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它与科学性是同样意思,即如何科学对待这门科学的态度问题;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便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可见,这个问题今天得到强调是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把自己创立的学说看作有机整体,马克思经常使用”整体”、总体这样的概念,也总是将他考察的对象放到与它关联的整体中来考察。马克思的整体观是批判资产阶级异化生存的结果,是超越传统哲学整体观的产物。他用物质的整体观取代了精神基础上唯心的整体观,用关系的整体观取代了集合论的整体观,用现实的具体的整体观取代了机械的整体观,用世界与人关联的整体观取代了无人的整体观。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也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有机整体。我们建国初机械照搬苏联按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来建构课程和理论教育体系之时,胡绳等十多位理论家曾联名建议开“马克思主义原理”而不要分割为几门作为公共政治课。此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直至1985年胡乔木主持下才解决。1985-1998年,十三年试行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不是决策不对,而是改革措施不配套。“98方案”可说是迁就现实、对历史沿革未深究之举。“2005方案”又回到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取代“马哲”、“政经”的“85方案”原地。但这是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

这个问题的强调,要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背景、规划和目标下来理解、认识。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很有必要,但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更有必要。过去整体研究显得薄弱,现在应当赶快加强。

一、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里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致,即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必须搞清,而过去对这个问题正如小平指出的“没有完全搞清楚”。邓提出问题后,全党关注,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人们对“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为关注。

1、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问题。要全面理解、回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的什么,应包含三方面:

①最根本的是坚持其质的规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对基本原理、基本特征的坚持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有什么样的回答:如人道的马克思主义、民主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要么不正确,要么不全面。正确、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至少应有以下几点:即“一脉相承”的“脉”在以下几方面,“不丢老祖宗”主要也指以下几方面: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哲学基础);

b、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

c、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

d、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上述四点是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科学阐释,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不能改变的本质,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也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规律的关键所在。

②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指马恩及其继承者们创立和发展了的,经受了社会实践反复检验所证明了的那些科学原理;即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如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反映论原理、历史决定性的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科技迅猛发展为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原理、“反映论”原理都已过时,都未超出“归唯物主义”,不能解释科技革命新成果,应当用现代系统论取代唯物辩证法原理。

在唯物史观讨论中,有人力图用社会技术经济形态取代社会经济形态。如称:“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的经济形态”,说“媒介成为今后社会形态变革的唯一动力、区分社会形态的标志”等;有人将社会决定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成是否定人的意志作用的“机械决定论”;有人从总体上否定唯物史观,对它全面质疑、批判、贬之为“传统唯物史观”,要求“超越唯物史观”,代之以“系统史观”。

b、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劳动价值论已过时,活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资本也能创造价值”,“资本家也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主张用“要素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进而否定“剩余价值论”。

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基本原理。如,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两个必然”)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法的理论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以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为由,否定“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上述这些论调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挑战和否定。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严肃对待(迎接)挑战,认真作出回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在捍卫中发展)

③还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它思想体系根本区别的标志(显示)。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

a、第一层次,正如列宁说的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最根本的特征。

b、第二层次,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最根本的是坚持其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讲讲理由:如没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必然失去其人民性、群众性。有人将人民性与党性对立、割裂是错误的)。

结论: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正是胡锦涛03.7.1讲话所深刻论述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最根本理论特征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

以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根本政治立场的无产阶级学说;

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的马克思主义。

“不丢老祖”最根本的就是不丢这些!

2、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即由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把握它,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反对任何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和庸俗化。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回应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如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出现的“过时论”、“破产论”、“失败论”、“终结论”,应作出科学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回答,面对国内四个多样化带来的种种疑问,搞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宣传、说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人们头脑。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江泽民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江论党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才能真正坚持。“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用实践去发展本本”,“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专题摘编)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的条件、要求。理论创新要作到两个“坚定不移,毫不含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它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既然是其固有特征,就要求我们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体系。这实质上就是个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很重大。

1、种种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不完整的理解。

如: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不能排除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部分和实践内容;不能不包括政治经济学和科社的基本原理。

②“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不能不看到这一目标实现的现实道路是更主要的理论成就。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排除,否则就破坏了理论整体性。

