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美国现代商业文化的旗帜

波普艺术:美国现代商业文化的旗帜
波普艺术:美国现代商业文化的旗帜

波普艺术:美国现代商业文化的旗帜

波普艺术已经成了历史,但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给美国乃至西方现代艺术所带来

的影响。有人认为波普艺术是美国现代文化的潘多拉盒子,正是由于打开发这

个盒子,1960和1970年代震撼美国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反艺术运动才接踵不断

地涌现,使作为传统概念的艺术面临生存危机。柏拉图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要

将艺术逐出他的理想国,几千年后,这一预言却几乎在理性的错乱和感性的疯

狂中得以实现。现在具象艺术回归,后现代艺术并不总意味着以行动、照片、

表演和概念来代替形象也构成的艺术创造时,人们才认为有必要重新清理有关

这个潘多拉盒子的评论。

波普艺术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字面含义上看,它一方面重新确定了具象现

写实艺术的价值;加一方面,它以大众传播媒介和商业文化作为主题动机,将艺术创造的传统现象现商业图象混为一谈,实际上潜在着艺术自我取消的危机。

从历史上看,波普艺术也包含有二重性:一方面因为在波普艺术中普遍采用

“现成品”(Ready Made)的手段,人们自动把它与现成品的鼻祖迪尚联系起来,甚至仍然是典型的美国现象,是美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它的发生与发

展不可能脱离美国文化自身的历史。

美国艺术的发展没有漫长的历史,却有两条明显的线索,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推动美国艺术的发展:其一是现实主义精神和本土文化意识,其二是欧洲文化

的冲击和影响,从美国美术史的历程中可以看到波普艺术必然发生的根源。曾

经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北美大陆,艺术以特有的形式发展起来,没有宫廷艺术和

宗教艺术的传统,早期的艺术家有从欧洲过来的三、四流肖像画家和在移民中

土生土长的业余画家。艺术有强烈的实用性,主要为肖像和在马车厢上画广告。独立战争之后,美国绘画开始脱初始阶段,出现了一批在观念和技术上都接近

欧洲风格的职业艺术家,从这时候起,两种倾向的融合与斗争就此起彼伏了。

而在每一次本土意识高扬的时候,往往就伴随着现实主义的题材、方法和精神。美国艺术家总是面临着两种痛苦的选择,或者摆脱本土文化的平庸和俗气,追

随欧洲艺术发展的轨迹,如科普利、伊肯斯、美国印象派和291画派等;或者,不甘心文化殖民地的现状,力求从美国的现实生活和环境中发掘美国独有的精

神气质与文化属性,如哈德逊河画派、八人派、1930年代的现实主义和地方主

义等。这种格局到了1940年代以后变得复杂起来,突出体现在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以及作为其社会背景的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文化殖民地的意识

消退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胜利被视为战后美国的大炮与黄油政策在文化上的胜利。波普艺术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继承才和反叛者,也不可避免地置于同样的

背景条件下。

可以认为,抽象表现主义与波普艺术的关系是美国美术史上本土意识与欧洲意

识在现代条件下的再现。美国艺术家的百年梦想就是摆脱欧洲文化殖民地的状况,这一梦想可以说是在抽象表现主义的胜利中得以实现。但,这并不等于是

美国本土文化意识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胜利,而正是这种精神在历史上为

建立真正的美国艺术,反映移民、拓荒和冒险,反映没有欧洲贵族等级制的美

国社会,反映文明人与蛮荒的大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起了重要的作用。抽

象表现主义恰恰是对1930年代现实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反动,它的发生与发展是美国艺术家追随和引进欧洲现代派艺术的结果。由于战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政

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人民带来的精神创伤,使抽象

表现主义超越了正在衰落的欧洲现代艺术诸流派,成为新的主流。换句话说,

自本世纪初以来的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点开始向

美国转移,其标志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国际风格。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现代艺术的主流是达达主义及其分支超现实主义,刚刚从大萧条时期的现实主义中挣脱出来的美国艺术家以在一种全新的风格中

综合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目标。波普艺术与抽象表现主义的对立即是与国

际风格的对立,是美国本土文化在新的历史下的归复,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现

实主义精神。尽管美国一些批评家一再否认波普艺术与现实主义的关系,事实上,在西方现代美术批评中,现实主义早已不是传统的含义,它仅是强调艺术

家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环境的关注程度,而不考虑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手段。

英国批评家西蒙?威尔逊(Simon Wilson )在谈到波普艺术的特征时首先强调了

它的现实主义倾向。传统的现实主义是要改变时代的习俗、观念和面貌,创造

有活力的艺术,艺术家必须接触时代的生活。波普艺术家显然不想肩负这样的

重荷,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艺术无法胜任这样的使命。波普艺术的现实主义是出

自艺术家要求反映和评价周围世界的内在需要,虽然在他们的作品中所体现出

来的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抄袭和复制。抽象表现主义发展到第二流艺术家手中日

益变为一种无意义的类型化的行动。抽象表现主义认为艺术应该是艺术家内心

冲突与精神状况的直接记录,因而是强烈个性化的,非世俗的。这种观点实际

上是在重复自野兽派、立体派以来的西方现代派观点。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社会

恰恰是平庸通俗文化的集散地,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正在日益抹杀人的个性。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最先表达了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态度,“艺术(指

抽象表现主义)越来越浪漫和远离现实,以艺术作为艺术的养料是不现实的,他们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只看到自己的内心。”这种观点反映出一种要求切

近现实的渴望。曾经作为抽象表现主义辩护士的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Greenberg)指出了抽象表现主义正在无可奈何地堕落:“这种明快鲜

艳的风格化特征变成一种糟糕的艺术是在于它的标准化制作,先是有十来件缩

减变形的样式化作品,然后就有成千上万的仿造品,艺术家用同样浓度的颜料,同样大小的色块,用同样的‘动作’粗糙地制作同样类型的画。”

大约就在这一时期,一批青年艺术家在商业文化的背景下不约而同地人事与抽

象表现主义完全不同的艺术活动。从通俗的插图画家安迪?沃霍尔(Andyarhol)

到广告画家罗森奎斯特(JamesRosenguist),从约翰斯(JasperJohns)和劳申伯(RobertRauschenberg)的现成品装配到成批复制封面女郎与影视明星。他们不仅受到电视或杂志上标准化的广告所影响,还包括城市街景──特别是气象万

