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的选择及应用

临床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的选择及应用

临床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的选择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5-18T16:11:18.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作者:汤佳佳[导读] 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深入探索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31)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183-02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包括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治疗是维持患者营养状况,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有效手段,营养支持的方法有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1]。肠外营养指通过输液模式供给营养成分,凡不能经消化道或消化功能不全的病人均适用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口服的方式吸收进入消化道,从而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支持为肠内营养的有益补充,严格掌握其应用的指征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深入探索研究。

1.临床营养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1.1 肠外营养模式优点

通过临床观察,肠外营养能很好的改善疾病的发展,比肠内营养应用更广泛,并且与肠内营养相比,有特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机体营养不良,促进新陈代谢,有文献报道,给以糖尿病病人肠外营养时,血糖能得到明显的控制,改善病人的预后并减少致死率[2]。

1.2 肠外营养模式局限性

随着不断地深入研究,肠外营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障碍,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昂贵的手术开支。长期使用,损伤消化道,提高病发率;条件不具备时,会引起相关疾病的产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进食后有较大几率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以及细菌菌群移位现象,进而造成肠源性感染,导致腹泻,或对患者肝脏等器官功能产生损害[3]。

1.3 肠内营养模式优点

肠内营养适应人体的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促进消化道粘膜的修复,减少微生物感染;促进相关物质的分泌,加强新陈代谢,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费用低廉。总之,早期肠内营养能很好的改善营养水平和肝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延迟胃排空,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的优点除体现在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4]。肠内营养具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进入肠道的营养物质对肠粘膜细胞有营养、刺激作用,有助于其生长和修复,保持肠粘膜的完整性。

1.4 肠内营养模式局限性

相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虽然占有优势,但是随着营养学的研究,肠内营养在应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细菌性感染电解质紊乱,神经系统方面疾病等。了解肠内营养并发症的种类及原因,警惕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减少营养性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十分重要。因此,对于保守治疗的病人人工营养的不足和潜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5]。

2.临床营养模式的选择

2.1 肠外和肠内营养模式的关系

有文献报道,营养治疗在治疗各环节以及临床指征的改善方面是必须的。肠内和肠外营养在临床上的用法并非绝对和矛盾的。很多患者病情既适用于肠内营养,也适用于肠外营养,但也不是随意选择。临床上,常以疾病发生的程度及所处时期,采取相对应的营养模式。如果消化道功能正常,择优选择肠内营养;如果病人消化功能有问题,肠外营养也是不错的给药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二者相互补充。

2.2 营养支持时机的选择

对于疾病早期的病人来说,外周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促进血液循环,维护脏器的血流灌注,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机体正常脏腑功能。对某些严重慢性疾病无法控制的情况,切不可轻易使用营养疗法。研究显示,早期营养模式并不是让所有病人都有同样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术后恢复阶段,通过血流变学考察机体恢复的情况,当内环境基本稳定后,才考虑给予营养支持。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3.结论与展望

虽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不良的方案已经得到业界认可,并在临床推广与应用,但是对于选择何种营养模式仍有争论。在临床应用时,对于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希望选择合理的途径考察病人的相关指标,增强营养制剂在治疗中的效果。

营养支持模式已经成为患者营养补充,疾病恢复的重要模式,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个性化营养支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通过利用营养物质来降低致病因素的风险,减轻疾病对机体的伤害,已经成为当下临床医生们采用支持疗法的新措施。到目前为止,临床营养支持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病人得益。营养支持的目的已经从简单的营养补充到维持正常代谢,改善消化功能,修复组织,促进机体的恢复。总而言之,未来营养学、治疗学研究和发展,在临床病人疾病的改善上,营养支持模式将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参考文献】

[1]张涛,邵高海.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0):860-863.

[2] GABRIEL OLVEIRA,MAR JT.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hyperglycemia in noncritically ill inpatients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hospital mortality.Clinical Care,Diabetes Care,2013,36:1061-1066.

[3]兰芳.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5,28(7):183-184.

[4]周文星,吕传新,宋超.消化液收集回输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1):3359-3361.

