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013函数的应用教案

导学案013函数的应用教案
导学案013函数的应用教案

函数的应用

考纲要求

1.考查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

2.考查分段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

3.考查指数(型)、对数(型)、幂函数(型)函数模型的建立及最值问题.

考情分析

1.现实生活中的生产经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热点问题中的增长、减少问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等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考查建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题型方面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都有所体现,但以解答题为主.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1.常见的函数模型及性质

(1)几类函数模型

①一次函数模型:y=kx+b(k≠0).

②二次函数模型:y=ax2+bx+c(a≠0).

③指数函数型模型:y=ab x+c(b>0,b≠1).

④对数函数型模型:y=m log a x+n(a>0,a≠1).

⑤幂函数型模型:y=ax n+b.

(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

函数性质y=a x(a>1) y=log

a

x(a>1) y=x n(n>0)

在(0,+∞)上的增减性增长速度

图象的变化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平行

随x的增大逐渐表

现为与平行

随n值变化而各有

不同

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0,当x>x0时,有log a x<x n<a x

双基自测

1.若22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2.(2012·新乡月考)某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3 000+20x -0.1x 2(0<x <240,x ∈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是( ).

A .100台

B .120台

C .150台

D .180台

3.有一批材料可以围成200米长的围墙,现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如图),且内部用此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则围成的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为( ).

A .1 000米2

B .2 000米2

C .2 500米2

D .3 000米2

4.(2011·湖北)里氏震级M 的计算公式为:M =lg A -lg A 0,其中A 是测震仪

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最大振幅,A 0是相应的标准地震的振幅.假设在一次地震中,

测震仪记录的最大振幅是1 00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为0.001,则此次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__级;9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________倍.

5.(2012·东三校联考)为了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必须使用加密方式,有一种方式其加密、解密原理如下:

明文――→加密密文――→发送密文――→解密明文

已知加密为y =a x -2(x 为明文,y 为密文),如果明文“3”通过加密后得到密文为“6”,再发送,接受方通过解密得到明文“3”,若接受方接到密文为“14”,则原发的明文是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y =a x -2中,当x =3时,y =6,故6=a 3-2,解得a =2.所以加密为y =2x -2,因此,当y =14时,由14=2x -2,解得x =4.

答案 4

典例分析

考点一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例1】(2012·温州模拟)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提高了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西部山区的某种特产由于运输原因,长期只能在当地销售,当地政府对该项特产的销售投资收益为:每年投入x万元,可获得

利润P=-

1

160(x-40)

2+100万元.当地政府借助大开发拟在新的十年发展规划

中加快发展此特产的销售,其规划方案为:在规划前后对该项目每年都投入60万元的销售投资,在未来10年的前5年中,每年都从60万元中拨出30万元用于修建一条公路,5年修成,通车前该特产只能在当地销售;公路通车后的5年中,该特产既在本地销售,也在外地销售,在外地销售的投资收益为:每年投入

x万元,可获利润Q=-159

160(60-x)

2+

119

2(60-x)万元.问从10年的总利润看,

该规划方案是否具有实施价值?

变式1.(2012·嘉兴月考)为了发展电信事业方便用户,电信公司对移动电话采用不同的收费方式,其中所使用的“如意卡”与“便民卡”在某市范围内每月(30天)的通话时间x(分)与通话费y(元)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通话费y1,y2与通话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1.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多问题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次函数模型,其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自变量的系数大于0)或直线下降(自变量的系数小于0),构建一次函数模型,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单调性求解.

2. 有些问题的两变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如面积问题、利润问题、产量问题等.构建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单调性解决.

3.在解决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定义域.

考点二、分段函数模型

例2 经市场调查,某种商品在过去50天的销售量和价格均为销售时间t(天)的函数,且销售量近似地满足f(t)=-2t+200(1≤t≤50,t∈N).前30天价格

为g(t)=1

2

t+30(1≤t≤30,t∈N),后20天价格为g(t)=45(31≤t≤50,t∈

N).

