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压强量测实验参考模板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参考模板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参考模板

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率;

4、要求掌握U 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p 0等于大气压强p a 。那

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

2、关闭通气孔,将开口筒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水由开口筒流向密封箱,并影响其它测压管。密封箱中空气的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h p p a γ=-0,这个水柱高度h 也等于2321?-??-?及,而U 形管两液面的压差也应等于a p p -0。

3、如果将开口筒向下降到一定高度,使其水面低于密封箱中的水面,则密封箱中的水流向开口筒。因此,密封箱中的空气的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此时p 0

32120

?-?=?-?=γ

-p p a 4、按照以上原理,可以求得密封箱液体中任一点A 的绝对压强'

A p 。

设A 点在密封箱水面以下的深度为h 0A ,在1号管和3号管水面以下的深度为h 1A 和h 3A ,则:

A a A a h p h p p 02100')(γ+?-?γ+=γ+=

A

a A a h p h p 31γγ+=+=

5、由于连通管和U 形管反映着同一的压差,故有:

)()()(6745'230?-?γ=?-?γ=?-?γ=-a p p

由此可以求得另一种液体的容重'γ:

4

56

7

4523'?-??-?γ=?-??-?γ

=γ。 (四)注意事项

1、首先检查密封箱是否漏气(检查方法自己考虑)。

2、开口筒向上提升时不宜过高,在升降开口筒后,一定要用手拧紧左边的固定螺丝,以

免开口筒向下滑动。

(五)量测与计算

静水压强仪编号 ;

实测数据与计算(表1.1、表1.2)。

表1.2 计算

注:设A 点在水箱水面下的深度0A 厘米。

(六)回答问题

1、第1、

2、3号管和4、6号管,可否取等压面?为什么?

2、第1、4、6号管和1、3号管中的液面,是不是等压面?为什么?

二、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

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用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如图2.1所示:求射流对平板和曲面板的冲击力。 力矩平衡方程:1GL FL =,L

GL F 1

=

式中:射流作用力-F ;作用力力臂-L ;

砝码重量-G ;砝码力臂-1L 。

图2.1 力矩平衡原理示意图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1,

12,2V V Q F ααρ-=∑

若令1,

1,

2==αα,且只考虑其中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板和曲面的作用力公式为:)cos 1(αρ-=QV F

式中:管嘴的流量-Q ;管嘴流速-V ;-α射流射向平板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90=α时,QV F ρ=平。:平F 水流对平板的冲击力

。135=α时,平。F QV QV F 707.1707.1)135cos 1(==-=ρρ 。180=α时,平F QV QV F 22)180cos 1(==-=ρρ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2.2,实验中配有。

90=α平面板和。

135=α及。

180=α的曲面板,另备大小量筒及秒表各一只。

(四)实验步骤

1、记录管嘴直径和作用力力臂。

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杠杆支点上的气泡居中)

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

图2.2 动量原理实验仪

板中心,标尺倾斜。加砝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衡。记录砝

码质量和力臂1L 。

4、用体积法测量流量Q 用以计算理F 。

5、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180135(。

及==αα,测量水流对曲面板的冲击力并重新用体积法测量流量。

6、 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六)实验成果及要求

1、 有关常数。

喷管直径d= cm , 作用力力臂L = 7 cm , 实验装置台号: 2、 记录及计算(见表2.1)。

的冲击力进行比较,计算出其相对误差,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七)思考题

1、与实F 理F 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2、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三、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孔口流动特征,测定孔口流速系数?和流量系数μ。

2、了解管嘴内部压强分布特征,测定管嘴流量系数μ。

(二)实验原理

当水流从孔口出流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水流在出孔口后有收缩现象,约在d 5.0处形成收缩断面c-c 。收缩断面c-c 的面积c A 与孔口的面积A 的比值ε称为收缩系数。应用能量方程可推得孔口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gH A Q 2ε?= 或 gH A Q 2μ=

