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化学 复习超强笔记

应用电化学 复习超强笔记
应用电化学 复习超强笔记

第一章(40)

1.如何设计电化学反应体系? 答:㈠电极

①工作电极WE 要求:①电化学反应不会因电极自身所发生的反应而受到影响②电极不发生反应,能在较大的电位区域中测定;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电极表面最好应是均一平滑的,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表面进化等等 分类:Ⅰ固体 惰性固体电极材料:玻碳、Pt 、Au 、Ag 、Pb 、导电玻璃。Ⅱ液体液体电极(Hg 、

Hg 齐):有可重现的均相表面,容易制备,H 2析出超电势高。

②辅助电极CE 要求:①与工作电极组成回路,使工作电极上电流流畅 ②辅助电极上可 以安排为气体的析出反应或工作电极的逆反应,以使电解液组分不变③对工作电极影响轻度小④表面积大使极化作用主要作用于工作电极上,电阻小,不易极化,对形状、位置有要求。

③参比电极RE 要求:① 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的电极电势②提供热力学参比 ③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rest 方程④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⑤不同体系采用不同参比电极

㈡隔膜 要求:①导电②离子通透性③阴阳两极的产物不互相干扰㈢电解质溶液(介质)作用:①在电化学体系中起导电和反应物双重作用②电解质只起导电作用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固体电解质为具有离子导电性的晶态或非晶态物质

2.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未补偿的溶液电阻,常用鲁金毛细管。

3.电解质溶液:电极间离子传递的媒介。由溶剂和高浓度的电解质盐以及电活性物质组成。 分三类:水溶液体系、有机溶液体系、熔融盐体系。

4.溶剂的纯化:a 水为溶剂:实验前将离子交换水二次或三次蒸馏。蒸馏采用石英容器。第 一次蒸馏加4KMnO 除去有机杂质。

b.有机溶剂:化学处理后采用常压或减压蒸馏提纯。

c.非水溶剂(杂质为水):先通过分子筛交换——2CaCl 吸水——蒸馏除去

5.电容器: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类似于一个电容器。E q C /= S M q q -=

6.法拉第过程:电荷经过电极/溶液界面进行传递而引起的某种物质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过程,是个化学反应。

7.非法拉第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当在一定电势范围内,施加电位时,电极/溶液界面并不发生电荷传递反应,仅仅是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是个物理反应。

8.理想极化电极(IPE ):无论外电源怎样给它施加电位,均无电流通过电极/溶液界面进行传递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IPE )。

9.零电荷电势: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在溶液组成不变的条件下,电极表面不带电,这一点相应的电极电势称为“零电荷电势”用ΦZ 表示。 10.明确电极反应种类和机理

答:①简单电子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 界面你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未发生变化的反应。

②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附着于电极表面,而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相比发生了变化的反应。

③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OH OH

④伴随着电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指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⑤多空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指气相中的气体(如O 2或H 2)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那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⑥气体析出反应:指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的反应。 ⑦腐蚀反应:亦为金属的溶解反应,指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的反应。

电极反应的机理:

(1)CE 机理:指在发生电子迁移反应之前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X O X +ne Red

如:酸性介质中HCHO 的还原反应:

H 2C HCHO + H 2O C 步骤

HCHO + 2H + + 2e → CH 3OH E 步骤

(2) EC 机理:指在电极/溶液界面发生电子迁移反应后又发生了化学反应,其通式为: O X +Ze →Red X 如:对氨基苯酚在Pt 电极上的氧化反应

(3)催化机理

a 、“外壳层”催化:

EC 机理中的一种,指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其通式可表示如下: X + ne Red E 步骤

Red + X O X + Y C 步骤 如:Fe 3+/Fe 2+电对催化H 2O 2的还原反应: 1/2H 2O 2+e →OH - Fe 3+ + e → Fe 2+

Fe 2+ + 1/2H 2O 2→ Fe 3+ + OH -

b 、“内壳层”催化:

也称为化学氧化—还原催化,即当反应物的总电化学反应中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后或其中而产生了某种化学加成物或某些其它的电活性中间体,总的活化能会被某些“化学的”氧化—还原催化剂所降低。

(4)ECE 机理:指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了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如对亚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

11.电极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是,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称为电极极化。偏离平衡值越大,极化程度越大。用超电势衡量,

12.0I 、o K :施加电位等于平衡电极电势时,电极处于平衡态,通过的净电流为零,有0=-=b f i i i ,故可推导出

b f i i i ==0,0i 称为交换电流。0K 反应电极反应的快慢。 0K 、0I 越大,表示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越高。

