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分析报告

民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分析报告
民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分析报告

温州某民企内部治理体系诊断报告

咨询作业活动记录:

1、2004年12月5日至12月29日,专家组赴该公司进行访谈,生产现场参观、考察,相关资料收集;

2、2005年1月2日至1月5日,资料研读,专家组内部讨论。

3、1月6日至1月10日,拟草诊断报告,并就有关细节开展内部讨论.

4、1月11日至1月20日,诊断报告的论证、修订、弥补、完善,并形成正式文稿;

5、1月28日,递交诊断报告纲要,并解读报告内容。

诊断目的与原则:

1、通过本次诊断,专家组认为,尽管该公司内部治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然而,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进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该公司的领导也差不多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作业组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不管对问题的提出依旧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差不多上有积极意义的。

2、自咨询作业正式开始之日起,项目组成员总计花费了近二个月的时刻对该公司的治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和论证,但与身在利成工作、奋斗多年的利成领导和职员相比,我们的认知与看法也一定会存在着许多偏颇与不足。但出于职业立场和对客户的责任感,我们仍然会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将我们的真实感受如实表达。缺憾与“冒犯”之处敬请利成领导予以理解和谅解。

3、本诊断报告,供公司领导考证,以确定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时刻顺序。

0、本次诊断作业的差不多感受

在对该公司治理体系进行了解和诊断的过程中,xxx咨询专家组成员强烈地感受到现任领导班子对本次诊断作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也对整个利成人的精神风貌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客观的了解。

我们感受到:

在公司成立初期,公司加工对象的定位较为模糊,加工领域涉及卫浴电镀、文具电镀、服装辅料电镀等产品。由于加工对象不一致,涉及到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无法进展其核心竞争力,其结果不尽如人意。自2000年开始,公司将核心服务产品定位于锁具电镀加工。集中优势资源,利用对锁具产品的专业化认识与高品质加工标准,该公司始终保持了专业锁具电镀供应商的形象。

通过对公司各治理层人员和职员代表的访谈,我们看到:由于绝大多数利成人一直以来对该公司有着深深热爱的情感,该公司领导班子

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使目前该公司职员对企业规范化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认识得以极大提高.在我们访谈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多数人对该公司有着普遍的责任感,对该公司的下一步进展怀着深深的期望,也对此有足够的信心。

因此,我们认为,关于该公司的规范化治理提升其“再造”的差不多条件是具备的,我们对利成前景的信心是有着较为坚实的依托与理由的。

我们体会到,本次诊断以及继而开展的各项设计工作,得到了该公司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承载着全体利成人的期望和重托,也背负着该公司股东们的厚望,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任务的艰巨和深深的责任。作为一家专业的治理咨询公司,我们能在该公司“创建电镀行业一流治理体系”的战略调整时期介入该公司的治理规划项目中来,深感荣幸。

相信,在该公司决策层的指挥下,在全体利成职员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电镀行业一流治理体系”,指日可待!

第一部分关于该公司治理组织体系与机制运行

1.1.综述

目前该公司下设行政部、生产部、质检部与财务部,负责该公司的内部治理、人力资源、生产治理,产品质量操纵与财务结算工作。各部门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公司决定,部门经理以下的人事权全面下放给各部门自主(除财务部)。应该讲在目前该公司企业规模与行业特性的状况下,这种公司体系内部责权明确的治理方式是较为实际和实效的。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在对各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真切体会到,该公司高层领导对各部门的信任与放权程度是特不高的,各部门领导及职员也特不认可自己的治理权限及施展空间,该公司职员的心理感受与实际运营状态是比较健康和“自如”的。这关于一个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来讲,是特不可贵的。因此,我们将本次诊断的对象与范围大多锁定在了各部门运行体系内部及外部协调、工作流程上。

1.1.1.该公司治理体系面临的要紧问题

为奠定该公司坚实的内部治理基础,为公司在今后的3-5年进展中提供良好的治理保障,确保该公司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从2004年

起,该公司在内部作出了一系列治理改革,如:调整公司组织结构、重新调整部门人员、加强车间的生产现场治理、进行绩效考核、严格考勤与宿舍治理制度、建立职员档案、实行定期会议制度、组建质检部门等一系列基础治理工作。并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从现代企业规范化治理的观点及该公司进展预期角度看,该公司的治理体系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与缺憾:

1) 现代治理意识尚需提高,治理的思维方式较为滞后;

2) 缺乏制定中长期企业战略与战术的运行机制;

3) 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薄弱,未将其形成战略性明确的工作内容与环节;

4) 内部治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5) 行政组织体系功能欠缺,企业内部行政治理与操纵职能未能有效执行;

6) 质检部门设置不尽合理,部门职责模糊(如:巡检人员与车间检验人员因产品检验标准问题经常发生冲突等),与生产部之间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定不统一、处理权限的设置不够科学;

7) 生产流程存在只能划分与工作衔接的模糊地带,部分流程可操作性不强;

8) 公司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育与选拔、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规范、科学、合理的机制,公司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9) 公司内部缺乏学习氛围与机制,导致治理制度的推行不够连续与深入,造成部分治理制度的推行较难得到有效的落实;

10) 缺乏风险监控机制,事后操纵现象时常发生;

