的红富士苹果园,生长期亩枝量维持在10~12万条之间,叶面积指数基本能达到较为适宜的指标。

氮对提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率均有促进作用,而净同化率随施氮增加而下降。施氮对大豆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随施氮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的正效应可以抵消净同化率下降的负效应,从而最终获 得一个较高的生长率。因此,高产栽培首先应考虑获得适当大的叶面积指数。 在生态学中,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叶面积指数测定的主要方法 A.直接方法直接测定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方法。 1、叶面积的测定,传统的格点法和方格法。 2、描形称重法. 在一种特定的坐标纸上,用铅笔将待测叶片的轮廓描出并依叶形剪下坐标纸,称取叶形坐标纸重量,按公式计算叶面积. 3、仪器测定法. 叶面积测定仪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通过扫描和拍摄图像获取叶面积. 扫描型叶面积仪主要由扫描器(扫描相机) 、数据处理器、处理软件等组成,可以获得叶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叶片长度比和形状因子以及累积叶片面积等数据,主要仪器有: CI - 202 便携式叶面积仪、L I- 3000台式或便携式叶面积仪、AM - 300手持式叶面积仪等. 此外,还有使用台式扫描仪和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的方法. 图像处理型 叶面积仪由数码相机、数据处理器、处理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等组成,可以获取叶片面积、形状等数据,主要仪器有:W IND I2AS图象分析系统、SKYE 叶片面积图像分析仪、Decagon - Ag图象分析系统、WinFOL IA 多用途叶面积仪等. B、间接方法间接方法是用一些测量参数或用光学仪器得到叶面积指数,测量方便快捷,但仍需要用直接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校正。 1、点接触法 点接触法是用细探针以不同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刺入冠层,然后记录细 探针从冠层顶部到达底部的过程中针尖所接触的叶片数目,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LA I为叶面积指数, n为探针接触到的叶片数, G (θ) 为投影函数,θ为天顶角. 当天顶角为57.5°时,假设叶片随机分布和叶倾角椭圆分布 ,则冠层 叶片的倾角对消光系数K的影响最小,此时采用32.5°倾角刺入冠层,会得出较准确的结果,用以下公式计算.

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厚度和叶角度的测定

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厚度和叶角度的测定 1. 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场所,作物产量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通常衡量一个作物群体叶面积的大小,是用叶面积指数表示的,即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相当于该地面的倍数。 叶面积指数越大,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越大。但是,叶面积指数不是越大越好,各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都将有一个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其适宜范围与品种、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目前测定叶面积的方法较多,其准确度有差异。因此,在应用这方面资料和具体测定时,要作具体分析和必要的说明。 2. 材料及用具 料尺、叶面积测定仪、求积仪、记录表格、鼓风干燥箱、扭力天平(1%g)、干燥器、螺旋测微尺和织物测厚器。 3. 测定方法 (1)测定叶面积的方法测定作物叶面积的方法,因作物不同而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 纸样称重法:将各点取样叶片(未展开的和桔黄叶片除外,)逐叶平铺厚薄均匀的纸上(纸的均匀程度可预先剪同等大小的纸片称重测定),用铅笔沿叶缘描下,然后用剪刀按铅笔所画叶形剪下,或用工程晒图纸晒制叶形后剪下。全部称重得W1,另取已测知面积为A1的纸,称重得W2,则叶面积A2为:

② 比叶重法: 鲜重法:将取样的全部叶片鲜样称重,再选取其中大、小两个类型的叶片各10片,叠集起来,分别用二种规格的已知面积纸板(或木板、玻璃板),压在叠好的叶片上,用刀片小心沿纸板边缘切割,把切下的一定面积的样品在扭力天平上称重。或者用已知面积的打孔器打孔后,将期打孔圆称重。经过计算得出比叶重值(g/cm2),两个值平均后得平均比叶重(g/cm2)。 式中0.0001为北朝鲜平方厘米化为平方米的转换系数。 干重法:按上述方法将切割后已知面积的叶片及期余叶片,测定干重,求出平均比叶重(g/cm2),再求出其取样点的叶面积。 ③ 叶面积仪测定法:目前叶面积的型号有多种,有座台式叶面积仪,有手提式叶面积仪。这里介绍国产GCY-200型光电面积测定仪。其原理是:当均匀光源照叶面积仪的磨砂玻璃时,由于漫反射,而使其成为一均匀散亮面,这一均匀亮面经透镜成像于光电池上,使光电池产生电流,经放大后由微安表指示,若将被测叶片放在均匀亮面上,则亮面面积相应减少,光电池上产生的电流也相应减小,其测量关系为:

8.求二叉树叶子节点的个数并输出

求二叉树叶子节点的个数并输出 实验目的: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颗给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实验类容与步骤: (1)建立一颗二叉树; (2)先序遍历输出该二叉树; (3)计算出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个数; (4)输出叶子结点个数; 实验平台: Windows xp 操作系统,VC 6.0集成环境 实验设计方案: (1)输入扩展先序遍历序列并建立对应的二叉树. 输入#表示输入的二叉树元素为空。输入回车键表示输入结束。 (2)先序输出当前二叉树的叶子节点和叶子节点个数. 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struct Node *Parent; }BiNode,*BiTree; //函数声明 void Print(BiTree *root); void Choose(int choice,BiTree *root); void ReadPreOrder(BiTree *root); void PrintPreOrder(BiTree root); void ReadPreOrder(BiTree *root); void PreOrder(BiTree root,int *count); //主函数 int main() { BiTree root; root=NULL;//初始化无头结点 system("color a"); Print(&root); while(true)