式中,?为流速系数,μ为流量系数,H 为孔口中心点以上的作用水头。已知收缩系数ε和流速系数?或流量系数μ可求得孔口流量。本实验将根据实测的流量等数据测定流速系数

?或流量系数μ。

当水流经管嘴出流时,由于管嘴内部的收缩断面处产生真空,等于增加了作用水头,使得管嘴的出流大于孔口出流。应用能量方程可推得管嘴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gH A Q n 2?= 或 gH A Q n 2μ=

式中,n ?为流速系数,n μ为流量系数,n n μ?=,H 为管嘴中心点以上的作用水头。已知流速系数n ?或流量系数n μ可求得管嘴流量。本实验将根据实测的流量等数据测定流速系数n ?或流量系数n μ。

根据系统理论和实验研究各系数有下列数值

孔口 64.0~63.0=ε 98.0~97.0=? 62.0~60.0=μ 管嘴 82.0==n n μ?

由于收缩断面位置不易确定,以及观测误差等原因,本实验设备所测的数据只能逼近上述数据。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与各部分名称如图3.1所示。

图3.1 孔口管嘴实验仪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孔口直径孔口d 和管嘴直径管嘴d ,记录孔口中心位置高程孔口?和水箱液面高程液面?。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进入水箱,并使水箱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孔口和管嘴,观测与管嘴相连的压差计液面是否与水箱水面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4、打开管嘴,使其出流,压差计液面将改变,当流动稳定后,记录压差计各测压管液面,用体积法或电子流量计测量流量。

5、关闭管嘴,打开孔口,使其出流,当流动稳定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口收缩断面直径,用体积法或电子流量计测量流量。

6、关闭水泵,排空水箱,结束实验。

(五)注意事项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4、少数测压管内水面会有波动现象。应读取波动水面的最高与最低读数的平均值。

(六)实验成果及要求

1、有关常数。

孔口直径=孔口d cm 、管嘴直径=管嘴d cm 、 孔口中心位置高程=?孔口 cm 、水箱液面高程=?液面 cm ,实验装置台号:

2、记录及计算(见表3.1、表3.2)。

注:水头H 为孔口中心到水箱液面的垂直高度。

各测压管液面读数以水箱液面为基准。

3、成果分析:根据实测的值,计算孔口流速系数或流量系数、管嘴流量系数,分析误差的原因。

(七)思考题

1、流速系数 是否可能大于1.0?

2、为什么同样直径与同样水头条件下,管嘴的流量系数值比孔口的大?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终结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1.3.17 成绩: 班级:石工09-8 学号:09021374:李陆伟教师:王连英 同组者:李凯蒋光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及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量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1. 测压管; 2. 代表吃的测压管; 3. 连通管; 4. 通气阀; 5. 加压打气球; 6. 真空测压管; 7. 截止阀;8. U型测压管;9. 油柱; 10. 水柱;11. 减压放水阀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z+p/r=const (1-1-1a) 形式二: P=po+rh (1-1-1b) 式中z-测点在基准面上的位置高度; P-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r-液体的重度; h-测点的液体深度; 2.有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1=rwh1=roH 另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2+rwH=roH (1-1-2) 即 Po2=-rwh2=roH-rwH (1-1-3) 由式(1-1-2),式(1-1-3)两式联立可解得: H=h1+h2 代入式(1-1-2)可得油的相对密度do为: do=ro/rw=h1/(h1+h2) (1-1-4) 根据式(1-1-4),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得do。 图1-2 图1-3 四、实验要求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全)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静水压强实验