11) 现代治理工具运用欠佳。

1.2.关于治理观念的现状分析

1.2.1.规范化治理意识与现代治理观念尚待提高

该公司诞生在温州民营经济突飞猛进的九十年代末期,在公司刚成立的一段时刻里,由于电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该公司几乎处于“什么产品都加工”,与竞争对手进行成本与价格恶性比拼的情况之下,但这种状态并没有关心该公司赢得必要的利润与市场,此后,该公司调整产品与市场主攻方向,以专业锁具的电镀专家形象进行了成功定位,放弃掉了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精的经营思路。自此,该公司的进展步入了稳健经营的运行轨道,客户的认可度与公司利润连年稳步提升。近二年以来,限于内部治理、产能与企业规模,该公司的增长幅度受到了专门大的制约。公司为了实现其战略设想,开始进行了内部治理规范化的推行,健全了部分基础治理工作。以期能够为该公司的扩大化再生产和由加工型企业向生产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工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在内部治理上有着专门大的不同,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加工型企业的客户是下游企业,相对较固定,其开发方式与治理方式较易操纵,生产型企业的客户是消费者,其市场开发、推广与治理完全取决于科学的治理、分析、决策与精确的执行力。

因此,该公司以后战略设想能否顺利实现,在专门大程序上取决于该公司的高层治理人员能否打破旧有的治理观念,树立工厂与市场并重的意识,未雨稠缪,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型企业的内部治理体系,建立人员培养与学习机制,如此,在公司以后的变革时期才能够从容不迫,顺利转型,立于不败之地。

1.2.2.缺乏长期、中期、短期企业规划与目标

在该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中虽设置了行政部,但目前工作的重点仍是基础治理工作的建立与健全,在日常工作中缺少系统的企业战略和战术研究与规划,市场调查与信息分析。对企业的整体、中长期和全局工作没有过多考虑。企业宣传、品牌建设等应具备的功能因无法实现内部专业化规整、设计和统一执行,该公司的各层面工作也就无从谈起长期、中期、短期规划的配合,在具体行为中也就缺少科学、前瞻和主动的行动纲领与步骤。生产部尽管每天都有编制第二天的生产工作打算,但还大多停留在生产指标等较为简单的初始时期——尽管我们也承认电镀市场“打算没有变化快”的现实,但这也决不应该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被动应战的充分理由。

1.2.3.经验型治理极其宝贵,但必须有突破

从困难创业的经历走过来的该公司,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勤奋造就了利成的今天,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六年的摸爬滚打,从无到有积存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和实效的治理方法与治理手段,这是该公司最为宝贵的“传家宝”和再创辉煌的基石。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验型治理也容易导致企业领导者及职员凡事都凭经验办事,缺乏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创新动力。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不断进展壮大,客户需求及生产和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巨变,在治理方面单凭经验差不多不可能促进企业业绩再次发生重大提升。只有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治理方法,才能适应公司进展的要求。

1.3.关于治理组织体系诊断

1.3.1.现行治理结构的优点

(1)该治理结构为垂直性结构,组织结构简单,治理层级较为精简;

(2)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关系和职责范围都有明确的制度及规定;

(3)集权式治理使决策得以充分贯彻落实,公司比较容易维持对业务的操纵。

该组织构架和模式在该公司初期进展时期是有效的,能够做到“政令畅通”。然而通过六年来的进展与实践,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1.3.2.现行治理结构的劣势分析

1.3.2.1.治理体系缺乏弹性,治理跨度太大

(1)从组织运行状况分析,治理结构最全然的职能要求——系统性和高效性较为欠缺:现在运行的这种模式,极大程度上削弱了组织的进展。总经理负责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事务,但不应该介入到具体工作。该公司有着自己的具体情况,比如客户的维护工作一直是叶总自己来负责具体工作。那么作为目前的现状来讲该公司会认为这种模式是比较实际和有效的,但假如企业再进一步进展,那么这一块问题必将会暴露无

遗。因为依照目前的总经理职责,治理跨度大是一个方面,更为要紧的是介入到具体工作过深。因此往往会造成“救急”为主,总经理俨然成了“救火队员”,从而使治理的系统性不强。再者,个人精力总归有限,专门有可能会导致该管的没管,该管细的没管细,不该管细的却管的专门细,组织运行不畅,内部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同时叶总自己时刻治理没方法有效的落实,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工作时刻差不多上围着客户转,处于特不被动的局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现状会造成基层领导容易养成遇事“三请示两汇报”的适应,使组织运行缺乏弹性,造成“一切由领导拿事”,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情况无人负责、无人治理的现象。归结起来讲,这种模式关于治理团队的建设是特不不利的。

(2)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是否健全,不仅关于整个工作效率的高低阻碍专门大,而且是关系到治理执行的效果。遗憾的是,不管是在公司的治理规章制度中,依旧在治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都专门少能看到明确的、合理的、规范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因为在制度层面上的不健全,其次是公司内部并没有有效的倡导,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了专门多问题。比如目前利成有三个生产车间,但是总给人感受是三个车间都各自为政,出了问题首先是想到把那个问题推到上一层去解决。事实上还有更为严峻的问题,那确实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有出现有意制造障碍的现象。另外在治理过程中,专门多治理人员差不多上带着各自的个人感情色彩来治理,即使有一些沟通也差不多上停留在个人感情上的沟通,关于工作的沟通几乎就没有。再者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也是特不的单一,甚至还在规章制度中规定职员不得在私底下讨论公司的一些情况。我们认为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一个职员能在私底下讨论公司的事,至少讲明那个职员对公司的事是关注的,那么我们什么缘故不能做好引导呢?