[5]午水东,刘虹.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6):78-80.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 (草案) 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 2004.3 目录 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 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 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 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 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 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 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 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 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

持 (22) 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 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 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 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 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 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 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 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 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 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 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 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 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 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 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 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 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 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 第一章概述 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 在外科的重要意义。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

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 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 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在边远地区,受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由于疾病谱的关系,各地区、各 单位所能积累到的经验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内大多数的肠瘘病人都集中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原发性肝癌和肝移植也是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医 院里。这些医院很容易积累治疗这类病人的经验,而其他医院则很缺乏这种临床体验。另外,虽然临床营养支持治疗首先是从普外科“起家” ,但显然这项措施是适合整个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外科。但从目前情况看,其他学科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显得不足,营养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ICU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5、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A) 6、无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都需要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选择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A) 7、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参照美国FDA推荐剂量,根据医生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D) 三、对于住院患者可行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大会推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见附表二)。 对于总评分大于等于3分的住院患者结合临床要求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评分暂时低于3分者,可以定时进行再次营养风险筛查。推荐意见如下: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1肠内营养的历史 虽然营养支持被认为是一些XXXX人几年前已经研究过的当时,营养液是直肠给药,主要是乳制品、动物血、葡萄酒和牛肉的混合物。由于营养制剂的限制,肠内营养在XXXX之前并不常见二战后,由于鼻胃管的出现,开始了上消化道肠内营养的尝试。1957年,格林斯坦等人开发了一种具有明确化学成分的肠内营养制剂,用于开发宇航员的肠内营养。该制剂能维持大鼠的正常生长、繁殖和泌乳。1965年,Winitz等人将其应用于人体。1973年,Relany等人报道了腹部手术后导管针空肠造口术的应用,1980年,Hoover等人证实了术后早期空肠喂养的营养益处。随着20世纪80年代对肠功能的重新认识,特别是肠黏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枢器官等概念的确立,肠内营养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理论、技术和制剂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应用于临床时,临床医生以极大的热情接受和推广了肠内营养的重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缺点逐渐显现。特别是当人们认识到肠黏膜屏障、肠道细菌移位、肠道作为应激反应的中枢器官等概念的建立,以及对肠道免疫防御功能的认识,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增加,国外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比例已从8:2变为2:8。

2.1肠粘膜屏障:①机械屏障:肠上皮及其细胞与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的紧密联系;②化学屏障:主要指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如胃液、胰液、肠粘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等。(3)生物屏障:肠道细菌和生物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④免疫屏障:十二指肠相关淋巴组织主要由帕耶氏斑、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上皮组织淋巴细胞组成。肠道通过S-IgA的体液免疫分泌和细胞毒性细胞免疫反应形成体内最有效的防御屏障 2.2提出细菌易位的概念。细菌移位是指寄生在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包括活的和不活的微生物和微生物产物,如内毒素等。通过解剖学上完整的肠屏障进入正常的无菌组织,如肠系膜淋巴结和其他器官。 2.3肠内营养对肠粘膜代谢的意义肠上皮细胞具有代谢活性。正常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平均每3天左右更新一次,因此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相当大。Bergel等人在1997年的研究表明,肠粘膜的营养30%来自肠系膜动脉的血液供应,70%来自肠腔内营养此外,大量数据证明肠内营养中包含的组织特异性营养因子如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对肠和结肠粘膜营养具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可以调节上皮细胞的更新,提供肠上皮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促进绒毛顶端细胞的脱落,并刺激对肠粘膜有营养作用的胃肠激素的分泌Thompson等发现,胃肠外营养组大鼠的体重、绒毛高度和小肠及粘液中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肠内营养组。正常受试者在肠饥饿36小时后,肠吸收功能显著下降,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实验证明,肠饥饿可导致幼猪胃、小肠和胰腺生长迟缓,小肠粘膜刷状缘寡糖酶活性降低,同时肠粘膜厚度、绒

