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教育[1]

中医药健康教育[1]
中医药健康教育[1]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1.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证。长期失眠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

2.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欢迎。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可适当选用酸枣仁粥、百合杏仁粥、地黄枣仁粥等,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物,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吃零食饮浓茶等。

2.心理方面:失眠者在睡觉时往往由于急于求人睡反而会不断兴奋和紧张,使感觉越发清晰,加重了失眠和焦虑。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患者要坦然处之.能睡多久就睡多久。

3.情志方面:喜怒有节,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消除紧张和疑虑。可以调摄情志着手疗不寐,常可用说理开导、宜情易志等,采用音乐疗法及钓鱼、观赏山水等。

4.起居方面:患者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要热水洗脚,按摩足底、手心,使情绪放松,忌饮咖啡、浓茶、烟酒,避免长时间看书阅报和过分兴奋、忧愁;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温度要适宜,光线要柔和,被褥不宜过硬,枕头不要过高。

5.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对于提高睡眠的效果,改善体质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均有促进作用。如:太极拳、气功均有良好效果。

6.服药方面:遵医嘱服药,但不要依赖安眠药。同时可选用桑椹代茶饮或灯心草、竹叶茶、龙眼、枣仁饮等。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其发病先兆,一般表现为突然昏眩、头痛呕吐、说话不清、半身无力。

2.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

3.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4.康复治疗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治疗。

【预防与保健】

重视先兆症的观察并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l、膳食方面:少吃动物脂肪.不要贪食,禁酗酒,已有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多吃蔬菜和植物油,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心过度疲劳,在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更应控制血压。

3.心理方面:防治高血压时,除合理应用药物外,重要的是树立乐观精神,消除思想紧张和顾虑。

4.运动方面:根据身体、自身情况进行散步及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

5.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当发生脑栓塞时,病人应采取左侧卧位。

6.右旋糖酐及激素有一定作用,抗凝治疗需慎用。

7.做好瘫痪肢体的锻炼。可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理疗及语言训练等方法及中药配合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8.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

9.保持大便通畅。

lO.如病情加重,经cT复查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及早做手术。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

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

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

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l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

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

3.情志方面: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

4.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

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

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颈椎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

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

2、根据颈椎病的临床不同特点属中医骨痹,肩颈痛。眩晕等范畴。

3、临床表现:

颈肩背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

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l一3次。

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

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

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

冠心病(中医属胸痹、心悸等范畴)

1、心病发病率很高,加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近年来有逐渐年

轻化的趋势。

2、冠心病以心绞痛最常见,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缩窄性疼痛。

3、心肌梗塞病情凶险,典型症状为持续剧烈胸痛及全身症状。

4、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胆固醇。多食清淡之品,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味食物及豆类等含植物蛋白质食物,如黑木耳、香菇、海带、无花果、红枣、胡萝h等,食用油以豆油、玉米油为佳。少吃甜食,少吃盐,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或浓茶。适量食用柑橘有益于冠心病的治疗。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衣着柔软宽松,利于血液流畅,合理调节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饭后不应立即就寝,睡眠右侧卧位,双腿微屈曲,夜间不要独居一室。

3.运动方面:避免剧烈活动,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运动,对于防治和减少肥胖有一定的益处。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运动强度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压,不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为原则,即做到“力所能及,动中有静”。

4.心理方面: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与心病关系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精神要开朗、乐观,不要背包袱。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完全可以通过防治减轻或消除症状,应与医生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5.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

6.中药对于降脂亦有较好效果,无副作用。如山楂、泽泻、葛根、首乌、桑寄生、灵芝、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也有益。

高血压病(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

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ITllllHg为高血压。

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I期无心脑肾损害;Ⅱ期有心肾损害;Ⅲ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眩晕、血压升高为主。

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

3、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

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

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

胆囊炎、胆石症(中医属胁痛范畴)