(3)部门之间的工作重复性过高,且部门间的沟通和联系通道与方法不统一,缺乏彼此间的协调:举个例子,如生产车间与质检部的问题。质检部抽检产品发觉产品质量问题时,有时会找车间主任反应而有时又会直接找到生产职员,最后出现了生产职员不明白应该按谁的标准来生产。其次是因为面对的客户不同导致了生产标准的不同,然而该公司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而仅仅凭生产经理、车间主任或质检人员的

个人经验来决定生产标准。那个问题的存在有着它的客观性,但目前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统一的生产标准交由生产线来生产,标准不统一,结果导致一些人认为那个产品是合格的,而另一些人又认为那个产品是不合格的,等出现了意见不一再来统一标准,等于前面专门多工作差不多上白做。

(4)权利过于集中,导致基层人员的依靠性加强:由于公司创业初期对业务操纵的需要,将财务、采购、生产、人力资源、客户维护等都归到总经理名下,致使总经理日常治理负担过重,事务躬亲,同时更会遏制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的产生与发挥,造成治理体系内部横向沟通的困难,甚至会发生多头管事或无人做主的现象,不利于各部门主动、积极地开展沟通、协调工作。具体工作人员往往不知所措,工作的依靠性加强,从而工作也就缺乏了主动性。因此,现在该公司差不多在这一方面意识到一些问题,也逐渐走向了开放性的治理,敢于把一些职权下放,这是一个专门不错的现象,那么今后我们在这一块上做好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在过渡的过程中应该可不能存在专门大的问题。

1.3.2.2.职能与职责定位不清

(1)重要岗位的职责不清晰,在那个地点我们不妨随便列举几个:总经理岗位职责:负责主持制定、修改财务、采购、营销系统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负责制定全公司系统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等等;差不多上一些特不具体的工作,那么我们认为,假如一个公司总经理差不多上负责这些工作的话,那各个部门经理都能够回家了。还有,公司的一些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又该由谁来做呢?

行政经理岗位职责:在行政经理岗位职责中差不多上涉及一些基础治理的内容,而且给我们的感受更大程度上是行政部门的一个经理,而不是整个企业的行政经理。

会计主办岗位职责:一个企业,财务部能够讲是一个核心,因为它涉及的是企业的各项数据。作为一个公司财务部门,其工作不仅仅是治理好公司的现金、帐务、票据,更重要的是要能随时并准确的提供各项数据,为企业战略及风险规避等作依据。

(2)部门职能设置不完善

没有按照系统治理的思想,进行治理组织规划;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57375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任及各科科主任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负责者,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2.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职责 (1)医务科等质量控制部门接受主管业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业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 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

温州某民企内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某民企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咨询作业活动记录: 1、2004年12月5日至12月29日,专家组赴该公司进行访谈,生产现场参观、 考察, 2、2005年1月2日至1月5日,资料研读,专家组部讨论. 3、1月6日至1月10日,拟草诊断报告,并就有关细节开展部讨论. 4、1月11日至1月20日,诊断报告的论证、修订、弥补、完善,并形成正式文稿; 5、1月28日,递交诊断报告纲要,并解读报告容。 诊断目的与原则: 1、通过本次诊断,专家组认为,虽然该公司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是,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该公司的领导也已经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作业组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无论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自咨询作业正式开始之日起,项目组成员总计花费了近二个月的时间对该公司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和论证,但与身在利成工作、奋斗多年的利成领导和员工相比,我们的认知与看法也一定会存在着许多偏颇与不足。但出于职业立场和对客户的责任感,我们仍然会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将我们的真实感受如实表达。缺憾与“冒犯”之处敬请利成领导予以理解和谅解。 3、本诊断报告,供公司领导考证,以确定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时间顺序。 0、本次诊断作业的基本感受 在对该公司管理体系进行了解和诊断的过程中,xxx咨询专家组成员强烈地感受到现任领导班子对本次诊断作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也对整个利成人的精神风貌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客观的了解。 我们感受到: 在公司成立初期,公司加工对象的定位较为模糊,加工领域涉及卫浴电镀、文具电镀、服装辅料电镀等产品。由于加工对象不一致,涉及到的标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该公司在市

企业内部环境调查报告

企业内部环境调查报告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要素;定义 一、现有内部环境审计定义综述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师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中提出:“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借此,管理部门可确定组织的环境管理系统在确保组织的经营活动符合有关规章和内部政策的要求上是否充分。” 格兰特。莱杰伍德在其所著的《环境审计与企业战略》一书中指出:“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 上述定义中虽然都把“环境审计”作为被定义的对象,但都是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因此,本文将它们作为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 此外,我国学术界有关内部环境审计的主要观点有:王德升、杨树滋把内部环境审计定义为:“为达到促进与影响企业环境的各项活动有关的经营管理和评价该企业环境政策遵守情况这两个目标,对该企业有关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系统及程序的状况系统地、成文地、定期地和客观地进行评价的管理手段。” 陈正兴提出:内部环境审计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主要是对企业有关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系统及程序的状况

进行客观地评价,以达到促进与影响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评价企业环境政策情况这两个目标,是一种环境管理手段。 汤亚莉、刘星认为,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应该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没有全面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种类。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D SAI)所属的环境审计工作小组(WGEA:Working Group on Environmental Audit)印发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内部环境审计应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但现有的定义只反映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类型。(2)上述几个定义没有准确界定内部环境审计的主体。(3)没有准确描述内部环境审计的对象。(4)上述定义中只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提到了依据问题,其他几个定义均没有对此问题做出说明。(5)有些定义没有指出内部环境审计的本质所在。 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定义要素分析 我们认为,内部环境审计的定义应该包括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主体、对象、依据及本质等要素。本文对各个要素分析如下: (一)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 内部环境审计的目标是指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所期

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体系推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自身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总经理提出的“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安全生产”要求,结合企业日常工作和行政效能建设,决定在公司内部全面导入“三和一”管理体系。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做最受尊敬的企业为宗旨,以不断进取,跨越发展为统领,按照“观念求变,管理求严。技术求新,质量求精,谋划求深,服务求诚”的原则,进一步提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和其他方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利用8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公司各部门全面导入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14001-2004环境管理体 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管理组织、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以及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原则 公司导入体系管理工作要本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科学规范、标准管理,求真务实、注重效能”的原则和“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起符合ISO9001:2008、ISO1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的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有效识别、管理和控制。