千的橱窗陈列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照耀下的不夜城景象。这些艺术家在他们的

作品中原封不动地搬用广告艺术的图象、技术、色彩和尺寸。安迪? 沃霍尔在画布上精心重构了波普艺术的代表作之一──《甘贝尔莱汤罐头》,原作来自

杂志的广告,沃霍尔将它们在3英尺高的画面上单调乏味地排列起来。罗森奎斯特在他的壁画中把来自广告中抹得猩红的嘴唇、穿着尼龙袜的美丽修长的大

腿用鲜艳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erg)以他异想天

开的幽默,用木棉填塞在帆布中创造出令人瞠目的软雕塑,都是美国现代饮食

文化的标志──汉堡包、三明治、冰棍、巧克力奶油馅饼等等,也没忘记做一

些象抽水马桶那样的东西来刺激一下自命不凡的美国人。

这些行为反映出波普艺术的两个基本点:一、它是具象的,直接以生活中的物

品为题材;二、生活中的物品可以直接作为波普艺术作品。这是波普艺术独有的反击现实的形式,它从抽象表现主义中分离出来,不是要归复到外来文化与本

土意识交替发展的艺术史的传统格式,而是以非艺术的形式切近现实,艺术品

地不再是作为一个领先现实制作出来的第二自然,而是让真实物品本身作为艺

术品,抹杀了艺术与现实的区别,当然也失去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含义,因为传

统的概念具有写实主义的内涵。以现成品代替品不是波普艺术的首创,在早期

现代派运动中,以迪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最先完善了这个概念。但迪尚的美学

观念带有明显的破坏性,是艺术上的虚无主义,是对政治的厌恶、对传统的仇

视和对工业文明的迷惘为一体的大杂烩。它在形式上的影响反而启发了立体派,使现代派艺术从对象和材料中获得更大自由。波普艺术具有完全不同的主题动机,它面向1950年代的美国现实。利希滕斯坦说:“外面是世界,它就在那儿,波普艺术就是观察世界。”它所面对和观察的这个现实世界就是一个生气勃勃

而又腐蚀和吞噬着人性的现代商业世界。

(本文来源:雅昌艺术 )

波普艺术的现实性就体现在现代商业文化赤裸裸的自我表现。波普艺术家置身

于20世纪的都市环境,他们看到了这个环境的要害。人类在惊人地创造着财富,又在惊人地消耗着财富,在创造与消耗的过程中,人被异化为失去理性和感情

的物。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着自然的艺术所特有的感受力,在商业文

化与日俱增的刺激下逐渐麻木不仁。商业文化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影响集中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的对象与方式。进入195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相继进入高消费的新的消费品及消费方式的出现如电视机、录音机、摇滚乐、夜总会、

电冰箱、小汽车、高速公路、可口可乐、快餐食品等,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同时,又在受着欲望的折磨。这些

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一旦由上流社会进入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整个社会便在欲

望的驱动下疯狂起来。二是与新的消费方式相适应的指以大众(Mass)传播媒介

为主体的大众文化。传播对于现代社会商品流通的速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

先是直接促进商品流通,刺激人的消费欲望的各种形式的广告、招牌和商标等。广告对人的影响是全面渗透,它几乎一口气了现代都市环境的每一处空间,它

利用广告、电影、电视、体育比赛、建筑物、杂志报刊等,强迫人们接受它的

宣传。其次,广告的载体──现代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媒介也在深刻地改变人

们的视觉感受性。摄影、电影和电视所提供的鲜艳画面提高了人们的色彩感受力,尤其是电视在不断地扩展人们对图象的敏感性,长期接受快速变换的画面,使观众更能感受简单明了的广告图象。广告不要求接受者有丰富的经验,只在

于一眼就能让图象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另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是印刷,流

行小说、封面女郎、影视明星和连环漫画都是通过现代印刷技术到社会上,充

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成批制作的单一模式是现代工业的特征,可以说通

俗文化中的各类明星不是由观众,而是由这些印刷手段造就的。

本世纪初,艺术中感情的关键还是自然的形象,自然秩序的观念修正着自我给

前现代主义规定的模式和范围。现在这种现象被改变了,部分原因就在于自然

被这种都市的大众媒介的密集文化所取代。其影响的深入不在这些信息的性质

和内容,而在它的超量,超量改变了艺术,商业文化中每一件事物都与不论古

典的还是现代的艺术相对立,艺术正失去与环境竞争的能力。传统艺术是教育

和感染人民,大众媒介则是强迫和诱惑人民,艺术怎样对抗这些广告和印刷品呢?再现这个环境是可笑的,只有吸收它们,将大众的生动性转移到已经枯萎的语言中去,至少一些波普艺术家是抱着这样的愿望。观众无需象理解抽象表现

主义那样来费力理解波普艺术,他们能从(由商业文化训练出来的)直觉中领悟

这种广告形态的艺术,不过,因为他们本身已成为商业文化的奴隶,这种领悟

不无黑色幽默的意味。

1952年,美国作曲家凯奇(Cage)在黑山学院的讲座中极力要求艺术家抹平艺术

与生活的区别,鼓吹噪音即音乐,认为有关艺术的功能、意义和内容的理论都

是无稽之谈。他问道:音乐学院的一辆汽车是否比街上的卡车更有音乐性呢?他要求用重复性取代戏剧性高潮,强调主观经验而否定客观关系的存在。虽然凯

奇的观战比较接近达达主义,但从另一方面启发了两位青年画家,后来波普运

动的主将──约翰斯和劳申伯。从波普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凯奇的言论就可以看

出几个特点:一是噪音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副产品和音乐一样,是人工创造的

音响;二是重复性,两现代工业每天都在重复千篇一律的东西,安迪?沃霍尔有

一句名言:“我是一部机器”。他的丝网系列就是同一图象的重复;三是主观性,艺术家是自由的,即使是反映现实的内容,在形式上却完全不受传统规范的约束,波普艺术从一开始就潜藏着反艺术的形式倾向。

劳申伯最先实践凯奇的理论,他最初是用近似自动主义的方法在画布上乱涂颜色,再把真实的东西贴上画布,破坏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模糊空间,同时又通过

现成品来填补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劳申伯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