13.Tafel 方程:Tafel 行为是完全不可逆电极过程的标志。

14.影响电极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对于一个电极反应:Ox + ze → Red 其反应速度的大小与通过的法拉第电流密切相关。

dt

dQ

i = zF

dQ

dn =

反应速度可表示为:

zF

i dt dn

dt dn dt dn v d e Ox

==-=-=Re )()(

式中,i 表示电化学反应的电流,Q 表示电化学反应通过的电量,t 表示电流通过的时间,z 表示电极反应电子的计量数,x o dn 等分别表示点解产生或消耗的各对应物种的量和电子的物质的量,v 为电极反应进行的速度。

由于电极反应是在电极/电解液亮相界面上发生的异相过程,由于电极反应是异相的,其反应速度通常用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来表示,即:

zF

j zFA i v ==

表达式中A 为电极表面积,j 是电流密度(A/cm 2)

对于发生于异相界面的电极反应,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势表示了电极反应的难易程度,流过的电流表示了电极表面上所发生反应的速度。

异相电极反应的速度由一系列过程所控制:

⑴物质传递:反应物从本体相传递到电极表面,产物从电极表面传递到本体溶液。(物质传递:扩散、对流、电迁移)

⑵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异相过程)。

⑶电荷传递反应前置或后续的化学反应:可能是均相和异相过程。 ⑷吸脱附:电沉积等其他的表面反应。

最简单的电极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向电极表面的传递,非吸附物质参加的异相电子传递反应以及产物向本体溶液的传递。与连串化学反应一样,电极反应速度的大小决定于受阻最大、进行得最慢的步骤,这一步骤称为决定电极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

14.暂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的吸附状态以及电极/溶液界面扩散层内的浓度分布等都可能与时间有关,处于变化中。

稳态:电流、电极电势、电极表面状态和电极表面物种的浓度等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平衡态是稳态的一个特例。) 15.电位扫描技术:循环伏安法,是指加在工作电极上的电势从原始电位0E 开

v 扫描到一定的电

势1E 后,再将扫描方向反向进行扫描到原始电位0E ,然后在0E 和1E 之间进行循环扫描。其施加电势和时间的关系为:0E E =-vt

第二章(10+)

1.电催化反应类型与机理 答:

图中A 和B 分别为底物和产物,Ox 和R 分别表示催化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反应机理:O x + ne =R

R +A →Ox+B

2.电催化:在电场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饰物能促进或抑制在电上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饰物本身并不发生变化的一类化学作用。 47页图重点

3.评价电催化性能的方法:

电催化剂对一个或一类反应有催化作用主要体现在:电极反应氧化—还原超电势的降低或在某一给定的电势下氧化—还原电流的增加。

方法有:循环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伏安法、计时电势法和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等。 4. 氢气析出的电催化

氢气析出的总过程 2H 3O ﹢

+2e →H 2+2H 2O(酸性介质) 或2H 2O+2e →H 2+2OH -(中性或碱性介质) 该过程的基本步骤有

(1) 电化学反应步骤 H 3O ﹢

+e+M →MH+H 2O(酸性介质) 或H 2O+e+M →MH+OH -(中性或碱性介质) (2)复合脱附步骤:MH+MH →2M+H 2

(3)电化学脱附步骤:M O H H e O H MH ++→+++223(酸性介质)

MH+H 2O+e →H 2+M+OH -(中性或碱性介质) 5.氧析出反应的电催化

总反应 2H 2O →O 2+4H ﹢

+4e (酸性介质) 4OH -→O 2+2H 2O+4e (碱性介质) 在酸性介质中氧气析出的机理为:

⑴ M+H 2O →M —OH+H ﹢

+e

⑵ M —OH →M —O+H ﹢

+e ⑶ 2M —O →O 2+2M

在碱性介质中,O 2析出的机理为: (1)M+OH -→M —OH -

(2) M —OH -→M —OH+e

(3) M —OH -+ M —OH →M —O +M+H 2O+e (4)2M —O →O 2+2M

在低电流密度下,步骤(3)为控速步骤,而在高电流密度下,步骤(2)为控速步骤

第三章 化学电源(20)

1.化学电源(电池):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放电过程:化学电源对外电路供给能量的过程。 充电过程:化学电源从外电路获得能量的过程。

电池组:由两个或多个电池以串联、并联或串并联形式组合而成。

工作电压(V ):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它随输出电流的大小、放电深度和温度等变化而变化。

2.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电池的电动势(理论电压)E :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其大小由电池反应的Gibbs 自由能变化来决定。电池的电动势是放电的极限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OCV ):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只有可逆电池的开路电压才等于电池电动势,一般电池的开路电压总小于电池的电动势。 额定电压: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是放电倍率的函数,由电池制造商规定。

电池电容(C ):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电量,单位为库仑(C )或安时(A ·h )。

