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论文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论文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Analytical John.Strauss Is especially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院系####

专业###

学生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

指导老师##

摘要

圆舞曲是一种源于欧洲民间的音乐舞蹈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了欧洲的城市文化生活中,并成为影响欧洲艺术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的因素,这种分艺术音乐的相互关系,既表现出欧洲的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又把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类型对欧洲艺术音乐影响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整个19世纪中,圆舞曲是欧美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舞曲,它几乎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舞曲体裁。在生活音乐的领域里是这样,在古典音乐的领域亦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依然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而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其所创作的圆舞曲对其他专业音乐创作的影响更是非常广泛的。本文将从:一圆舞曲及其特征;二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三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四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等。几方面对其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音乐风格

Analytical John.Strauss Is especially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

Guide the teacher ##

Abstract

The waltz is a kind of music of the folks that comes from Europe to dance the form, entering in develop process in the city cultural life of Europe, and become affect the European art music creations of a kind of important factor, the correlation of the art music of this kind of cent, since express a characteristic of civil music of an Europe development, and then come out the way display that a kind of special civil music type affects to the European art music.In the whole 19 centuries, waltz is predominate in Euro-American music position of dance music, it almost exceled other whole dance music forms.Is thus in the realm of living music, also is such in the realm of the classical music.21 centuries of today, the waltz is still on the up, keeping the certain influence.But was be called John of" the king of the waltz".Especially the John Strauss , the waltz that it create as to it's the influence of his professional music creations is also very extensive.This text will from:1 waltz and its characteristics;2 Johns.Is especially the John Strauss and waltzs; 3 Johns.Is especially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of John Strauss ;4 thought contentses and arts express etc..Several aspect as to it's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carries on the shallow study for want.

Keyword:Waltz;Johnn Strauss ;Music style

目录

一圆舞曲及其特征 (1)

二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 (2)

三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4)

(一) 圆舞曲形式中的个人风格 (4)

(二)音乐素材多样华 (6)

(三)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 (7)

小结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

一圆舞曲及其特征

圆舞曲是一种源于欧洲民间的音乐舞蹈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了欧洲的城市文化生活中,并成为影响欧洲艺术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的因素,这种分艺术音乐的相互关系,既表现出欧洲的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又把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类型对欧洲艺术音乐影响的方式展现出来。

圆舞曲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音乐为三拍子,每小节的第一拍是重拍。约于18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地区流行,是直接从“连德勒”发展而成,连德勒是3/4拍子或3/8拍子的徐缓的民间舞曲,由两个八小节的段落组成。这两个段落各自要反复一遍或反复几遍,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连德勒在维也纳的宫廷里也出现了。

与连德勒相比,维也纳的圆舞曲在性格上变得华丽而活泼,优雅,速度较快,三拍子的节奏很富有弹性,第二,三拍经常拖长一点。维也纳圆舞曲大体上是小快板速度它比音乐会的圆舞曲单纯,明快。整首乐曲的段落结构是:主体为三至五首小圆舞曲(一般为四至五首),前面有序奏部,最后有结束部,各首圆舞曲依次称为“第一圆舞曲”等这些小圆舞曲每首有两个主要旋律,用单二部曲式(如//:A://:B://)或单三部曲式(如//:A://:B://:A//)构成。开头的序奏部规模有时较大。特别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品。序奏部不仅起着“开场锣鼓”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的音乐形象。例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开头的“山谷笛声”和小鸟呜啭等,其音乐形象都是非常鲜明的,最后的结束部常常再现前面几首小圆舞曲中的某些旋律,以此来加强乐曲的统一性,然后加快速度,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维也纳圆舞曲有时被称为“圆舞组曲”或“圆舞曲的锁链”,不过,圆舞曲各个段落之间,原则上是连续演奏而不中断的。

维也纳圆舞曲常常附有标题,其中有的标题是跟内容有联系的,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有些是后人加上去的,有些则来历不明,甚至与乐曲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在欣赏这些圆舞曲时,应根据具体的音乐形象加以辨别。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酒、女人和歌声圆舞曲》这个标题就是来历不明的。

由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兰纳创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原先是作为伴舞曲出现,后来还出现了专供欣赏用的,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优秀的维也纳圆舞曲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已成为演奏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