(1)写出该种商品的日销售额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

(2)求日销售额S的最大值.

1.分段函数主要是每一段自变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同,可以先将其当作几个问题,将各段的变化规律分别找出来,再将其合到一起,要注意各段自变量的范围,特别是端点值.

2.构造分段函数时,要力求准确、简洁,做到分段合理不重不漏.

考点三、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例3】?某医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微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

(1)写出第一次服药后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f(t);

(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有效.求服药一次后治疗有效的时间是多长?

可根据图象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然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问题进行求解.

变式: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以下问题:

(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2)计算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

(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

(4)如果2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不超过120万人,年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多少?

(参考数据:1.0129≈1.113,1.01210≈1.127,lg 1.2≈0.079,lg 2≈0.3010,lg 1.012≈0.005,lg 1.009≈0.003 9)

解(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00×1.2%=100×(1+1.2%)

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1.2%)+100×(1+1.2%)×1.2%

=100×(1+1.2%)2.

3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

y=100×(1+1.2%)2+100×(1+1.2%)2×1.2%

=100×(1+1.2%)3.

x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x.

(2)10年后,人口总数为100×(1+1.2%)10≈112.7(万人).

(3)设x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

即100×(1+1.2%)x=120,

x=log

1.012120

100

=log

1.012

1.20≈16(年).

(4)由100×(1+x%)20≤120,得(1+x%)20≤1.2,两边取对数得20lg(1+x%)≤lg

1.2=0.079,所以lg(1+x%)≤0.079

20

=0.003 95,

所以1+x%≤1.009,得x≤0.9,

即年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0.9%.

[考题范例]

(12分)(2012·天津质检)在扶贫活动中,为了尽快脱贫(无债务)致富,企业甲将经营状况良好的某种消费品专卖店以5.8万元的优惠价格转让给了尚有5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的小型企业乙,并约定从该店经营的利润中,首先保证企业乙的全体职工每月最低生活费的开支3 600元后,逐步偿还转让费(不计息).在甲提供的资料中有:①这种消费品的进价为每件14元;②该店月销量Q(百件)与销售价格P(元)的关系如图所示;③每月需各种开支 2 000

元.

(1)当商品的价格为每件多少元时,月利润扣除职工最低生活费的余额最大?并求最大余额;

(2)企业乙只依靠该店,最早可望在几年后脱贫?

[规范解答]

设该店月利润余额为L ,

则由题设得L =Q (P -14)×100-3 600-2000,①

由销量图易得

Q =????? -2P +50 (14≤P ≤20),

-32P +40 (20<P ≤26),(2分)

代入①式得L =

????? (-2P +50)(P -14)×100-5 600 (14≤P ≤20),

? ????-32P +40(P -14)×100-5 600 (20

(1)当14≤P ≤20时,L max =450元,

此时P =19.5元;

当20

此时P =613元.

故当P =19.5元时,月利润余额最大,为450元. (8分)

(2)设可在n 年内脱贫,

依题意有12n ×450-50 000-58 000≥0,

解得n ≥20.

即最早可望在20年后脱贫. (12分)

一个防范

特别关注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四个步骤

(1)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其中的数量关系,把握其中的数学本质;

(2)建模:由题设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解模: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转化出的数学问题;

(4)还原:回到题目本身,检验结果的实际意义,给出结论.