γ—液体重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对装有水和油的U 型测压管(下图),油柱高度为H ,油的相对重度0S 可应用等压面原理推导如下: 油的相对重度测定原理图 当U 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时,有 101h p w γ= H p 001γ= 另当U 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时,则有 202h p w γ-= H H p w 002γγ=+ 由以上四式联解可得 2 11 00h h h S w +== γγ 据此可通过测压管2直接测得油的相对重度0S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 各阀门的开和关,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垂直管轴线为关; ● 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不包括截止阀7),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 减压方法:关闭通气阀6,开启筒底阀11放水; ●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实验装置台号No .及各常数。 3.量测各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 打开通气阀6(此时00=p ),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即测管3)和测管2液面标高H ?(此时H ?=?0); ● 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p >0,测记0?及H ?(测量3次); ● 打开通气阀6及截止阀8,待液面稳定后,关闭通气阀6,加压,至测压管2 不再上升,测量4# 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即测压管2与水箱液面高差)。 ● 打开放水阀11,减压 (要求其中一次 γB p <0,即测压管2液面在B 、C 之间), 测记0?及H ? (测量3次)。 4.测定油的相对重度0S 。 ● 打开通气阀6,测记0?; ● 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打气加压(0p >0),使U 形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测记0?及H ? (测量3次); ● 打开通气阀6,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打开放水阀11减压,使U 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0?及H ?(测量3次)。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 、D 的(γp z +)是否为常数。 2.求出油的相对重度0S 及重度0γ。 3.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 .___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B ?=___cm C ?=___cm D ?=___cm 水的重度w γ=___3 cm N 4# 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4h ?=___cm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方法,通过对水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加深理解水1. 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Zp Z,、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任意点的位置水头和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pp?p??ppp时静水中某一点的压强,分析各测压管水头变测量当和、3.a0a0a0化规律,加深对绝对 压强、相对压强、表面压强、真空压强和真空度的理解; 4.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 1.2 静水压强实验的原理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不可压缩的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pp21C??Z? Z??(1-1)21???p Z 为单位重量液体的为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或称位置水头;式中,??p?Z p称为测压管为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压强;压能或称压强水头;为水的重度;水头。)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一常数,而方程(1-1 ?pZ?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因此也可以说,在静止液体内部各点的单位重量液体的势能均相等。几何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位置高度和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之和为一常数。 静水压强方程也可以写成 ?h?p?p(1-2)0p h为由液面到液体中任一点的深度。上式说明,为作用在液体表面的压强;式中,在静0?p ph与液体容重,等于表面压强加上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0的乘积之和。表面压强遵守巴斯家原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上,所以当表面压p ph与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可知,静止液体中某一点的静水压强一定时,由式(1-2强0成正比。 p,则式(1-2如果作用在液面上的是大气压强)可写为a?hp?p? (1-3)a p与液体重上式说明当作用在液面上的压强为大气压强时,其静水压强等于大气压强a?h 乘积之和。这样所表示的一点压强叫做绝对压强度(当液面上压强不等于大气压和水深p表示)。绝对压强是以没有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强时以如果以当地大0气压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称为相对压强,可以表示为 ?hp?(1-4) 相对压强也叫表压强,所以表压强是以大气压强为基准算起的压强,它表示一点的静水压强超过大气压强的数值。 p的大小其真空压强我们就说“这点具有真空”。如果某点的静水压强小于大气压强,v以标准大气压强和绝对压强之差来量度,即 p=大气压强-绝对压强(1-5)v当某点发生真空时,其相对压强必然为负,故把真空又称为负压,真空度也就等于相对压强的绝对值。 1.3静水压强实验的仪器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篇一: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 流体力学(水力学) 实验指导书 黎强张永东编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建筑系 二零零八年九月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简介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1.储水箱 2.上、回水管 3.电源插座 4.恒压水箱 5.墨盒 6.实验管段组 7.支架 8.计量水箱 9.回水管 10.实验桌 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一、雷诺实验;二、能量方程实验; 三、管路阻力实验;1.沿层阻力实验2.局部阻力实验;四、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和文丘里流量系数的测定方法;五、皮托管测流速和流量的方法。 一、雷诺实验 1.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3)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2.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实验装置为:(1)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2)雷诺实验台。 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数实验管、阀门、伯努力方程实验管道、颜料水(蓝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秒表及温度计自备。 雷诺实验台部件种类同综合实验台雷诺实验部分。 3.实验前准备 (1)、将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把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有少量溢流,并保持水位不变。(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实验方法(1)、观察状态 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的关小,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渗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流,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为层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系数 全开出水阀门,然后在逐渐关闭出水阀门,直至能开始保持雷诺实验管内的颜料水流动状态为层流状态。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的顺序进行实验,在每一个状态下测量体积流量和水温,并求出相应的雷诺数。 实验数据处理举例: 设某一工况下具体积流量q=3.467×10-5m3/s,雷诺实验管内径d=0.014m,实验水温t=5℃,查水的运动粘度与水温曲线,可知微v=1.519×10-6m2/s 。q3.467?10?5 ?0.255m/s 流速 v?? f ?0.01424 ?6?207 5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绘制出雷诺数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2)。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曲线斜率不同。 3)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调整出水阀门,使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处于紊流状态,然后缓慢地逐渐关小出水阀门,观察管内颜色水流的变动情况。当关小某一程度时,管内的颜料水开始成为一条线流,即为紊流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6春网络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山东济南明仁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6年5月30日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之一:(1-1a) 形式之二:P=P0+γh(1-1b) 式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 ——液体重度;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P01=γw h1=γ0HP01(1-2)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P02+γw H=γ0H 即P02=-γw h2=γ0H-γw H(1-3) 由(1-2)、(1-3)两式联解可得: ?代入式(1-2)得油的相对密度 ?(1-4)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 ?流型判别方法(奥齐思泽斯基方法):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 则、、亦为、、;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四、实验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l、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编号、各常数。 3.实验操作,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见表1-1和表1-2。 4.量测点静压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此时);(