胆囊炎大多数由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

1.慢性胆囊炎多数表现为右上腹部隐痛不适,慢性消化不良等。

2.胆囊炎、胆石症发病部位在胆,与中医胁痛相似,故归属于中医胁痛范畴。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和鱼类。少吃肥肉、奶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脂肪类食物;食谱以瘦肉、鱼、豆制品、蔬菜、水果及米面为主;可选用萝h、白菜、香菇、木耳、茭白、马兰头、山楂、玉米须、绿豆、赤小豆等。如:马兰头炒千丝,茭白炒肉丝、绿豆甘草汤或可用金银花、玉米须、金钱草煎汤代茶饮;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饮食要细软易于消化,少吃多餐。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

3.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可减少胆囊炎的发作。

4.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5.胁痛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针法、灸法、推拿疗法效果更加。

6.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痛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出现黄疸,应速送医院治疗。

胃炎(中医属胃脘痛范畴)

1.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

2.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

3.患者大多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暖气、无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4.中医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灵活多变,治法万千,独具特色,疗效满意,深受病人欢迎。

【预防与保健】

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

1、膳食方面:避免进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饮食和药物(如辛辣食物、水杨酸盐类、泻药等)、饮食有节、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和食物,细细咀嚼后咽下。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常,饮食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2、去除致病因素,如戒烟、酒等。

3、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

4、情志方面: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

5、有胃部胀痛者,可服用解痉止痛药。

6、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另外,胃炎病人平紊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素常可选用中药汤剂、验方调治。胃脘痛痛甚之时选用针灸、推拿、敷贴、穴位压迫、耳穴、按摩等疗效显著。如足三里,中脘等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胃痛,使用方便,见效快。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为“粉刺性乳痈”)

一.生活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后取半卧位。

2.勿穿紧身上衣及佩带过紧的胸罩,致使乳头凹陷。

3.保持乳头清洁干燥,经常清除乳头部粉刺样分泌物,预防再次感染。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及时纠正先天性乳头凹陷。

6.保持大便通畅。

二.情志

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以防气郁化火。

三.饮食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米仁、绿粥,忌辛辣、刺激、肥甘食品及鱼腥发物。

四、食疗

1.可选用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加枸杞子30克,菟丝子15克,葫芦巴9克,加水煮熟后,去药加盐,味精,糖适量调味,食肉喝汤。

2、乌骨鸡一只,去毛,洗净内脏,黑豆250克,黑木耳30克,香姑10克,同煮熬汤。

肛瘘

一.生活

1、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忌久蹲、久坐、大便过度努挣。

2、发现肛周脓肿,应切开排脓,避免炎症扩大,肛瘘病人应及早治疗。切开外口引流者,要注意引流通畅,避免肛瘘外口堵塞,防止因脓液蓄积而引发新的瘘管分支。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强提肛肌锻炼,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二.情志

时而流脓,久治不愈,病人情绪抑郁,落落寡欢,了解其心理活动,开导、解释,介绍

周围成功病例,解除忧虑,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

三.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及高纤维素。如:冬瓜、海带、荠菜、芹菜、绿豆、萝卜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与肥甘厚味之食。戒烟酒,不暴饮暴食。

四.食疗

1、鲫鱼豆腐汤:鲫鱼100克,豆腐100克,水,调味料适量。鲫鱼洗净,油煎后,放水煮汤,待汤沸后,放人切成块状的豆腐,小火炖煮,加入油、盐调味。具有健脾宽中、开胃利湿之功效。

2、瘦肉梗米粥:瘦肉50克,梗米100克,水,调味料适量。瘦肉洗净,制成糜状,梗米洗净煮粥,再加入瘦肉糜,加入料酒、调味料煮熟即可。具有补脾养胃、养阴益血在之功效。

便秘

一.生活

1、起居有节,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可经常强忍便意,以免形成习惯性便秘。

2、产妇和年老体弱者,应坚持做提肛锻炼: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日做3次,每次10~15分钟。身体条件尚好者也可做仰卧起坐,以增强腹肌和其他排便肌肉的力量。

3、每日晨起空腹饮一杯盐开水或用蜂蜜冲茶代饮,以润肠通便,同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二.饮食

饮食中应富含纤维素,可多食芹菜、黄瓜、马齿苋、荸荠、西瓜、柚子、生梨等凉性多纤维的蔬菜水果;也可选用黑芝麻、胡桃仁煮粥及红枣银耳羹食用以润肠通便;平时也可以芦根、夜菊花、金银花、决明子等泡茶代饮。不食辛辣、煎炸之物。不饮烈性酒。