临床营养学重点

蛋白质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根据测得的氮量乘以6.25,即可计算出某种食物中的粗蛋白质含量。 2.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赖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组氨酸(婴儿) 3.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可分别由蛋氨酸、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4.当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则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一般指鸡蛋蛋白质。 5.食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谷类蛋白: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豆类蛋白:蛋氨酸。 6.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以提高整个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7.氮平衡:NB>0,正氮平衡,常见于处于生长期的儿童、孕妇、疾病康复期病人。 8.NB=0,零氮平衡,健康成人。 9.NB<0,负氮平衡,常见于饥饿、疾病、食用蛋白质质量差的膳食等情况以及老年人。 10.蛋白质的质量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11.一般植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通常比动物性食物蛋白质消化率低。主要是植物性食品中蛋白质被纤维素包裹,影响与消化酶接触程度。 12.蛋白质生物价:生物价=储氮/吸收氮×100 13.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净利用率= 生物价×消化率=储留氮/摄入氮×100% 14.蛋白质功效比值:测定生长发育中的幼小动物摄入1克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来表示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脂质 1.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乳腺癌和肠癌的发生。 2.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提高HDL。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3.多不饱和脂肪酸:保护细胞膜的功能、基因表达,防治心血管病。 4.二十碳五烯酸EPA :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血管清道夫” 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脑黄金。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降低血脂肪、预防心脏血管疾病,改善老人痴呆 从来源上分为:鱼油DHA、藻油DHA和蛋黄DHA。 5.必需脂肪酸: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n-6系)和α-亚麻酸(n-3系) 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动物的精子形成与必需脂肪酸有关 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6.胆固醇:是形成激素与胆碱所必需的,体内水平高会引起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不再限制膳食胆固醇摄入。 7.膳食纤维: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预防癌症结肠癌、大肠癌 8.乳糖不耐受症:是指喝牛奶后出现急性腹痛和腹泻等代谢紊乱症状的现象。人体缺乏乳糖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3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 养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 供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版(草案)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第二部分成人营养需要量 第三部分营养风险筛查(NRS) 第四部分肠外营养素 第五部分输注路径 第六部分疾病营养支持 一.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 四.危重病 五.成人烧伤 六.胰腺炎 七.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 八.炎性肠病 九.肝脏疾病与肝移植 十.心血管疾病 十一.神经性疾病 十二.糖尿病 Ⅱ.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大中规模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CSPEN组织我国临床营养、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于当年制定和公布了第一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登载。这是我国首个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 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开始组织《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修订工作。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2006年4月,召开了2006版指南第一次“共识工作会议”,讨论重

临床营养学课程大纲

《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营养学是关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代谢作用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的一门科学,是在掌握基础营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营养治疗和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营养治疗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医院的基本饮食,常用的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应用范围,饮食治疗原则,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目的。《临床营养学》课程主要介绍机体能量需要,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和需要量,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医院营养膳食和饮食治疗等内容。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能应用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配合医嘱和病人病情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养实施指南,配制简单的膳食,以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而且能面向社区所有的服务对象,为增强他们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和延年益寿,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临床营养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临床护理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包括: 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需求。达到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达到思想教育目标: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特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1.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学基本知识、食品中个营养素组成、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常见疾病的营养学护理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范本

肠外肠临床营养指南手册 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二O一一年六月

20世纪60年代末,肠外营养(PN)与肠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代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40年来,在营养制剂、输液方法和代理论上,都有着迅速的发展、进步,甚至有些概念也在改变。如在开始阶段提出要给予高热量,应用了Hyperalimenlation一词,经临床实践证明,给予超高热量并不能被机体所接受。在机体应激状况下,即使是根据测定或计算的热量都难以给予,并且还有加重机体代紊乱的可能,从而提出了低热量(hypocaloric)的概念。其后又发现,长期低热量营养有损于机体的恢复,在应用上要有一定的时限性。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反复改善而进步的。医学亦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频繁的在更改,逐步深入,不断发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制订并发布,是临床营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包括临床营养医生制订规化的序贯肠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功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有不明之处,请与营养科联系。 二O一一年六月

常用名词定义 (5) 第一章成人营养素需要量 (6) 一、背景 (6) 二、证据 (6) 三、推荐意见 (7) 第二章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9) 一、背景 (9) 二、证据 (9) 三、推荐意见 (10) 第三章肠外营养素 (11) 第一节氨基酸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1) 三、推荐意见 (11) 第二节脂肪乳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2) 三、推荐意见 (13) 第四章营养支持输注系统 (13) 第一节肠营养管饲途径 (13) 一、背景 (13) 二、证据 (14) 三、推荐意见 (14) 第二节肠营养输注泵 (Enteral Feeding Pump) (14) 一、背景 (14) 二、证据 (15) 三、推荐意见 (15) 第三节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15) 一、背景 (15) 二、证据 (16) 三、推荐意见 (17) 第五章疾病营养支持 (19) 第一节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19) 一、背景 (19) 二、证据 (19) 三、推荐意见 (20) 第二节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21) 一、背景 (21) 二、证据 (21) 三、推荐意见 (22) 第三节围手术期肠营养 (22) 一、背景 (22) 二、证据 (22) 三、推荐意见 (23)