水力学与水泵试验试验大纲

《水力学与水泵实验》实验大纲 课程代码:5125026 课程类别:必修是否单独开课:是 总学时:32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水力学与水泵》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水力学实验是水力学课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现代量测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一、总则 1、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1)本大纲的相关课程名称及课程属性:《水力学》,学科基础课程 2)本大纲的适用范围:环境工程专业 3)实验总时数:32学时 2、本大纲实验目的和要求 1)在实验中观察水流现象,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 2)通过量测实验验证所学水力学原理,提高理论分析的能力。 3)学会量测水力要素和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了解现代量测技术。 4)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和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3、本实验课程的重点和内容 流量的直接和间接测量;恒定水位的测量;流速的测量;压强的测量静水压强实验、静水压力实验、流量测量实验、恒定总流能量方程验证实验、雷诺实验、管道阻力系数测定实验、闸孔出流和堰流量测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离心泵联合实验。 4、本大纲所需实验设备 水泵、溢流水箱、贮水槽、液压计、堰流装置、实验用各种管道及阀门。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实验项目一:静水压强实验 1)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2)实验开设属性:必开实验 3)学时数:2学时 4)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概念;实测静水压强,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 5)实验要求:在读取测管读数时,一定要等液面稳定后再读,并注意使视线与液面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实验项目二:静水压力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

演示实验三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 (一) 实验目的要求 演示机翼绕流,圆柱绕流和管渠过流的定常流动,运用电化学法显示流场,使同学们对这些基本流动有一个直观了解。 (二) 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I-3-1所示。 图I-3-1 流谱流线显示仪 1.显示盘;2.机翼;3.孔道;4.圆柱;5.孔板;6.闸板;7.文丘里管;8.突扩和突缩;9.侧板;10.泵开关;11.对比度调解开关;12.电源开关;13. 电极电压测点;14.流速调节阀;15. 放空阀。(14、15内置于侧板内)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 流线显示盘、前后罩壳、照明灯、小水泵、直流供电装置。 (三) 实验原理 现有的三种流谱仪,分别用于演示机翼绕流,圆柱绕流和管渠过流。 1、Ⅰ型单流道,演示机翼绕流的流线分布。由图可见,机翼向天侧(外包线曲率较大)流线较密,由连续方程和能量方程知,流线密,表明流速大,压强低:而在机翼向地侧,流线较疏,压强较高。这表明整个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合力,该力被称为升力。实验中为了显示升力方向,在机翼腰部开有沟通两侧的孔道,孔道中有染色电极。在机翼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必有分流经孔道从向地侧流至向天侧,这可通过孔道中染色电极释放的色素显现出来,染色液体流动的方向,即为升力方向。 此外,在流道出口端(上端)还可观察到流线汇集到一处,并无交叉,从而验证流线不会重合的特性。