术之间的桥梁。在他的思想深处还不是一个波普艺术家,他更多的是寻找一种

突破抽象表现艺术藩篱的艺术形式在凯奇的噪音理论的启发下,他对于城市生

活的废弃品──垃圾发生兴趣,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拼凑起来,

便脱离它们原来的属性,具有新的含义,在形式上也开了“集合”艺术的先河。不管劳申伯的出发点是什么,垃圾已成为高消费生活的一个标志,纽约市在一

周内扔弃的垃圾比法国18世纪年内生产的东西还多,社会在它所抛弃的东西里面显示出自己的某种面貌。劳申伯为此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都用垃圾、废品装

配而成的。但劳申伯是1950和1960年代美国艺术家中最摇摆不定和难以捉摸

的人,他把握到商业文化带来的视觉变化,但并不准备以此为主题动机,和迪

尚一样,在他的集合装置中总是包含着双关含义和观念联想,最有名的例子地《组字画》(1955-1959),一只被破轮胎套着的山羊,山羊是从垃圾堆捡来的

破标本。这个题材带有自传的性质,他记得童年时对父亲弄死一只羊同情,动

物是来自人堕落之前的伊甸园的幸存者。但这件作品之所以多年来引起批评家

的兴趣还不在此,而在于其内藏的性意识。山羊是淫荡之神萨提尔(Satvr)的

象征,与轮胎组合在一起暗示同性恋,是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劳申伯在观念深处与达达主义的联系,布列顿在表述超现实主义观念时

曾说过:“美将是被掩盖的性。”

与劳申伯同时接受凯奇影响的约翰斯是从现成品中发现与抽象表现主义截然不

同的硬边平面结构,他的观念直接影响了波普的绘画作品,主要表现他对题材

的选择。首先是非常熟悉的,简明易懂的题材,如美国国旗、靶、地图等,这

些东西都是日常所见的,不会给观众带来任何深奥神秘的感觉:其次是平面的,硬边的图象;最后是简单醒目的视觉效果,这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加强色彩的表现力。由此可见,约翰斯从追求平面构成的硬边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商

业绘画(广告、商标、招牌)的形式。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汤姆?韦塞尔曼(Tom Wesselman)的作品中,他早期经历了连环画和拼贴画的阶段,拼贴画使他对大面积的平涂色块有了新的体会,并反映在他的成名作《美国大裸体》系列画上。这组作品除了在内容上展示和暗讽美国1960年代女性时髦的生活方式外,还可能受了流行的色情杂志《花花公子》的影响,在形式是完全是用通俗艺术(连环画)和香烟图画的样式。

波普艺术作为商业文化的反映,虽然不等同于广告、标牌等,但形式上却有很

多共同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简单直接的视觉图象。波普艺术家在他们的构图

中强调一种直接的感觉,而把任何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清除出去,甚至包括

作者的签名,签名一般在作品的背后。另外,波普艺术有一种高度类型化的超

然气氛,艺术家所使用的材料──搪瓷、丙烯、石膏和乙烯基材料──使他们

的作品产生一种平整光滑的效果,并改变了与表面肌理效果的传统联系,使人

联想到电视屏幕和杂志封面。象安迪?沃霍尔那样,动用现代丝网技术,反复罗列同一图象,使人感受到制作图象时单调重复的过程与日复一日的生活同样乏味,这也正是艺术家的刻意追求。还有,波普艺术品似乎与集体制作的广告和

他们所宣传的对象没有个性当波普艺术家在构思一件作品时,自发性的灵机一

动可能起了作用但一旦开始实现他们的构思时,就严格地按照有些人用幻灯机

放大草图,再在画布上一丝不苟地描摹幻灯机打出的轮廓线;另一些人借用广告画家的放大格,逐格将草图一成不变地从小格转移到画布的大格上去。商业技

术几乎渗透了波普艺术的全过程。罗伊?利希滕斯坦采用特制的金属雕板,上面打有整齐的小孔,在相当大的两面上有规则地把圆点排列在画布上,有意模仿

印刷术中的本戴(Benday)点,用以表明他放大的连环漫画的通俗文化色彩。

尽管波普艺术家强调了制作过程的技术,但由于普遍采用了商业文化的形态,

选择某一题材作为自己的符号,便成为艺术家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一旦符号化了,波普艺术也随之失去早日的活力。到196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运动的波普艺术开始解体,分裂出两个新的倾向。一个是极少主义,这也可以认为是抽象

表现主义与波普艺术中商业绘画的特点抽象化和纯化,强调悦目的颜色。极少

主义的历史功绩在于整个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非艺术运动的狂潮中,作

为一个稳定的因素,把美国现代艺术之舟引渡到了1980年代回归的彼岸。另一个是(广义的)观念艺术,它吸收了波普艺术的反艺术内涵,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行动”概念相合,一时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的主流。当然,1960年代中期,美

