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①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②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 对活动做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等

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是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2.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文,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4.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就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低于这个值,人就感觉不到刺激的存在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就是 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刺激的增加量△I与原刺激量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K=△I/I,K为一个常数,即韦伯常数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视觉的后效即是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 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正后像出现之后,如果我们将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就是负后像。如果刺激是彩色的,负后像就是该颜色的补色
2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的联系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视觉的适应现象分为感受性降低的明适应和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并不是鼓励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融合、对比现象:对比---灰色的对象在红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就带有青绿色。感觉融合则是指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

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这种由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现象称为联觉

知觉可以被看做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类型: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2.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与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将运动知觉分为
①真动知觉②似动知觉③运动幻觉,包括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3.超感知觉与错觉:超感知觉是指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知觉经验的特异现象。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分为4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式:
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之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到4秒左右
2.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之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的7±2个组块,可以是7个无意义音节,也可以是7个被此无关联的字母和7个单词。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
3.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它容量巨大,可以长期保持信息

遗忘的规律: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逐渐趋于平衡。
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线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复习主要记住这几个方面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式多样化4多感官参与

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

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集中思维:是指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认识过程,集中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同。
分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2原型启发: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4情绪与动机

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情绪的分类:心理学家根据情绪的演化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1.原始的基本情绪,常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它们表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2.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它们表现为疼痛、厌恶和轻快3.与自我评价相关的的情绪,表现为成功感与失败感、骄傲与羞耻、内疚与悔恨4.与别人有关的情绪,主要表现形式5.与欣赏有关的情绪,它们是惊奇、敬畏、美感和幽默6.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是心境。

黄希庭将情绪分为五类:1.情调2.激情3.心境4.应激5.情操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2.记忆和想象决定着情绪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发展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是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是指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感染性。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1.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情绪与行为的先天关联性可从情绪表现即表情中显现出来,情绪表现是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2.情绪与行为的后天社会文化制约性。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
不良情绪的控制:1.暴怒是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控制暴怒情绪的几本程序有三步:第一步自我意识自

己的暴怒,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2.过度焦虑情绪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3.紧张是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控制方法: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到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的生活和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即培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和适应环境的能卖管理,这既可以通过教育和锻炼,提高原有的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言语放松训练。4.自卑情绪的控制: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情,不应当当做包袱背起来。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上,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应当化为动力,赶超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