3.活性物质利用率η=电池的理论容量

电池的实际容量×100%=M m zF idt t

/0

比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所输出的电量

一次电池(原电池):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电池。一次电池是一种方便的电源,可自由移动。 碱性锌锰一次电池

电池表达式为 :(一)Zn │浓KOH │MnO 2 ,C (+) 负极反应: Zn+2OH - —2e →Zn(OH)2 Zn(OH)2+2OH -→[Zn(OH)4]2-

正极反应: MnO 2+H 2O+e →MnOOH+OH - MnOOH+H 2O+e →Mn(OH)2+OH – 电池反应:Zn+MnO 2+2H 2O+2OH -→Mn(OH)2+Zn(OH)42-

内阻小、放电电压比盐类电解液的要高且稳定,同时由于电解MnO 2(EMD)的使用,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 电池采用浓KOH 作电解液(PH ≈5),采用Zn 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该电池的特点是自放电小、 12.二次电池:又名蓄电池、可充电电池。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方法使活性物质复原能够再放电,且充、放电过程能反复多次循环。

铅酸蓄电池: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1)池表达式为: (一) Pb │H 2SO 4│PbO 2 (+) (2)电极反应:

负极反应:Pb+HSO 4- ←→ PbSO 4+H + +2e

正极反应:PbO 2+HSO 4 - +3H + +2e ←→P bSO 4+2H 2O

电池反应:Pb+PbO 2+2H 2SO 4 ←→ 2PbSO 4+2H 2O

(3)结构组成:海绵状铅为负极(集电器),PbO2作正极,采用涂膏式极板栅结构。 锂电池是负极用金属锂或锂合金或含锂化合物的一类电池总称。

第四章(6)

1、什么是金属的电沉积?

金属离子或络离子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放电还原为金属原子附着于电极表面,从而获得金属层的过程叫做金属电沉积过程

2、(a).电镀与金属的电沉积有何不同?

电镀不同于一般电沉积过程在于:镀层除应具有所需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外,还必须很好的附着于物体表面,且镀层均匀致密,孔隙率少等。

(b).电镀层的主要性能有哪⒈化学稳定性⒉平整程度⒊光洁度⒋机械性能:⑴镀层与基底金属的结合强度⑵硬度⑶镀层的脆性⑷内应力

3、金属共沉积(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同时发生阴极还原共沉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Ψ1,析出≈Ψ2,析出

4、影响镀层质量因素

答:⑴镀液的性能

(2)电镀工艺因素对镀层的影响

①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大,镀同样厚度的镀层所需时间短,可提高生产效率;电流密度大,形成的晶核数增加,镀层结晶细而紧密,从而增加镀层的硬度、内应力和脆性;电流密度太大,会出现枝状晶体和针孔。

②温度:提高镀液温度有利于生成较大的晶粒,镀层的硬度、内应力、脆性、抗拉强度降低。温度提高,能提高阴极和阳极电流效率,消除阳极钝化,增加盐的溶解度和溶液导电能力,降低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但温度太高,结晶生长的速度超过了形成结晶活性的生长点,形成粗晶和空隙较多的镀层。

③搅拌:有利于减少浓差极化,得到致密的镀层,减少氢脆。

此外,pH值、冲击电流、换向电流等对镀层亦有影响。

⑶阳极:阳极对镀层质量有影响,阳极氧化一般经历三个步骤:

①活化区:金属溶解区;

②钝化区:表面生成钝化膜;

③过钝化区:表面产生高价离子或析出氧气。

阳极的选择应与阴极沉积物种相同,镀液中的电解质应选择不使阳极发生钝化的物质,电镀过程中调节电流密度保持阳极在活化区域。某些电极(如Cr)发生剧烈钝化,则选用惰性阳极。

5、电镀生产工艺

答:电镀生产工艺流程: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

⑴镀前处理:获得良好镀层的前提,包括机械加工、酸洗、除油等步骤。

⑵电镀:(书139页表4.3)镀件经过镀前处理,进入电镀工序。必须注意电镀液的配方、电流密度的选择、温度、pH等的调节。单盐电解液适用于形状简单、外观要求不高的镀层,络盐电解液分散能力高,电镀时电流密度和效率低,适用于表面形状复杂的镀层。

⑶镀后处理:电镀后镀件表面吸附有镀液,不经过处理可能腐蚀镀层。水洗、烘干是最简单的镀后处理。还可进行一些特殊处理,如钝化处理、放变色处理等。

6、金属阳极氧化原理

答:以金属作为阳极,根据电解条件的不同,可经历下列几个过程:

⑴金属的阳极溶解,如Fe →Fe2+ + 2e

⑵阳极表面形成极薄的钝化膜。

⑶阳极表面形成钝化膜的同时,伴随着膜的溶解,金属以高价离子形式转入溶液中。同时,如果达到氧的析出电势,阳极析出氧气。

第五章(10+)