国社会也进入空前动乱的时期,历史选择了观念艺术,自有其合理的因素,但终究不是波普艺术的责任,没有波普艺术,这个时代也不会到来。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黄金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社会发展稳定,综合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环境优势下,艺术设计得到了蓬勃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示出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过分依赖计算技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底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具体表现在设计队伍逐渐壮大、设计产业迅猛发展、设计观念更新快速、艺术水准全球化等等,笔者主要从整合本土化与全球化、中国的艺术设计将走向世界、艺术设计将进入个性化设计时代、绿色设计是21世纪的设计主流四个方面,浅析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旨在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弊端 (1)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 从中国目前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式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产生,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复制和抄袭。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一部分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沉酒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刺激的追求,我国相当多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生硬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刻板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2)计算机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它自身还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电脑作为一种表现的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电脑参与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它为设计者带来了空前的快捷和便利,使设计者减少了手工制作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对设计者是极大的解放,同时电脑的灵活组合性可以使平常看不到的现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创作思路有了很多好处,这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是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从《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看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这门课,通过一学期老师课上详细的讲解,使我掌握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我今后硕士研究论文的设计与写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结合我阅读的《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我从该本书的两个部分,谈谈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的认识与见解。 一、绪论部分 (一)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范围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的研究,都一定要界定清楚研究的现象,对研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书中的第一章就进行界定哪些是作者所研究的自杀现象,哪些又不是属于其研究的范围。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也一样。书中绪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P10)。因此作者在绪论里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点问题:其一,调查的性质,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其二,城市选择的依据,其三,概括介绍该城市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在调查性质这一部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他的视角:即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互相关联和彼此交错的,在对城市人民生活进行探讨时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作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假设“:即在这个美国城镇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下列六大类活动之中:谋生,持家,教育子女,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艺术等消闲,参与宗教仪式,参加社区活动。”(P11)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国的小城市很多,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作者根据其调查研究的性质与内容,在城市选择方面给出了他选择的两个主要考虑:“第一、该市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第二,从表面到实质它都能够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P15);之后,通过作者的严密的分析与说明,最终选择了米德尔敦,正如其所说的“选择米德尔敦作为调研的对象是由于它的特性而不是考虑他的一些异常的特点,我们并未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是十分小心的。”(P18) 在确定好研究的城市之后,作者在书中又单独列了一章节来介绍该城市的历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特点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特点 摘要:展示设计专业是现代社会综合性很强并具备行业特点的专业。设计师应具备 丰富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创意、策划、组织与协作能力。应熟练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能,把握时代特征及展示专业发展规律,对专业设计所涉及的空间、造型、声光、电等方面具备很强的创造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具备现代科技技术和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强调环境保护意识,有较强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商业展示设计所创造的环境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要因素,琳琅满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饭店、商务休闲酒吧、迪厅、美容美发厅等,是实现商品交换、满足人类消费需求、体验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其五光十色、鳞次栉比的特色,以形、色、声、光组成适应人类各感觉机能的愉悦空间。时至今日,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概括为如下特点: 一、真实性 商业展示设计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招徕顾客,就必须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标新立异的审美形象。与此同时,商业展示设计又必须注重审美创造的真实性,即所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能夸大其词、虚张声势,这也是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十分关键的问题。否则,不仅会失去信誉,违背职业道德,还会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不信任感和憎恶感。美国工商界在其广告信条八则中有五条是有关真实性问题的,即讲求事实,不作引诱,价格确实,不得夸张,诚实推荐等,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强调商业展示设计的真实性,并不意味着否定表现手法的丰富性。相反,为了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欲望,必须重视表现手法的独特性、丰富性和新奇感。 二、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商品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讲,它体现着历史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作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媒介的展示设计也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地讲,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利用工业化社会大生产所带来的物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改变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实践证明,较为成功的设计往往具有高强度的刺激感或标新立异的形式感,与高技术和现代人生活方式所决定的高情感相适应,从而引起人们的美感。缺乏时代感的设计则缺乏视觉冲击力,因而不易吸引人,不为人们所注意。 三、环境观念

当代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及其意义探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评价领域兴起了一股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Culturally Responsive Evaluation,简称CRE),并得到迅速发展。这种评价理念倡导将文化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于评价的意义。随着影响力的日益壮大,该思潮呈现出由边缘走向中心的态势,甚至对量化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主流评价理论产生了冲击。这一思潮反映了当代美国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向,是美国评价领域的重要事件,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为此,本文对美国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基本立场、重要主张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评价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形成 (一)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社会基础 文化回应性评价的出现,源于美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随着少数族裔所占人口比例不断上升,评价者往往会进入与自身文化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场域。如何处理和应对这种文化差异,就成为评价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经常要面向不同于自己文化背景的学生开展教学。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在评价中,就是教师难以准确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判。随着教育评价越来越看重其在描述学习进展、改进教学实践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描述、分析和解读学生的表现。与此同时,不同族裔和文化群体越来越强烈地呼吁与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便使各类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公允的对待。 此外,在医疗、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领域,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文化差异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这种社会需求催生了文化回应性评价。1994年,美国评估协会(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简称AEA)主席凯伦·柯克哈特(Karen Kirkhart)在其就任演说中指出,文化应该成为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任何忽视文化因素的评价必然是无效的。为此,她提出了“多元文化有效性”(Multicultural Validity)的概念,要求评价项目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关注评价项目开展的文化背景。[1]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在2014年发布了一份指南《文化回应性评价的实践策略》(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Culturally Competent Evaluation),指导美国医疗工作者在开展公共医疗评价工作时关注文化因素。美国公共政策协会(Public Policy Association,简称PPA)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报告《在开展评价时考虑采取一种文化回应性和族裔平等的策略》(Considerations for Conducting Evaluation Using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and Racial Equity),倡导将文化回应性评价的理念应用于公共政策领域。 (二)文化回应性评价思潮的理论渊源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试论波普艺术的特征及其影响 摘要:随着被艺术家在手法上的广泛运用——片断、拼接、挪用等,使作品的内涵与外延混合为一种平面化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冲突、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冲突、一般和特殊的冲突统统消失。这些元语言系统中的二元对立的消失,是由于能指的物质性实体(声音、物品、图像、影像),逾越了所指系统(构成语义方面的观念),反过来延展而成为内涵的意指系统,在此情况下波普的涵延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有一怪异特征。 关键词:挪用、涵延化、商品性 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最早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美艺术界,是由英国艺评家劳伦斯·艾洛威发表在1958年《建筑设计》的文章《艺术与大众媒体》中提出的。它消除了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或者说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的一个新领域,为社会大量生产消费品而设计的人工制品如赛车、流行音乐、广告一类等。它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符号,利用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素材与媒介制造让人通俗易懂的作品,并通过媒介加以普及化与生活化,也有一些波普艺术家表现的是对于商品拜物教恶意的仿制、戏拟或是揶揄模仿。 这种向生活普及化的东西是现代艺术向后现代艺术转向的一个重要特征,拼贴的手法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采用,再后来,原材料越来越广泛,甚至有些作品相当巨大,而非一幅平面画作,例如1994年克里斯托的《包裹帝国国会大厦》,就是一件巨大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涂鸦艺术更是将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生活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昔日有些微不足道的涂鸦艺术品被堂而皇之的挂到了国家美术馆中,那些涂鸦青年一下子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早期,英国开创了波普艺术的先河,最著名的是1956年由英国的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该作利用现成的海报或杂志上的一些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和人物来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所以最初的波普艺术的就是挪用的合法和涵延化以及符合大众眼光的商品化特征。 挪用一词就是指借用,但是用一种相反的说法就是非法的盗用。这种手法是取已有的素材,如艺术史、广告、媒体的现成物,再结合新图像和媒体材料,接出新的作品的方法。或者又是某位艺术家的名作被挪用人做成自己的表面特征。然而,后现代的挪用者并不是直接将其挪用再粘贴到作品当中,而是将寻得的图像再处理、再描绘与在摄制。在对其评价当中,它的这种占取似乎挑战了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所推崇的原创性。艺术家们频频向艺术史上的前辈们示好,譬如,马奈借用了拉裴尔著名的构图形式;而毕加索亦推崇着维拉斯奎兹与鲁本斯。在杜桑的《泉》之后,波普艺术就成为了挪用的先驱,安迪·沃霍尔则是教父,将这种挪用的手法向民众宣传并得到大众所接受,这就是教父的作用。 挪用与拼贴有点相似,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在艺术品生产方式所寄予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下,就成为了表达对当代社会各种赞成或批评的观点的一种工具。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雪莉·莱雯翻拍、挪用维斯顿的摄影,并且将蒙德里安的水彩画当做精彩的摹本。这位女性主义艺术家选择用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来让观者审视艺术脉络中的女性文化身份的位置。 在初期,许多艺术家从过去的作品中模仿绘制一样的风格,让许多人误解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复古运动,但是其实这种拟古运动只是挪用手段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后现代艺术这个大范围的特征。其实,大多数后期的艺术家们是运用现时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商业展示设计所创造的环境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要因素,琳琅满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饭店、商务休闲酒吧、迪厅、美容美发厅等,是实现商品交换、满足人类消费需求、体验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其五光十色、鳞次栉比的特色,以形、色、声、光组成适应人类各感觉机能的愉悦空间。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市场结构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阶段。简单而言,过去那种“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状况,已被“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所取代。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式下,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看准消费时尚,谁就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并得以生存发展;反之则不然。 时至今日,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特点: 1、营销方式设计观念的变革。所谓营销方式,是指商店实现商品交易过程的方式。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时间观念的日益增强,传统的购物方式——顾客只有通过售货员才能接触商品,这种既浪费时间又缺乏情感沟通和自由选择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顾客的消费需求。由此导致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营销方式向两个方向的转变,即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购物”和在较长时间内的“娱乐购物”。 “快速购物”是指能让消费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买到所需商品的销售方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各国兴起“自选商场”,即现在的“超市”,以开架直销式系统,满足了人们日益发展的消费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相继出现了更为便捷的“通信购物”、“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等形式。这些购物方式方便了顾客,极大的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娱乐购物”是指集购物、娱乐、休闲、观赏、交流、健身、美容等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营销服务方式。此类商店通常是一幢综合性的商业大厦,除了有出售商品的商场、超市、专卖店之外,还设有音乐厅、画廊、茶社、酒吧、美容厅等空间。一改过去拥挤不堪、呆板单一的商店形象,成为多功能综合性