从18世纪起,圆舞曲渐渐进入欧洲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当时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圆舞曲正是反映这种现象的一个侧面。法国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当时的欧洲社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人们需要某种安慰,作为轻松愉快的精神产品的圆舞曲,迎合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自然为人们所青睐。另外舞蹈形式的别出心裁,也是圆舞曲在19世纪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与其他一些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相比,如小步舞和加伏特舞,都是男女保持一定距离而舞,而圆舞曲与此相反,是男方拥抱着女方旋转而舞。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圆舞曲的舞蹈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作一些必要的调整。早期的德国民间舞蹈,如德意志舞蹈和连德勒,都是十分活跃的,步伐移动很快,并且和男女舞伴之间隔着一定的距离,它们都具有旋转的特性。当这些舞蹈进入城市舞厅的时候,舞步变得圆滑,柔美的手势代替了民间舞蹈中的粗野动作。相对自由的舞步和朴素的表现方式结合在一起,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贵族式的小步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热情奔放的圆舞曲很快便取代了庄严拘谨的小步舞曲,而成为了社交界的新宠。但是在许多欧洲作曲家的笔下,圆舞曲成为了艺术音乐,但是它的一些固有的文化特征并没有遗失,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与艺术音乐结合的过程中,它有自己的一些特长,而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弱点。

二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他的父亲也叫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人们称其为老约翰.施特劳斯),由于老约翰.施特劳斯写过一百五十首以上的圆舞曲,并与另一位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因此被人们誉称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圆舞曲创作方面的成就比他父亲大,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从小爱好音乐,不到七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圆舞曲。然而父亲却不愿让儿子和自己一样过那种疲于奔命的普通音乐家生活。在父亲的强迫下,小约翰当了银行职员。可是,由于太迷恋音乐,常常上班时偷偷作曲,被老板发现,结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

果被银行解雇。他因祸得福,在母亲的支持下,违背父愿,暗地里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44年(19岁)组建了自己的小乐队,演出自己和他父亲的作品,并同父亲的乐队竞争达5年之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在世时,虽然父子二人不和,但是他始终尊敬父亲。父亲去世后,他将自己的乐队与父亲的乐队合并,出版了父亲的全部作品,并在序言中写道:“正因为他(指父亲),维也纳舞蹈音乐才传遍了全世界。”

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家都亲身经历了18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革命爆发时,小约翰.施特劳斯年仅23岁。他怀着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当时他正在罗马尼亚演出,当地群众要求罢免奥国领事,他就带头到领事馆宣告这一要求。当局慑于群众的不满,果真就撤了领事的职。在革命高涨的日子里,他指挥演奏《马赛曲》(La Marseillaise)自己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自由之歌》和《大学生进行曲》等作品。

然而,革命迅速被镇压后,他很快改变了态度,为迎合统治者的学眼,投其所好,为他们写曲。例如奥皇遇刺脱险,他立刻写了《脱险狂欢进行曲》;皇帝举行婚礼,他写了《桃金娘花冠圆舞曲》,从而受到宫廷恩宠。

为了赚钱谋生,他经常接受各种“定货”,写作各式各样作品。例如为大学法学系学生舞会写了《法律学生圆舞曲》;为晨报记者写了《晨报圆舞曲》;为医学院学生写了《加速脉搏圆舞曲》;为适应维也纳市民的风尚和趣味而写了《酒、女人和歌声圆舞曲》等。

他的巡回演出遍及欧洲和远至美洲,往往具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性质。例如1854年与俄国铁路局订立合同,每年5至9月在俄国巴甫洛夫斯克和彼得堡近郊演出,为招揽顾客,印刷了10万份有他签名的肖像,分发个旅客。又如1872年,在美国签约,特地建造可容纳十忘听众和两万表演者的演出场所。为了实现这一规模庞大的演出,特意安排了一百名助手(即副指挥)跟着约翰.施特劳斯的指挥动作,分别指挥各自面前的歌队和乐队。音乐会开始用炮声作信号。这种演出很轰动,很赚钱,但是算不上艺术,连约翰.施特劳斯自己都承认:“尽管预先曾经排练过,但是这次表演的艺术成绩和质量等等,是谈都谈不上的。”

1848年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成名的约翰.施特劳斯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革命者的行列并创作了《革命进行曲》、《自由之歌圆舞曲》、《街垒之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歌圆舞曲》等富有革命精神的作品。

1870年是他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只写各式各样的舞曲和进行曲,其中圆舞曲有127首,也因此被誉称为“圆舞曲之王”。