本节检测

1.某企业去年销售收入1 000万元,年成本为生产成本500万元与年广告成本200万元两部分.若年利润必须按p%纳税,且年广告费超出年销售收入2%的部分也按p%纳税,其他不纳税.已知该企业去年共纳税120万元.则税率p%为( ) A.10% B.12%

C.25% D.40%

2.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的全部费用称为生产成本,某企业一个月生产某种商品

x万件时的生产成本为C(x)=1

2

x2+2x+20(万元).一万件售价是20万元,为获

取更大利润,该企业一个月应生产该商品数量为( )

A.36万件 B.18万件

C.22万件 D.9万件

3.某商店已按每件80元的成本购进某商品1 000件,根据市场预测,销售价为每件100元时可全部售完,定价每提高1元时销售量就减少5件,若要获得最大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件( )

A.100元 B.110元

C.150元 D.190元

4.某厂有许多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铁皮边角料(如图),为降低消耗,开源节流,现要从这些边角料上截取矩形铁片(如图阴影部分)备用,则截取的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5.(2011·浙江高考)某商家一月份至五月份累计销售额达3 860万元,预测六月份销售额为500万元,七月份销售额比六月份递增x%,八月份销售额比七月份递增x%,九、十月份销售总额与七、八月份销售总额相等.若一月份至十月份销售总额至少达7 000万元,则x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自我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2)》导学案

· 200 100020 t (天) S (户) 0 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 (2) 【学习目标】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 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 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在20分钟内完成预习学案,独立完成.... ,相信自己,锻炼自己,诚实的对待学习....... ,对待自己。了解探究学案,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主动听课。通过预习把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很好解决。 【预习案】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V (万米3) 与干旱持续时间t (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库干旱前的蓄水量是多少? (2)干旱持续10天后,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23天后呢? (3)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4)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探究案】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 学校的小明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当天在班上倡 议节约用水,得到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的积极响 应.从宣传活动开始,假设每天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

增加数量相同,最后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S (户)与宣传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开始当天,全校有多少户家庭参加了该活动? (2)全校师生共有多少户?该活动持续了几天? (3)你知道平均每天增加了多少户? (4)活动第几天时,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达到800户? (5)写出参加活动的家庭数S 与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探究案】看图填空 (1)当0y =时,______x = (2)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收获 。 2、还有哪些疑惑 。 【课堂检测】(5分钟)1.某同学将父母给的零用钱按每月相等的数额存放在储蓄盒内,准备捐给希望工程. 盒内钱数y (元)与存钱月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盒内原来有多少元?2个月后盒内有多少元? (2)该同学经过几个月能存够200元? (3)该同学至少存几个月存款才能超过140元? 2.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学校的小明意识到

(完整)初中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中考主要考查点: 1.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 ? 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 中,∠C=90° (1)边的关系: (2)角的关系: (3)边与角的关系: sinA = cosA= tanA= cotA= sinA =cosB = a c , cosA =sinB = b c ,tanA ==a b , tanB =b a , cotA=b a ? 知识点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列表如下: α sinα cosα tanα 30° 1 2 33 45° 22 22 1 60° 1 2 斜边 的对边 A ∠斜边 的邻边A ∠邻边的对边A ∠ 对边的邻边A ∠2 3 233

? 知识点3.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已知∠A 为锐角,si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tan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增大 , cosA 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减小 。 例1. 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2 1 ,那么( ) (A ) 0°<A≤60°(B )60°≤A <90°(C )0°<A≤30°(D )30°≤A <90° ? 知识点4. 同角三角函数与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cos sin 22=+A A A A A cos sin tan = 1cot tan =?A A 2. 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90=+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 ?=47cos 43sin ο 1tan tan =?B A ? 知识点5.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 正确选择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使两个已知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重要类型: 1.已知一边一角求其它。 2.已知两边求其它。 例2. 在中,∠C=90°,,∠A -∠B=30°,试求的值。 A C B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4.5《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2.会根据题意求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3.能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什么叫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求一次函数y=k x+b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k、b的值,从已知条件可以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k、b。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 x+b 因为y=k x+b的图象过点(,)与(,), 所以 解方程组得: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4.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知道两点坐标用此方法可求出函数解析式。 二、自主探究(B级) 5.作出分段函数 3x-5 (1≤x≤3) y= 4 (3<x≤5) 的图象 14-2x (x>5) 6.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钟,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

