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是指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在商业交往中向他人提供财物或其

他利益,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或其他不当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在很

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

此对商业贿赂的打击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商业贿赂案例和取证技巧。

1.高管行贿案例: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管为了在政府招标中获得合同,向政府官员行贿。取证技巧包括:

a.寻找证据:可以通过调查该公司的财务记录,查看涉及现金流动的

异常交易情况。比如,高管在招标之前或之后的时间段内,向其他公司支

付了大笔款项。

b.证人证言:寻找内部员工或其他相关人员,询问他们是否有目击或

听说过高管行贿的事情,并请他们提供书面证词。

c.外部协助: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或调查机构,在合法的情况下获取相

关证据。比如,通过便衣操作,获取高管与政府官员的会面场所的录像或

照片。

2.员工收贿案例:一名销售员为了确保订单的落实和提成的增加,接

受了客户的贿赂。取证技巧包括:

a.财务审计:对销售员的财务记录进行审计,比对其收入和财物的增

加是否与贿赂金额相符。

b.电子证据:查看销售员的电子邮件、消息记录等通信记录,是否存

在与贿赂相关的信息。

c.笔迹鉴定:通过销售员的书面记录,比如备忘录、合同等文书,与涉案贿赂交易的文书作对比,以证实销售员是否参与了贿赂活动。

3.第三方中介案例:一家公司通过中介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取证技巧包括:

a.调查中介公司:对该中介公司进行调查,查看其过往的业务合作伙伴,是否与政府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并寻找相关证据。

b.监控和录音:在合法的情况下,对涉事人员进行监控和录音,以获取他们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不正当交流和行为的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取证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取证过程合法合规。同时,取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正和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而非滥用取证权力诽谤他人。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大众汽车商业贿赂丑闻 事件背景: 时间:2002年至2008年 地点:全球各地 大众汽车(Volkswagen)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其 汽车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然而,这家企业却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 陷入了一场丑闻,被揭发贿赂行为。 案例细节: 2002年,大众汽车旗下子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名为“鹰公司” 的汽车销售中介机构。这家中介机构负责处理大众汽车在华销售业务,并通过提供回扣等手段促使销售量增长。但是,鹰公司的工作人员却 采取了非法手段,向中国政府官员和商业伙伴行贿以谋取利益。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鹰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行贿手段确保了大众 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并在销售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这其

中涉及的行贿行为包括提供现金、礼品和特殊待遇,用来获得政府官员的支持和优先权。此外,鹰公司还通过向销售人员支付高额奖金来鼓励推销大众汽车产品。 2011年,一名内部举报人士给中国的反腐败组织提供了关于大众汽车贿赂行为的证据。此举引发了一场深入调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收集证据,中国反腐败机构发现了大众汽车的贿赂问题,并揭露了相关细节。 2013年,中国政府展开了对大众汽车的调查,查明了他们的贿赂行为。作为对大众汽车违法行为的惩罚,中国政府决定对该公司处以巨额罚款,并撤销其在中国销售方面的特殊待遇。 律师点评: 这起大众汽车商业贿赂案件揭示了一个国际企业如何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商业优势的问题。贿赂行为对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破坏了商业道德。 这一案例的调查和处罚,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商业贿赂行为的严厉态度。政府通过对大众汽车的罚款和取消特殊待遇,向其他企业发出

商业贿赂相关案例

商业贿赂相关案例 商业贿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取、维护或扩大商业利益,向他人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谴责。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商业贿赂案例。 1.西门子公司: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曾卷入一起巨大的贿赂丑闻中。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涉嫌行贿,以获取合同或政府订单。2024年,该公司被曝光涉嫌向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行贿,并支付了数亿美元的罚款。 2.华为公司: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公司于2024年卷入了一起商业贿赂案件。据报道,公司高管向波兰政府官员提供了财物,以获取商业利益。这起案件导致华为的声誉受损,并对其在欧洲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3.雅虎公司:美国互联网公司雅虎曾涉嫌商业贿赂,以获取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利益。据报道,该公司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给中国政府官员,以换取商业合作机会。雅虎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被迫退出了中国市场。 4.被高通收购的博通公司:半导体公司博通公司在2024年被美国高通公司收购之前,卷入了一起大规模的商业贿赂案件。据报道,博通公司向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提供了巨额财物,以获得商业合作机会。这起案件使得博通的声誉受损,并对其最终被高通公司收购产生了影响。 5.阿尔斯通公司:法国跨国公司阿尔斯通公司在2024年被美国司法部以商业贿赂罪名调查。阿尔斯通被指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贿赂,以获取国际性的基础设施合同。该公司最终被罚款数亿美元,且相关高管和员工也被判刑。