临床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 1.下列属于婴幼儿锌缺乏的症状是()。(分值:1分) D.生长发育缓慢 2.急性胰腺炎能进食时应先给予()。(分值:1分) A.无脂高碳水化合物流质 3.女性,75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经鼻胃管给予匀浆膳,当呼吸商大于1,可能与()有关。(分值:1分) A.过量的糖类摄入 4.大手术后的第一次进食患者应使用()食品。(分值:1分) C.流食 5.下列哪种调味品可以减少烹调时维生素C的损失()(分值:1分) C.醋 6.实际体重在理想体重±10%内为()。(分值:1分) B.正常 7.肝性脑病患者营养治疗应注意摄入()。(分值:1分) E.支链氨基酸

8.下列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分值:1分) E.尽是避免户外活动 9.急性痛风、慢性痛风、高尿酸血症、尿酸性结石患者常使用()。(分值:1分) D.低嘌呤饮食 10.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置留鼻胃管,可给予()(分值:1分) D.高蛋白、低糖类营养液 11.下列哪种豆制品含维生素C较多()(分值:1分) C.绿豆芽 12.关于幼儿园儿童蔬菜安排不科学的有哪些?()(分值:1分) A.由于蔬菜和水果营养成分相近,可以用水果替代蔬菜 13.核黄素缺乏可引起()(分值:1分) B.脂溢性皮炎 14.当前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分值:1分) C.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 15.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合理控制()。(分值:1分) D.热能

16.老年人饮食应注意()。(分值:1分) A.蛋白适量而优质 17.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分值:1分) E.6g 18.()可以促进膳食中铁的吸收。(分值:1分) C.维生素C?? 19.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者宜采用()。(分值:1分) A.低脂膳食 20.下列哪组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分值:1分) B.铁、铜、钴 判断题 21.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故应减少餐次至每日两餐,以减轻老人消化系统负担。()(分值:1分) 正确错误 22.脑卒中患者的鼻饲饮食中脂肪应不超过总能量的30%。()(分值:1分) 正确错误 23.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是老年性痴呆患者最常见的营养问题。()(分值:1分) 正确错误

-临床营养学 选择题汇总

《临床营养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一般20小题,共20分。 1、下列不适于采用软食的是(D)。 A低热;B伤寒;C幼儿;D产妇;E咀嚼和呑咽差者 2、判断机体肥胖最常用、最简便的指标是(B)。 A、想体重; B、BMI; C、皮褶厚度; D、体脂率; E、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之比。 3、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加重肺通气和肺内气体交换负担的是(C)。 A、矿物质;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脂肪; E、维生素 4、以下人群中,不易患冠心病的是(E)。 A、高血压患者; B、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C、肥胖患者; D、糖尿病患者; E、素食者。 5、当肾功能不全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出现为胰岛素抵抗; B、糖耐量升高; C、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D、蛋白质分解增加; E、血脂升高 6、下列选项中,会加重炎症性肠病粘膜损伤的是(C) A、谷氨酰胺; B、 -3脂肪酸; C、乳糖; D、果胶; E、低聚糖 7、关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营养治疗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急性期:低脂高蛋白半流或高蛋白软食; B、缓解期:高蛋白、高维生素普食; C、 急性期:低脂高膳食纤维半流或高碳水化软食;D、缓解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普食;E、急性期:低脂高膳食纤维半流或高碳水化普食。 8、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应采用(C) A、高蛋白膳食; B、低蛋白膳食; C、高热能高蛋白质膳食; D、低热能膳食; E、低胆 固醇膳食。 9、对帕金森综合症进行营养治疗时,错误的做法是(A) A、不用控制能量摄入; B、全天蛋白质以0.8g/(kg · d)为宜; C、增加叶酸丰富的 食物;D、服用多巴胺药物时,避免食用蛋类和豆类;E、适宜加蔬菜、水果等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材料; B、饱和脂肪酸可减轻心血管损伤; C、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炎症有抑制作用;D、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E、充足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11、肠外营养支持不适用于(B) A、食管胃肠道先天畸形; B、偶发腹泻; C、大面积烧伤; D、急性重症胰腺炎; E、急 性肝肾功能衰竭。 12、下列选项中,以减少含氮代谢产物积聚,减轻肝、肾负担为目的的膳食是(B) A、少渣膳食; B、低蛋白膳食; C、低盐膳食; D、低钠膳食; E、低脂膳食。 13、下列选项中,能可靠判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指标是(B) A、血清总蛋白; B、血清白蛋白; C、球蛋白; D、转铁蛋白; E、视黄醇结合蛋白 14、急性呼吸衰竭的营养治疗原则是(C)。 A、低脂、高碳水化合物; B、低脂、高蛋白; C、高脂、低碳水化合物; D、低脂、低碳 水化合物;E、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 15、在痛风病人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中,不宜选择的是(E)。 A米饭;B、馒头;C、土豆;D、山药;E、蜂蜜 16、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 A、高钙饮食; B、高钾饮食; C、高钠饮食; D、高镁饮食; E、高铁饮食。 17、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治疗的基本方法不包括(C)。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标准[详]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一、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 引言 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整理)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简介.

