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外圆车削加工教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外圆车削加工教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外圆车削加工教学设计方案

外圆车削加工(教学设计)

广东省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蓝高龙

授课班级: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二年级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二章第三节

课题(教学内容)外圆车削加工课时4学时(180分钟)

一、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第二章第三节外圆车削。

教材分析:本教材对外圆车削的加工知识与方法作了理论上的描述,当应用到实际加工时,还有很多的细节未能具体化。

本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情境。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产品,以产训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加工中去体验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最终达到既出产品,又出人才,既要生产效益,又要教学效益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由32人组成的模具122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常用刀具、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进行普通车床的基础操作,有一定小组合作经验,但独立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1)掌握车削外圆的工艺;(2)掌握车削外圆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1)具备初步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2)具备自主探究、团

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8S管理意识。(2)学会细心、严谨的安全职

业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综合本教材已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下:

教学重点确定为:外圆车削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为:车削过程中精度的控制

关键点是: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

五、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学情的综合分析,我采用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法上使用自学辅导法,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而学生则采用自主探究法的学习模式,以独学、对学、小组讨论为序,整个课堂以自主学习,小组展示为主。

教学媒体和教具

为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需配备:可连上校园网的机房、学校教学资源库、本校自行开发的学习软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毛坯件与一个成品,并提问学生:毛坯件与成品件为什么价值有所不同?最后,我宣布——是技术改变了他的价值。我们学会了技术,就等于拥有了价值。通过引导,激发了学生对技术的渴望。

然后,我再次向学生展示企业产品——一个支撑柱,并结合图纸对它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单介绍,看与思相结合,在学生对企业零件产生好奇的时候我提出问题,该零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能加工出这个产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我会激励学生,今天我们就是要用普通车床来加工该零件的外形,从而引出加工任务。

2、自主学习

带着疑问,我让学生打开了我自己研发的学习软件,点开自主学习环节。在这里,学生可以对图纸分析、加工参数、加工视频及动画、常见错误等进行系统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而这时候,我会巡堂指导学生的操作。自学完成后,到发析难解疑的环节,对于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我会给予学生自由提问的机会,并一一做出解答。

3、分组探究

通过自学与解答,学生对零件的加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兴趣正浓,我马上趁热打铁,进入分组探究环节。全班分为10组,每组3人,每组各有1名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工具、量具的管理,工艺卡、任务书的领取、教学评价表的填写反馈等。

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各组完成工艺卡的填写,并进行小组间互相评价。然后,由老师检查验收并点评。最终,各小组确定了零件的加工方案。在这

个过程中,我始终把课堂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

4、模拟仿真

普通车工的教学,没有现成的仿真软件,为此,本人根据本门课的教学内容自主研发了仿真软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进入自学软件的模拟仿真界面,根据提示进行仿真操作。

通过仿真,有利于学生熟练操作,验证加工方案,并实现理论与实操的安全过渡,减少耗材。

这是学生模拟加工的情景,当然模拟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有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解决。

这是学生当时出现的一些问题,我没有马上解决,而是让他们分析问题,并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终他们也找到了一些办法,知错而且能改,这才是模拟的意义所在。

5、加工实践

各组模拟完以后,对零件的整个加工流程已经十分清楚。这时我进行

零件的示范加工,示范过程中,我始终强调8S管理理念,如:工量具的摆放,机床和工作台的清洁整顿,安全文明生产等。并对具体操作的注意事项详细说明。包括刀具、工件的装夹,车削的技巧等。

然后各组学生进行产品的首件试加工,老师监督加工全过程,并对按8S要求进行评价打分。

6、评价总结

当各组同学加工完首件产品时要进行相关检测验收,包括个人的自检,各组之间的互检和教师的抽检。检测结束后,由各组组长填写零件检验单。

然后全班就各组的首件试加工情况进行小结,各组代表发言,谈加工心得体会和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再进行总结,并提出整改要求。

7、作业拓展

在接下来的两节课时间,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除了按要求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还要完成学习任务书,并思考问题,让知识得到更远的延伸。

此外,学生可以登录我校的教学资源网,里面内容丰富,包括八大专业几十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查阅,在线交流

学习。

七、教学后记(效果评价)

本课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利用信息技术与产训结合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重难点,优化课堂提高了学习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毕竟是课堂教学,学生加工过程不够熟练,生产效率较低。

最新初中数学说课比赛评课一等奖手稿

初中数学说课比赛评课稿 评《圆周角》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石门县澧斓中学的参赛选手李宜红。下面我将对武陵区南坪中学严红玲老师的说课《圆周角》进行点评,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纵观本节说课,可用“准确”、“巧妙”、“严谨”、“新颖”八个字加以概括。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严老师把“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来实现情感目标。把“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作为教学重点,把“发现并分类证明圆周角定理”作为教学难点,表述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重难点处理恰当。 本节课三维目标紧扣新课标,全面具体,既注重过程的落实与方法的培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目标定位准确。 二.教学设计构思巧妙 1、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严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活动为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激情的兴奋剂。课