三.食疗

1、百合蜂蜜饮:百合50克,蜂蜜、白糖各适量。将百合加水煮至熟透,放人蜂蜜白糖调匀即可。当点心食用。具有滋阴润肠之功效。

2芋头粥:梗米50克,芋头250克,油、盐各适量。将芋头去皮切块,梗米淘洗净,将梗米与芋头一起加水同煮粥,粥成用盐、油调味,随时服用。具有散结、润肠、利便之功效。

痔疮

一.生活

1.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排便时勿久坐久蹲努挣,保持肛周清洁,纠正便时看书阅报等不良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便后及时以温水或中药洗液熏洗肛门处。内痔脱出不能回纳者应用手轻托回纳。平时应穿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内裤应勤换洗。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久站久坐者应每隔2小时进行一些改变体位的活动。平时可进行提肛功能锻炼: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日做3次,每次10~15分钟。

4.遵循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对便秘、腹泻、肠炎、痢疾等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二.情志

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戒怒少思。

三.饮食

饮食有节,宜清淡,不暴饮暴食,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少食或不食辛辣、煎炸之物。戒烟酒。

四.食疗

芦根茶:芦根100克,白糖、水适量。芦根洗净,加水煮沸后静置10分钟,加白糖少许,随时服用,可代茶饮。清热解毒。

慢性结肠炎

一.生活

起居有节,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腹部注意保暖。平时可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及指压足底,有增强脾胃运化作用。

二.情志

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开朗,消除忧虑、悲伤、急躁等不良情绪刺激。

三.饮食

注意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油腻、辛辣、煎炸类食物,少食多纤维食物及牛奶、奶制品。

四.食疗

1、无花果炖猪瘦肉:无花果60克(干品)、瘦猪肉100~200克,水,油、盐、料酒等调味品。将二者加清水适量放人瓦锅内炖熟,加调味品适量即可。具有健胃理肠、消炎解毒之功效。

2、酒闷乌鸡:乌骨鸡1只、黄酒100~200克,盐、料酒等调味品。将乌骨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放于罐内加黄酒密封,蒸熟即可。具有补中益脾、温中开胃之功效。

中风

一.生活

1、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一般为18-20摄氏度,湿度30%-60%较为适宜。

2、脑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加床档护栏,防止患者坠床,并根据病情取适宜体位,脑出血的患者给予头部抬高15度,并尽量避免移动头部。

3、卧床休息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防止关节变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4、对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皮肤营养发生障碍,易发生褥疮,故应保持床褥的清洁、平整、干燥、柔软。

5、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食用些粗纤维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及水果,排便时勿用力过度,必要时予开塞露等润肠通便。

二.情志

耐心听患者倾诉,疏导患者情绪使其得到宣泄,保持情绪稳定。

三.饮食

饮食原则:

1、低盐、低脂、易消化,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者可鼻饲流质。

2、禁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3、禁用辛辣、刺激、煎烤食物和易动风、生风的食物。

四.食疗

1、黑大豆500g加清水,入砂锅内煎至粘稠,每日三次,每次服1匙,含服,慢慢咽,适用于中风后语言不利者。

2、乌骨雌鸡一只,去肠杂内脏,洗净,加黄酒、清水各一半,烧至骨酥肉烂,分顿食肉饮汤,数日食毕,适用于中风后行走不利者。

3、煨猪蹄筋方:猪蹄筋30g将温油发过的猪蹄筋加适量水,文火煨烂后加调味药。用法一日食30g,隔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猪蹄筋有舒筋活络,补肝舒筋的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

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慢性溃疡

(俗称:“老烂脚”)

一.生活

1、避免久站与负重,患足宜抬高,减少走动,患肢避免蚊虫咬伤、碰伤、撞伤。有皮肤破损和感染时要及时治疗。

2、溃疡愈合后宜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保护。

3、注意皮肤清洁,平时可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清洗,洗后擦拭干净,并涂以润滑油,如有瘙痒,切勿瘙抓,可涂药膏止痒。