革命失败后,约翰.施特劳斯继续过着疲于奔命的演出生活,甚至兼管指挥两个乐队。六十年代以后,他着手创作了规模较大的音乐会用的舞曲,他的许多优秀的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约翰.施特劳斯是多产作曲家,作品号码编到479号,他的音乐创作与奥地利的民间音乐和城市中的专业音乐传统密切相连,其优秀作品反映了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感情.活跃了城市的音乐生活,总的说来, 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并不深刻,常常回避触及尖锐的社会问题,有的作品对生活是浮光掠影式的.但他所写的大量圆舞曲并不都是佳作,其中有很多明显地看出是迎合当时资产阶级低级趣味的劣品;有的还明显地起着歌颂奥地利反动统治的坏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必须指出和摒弃的。但在他六、七十年代以后写的一些圆舞曲中,也有许多流传下来,受到欢迎。虽然如此,精华和糟粕仍必须要进行鉴别和分析。其中,《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活》(1867)、《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868)、《春之歌》和《皇帝》(1888)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三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一)圆舞曲形式中的个人风格

从音乐形式的角度看,作曲家们创作圆舞曲的时候,遵循着圆舞曲本身的一定曲风和规律,但并不影响作家创作个性的发挥,对于那些以圆舞曲为创作题材的音乐家们来说,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烙印上自己的个人风格并显示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的风格与其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相比更为冶炼、华丽、甜美兼而有之,而且充满了活力。在舞曲结构上,他虽然保持了传统的圆舞曲形式,但也注入了新的因素,即:多以一段引子开始,引子的旋律的音乐形象有一定的标题性并和依次出现的主要圆舞曲有联系,接着是五首(有时略有增减)圆舞曲,最后是一个结尾。结尾中往往再现第一首(或最主要的)圆舞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

曲,而约翰.施特劳斯在这个结构里,运用了交响乐发展的手法,全曲的章法有段落性和贯串性,同时,他完成了小步舞曲和连德勒舞曲通过徐缓的连德勒式圆舞曲到时式的快速圆舞曲发展的过程。且标题不再是偶然题写,而是揭示出作曲家受什么灵感,启发而作;前奏篇幅较前面增大,并有可能预示出之后各部分圆舞曲的主题动机。

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和其他许多维也纳圆舞曲一样,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构成。各部分之间连续演奏。

序奏:分成两个大部分。分别为行板速度和圆舞曲速度。第一部分为A大调,由小提琴的震音开始,描绘出微波荡漾的多瑙河在晨曦中悄悄醒来的画面,在此基础上,圆号缓缓奏出主要动机,木管乐器组在较高音区与之呼应,三个方面水乳交融,展现出一幅绝妙美好的晨景。

序奏的第二部分转入D大调,开始进入圆舞曲速度,从而自然导入圆舞曲正题,它起着真正序奏的作用。接下来五首小圆舞曲均为二部或三部曲式,每一个都包含了两个旋律主题,相映成趣。全曲的主要主题出现在第一首小圆舞曲中,D大调主题源自于序奏动机。

随后的主题则在A大调上呈现,第二首小圆舞曲的调性为D大调——降B 大调——D大调。第三首则完全为G大调。其后经过一个4小节的简短过渡导入了F大调的第四首圆舞曲。全曲的最高潮在第五首当中,在主题出现之前有一个10小节的过门,借此在调性上完成从F调转向A大调的过渡。随后主题在强拍上出现,气息悠长,打击乐器辅以欢快热烈的圆舞曲节奏,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盛大的舞会场景。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蓝色多瑙河》的结尾异常庞大,综合再现了前面几个小圆舞曲的某些段落,而且也引进了一些新的音调,调性则安排为D大调转为F大调再转回D大调。(二)音乐素材的多样化

圆舞曲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其音乐形象是固定化的,尤其在节拍方面,但是作曲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在保留传统圆舞曲的一些固定特征的同时,也会用其他民间音乐素材来充实自己的圆舞曲作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作品也不例外,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就沿用了一些奥地利乡村民间音乐的风格,从这首圆舞曲里,可以明显的听到民间舞蹈连德勒的音乐,民间乐器基塔琴(基塔琴是民间的拨弦乐器,跟我国的扬琴,筝有些类似.主要流行在奥地利,德国南部,瑞士等地)的声音,同时,还能听见维也纳森林里小鸟的啼鸣。这首乐曲犹如一幅以维也纳近郊的森林为背景的风俗性的水彩画,其中的森林情景,舞蹈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