临床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介绍 一、临床适应证和用法 肠道的营养制剂可作为唯一营养来源,或者不能耐受大容量喂养或需要高能量的病人能量所需,如高分解代谢状况、液体入量受限 ( 如心功能不全病人 ) 、恶液质、厌食症、康复期、咀嚼或吞咽困难以及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前准备。 有一些营养制剂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持患者肠道结构和功能,适于长期应用。 二、营养制剂用量 营养制剂的输注速率、输注量、输注时间及休息间隔。 三、自制食品与工业化食品区别 (一)营养 1. 家庭自制食品 一般都要经过长时间烧煮,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而且多数习惯用成口味。 2. 工业化食品 为液体和粉剂。则强化多种营养素,强化铁、锌、钙及维生素 A ,以保存食物中天然营养素为本。 (二)卫生 家庭自制食品直接制作,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不能完全保证卫生。 工业化食品精选无农药污染、上乘原料,生产过程还采用高温杀菌、无菌真空包装,两种食品都绝不含香精、工业色素和防腐剂,安全卫生的食品。 (三)质地

家庭自制食品一般不够细腻、胃肠很难消化吸收。 工业化食品适合各种昏迷病人以及鼻饲患者的需求。 (四)方便 家庭自制食品对现代人来说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也容易造成浪费。工业化食品即开即食 , 吃多少用多少,省时方便不浪费。 四、常用的营养制剂 (一)百谱素 百谱素是以短肽蛋白为基质的高能量药素合剂,其性状是淡黄色的粉剂,溶于水形成白色的液体,味道略有苦涩。 1. 成分: 含有麦芽糖糊精、葡萄糖浆、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甘油三酯、维生素矿物质、 微量元素蛋白质、 85% 的短肽链水解乳清蛋白、 15% 的游离氨基酸、脂肪酸, 50% 植物油、 50% 的中链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以麦芽糖糊精为主,不含乳糖。 2. 能量 能量密度: 1 毫升一卡热能。 能量的分布:蛋白质占 15% ,脂肪占 15% ,碳水化合物占 71% 。 3. 主要的营养成分 每一百克的粉剂中含有蛋白质 15.8 克,脂肪 3.9 克,碳水化合物 73.9 克,矿物质2.1 克,维生素 C300 毫克,还含有叶酸、泛酸、生物素、肌醇胆碱。 4. 适应证