美国商业跨文化交流

Lesson Thre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US Business ·美国商业跨文化交流 Part I Objectives Part II The How-Tos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Six Fundamental Patter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了解不同:中西文化差异的六种基本模式 1.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不同的交流风格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varies widely between, and even within, cultures. One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language usage. Across cultures,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re used in different ways. For example, even in countries that share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yes" varies from "maybe, I'll consider it" to "definitely so," with many shades in between. Another major aspect of communication style is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give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cludes not only facial expressions and gestures; it also involves seating arrangements, personal distance, and sense of time. In addition, different norms regarding the appropriate degree of assertiveness in communicating can add to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For instance, some white Americans typically consider raised voices to be a sign that a fight has begun, while some Asian, African, Jewish and Italian Americans often feel that an increase in volume is a sign of an exciting conversation among friends. Thus, some white Americans may

最新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讲课教案

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传统文化元素更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传统美术元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印迹,虽然几经结构重组,样式万变无穷,但是无不与生活有关、无不与智慧相连。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路,再到战国时期的轻巧器皿,都在图形、文字及造型等方面体现着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这些方面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主要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希望,传承着神州大地的艺术精神。再看如今的现代设计艺术,都或多或少的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恢弘与精巧、简约与精致、粗放与娟秀,随着西方美术元素对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渗透,我国的现代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都富有现代气息与西方浓郁的文化涵养。因此,现代设计艺术,不是一味的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继承,也不是只顾西方美术元素的模仿,而是时代特色下,设计师的创新与综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魅力在设计艺术中的交融。为了便于分析应用,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可以通俗的分为三大部分,即传统美术图形、美术字书法、传统美术造型文化。现代设计艺术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掌握传统美术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美术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美术元素的风格外化表现。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将传统美术元素融合与应用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需要用现代设计艺术的构图理念对传统美术图形进行多种方式的设计重组,这样才能在提炼传统美术图形的同时,将时代特色融入其中,体现出创新风范与历史底蕴。在生活中和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许多富有传统美术图形元素的作品,如备受业内人士称赞的凤凰卫视台标。这就是从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凤凰图形中获取的灵感,虽然仅仅是一个电视台的台标,但是确实一个媒体管理理念的体现,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企业形象与管理者的理念得到充分表达。不仅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能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设计理念的核心个性。 但是,随着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美术图形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现象,再加上目前中小企业对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视,出现了较多的畸形设计这些设计作品当中一眼能够看出哪些是传统美术图形元素,哪些是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元素,但是却是众多设计元素的堆砌,没有抓住这些图形的文化灵魂,使作品失去了最关键的部分。 二、思考美术字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美术字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特定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具有书法特色,还要具有美术特色。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使传统美术艺术更加富有表现张力。 因此,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美术字书法也被广泛运用,甚至将其书写时的书法要求运用到西方字母的写作当中,使艺术作品上的文字成了文化底蕴的鲜明符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当中的京字就是中国传统美术字书法的经典应用。会徽以古老的印信代表华夏古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同时,将古都北京的青春气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向世人展示了对现代文明和各地文化的包容,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正是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细读王恩铭老师的《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确实收获很多,惊叹于作者对全书系统有序且相当全面的介绍了美国的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教育体系、大众传媒、劳工组织、企业管理、社会保障、电影艺术和体育活动,并对美国的宗教信仰、区域文化、价值观念、家庭婚姻、妇女运动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和其他书籍来比,譬如我以前读过的《纽约地标》、《裸视美国》等,该书作者的逻辑更加清晰,篇章安排也比较合理。比如说就整体结构而言,本书分为十九个篇章,分别从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出发板块式分别叙述了诸如地理、人口、区域划分,历史,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概貌,教育概貌,宗教价值观,大众传播媒介,美国劳工及劳工运动,美国工业组织及企业管理,妇女与妇女运动,家庭与婚姻,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社会问题,以及美国人的娱乐活动,主要节日等。条理清晰,分类严谨,给人以清新,简单的印象。 而就每一个篇章来说,作者在一开始都会有一个概括性的引言。这样的引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性的告诉我们这一章将要讲的内容,使读者对作者的思路有了一个简明的了解。然后在下文的叙述中,不同于有些书籍的是作者分了好多小标题,又一次简明的作为提示性的关键词放在显著位置,使得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也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其实如此学术性的书籍常常会失于乏味,但是读这本书时,每每看完作者的引言和小标题,我常常会想象作者接下了会怎样写,如