这些案例揭示了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商业贿赂不仅损害了道德底线,还破坏了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给公司造成严重的声誉和经济损失。为了打击商业贿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立法、加强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企业也应提高自身的合规意识,制定合规政策和程序,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公司的商业活动合法合规。

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一

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一 商业贿赂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交易秩序,影响风清气正营商环境。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表现形式也花样翻新,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特点。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监管执法力度,形成强监管的社会震慑力,对推动经营者增强守法经营意识,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等,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现公布一批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一、医疗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 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如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有的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这些行为不但损害了其他同业经营者的商业机会,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加重了群众医疗负担,激化了医患矛盾,对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和医者职业道德也造成严重侵蚀,助长了歪风邪气。 案例1.合肥倍思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 基本案情:2020年5月,当事人与某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签订协议,以给付科研费用的方式,使得其经营的矫正用耳模型进入县人民医院推广销售,销售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在此期间当事人在县医院共销售178个矫正用耳模型,当事人工作人员白某某分2次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县医院耳鼻喉科科研费用3.5万元。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收受当事人赞助费用的行为,已移送医院纪检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置。 法律依据及处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的规定,依据第十九条对当事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没收违法所得29.09万元,罚款30万元。 案例2.杭州建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

商业犯罪案例

商业犯罪案例 【篇一:商业犯罪案例】 紧接着检查人员从一家行贿企业的记录里发现,收取回扣的并不止 是开江县县医院一家。从2005年5月到2006年1月,四川全省医 疗卫生系统的专项反商业贿赂行动当中,包括全省各地的36名医院 院长、副院长在内的128人被依法查处,涉案金额上千万元。主持人:其实从这个片子里,大家更多看到的是结果,终于大白于天下了,但是真正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今天我们也把肖大 夫请到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肖大夫。我看上面说您举报了八年, 按理说您本身又是医师,而且还是主任,像进药、回扣有非常详细 的记录,证据明确,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肖启伟:药品回扣应该说在九年、十年前就存在,到1998年以后, 大量的药贩子就到医院,他不是给院长,他要给院长、副院长、分 管药品的副院长、书记、药剂科主任、药房的工作人员、医生等等,总共大概有七到八道关口全部要打通,药贩子直接跟医生面对面接触,而且临床各个系统的用药基本上都涵概了所有的回扣药,过去 回扣药的品种比较少,1998年以后就比较多,因此医生的处方基本 上是回扣药,过去一个处方就是几十块钱,以后可以到几百,甚至 上千元,这样病人就承受不起,因此这个回扣就比较严重。 主持人:肖大夫,你一个月最多可以拿多少回扣? 肖启伟:我是外一科的主任。 主持人:主任级别的,比一般医生还多一点是吧? 肖启伟:因为我们有具体分管床位,我们是必须要开处方才有回扣,药贩子是根据你的处方均额来算你的回扣。 主持人:医生都爱开大单子吗? 肖启伟:都是大处方,而且是过度治疗,我每个月有时候可以有两 三千元,有时候有三百、五百元不等,但是我们有的医生一个月可 以上五千、六千都有。这个问题一开始大家对这个认识比较茫然, 认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的院长也跟我们讲,搞一点回扣,医 生待遇比较低,通过这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待遇。 主持人:当时你们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吗,或者说是违法的? 肖启伟:一开始还没有这样认识,以后就看到这个病人承受不起, 我们的处方他不在医院买药,全部拿出去买,而且就骂医院,认为 医院是敲他们的竹杠,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医院的名声不好听,而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案例一:国际公司贿赂政府官员 2024年,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项目中,为了 获得政府官员的支持和优先权,通过向相关官员行贿。该公司通过虚构合 同和支付费用的方式,将大量涉及的贿赂款项转账至相关官员的银行账户。该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取证技巧: 1.数据挖掘:通过对公司内部账务、合同和付款记录等资料进行数据 挖掘分析,看是否有异常的付款行为和金额。 2.证人调查:调查可能了解到公司行贿行为的内部员工和相关官员, 以获取相关证词。 3.银行调查:通过调查公司和相关官员的银行账户,查看是否有大额 款项的转账记录。 4.文书调查:查看公司的合同、报告、员工通讯等文件,寻找可能的 违规行为线索。 5.协助调查:与国际合作伙伴、当地执法机构和反腐败组织合作,分 享情报和协助调查。 案例二:医药公司向医生行贿 一家制药公司为了推广其新上市的药品,在医院和医生之间进行贿赂 交易。该公司通过给予医生高额的回扣和礼品,以期医生在处方时优先选 择该公司的药品。该案引发了公众对药品行业的关注和质疑。

