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DO I:10.3969/J.ISS N.1008-7249.2010.09.013

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申 强, 李建伟, 李囡囡 (长治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 长治 046000)

摘要: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素质为重、夯实基础、引导创新的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高校同行的教学经验,综合应用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方法,对药剂学本科教学进行了改革,介绍了一些体会、摸索的方法和部分建议。

关键词: 药剂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94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49(2010)09-0893-03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强,发展迅速,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药物制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室设备相差较大,一些新剂型和新技术难以讲解清楚。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和制剂生产工艺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最大难点之一。笔者根据药剂学学科的特点,借鉴同行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药剂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实践,现总结如下。

1 紧扣课程要求,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当今药学研究发展迅速,各种药物制剂及其辅料的研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学、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r ug delivery syste m,DDS)时代,缓控释、透皮、靶向、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及基因转导系统已逐渐成为其发展主流[2]。然而,药剂学教材的更新速度总是落后于临床用药及新制剂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药剂学授课老师要经常查阅文献,与科研、生产保持接触,不断扩充和更新药剂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药剂学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药剂学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数学、材料学、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治疗学等学科的知识,加之当前医院药师正面临职能的转变,从 以药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不再限于发药和调剂,而是指导合理用药和进行临床药物监测等[3]。因此,药剂学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药学、化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然而,具有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不意味着就能将课上好。授课教师除了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掌握教育心理、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有关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殷冬梅,周亚军,王新,等.医学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

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94 -296.

[2] 顾建兰,沈勤,殷冬梅,等.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94-

296.

[3] 胡建华,陶祥亚.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

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69-372. [4] 黄诒森,张光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8:195.

[5] 倪菊华,周爱儒.从近年N obel奖项看生命科学进展[J].中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25(5):393-399.

[6] 齐俊娟,周爱儒,倪菊华.2009年Nob el生理学或医学奖[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9,25(12):1155-1157. [7] 曹继祥,周爱儒,倪菊华.2009年Nob el化学奖[J].中国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9,25(12):1158-1160.

作者简介: 殷冬梅,女,1968-10生,硕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 2010-06-18]

2 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课程的难点部分作为教师授课重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主讲。综合使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4-7],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强,同学间交流多,思考多,深受同学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案例式教学 针对课堂信息容量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各种剂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每个基本剂型单元我们都会列举2个以上生产上的实例,通过使用生产工艺实例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灵活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凡涉及新剂型的章节都介绍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必拘泥于现状。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学科最新进展与前沿等背景知识。如在讲述注射剂时,我们给学生补充缓控释注射剂的研究概况及其技术难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开阔视野。

2.2 研讨式教学 我们在理论教学中,抽出4个学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读书报告,报告的内容方向提前1个月公布给学生,由学生自行组队、查阅文献,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药用辅料等内容都是描述性多逻辑推理少、易混淆难记忆的重要内容,如果在课堂上满堂灌,既耗时又可能降低学生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布置了 常用片剂辅料分类和用途归纳的思考题,使之变成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查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对于讨论中产生的困惑而一时又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教师适时地给予提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群体合作学习、锻炼口才、造就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表达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2.3 研究型教学 通过开放性实验及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使学生参与到实验的选题、实验方案设计以及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以中药注射剂制备为例。由于中药成分的特殊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是难点,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应用药剂学方法,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将其制备成合格制剂。具体过程为:教师参照药典或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一种合格中药注射剂。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预习实验内容,做到对实验过程、原理、方法心中有数。教师改进并提出最终的方案计划、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公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安排预示实验,以便学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2.4 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了提问和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此外,在课程习题及练习中,还采用了一些书本上未介绍的生产或科研中实例,诱导学生开放性思维,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授 液体药剂的内容时,由于药物的分散理论,如溶解、增溶、乳化、混悬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知识在前期的课程中都已学过,课堂再讲授不仅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学生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沉闷。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课前将必须掌握的内容用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帮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按出题顺序随机对不同的学生提问,答对,给出鼓励,接着再提问,答得不对或不够完全,让其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若还不够理想,教师便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一直都在思考问题,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对所学的知识印象就非常深刻。通过这些启发性问题,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不同章节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增加师生互动平台