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思路点拔〗本题y随x变化的规律分成两段(前5分与后10分)写出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要分成两部分,画函数图象也要分成两段来画。 解:当0≤x<5时,y= (0≤x<5) 或y= 当5≤x≤时,y= (5≤x≤ ) 三、合作探究(C级) 7.课本134页例1 8.若直线y=k x+b与直线y=-2x+1平行,且经过点(3,4),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四、能力提升(D级) 9.已知一次函数y=k x+b的图象经过点(3,-3),且与直线y=4x-3的交点在x轴上, ①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此直线经过哪几个象限?③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五、归纳小结 六、学习反思 七、课堂检测:P134页、135页练习题

5.7.1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学案

课题:5.7.1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学历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面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把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为二次函数; 2.认识二次函数模型的重要性,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会列出二次函数解决最大(小)值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为二次函数 课前、课中任务单 一、前置检测 1.二次函数y= -3(x+4)2-1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 .当x= 时,函数有最值,是 . 2.二次函数y=2x2-8x+9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 .当x= 时,函数有最_____ 值,是 . 二、新知探究 1.最大值问题: 【课本例1】用篱笆围成一个有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已知 篱笆的长度为60m.应怎样设计才使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 积是多少? 2.最小值问题 【课本例2】如图,ABCD是一块边长为2m的正方形铁板,在边 AB上取一点M,分别以AM,MB为边截取两块相邻的正方形板材, 当AM的长为多少时,截取的板材面积最小? 归纳总结:解决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小)值的问题,基本思路.

三、变式练习 1.用篱笆围成一个有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25m,已 知篱笆的长度为60m.应怎样设计才使菜园面积最大?最大 面积是多少?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40cm. (1)如果菱形的面积为s(cm2),一条对角线的长为x(cm2),写出s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这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多少时,菱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挑战自我】 如图,用篱笆围成一个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0m)、中间隔着一道篱笆的矩形菜园.已知篱笆的长度为24m.设菜园的宽AB为x(m),面积为y(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围成的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时菜园的宽x等于多少? 四、课堂小结 五、反馈评价

【导学案】4.5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后,会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不等式。 3、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体验“建模——解法”的基本思想,联想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学习难点:观察图象,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作图象法? 2、已知方程2x+3y=5,用x 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 _______。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x+4y=7.6 2x+y=4.4 4、如图2,直线b kx y +=与x 轴交于点(-4 , 0),则y > 0时,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4 B 、x >0 C 、x <-4 D 、x <0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x —8<3x+1 (二)预习课本第53页至54页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上述复习4、5还有其它解法吗? 2、会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吗? 3、会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元一次不等式吗? 这节课我们用图象法求方程组的近似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图象法求下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归纳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先把方程组中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y=b k x 11+和 y=b k x 22+(这里的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正确画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 (3)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4)确定的交点的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上步骤简记为:写函数,作图象,找交点,下结论。 2、用图象法解不等式:3x —8<3x+1 三、巩固练习 1、已知方程组 2x —y= —3, x= —1 x —2y= —3.的解为 y=1 则一次函数y=2 x +3与y=21x+323的交点坐标是( ) A (1, 5) B (—1, 1) C (1, 2) D (4, 1) 2、用图象法求下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 x+2y=4, 3x —y=4. 3、用图象法解不等式:3x —8<x+2 四、思考与拓展 对于一次函数y=— 2 1x+3 (1)随着x 值的增加,y 值的变化情况是___ _______; (2)图象与y 轴交点坐标是( ),与x 轴交点坐标是( ); (3)当x___ 时,y >0;当x___ 时,y=0;当x___ 时,y <0;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55 A 组T 7、8 B 组T4