取证技巧: 1.医院调查:与医院合作,调查该公司在医院内的业务活动,如销售、合同签订、会议和活动等。 2.监控录像:通过监控录像,查看医生和制药公司代表之间是否存在 非法交易的行为。 3.谈话录音:通过私人调查,获得医生和制药公司代表之间的谈话录音,获得相关证据。 4.社交媒体调查:分析医生的社交媒体账号,查看是否存在奢华生活 方式的迹象,以推断是否存在非法所得。 5.证人调查:调查可能了解到公司行贿行为的内部员工和相关医生, 以获取相关证词。 案例三:企业行贿法官 一家企业为了赢得一项重大官司,向法官行贿。该企业通过给予法官 财物、旅行和特殊待遇,以期法官在官司中支持该企业。该案引起了司法 界的震动和高度关注。 取证技巧: 1.邮件调查:通过调查企业和法官之间的邮件通讯,查看是否存在涉 及行贿的内容。 2.监控录像:通过监控录像,查看企业人员与法官之间是否存在非法 交易的行为。

典型商业贿赂案例

典型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被喻为市场经济的毒瘤,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商业贿赂以不啻于燎原之势,在我国的各行各业飞速的蔓延开来。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商业贿赂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贿赂案例篇1 当一些中外药企都预计“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风波渐平之时,法律的大网才刚刚张开。 1月8日晚,湖北省经侦部门人士:“2013年11月份,警方已经正式批捕甘李药业驻湖北的7名医药代表,其中包括省级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和医院代表。” 2013年9月,匿名人士爆料称,甘李药业卷入商业贿赂丑闻,2012年行贿总金额可能高达3亿元。爆料之前,该人士已经向湖北经侦部门报案。经侦部门于2013年8月开始调查。 甘李药业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生产第三代胰岛素的企业,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三家外资药企。 “甘李药业驻湖北办事处的29名人员被警方带走调查,最终批捕7人。具体何时进入公诉等程序,要看办案进度,暂时不得而知。”上述经侦部门人士表示。据其透露,由于涉及金额巨大,该案已经被列为湖北省重大经济案件之一进行处理。省公安厅、卫计委已经要求湖北所有收受贿赂的医生退缴赃款,目前收到的赃款总额高达数百万元。 关于甘李药业涉嫌商业贿赂案件的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还将进一步关注。 商业贿赂案例篇2 2011 年 10 月 26 日,为稳定大客户,该公司与北京味公司签订《赞助协议》,约定在2011 年 10 至 12 月间,北京味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继续采购“安”牌乳制品作为生产原料;作为回报,上海恒乳制品公司在此期间为北京味公司的市场活动提供商业赞助。 2011年10至12月,北京味公司从上海恒乳制品公司指定的北京供货商处采购“安”牌乳制品金额共计人民币9308104.29元,上海

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

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 【篇一:葛兰素史克案例分析】 【事件介绍】 葛兰素史克贿赂门发酵多家药企遭调查 外资药企在华行贿风波愈演愈烈。继葛兰素史克因涉嫌行贿被立案 调查后,近日又传出辉瑞、罗氏、优时比等多家外资药企在中国多 地办公地点遭工商部门到访。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数十家在华跨国药企早在2007年就签署了《药 品推广行为准则》,但在销售额和高额提成的诱惑下,药企贿赂早 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而此番多家外资药企遭工商调查,标志着在葛 兰素史克之后,有关部门对制药行业贿赂行为调查行动的扩大。 多家外资药企传被调查 此前,有消息称辉瑞、罗氏、优时比、诺华等多家外资药企正在接 受商业贿赂调查。不过,被点名的药企有的否认,有的称仅是例行 的常规检查。 2013年7月19日,优时比的一位发言人证实,其上海办事处过去 48小时内受到了工商部门的调查。 他们已对活跃在这个国家的几家制药公司展开了调查,其中既有中 国公司,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外国公司。 该发言人称,工商部门此次造访优时比上海办事处的目的是为了寻 求合规信息。 而罗氏方面则表示,公司没有收到政府关于针对罗氏反腐调查的通知。罗氏一名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 我们不知道中国正在对罗氏制药 进行任何反腐败调查。我们致力于保证罗氏制药全球所有员工遵守 高标准的规则。 诺华的声明则称,中国政府部门尚未就反腐败一事与公司进行联系,诺华尚未受到相关调查,而外界所说的武汉办事处事实上没有受到 任何政府部门的调查。 一家外资药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葛兰素史克事件发生后,该公司 在华多地办事处均被工商部门到访,但他强调仅是例行的常规检查。之前每年也会到访两到三次,这种检查与葛兰素史克被调查的概念 不同,一般是查看一些经营活动的材料。 药企在华行贿并非个案