二.情志

本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保持情绪舒畅,避免烦躁、焦急的心情。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三.饮食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选用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番茄、黄瓜、藕、丝瓜、冬瓜等,禁食海鲜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

四.食疗

1、伴下肢曲张者,可选用一些通络或软化血管的食品,如:山楂、马兰头、芹菜、丝瓜等。

2、黄鳝500克,黄芪50克,先将黄鳝活杀,去内脏,洗净,切断,与黄芪共炖煮后吃汤及黄鳝肉,使用于下肢溃疡,久不收口,体质虚弱者。

丹毒

一.生活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及皮肤黏膜的破损,彻底治疗足廯,防止下肢丹毒发生。

3、保持大便通畅,以泻热利湿。

4、症状改善后,不宜过早停药,继续巩固治疗,防止复发。

5、对于下肢丹毒,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二.情志

控制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心理,以防气郁化火。

三.饮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健脾、益肾、利湿食物。可食米仁汤、赤豆汤、绿豆汤、菊花茶、金银花露等。少食荤腥及辛辣、刺激之品。

四.食疗

1、可选用鹌鹑一只,去毛及内脏,加枸杞子30克,菟丝子15克,葫芦巴9克,加水煮熟后,去药加盐,味精,糖适量调味,食肉喝汤。

2、乌骨鸡一只,去毛,洗净内脏,黑豆250克,黑木耳30克,香姑10克,同煮熬汤。

痹证

痹即闭阻不通之意,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等。

包括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等症。

原因

1、感寒伤湿,久卧潮湿之地,涉水冒雨,经络受阻;

2、素体阳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气血不畅,寒凝脉络;

3、年高龄老,肾精亏虚、气血不足,骨质失养流失、遇冷则发。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防寒保暖,不久居、久卧寒湿之地,不涉水冒雨;

2、素体阳虚之人或年老之人可长服黄芪、白术、防风(玉屏风散)、鹿茸、干姜、党参、人参、桂圆、枸杞等茶饮之品,提高免疫力;

3、“冬病夏治”,风湿之人夏季可行针灸、艾灸、火罐等治疗,或服中药煎剂。

腰痛

腰痛包括西医的外伤、劳损、肾病等。

原因

1、久坐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衣着冷湿致经脉受阻、气血不通;

2、跌打损伤,长期久坐久立,致使气滞血瘀而发腰痛;

3、久病体虚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室过度等,致使肾精亏损而发腰痛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保暖防寒,不久坐,不居住潮湿之地,不涉水冒雨;

2、长期从事坐、立工作的要适时活动腰部,避免久坐久立;如坐姿久时,要起立做腰部旋转,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运动。

3、外伤劳损可用针灸、火罐、温炙、穴位封闭等治疗;

4、生活有规律,不可纵欲过度,年老精血亏虚之人可长服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金肾气丸等。

水肿

水肿病包括西医的肾炎、心衰、肾病综合症、营养不良等。

原因

1、风邪外袭,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表;

2、居住卑湿或水涉冒雨,内侵伤脾,脾失健运,水湿不能下行;

3、房室不节,或精神过用、损伤肾气,开合不利。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保暖防寒,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预防感冒;

2、居住避湿,不涉水冒雨,不可纵欲过度,保持乐观情绪;

3、禁食盐醋、虾、蟹食品,积极治疗肾炎、心衰、高血压、贫血等病;

4、平时可用黄芪、枸杞、桂圆、车前子、玉米须等代茶饮,尿蛋白不退者,可用黄芪、鲤鱼烧汤服食。

淋证

为小便频数,清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尿道不利,分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

包括西医的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证。

原因

1、喜食肥甘酒热之品,热煎尿液,炼液为石,而成石淋,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而成血淋;

2、喜怒伤肝生火,郁于下焦,膀胱之气化不利,发生小便艰涩而痛,成为气淋;

3、房室劳伤,过度纵欲,致脾肾气虚,遇劳即发,而成劳淋,小便混浊如膏而成膏淋。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少食或不食肥甘酒热之品,出现尿频、急、腹痛、血尿等症要及时就医,平时多喝水,可用中药车前子、玉米须、金钱草、郁金等煎水代茶饮;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少食大热补药,如鹿茸、狗肾等;