省优秀课一等奖: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 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 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 的对边 A A ∠∠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 4530cos sia +ta60°-tan30° 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 如图在⊿ABC 中,∠A=30°,tanB=2 3 ,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p85-86 2,3,6,7,8,10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c a cosA=c b tanA=b a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 探究活动 1.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例题评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应用之行程问题》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应用之行程问题》学案 核心素养 1.能看懂一次函数图象呈现的行程信息,会分析行程过程. 2.经历观察、对照、分析、想象、验证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会解决“函数图象型行程问题”.会通过动手画简易草图分析行程的动态过程,并能构建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学习重点】准确地从函数图象中读取、理解行程信息,并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对应函数图象,结合行程图,分析理解行程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小潘同学1000米跑步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二、例题讲解 类型一:表示距同地距离 例1: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出发1.5h两人相遇 B.乙的速度是10km/h C.乙追上甲时离出发点的距离 D.甲比乙晚到B地3h

追加问题:甲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距2千米? 小结: 1.分析题应做到由“形”到“数”,由“数”到“形”. 2.“追上”就是求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即由两个函数组成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 的横纵坐标. 3.常用解析式相减=两者相距多远(距同地的距离时) 练习: 1.“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总结惨痛教训后,决定和乌龟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 所行的时间,1y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2y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下列说法中: 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 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上了乌龟.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类型二:表示两者间的距离 例2:例2:已知 A、B 两地之间有一条27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同时出发, 甲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沿此公路从 A 地匀速开往B 地,乙车从B 地沿此公 路匀速开往 A 地,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y(千米)与甲车的行驶时间 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千米/时,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求甲、乙两车相遇后y 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甲车到达距 B地70千米处时,求甲、乙两车之间的路程.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次函数2.4二次函数的应用2.4.2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4.2二次函数的应用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经历探索T恤衫销售过程中最大利润等问题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掌握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最小值. 预习范围:P48-49 二、预习要点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和增减性: 增减性 三、预习检测 1.某商店经营衬衫,已知所获利润y(元)与销售的单价x(元)之间满足关系式y=–x2+24x+2 956,则获利最多为______元 2. 某旅行社要组团去外地旅游,经计算所获利润y(元)与旅行团人员x(人)满足关系式y=–2x2+80x+28 400,要使所获营业额最大,则此旅行团有_______人. 3.(兰州·中考)如图,小明的父亲在相距2米的两棵树间拴了一根绳子,给小明做了一个简易的秋千.拴绳子的地方距地面高都是2.5米,绳子自然下垂呈抛物线状,身高1米的小明距较近的那棵树0.5米时,头部刚好接触到绳子,则绳子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为米.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 活动1:小组合作 二次函数y=a(x-h)2+k(a ≠0),顶点坐标为(h,k),则 (1)a>0时,y有最小值();