由于本课程讲授内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对于企业里使用的大型生产设备,如果仅靠文字描述,学生往往难以想象出具体设备的情况(如学生对冻干技术、滴丸制备、溶出度测定法的设备不熟悉的情况),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我们在教学课件上选用

了大量生产实际中的设备图片,还到生产企业拍摄了录像,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另外,在涉及工艺、实验原理或过程等需要加深理解的地方,我们还应用F l a 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一些动画和图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件中插入动画、照片、录像等,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公共E m a il邮箱,搭建了师生公用平台,答疑、布置作业,介绍学术动态都在网上实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习心得等及时与任课老师或其他学生交流,达到互动学习,促进师生交流。

4 理论联系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

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有些内容仅靠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建立了 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生产实践训练多层次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行完成药物剂型制备的全过程,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过程,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让学生体验充满探索性的实验过程,生产实践训练让学生早期了解生产实践。通过这种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和设计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基本的实验组织实施能力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5 注重素质教育,全面考核,评价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面,为克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弊端,增强学生平时知识积累和灵活应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的方法。增加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尤其是平常课堂练习成绩、开放性实验表现情况、综述报告及演讲效果等都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按照学生在这些实践及互动教学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认真程度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把握药学发展的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不断地变更补充教材内容,力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代同步,才能使学生所学与实践紧密衔接。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同样也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 周建平,霍美蓉.现代药剂学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

报,2007,38(2):97-104.

[3] 姜远英,魏水易,柴逸峰,等.培养高层次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

才[J].药学教育,2003,19(1):7-8.

[4] 王玉蓉. 三元一线教学法理念的提出及在中药药剂学教学

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06,25(3):54-55.

[5] 钟延强,李国栋,鲁莹,等.讨论式授课在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的尝试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5):307-308.

[6] 何勤,张志荣.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药学教

育,2007,23(3):37-39.

[7] 刘琳娜,周四元,程建峰,等.运用Po w erPoi nt进行药剂学教学

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

156-158.

作者简介: 申强,男,1980-04生,硕士,助教.

[收稿日期: 2010-06-21]

药剂学复习题和答案(三)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几何学粒子径() A.定方向径; B. 三轴径; C.比表面积等价径; D. 体积等价径。 2.下列关于药物吸湿性的说法有误的是() A.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B. 根据E1der 假说,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成分CRH的乘积,而与各成分的量无关;C. 一般药物的CRH越大,药物越易吸湿;D. 药物应贮存在湿度低于其CHR的环境下,以防吸湿。 3.粉体的密度可分根据所指的体积不同分为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和振实密度等,这几种密度的大小顺序为() A.真密度≥颗粒密度>振实密度≥松密度 B. 真密度≥振实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 C. 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振实密度 D. 真密度≥松密度≥颗粒密度>振实密度 4. 下列关于休止角的正确表述为() A、休止角越大,无聊的流动性越好 B、休止角大于300,物料的流动性好 C、休止角小于 300,物料的流动性好 D、粒径大的物料休止角大 E、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 5. 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剂的崩解无关 B、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 C、粉体的润湿性由休止角表示 D、接触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 E、休止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 6.CRH为评价散剂下列哪项性质的指标() A、流动性 B、吸湿性 C、粘着性 D、风化性 E、聚集性 7.当药物粉末本身(结晶水或吸附水)所产生的饱和蒸气压低于环境中水蒸气分压时产生() A、风化 B、水解 C、吸湿 D、降解 E、异构化 8.将CRH为78%的水杨酸钠50g与CRH为88%的苯甲酸30g混合,其混合物的CRH为() A、69% B、73% C、80% D、83% E、85% 9.在相对湿度为56%时,水不溶性药物的A与B的吸湿量分别为3g 和2g,A与B混合后,若不发生反应,则混合物的吸湿量为()A、8g B、6g C、5g D、2.8g E、1.5g 10.粉体的基本性质不包括() A.粉体的粒度与粒度分布 B.粉体的比表面积 C.粉体的重量 D.粉体的密度 E.粉体的润湿性 11.关于粉体比表面积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摘要】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不仅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而分散, 而且概念抽象常常难以 理解,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细胞生物学堂教学中采 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 课堂教学;核心课程experience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ell biology deng fang-yi cheng hai-yun dai jian-hui (key laboratory of ethnic medicine resource chemistry (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650031) 【abstract】cell biology is life science and related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re courses. courses not only content, complex and decentralized knowledge points, concepts and abstract is often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uthors combine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ell biology in church teaching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some reforms, made good results. 【keywords】education reform; cel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core 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药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药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地方高校的药学专业建设应结合自身优势,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进行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开展创新型教学改革,解决药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结合学生的就业现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增强实习基地建设;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循序渐进导入不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标签: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笔者通过对各类不同规模药企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目前医药企业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希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尽快进入角色,这就向高等学校的药学教育提出了挑战,使得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变革。但国内医药人才培养普遍难适应社会需求,缺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下足功夫,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变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1]。 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必须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医药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能进行实践操作[2]。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出发点,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研究型高校的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对口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优化整合校内优质实验资源,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适时开展专业实验技能培训和竞赛,充分利用本地的制药企业和药检所等资源,联合他们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3]。 二、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通过强调药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早接触生产实践的各环节,通过早实践、多实践,做到在校就能胜任企业中的相关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大学生入学后的前三学期重点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有能力的学生适当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实验内容选取以基础实验单元为主,以综合性实验训练为辅;第四至第五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1.应用Noyes-Whitney方程分析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的方法。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 K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 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 形成饱和层, 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 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 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 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 增加扩散系数 5.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之间的摩擦 3.缓、控释制剂(一天给药2次)体外释放度试验至少取几个时间点?为什么?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η 2)g / 9ρ 1- ρ答:Stocks定律:V = 2 r2( 是分散介质的粘度η 2为介质的密度;ρ 1为粒子的密度;ρr为粒子的半径,