2、Ⅱ型单流道,演示圆柱绕流。因为流速很低(约为0.5~1.0cm/s),这是小雷诺数的无分离流动。因此所显示的流谱上下游几乎完全对称。这与圆柱绕流势流理论流谱基本一致;零流线(沿圆柱表面的流线)在前驻点分为左右两支,经900点(u=u max),而后在背滞点处二者又合二为一。 驻点的流线为何可分可合,这与流线的定义是否矛盾呢?这是不矛盾的。因为在驻点上流速为零,方向是不确定的。然而,当适当增大流速,Re数增大,此时虽圆柱上游流谱不变,但下游原合二为一的染色线被分开,尾流出现。 3、Ⅲ型双流道。演示文丘里管、孔板、渐缩和突然扩大、突然缩小、明渠闸板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谱。演示是在小Re数下进行,液体在流经这些管段时,有扩有缩。由于边界本身亦是一条流线,通过在边界上特别布设的电极,该流线亦能得以演示。同上,若适当提高流动的雷诺数,经过一定的流动起始时段后,就会在突然扩大拐角处流线脱离边界,形成漩涡,从而显示实际流体的总体流动图谱。 利用该流线仪,还可说明均匀流、渐变流、急变流的流线特征。如直管段流线平行,为均匀流。文丘里管的喉管段,流线的切线大致平行,为渐变流。突缩、突扩处,流线夹角大或曲率大,为急变流。 特别强调的是,上述实验中,其流道中的流动均为恒定流。因此,所显示的染色线既是流线,又是迹线和脉线(染色线)。因为流线是某一瞬时的曲线,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流速方向相同;迹线是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线;脉线是源于同一点的所有质点在同一时刻的连线。固定在流场的起始段上的电极,所释放的颜色流过显示面后,会自动消色。放色——消色对流谱的显示均无任何干扰。另外,在演示中如将泵关闭一下再重新开启的话,还可看到流线上各质点流动方向的变化。 演示实验四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 (一) 实验目的要求 演示流体在多种不同形状流道中的非定常流动图案,鲜明地显示不同边界流场的迹线、边界层分离、尾流、涡旋等流动图谱,便于学生们直观理解流体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机理。

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方法,通过对水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加深理解水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任意点的位置水头Z 、压强水头γp 和测压管水头p Z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3.测量当a p p =0、a p p >0和a p p <0时静水中某一点的压强,分析各测压管水头变化规律,加深对绝对压强、相对压强、表面压强、真空压强和真空度的理解; 4.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 1.2静水压强实验的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不可压缩的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C p Z p Z ==+ =+ γ γ 2 21 1 (1-1) 式中,Z 为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或称位置水头;p 为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或称压强水头;p 为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压强;γ为水的重度;γp Z +称为测压管水头。 方程(1-1)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一常数,而 γp Z +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因此也可以说,在静止液体内部各点的单位重 量液体的势能均相等。几何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位置高度和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之和为一常数。 静水压强方程也可以写成 h p p γ+=0 (1-2) 式中,0p 为作用在液体表面的压强;h 为由液面到液体中任一点的深度。上式说明, 在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p ,等于表面压强0p 加上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h 与液体容重γ的乘积之和。表面压强遵守巴斯家原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上,所以当表面压强0p 一定时,由式(1-2)可知,静止液体中某一点的静水压强p 与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h 成正比。 如果作用在液面上的是大气压强a p ,则式(1-2)可写为 h p p a γ+= (1-3) 上式说明当作用在液面上的压强为大气压强时,其静水压强等于大气压强a p 与液体重度γ和水深h 乘积之和。这样所表示的一点压强叫做绝对压强(当液面上压强不等于大气压强时以0p 表示)。绝对压强是以没有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如果以当地大气压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称为相对压强,可以表示为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1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节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中任意两点A、B的位置高度z、测压管高度 p和测压管水头H(Hzp),验证静水压强公式。加深理解水静力学 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压管水头等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液体压力计测压强,测量当p0pa(pa为大气压强)、p0pa、p0pa时的A、B两点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3. 测定表面压强的真空度,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 4. 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二、实验装置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4#6 #5 #4 #3 #2 #113P0Z0Z6Z4Z2Z12hh酒精Z3AZ5B图1 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图 1.水箱; 2.测压管; 3.升降调压筒; 4.气门。 三、实验原理 水静力学讨论静水压强的特性、分布规律及如何根据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来确定静水总压力。 1