(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现有的管理体系,依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前瞻性考虑并全局筹划,科学、合理地确立方针和目标,形成一整套适宜有效的工作流程和与此有关的体系文件,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易行。 (二科学规范、标准管理。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科学的规范性工作,应将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融于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整合部门工作职责,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工作流程,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和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和高效的工作方式,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规范、持续改进,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标准化。 (三求真务实、注重效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导入工作要立足于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要求,“写所策划的,做所写的,记所做的,查所记的,改所错的”,不断强化部门绩效考核,使体系运行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四、工作范围 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确定人事行政部、供销部、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设备部等6个部门和生产车间导入体系管理。 五、具体步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导入体系管理按照以下6个阶段18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0月18日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企业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经典) 公司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缺点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致命,但对于它们的任何忽视和放纵,都将在不久的将来给通顺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公司的领导也已经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我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无论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市场前景空前壮大,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一些没有完全规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比以往更加维步艰难,真正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翻开历史卷:曾经风靡一时的明星企业、达智大师、巨商富贾(如东北的飞龙、中南的红桃K),都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停业整顿。众所周知,国企业老板的成长经历多是由成功的商人发展而来,企业管理不成熟,大多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以前成功的经验做事,而且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分,如此形成的只能是不规的管理,甚至是与规化管理背道而驰的,企业如人体,一样有生命周期,国企业多数已走过幼年期(营销创业期),迈向成长发展期,这时候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体质的加强、企业基础的建设,也就是走向管理规化的道路。总结现代成功企业的发展经历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长足发展的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和经营体制,加强部管理,练好功,提倡制度化管理,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重视数据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业绩评价体系运作管理,部加强控制,外部规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病态: 1、现代管理意识尚需提高,管理的思维方式较为滞后。 2、缺乏制定中长期企业战略与战术的运行机制。 3、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薄弱,未将其形成战略性明确的工作容与环节。 4、部管理的系统化、规化程度较低。 5、行政组织体系功能欠缺,企业部行政管理与控制职能未能有效执行;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对公司 规模是足够的,但都忙于盖章、办公用品采购、传递文件等琐事,公司提出的大行政概念有名无实,这也造成部门分工、职能界定的不清和资源在公司配置的不合理。 6、公司管理随意性较大,领导缺乏管理力度。 7、品管部门不健全,,部门职责模糊(如:品管人员与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因产品检验标准问题经常发 生冲突等),与生产部之间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定不统一、处理权限的设置不够科学。 8、生产流程存在职能划分与工作衔接的模糊地带,大部分流程可操作性不强。 9、公司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育与选拔、薪酬体系、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规、科学、合理的机制,公 司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10、公司目前并无象样的培训系统。 11、公司对员工缺乏基本的福利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12、人力资源管理极不完善,没有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3、没有合理的激励薪酬方案和考核体系,薪酬体系不合理、不科学,员工的薪酬和绩效评价仅凭老 板的主观意识办事。 14、生产计划管理不完善,没有生产计划排程,没有生产现场看板管理,没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台账。 15、管理层存在工作方法简单,不以身作则现象极为严重,对下属缺乏主动沟通。或仍凭个人魅力来 统帅全局,在公司已经发展壮大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庞大的队伍急切呼吁理性与法制化的管理。 16、缺乏一个合适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导致了歪风邪气的抬头,我们觉得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也 有一定关系,这些最终导致了企业人才优势的难以发挥。 17、公司在整个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还停留在人员营销的阶段,很少考虑营销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技巧

企业高质量管理系统体系诊断地报告材料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经典) 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缺点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致命,但对于它们的任何忽视和放纵,都将在 不久的将来给通顺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公司的领导也已经意 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我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 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无论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自我国加入WT氏后,国内外的市场前景空前壮大,同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一些没有完全规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无疑比以往更加维步艰难,真正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翻开历史陈卷:曾经风靡一时的明星企业、达智大师、巨商富贾(如东北的飞龙、中南的红桃K),都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停业整顿。众所周知,国内企业老板的成长经历多是由成功的商人发展而来,企业管理不成熟,大多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以前成功的经验做事,而且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分,如此形成的只能是不规范的管理,甚至是与规范化管理背道而驰的,企业如人体,一样有生命周期,国内企业多数已走过幼年期(营销创业期),迈向成长发展期,这时候企业更需要关注的是自身体质的加强、企业基础的建设,也就是走向管理规范化的道路。总结现代成功企业的发展经历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长足发展的组织模式、经营模式和经营体制,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提倡制度化管理,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建立培训和激励机制,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重视数据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业绩评价体系运作管理,内部加强控制,外部规范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当前企业存在的病态: 1现代管理意识尚需提高,管理的思维方式较为滞后。 2、缺乏制定中长期企业战略与战术的运行机制。 3、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能力薄弱,未将其形成战略性明确的工作内容与环节。 4、内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5、行政组织体系功能欠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与控制职能未能有效执行;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对公司规模是 足够的,但都忙于盖章、办公用品采购、传递文件等琐事,公司提出的大行政概念有名无实,这也造成部门分工、职能界定的不清和资源在公司内配置的不合理。 6、公司管理随意性较大,领导缺乏管理力度。 7、品管部门不健全,,部门职责模糊(如:品管人员与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因产品检验标准问题经常发生冲突 等),与生产部之间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定不统一、处理权限的设置不够科学。 8、生产流程存在职能划分与工作衔接的模糊地带,大部分流程可操作性不强。 9、公司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育与选拔、薪酬体系、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规范、科学、合理的机制,公司企业文 化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10、公司目前并无象样的培训系统。 11、公司对员工缺乏基本的福利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12、人力资源管理极不完善,没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13、没有合理的激励薪酬方案和考核体系,薪酬体系不合理、不科学,员工的薪酬和绩效评价仅凭老板的主观意识 办事。 14、生产计划管理不完善,没有生产计划排程,没有生产现场看板管理,没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台账。 15、管理层存在工作方法简单,不以身作则现象极为严重,对下属缺乏主动沟通。或仍凭个人魅力来统帅全局,在 公司已经发展壮大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庞大的队伍急切呼吁理性与法制化的管理。 16、缺乏一个合适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导致了歪风邪气的抬头,我们觉得这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也有一定关系, 这些最终导致了企业人才优势的难以发挥。 17、公司在整个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还停留在人员营销的阶段,很少考虑营销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技巧性。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报告(201812)_201904230816491