二叉树计算叶子节点的算法(数据结构)C语言版

/* HELLO.C -- Hello, world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malloc.h"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表示===================*/ typedef struct BiTNode {int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指针*/ };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enchen; /*=============构建二叉树======================*/ chenchen *create() {int x; static int z=0; chenchen *p; z=z+1; printf("%3d: ",z); scanf("%3d",&x); if(x!=0) {p=(chenchen*)malloc(sizeof(chenchen)); p->data=x; p->lchild=create(); p->rchild=create();} else p=0; return p; } /*=====构建函数计算叶子节点的个数======*/ int count(chenchen *t){ static int y=0; if(t) {count(t->lchild); count(t->rchild); if(t->lchild==0&&t->rchild==0) {y++;}} return y;} /*============主函数===============*/ main() { chenchen *T ;int c; printf("Input the data:\n"); T=create(); if(T){c=count(T);printf("\nNumber=%d",c);} else{printf("Empty");}printf("\n"); getch(); }

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计算

南通大学数据结构实践教程 实验报告册 1.程序设计简介 已知一棵二叉树,求该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2.基本要求 (1)设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 (2)设计求叶子结点个数的递归算法 (3)输入:一颗二叉树 (4)输出: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3.实现提示 (1)存储设计 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 (2)算法设计 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即求二叉树的所有结点中左、右子

树均为空的结点个数之和。可以将此问题转化为遍历问题,在遍历中“访问一个结点”时判断该结点是不是叶子,若是则将计数器累加。 4.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BiNode //二叉树的结点结构 { char data; BiNode *lchild, *rchild; }; class BiTree { public: BiTree( ); //构造函数,初始化一棵二叉树,其前序序列由键盘输入 ~BiTree(void); //析构函数,释放二叉链表中各结点的存储空间BiNode* Getroot(); //获得指向根结点的指针 void PreOrder(BiNode *root); //前序遍历二叉树

void BiTree::yezi(BiNode *root,int &n); private: BiNode *root; //指向根结点的头指针 BiNode *Creat( ); //有参构造函数调用 void Release(BiNode *root); //析构函数调用}; BiTree::BiTree( ) { root = Creat( ); } BiTree::~BiTree(void) { Release(root); } BiNode* BiTree::Getroot( ) { return root; }

设二叉树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一棵给定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 typedef struct node{ char data; node *lchild,*rchild; }Bitree; Bitree *B[max]; Bitree *Creatree(){ //建立二叉树 Bitree *T,*S; char ch; int front,rear,sign; sign=0; front=0; rear=-1; T=NULL; printf("建立二叉树:\n"); ch=getchar(); while(ch!='#'){ if(ch!='@'){ //输入结点不是虚结点 S=(Bitree *)malloc(sizeof(Bitree)); S->data=ch; S->lchild=S->rchild=NULL; rear++; B[rear]=S; if(rear==front){ T=S; sign++; } else{ if(sign%2==1) //寻找父结点 B[front]->lchild=S; if(sign%2==0){ B[front]->rchild=S; front++; } sign++; } } else{ //输入结点为虚结点 if(sign%2==0) front++; sign++; } ch=getchar(); } return T; } int Searchleaf(Bitree *T){ //计算叶子数if(T==NULL) return 0; else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Searchleaf(T->lchild)+Searchleaf(T->rc hild)); } void visit(Bitree *T){ printf("%c\n",T->data); } void Inorder(Bitree *T){ //中序遍历二叉树 if(T!=NULL){ Inorder(T->lchild); visit(T); Inorder(T->rchild); } } void main(){ Bitree *T; T=Creatree(); printf("中序遍历:\n"); Inorder(T); printf("叶子数%d\n",Searchleaf(T)); }

二叉树中叶子结点个数算法

//两种算法实现计算二叉树叶子节点的个数 //二叉树叶子节点个数算法之非递归算法和递归算法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SIZE 12500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Tree; int w = 0; typedef struct stack{ int top; BitTree MaxSize[MAXSIZE]; }*Stack; void creattree(BitTree *T) { char ch; scanf("%c",&ch); if(ch == '.') *T = NULL; else{ (*T) = (struct BitNode *)malloc(sizeof(struct BitNode)); (*T)->data = ch; creattree(&((*T)->lchild)); creattree(&((*T)->rchild)); } } void PrintTree1(BitTree Boot) { Stack S; S = (Stack)malloc(sizeof(struct stack)); S->top = 0; while(Boot != NULL||S->top != 0) { if(Boot != NULL) {

printf("%2c",Boot->data); S->MaxSize[S->top] = Boot; S->top++; Boot = Boot->lchild; } else { Boot = S->MaxSize[S->top-1]; S->top--; if(Boot->rchild == NULL && Boot->lchild == NULL) { w ++; } Boot = Boot->rchild; } } } int leaf(BitTree T) { if(!T) return 0; //空树,无叶子 else if(!(T)->lchild && !(T)->rchild) return 1; else return (leaf(T->lchild) + leaf(T->rchild)); } main() { BitTree T; printf("请先序输入二叉树(‘.’代表空子树):\n"); creattree(&T); printf("先序输出为:"); PrintTree1(T); printf("\n"); printf("%d",w); printf("\n"); w = leaf(T); printf("%d",w); printf("\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