题导入自然流畅,生动有趣,情境的创设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最后环节通过回归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尾照应,让人感受到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2、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严老师围绕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设计了学生动手实践——大胆猜想——验证归纳——巩固应用的教学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体会知识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三种情况对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加以讨论,全面而具体,做到不重不漏,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三、课堂结构体现严谨 严老师采用“问题情境—探究合作—启发引导”的结构组织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严老师首先通过足球射门激趣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对圆周角性质的初步认识,提出猜想,随后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想,最后通过检测巩固新知。这样的课堂结构设计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变教为探,“双基”得到有效落实,逻辑推理能力得到锻炼,突破了难点。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G71固定循环指令编程说课稿

“G71固定循环指令编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叫沈晓燕,来自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数控教学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71固定循环指令编程”。接下来,我将从课程定位、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条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对本此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课程定位 本课题选自《数控加工技术基础》课程,适用对象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三年制初中专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全部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应职业岗位为数控车床操作工;技能培养目标—数控车中级工;前期已学课程有《机械制图》《数控加工工艺》《零件检测》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控加工技术基础》。教材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本课题选自教材中的第二篇“数控车削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第8章“数控车削编程技术训练”,项目七“固定循环指令编程”。 2. 教材处理 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和学情,我在课前对教材做了一些调整: ●原教材中的零件图较复杂,我将它调整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零件图; ●原教材要求的轴向加工尺寸精度为+0.02,我将尺寸精度降为+0.05; ●原教材课后作业偏向理论性,缺乏实践性,我增加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后作 业。 三. 教学目标、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我设定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

(1)知识目标包括:理解并掌握G71指令正确的编写格式;理解并掌握G71指令循环路线;熟练应用G71指令进行编程。 (2)技能目标包括:会使用数控仿真软件仿真G71指令;会使用G71指令加工台阶轴零件。 (3)能力目标包括:能进行零件工艺分析并编程;能合理选用刀具,使用工具、量具;能熟练操作数控车床。 (4)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加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间互评培养良性竞争意识;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数控中级工考证打好基础; ●通过实操前安全教育培养安全生产意识; ●通过执行企业7S标准培养良好职业素养。 3.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课教学重点为:G71指令编程格式、G71走刀路线、台阶轴加工工艺、仿真G71指令、实际加工。 其中,难点一为: G71走刀路线;难点二为:台阶轴加工工艺。 我采用两个方法突破重难点:使用动画演示G71走刀路线,突破了难点一;通过实操掌握台阶轴加工工艺,突破了难点二。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共24人,男14人,女10人,年龄在16~18岁之间。 他们的技能特点:能够正确操作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会使用数控仿真软件,会选用刀具,使用量具。 知识特点:已具备读图能力、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数控编程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对理论课程缺乏兴趣,喜欢动手实践,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五.教学方法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

《科里亚的木匣》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达到了从课文迁移 拓展到实际的目的。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3)(4)两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③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说学法 我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良莠不齐,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准备分一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完成目标(1)(2),知道课文主要内

说课稿一等奖(教师类面试说课)

合作互动激励探究 ——《麻雀》说课稿 在“全国小学语文创新与发展”总课题组决赛中获一等奖的说课稿 省县新舟小学黄代菊 我说课的主题是《合作互动,激励探究》,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课文《麻雀》。 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生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表现,突现了老麻雀的勇气和胆量。课文容由“情”编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本单元“从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重点,以及课标要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自主理清文思,学习1~3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第二课时,学习4~7自然段,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体会这种为保护弱小者而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由于一年多来,我在班上进行了“在阅读中质疑”的课题研究,主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

全国初中化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空气》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一《空气》的第二课时,学习的是有关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及保护空气的一般知识。 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空气组成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以后学习氧气和氮气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简单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危害及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的描述,介绍其主要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提出防治空气污

染的措施; (3)通过分析空气污染原因,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及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3)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空气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污染。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了解空气各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鉴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难点定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组织纪律性较强,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高。但他们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涉及到知识拓展与综合方面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空气是学生们已经熟知的物质,但学生对于空气的认识又不是很系统,所以在本节内容中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宝贵资源,同时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对人体、作物及生态环境的危害,明确为了防止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分析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推测、解决问题,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我准备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观看视频的形式来探究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体育一等奖作品:艺术体操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艺术体操带操 ——体侧大绕环和双手8字绕环 教学设计方案

艺术体操带操 ——体侧大绕环和双手8字绕环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主动参与,掌握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郑厚成先生主编的《体育与健康》(南方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选取第四章,第三节,第二小节健身舞艺术体操带操作为授课内容。这个项目动作柔软、流畅、飘逸、优美,练习内容丰富多彩,运用彩带的各种图形配合身体的各种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及美感,陶冶情操。因此这个项目能够把高中女生追求美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变“要我练”为“我要练”,长期训练能够有效的塑造她们的神形之美,为她们即将投身的就业岗位做充分的身心准备,所以深受女生的喜爱。本模块共8课时,本节课为第4课时。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12级会计电算化5班的女生,她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收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她们爱美、渴望美,却不知如何表现美。对于形体美和内在美的追求盲从于成熟女性,这个年龄段又正是她们的身体和思想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她们却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练习方法。另一方面,会计专业的翻打传票、点钞、扎钞都需要手腕灵活、手臂有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85%的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75%的学生较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主要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韵律操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 1、向上绕环时用力摆臂,向下绕环时顺势自然摆臂。 2、以肩关节为轴,向上绕时用力摆臂,展腹充分。 难点:手腕灵活转动,带动带子转换方向。 六、创新思路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通过音乐和舞蹈陶冶美的情操,在引导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兴趣上,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心理,并结合专业特点,走职教特色。我从艺术体操彩带舞入手,让学生了解新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了解彩带舞的柔软、流畅和优美,学习彩带舞双手绕8字,再通过小组的创编与展示,激发他们对艺术体操的热爱。 在课程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创新性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观察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节课都