(2)当a<0时,y有最大值() 【探究】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 请你帮助分析,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 【解析】设销售单价为x (x≤13.5)元,那么 销售量可以表示为 : 件; 每件T恤衫的利润为: 元; 所获总利润可以表示为: 元; 即y=-200x2+3 700x-8 000=-200(x-9.25)2+9 112.5 ∴当销售单价为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最大利润是元. 活动2:探究归纳 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所求的问题用二次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然后利用顶点坐标公式或者配方法求出最值,有时必须考虑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图象求出最值. 活动内容2:典例精析 例题2(武汉·中考)某宾馆有50个房间供游客住宿,当每个房间的房价为每天180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宾馆需对游客居住的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根据规定,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不得高于340元.设每个房间的房价每天增加x元(x为10的整数倍). (1)设一天订住的房间数为y,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设宾馆一天的利润为w元,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 (3)一天订住多少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解析】 例题3(青海·中考)某水果批发商场经销一种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5元,每天可售出200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销售量将减少10千克.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坡比)等. (3)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身边的事物,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活动内容:观察梯子的倾斜程度 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这个梯子放的“陡”,那个梯子放的“平缓”,人们是如何判断的?“陡”或“平缓”是用来描述梯子什么的?为了描述梯子的这种倾斜程度,先给大家介绍三个简单的概念:倾斜角,铅垂高,水平宽.1.图1—1和图1—2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2.图1—3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又是如何判断的? 对于图1—3,学生可能难于下手,这时老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比较表一中的1t 与2t 大小,当12t t >、12t t <、12t t 时,借助几何画板直观的验证梯子的倾斜程度,以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为了方便研究,表格中的数据精确到十分位). 活动目的:先让学生从图1-1和图1-2中直观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再让学生理性思考该如何寻找方法判断图1-3中梯子的倾斜程度.这样学生会感到知识上的匮乏,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从实例中体会不同情况下比较梯子的倾斜程度只靠直观感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法——用边的比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1:在小明家的墙角处放有一架较长的梯子,墙很高,又没有足够长的尺来测量,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得到梯子的倾斜程度呢? 图1— 1 图1—2 图1— 3 表 1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次函数2.4二次函数的应用2.4.1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二次函数2.4二次函数的应用2.4.1二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2.4.1二次函数的应用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掌握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和数学应用价值. 2.学会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范围:P46-47 二、预习要点 根据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求出最大值、最小值: 几何图形的几个面积公式是怎么样的? 三、预习检测 1.(2015六盘水)如图,假设篱笆(虚线部分)的长度为16 m,则所围成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是() A. 60 m2 B. 63 m2 C. 64 m2 D. 66 m2

2. 用长6 m的铝合金条制成“日”字型矩形窗户,使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如图),那么这个窗户的最大透光面积是() A. 2 3 m2 B. 1 m2 C. 3 2 m2 D. 3 m2 3. (2014绍兴)如图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宽AB为12 m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 m,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以水平方向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选取点A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 线解析式是y=-1 9 (x-6)2+4,则选取点B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 活动1:小组合作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 (1)设矩形的一边AB=x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2,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锐角三角函数(2) 一、知识点 1. 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 2. 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 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 能够用sinA,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1(出示幻灯片4):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 (2)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的关系是和2 2 2111AB C B AB C B ;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1 B 2 A C 1 C 2

6.4二次函数的应用(2)导学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2)(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揭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变化关系的图象特征,用相关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如图所示的是某防空部队进行射击时导弹的轨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示意图。位于地面O处正上方35km 的A处直升机向目标C 发射防空导弹,已知点C 的高度为4 9k m,距离OA 的水平距离为7km. 导弹到达最高点时距地面高度为3km 。相应的水平距离为4k m(即图中点D),如果导弹的运行轨迹为抛物线,那么按轨迹运行的导弹能否击中目标C?你能说出理由吗? 二、探索活动 问题1 如图所示,某喷灌设备的喷头B 高出地面1.4m,如果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流的水平距离x(m)与高度y(m )之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y=a(x-4)2+3.求水流落地点D 与喷头底部A 的距离(精确到0.1m ). 问题2 如图所示,在一次足球训练中,球员小王从球门正前方10m处起脚射门,球的运行路线恰是一条抛物线。当球飞行的水平距离是6m 时,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高约3m 。已知球门高2.44m 。问此球能否射进球门?

B A y O 三、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桃河公园要建造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 A,O恰在水面中心,OA=1.25m .由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 A距离为1m 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m. (1)如果不计其它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m,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m ,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的最大高度应达到多少m(精确到0.1m)? 例2 一场篮球赛中,球员甲跳起投篮如图所示,已知球出手时离地面 9 20m ,与篮筐中心的水平距离是7m,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是4m时,达到最大高度4m。设篮球运行的路线为抛物线,篮筐距地面3m 。 ⑴问此球能否投中? ⑵此时对方球员乙前来盖帽,已知乙跳起后摸到的最大高度为3.19m,他如何做才能盖帽成功?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如图是某公园一圆形喷水池,水流在各方向沿形 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如果喷 头所在处A(0,1.25),水流路线最高处B (1,2.25), 则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如果不考虑 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____米,才能使喷 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A

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教学设计

23.1锐角的三角函数 1. 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一课时正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角度与数值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某个锐角的正切值。 3.了解坡度的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语:因为这座桥的设计让它成为了旅游新热点,火起来的原因不是因为怪异的设计或者美不胜收的景色,而是大家都很好奇这个桥的坡度到底有多陡?陡峭堪比过山车!