1、试述电解合成法的优缺点。

电解合成法的优点:1.许多用化学合成法不能生产的物质,往往可用电解合成法生产2.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3.易控制反应的方向4.环境污染少,产品经济

电化学合成的不足:1.消耗大量的电能;2.占用厂房面积大3.结构复杂4.电极易受污染,活性不易维护,阳极尤易受到腐蚀损耗

2.电流效率ηI:是制取一定物质的量所必须的理论消耗电量Q与实际消耗电量Qr的比值:ηI=(Q/Qr)×100%ηI

电能效率ηE:是为获得一定量产品,根据热力学计算所需的理论能耗与实际能耗之比。

槽电压:要使电路通过电解槽,外电源必须对电解槽两极施加一定的电压,这就是槽电压V。

电压效率:ηE=(W/Wr)×100%=(EeQ/VQr)=(Ee/V)·ηI=ηv·ηI

式中ηv=Ee/V,称为电压效率

3.时空产率(STY):指单位体积的电解槽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产品数量。通常以mol/L·h为单位。

4.氯碱工业: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一类工业。

5.试述氯碱工业的三种电解生产方法的电极反应、电解槽、隔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氯碱工业的三种电解生产方法是隔膜槽电解法、汞槽电解法、离子膜槽电解法

◆隔膜槽电解法

(1)电解反应阳极:2Cl-→Cl2+2 e Ψθ=1.36V

阴极:2H2O+2 e →H2+2OH -Ψθ=-0.83 V

总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

离子膜槽电解法

{1}原理和电极材料等都与隔膜相同,所不同的是以离子交换膜(或称离子选择透过膜)代替隔膜。

{2}离子交换膜:

⑴全氟化高聚物离子交换膜:Na+可通过,而 Cl-, H+, OH-不能通过。例如Nafion 膜(全氟磺酸膜):

⑵磺化聚苯乙烯膜(Ionics系列膜):

{3}优点――没有汞和石棉的公害;所得碱液不含Cl-且很纯;总能耗相对较低

6.电解法生成过氧化氢:①过硫酸法②过硫酸钾法③过硫酸铵法

第六章(8)

1、什么是有机电合成?有哪些主要特点?

(1)定义: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科学,它是一门涉及电化学、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等

内容的边缘学科。

(2)主要特点:①条件温和②可节省能量③环境友好的洁净合成。④设备简单投资少,简化生产过程,规模小,对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合适。⑤通过调节电极种类、电解质、电流,反应易控制,易实现自动化连续操作

2、一般的有机电合成有哪两种电化学过程?

恒电流过程(容易实行,易于放大)、恒电势过程。

3、对溶剂的要求:溶解性好、无毒、导电性能好(不一定能达到)

在电氧化中常选用乙酸、吡啶、硝基甲烷和乙腈为溶剂。乙腈除了它的毒性以外是最好的溶剂在电还原中用醇类、酰胺类、丙酮和乙腈

4、什么是有机物的电解合成指标?

(1)高的产物得率;(2)电流效率η

>50%;(3)能耗<8Kw.h.kg-1最终产物;(4)在电解液中最终产

I

物的浓度应>10%;(5)电极寿命>1000h;(6)膜寿命>2000h;(7)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8)电解液经过简单处理即可参与再循环反应。

5、什么是间接电合成?举例说明。

⑴间接电还原:①定义:利用媒质在电极上产生还原剂与反应底物进行化学反应,还原剂被氧化后再回到阴极上再生,已达到还原剂循环使用而反应物不断再生的目的。

②举例:采用间接电还原合成对硝基苯甲酸,以ZnCl2为还原媒质,同时也是支持电解质

H 2COOH NH 6H COOH NO 222+- - +

- 电解??→?-+

Zn

⑵.间接电氧化:甲苯的氧化可停留在苯甲醛的阶段,Ce 4+

能反复循环使用,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

+++-→++-H 4Ce 4CHO O H 4Ce CH 3243 6、什么是相转移电解法?举例说明。 ①定义:电化学反应在水中进行,因为其导电率高、槽电压低、降低能耗,而产品通常留在有机相中,

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②举例:日本的Asahi 公司生产已二腈。以Pt 为阴极;电解液分为两相,水相中含丙烯腈(约7%)+季

胺盐Bu 4NHSO 4(12%),有机相为CH 2=CHCN.。阴极反应为2CH 2=CHCN+2H ++2e →(CH 2CH 2CN)2。由于己二腈不溶于水,故而进入有机相丙烯腈,易分离。

7、1976年MonSamto 公司对已二腈的电解合成作了哪些改造?有什么作用和优点? ①采用低浓度季胺盐的丙烯腈饱和水溶液进行电解。 电解液为:Na 2HPO 4(15%)、C 2H 5(C 4H 9)2N +(CH 2)6N +