全国财经专业说课比赛一等奖

★全国财经专业说课比赛一等奖 加速折旧及其双倍余额递减法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卓茂荣 一、教学思想 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就是面向市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职业道德良好、视野开阔、个性鲜明的初中级会计人才。如何让教学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我想关键有二点: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其次要强化理论与技能的联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加速折旧及其双倍余额递减法>>正是我这种教学思想的尝试与探索。 二、教材分析 1.折旧在教材中的地位 《企业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固定资产是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折旧直接计入成本费用,既影响当期利润,也关系到固定资产将来的更新及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日益严重,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中必将更受重视。 2.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加速折旧法的原理、意义及所依据的会计原则。 (2)技能目标:能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准确、熟练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3)素质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经营理念,以适应市 场竞争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化。 3.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采用什么方法提取折旧,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选择,更是经营理念的体现。所以我将加速折旧的意义及所依据的会计原则作为本课的主重点。理解、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作为本课的次重点及难点。要攻克难关,关键有二点:(1)正确计算折旧基数——即固定资产期初账面折余价值。(2)最后两年改用平均法提取折旧。 三、教法设计 (一)、总的策略:配合教学思想,本课拟采用皮亚杰的认知和发展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大全

全国高中数学说课大赛获奖优秀说课稿汇编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品质》说课比赛一等奖稿

《品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板书)。这篇短篇小说因其震撼人心的人物精神和丰富的主题内含、加之生动精妙的描写语言,获得了较高的文学声誉。 一、我们先说教材的编排意图与教学目标 这个专题的导语是这样说的: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为有思想的先驱者和无数平凡的人,以诚信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可知探讨底层人物身上高贵的精神和人格光芒是编者的意图之一; 导语中还说: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各自独特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这一板块下还设置了一篇记人散文《老王》,显然,不同的文体展现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法是不同的,如何抓住它们各自的特性,是编者的意图之二。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三个方面: 1.辨析文体:了解小说和记人散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重点把握小说的特性。2.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身上最震撼人心的品质。 3.从小说的属性出发,对主题“品质”进行多元化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本身,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小说属性,探究“品质”的丰富内涵。 这篇小说按课程要求教学时数应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小说较之其它文体更具有故事性,生动性,更宜用“体验教学法”来组织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悟,感受,筛选文中的信息,层层深入文本。 其次,在文体辨析时运用分析法,让学生分辨出写人小说与写人散文的不同属性。 再次,对人物精神境界与小说主题“品质”进行多元探究时应充分运用探究法,让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成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独创精神。 在学法方面: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搜索关于高尔斯华绥的相关作品,如:……以及作家在……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历与成就。 其次培养学生体验法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充分揣摩、品味,获得丰富的语言感受与语言趣味。 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充分讨论,各抒已见,通过著名作品来丰富学生的思想与语言。 三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教学流程我准备分七个板块进行教学,现分述如下: (一)由专题导入板块“底层的光芒”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一、说课流程 大家好!我参赛的课题是《我愿意是急流》,我的说课流程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一进行: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法学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 二、教材分析 《我愿意是急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中的一首外国爱情诗。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诗歌基本阅读与欣赏方法,把握诗歌特点,重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而本文的教学要求是强化意象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念,并升华到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和本单元的教学实际及学生能力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首先是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诗歌意象,通过诗歌触动情感。其次是能力目标: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结合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对爱情的理解升华到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理解、感悟和表达。 四、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诗歌意象,把握意象特点,难点放在通过意象准确表达情感,这两点主要是完成能力目标,实现情感升华。 五、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易放难收,同时也是催熟的一代,她们是外表熟透,内心却生涩的一群孩子,需要我们对她们进行更多的情感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她们制定了有效学习的四个阶段,感知、模仿、内化、应用,而这四个阶段将围绕导听诵析诉绘这一教学主线来设计我的教法和学法。 六、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我将教法和学法设计如下: 1.情景教学和视听感悟:通过艳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名家范读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听读感悟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品读感悟和小组探究:通过朗读评价表、学案、爱情歌曲、意象来品读感悟诗歌让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品味诗歌的意象美; 3.绘画仿说和联想想象:通过诗句创作、绘画意象、手工贺卡制作等仿说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来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通过以上手段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亲近诗歌、喜爱诗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短歌行说课稿获奖作品

《短歌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