商业贿赂行为案例及解析

商业贿赂行为案例及解析 案例 2007年4月15日、2007年8月4日,广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医学院签订了销售血凝仪和分析仪协议书,分别以5.6万美元、3.9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该成交价格除了血凝仪和分析仪外,协议内容还包括免费赠送联想品牌电脑1台、中文报告处理软件一套、激光打印机、彩色喷墨打印机、医药试剂等物品。建新县工商分局认为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广州医学院多次谈判过程中,为击败竞争对手,未按照将血凝仪、分析仪及相应附属设备配套销售的行业惯例销售,而是采取承诺免费赠送电脑、电源、打印机等方式获得交易机会,使其他竞争对手丧失了与广州医学院的交易机会,影响了市场交易秩序。因为电脑、电源、打印机、试剂等是血凝仪、分析仪正常使用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其作为赠品免费赠送广州医学院,而未作为配套设备销售,不符合“折扣”行为构成要件。故广源科技有限公司以附赠的方式销售血凝仪和分析仪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规定,属于商业贿赂行为。建新工商局由此对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做出处罚决定:没收广源科技有限公司违法所得9.5万美元、罚款10万元。请问: ①广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血凝仪和分析仪的行为是否属商业贿赂行为?为什么 ②建新县工商分局对广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③如果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建新县工商分局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解析: ①广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血凝仪和分析仪的行为构成商业贿赂行为。依据是: 本案中,广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击败竞争对手,未按照将血凝仪、分析仪及相应附属设备配套销售的行业惯例销售,而是采取承诺免费赠送电脑、电源、打印机等方式获得交易机会。但电脑、电源、打印机、试剂等是血凝仪、分析仪正常使用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广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其作为赠品免费赠送广州医学院,而未作为配套设备销售,不符合“折扣”行为构成要件,也不属于按照商业惯例赠送小额广告礼品,其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8条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的第8条的规定,构成了商业贿赂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 第1款: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第2款: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8条: 第1款: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但按照

知识产权:商业贿赂内部调查案例

知识产权:商业贿赂内部调查案例案例背景: 2008年,一家国际知名的制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A)在中国市场拥有多家销售分支机构。然而,有关公司A在中国市场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指控逐渐浮出水面。公司A决定进行一次内部调查,以查明实情并采取适当措施。 调查细节: 1. 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公司A的一位销售代表在与中国一家医院合作时涉嫌行贿,目的是获取合同定价的不正当好处。该销售代表向该医院的临床主任行贿,希望能够以公司A的产品替代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2. 2008年3月22日,临床主任被检察人员逮捕,其涉嫌收受贿赂的行为被曝光。检察人员进一步展开调查,并发现了与公司A相关的线索。

3. 2008年4月,公司A的高级执行人员宣布启动内部调查,以核实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4. 2008年5月,公司A的内部调查组成立,组员包括公司内部法律顾问、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调查组成员决定对公司员工进行采访,并收集相关的电子邮件和财务记录等证据。 5. 2008年6月,调查组确认了销售代表行贿事件的真实性,并进一步发现了其他类似案例。调查组成员认为这种行为并非个别现象,可能存在公司A管理层的不正当行为。 6. 2008年8月,调查组向公司A的高层管理层提交了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建议。 7. 2008年10月,公司A高层管理层决定立即停止参与商业贿赂的行为,并就此起草了一份全面的反腐败政策,以修复受到的声誉损害,并确保公司未来合规运营。 8. 2009年1月,公司A向监管部门自首,并提供了详尽的内部调查报告。监管部门对公司A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审计,以确认公司A是否真正停止了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商业交易中,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承诺给予或者索取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在商业活动中存在许多案例,以下是其中一些案例以及取证技巧。 1. Siemens案例 西门子公司在2024年因涉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贿赂而被曝光。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跨国公司采取贿赂手段扩大业务规模和赢得合同的典型例子。该公司通过设置“黑账户”来支付贿赂款项,并将贿赂费用写入合法的商业费用中。取证时,调查人员利用银行记录、财务文件以及员工证词来揭示公司的贿赂活动。 取证技巧: a)搜集相关文件:调查人员需要获取公司的财务文件、合同记录、支付记录以及涉及相关员工的电子邮件和文件。这些文件可以作为证据,揭示贿赂交易的存在。 c)采访关键人员:调查人员需要采访公司员工,特别是负责财务、采购和销售的高级员工。这有助于了解贿赂活动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相关人员的参与程度。 2. Wal-Mart案例 沃尔玛公司在墨西哥被曝光涉嫌行贿,以获取建设和经营超市的许可证。这个案例揭示了一家企业通过行贿手段获得商业优势的典型例子。调查人员发现,该公司在墨西哥设立了专门的贿赂部门,并利用关系网与政府官员和监管机构进行合作。