3、节制房室,不可过度,女性患者性事之后要及时排尿,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盆浴,注意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卫生。

胁痛

包括西医的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等。

原因

1、多食肥腻油煎食品或暴饮暴食,湿热交织于肝胆,炼液为石;

2、情志失调,气机郁结,肝失条达;

3、气郁日久,气滞血瘀。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郁闷不舒时可服逍遥丸、舒肝理气丸;

2、饮食宜清淡,少食油煎炸食物和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多食蔬菜水果、鱼类、瘦肉,避免过食生冷以免诱发本病;

3、胆结石患者可用中药金钱草、银花、米须、郁金等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也可服用活血祛瘀通络中药处方:柴胡、当归、红花、山甲、桃仁、大黄等。如肝阴不足之肋痛隐隐,为血少不能养肝脏,可服用中药“一贯煎”方: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酌加合欢皮、玫瑰花泄肝调气;

4、如发生上腹剧痛、目睛黄染、皮肤色黄,要立即就医治疗。

胃脘痛

包括西医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原因

1、嗜食生冷、饥饱无常、损伤脾胃;

2、禀赋不足,阳气衰微,易受寒冷;

3、忧思恼怒,伤肝损脾;

4、过量饮酒、暴食或多食不易消化、粗糙食物及辛辣食品,损伤胃络,迫血妄行。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失眠症(中医属不寐范畴)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九期 2016年9 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一、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得认识: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得观念,了解人得生命来源于自然,就是自然得一种现象,生长壮老就是生命得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得认识:介绍中医学得天人合一得观念,了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得运动变化就是息息相应得整体观念;介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得影响。 (三)中医对健康得认识: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脏腑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得健康观念;介绍中医学阴阳五行得哲学思想与方法;介绍法于阴阳,与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得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得认识: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得原因与病理变化得认识;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情志、饮食因素、起居因素等导致疾病得因素;介绍病、证、症得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得方法。 (五)中医学得诊治手段:介绍中医学独特得望、闻、问、切(尤其就是脉诊)诊断方法与辩证得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医学治未病得思想,中医得内治与外治方法。 二、养生xx得理念与方法 (一)养生保健得理念与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得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辩证施养得理念与思想;介绍养生保健得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得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得认识与辨识体质得方法,了解(平与、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不同体质得特征及其相应日常养生方法。

2.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得相应得养生方法。 3、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得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得关系以及产生疾病得道理,介绍常用得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与、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4、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得常用方法,树立正确得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得饮食方式,尤其就是适合自己得饮食方式。 5、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得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常用得运动养生方法。 (1)太极拳: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八段锦: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五禽戏: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6、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得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得作用,介绍常用穴位得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三、常见疾病得中医药防治 介绍中医学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得认识,重点介绍中医药对这些疾病得预防与治疗,介绍中医药对这些疾病辩证论治得内容。了解中医药针对这些疾病得预防保健方法与辅助治疗方法,如饮食、情志、运动、穴位按摩、药枕、敷贴、足浴、气功等方法。 四、重点人群得中医药养生xx (一)老年人得基本特点及养生xx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得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得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得养生保健方法与常见疾病得预防保健方法。

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侵袭下,从未发生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的惨剧。中医药的秘方救治了现在西药看是根本不可能治疗的疾病,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并且经济。中医不但具有治病救人的作用,还具有保健作用。但现在我们的中医药面临着先进西药的巨大挑战,为弘扬我国中医药,更为了我们居民的健康。提高我乡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现在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我乡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水平和意识,使我乡居民能运用中医药知识治疗一些简单的病情,同时也起到保健作用,促进我乡居民对中医药的广泛支持,以达到提高居民群众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1. 请我院杨副院长(中医学副主任医师)教授中医药知识。 2. 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中医医生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 3. 张贴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画 2 张,悬挂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强乡”的横幅一条。 4. 派发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单张300 余份张贴。