本曲是按照维也纳圆舞曲体裁的程式布局,也是由带序奏部和结束部的五小圆舞曲组成的。

序奏部的规模相当大,分成好些段落,总的速度是缓慢的。欣赏时,事先了解这个特点,不把序奏部仅仅当作舞曲的“引子”,而是把序奏部看成是这首乐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去欣赏它用表现的情景,那就不仅不会感到冗长,而且会感到序奏部的音乐格外动听,富有诗意而绘声绘色。

序奏的开头段落是圆舞曲的速度,C大调,3/4拍子,先是空谷笛声,由单簧管在空五度的持续音衬托下,奏出富于民间风味的旋律,造成和平,宁静的气氛。

序奏第三个段落变中庸速度,乐谱上注明这是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速度(Landler tempo).调性和拍子跟前面一样.在这里出现了优美纯朴的民间风格的旋律,这旋律由前面的主要音调发展而成,由基塔琴独奏.这一段音乐的出现使乐曲的民族色彩更加浓郁.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

在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中,《春之声圆舞曲》也是最出色的一首。它跟其他维也纳圆舞曲有些不一样,它不是作为舞蹈的伴奏,而是作为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创作的。从体裁上说,它还带有明显的回旋曲的特点。这就是:有一个多次再现的,贯串全曲的回旋曲主题。

乐曲一开始就充满活力。在简短、热烈的八小节圆舞曲节奏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回旋曲的主要主题。

敏捷的旋律使人联想到轻盈的舞步,音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倚音式的旋法把向上旋转的前半句和逐步稳定下来的后半句有机地连成一体。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这个回旋曲的主题,在中间和结尾再现过两次,从而与全曲其他旋律相映成趣,并把它们揉在一起。假如把不同的主旋律用不同的字母标记的话,全曲的图式是:A B A C D E F á (结尾)

从这个图式可以看出,《春之声》既有回旋曲式的特点,又跟其他维也纳圆舞曲一样,具有不同的小圆舞曲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特点。全曲各个主旋律也都娓娓动听(有些改编曲省去了其中一些部分)。

(三)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

也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多以日常生活,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把圆舞曲和民间舞曲结合起来,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至于在标题形象,旋律音调,乐队配器等方面,他的圆舞曲也有一些创新,它们使人感到作者对自己的环境,自然的景色,民间的生活的熟悉。

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对其他领域的音乐创作有些影响,像勃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拉姆斯.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人,都在自己的器乐小品,大型作品中运用圆舞曲。

七十年代以后,约翰.施特劳斯偏重于小型歌剧和轻歌剧的写作,在他近六十部作品中,比较有名的是《蝙蝠》(1874)。他的轻歌剧的音乐形式,多以娱乐性的舞曲为主,脱离现实生活的虚构的题材,追求逗趣的情节和新奇的场面,是它们的主要缺点。

结语:

由此可见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有三个特点:

一是体裁形式,旋律节奏和演出方式均和奥地利民族民间音乐血肉相连,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

二有专业音乐的技巧和修养,在主体发展,和声配置,调式转换,配器色彩和乐曲结构等方面很有造诣。

三抒发情感,和标题造型相结合,音乐格调轻松,浅显易懂,雅俗共赏。

致谢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难以忘怀在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关怀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能够顺利地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首先要感谢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在论文写做的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老师从论文写作开始就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在百忙之中不厌其烦的审阅我的论文稿,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帮助我克服了论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

参考文献

[1] 罗传开.世界著名圆舞曲欣赏 [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5

[2]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 [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3] 王凤岐.圆舞曲艺术欣赏 [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4]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

[5] [德]诺伯特.林克.约翰施特劳斯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5)

[6] 罗传开.圆舞曲之王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6)

[7]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7)

[8]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

[9] 西洋百首名曲详解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

[10] 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 [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11] 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发展概要及体裁研究意义 [J].上海音乐学院报,2005(6):277-281

[12] 刘希里.浅谈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共同性 [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2(2):35-38

[13] 吴棣冰.欧洲艺术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华尔兹现象”浅析 [J].中央音乐出版社,2003(5):431-457