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更有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最终为社会输送既有全面知识,又有一定能力的高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克纯.人体机能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文朝阳,丰平,王学江.对中医本科教育西医基础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62—63. [3]宋铁山,梅劲,楼新法.康复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 ?33? 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ll(1):11一12. [4]李建华,许继德,卢佳怡,等.探索生理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医学教育,2002,(2):30—31. [5]孙卫,郑学芝,崔荣军,等.多媒体电子教案在全科医学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95—496. 作者简介:刘永平,男,1974—10生,硕士,讲师. [收稿El期:2009-08-03] 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张邦乐,周四元,宦梦蕾,黄秋菊(第四军医大学药剂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摘要: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应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和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R94C,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49(2010)0l一0033—04 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劣。从学科任务和具体教学内容来看,药剂学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多而散,涉及化学、医学、药学和机械工业等基础知识,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己成为药剂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针对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办学定位,我们教研室近几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量尝试和改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综合各方面因素,加强课程建设 1.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课程目标药剂学是研究药用剂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结合我校军事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了药剂学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从事军事药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以及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军队医药事业服务打下良好基础。以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为主线,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药学学科,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药剂学研究最前沿的窗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2结合临床与生产实际,确立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药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当前药学工作者正面临职能的转变,从“以药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不再局限于发药和调剂,而是如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这就要求药剂工作者不仅懂得药物制剂知识,还要与临床实践联系,与工业化生产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使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指导合理选用不同剂型药物,在生产中能够科学合理研发新剂型。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和制剂设备是制备优质制剂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无论是西药、中药还是生物技术药物,在制备各种剂型时都要应用到这三大支柱,是学习的重点内容。缓释制剂是目前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半衰期短或需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顺应性,因此应作为重点讲述内容加以扩展。同时针对 万方数据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五)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关于软膏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是具有一定稠度的外用半固体制剂 B.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C.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药物必须溶解在基质中 E.药物可以混悬在基质中 2.不属于软膏剂的质量要求是() A.应均匀、细腻,稠度适宜 B.含水量合格 C.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现象 D.含量合格 E.用于创面的应无菌 3.对于软膏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为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三大类 B.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C.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选用乳剂基质 D.加入固体石蜡可增加基质的稠度 E.油脂性基质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 4.关于眼膏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溶性的药物应先研成极细粉,并通过9号筛 B.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应加入抑菌剂和抗氧剂