不少人给这座桥赋予了极不靠谱的数据,实际上这个坡的斜率仅为6.1%,如果按咱们口头常用单位来讲还不足4度。 大家看到这个图片后一定很吃惊,那我们要想了解这副图的背景故事,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里出现的数据6.1%和4度代表了什么? (导入课题锐角三角函数) 二、推进新课 1.交流合作 【问题1】在图23-2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与A 1C 1 表示水平面,斜 边AB与A 1B 1 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的坡面,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可由水平长度相等,铅直高度不同进行判断. 【问题2】当水平长度和铅直高度都不相等时,类似的在图23-3中,坡面AB 与A 1B 1 哪个更陡?你又是如何判断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的应用1导学案

神木市第五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班级学科数学课题 2.8二次函数的应 用1 第课时 总课时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周 星期 使用者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 经历探究图形的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培养分 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导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二次函数能有几种表达式表示?各需要哪些条件确定相应的函数表达式? 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2x2-3x-5; (2)y=-x2-3x+4 二、合作探究 3、做一做:(小组讨论,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 (1) 设矩形的一边AB=x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2,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三、互动展示 4、议一议: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点A和点D分别在两直角边

上,BC在斜边上. (1)设矩形的一边BC=xm,那么AB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m2,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四、达标测试 5、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中所有的黑线的长度和)为15m.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结果精确到0.01m)?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 x x y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探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有哪些新的发现、想法? 六、布置作业与预习 1、必做题:课本P47习题2.8第1、 2、3题。 2、选做题:4 教后 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班级学科数学课题4.4一次函数的图 象 第3课时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周 星期 使用者课堂流程具体内容 学习目标1.会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重点) 2.会运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难点) 学法指导 温故知新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3分钟) 先独立思考, 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感知)。(15分钟) 自主学习课本P93,并完成以下1,2题。 1.如图,图象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校运动会800米比赛中所 跑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则他们跑的速度关系是( ) A.甲跑的速度比乙跑的速度快 B.乙跑的速度比甲跑的速度快 C.甲、乙两人跑的速度一样快 D.图中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2.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 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 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 ) A.小于3 t B.大于3 t C.小于4 t D.大于4 t 学生独立完 成 小组代表展 示讲解。

流程 三、合作探究(理解)(15分钟) 例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 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图1),图2中l1, 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n mile)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A,B哪个速度快? (3)15 min内B能否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5)当A逃到离海岸12 n mile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 度,B能否在A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中,k1,k2的实际意义 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拓展提高)。(5分钟) 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以上(1)~(5)吗? 五、收获盘点(升华)。(2分钟) 六、布置作业(巩固):习题4.7第1、2题. 独立完成, 再小组讨论 交流。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课堂检测如图,已知A地在B地的正南方3千米处,甲、 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行 驶,他们与A地的距离(千米)与所行时间(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AC和BD所示,当他们行 驶了4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5分钟) 独立完成 教后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6.1锐角三角函数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之中,锐角三角函数与两边之比的对应关系;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会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⑵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经历; 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通过创设“生活中测量塔的高度、山坡上修建的扬水站需要的水管 ”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能否求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引出新知 1.实践:已知一个45°的∠A ,在角的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 ,作BC ⊥AC 于点C.量出BC ,AB 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计算AB BC 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将所得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直观感知比值AB BC 非常接近,大小和点B 的位置无关,并由此猜想比值是个定值。在活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探