(C 4H 9)2C 2H 5(0.4%)、Na 4EDTA(0.5%)、硼砂(2%)、CH 2=CHCN/(CH 2CH 2CN)2的乳浊液

②电解槽为无膜的双极电解槽:所用电极是镀镉的碳钢板。

作用:硼砂、EDTA Na 4:降低电极腐蚀速度;防止过渡金属在阴极表面沉积并对阴极表面有缓慢但连续的更新作用;EDTA Na 4还可抑制阴极放氢。

优点:不用分离膜;电极间隔从7.1mm 减少至2.0mm ;溶液电阻率下降,导电性增加,使得槽电压从11.65v 下降至3.84v ,大大节约了电能;季铵盐用量大大减少;采用连续萃取,简化了己二腈的分离过程;总费用减少。

8、四烷基铅有何用途?试述电解合成的基本原理。 ①用途:四烷基铅是汽油防爆剂,可提高辛烷值。

②基本原理:利用电解Grignard 试剂(有机镁的卤化物R ·MgCl 等),生成活性的烃基离子R -,再与铅反应即得烃基铅化合物。

RCl+ Mg → R ·MgCl 离解产物在电极上的反应为R ·MgCl → R - + MgCl

+

在铅阳极上:4R - + Pb → R 4Pb + 4e 在钢管阴极上:4 MgCl + + 4e → 2Mg + 2MgCl 2 为防止镁在阴极上沉积,加入过量卤代烃RCL 等,可以析出的Mg 重新生成R.MgCL

第七章(3)

1、化学传感器分类 答:(221页 图7.1)(1)气体传感器 包括: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接触燃烧型气体传感器、电解型气体传感器(2)生物传感器 包括:微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 依据其原理可分为: (1)电化学式

电位型传感器、电流型传感器、电导型传感器

(2)光学式(3)热学式(4)质量式

2、Clark电极用于溶氧的检测

3、电流型气体传感器的几个个性能指标

答:考察一个传感器的性能好坏主要是看它产生的响应信号所显示的各种参数指标,如灵敏度、准确性、选择性、测量范围、响应时间、温度系数、底电流和噪声、使用寿命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等。对于低浓度气体的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底电流和噪声等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指标。

4、GOD酶膜: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

第八章(10+)

1、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由金属和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反应中有电流产生。

2、什么是去极化剂?

在金属腐蚀学中,习惯地把介质中接受金属材料中的电子而被原有的物质叫做去极化剂。

3、铁水体系图的应用

2.Fe-H2O体系的 - pH图在金属防护上的应用

答:腐蚀区:在这区域内,稳定的是可溶性的Fe2+离子、Fe3+离子或HFeO2离子,所以这区域对铁而言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可被腐蚀的。

稳定区:该区域内,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不被腐蚀的。

钝化区:在该区域内,处于热力学稳定状态的是把金属和介质隔开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保护膜。

防止腐蚀采取的措施

⑴调节介质的pH值:见图8.4,将介质的pH调整在9~13之间,铁不会受腐蚀。在该情况下,当电势较低时落在稳定区,电势较高时进入钝化区。

⑵阴极保护:当介质的pH在0~9之间时,将铁的电势降低到Fe2+/Fe平衡电势-0.6V以下,可进入稳定区,使铁免遭腐蚀。把要保护的金属构件与直流电源的阴极相连,使被保护金属的整个表面变成阴极。

⑶金属钝化:将铁的电势沿正方向升高到进入钝化区,金属表面被一层氧化物保护膜所覆盖,达到防护的目的。将铁作阳极,通以一定的电流使发生阳极极化来达到,称为阳极保护法。常用的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阳极缓蚀剂、氧化剂(铬酸盐、重铬酸盐、硝酸钠、亚硝酸钠等),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

4、腐蚀电池(微电池、局部电池)与原电池有何异同?

①腐蚀电池:导致金属材料破坏的短路原电池。

②微电池:当金属表面含有一些杂质时,由于金属的电势和杂质的电势不尽相同,可构成以金属和杂质为电极的行多微小的短路电池,称为微电池(或局部电池)。

③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同时而分别地进行。

异:原电池中,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腐蚀电池中,化学能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一) 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1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1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初三化学笔记整理(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气体类: 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 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不易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略 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 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在反应中提供氧, 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 氧化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 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 要供氧;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 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 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 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 氧炸药等。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 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 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 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 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 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 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通常状况下,纯净 的氢气是无色、无 气味的气体,是密 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 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 合成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 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 产物无污染。(4)冶炼金属,用氢气 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 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易液化, 固化。(固态二氧化 碳叫“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2、不供给 呼吸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 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 气的密度略小、难 溶于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 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合,且不易分离,使人 体因缺氧而死亡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 金工业。 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 要成分,是最简单 的有机物。难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的 小 可燃性 动植物的残体可分解出甲烷,可用 作燃料。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初中化学笔记完整 (1)