果是我会怎样写,就这一方面我已经了解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就提高了我阅读的积极性。我想分类明了,思路严谨,行文脉络清晰是本书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作者很明白的把整个美国社会的组成以文化现象说的很清楚。这种行文方式,也是我们以后写作时应该效仿学习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是关于美利坚民族构成的介绍,和以前看过的书相比,作者明了的分类方式,抓住纲领的行文可见一斑。该章开始,作者用简短不足一千字的六小段,简单的介绍了这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的形成,组成,文化特征勾勒出了美利坚民族的基本特色。然后作者又利用他的分类特长分别介绍了北美土著居民,来自欧洲的居民,来自亚洲的居民,来自非洲的居民,来自拉丁美洲的美国人,这样的分类系统简单明了,易于接受。然后作者又按同样的结构在每个小节分别叙述了这些居民主要来自这些大洲的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移民在当今美国所占的比例,以及他们的移民史,他们第一代移民的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的职业特征,社会地位,和与其他国家移民相比,各个国家的移民的不同点。比起以前所读过的《裸视美国》,这样的叙述更清晰,思路更简单,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通观全书,我对美国社会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其实对于书上的有些知识我以前零星点点的略知皮毛,但是在作者引领下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有一些知识是以前在别的书上很少读过的,比如说以前我只知道美国白人的奴隶制度和他们对黑人的残酷剥削,但是不明白白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一、前言 1.《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装饰企业常见的商业空间项目为主进行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商业空间的基本技能。讲授商业空间格局与规划、设计原则、设计程序、设计方法,并通过实训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商业空间设计》课程设计思路 (1)《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开设依据与内容选择标准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由企业设计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课程调研,由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毕业生所从事商业空间设计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基于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接商业空间设计师的任职要求、技术标准和岗位资格考核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改变原有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依托“室内设计工作室”,引入装饰企业真实项目,按照室内设计程序,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对应室内设计的相关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工作室,分组合作自主查询资料,共同完成项目;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以过程考核为主,综合考核为辅,每个任务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由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及创业就业能力;总结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资源,最后进行推广到其他专业课。 通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必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典型项目任务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表现、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技能、技巧,具备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毕业后将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内容选择标准具体归纳如下: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

犹太人美国人日本人的商业文化的差异

犹太人美国人日本人的商业文化的差异 强烈的危机感是每个民族前进的动力;超常的自卑感是每个人发愤成功的缘由。 (一)犹太人追求成功的动力 犹太人获得成功的动力,是犹太人在近二千年里失去了自己的国家,饱遭蹂躏。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有利于犹太人吸收当地先进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取得重要的成就。另一方面,犹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迫害犹太人的历史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人的严酷统治开始,经过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劫掠、欧洲各国对犹太人的歧视压抑、到二次大战期间这一民族的悲惨发展到了顶峰——纳粹集中营数百万的犹太人被残杀。这一事件公诸于世后,全世界才对犹太人受迫害的遭遇有了一致的同情。就受迫害的程度与历史之久方面而言,犹太人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悲惨的。但是,正是这一悲剧才赋予了犹太民族自强不息超赶他人的最大动力。 犹太人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一方面对自己的身分与地位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又坚信犹太教的教诲:上帝出于对犹太人的爱,选中犹太人作为把人类争取到上帝一边的民族。他们内心深处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优越感。为了生存,为了争得与他民族平等的地位,消除不安感和自卑感,他们团结对外,遵守法规,发奋自强。于是,一批批伟人相继出现了。 (二)犹太人在精神文化领域伟人辈出的原因 他们在广阔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屡建奇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犹太民族有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艺的传统。在古代有个惯例,父亲必须教会儿子一技之长以便谋生。(The Jewish Mind,P265~268) 2,古代犹太教推崇两种人,有责任心的平民家长与为学问而学问的学者。并且认为,两种人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事实上,两种人是对立的:平民变得无知,学者不问世事了。但犹太教士们认为,无知的人不能成为圣人,不能进天堂,只关注世俗事务,好钱财的人,只是平凡的人。劳心者是玉质金资,最有价值的(Gold en Vessel,同上,P269)。 3,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选出来的成为有道行的民族。他们追求心灵的纯洁高尚。而在历史上,他们遭受迫害歧视。为了摆脱这些不幸与烦恼,一些犹太人专心倾注于精神追求。在精神与文化世界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思考,取得成功,忘掉失败与痛苦(同上,P33)。 4,犹太教宣扬上帝的存在,鼓吹上帝是主持公正的无形力量。后来,斯宾诺莎把犹太文化中的上帝改换成为“万物间关系的和谐”。后来,许多犹太学者,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不再相信宗教中的上帝。他们视科学规律、视被研究的事物间关系的和谐为上帝。这种信念,既激发了他们探求科学与知识的热情与虔诚,也锻造了他们简洁完善地描述出规律与发现的能力。 5,从古代时起,犹太人便有两种母语。这培养了他们学习外语的能力,又使他们自然发展出很强的综合能力。其次,《圣经•预言书》对人生作了高度概括的论述。受其影响,犹太民族有高度概括与抽象能力。思想清晰简练(同上,P35)。许多犹太人一旦掌握了西方科学、学术知识与方法后,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 6,犹太人经济方面很成功。一般情况下,极少有贫穷的犹太人。一般犹太家庭达到小康小富水平,而少数犹太人更是全国有名的大富翁。犹太人出得起钱送孩子上学。因此,犹太孩子知识水平较高。 7,有不少犹太人对书有特别兴趣。他们视书如命,每天必读书,以增长知识。犹太人在文学艺术方面之所以说能取得巨大成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古代犹太人有很强的美感、表达能力与艺术能力。《圣经》中的《旧约全书》与《伪经》,是他们主要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