C.常用的基质是白凡士林与液体石蜡和羊毛脂的混合物 D.硅酮能促进药物的释放,可用作软膏剂的基质 E.成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5.对眼膏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须在洁净条件下配制,并加入抑菌剂 B.基质是黄凡士林8份、液体石蜡1份、羊毛脂1份 C.对眼部无刺激 D.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E.应作金属异物检查 6.对凡士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软石蜡,有黄、白二种 B.有适宜的粘稠性与涂展性,可单独作基质 C.对皮肤有保护作用,适合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D.性质稳定,适合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E.在乳剂基质中可作为油相 7.眼膏剂中基质凡士林、液体石蜡和羊毛脂的用量比为() A.7:2:1 B.8:1:1 C.9:0.5:0.5 D.7:1:2 E.6:2:2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凝胶剂是指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剂性的乳胶稠 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B.凝胶剂有单相分散系统和双相分散系统之分 C.混悬型凝胶剂具有触变性 D.油性凝胶剂的基质常用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构成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药剂学习题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 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既可以经胃肠道给药又可以经非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是() A.合剂 B.胶囊剂 C.气雾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3.靶向制剂属于() A.第一代制剂 B.第二代制剂 C.第三代制剂 D.第四代制剂 E.第五代制剂 4.药剂学的研究不涉及的学科() A.数学 B.化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 E.微生物学 5.注射剂中不属于处方设计的有() A.加水量 B.是否加入抗氧剂 C. pH如何调节 D.药物水溶性好坏 E.药物的粉碎方法 6.哪一项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A.溶液剂 B.气雾剂 C.片剂 D.乳剂 E.散剂 7.关于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不正确的是() A.临床用制剂和处方的研究 B.指导制剂设计、剂型改革 C.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D.药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E.药剂质量的临床监控 8.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 A.药品 B.方剂 C.制剂 D.成药 E.以上均不是 9.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 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10.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 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 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浅谈我校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浅谈我校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发表时间:2013-09-23T17:08:45.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辛洪亮徐群为 [导读] 随着该实训中心的投入使用,相信对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产生重要作用。 辛洪亮徐群为(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 211166) 【摘要】药剂学教学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优劣。本文针对药剂学课程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背景知识,对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及实践。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29-02 为了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我校于2003年开设了4年制本科药学专业。对于医科大学新开设的药学类专业,作为其主干专业课的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优劣。药剂学作为药学领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医学与药学相互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学科。药剂学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内容与许多学科如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上存在大量的交叉与渗透,每个学科的发展对药剂学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推动作用[1]。针对药剂学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的背景知识,对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及实践。 1 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根据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主要流向医院药房和医药企业,我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崔福德主编的第7版《药剂学》作为教材。该版教材与第6版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把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调整到第一篇。虽然这样调整的初衷是为了使学生先行打好理论基础,在后边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没有对药物基本剂型掌握的情况下,对该篇内容学习难度非常大。比如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片剂等固体制剂处方及制备工艺情况下学习粉体学基础知识,他们很难联想到处方粉体学性质影响固体制剂粉碎、分级、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操作单元。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先对第二篇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剂型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第一篇和第三篇内容,真正做到由浅入深,事半功倍。此外,还可将第二篇制剂基本理论穿插于其他章节内容中进行教学。比如把溶液形成理论和表面活性剂穿插于液体制剂中讲解,把微粒分散体系与第三篇中微粒分散体系的制备技术结合起来教学。这样制剂理论与具体剂型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反复颠倒教材章节,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思路混乱而产生厌学情绪。 2 更新教学方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知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2]。笔者对第7版药剂学教材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降低课程难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案列教学 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可以从各种报道的经典案例中选择,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我们介绍上市产品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该产品采用的原料药与传统的盐酸阿霉素注射液完全一致,只是采用药剂学手段,把原来游离药物制备成脂质体,改变药物剂型,使其抗肿瘤疗效大大增加。由于这一剂型的改变,由原来几十元一支的廉价药物变成为几千元一支的高附加值的新型靶向制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企业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又如在讲授注射剂灭菌及安全性时,例举2006年媒体广泛报道的“欣弗”事件,同学们就会从活生生的社会事件中轻松地学习到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由齐二药厂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引出注射用非水溶剂的等相关问题。这些例子既通俗易懂又紧贴实际,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而且引导他们对书本知识做更深的思考与讨论。 2.2 多媒体教学 药剂学的某些章节内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与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如果只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原理图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如果采用图片、Flash动画以及录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直观生动的学习又可使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笔者所在教研室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到企业生产车间实地拍摄生产视频资料,进行二次整理后在相对应章节内容课堂教学时播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制作计算机Flash动画等手段动态演示制剂制备过程。如在讲解片剂制备时,压片机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抽象的制剂设备,笔者用一段Flash动画动态地演示了压片机的装卸及其工作原理,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压片机的形状,而且对于与制剂相关的内容也能得到很好的理解。 2.3 流程教学法 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其内容等特点,导致药剂学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讲授每种剂型制备的时候,参考龙晓英教授主编的《流程药剂学》,采用流程教学法,即采用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来系统掌握药剂学的内容。通过将药剂学的所有内容整合进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中,使学生对药剂学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利用多媒体制备教学流程,并采用动画技术,使学生学习药剂学更具系统性和趣味性。 3 融入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一流的教学水平产生于科研和学术成就中。而对于21世纪的创新性大学来说,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人才。加强科研功能,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1]。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章节进行大量最新科研前沿的知识补充,经常引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文献当中的数据、结果。比如微针技术、无针头注射技术在经皮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5853811.