最新初中超级化学笔记大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包含: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 构与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 灰水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3.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初中超级化学笔记大全

初中超级化学笔记大全初三化学常见物质得性质与用途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得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 O2氧气 N2氮气 C碳 P磷 S硫 Fe铁 Cu铜 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 ZnO氧化锌 FeO氧化亚铁 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 H2SO4硫酸 HNO3硝酸 H3PO4磷酸 H2CO3碳酸 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 KOH氢氧化钾 Ca(OH)2氢氧化钙 Ba(OH)2氢氧化钡 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 Fe(OH)2氢氧化亚铁 Al(OH)3氢氧化铝 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 Na2CO3碳酸钠 ZnCl2氯化锌 CaCl2氯化钙 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 CuSO4硫酸铜 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 FeCl2氯化亚铁 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 CaCO3碳酸钙 BaCl2氯化钡 BaSO4硫酸钡 KClO3氯酸钾 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KNO3硝酸钾 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 NH4Cl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 (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 NaHCO3碳酸氢钠 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CH4甲烷 C2H5OH乙醇(酒精) CH3OH甲醇 CH3COOH乙酸(醋酸) CO(NH2)2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 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得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得颜色得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得颜色:凡含Cu2+得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含Fe2+得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得溶液呈棕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得盐与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得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杨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 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 fe ren ce el ect 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 rns t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 /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 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 /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内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 elmho 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

精选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

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知识精要】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1、概念: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2组成条件:成闭合回路极正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 离子移向正阳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内电路:盐桥中 极的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42+(较活泼金属)-Zn2e=Zn负极: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2H+2e=H正极:还原反应22++↑总反应式:Zn+2H+H=Zn25、正、负极的判断: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1 负极流入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4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_②(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 二、电解原理及应用 1、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反应氧化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还原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放电顺序及规律:2-2-------FSO>I >Br>Cl>OH>NO>>阳极:活性电极>S4*******+22+2+++++++++++Na>(H)>>Fe>CuAl>(HPb)>>>SnMg>Fe>Zn>阴极:Ag>Hg 2++KCa>> 2.电解原理的应用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发生如下)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142+- Cu-2e=Cu= Fe反应:阳极:Zn -2e- = Zn、Fe -2e、Ni -2e = Ni-2+,阴极:Cu+2e=Cu。2+-2+-2+、 阳极泥中存在金、银等不活泼的贵重金属,阴极得到纯铜。)电镀铜:精铜作阳极,镀件金属作阴极,硫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22+-,=Cu电极反应:溶液,从理论上讲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组成、浓度和质量不变化。阳极Cu-2e-2++2e=Cu。阴极Cu电解---+2NaOH+H↑总反应=H2NaCl+2HO+2e阴极↑,=Cl2Cl)氯碱工业:(3阳极-2e 2H2222 ↑+Cl↑2(4)冶炼金属:电解熔融电解质,可炼得活泼金属。如:K、Na、Ca、Mg、Al等金属可通1 阴极反应=3O过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或氧化物制得。如电解冶炼铝:阳极反应6O-12e2电2--↑, 解-3+4Al+3O4Al+12e=4Al,总反应式为:2AlO↑。223 三、金属腐蚀与保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应用电化学 简单题附答案