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猜想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经历了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对于给定一锐角α,比值AB BC 是一定值. ①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明“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 ⊥AC 于点C,比值AB BC 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B 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 ② 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对应于不同大小的角度,总有相应的比值AB BC ,让学生直观感知比值AB BC 与角度的对应. 设计意图: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验证第一环节的猜想是正 确的,即:当角度确定时,比值AB BC 是个定值.同时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 进一步感知:对应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 AB BC 都会有一个确定的值.至此,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锐角α确定时,AB AC ,AC BC 的比值也是定值,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先给出比值AB BC 是定值的验证,然后类比2的验证过程得出另两个比值也是定值,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难度,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探究方法. 4.新知应用、变式1、变式2于学生掌握新知,为本节课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锐角α与AB BC ,AB AC ,AC BC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应用(学案)公开课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知识; 2.灵活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中面积问题的几种题型; 3.熟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学习重点: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解决函数问题。 学习难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的应用。 一【预热】 1.如图,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 点, 若2=?ABM S ,则k=_______。 2. 正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x k y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为 (2,4),则N 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 如图2,直线1y x =+与y 轴交与点B ,A 为直线在第一象限上一点,AC 垂直x 轴于C ,若梯形 ABOC 面积为3 2 ,则A 坐标为 。 第1题图 第2题图

二【慎思】 例1: 如图,已知直线x y 21= 与双曲线)0(k >=k x y 交于B A 、两点,点B 的坐标为(﹣4,﹣2),C 为双曲线上一动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AOC 的面积为6,求点C 的坐标。 方法总结: 三【创新】下图是一次函数3+=x y 与反比例函数x y 4 =的图像,请你设计题目并解答。 我设计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备用图1 我设计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北师大9年级下第二章二次函数应用导学案(无答案)

二次函数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抛物线y=a (x-h )2+k ,当x=h 时,y 的最值为k. 抛物线y=ax 2+bx+c(a ≠0),当x=-时,y 的最值为 . 2、总销售利润=单件销售利润×销售总量 =(销售单价—单件成本)×销售总量 3、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的合理性及取舍问题) 【教学目标】 针对具体的应用问题,能根据题目设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或是根据题目把表达式列出来。同时,掌握最值的求法(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随堂练习】 1、某公司经销一种绿茶,每千克成本为50元.市场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销售量w (千克)随销售单价x (元/千克)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关系式为:w =-2x +240.设这种绿茶在这段时间内的销售利润为y (元),解答下列问题: (1)求y 与x 的关系式;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 (3)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绿茶的销售单价不得高于90元/千克,公司想要在这段时间内获得22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2、某服装公司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50元的T 恤衫,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价,又不高于每件70元,试销中销售量(件)与销售单价(元)的关系可以近似的看作一次函数(如图). (1)求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公司获得的总利润(总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为元,求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 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题意判断:当取何值时,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某水产品养殖企业为指导该企业某种水产品的养殖和销售,对历年市场行情和水产品养情况进行了调 查.调查发现这种水产品的每千克售价(元)与销售月份(月)满足关系式y1 ,而其 每千克成本(元)与销售月份(月)满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试确定 的值; 400 300 y (件)

§4.2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

· 200 1000 20 t (天) S (户)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4.4.1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 乔智 一、教学目标: ①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各种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想一想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 在一次函数y kx b =+中 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必过 象限;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必过 象限. 当0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必过 象限;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必过 象限. 第二环节 初步探究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V (万米3 ) 与干旱持续时间 t (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库干旱前的蓄水量是多少? (2)干旱持续10天后,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23天后呢? (3)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 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4)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第三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学校的小明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当天在班上倡议节约用水,得到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从宣传活动开始,假设每天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增加数量相同,最后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S (户)与宣传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开始当天,全校有多少户家庭参加了该活动? (2)全校师生共有多少户?该活动持续了几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