通俗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化

通俗小说与当代美国文化 江宁康 通俗小说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产品,它既有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要素,又有以情节娱人和教化的基本功能。通俗小说的可读性常常体现在以情节取胜上,是作者善于讲述围绕主人公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表现,而如果作者有一定美学品味的话,通俗小说会很快流行于世,甚至登堂入室成为典范。但是,通俗小说最为人们莫衷一是的却在于它的文化身份问题:一本正经的批评家常常视其为大众庸俗趣味的文化产品;而大众的喜爱和数代的流传又使其可与精英文化分庭抗礼,如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授予斯蒂芬·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因为斯蒂芬·金是以写惊险恐怖小说出名的。从当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来看,如《译林》杂志近几年发表的不少美国当代通俗小说所显示的,通俗小说的文化身份是在社会接受过程中不断建构的,在时间和广大读者的检验下,昨日的通俗可能会变成明日的经典;而美国当代的社会矛盾和多元文化特征也决定了通俗小说鱼龙混杂式的繁荣,以致近来的《时代》周刊(2004年1月5日)甚至提出,要思考今日“什么是主流的流行文化”。 从历史上看,通俗文学作品一直在为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文化精英们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是最具有大众和通俗意味的文学,尤其是当时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里通俗文学已经是蔚然大观,而宫廷趣味则在大众文化的紧逼下节节退却。北美殖民地时期的第一部诗集《海湾圣诗》就是以民歌形式写成的。不过,“通俗”二字在文学史上和现实中的解说是见仁见智的,尤其在美国当代文化中,通俗小说并非是“垃圾文学”的代名词,因为通俗小说本身就是良莠不齐的。好的通俗小说如《廊桥遗梦》(R.J. Waller, 1992),《死者年鉴》(L.M. Silko, 1992)和《冷山》(Charles Frazier, 1997)等不仅畅销,而且还反映了当代美国的人情风俗的变化和各种社会心态(ethos)。在上述三部小说中,《廊桥遗梦》是大家熟悉的,它反映了当代美国中年人的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第二部则以“戏说”的笔法描写了美国社会将要崩溃和白人被逐的未来场景;第三部则表现了一种怀旧情感,尤其是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往事描写中体现了当代人对美好生活和纯洁爱情的向往。2004年第1期《译林》发表的小说译作《替换》(2000)是通过描写一宗系列谋杀案,对美国社会的邪教问题作了深刻的揭露。这些小说与那些得到各种文学奖项的严肃小说相比,其中的“严肃性”丝毫也不逊色,而其可读性或许更强。从艺术性上来说,通俗小说也是不落人后的,如斯蒂芬·金的小说叙述超出了一般平铺直叙的线性结构,运用了跳跃式的“拼贴”叙述技巧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具有相当的艺术创新意识。当代美国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和情节安排对其他国家的文学发展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影响到一些著名作家的小说创作。 通俗小说的大行其道在当代美国社会并非偶然。美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就有个人主义和平等意识,个人趣味和反对等级划分是渗透在美国文化中的基本精神。自从本杰明·戴伊1833年在纽约创办面向底层大众的《太阳报》以来,美国社会精英文学或曰“雅”文学与大众文学或曰“俗”文学之间泾渭分明的等级划分逐渐模糊。1917年创立的“普利策奖”在对小

浅谈波普艺术

浅谈波普艺术 学院城市设计学院 专业主题空间设计 报考环境艺术设计 姓名谭小丹 学号131107684 2014年10月20日

浅谈波普艺术 谭小丹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主题空间工作室 摘要:本文首先对当代艺术进行阐述,以20世纪60年代当代艺术影响力最深的派别波普为切入点,综合其影响进行剖析进而深入。希望以小见大由波普运动中不同时代、地域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进行探索为线索,客观分析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人类生活方式的价值所向。 关键词:当代艺术;波普艺术;艺术家 引言 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而来的,如何影响着世界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代艺术是由西方艺术界发起的,然而中西方明显的文化差异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作为一名美术学习者,生活爱好者,对于已有的生活状态产生疑问,“究竟艺术史上什么样的传承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这是否也是我所希望的?” 正文 若要谈到波普艺术,当然要数20世纪声名大噪的一系列运动所产生的现代艺术——即,如今我们所说的当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始于20世纪前后,它的诞生形成了与以往三千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主流内容①。传统艺术特性的淡出,使新近艺术的表现性、象征性及心理状态呈现的淋漓尽致,而“波普艺术”更是将传统艺术中的高低之别,雅俗之分完全打破,这是从根基上动摇了