音乐鉴赏论文我的感受

《音乐鉴赏论文我的感受》由网友提供或由范文网于网络收集与整理,其版权属于原作者。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老师授课的方式分为乐理讲解和乐曲欣赏两部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这一段比较曲折的过程中,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平日里看到有人报着一个大吉他,面前摆着一本画满了各种各样音乐符号的乐谱,我总觉得这样的人很厉害,可以看懂那些对于我来说却是“天书”的乐谱。也许是很长时间没有接触正式的音乐谱曲了,我没有上音乐鉴赏这门课之前连“哆来咪发嗖啦唏”都记不全了。在脑海中一直都以为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只是数学上的数字符号而已无形之中已经忘记了它们在音乐领域的重要地位,也正是这7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和一些延音符等音乐特殊符号组成了一篇篇音乐乐谱,而在这些乐谱中又产生了多少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名曲。《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一种激昂欢快的节奏向人们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了斗牛士是怎样将红了眼的公牛驯服;而贝多芬一次灵感偶然之间的创作《月光曲》让我们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一直不知道外国人是怎样将中国的《梁祝》演奏的是那样的美伦美奂将一种凄惨之美演奏到了极至;在上课的时候没能够听到著名的《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但是以前听过几次,是跑了几个店才买到的阿炳先生《二泉映月》。听过之后,我是长时间的沉默,不知道是乐曲中的哪根琴弦拨动了我的心,我记得在网上查找音乐鉴赏论文的时候看到了世界十大指挥家之一的小泽征尔评价《二泉映月》的一句话:“只有以下跪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倾听《二泉映月》”。我看了以后觉得有些奇怪,有必要吗?那只是一首乐曲而已,何必要跪着听。我既然这么想,我想会有很多人以为我不懂音乐,事实也是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有听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而自己也终于对小泽征尔的话有了一点点感触,《梁祝》的凄凉之美只是让人感到无法自主人生无奈以及主人公为自己命运进行的抗争,而《二泉映月》产生让人在沉重生活的压抑下跪的欲望,却是让人无法选择。 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其创作人心理的一种宣泄。时至今日,音乐也分为不少派流。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而改变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而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的派流,我觉得它更适合于那些追求潮流,喜欢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园民谣是针对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校园民谣以真诚与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赵亚男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 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

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

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 一、选题 1、选题的意义——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将要解决什么问题的基础,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选题确定的早,就等于早给自己明确研究的任务和方向赢得了研究时间。 2、选题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选题要根据的主观条件,选择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难易适中、大小适宜的课题。 (2)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判断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是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是否填补了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3)价值性原则——是指选题是否有学术价值、科学价值。 (4)把握性原则——选题应该建立在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上,这样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所学专业,对自己研究的论题没有把握,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好论文。 3、选题的途径 (1)自主选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有价值的课题,或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2)借鉴选题——即被动选题,就是借鉴外界因素获得适合自己的选题。 4、选题的方法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专业方向而已,很难概括,但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综合寻找法——就是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广泛阅读,对已有课题进行综合选择,寻找出有研究价值的一种方法。 (2)主观设定法——就是先有主观设定,然后沿着一定的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验证,证明自己的选题价值。 (3)借鉴深入法——广泛地研究、分析各种成功的课题,对他人已经研究的有关论题进行反复咀嚼,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从而确立研究课题的一种方法。 (4)实践总结法——从自己的实践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论题,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中。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资料的搜集与 1、搜集资料的意义——选题一旦确定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搜集和积累资料。它们是写好论文的基础。有人初步统计过,一个研究者在科研项目中的时间分配是:搜集材料时间占 50.9%,思考计划占 30%,撰写论文只占19.1%。因为资料是创造的源泉,是形成论文观点和表达主题的基础。撰写论文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事实即材料。 2、搜集资料的方法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系院XXXXXXXX 专业XXXXXXXX 年级 2 0 0 9级 姓名XXX 论文题目我的大学音乐鉴赏课心得 指导教师 XXX 成绩 2010 年 11 月2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2)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3)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3) 四、音乐对人的影响 (4)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4) 六、音乐鉴赏方法小结 (5) 参考文献: (5) 摘要: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上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音乐鉴赏古典音乐西方音乐 我的大学西方音乐鉴赏课心得 学生姓名:郭成学号:20093247 院系:光电工程学院班级:09测控技术与仪器3班指导老师:尹恒 一、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当人们听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因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在维也纳,因此西方古典音乐时期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