1.何谓电毛细曲线?何谓零电荷电势?由lippman 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的微分电容Cd ,请给出Cd 的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同时测出相应的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系的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 σ/d Φ=0即q=0(表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的电极电势,用Φ0表示。③由lippman 公式:q=-(d σ/d Φ)μ 1 ,μ 2 ,...μi ;及Cd=dq/d Φ得Cd=-d 2σ/d 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镀行业和电池工业的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的“电化学极化”)。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看,极化对电解是不利的;超电势越大,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是不利的,氢在阴极上析出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耗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的金属有了析出的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是不极化电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需考虑什么? 答:① 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Hg/HgO/OH -电极。③考虑的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的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和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电荷而引起的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看成相间电势的绝对零点,该电势也是在一定参比电极下测得的,所以不能用于计算绝对电极电位。 5.为什么卤素离子在汞电极上吸附依F ﹤Cl ﹤I 的顺序而增强,特性吸附在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上有何表现? 答:①卤素离子为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势更正的电势范围,由于 F - 、cl - 、 I -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可极化度增大,吸附能力增强,所以在汞电极上,I ->cl ->F -.②特性吸附在两种曲线上的左半支曲线不同,零电荷电势负移。 6.何谓非稳态扩散?其初始条件和一个边界条件是什么?另一边界条件由极化条件决定。 答:①非稳态扩散:在电化学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液相传质不足,粒子被消耗,此时浓度极化处于发展阶段,称之为传质过程的非稳态阶段②初始条件:C i (x,0)=C i 0 开始电极前扩散粒子完全均匀分布在液相中。边界条件:C i (∞,t )=C i 0,无穷远处不出现浓度极化。③另一边界条件:极化条件 7.溶液中有哪几种传质方式,产生这些传质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流、扩散、电迁移。①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浓度或温度差或者外部机械作用力下所引起;②扩散:由于某一组分存在浓度梯度,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③电迁移:在外电场作用下,液相中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 8.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什么定律来表示? 答:①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只与距离有关,与时间无关。用Fick 第一定律 表示,J 表示扩散流量。②非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同时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用Fick 第二定律 9.说明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 S 和交换电流密度i 0的物理意义,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答:①k S :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的标准平衡及反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进行的速率(md/s )。i 0:反应在平衡电势下的电流密度,即有i 0=i a =i k ②相同点: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应的可逆性越强。不同点:k S 与浓度无关,i 0与反应体系各种组分的浓度有关。 10.为什么有机物在电极上的可逆吸附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答:越正的电势,有机物易被氧化;电势越负,易被还原,因此其可逆吸附发生在平衡电势附近值,即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11.试说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是何物质?为什么其溶剂要用非水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比一般的二次电池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正极:主要是嵌锂化合物,包括三维层状的LiCoO 2,LiNiO 2,三维的TiO 2。负极:主要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碳纤维。②锂遇水反应生成H 2,可能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用非水有机溶剂。③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发展阶段: 1.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古代的工艺:造纸,烧瓷器,火药 2. 近代;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 现代:纳米技术和绿色化学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微观)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蜡烛的燃烧)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重点:检验CO2方法: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中,若石灰水变 浑浊则表明有CO2 的存在;反之,则没有。 2. 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1)凡是同种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2)所有燃烧,金属生锈,酿造,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活动性,稳定性??)物理性质: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区别O2 和CO2 方法: 1. 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并振荡,其中 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则是CO2 ,另一瓶内则是O2。 2. 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瓶内气体是 O2,若木条熄灭,则该瓶内气体是CO2 小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特点: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3)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时杯底所产生的碳黑的原因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4)蜡烛熄灭时出现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5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氺和二氧化 碳:即:石蜡+ 氧气点燃(这里应该是箭头,不过我打不来)水+二氧化碳(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 1. 提出假设 2. 搜集证据 3. 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4. 得出结论

超级精细的复习时间安排表

超级精细的复习时间安排表,95%的孩子都适用 晨曦教育-hebcxjy2016-04-05 06:45:49初中中学资讯初中知识点阅读(1279)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有的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不强,除开课堂上的学习外,课外时间就不知道该怎样用了。尤其是课外没有老师监督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更加不想学习了。这就之间产生一个结果:他们的成绩大都不怎么样! 如果孩子们想考得好成绩,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最重要的自制力和坚持,如果你没有,我想,这篇文章你也不需要看。如果你有,那么请你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早晨 安排英语,语文。至少早读上质量高,最好抽出20-30分钟看一看剩下一科。记住:大声念。必要时用笔写一下加深印象。 每个课间 每个课间:先在作业本上记下上节课作业,然后活动一下。把下节课用的东西整理出来(包括:上节课的核心内容简单回忆一下,这节课东西扫一眼) 中午

中午:如果特别困可以1:00-1:30午休,不困的话可以补上早晚没背好的那一科目,1:30-2:00写数学作业。背记数学笔记,问题。 不会的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请教同学或者老师,知道弄清楚为止! 自习课(提倡看看物理和化学) 先看书整理,再写作业。物理提倡问题,做题,整理,理解。物理理解不了原理,永远不会做题。化学提倡背记和问题。 晚上 晚上8:00-10:00是个小黄金时间学习效率比下午效率还高。 如果你不用在学校上自习,你可以: 7:45-8:30英语(先看笔记,再写作业,必须背记) 8:30-9:00理/化 9:00-9:10运动一会儿,补充点营养 9:20-10:00政/史 10:00-10:30或10:45语文(写作业,看书背记,可以出声) 如果你需要在教室上自习,你可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至十二单元知识点大全(化学笔记)

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叫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二、化学的作用 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并能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化学发展的历史 1、古代:火 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英-道尔顿、意-阿伏加德罗)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俄-门捷列夫) 3、现代:纳米技术 4、当代:绿色化学。 附: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定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例如:水蒸发、木材制成桌椅。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如:纸张燃烧、铁生锈。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和能量变化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1、定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能燃烧、铁易生锈。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叙述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而描述物质变化的语言中没有。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而“酒精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 3、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交流表达与应用性质用途 决定 反映