取证技巧: a)寻找线索:调查人员可以通过查看公司内部文件、电子邮件和通信记录来寻找与贿赂活动有关的线索。这些线索可能包括支付记录、授权文件、内部备忘录等。 b)追踪通行证、许可证等文件:调查人员可以调查与公司所涉及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以获取许可证、建设许可证或其他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揭示公司是否存在贿赂行为。 c)保护举报人:调查人员可以与内部举报人合作,获取贿赂活动的关键信息。在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调查人员可以利用举报人的证词为案件提供更多证据。 3.FIFA案件 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在2024年被曝光涉及多起商业贿赂案件。这个案例揭示了一系列利用贿赂手段来获得世界杯举办权和其他足球赛事合同的事件。调查人员揭示了一些高级官员和权力经纪人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并通过贿赂和腐败来获得商业利益。 取证技巧: a)应用电子取证技术:调查人员可以运用电子取证技术,检索与犯罪活动相关的电子文件和数据。这包括电子邮件、通信记录、支付记录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等。 b)利用合作的被告方证词:调查人员可以与合作的被告方合作,获得贿赂活动的详细证词。这有助于了解贿赂行为的运作方式,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事件 一、案例概述 2000年12月,两家世界级医药企业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葛兰素史克沿袭两大企业优势,在多个医疗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药品企业,并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市场。然而,近两年葛兰素史克吸引公众眼球的却不是其先进的科学专利技术,而是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相关的丑闻。 2013年3月,上海一家旅行社因其高达数亿元的不正常营业额被公安部经侦局立案侦查。侦查结果显示其收入多来源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企业承办培训会所得。 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赵虹燕、梁宏、黄红、张国维4名高管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葛兰素史克中国医药行贿事件曝光。经相关部门查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完成年度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竞争环境,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上涨。这样的做法无疑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2014年9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葛兰素史克作出判决,罚款人民币30亿元,马克锐等高管被判有期徒刑2—4年,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在宣判当日正式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离行贿案仅时隔半年,葛兰素史克中国又因“单方面”与200余名员工解除合同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被解雇人员中79%为管理层,平均工作年限长达4.6年,最长者达10年以上。内部人员称,葛兰素史克中国解聘员工的理由均是通过公司内部所谓的“合规审查”,查询员工个人报销、邮件来往、推广活动等存在的违规漏洞。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推卸贿赂责任。此种“单方面无赔偿解除合同”的做法毫无责任可言,给社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的表现 1、商业贿赂行为日趋普遍化 商业贿赂、腐败丑闻在世界范围各个时期均有发生,但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商业贿赂活动表现尤为猖獗,发展中国家成为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重灾区。商业贿赂手段正在被跨国公司频繁地运用,使其在业务竞争中获取不正当超额利益。 2、案件错综复杂,涉案金额巨大 国际合作中的商业贿赂行为超越了甲乙方界限,成为涉及产业多方主体的利益赌局,各种利益输送者与利益获得者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牵涉面广,商业贿赂涉案金额往往巨大。 3、行贿索贿隐蔽,操作方法复杂 跨国公司正在运用更加复杂、更加隐蔽的手法来规避资源国政府和国际监管。由于日趋严格的法规监管,跨国公司已放弃传统的直接提成“给好处”的方式,转而采用复杂隐蔽、貌似合法的商业手法运作,这已成为商业贿赂的新动向。 4、商业贿赂已跨越国界,给司法治理带来难度 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商业贿赂行为超越国边界成为全球性问题。由于各国司法标准不一,商业贿赂行为的国际化给司法治理带来难度,很多违法行为的追责超越了一国的司法界限,需要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联合行动,才能有效地查处商业贿赂违法行为。 三、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的成因 舞弊三角理论认为,动机—机会—借口是舞弊风险存在的三个必备条件。商业贿赂作为企业的舞弊犯罪行为可得到舞弊三角论的解释。 GSK(中国)商业贿赂的动机是为了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其根本动因在于GSK(中国)四大高管(法务部总监赵虹燕,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商业发展事务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以及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的业绩考核与利益驱动。高管