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海顿,他们拥有天才的技艺,正因为有他们,西方古典音乐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他们当中我最佩服贝多芬,也最欣赏贝多芬,相比他的音乐,我更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为了音乐不仅双耳失聪,更是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人生就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有意义。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西方音乐可以分为很多个时期,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代西方音乐。特别是以迈克尔杰克逊为代表的流行音乐,集摇滚,拉丁,舞步等等于一身,同时与强大的现代传媒科技相融合,给人以不同以往的耳目一新的惊人感觉。西方音乐又一次走上了另一次辉煌,成功引领了全球流行音乐的走势及发展方向。我觉得西方音乐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数百年,关键在于其培养了一大批极其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家,从迪费、若斯坎、汴舒阿、奥凯格姆到平克·佛洛伊德、迈克欧·菲尔德、超脱乐团,无不如此。 因此我觉得西方音乐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大中小学校要营造一种音乐的氛围,同时鼓励音乐创新,并创立一些有影响的奖项来鼓励青年音乐家积极投身于音乐创造。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一堂音乐课生动与否,是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如果只有教或者只有学就没有默契可言,没有生动可言,更没有没有效率可言,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互动是我们一直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以音乐课上如何来搭建师生之间的默契桥梁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以下论述。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个人的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人们的情绪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应该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不同的教学情绪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参加活动不积极,如果此时老师采用消极的态度,可能活动就没法再继续进行下去,相反如果老师主动的为大家起个好带头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此时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我看来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时常都提醒自己要把快乐带到课堂上,带给我的每一位学

生。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更应如此。 目前教育界大力推行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的全新改革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在于课堂中“教”与“学”,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配合默契度,怎样来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还值得我们继续总结、研究。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 的完成质量直接决定了论文是否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开题报告的优劣直接决定论文的学术价值,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指导,供大家阅读参考。 按照当前普通高校对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在正式开始前要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在完成论文选题、初步资料收集基础上撰写的课题论证与研究计划,它不仅要清楚地阐述研究者要研究的问题,还要明确陈述这些问题得以提出的依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研究者的研究条件、前期准备及研究计划进行说明。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郑紫 外国语学院 英语4班 (共6页)

一、1.音乐:Just like fire(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 歌曲充满着积极向上,表现了爱丽丝在拯救疯帽子父母过程中的艰辛,但不放弃,坚定的信念像熊熊的火焰燃烧着,以及与伙伴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歌曲,P!NK生动的演唱把一个女孩的勇敢和毫无畏惧的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合唱呐喊 的”run it”让歌曲走向高潮。正如歌曲所写”We can do it better.You and me together.Forever and ever”,与影片结尾众仙境伙伴成功完成他们 的愿望。 2、菩萨蛮(电视剧《甄嬛传》) 《菩萨蛮》是我国著名音乐歌手、音乐人刘欢为大型古装连续剧《甄嬛传》所做的一首插曲。它是这样一首脱俗的作品。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菩萨蛮》带有"拟古"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调式调性的游移,有着传统民族音乐转调手法。 3、黄金甲(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量的人声、交响乐、打击乐与影片情节相联系,构成该剧的音乐艺术特色。实际上,音乐的魅力也为这部国产大片增色不少,《黄金甲》则是周董独树一格的中国摇滚风加饶舌,这首算是周董出道以来最摇滚的单曲,呈现出电影里千军万马的磅礡气势。音乐整体风格以低缓沉重的旋律为主,欲望与命运,去肌刮骨也脱不去的欲望,螳螂捕蝉的寓言一般令人不安的命运。有深渊,就有希冀、折堕和挣扎。

即便在幸福团聚和爱情场面中也没有惯常的欢快片段。周杰伦撇开擅长的R&B曲风,首度将重摇滚、街头饶舌与中国风三合一。 二、肖邦的夜曲风格 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深刻的表现出大自然夜晚的宁静。降E大调夜曲这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开始即兴特点强,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后来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它的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和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 肖邦的夜曲可以分为三类:早期的夜曲很明显的展示的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后期的夜曲稍显得平淡。肖邦夜曲是肖邦在创作生涯中突破传统音乐形式,独立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能够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肖邦夜曲在曲式结构上,肖邦多采用三部曲式,常有一个对比性的中段。以主调音乐为主,也贯穿着复调音乐的特点。肖邦在遵守古典主义和声进行的基础上,他善于运用以大调结束小调乐曲的手法,通过音响效果的转变及功能进行来加强乐曲的感情色彩。 4、对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人物的探讨。 电影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为线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莫扎特的一生。莫扎特用音乐来诠释生命,这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很容易让听者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寻常的,与未婚妻在公共场合打闹表现了他的不羁,而故意倒着讲话则表现出了他的聪慧。莫扎特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