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精讲

1.如何设计电化学反应体系? 在电解时正极是,负极是;在原电池中正极是,负极是。(B) A. 阳极,阴极;阳极,阴极 B. 阳极,阴极;阴极,阳极 C.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D.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2. 下列属于Steam双电层模型图的是(C) A B C D 3. 以下不是电催化剂性能特点的是(D) A.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B. 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D. 催化剂要具备耐高温、高压的特性 4. 评价电催化性能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 A.循环伏安法 B. 旋转圆盘电极法 C. 计时电流法 D. 稳态极化法 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g铜(M=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A) A. 96500C B. 48250C C . 386000C D. 24125C 6. 电毛细现象是界面张力随( B )变化的现象。 A. 溶液密度 B. 电极电位 C. 电极电流 D. 溶液正负离子数 7. 以下不属于电催化与异相化学催化不同之处的是(C) A. 电催化与电极电位有关

B. 溶液中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和溶剂分子常常对电催化有明显影响 C. 电催化不能应用在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中 D. 电催化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起到催化作用 8. 电池容量的大小与电池大小( ),与放点条件 ( )(A ) A. 有关, 有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无关,无关 9. 下列关于电池寿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 B. 二次电池报废以前,在一定的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的充放电次数为 其循环寿命 C. 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D. 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 10.电解水溶液,镍电极上的 ,当i k 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η的值为 ( B ) (提示:已知中的b 为0.15V ) A.0.35V B. 0.50V C. 0.63V D. 0.49V 11. 一个有机电合成产品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达到以下指标中不包括哪一条 ( B ) A.电流效率>50% B. 电解能耗>81kW h kg -??最终产物 C. 在电解液中最终产物浓度>10% D. 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B ) A. 增大 B.降低 C. 先增后减 D.不变 13. 下列对化学电源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C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传输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应用电化学--简单题附答案

lippman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的微分电xxCd,请给出Cd的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 同时测出相应的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 系的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 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σ/dΦ=0即q=0(表 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的电极电势,用Φ 0表示。 ③由lippman公式:q=-(dσ/dΦ)μ 1,μ 2,... μ i;及Cd=dq/dΦ得Cd=-d2σ/d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 镀行业和电池工业的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 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 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 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 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的“电化学极化”)。

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看,极化对电解是不利的;超电势越大, 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是不 利的,氢在阴极上析出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耗 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的金属有了析出 的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 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是不极化电 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 需考虑什么? 答:①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Ag/Agcl电极, Hg/HgO/OH-电极。③考虑的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 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的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 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 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和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 电荷而引起的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超级化学复习笔记-记忆篇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4)盐:NaCl氯化钠 Na2CO3碳酸钠 ZnCl2氯化锌 CaCl2氯化钙 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 CuSO4硫酸铜 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 FeCl2氯化亚铁 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KNO3硝酸钾 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 NH4Cl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 CO(NH2)2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三、物质的溶解性:

电化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30分) 1、电化学是研究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的界面及界面上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学科。 2、电极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3、通电时所测得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电化学极化过电势、浓差极化过电势和电阻极化过电势。 4、浓差极化是因为反应物粒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产物粒子的局部聚集而造成的。 5、电化学极化由电荷转移的反应速率决定,与电化学反应本质有关。 6、当极化曲线中存在电流平台或电流极大值时,只能用恒电势法;如果极化曲线中存在电势极大值或电势平台,则应选用控制电流法。 7、旋转圆盘电极理论只适用于层流条件,且要求自然对流可以忽略不计。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具有易于建立稳态、稳态极化曲线重现性好的优点,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转速以控制溶液相的传质过程。 8、在RRED上可以进行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最常见的有收集实验和屏蔽实验。 9、由非稳态扩散电流的Cotterll方程可知,极化时间越短,扩散电流越大, 浓差极化越小,因而有利于快速电极反应。 10、浓差扩散阻抗由电阻和电容组成。 11、石墨电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浸入石蜡的多孔性石墨电极; 另一种是用热分解制作的致密性石墨电极。 12、当研究电极为固体金属电极时,在进行测试之前,一般应经过机械处理、 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步骤,以获得尽可能清洁且重现的表面状态。 13、汞电极有滴汞电极、悬汞电极、汞膜电极、静汞电极和汞齐电极。 14、时间常数是电极体系本身的性质,反应了电极过程进入稳态的快慢。 15、复阻抗是电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和移相作用的反映。 1、在金属/溶液界面上,电解质双电层是指荷电物质和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2、当极化曲线中存在电流平台或电流极大值时,只能用恒电势法 . 3、特性吸附是指即使电场不存在也能发生的吸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