临床营养学简答题集

简答题 1、简述合理膳食得原则? 2、简述母乳喂养得优点? ①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得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 ②母乳含钙量虽不高,但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 ③母乳中含有多种多样得生物活性物质,如各种生长因子、免疫因子、牛磺酸、各种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等,可提高婴儿得免疫力与增强婴儿对疾病得抵抗力; ④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之间感情交流及加速母体得产后康复; ⑤母乳喂养经济、方便,温度适宜,几乎为无菌食品。 3、简述老年人得膳食保健措施有哪些? 4、试述冠心病得膳食防治原则?P120 ①禁烟禁酒 ②能量要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或适宜体重,防止肥胖 ③脂肪占总能量得25%,饱与脂肪酸应小于总能10%,多不饱与脂肪酸占10%,单不饱与脂肪酸占10%,每日胆固醇摄入量限制在300MG ④碳水化合物,鼓励多吃各类杂粮; 5、试述高血压病得营养防治原则? ①膳食指导 ②限制钠盐摄入;限制能量摄入;限制食物脂肪;增加优质蛋白质得摄入;增加钾、镁、钙等矿物质得摄入;限制饮酒。 ③营养健康教育 ④做好饮食指导;养成良好得生活习惯;避免酪胺反应得发生。 6、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①合理控制能量摄入:这就是糖尿病营养治疗得首要原则。能量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及有无并发症等确定。能量摄入量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②选用吸收较慢得多糖,限制单糖及双糖得摄入量:供给充分碳水化合物减少体内脂肪与蛋白质得分解,预防酮血症。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能量得50%-60%为宜,甚至可高达65%,但不宜超过70%,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00g-350g,相当于主食250-400g。 ③限制脂肪与胆固醇:一般膳食脂肪占总能量20%-30%,其中饱与脂肪酸占总能量应少于10%。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mg/d,合并高血脂症者,应低于200mg/d。避免食用富含胆固醇得食物,如动物脑、肝脏,鱼虾子、蛋黄等。 ④保证足量得优质蛋白质:蛋白质供给与正常人接近,为0、8-1、2g/(kg*d),占总能量10%-20%。膳食中应有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乳、蛋、豆制品等。 ⑤充足得维生素:①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②补充维生 素C可防止微血管病变;③供给足够得维生素A可弥补患者难以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得缺陷;④充足得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能加强患者体内已减弱得抗氧化能力。适量得矿物质:①补充适量镁预防视网膜病变;②补充适量钙预防骨质疏松并发症;③补充适量锌帮助机体利用维生素A;④补充糖耐量因子成分三价铬;⑤补充锰改善机体对葡萄糖得耐受性;⑥补充锂促进胰岛素得合成与分泌;⑦限制钠盐摄入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⑥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素得摄入:膳食纤维具有较好防止糖尿病得作用,能有效改善糖代谢、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与防止便秘等。建议膳食纤维供给量20-35g/d,或15-25g/1000kcal。 ⑦合理得餐次与营养分型治疗:根据血糖、尿糖升高时间、用药时间与病情就是否稳定等情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XXXXXXXXX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规范 —、总则 1、肠外营养药物使用科室较多、临床应用较广。为规范其临床使用,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华医学会编)》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2、临床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NS)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 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 teral n utrition , EN)支持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肠内营养是指经消 化道给以较全面的营养素;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自的功能。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3、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对 临床营养支持按A、B、C、D四级进行推荐使用。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附表一)。

二、确定毎天的营养素需要量,是营养支持的基本要求。肠外营养因缺乏人体自身调节的过程,使用不当可造成营养素过量;但若补充过少,则又可能导致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故应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成人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意见如下: 1、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B) 2、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 推算出来的值。(D) 3、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C) 4、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A)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第五节-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第五节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品种较多,按其组成成分可分为要素型、非要素型和组件制剂,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一)要素制剂 1. 立适康短肽型 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公司 剂型:粉剂 能量来源:氮源为酪蛋白肽、游离氨基酸,脂肪来源于玉米油、MCT,碳水化合物来源于麦芽糊精。 供能比例:蛋白质17.2%,脂肪4.6%,碳水化合物78.2%。 特殊成分:谷氨酰胺。 渗透压:380~420mOsm/L 能量密度:0.79kcal/ml(标准配制液) 推荐使用:胰腺炎,炎性肠道疾病,肠瘘,短肠综合征,放射性肠炎,各种危重病人,营养不良病人术前喂养,肠道准备等。 (二)非要素制剂 1. 立适康营养流食普通型 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公司 剂型:水剂 能量来源:氮源为乳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脂肪来源于玉米油、椰子油、MCT,碳水化合物来源于麦芽糊精、蔗糖。 供能比例:蛋白质16%,脂肪27%,碳水化合物57%。 渗透压:280~320mOsm/L 能量密度:1kcal/ml 推荐使用:有胃肠道功能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但存在营养摄入障碍的病人。 2. 立适康营养流食纤维型 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公司 剂型:粉剂 能量来源:氮源为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脂肪来源于玉米油、MCT,碳水化合物来源于麦芽糊精、葡萄糖。 供能比例:蛋白质16%,脂肪33%,碳水化合物51%。 特殊成分:膳食纤维,谷氨酰胺。 渗透压:280~320mOsm/L 能量密度:1kcal/ml(标准配制液) 推荐使用:有胃肠道功能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但存在营养摄入障碍的病人。 3. 立适康营养流食纤维型 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