传统艺术。艺术也早已不是唯美叙述性的“架上绘画”,而是更加个人化、观念化的活动,时代中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正在经受着考验。 对于波普艺术,自己曾经肤浅的理解为潮流的、艳丽的、毫无掩饰的、奔放的...做什么东西都是很大胆的“乱来”,无根由的去呈现某件事情,旁人一探根由,自己便说“随心创造”。可波普艺术究竟是什么状态呢?科普知识后发现,它的精神核心--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然而它本质核心则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②)。它的这种强大的“包容心”震撼到我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至上,只当下。 当代艺术的确立具体来说是在1960年,美国的“反文化”运动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力量,而“波普艺术”所倡导的的反对高雅与低俗的区别,把日常生活的主题、通俗的商业文化带入严肃艺术,把艺术从单一的创造转变为批量生产,这些做法基本动摇了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被触及的传统艺术的核心原则,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才将艺术带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波普艺术的带动之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新艺术形式,比如观念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等等,艺术变得极为繁杂和多样,到现在为止,几乎已经面目全非了③。波普艺术所开拓的通俗、庸俗、大众化、游戏化、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式,虽然在现代史上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但是它在时代的冲击下所带来的利弊一直在经受着考量。当代艺术的诞生,使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流派,基于美国“反文化”浪潮的涌动,它们日益流动在人们的生活中,亦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60年代左右所发展起来的各派别,如:波普艺术、当代抽象艺术、极限艺术、观念艺术、新表现主义绘画、新写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它们相互独立、依存又相互渗透。派别的生成无疑是基于对立派别的思考之上而形成的,或继派别的延伸,或全盘否定从而立新,或相互渗透融合达到至美... 波普艺术是当代艺术的开端,也是引导者,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有其社会基础,虽然1960年代混乱的社会状况已经过去,但1960年以来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如商业主义泛滥、媒体肆无忌惮地垄断并左右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社会生活的支离破碎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选购商品的目的不再局限于满足物质要求,更有精神审美方面的要求需要得到满足。传统大生产的统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丰富多样的商品种类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商业空间作为众多商品展示的场所,伴随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销售形式的多样化,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了变化,不但展示场所的种类丰富多样,设计风格也是各有特色,并成为了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对商业空间进行专门的艺术设计也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一、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商业空间环境之中,采用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运用布景、光线、色彩的手段营造独特的商业空间氛围,以达到宣传商品形象、传达商品信息的的目的。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必须充分调动各种艺术元素,并利用一定的科学与技术手段,这就涉及到了其他多种相关的学科,所以说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要求设计师掌握和了解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主要元素 如何更好的进行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首先要对其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元素进行分别研究、设计,然后才能更好成就一项设计作品。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设计主要围绕空间、视觉、色彩和光环境四个元素进行。 (一)空间设计 空间是进行商业展示活动的载体,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和恰当的空间次序组织直接影响到展示设计效果的实现,同时也是保证商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展示空间根据其构造形态大致可分为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感知空间三类。其中实体空间有着清晰的界限和明确的范围,并具有较强的私密性;虚拟空间是通过围合、覆盖等方式建立起的含蓄有形的空间,又被称为心理空间;感知空间是超越人体机能使用的一种空间存在形式。 展示空间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实体空间来创造带有心理情绪的.虚体空间构成,受众的心理情绪会跟随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常用的表现方法有: 1、利用空间的围合与透视,将有限的空间无限延伸,获得丰富的空间效果; 2、利用模拟某种实景布设,突出其真实性和生活化,增加感染力; 3、利用各种现成的布景元素进行空间分隔,产生一种富有流动性和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等。 通过这些对空间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手法,使其能够更好的充分表现出展示商品的特性,使空间设计给人的行动、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视觉设计 通常情况下,遵循形式美法则完成的设计都会带来一定的视觉美感,而成为符合人类视觉生理功能的设计。设计中表现的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都是在体现形式美这一法则,其目的也是为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对直线、曲线等几何线条以及对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运用,是最为基础的视觉元素。直线给人层次明确的视觉效果;曲线可以营造出一种充满节奏变化的效果;圆形能够使整体与局部呈现完美的和谐;三角形以及多边形可以通过对比引发丰富的视觉想象;看似单调的矩形和方形,同样可以不同组合形成无数种视觉变化。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从《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看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这门课,通过一学期老师课上详细的讲解,使我掌握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我今后硕士研究论文的设计与写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结合我阅读的《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我从该本书的两个部分,谈谈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的认识与见解。 一、绪论部分 (一)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范围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的研究,都一定要界定清楚研究的现象,对研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书中的第一章就进行界定哪些是作者所研究的自杀现象,哪些又不是属于其研究的范围。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也一样。书中绪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P10)。因此作者在绪论里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点问题:其一,调查的性质,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其二,城市选择的依据,其三,概括介绍该城市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在调查性质这一部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他的视角:即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互相关联和彼此交错的,在对城市人民生活进行探讨时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作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假设“:即在这个美国城镇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下列六大类活动之中:谋生,持家,教育子女,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艺术等消闲,参与宗教仪式,参加社区活动。”(P11) 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国的小城市很多,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作者根据其调查研究的性质与内容,在城市选择方面给出了他选择的两个主要考虑:“第一、该市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第二,从表面到实质它都能够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P15);之后,通过作者的严密的分析与说明,最终选择了米德尔敦,正如其所说的“选择米德尔敦作为调研的对象是由于它的特性而不是考虑他的一些异常的特点,我们并未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是十分小心的。”(P18) 在确定好研究的城市之后,作者在书中又单独列了一章节来介绍该城市的历史背景,其以时间为线索从人们定居该城市开始到做这项研究之前发生于该城市的主要事件都做了一定的阐述,这一做法起初开来,觉得作者有点多此一举,但之后细细再读,使我能

西方商业文化表现

强势的西方经济文化 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它的商业文化渗透于世界各国,并且不断影响中国的商业文化。 西方文化下的“效率观”主导改革开放的企业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在商业文化上更多的体现是公平、平均。而国门打开以后,重新引入市场条件下地“效率”从而开始主导了企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层面上宣传“效率优先”,同时,在资源的分配中,改变了以行政手段的实行手段,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调节模式。其次,企业用人也不再是“大锅饭”模式,而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企业的竞争更加采用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断地解放市场。 西餐崛起的餐饮文化 在中国的任何商场、任何商业街,我们可以随便找到麦当劳等洋快餐。以致有专家不断地中国的80后、90后都是吃着麦当劳、肯德基长大的。新华社报道肯德基中国内地第3000家餐厅在上海开业,至此,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门店已遍及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个城市。麦当劳在华门店总数已有1137家。除此之外,麦当劳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店面升级改造,优化麦当劳餐厅的就餐环境,各大城市80%的麦当劳餐厅将陆续进行升级改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大地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洋快餐”山寨运动。诸如“麦乐鸡”、“回味鸡”、“麦当家”等快餐店。与此同时,许多快餐店也采用了加盟方式、即点即有的经营模式,严格的卫生标准、餐饮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国餐饮业的发展。 好莱坞征服中国电影市场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电影可谓一片黑暗。仅有四大样品戏支撑电影业,电影仅仅沦为政治教化的工具。但是,随着美国大片撬开了中国电影院的大门。商业大片瞬时征服了中国观众。据统计,近5年每年北美票房前十名影片的票房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曾在中国上映的影片的票房组成中,中国票房所占的份额呈增长趋势,已从2006年的1.63%上升至2010年的3.2%,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影片是《盗梦空间》,占8.29%,而《阿凡达》则占6.58%。随后记者对2011年在中国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进行了统计,中国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比重平均值达到高峰7.9%,《功夫熊猫2》,占20.2%。 “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喜剧主义”等风格类型的电影极大满足了国人胃口。尤其是商业电影的模式,为国人开创了一种新的拍摄手法,主导了整个电影市场的格局。《十面埋伏》、《英雄》、《霸王别姬》、《唐山大地震》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 商业体育的冲击——从NBA到CBA 近年来,中国体育明星是媒体的宠儿。有人开玩笑说,可以不认识乔丹,但不可以不知道姚明。尤其在商业广告上屡屡创造出场费纪录。各种联赛开始占领电视频道,以篮球的NBA和CBA,欧洲的足球联赛和中超联赛。 出现这种现象,就是从西方引进了商业体育的模式。让个多的商业渗透到体育,推动体育的健全和发展,又吸引许多的观众,保持商业体育的连贯性。因此,中国开始出现了造星计划。诸如郭晶晶、李娜、易建联、刘翔等众多大腕,也是在商业体育的环境中崭露头角。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的强势在于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如何趋利避害,也成为了当今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