深入分析商业贿赂案例,总结治理经验

深入分析商业贿赂案例,总结治理经验。 1.商业贿赂的案例分析 1.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贿赂案 该案发生于200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涉嫌在中国销售界和政界大量行贿,目的是为了扩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通用汽车公司使用多种方式行贿,如赠送贵重礼物、提供高价值的旅行和住宿费用以及直接为官员提供钱款等行为。GM公司因此被罚款数百万美元,且其在中国市场的声誉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1.2.水星硅谷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贿赂案 该案发生于2009年,水星硅谷公司涉嫌在中国、韩国和泰国商界行贿,以获取政府和企业的采购合同。水星硅谷公司的销售代表曾经向中国和韩国的政府和企业代表提供现金、给予礼品和提供娱乐演出场所等方式行贿。最终水星硅谷公司因此被罚款3400万美元,并被迫支付近700万美元的政府赔偿金。 1.3.莱芜市国资投资公司贿赂案 该案发生于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国资投资公司(以下简称“莱投公司”)部分干部员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投资融资、项目评审、用人录用等方面收受贿赂。其中,莱投公司原副总经理段某涉嫌受贿

916万元、襄垣县中院原院长张某涉嫌受贿273万元。最终,莱投公司原党委书记贾某昌因此被判处死缓。 2.商业贿赂的治理经验 在全球范围内,有关商业贿赂的治理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商业贿赂案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治理经验: 2.1.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商业贿赂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其治理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各国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对商业贿赂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2.2.建立企业内部反腐机制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反腐宣传教育,加强员工的道德约束和责任意识。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反腐机制,包括:设立监督和检查机构,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等,以有效地遏制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 2.3.提高公民素质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是指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在商业交往中向他人提供财物或其 他利益,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或其他不当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在很 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 此对商业贿赂的打击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商业贿赂案例和取证技巧。 1.高管行贿案例: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管为了在政府招标中获得合同,向政府官员行贿。取证技巧包括: a.寻找证据:可以通过调查该公司的财务记录,查看涉及现金流动的 异常交易情况。比如,高管在招标之前或之后的时间段内,向其他公司支 付了大笔款项。 b.证人证言:寻找内部员工或其他相关人员,询问他们是否有目击或 听说过高管行贿的事情,并请他们提供书面证词。 c.外部协助: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或调查机构,在合法的情况下获取相 关证据。比如,通过便衣操作,获取高管与政府官员的会面场所的录像或 照片。 2.员工收贿案例:一名销售员为了确保订单的落实和提成的增加,接 受了客户的贿赂。取证技巧包括: a.财务审计:对销售员的财务记录进行审计,比对其收入和财物的增 加是否与贿赂金额相符。 b.电子证据:查看销售员的电子邮件、消息记录等通信记录,是否存 在与贿赂相关的信息。

c.笔迹鉴定:通过销售员的书面记录,比如备忘录、合同等文书,与涉案贿赂交易的文书作对比,以证实销售员是否参与了贿赂活动。 3.第三方中介案例:一家公司通过中介向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取证技巧包括: a.调查中介公司:对该中介公司进行调查,查看其过往的业务合作伙伴,是否与政府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并寻找相关证据。 b.监控和录音:在合法的情况下,对涉事人员进行监控和录音,以获取他们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不正当交流和行为的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对商业贿赂案件的取证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取证过程合法合规。同时,取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正和公平的市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而非滥用取证权力诽谤他人。

浅析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案件

浅析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案件 [前言]: 近年来,随着药品市场的完全开放,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销售竞争日趋激烈,而医药购销领域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导致在药品(包括设备、器械、材料等)采购活动中的职务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经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市场秩序和医药卫生管理秩序,极大地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案例]: 2006年,我院紧紧围绕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从群众反响强烈的医药购销领域入手,通过缜密侦查,一举突破三起商业贿赂案件:安吉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荣根受贿案,安吉县第一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许建忠受贿案,安吉县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董达峰受贿案。目前,王荣根等三人均被定罪量刑,其中,王荣根因受贿28.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特点分析]: 从查处的三起案件看,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受贿者职位高、受贿金额大。涉案人员均系我县知名医院的高层领导、科室主要负责人,对于药品设备能否中标入围医院有决定权,是目前销售商的主攻对象。 二、受贿多发生在药品及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随着药品市场完全开放,由于行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制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中大做“文章”,纷纷采用回扣和好处费等不正当方式推销药品或医疗器械,使药品及医疗器械采购环节成了发案的重灾区。