③有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说成是“斯大林的定义”而拒斥之。与②一样,不能把人的解放与社会发展规律割裂、对立;此外,“人的解放”如不认清无产阶级对人类解放的决定意义,这“两个解放”的同时性(人类解放我解放),把人的解放与工人解放割裂使之抽象化就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谈,是资产阶级也可以接受的,抽掉了马克思主义党性的口号了。而马克思说:“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

④“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虽说这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但缺点:

a、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价值意义——使之不能完整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内容;

b、同时,这个论断还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马哲不能没有自然观基础。没有自然观就没有科学的历史观,从而也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

⑤“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特此观点。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是首先包括关于资本主义认识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否则,看不到它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不到其世界观、方法论依据和意义,就否定了它的普适性。

⑥“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如广义“革命”则可,否则,则片面了,给“过时论”以口实。

之所以理解不完整,是未把握方法论。

2、关键是要把握科学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即方法论原则,主要是:

①必须坚持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体系。折散后,不仅使这些部分不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也使马克思主义不复存在。

②必须把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坚持从“根本点”上去认识马克思主义。找到这些“根本点”、“基本点”才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质性内容。

③必须坚持从“现在的情况”和本国实际出发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不抽象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反对从本本上找现成答案。马恩说英、德、法各不相同;列宁说,学习小册子,举例说明什么是共产主义式的宣传,毫无用处,需要总结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需要告诉人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认为:问题始终是“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说:中国共产党人离开中国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毫无意义。

④必须坚持从其本来性质和历史经验出发来认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如实看作是发展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完整理解的定义应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该定义包含的内容:

①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以之为基础的;

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自然观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形态结构及不同结构的内在联系

认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建立在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态结构基础之上。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态结构,依据不同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划分。主要可分为:板块结构,层次结构,过程结构(阶段性、民族性形态)。

①按学科构成看,是“板块结构”。即列宁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这三门构成的学科板块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才构成完整科学体系:

②按重要性、稳定性看,是“层次结构”。分为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具体论断三个层次:

a、从层次高低看:

(带显性特征)

b、从稳定性看:

c、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理解):

根本方法:即辩证法,是统率其它科学方法的方法,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此,列宁有一个精辟的概括:“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这是第一。第二,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象黑格尔有时说的)、变化中来观察事物。……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第四,辩证逻辑教导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就是指唯物辩证法常常简要提到的全面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及其方法。这四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实质、精髓。克鲁普斯卡娅指出:这四点“扼要地指出了研究各种现象时应当作为行动指南的全部本质的东西”。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基本原理:从类别看,有认识方法、认识规律的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有揭示事物本来面貌和固有规律的原理——唯物史观的原理。

从层次分,有具有最高普遍性的原理——唯物辩证法;有适用不同领域的原理,即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可分为一般社会发展原理,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某些社会的发展原理,如阶级矛盾、政治斗争,阶级、国家、革命、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的原理,如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规律等)和思维发展规律。

从学科分,在第一部分讲“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时,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社分别例举了那些经实践反复验证过的基本原理。

具体论断(个别结论):对某国、某时的形势、特征、状况、条件的分析判断以及据此制订的任务、策略。它具有变动性、非普适性、特殊性。如十月革命走中心城市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王明将其照搬到中国,造成党和红军的巨大损失。可见,具体论断有的有参考、借鉴价值,有的则没有此种价值。即使可借鉴的经验,也必须结合本国情况,创造性地解决本国的问题。具体论断是无比生动、丰富、多样的,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发展和生命力的突出体现。(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③按国别(民族)形态看,还有“过程结构”。即马克思主义在与各国实际结合、在应用中得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国别(民族)形态和阶段形态。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可分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上述①②③种结构分析认识方法,既可相对独立运用,又可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可优势互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科学体系、理解其精神实质。过去,用板块结构、国别形态多一些,而对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运用和研究要少一些,这个薄弱之处应予加强。今后,要全面、综合运用,以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

本专题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坚持中发展,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不

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点便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贯彻16号文件的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张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4期

2、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梁树发)

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3、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王彦深、吴鹏)

同上刊,第5期

4、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郝敬之)

同上刊,第4期

5、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王贵明)

探索1999年第10期

6、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王修智)

光明日报2004年9月21日

7、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整体研究(高放)

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8,同上刊2006年第12期:

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吴波)

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张定鑫)

书写马克思的三种方式(张立波)

9,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赵福生)

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又研究2008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