静水压强的特性 流体静止时不承受切应力,一旦受到切应力时就产生变形。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认为在静止的液体内部,所有的应力都是正交应力。因此,静水压强具有两个特性: 1. 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2. 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的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的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 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Z1p1Z2p2C 式中,Z—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称位能或位置水头; p—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或压强水头; p1,p2—静止液体中任意两点的静水压强; —液体的容重。 该方程表明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常数。该方程也可以写为。 pp0h 上式表明在静止液体中,液面下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等于液面压强与从该点到液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体重量之和。液面压强遵循巴斯加原理,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

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测定另一种液体的重率; 4、要求掌握U 形管和连通管的测压原理以及运用等压面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步骤及原理 1、打开通气孔,使密封水箱与大气相通,则密封箱中表面压强p 0等于大气压强p a 。那么开口筒水面、密封箱水面及连通管水面均应齐平。 2、关闭通气孔,将开口筒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水由开口筒流向密封箱,并影响其它测压管。密封箱中空气的体积减小而压强增大。待稳定后,开口筒与密封箱两液面的高差即为压强差h p p a γ=-0,这个水柱高度h 也等于2321?-??-?及,而U 形管两液面的压差也应等于a p p -0。 3、如果将开口筒向下降到一定高度,使其水面低于密封箱中的水面,则密封箱中的水

流向开口筒。因此,密封箱中的空气的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此时p 0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终结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3、17 成绩: 班级: 石工09-8 学号: 09021374 姓名: 李陆伟教师: 王连英 同组者: 李凯蒋光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及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与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量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1、测压管; 2、代表吃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通气阀; 5、加压打气球; 6、真空测压管; 7、截止阀;8、U型测压管;9、油柱; 1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z+p/r=const (1-1-1a)

形式二: P=po+rh (1-1-1b) 式中z-测点在基准面上的位置高度; P-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r-液体的重度; h-测点的液体深度; 2、有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 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o1=rwh1=roH 另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见图 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o2+rwH=roH (1-1-2) 即 Po2=-rwh2=roH-rwH (1-1-3) 由式(1-1-2),式(1-1-3)两式联立可解得: H=h1+h2 代入式(1-1-2)可得油的相对密度do为: do=ro/rw=h1/(h1+h2) (1-1-4) 根据式(1-1-4),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得do。 图1-2 图1-3

02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报告

静水压强量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 根据流体平衡规律,在重力场中静止液体的压强分布可表示为: C g p z =+ ρ, 即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2. 测压管的一端接大气,这样就把测管水头揭示出来了。再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知连 通的静止液体区域中任何一点的压强,包括测点处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量测静水压的原理。 3. 压强水头g p ρ和位置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液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 h g p ?ρ?=.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液体对应不同的液柱高。用这个原理可以测 定液体的重度。 二、实验装置 1. 在一全透明密封有机玻璃箱内注水,并由一乳胶管将水箱与一可升降的调压筒相连,调压筒的顶部与大气连通。水箱顶部装有排气阀K 1,另从孔口K 2接出管子与测压排中的三个U 形比压计中的测管1,3,5相通,U 形比压计1-2与水箱不连通,内装液体为未知液体, 未知 ρ可能大于水的密度也可能小于水的密度,U 形比压计3-4、5-6在测点A 和B (底部) 与水箱接通。从开关K 3接出的管子插入另一容器中的染色水中。 打开K 1时,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为大气压,当K 1关闭时,可通过升降调压筒调节水箱内液体的表面压强,使它高于或低于大气压。 实验设备简图: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 管水头的概念。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 管水头的概念。 3. 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 C g p z =+ ρ。 4. 实测静水压强,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 5. 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 6. 测定未知液体的重度。 四、实验步骤 7. 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8. 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9. 将调压筒放置适当高度,打开排气阀K 1,使水箱内的液面与大气相通,此时液面压强 p 0=p a .待水面稳定后,观察各测管中的液面位置,以验证等压面原理。 10. 关闭排气阀K 1,将调压筒升高至最高位置。此时水箱内液面压强p 0>p a ,观察各测点 压差计的压差变化,并测记各测管的液面标高,完成第一次实验。将调压筒稍稍降低,再做两次实验,并测记各测管的液面标高,确保前三组实验的圆桶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 11. 继续将调压筒降低至三个不同的位置,确保在后三组实验中,水箱内液面压强p 0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z+,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测压管水头指p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p,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0? B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 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