三、活动时间 2014 年 3 月20 日 四、地点 集贸市场。 五、参加人员: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及村民(特别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六、活动要求: 1. 派发宣传资料。 2. 组织医院方面的医生、专家及村医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咨询。 3. 卫生院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传画二张及宣传“弘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强乡”的横幅一条。 4. 由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印制教育宣传单张,发至村居民手中。 七、活动安排: 按活动内容及要求做好活动前工作。 八、活动总结: 活动后进行活动评估总结,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更好开展活动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的健康教育 几千年来,中医为祖国医疗基础理论的形成,为炎黄子孙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它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护病人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所以,中医的基本理论对于护理工作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院护理体系的不段发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独到之处,有效的融人健康教育之中,使其更好服务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情志与人健康的关系极大。正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气机调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故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情志刺激太过、太久,超过机体自身的调

节力度,就要伤害人体正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有“隐曲”者多悲痛、优伤;有“宿怨、深仇”者极易触发愤怒;有“思恋”者多为优郁;女性情感脆弱、细腻,易优郁、悲哀、思虑;男性情感粗放,多大怒、狂喜;婴幼儿多惊恐;青壮年易暴怒、狂喜;老年人多优郁、多虑。根据以上规律,护理应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因势利导,因人施护。例如,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年龄、性格以及民族文化背景等特点,适当的开展有意的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病患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同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病人心意的变化,调整情志护理的重点,最终达到提高病人自主的调节情志能力的目的。总之,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和特点,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生活起居的护理 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健康非常的重要。中医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生活起居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理思想指导下,就要求在生活起居方面做适当的节制和安排。例如在环境方面,往往特殊的气味、不安的气氛甚至是严肃的面孔等等,都可以造成病人的神气浮越于外而不能内守,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这些都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正如《内经》所云“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强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反复向病患以及家属说明建立一个舒适、整洁、优美的修养、治疗环境的重要性。 3.饮食的护理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全文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的诊断方法和辨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疗、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制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2.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3.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4.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6.其他养生:介绍中医学有关起居、房事、气功等养生方法。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 重点介绍中医学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结核病、肝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失眠、便秘等疾病的认识和预防保健方法。 四、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 (一)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二)女性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女性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女性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解释针对孕产妇常用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三)儿童的基本特点及中医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儿童(尤其是0—3岁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五、中医药常识 (一)一般常识。 介绍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找中医看病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二)中药常识。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方法和目的(炮制减毒增效的知识),介绍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等。 (三)家庭常备中成药。 介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服用禁忌等。 (四)应急知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疾病爆发流行、家庭急救时,介绍中医药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等。 附篇 (一)政策法规。 介绍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以及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二)中医药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介绍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发展简史以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 (三)亚健康。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 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 解郁七情致病悲惊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调和四气谨和无味饮食清 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辩药施食特殊 忌口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 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2、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3、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4、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5、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6、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 ,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健康教育讲稿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药养生知识 各位村民: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健康知识讲座,感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用中医养生的方法。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对什么是中医都有所了解。但对它是否有深入的了解呢?现在我们一齐来认识一下怎样应用中医来养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瑰宝,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医药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中医学将之发展的淋漓尽致。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中医古籍莫不贯穿这一思想。 中医药的养生方法: 中医药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思伤脾,过非伤肝,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大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 我们经常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 2、欲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 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第三步,针灸;第四步即药酒;第五步,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天天、月、 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 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成。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以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 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 首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

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怎样体现中 医特色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指导, 情志指导, 饮食调护指导, 用药护理指导,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平衡阴阳 起居有常 劳逸适度 慎避外邪 形神供养 情志指导 七情内容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七情致病损伤五脏.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怡情畅志,乐观愉快.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 清净养神 移情易性 情志相胜 顺情解郁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按时定量 调和四气、谨和无味 饮食清淡、吃忌厚味 卫生清洁、习惯良好 辨证施食、相因相宜 辩药施食、特殊忌口 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按食物性质分类包括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 (清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平补类食物) 发散类食物 食物的性能 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但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

或热性病需要补养或调养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发散性食物 发散类食物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煮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大部分海腥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狗肉、驴肉、各种野味、蔬菜中的蘑菇、香椿、葱、蒜、生姜、辣椒,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按食物的味分类分为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用于气虚证。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等。用于血虚证。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用于阴虚证。 补阳类:羊肉、狗肉、鹿肉、兔肉、羊肾、猪肾、鸽蛋、鳝鱼、虾、韭菜、枸杞子、刀豆、黑桃仁等,用于阳虚证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等,用于风寒感冒。 辛凉解表类:杨桃、茶叶、豆豉等,用于风热感冒。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doc