三、受贿方式多样化,药品回扣成为“潜规则”。药品供应商在公开支付医院“明扣”(一般是药品购买额的5%—30%。)的过程后,私下还给医院里能对药品采购起决定作用的有关人员一定的“暗扣”,如“处方费”、“旅游费”、“开单提成费”等等,名目繁多,且大都是“一对一”的运作行为,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 四、社会危害性大,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企业或医药代表以回扣等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二是一些医务人员为获得回扣、提成,滥用某些“高回报”药品和高值耗器材,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既损害患者健康,又加重患者的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 [原因分析]: 一、医疗机构“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是导致医疗行业犯罪的根本原因。医疗机构维持正常运营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医疗服务收费;药品按比例加价收费;政府补贴。由于当前各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贴大概仅占医疗机构每年支出的7%左右,另外大约93%要靠医院自主创收,即来源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加成收入,“以药养医”、人为地拔高“以硬件设施养医”,就成了目前医院普遍的经营模式。而且在现有的医药不分家、处方外放难的情况下,医院药房绝对地占有了药品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恰是此种模式已成为医药器械回扣的诱因之一,为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药品及医疗器械回扣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营销市场体制不健全,是导致医疗行业犯罪的客观原因。近年来,大量同类型药厂、医疗器械厂重复建设,相同疗效的药品、器械耗材品种众多,而相应的药品、器械、耗材的市场竞争体制却不健全,市场营销秩序混乱。各个生产厂家、医药品牌为了打开销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药品虚高定价产生的高额利润的资金保障下,各“医疗代表”纷纷深入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推销。从目前来看,经销商把自己利益与采购方决策者、运作者的个人利益相结合,将商品以较高价格推出,从中给予采购决策者和运作者贿赂是药品及医疗器械营销市场的行规。

企业商业贿赂案例

企业商业贿赂案例 案例:企业商业贿赂事件 时间:2008年至2009年 事件背景: 2008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某汽车制造公司(以下简称公司A)因为想要在南美洲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决定通过商业贿赂手段获取当地政府官员的支持。公司A派遣了一名高级销售经理程某前往南美洲执行此项计划,并指派他负责向目标政府官员行贿。 事件经过: 2008年1月,程某抵达目标南美洲国家并开始寻找合适的政府官员。他在当地的汽车销售展会上结识了该国一名高级官员李某,了解到李某担任政府采购部门的高级官员以及该国的政府采购计划。程某为了确保成功行贿,与李某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程某通过向李某支付大量贿赂款,确保公司A能够在政府采购项目中获得优先选择权。他每月通过匿名方式将

现金转入李某的银行账户,总计金额达到了200万美元。此外,程某还为李某提供了奢侈旅游和高价礼品等不正当利益。 在经过数次的贿赂和接触之后,2009年5月,公司A最终获得了政府的采购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并以偏高的价格销售给该南美洲国家政府。 事件曝光: 然而,该事件并未长久保密。一位知情人士向当地的反腐败机构举报了程某和李某的行为。经过调查,该国反腐败机构确定了程某和李某之间的贿赂行为,并查明了巨额的贿赂款转账记录。 同年7月,当地政府责令公司A停止所有与政府的合作,并对涉案的公司高管、程某和李某展开刑事调查。 法律后果: 经过反腐败机构的调查和司法程序的进行,程某和李某最终被定罪。程某因商业贿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被处以巨额罚款。李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被处以罚款。

公司A也受到了严重的法律制裁。该公司被罚款数千万美元,并被剥夺了继续在该南美洲国家进行业务的权利。此外,该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市场份额在南美洲国家也大幅下降。 律师的点评: 上述案例涉及到的商业贿赂行为是国际上被普遍视为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商业贿赂不仅破坏市场公平,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利益。在该案中,程某和李某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通过贿赂手段获得政府合同,最终导致公司A遭受了沉重的法律制裁。 商业贿赂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严格的法律禁止。很多国家都加强了反腐败力度,对商业贿赂行为展开了深入调查和惩处。企业务必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以预防和打击商业贿赂行为。此外,律师强调,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必须了解和遵守当地国家的法规和道德准则,以确保企业遵守合规要求,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商誉。 总结: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 违反经济法的案例 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 序而制定的法律。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人或 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严重后果。下面将以几个案例为例,分析违反经济法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一、非法集资案例 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某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涉及金额达数亿元。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不特定人员募集资金,并承诺 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支付收益。但该公司并未取得合法资质和证照,并 未向监管部门报备相关信息。 此案例表明非法集资行为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首先,非法集资容易造 成投资者财产损失和信任危机。其次,非法集资会扰乱金融秩序和市 场竞争环境。最后,非法集资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 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商业贿赂案例 2018年,某知名企业因商业贿赂被罚款1.4亿元。该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此外,该企业还存在虚 假宣传、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 此案例表明商业贿赂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首先,商业贿赂破坏了市场 竞争环境和公平竞争原则。其次,商业贿赂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 社会公共利益。最后,商业贿赂也会影响国家形象和对外交往。因此,政府应当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 三、环境污染案例 2019年,某化工企业因环境污染被罚款800万元。该企业长期违反环保法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减 少污染。此外,该企业还存在偷排、造假等违法行为。 此案例表明环境污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首先,环境污染会造成生态 破坏和资源浪费。其次,环境污染会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后,环境污染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应当 加强环保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环保机制。 结语