****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报告 一、学校诊改工作概述 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落实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主体责任,加快建立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院从 2016 年 9 月开始,按照“55821”理念,在区内率先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一)贯穿五横五纵,建立体系机制 1.建立领导机构,完善组织体系 成立由学院院长亲自挂帅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和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学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学院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协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考核诊断、质量监控,学院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都是质量生成主体的质量理念。 2.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反馈调控机制 在学院二级部门建立质量督导工作小组。构建学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督导办公室——质量督导工作小组三级质量保 —1—

证的责任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反馈新机制。 3.构建常态化的质量管控机制 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计室依照工作权限,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手段及各种日常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手段,常态化的对行政、教学部门开展内部质量管理与质量督导。 (二)定目标建标准,夯实诊改基础 1.定目标。以创建优质校为目标,以“六个一流”为主攻方向,以“五大发展战略”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基础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智能化校园建设工程等“九项建设工程”,制定由学院总体规划、9 个专项规划和 12 个院系(部)子规划组成的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目标体系,找准诊改工作起点。 认真分解规划任务以及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形成年度目标链。在此基础上,按照“五有” 标准将年度工作任务细化落实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层层抓落实。 2.建标准。认真梳理岗位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岗位工作标准。并按照“下有底线,上不封顶”的原则设置好标准,在固化、完善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等各个层面的标准,先后制订与完善了专业调研标准、专业资源配置标准、标杆分析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等标准,并持续 —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从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企业的战略、市场营销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财务能力以及企业文化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海信集团的内部组织架构: 成立于1969年的海信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先后涉足家 电、通讯、信息、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海信集团是以海信集团公司为投 资母体组建的国内大型专业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目前,通过收购科龙,海 信已经拥有海信电器和科龙电器两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并对 科龙人事做了重大调整。海信集团将全面入主科龙电器,其中执行董事几 乎全部来自于海信。所以整个产业的发展仍然以海信的管理决策方式为主 导。下图为海信集团的组织结构图。 其中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有:规划、选拔、配置、开发、考核、激励和 培养公司所需的各类人才,制订并实施各项薪酬福利政策及员工职业生涯 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潜能,对公司持续长久发展负责。二、海信集团的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的战略分析主要从企业的重组、兼并和接管以及企业全面的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的重组: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过程及结果海信收购科龙被称为国内家电业规模最大、收购资金最多、难度最大的“并购”案,并购企业的规模(被购目标年销售额84亿元)和并购金额(收购金额为9亿元)双双创下了中国家电并购史新高。 (2)企业的质量管理:3、质量,是海信生产过程中不容突破的底线。周厚健关于质量有精辟总结——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可以使企业一损俱损。

“用户是质量的惟一裁判”早已内化到企业运转的每一个流程。质量意识也已经成为海信员工工作中一根绷的最紧的弦。 三、海信集团的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企业营销能力分析一般要从企业的产品自身具备的竞争力、企业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对新产品研发能力以及对市场决策能力进行分析。 (1)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一个品牌的崛起离不开媒体,一个企业的兴盛同样离不开竞争者与合作者;品牌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内涵和个性,企业则通过竞争者和合作者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近两年,海信作为品牌因其频繁的公关宣传被媒体称为家电业上升最快的一个,作为企业又因其不俗的市场表现被竞争者和合作者认为是稳健成长、极具实力和潜力的一个。海信电视1998年,作为区域品牌销售仅集中在山东、西北和东北三地,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低于4%,名次第7,然而到了99年末,尽管市场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加剧,但海信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上升到%,排名第五。截至2006年9月份,海信平板电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有率分别以%和%高居中国市场的第一位。海信变频空调市场占有率高达95%!海信计算机2006年据海信公司透露,在部分区域市场,海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而在海信的根据地青岛,海信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45%,部分商场的占有率甚至高达70%。 (2)销售能力分析:在海信营销的具体实务中它们又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在上做品牌,在中抓产品研发和营销网络,在下重视服务营销及零售终端。基于此,海信设立了集团营销中心负责品牌的短长期规划及推广工作,到1999年底,已发展18个地区营销中心,在理念上形成“以公关宣传为主要手段,辅以全国营销管理网络和媒体网络,在产品推广的基础上树立品牌”的推广模式。牌。明确了品牌规划与内涵,海信认为品牌的推广主旨在于科技领域,即象NIKE通过体育事业进行品牌推广一样,海信将在科技领域推广品牌。如前所说,利润是一个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营销作为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中重要的一