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生物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生物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针对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我们从教材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多种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为普通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和加快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支撑现代生物工程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以及农林医药类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质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1]。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下是近几年笔者对生物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1 注重教材、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优化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基本工具,教材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国内出版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主要是综合性大学编写的,也有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医学院校等编写的相关教材。目前,我院使用的细胞生物学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翟中和、丁明孝等编著的《细胞生物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反映了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并较好地处理了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之间关系的优秀教材。其次用王金发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及韩贻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作为参考教材,以《细胞生物学实验与习题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为习题手册。 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随着生物学科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增加,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与引入,细胞生物学研究重点已由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简单描述推向以细胞通讯、细胞运动、细胞内信息传递和细胞分化为主线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该领域中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分选和定向运输、跨膜信号转导、细胞骨架、核基质和核酸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进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突出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各种活动和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等内容。同时授课中应当介绍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动态,使学生了解现代细胞生物学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在讲授绪论时可以列举近年来细胞生物学领域所荣获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创造力”为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式的改变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训练?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方成武 戴银 韩茹 谢冬梅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合肥 230038)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所下降的趋势,安徽中医学院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增加课程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技能培养 目前,全国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药专业毕业生均为宽口径、适应面广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营销、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从事的岗位大多为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以及药物研究所等部门。根据安徽中医学院已毕业的二十余届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多数毕业生能胜任本职工作,尤以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毕业生工作最为出色。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单位反映,自1990年代以后毕业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来考入大学的学生年龄较小,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生产实践的锻炼,同时学习的刻苦精神也不如以前的学生;二是由于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和实验条件未能同步增长和发展,致使一些正常的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因为市场经济以后,原有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制药厂)考虑到市场竞争因素以及G MP生产车间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大多持不欢迎态度。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行业中的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加强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中药专业学生对传统中药的“认、采、制、用”方面的实践知识匮乏状况,通过调研、论证,对中药专业四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将《中药学》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时间进行对调[1]。对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以及专业课(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分别安排12周时间进行生产见习;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第八学期开始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开始。 二、实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巩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药用植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结束之后,每年的5月中旬安排学生到黄山进行野外生产实习(自2003年开始,因教学时数的压缩,又将黄山野外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年7月份的暑假期间),以加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生态意识和采制标本技术的培养。黄山具有东部海洋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小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多达1700余种。因此每年《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黄山野外实习已成为学院中药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由于学校的大规模扩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解决经费紧张和实习时间减少的矛盾,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校内建成了栽培有7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植园以及收藏有7万多份植物蜡叶标本的标本中心。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药用植物学理论课时,既可观看蜡叶标本,又可到学校药植园见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多数常见药用 — 1 3 — 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052062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号:2005060。 作者简介:方成武(1961-),男,安徽舒城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应用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药剂学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答:Noyes—Whitney方程:dC/dt二KS(CS-C) K 是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介质的表面积;CS是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溶解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形成饱和层,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内。 1.增加固体的表面积 2.提高温度 3.增加溶出介质的体积 4.增加扩散系数 5 . 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2.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哪几类?每类辅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片剂的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稀释剂和吸收剂。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当主药含量少时增加重量和体积。吸收剂:片剂中若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或其它液体成分时,需加入适当的辅料将其吸收后,再加入其它成分压片,此种辅料称为吸收剂。 (2)润湿剂和粘合剂。润湿剂的作用主要是诱发原料本身的粘性,使能聚合成软材并制成颗粒。主要是水和乙醇两种。粘合剂是指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的 物料聚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有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3)崩解剂。崩解剂是指加入片剂中能促进片剂在胃肠液中快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 (4)润滑剂。润滑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助流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