中医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即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的观念。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 座识讲健康教育知 第三期 月3年2014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1 / 6

填表人(签字):刘渊博负责人(签字):刘渊博 填表时间:2014年3月22日 2 / 6 通知联东社区居民: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广大居民对老年人春季保健意识。我院特在你处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讲授老年人春季保健预防相关知识并现场答疑。欢迎各位老年朋友参加。现通知如下:30::00-9月年422日9时间:2015地点:

河泉养老院讲座内容:社区健康教育知识科普(中医类)授课人:武蓬勃参加人员:联东社区居民峰峰矿区中医院日214月年2014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属感冒范畴上呼吸道感染( 3 / 6 主讲人:武蓬勃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3、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

会。4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金银花。大青叶,款冬花,流行广泛用板蓝根,薄荷。时邪毒盛,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4 / 6 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次。2日 )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慢性支气管炎(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2.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3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 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l【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

中医药健康教育

教你如何煎煮中药 煎前先浸泡 专煎制中药前应先将调剂好的中药用冷水浸泡20至30分钟。其中,对质地疏松的花、叶、全草类药材应浸泡20分钟左右;而对质地坚硬的根茎类、果实种子类浸泡30分钟左右;冬天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最宜用砂锅 煎制中药的器具以砂锅为最佳。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砂锅煎药受热匀、传热缓,保温性强,煎出的药液性质稳定,最能保持原汁原味。也可选用搪瓷器皿,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加水要适度 药多水少或药少水多,都会影响煎出药剂的质量。煎药的用水量,可根据中药质地而定。重量相同的药材,花、叶、全草类容积大、质地松软者,加水量可适量增加;而矿物类、贝壳、果实种子、根茎等质地坚实、容积小的药材,加水量可适量减少。简单的估算方法,头煎以浸没药材约2-3厘米为度,第二煎酌减。如二煎需浓煎灌肠,则加水量可多出20%左右。 时间要合适 根据药材质地与气味的不同,煎药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解表、行气及质地轻松、气味芳香的药材,第一次应煎15至20分钟(均按沸后计算),第二次煎10至15分钟;一般药物第一次煎20至30分钟,第二次煎15至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材,第一次煎40至60分钟,第二次煎30至40分钟,该类药物可以煎三次。此外,某些特殊中药材可能需要以特殊时长煎制,具体应遵医嘱。 火候要恰当 煎药的火候根据火力大小分为“武火”、“文火”、“微火”等。煎药时,水未沸之前,宜用武火(急火),使水很快沸腾,煮沸约3—5分钟;水沸后宜用文火(慢火),保持微沸状态,使水分的蒸发减慢,煎煮30分钟左右,这样有利于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完全煎出。如为滋补药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至40—60分钟左右,如为治疗感冒的药物,一般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即可。二煎一般比头煎的时间约减少10分钟左右。

中医保健与养生 中医保健知识

中医保健与养生中医保健知识 中医保健与养生中医保健知识,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饮食养生保健饮食养生要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保健与养生 1、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补充营养 如果除了手脚冰凉,身上其他地方也不那么暖和,可能是营养不平衡类型的寒症。经常减肥、偏食的女孩子和正值中年的女性,最容易维生素摄入不全面,而维生素B2又是平衡人体耗氧量的重要物质。所以,属于这种怕冷的人群,又不想吃胖自己来抗寒,可以多吃一点北豆腐烧白菜。 北豆腐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能减少平时工作、活动时体内热量的快速散失,不但有助于保持能量,还能帮您提高耐寒能力。 2、北菇加山药全面滋补 适宜人群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寒冷的冬天,多吃些菌类和根茎类食物,可以帮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这里说的北菇是指根茎特别粗的那种。在遥远的东北深山生长的这种菇类,本身就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如果吃进这种粗根茎的香菇,人体会一次性补充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铁、硒、钾等。而冬季的常见蔬菜山药,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物质可以快速地在人体内分解成热量,从而为身体增加能量,起到抗寒作用。特别适合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3、多吃胡萝卜激活内脏和血液 适宜人群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长期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也是爱怕冷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解决怕冷问题比较难办,因为这些人怕冷的主要原因是脏器功能不调或代谢不畅。体质虚弱者、有慢性胃病的人,还有脏器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这种寒症最多见。 中医保健知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