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

静水压强实验-1

流体力学实验一:静水压强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流体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耗材 静水压强特性试验仪 三、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的静力学方程为: p Z const g ρ+= 或 0p p gh ρ=+ 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 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ρ——液体密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选定基准面,测定A 、B 点的位置高度Z A 、Z B 并记录; 2.打开排气阀,U 型通气阀,调压管置于适当高度,此时水箱液面压强0p =0; 3.关闭排气阀,适当提高调压筒位置到适当高度,此时0p >0; 4.测度并记录水箱液面高度0Z (或0?),测压管开口管1、2、3的液面高度▽1、▽2、▽3及闭口管1的液面高度▽1’; 5.再次升高调压筒至新位置,并记录水箱高度▽0及开口管液面高度▽1、▽2、

▽3; 6.打开排气阀,调压筒置适当位置,使之平衡; 7.关闭排气阀,从0p =0位置处降低调压筒的位置,此时0p <0; 8.连续降低2次调压筒至新位置,并记录水箱高度▽0及开口管液面高度▽1、▽2、▽3及闭口管1的液面高度▽1’; 8.实验结束,打开排气阀。 五、注意事项 1.要保持容器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如果容器加压后,测压管水位及水箱页面高度持续变化,则说明容器的密闭性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2.校核标尺位置,以保证所取基准面及测压管读数无误; 3.必须等待页面稳定后再读数,按正确读数要求操作。 六、实验数据与计算 1.实验原始数据表 A Z = , B Z = 2.相关计算公式 011(')p g ρ=?-?, 00()A A p p g ρ=+?-?, 00()B B p p g ρ=+?-?,

静水压强实验完成版

§1-1 静水压强实验 (E xperiment of Stastic Hydraulics Pressure)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概念。 二、实验装置、 图1.1 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 5、U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10、水柱;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 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 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 程的基准点,则B ?、C ?、D ?亦为B z 、C z 、D z ; 3、 本仪器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为: z + γp =const 或: h p p ?+=γ0 (1.1) 式中: z ——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 —— 液体容重; h ——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0s 有下列关系: 0s = ?γγ0 = 211 h h h + (1.2) 据此可用仪器直接测得0s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构及其用法,包括: 1)阀门开关; 2)加压方法 ——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 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 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常数(记入表1.1)。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p 0=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H ?(此时0?=H ?); 记录:cm H O 40.9==?? w γ= 9.8×10 -3 3/cm N B ?= 2.10 cm C ?= -2.90 cm D ?= -5.90 cm a A P P = 相对压强:0~ =-=a A A P P P )(0B w a w a B P h P P ?-?+=+=γγ 相对压强:)(30.7~ w a B B cm P P P γ?=-= )(0C w a w a C P h P P ?-?+=+=γγ 相对压强:)(30.12~ w a C C cm P P P γ?=-= )(0D w a w a D P h P P ?-?+=+=γγ 相对压强:)(40.15~ w a D D cm P P P γ?=-=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形成p 0>0,测记0?及H ?; 记录: 条件:p 0>0 单位:(cm ) 标高 次数 1 2 3 0? 9.20 9.60 9.40 H ? 12.90 31.40 22.30 p 0>0即加压时, 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