公司违法违规案例分析非法操纵市场与公平竞争法合规

公司违法违规案例分析非法操纵市场与公平 竞争法合规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应尽的义务。然而,有些公司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法律的限制,采取了违法违规的手段,非法操纵市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本文将对一些公司违法违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行为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合规性问题。 案例一:虚报销售额 某公司为了在外部投资者面前宣传自己业绩的强大,不惜虚报销售额。该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如人为增加销售量、虚构交易等,将实际销售额抬高。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公司暂时受益,但一旦被揭穿,将面临公司信用破产、股权市场的惩罚等严重后果。 这种虚报销售额的行为涉及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虚假宣传”相关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虚假宣传是指虚构事实、误导消费者,对商品产生不应有的误解等行为。而该公司的虚报销售额正是一种虚假宣传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案例二:垄断市场 某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垄断供应链等手段,垄断了某一市场。公司利用自身在市场中的支配地位,限制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降低了市场的竞争程度。这种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还造成了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该公司的垄断行为涉及到了《反垄断法》中对垄断行为的禁止规定。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企业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妨碍、限制其他经营者的进入,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该公 司的垄断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法规,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案例三:商业贿赂 某公司为了获取政府项目、扩大市场份额等利益,采取了商业贿赂 的手段。公司高层采用行贿、贿赂委托方、操纵招标等手段来取得不 正当的竞争优势。这种商业贿赂不仅破坏了商业秩序,影响了公正的 市场竞争环境,还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正当的权益。 商业贿赂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涉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了获取 不正当竞争优势,采取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该公司的商业贿赂行 为违反了这一规定,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案例中,涉及到的违法违规行为均与非法操纵 市场和公平竞争法合规问题密切相关。为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保 障公平竞争环境,各公司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摒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在诚信、合规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获得 持久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已经成为了公众和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医药行业因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甚至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少医药公司因涉嫌商业贿赂而受到了处罚,这些案例的发生为我们揭示了医药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提醒我们应当警惕这些问题。 在我国,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吉利德公司的事件。吉利德公司曾被指控在我国进行商业贿赂活动,给予医生高额回扣以换取他们开具更多的处方。而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这一案例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对医药行业进行了更严格的监管和整顿。吉利德公司的事件充分暴露了医药行业在商业竞争中的一些不端行为,也提醒了我们在医药行业中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谷歌的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事件。谷歌曾被指控在医疗领域进行商业贿赂活动,向医疗机构提供贿赂以换取他们使用谷歌

的医疗信息服务。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医疗行业的伦理规范,也损害 了患者的利益。谷歌的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事件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 泛关注,也引发了医疗行业对商业竞争中不正当行为的警惕。这一案 例的曝光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商业竞争中应当秉持诚实和公平的原则,避免诱发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现象。 通过分析这些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现象在 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些案例的发生不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造成 了负面影响,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我们应当对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 现象保持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医药企业也应当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树立诚信 经营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作为写手,我个人认为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以及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成为了医药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些不端行为不仅破坏了医疗 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医药行业必须深刻 反思,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 职业道德素养,积极抵制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推动医疗行 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引发 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医药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面对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现象时,医药行业需要全面审视自身存 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推动行业 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业贿赂十大案例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业贿赂十大案例 2006/4/30 8:55:18 (2006年4月27日公布) 案例一、广州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案 根据举报,2006年3月28日,广州市工商执法人员现场发现广州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涉嫌经营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过程中给予客户回扣的行为。经查明,当事人在2005年7月21日至2005 年10月15日间,为了促成公司产品的销售,在经销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过程中,给予昆山某自动化电气有限公司回扣,当事人以“支付证明单”作记录凭证,未记入公司法定会计帐册。经核实,当事人于2005年9月19日,采取上述经销方式,销售进口静电消除器、静电控制器等产品,合计销售金额350280元(含税),给予昆山某自动化电气有限公司回扣,是按税后销售金额的3%计算,共8982元,销售成本230730元(含税),利润100053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000元和没收违法所得100053元的处罚。 案例二、广州市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音响器材案 根据群众举报,广州市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进口音响器材时向客户支付回扣。广州市工商部门于2006年2月24日对当事人的经营场所及仓库依法进行检查。经查明:2005年1月至12月间,当事人在从事音响器材的经营活动中,为增加销售量,在帐外暗中按经营额2%—14%的比例,通过填写“支付证明单”用现金支付中山某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南京某音响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业务员回扣款86541元,取得经营额976191元,从中获利126905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罚款73095元和没收违法所得126905元的处罚。 案例三、广州市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卫浴洁具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