中医科健康教育.doc

中医科一般疾病健康教育 腰椎病 一.饮食指导 1.饮食中注意补充钙镁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族等。如:豆类,小虾米,海带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肉及脂肪高的食物,避免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可加重病情。 3.应限制饮食,保持体重,避免过胖,引起腰椎受累。 4.忌烟酒,忌饮浓茶。 二.健康教育 1.应卧硬板床休息。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应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5.挑抬重物时,要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衡,起身要稳步子要协调。 三.康复指导 1.俯卧于床上,双上肢向后背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双上肢离开床面,双腿伸直,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可交替进行,然后同时抬起双上肢后伸,尽量使腹部着床身体呈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 2.仰卧双膝屈膝,双手抱头,使其尽量靠近头部。 3.去枕仰卧,用头,双肘,双足(与肩同宽)支撑将身体抬高离开床面,形成拱桥式。 四.预防 1.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卧位应选择硬板床。

2.随时调节体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久站,久坐,避免长时间弯腰。 3.避免在腰椎侧弯及扭转时突然用力,不能避免时,先做热身运动,以增强脊柱负荷能力。 4.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肥胖者应当减肥,避免穿高跟鞋。 颈椎病 一.饮食指导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2.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坚持每天吃点豆类,牛奶,鱼,蛋,瘦肉等。 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厚腻肥厚之品,忌生冷寒凉,辛辣刺激,禁烟酒刺激。 二.健康教育 1.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需适当卧床休息,病情严重的应卧床休息2至3周。 2.床不要太软,平卧时枕头高低适中,侧卧时枕头高度以颈部侧缘与上臂外缘间距为宜。 3.每天有意识的适当运动颈部2至3次,每次前屈后伸各3次,左右侧头各3次,用力轻柔,不可过猛。 三.预防 1.避免损伤乘车时坐稳或站稳,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作用,损伤颈椎。 2.注意保暖气候寒冷可致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间盘压力增高,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注意气候变化增加衣物,注意颈部保暖。

肺结核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花园街道卫生院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 11 期 2018年 11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钱进负责人(签字):张建 填表时间:2018年11月14日

通知 花园街道辖区居民: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为了让大家懂得肺结核的概念以及中药治疗法与预防,了解中医药最基本的知识,自身健康的重要关系、基本知识与理念,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8年11月14日14:30-17:00 地点:花园街道卫生院四楼会议室 讲座内容:肺结核病中医药健康知识 授课人: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妇女儿童、肺结核患者本人或家属(总数不超200人) 花园街道卫生院 二0一八年十一月八日

肺结核的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一、肺结核的概念 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二、肺结核的中药治疗及预防 1.肺阴亏损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 2.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 中医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一项工作。其重点研究是卫生知识传播和卫生行为改变(或养成)的理论、规律、方法,以及社会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运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中医卫生保健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 一、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破除迷信,摒弃陋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意义 中医健康教育是把卫生保健知识交给人民群众,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指导人民健康生活,以促进其健康,保持劳动能力,防止疾病,使之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所以,中医健康教育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对象 1.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2.重点人群,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适用,突出中医特色; 2.因人施教,重点突出; 3.广泛参与,形式多样。 五、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医四季饮食、起居,体质调养,中医防病等养生保健知识; 2.提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的涵盖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和体质调养等内容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 (二)方法 1.开展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为骨干,依托全科医师团队,成立健康教育讲师队伍,在各责任社区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2.开展社区中医健康咨询。全科医师团队在各责任社区进行义诊咨询,包括合理营养,各种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家庭心理教育,以及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等; 3.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医健康教育。 内容可以包括食疗药膳,食补与药补,冬令进补,情志调摄与气功导引等;

中医药健康教育_百度文库汇总

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糖尿病 (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