(企业管理咨询)某集团咨询诊断报告最全版

(企业管理咨询)某集团咨 询诊断报告

第一部分 某集团咨询诊断报告 引言 应集团的邀请,人大专家组对集团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公司的职位评估、组织流程设计、绩效考核制度设计、薪酬制度设计及员工持股制度方案的制定进行前期准备,对各课题的背景有客观的把握,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有正确的了解。 本期调研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1.访谈。与公司高层领导和中层管理者进行单独或集体访谈,访谈对象近20人次。 2.问卷调查。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进行了组织运行状况问卷调查,并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3.查阅公司有关文献资料。内容包括公司报纸、内部文件、管理资料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管理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集团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对房地产业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已有深刻的把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虽然目前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公司上下能够正视困境,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共同参与经营管理的变革,集团定能更快、更新、更高的发展。 基于对公司的粗浅认识和了解,我们撰写了这份咨询诊断报告。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调研尚不够深入全面,加之时间限制,报告中的观点和对问题的把握不一定准确定位,也难免存在谬误,另外我们也不想罗列更多的事实,

因为不管是取得的成绩,还是存在的问题,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切身地感受到,我们只是从整体作一把握,仅供公司领导参考。 本咨询诊断报告共分四部分: 1、集团成功的关键;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关于公司二次腾飞的对策与建议; 4、附件:某员工基本心态调查。 1.集团成功的关键 在企业咨询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三个问题是:1.是什么使企业获得成功;2.促使企业成功的因素能不能使企业继续成功;3.企业成功还需要哪些成功的关键要素。 与同行业相比,集团一没有国外财团的资金支持,二没有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三没有合作合资的综合优势,集团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壮大起来。某经过仅十年的艰苦创业,由创业者单枪匹马闯深圳,到在竞争激烈的深圳杀出一条血路,在房地产市场站稳脚跟,从在混沌中摸索,到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集团非但没有遭受重创,反而脱颖而出,成为在深圳房地产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房地产开发商。 在这些不容忽视的成功业绩背后,肯定有成功的关键因素作支撑。我们要探索的就是集团成功的基因,因为它是造就集团继续取得成功的关键。

薪酬体系诊断报告 (1)

薪酬体系诊断报告 目录 第一章、薪酬制度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集团薪酬组织分析 第二节、集团薪酬职能分析 第三节、集团薪酬制度分析 第二章、员工薪酬调研分析 第一节、员工薪酬问题盘点及分析 第二节、关于薪酬问题的要素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外部薪酬调研分析 第四章、薪酬诊断 第一节、某薪酬管理制度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薪酬改善建议 第五章、薪酬建设规划 第六章、薪酬建设 第一节、宽带薪酬表 第一章:公司现有薪酬制度的分析与评价一.集团薪酬构成分析(组织分析) 2、集团薪酬构成分析(按组织薪酬总量分)

3、集团薪酬构成分析(按组织平均薪酬分) 4、集团薪酬构成分析(按人力成本率分) 分析:该项分析需结合每个组织的产出来核算出每个组织的人力成本率 1、就产出投入比来讲教育投资和人才派遣及钲黔公司都是新成立的公司,属于投资阶段这个时候人员的工资高产出低虽然是个正常现象,但是这个阶段隐形产出会很高,(诸如团队建设、客户关系建立、流程建设、战略目标梳理及分解等)但是目前却得不到这些信息从而让组织的人力成本率无法进行横向对比。 2、从薪酬分配来讲集团总部因为有众多高管人员人均薪酬派在第一是正常的,但是集团总部也是个不产生显性收益的机构。那么要进行人力成本产出与贡献比较的时候更多的也要关注他的潜在价值创造。(诸如集团战略制定,管控模式建立,盈利模式设计,文化建设,业务指导与精进等)目前集团总部得到了经济价值的体现,但公司却没有给予相应的绩效引导,从而让组织价值无法比较。 3、从整个分析来看绩效评价和薪酬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套,例如宁波威琅是一个成熟公司它的绩效和薪酬的给付在于它创造了多少显性的利润,而人才派遣和钲黔公司等初创的公司这个时候创造不了利润那么绩效就必须要关注隐形的价值。 二、集团人力资源构成分析(职能分析) 2、集团人力资源构成分析(按职能总量薪酬分) 3、集团人力资源构成分析(按职能平均薪酬分)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 浏览次数:1361次悬赏分:5|解决时间:2008-4-19 10:04 |提问者:david0103056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分别有哪几步,具体的步骤过程会是怎样?希望回答尽可能详细 最佳答案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推行ISO9000标准的“五段十五步”工作方法,此方法可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一、培训起步,职能分工: 二、编写文件、试点运行: 三、内部审核、正式运行: 四、模拟审核,准备认证: 五、正式审核,体系维持: 一、培训起步,职能分工:(返回页首) 1.培训起步: A.全员ISO9000基础知识培训。 a.培训目的 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内容; 2.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要求; 3.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实施办法; 4.了解企业推行ISO9000意义和计划。 b 学习内容: 1.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 2.对标准的理解; 3.本公司推行ISO9000意义; 4.本公司推行ISO9000的计划和要求。

1.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2.学习时间:3个人天。 B.骨干培训 a.培训目的 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内容; 2.领导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 3.了解为什么要推行ISO9000; 4.要了解如何推行ISO9000。 b.学习内容 1.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原理和内容概述; 2.重要的质量概念; 3.实施标准的指导思想; 4.领导在体系中的作用; 5.体系认证、维护和改进的过程。 c.参加人员和学习时间 1.参加人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有关部门经理和主管。 2.学习时间:2-4个人天。 C、文件编写技能培训 a 培训目的 1.掌握文件编写方法; 2.结合本公司实际如何编制有关文件。 b 学习内容 1.质量体系文件总论; 2.质量手册编写; 3.程序文件编写; 4.工作文件编写; 5.质量计划制定; 6.质量记录。