的摩擦力,增加颗粒流动性,使其能顺利流入模孔,片重准确。②抗粘着性主要用于减轻物料对冲模的黏附性。③润滑性减少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片剂和模孔

之间的摩擦 答:至少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2h,控制释放量在30% 以下。此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现象(效应);第二个取样点:4?6h,释放量控制在约50%左右;第三个取样点:7?10h,释放量控制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4.根据stoke ' s定律,说明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2)g / 9 : 1- 答: Stocks定律:V二2 r2(是分散介质的粘度:2为介质的 密度;:1为粒子的密度;:r为粒子的半径, 粒子越大,粒子和分散介质的密度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小,粒子沉降速度 越快,混悬剂的动力学稳定性就越差。方法:1.减小粒度,加入助悬剂;2.微粒的荷电、水化;3 .絮凝、反絮凝;4 .结晶增长、转型;5 .降低分散相的浓度、温度。 5.影响滤过的因素是什么? 答:随着滤过的进行,固体颗粒沉积在滤材表面和深层,由于架桥作用而形成滤渣层,液体由间隙滤过。将滤渣层中的间隙假定为均匀的毛细管束,则液体 的流动符合Poiseuile公式: p n r4t V = 8 n l式中,V —液体的滤过容量;p —滤过压力差;r —毛细管半径;l —滤渣层厚度;n —滤液粘度;t —滤过时间。由此可知影响滤过的因素有: ①操作压力越大,滤速越快,因此常采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 ②滤液的粘度越大滤速越慢,为此可采用趁热过滤;

基于大工程观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于1994年提出了“大工程观”工程教育理念.“大工程观”强调向工程实践回归;宽口径;整合化;国际化;注重培养人文价值和工程道德[1].药剂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知识容量大,同时药剂学也是一门与药厂生产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2].因此,在“大工程观”的框架下,学生不仅应具有一定的药剂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操守.此课程的开设加强了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其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的关键.1 适当精减教学内容,扩大前沿知识,培养规范意 识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面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时,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本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和生物制药专科专业开设药剂学课程.对于非药学类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药学综合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补充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非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面,加深对药剂学课程的掌握程度.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检测和营销,在授课时加重生物制剂的比例,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法体外诊断技术,流感疫苗灭活工艺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等.同时对有考研要求的学 生,加大前沿知识,如介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对于生物制药专科专业的学生,以2010版《中国药典》规范的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为基础,侧重介绍蚌埠地区一些GMP企业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及设备.如丰原药业的赖氨匹林散,西尼地平片;环球药业的唐易那格列奈片;城市药业的尼美舒利胶囊,福康药业的六味地黄口服液,脑力静胶囊等. 由于药剂学是跨学科的科学,知识庞杂,为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有效记忆知识,采用系统和直观的流程图、状态图、概念图,并把“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统一于同一剂型中,比较研究不同剂型五个方面优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3].2 探索多样灵活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 维 教师对难点、重点内容和方法,以专题式精讲教学为主,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整合中药的提取分离工艺,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问题,精讲响应面优化法,通过比较几款响应面分析软件(SAS,MATLAB,Design-expert)原理、使用要点,学生体会到工艺优化的本质是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组织有兴趣学生,了解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隐马尔科夫等数学和统计建模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深化了理论知识. 教师对概述性内容采用PBL式(problem 基于大工程观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 姚向阳 (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大工程观”以回归工程实践;宽口径;整合化;国际化;注重培养人文价值和工程道德,日渐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要适应这一教育思想, 必须对《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通过构建与“大工程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关键词:大工程观;药剂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099-02 Vol.28No.8 Aug.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上) 2012年8月99--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Java课程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程实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的设定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Java;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4-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Java curriculum He Yuz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uring the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lab,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training methods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