公司内部管理体系诊断分析报告

温州某民企内部治理体系诊断报告 咨询作业活动记录: 1、2004年12月5日至12月29日,专家组赴该公司 进行访谈,生产现场参观、考察, 2、2005年1月2日至1月5日,资料研读,专家组内部讨 论. 3、1月6日至1月10日,拟草诊断报告,并就有关细节开展内部讨论. 4、1月11日至1月20日,诊断报告的论证、修订、弥补、完善,并形成正式文稿; 5、1月28日,递交诊断报告纲要,并解读报告内容。 诊断目的与原则: 1、通过本次诊断,专家组认为,尽管该公司内部治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然而,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进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该公司的领导也差不多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作业组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

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不管对问题的提出依旧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差不多上有积极意义的。 2、自咨询作业正式开始之日起,项目组成员总计花费了近二个月的时刻对该公司的治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和论证,但与身在利成工作、奋斗多年的利成领导和职员相比,我们的认知与看法也一定会存在着许多偏颇与不足。但出于职业立场和对客户的责任感,我们仍然会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将我们的真实感受如实表达。缺憾与“冒犯”之处敬请利成领导予以理解和谅解。 3、本诊断报告,供公司领导考证,以确定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时刻顺序。 0、本次诊断作业的差不多感受 在对该公司治理体系进行了解和诊断的过程中,xxx咨询专家组成员强烈地感受到现任领导班子对本次诊断作业的高度 重视和全力支持,也对整个利成人的精神风貌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客观的了解。 我们感受到:

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存在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得某项特定控制无法实施或无效。企业的控制环境反映了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3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在改规范中队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指出其构成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同时把内部环境解释:内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控制尽力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五要素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其中,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监控是保证,信息与沟通是载体.其下是具体内容 的解释分析: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品股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事情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出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

2019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诊断报告(经典) 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缺点现在虽然还不足以致命,但对于它们的任何忽视和放纵,都将在不久的将来给通顺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些问题大都属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而且目前公司的领导也已经意识到并已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我的介入更多的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全面、系统、有序地深挖问题所在,并力求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序列与方法,因此,无论对问题的提出还是后续对策与策略的设计,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二、 自三、 二四、 1五、 2六、 3七、 4八、 5九、 6、公司管理随意性较大,领导缺乏管理力度。 十、 7、品管部门不健全,,部门职责模糊(如:品管人员与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因产品检验标准问题经常发生冲突等), 与生产部之间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认定不统一、处理权限的设置不够科学。 十一、 8、生产流程存在职能划分与工作衔接的模糊地带,大部分流程可操作性不强。 十二、 9、公司人力资源储备、人才培育与选拔、薪酬体系、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规范、科学、合理的机制,公司 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 十三、 10、公司目前并无象样的培训系统。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十四、11、公司对员工缺乏基本的福利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十五、12、人力资源管理极不完善,没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十六、13、没有合理的激励薪酬方案和考核体系,薪酬体系不合理、不科学,员工的薪酬和绩效评价仅凭老板的主观意识办事。 十七、14、生产计划管理不完善,没有生产计划排程,没有生产现场看板管理,没有完整的生产管理台账。 十八、15、管理层存在工作方法简单,不以身作则现象极为严重,对下属缺乏主动沟通。或仍凭个人魅力来统帅全局,在公司已经发展壮大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庞大的队伍急切呼吁理性与法制化的管理。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19 20 21 22 23 24 25 28、虽然公司有很多方面的管理会议,但是会议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往往出现同一个问题需要开很多次会议,而每次会议后没有做好执行,而下一次会议又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26、质量检测方法太原始,没有质量统计分析和质量改进,缺乏科学的质量检验手段。 27、采购管理流程不规范,缺乏供应商评审和管理,须有物料采购计划审批程序,但没有起到真正控制的作用。(没有采购成本控制功能) 28、企业从高层到基层都缺乏授权和控制管理,各环节管理人员缺乏重点管理意识。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

第二章战略分析 第二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三、业务组合分析 (二)通用矩阵(★★) 通用矩阵,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 1.基本原理 通用矩阵改进了波士顿矩阵过于简化的不足。首先,在两个坐标轴上都增加了中间等级;其次,其纵轴用多个指标反映产业吸引力,横轴用多个指标反映企业竞争地位。这样,通用矩阵不仅适用于波士顿矩阵所适用的范围,而且9个区域的划分,更好地说明了企业中处于不同竞争环境和不同地位的各类业务的状态。 一般比较具体的战略图如下: 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地位的值决定着企业某项业务在矩阵上的位置。 影响产业吸引力的因素包括市场增长率、市场价格、市场规模、获利能力、市场结构、竞争结构、技术及社会政治因素等。 影响经营业务竞争地位的因素包括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买方增长率、产品差别化、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 通过对经营业务在矩阵上的位置分析,公司就可以选择相应的战略举措。可以归结为简单的一句很经典的话“高位优先发展,中位谨慎发展,低位捞它一把”。 即从矩阵图九个方格的分布来看,处于左上方三个方格的业务适于采取增长与发展战略,企业应优先分配资源;处于右下方三个方格的业务,一般就采取停止、转移、撤退战略;处于对角线三个方格的业务,应采取维持或有选择地发展的战略,维持原有的发展规模,同时调整其发展方向。 2.通用矩阵的局限 通用矩阵虽然改进了波士顿矩阵过于简化的不足,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自身的不足。 (1)用综合指标来测算产业吸引力和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些指标在不同产业或不同企业的表现可能会产生不一致,评价结果也会由于指标权数分配的不准确而带来偏差。 (2)划分较细,对于业务类型较多的多元化大公司必要性不大,且需要更多数据,方法比较繁杂,不易操作。 【相关链接】GE矩阵与BCG矩阵的比较

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doc 4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 (节选) CAE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状况的综合分析,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与招聘、培训与发展、考核、薪酬等四个方面进行诊断,第六部分是针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第一节 综述 一.思路 综述中首先分析T 公司原有的人事管理体制,然后从年龄、专业等方面分析人员结构并 与其发展战略要求的人员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执行情况,以此说明重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主要内容 T 公司是由一个科技型企业与一家生产厂合并组成的,两者在管理上存在差异,工厂一直 是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多数员工希望通过合并后的一系列变革改进现状,但有一部分工厂员工不认同这个方式,变革中因此存在阻力。总体上,T 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有所进步,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已经不能满足T 公司发展的需要。 CAE 在对人员现状分析发现,T 公司人员结构不合理:开发人员和销售人员比例过小,两者一共只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2%,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富力强,但绝大多数(76%)是技术出身,缺乏管理技能,且学历水平偏低;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但教育层次、职称水平偏低;没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半数以上的技术人员是助理工程师及以下职称,销售队伍主要是青壮年,但人数太少,主要是技术出身,没有人经过营销专业教育,工人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但教育层次、职称水平太低,有近65%的工人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T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薄弱,以各直线部门干部的经验化管理为主,尤其缺乏绩效考核体系,人力资源方面目前出现的问题已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员工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工作压力。由于缺乏绩效评估,没有有效的激励,干好干坏差不多,员工逐渐失去进取心。T 公司进一步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尤其是通过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运用是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

辽宁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

辽宁省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 核查工作程序 第一条为做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程序(暂行)》(食药监械管〔2015〕63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辽宁省内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第三条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应当在产品首次注册申请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向辽宁省药品认证中心(以下简称省药品认证中心)提交体系核查资料(见附件1)。 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变更需要进行体系核查的,通知注册申请人,注册申请人接到辽宁省药械审评与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药械审评中心)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药品认证中心提交体系核查资料。 第四条注册申请人提交的体系核查资料符合要求的,予以接收,并出具申请资料接收凭据(见附件2);申报资料不齐全

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注册申请人对所提交资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省药品认证中心收到开展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通知单和注册申请人提交的体系核查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因注册申请人未能提交符合要求的体系核查资料,导致体系核查不能开展的,所延误的时间不计算在核查工作时限内。 第六条省药品认证中心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相关附录的要求组织开展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 在核查过程中,重点对注册申请人注册检验样品和临床试验用样品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主要查阅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的相关记录、用于样品生产的采购记录、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和留样观察记录等。 第七条省药品认证中心负责对注册申请人提交的体系核查资料进行资料审查,结合产品特性及审评机构重点关注内容制定现场检查方案,选派现场检查组。 第八条检查组按照检查方案实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1至3天,如3天仍不能完成检查的可适当延长时间。 第九条现场检查实行检查组长负责制。检查组长负责组织

公司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诊断报告

公司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诊断报告888888 TS16949:2002诊断报告 文件编号 NSDTS16949-028 版次 A 制订日期 审核 编制

1 目录 诊断报告 一、基本资料 (3) 二、诊断目的 (3) 三、诊断范围 (3) 四、诊断组成员 (3) 五、诊断时间 (3) 六、诊断方式 (3) 七、诊断结果综述 (4) 八、体系诊断 (7) 九、现场评价 (8) 2 一、基本资料 , 企业名称:1 , 地址:1 , 电话:1 , 传真:1 , 联系:1 二、诊断目的

对现有质量体系进行诊断和分析,通过与TS16949:2002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要求 进行比较,发挥优势,找出不足,确定建立质量体系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得出可行的全期咨询计划。 三、诊断范围 , TS16949:2002质量体系要求涉及的相关部门 , 公司品质手册 , 程序书 , 作业标准书 , 表单 , 相关外来文件 , 现场管理 四、诊断组成员 , 1(国家注册咨询师) , 1(总经理) , 1(体系监测部) 五、诊断时间 , 2007-9-21 六、诊断方式 , 询问 , 观察 , 查阅文件 , 现场取证 , 抽样检查,获取客观证据

3 七、诊断结果综述 , 感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诊断小组按照诊断计划顺利地完成了对公司质量 体系的诊断。 , 贵司各部门能无私地展现目前体系状况以供诊断,表现出积极的改善精神。 , 各部门主管的积极配合,使本次诊断得以顺利进行。 , 贵司目前的工作已作出了相当的努力,值得肯定。 , 部分部门主管所表现出之勤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由于生产的忙碌,使体系上部分地方未能完全落实,也正是鉴于此,才有了 我们这次合作。 , 本次诊断是在抽样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存在抽查的风险性和偶然性,因此 检查出问题多的部门,并不代表执行得一定很差,问题少的部门,并不能代 表说执行得很好。 , 由于以前未正式推行TS16949,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 正是检查出贵司品质系统与TS16949:2002还存在一定差距,需持续努力,在顾问师的辅导下,使品质体系更趋完美,使本公司管理更上新台阶。 , 按 TS16949:2002体系要求,所作体系诊断和现场诊断查核得分情况如下:总分体系分 525 现场分 115 实得分百分比 640 274 105 379 59.22% , 按TS16949:2002体系要求,此次所做体系诊断和现场诊断查核具体发现如下(见章节八和章节九): 4 八、体系诊断体系总分525 分评价得分274分 项部门主要工作 5分 3分 0分 5分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