施特劳斯简介

Johann Strauss Sr., the most popular and successful conductor and composer of dance music of his time, discouraged his son's musical ambitions. Despite these objections, Johann Jr. studied with Joseph Dreschler, and, at age 19, conducted a program which included his own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his father's. He earned the title "The Waltz King" because of his prolific output and frequent international tours with his own orchestra, which usually numbered about twenty-six. He was also an excellent self-promoter. Prof. Franz Mailer of Vienna's Strauss Society tells us that for the private court balls, Strauss was allocated only fourteen musicians. The Emperor wanted no larger ensemble. A thirty-four-man group however played for the larger court balls, and for concerts, 48. 80, or even a hundred musicians were used. We believe his touring orchestra (he had several auxiliary orchestras which were sent out under his name) consisted of: four first violins; four second violins; two celli; two bass viols; two flutes; two clarinets; one bassoon; one oboe; two trumpets; two horns; one trombone; one bass drum; one tympani; and one harp. Many wind players 'doubled' on several instruments. With this group, and their instruments, he traveled by stagecoach from Vienna to Saint Petersburg, Edinburgh, and points inbetween, as well as making an 1872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he was in Vienna, he would rush from gig to gig, conducting his several groups. His best-known work,The Blue Danube was written in 1867. Johann Strauss Jr. at DOMMAHER'S CASINO.

优秀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1 ——2012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音乐史异同 内容摘要:音乐,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是人们精神情感的一种表示和传达方式,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精神交流的一种有利工具。音乐产生于人的思想,其文化根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精神交流! 关键词: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之处,文化差异,欣赏分析,精神交流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音乐是不一样的,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也同样不能一言以蔽之。 1、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过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在民族文化发展中占据着独特的一页,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时期是隋唐朝,也是对现当代音乐有很大影响的开端。所以我重点介绍隋唐以后的音乐发展情况: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在唐代的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至近代。唐代末年还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大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这已经是一种小型的雏形戏曲。 宋、金、元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346762.html,)/论文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小编收集了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一】【摘要】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音乐氛围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 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

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 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 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导读:【音乐专业论文写作基础】 成功需要学习,在大学系统学习或工作岗位上的在职自学都离不开善学。善学是成功的关键。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的刻苦勤奋只是一种学习精神,这种学习精神将离不开善于归纳总结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等得当的学习方法。本科阶段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善学和归纳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论文写作进程包含选取和定义论文标题、搜寻和筛选文献及严谨客观的评述,并进一步以规范的模式陈述本人的研究成果。 论文是用于储存信息、传递学习成果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不仅能及时向人们传播资讯,广泛地普及已有的音乐研究成果,而且易于使人们从中吸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然而,当前在我们音乐院校,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忽略并缺乏成功研习的方法,在视野、思绪、方式等方面受到限制。音乐论文是音乐界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向社会传播音乐学理论成果的重要媒介之一。音乐专业中各个方向的学术交流、传播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除论文以外,还有音乐会摄像、灌音、计算机和浏览资料、研讨会等等。但是,音乐学术论文也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音乐专业学生 的培育除演唱技能技巧的教授,还要重视培养其文字表达的能力。作为音乐人如果只懂得自己专业的表演技能技术,欠缺一定的文字表达本领,既会影响其更深入的学习、研究音乐,又将制约其学术水平的

提升及对音乐文化的传播。因此,在音乐院校撰写音乐论文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技术与文化理论相互融合的层面来探讨音乐论文的写作规律。 一、选题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要写出一篇音乐论文需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研究基础,二是写作基础。音乐论文依据不同的学科、选题和研究目的,有不同的类别。按学科分类,音乐论文可分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学论文。体裁分类有论述、评述、评论、科学、实验、调研、教研、学位等基本类型论文。 选题,是研究过程中必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策。对自己的研究基础的动机要明确,所研究的范围有多大选择余地,是否有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并且要理解适用于自己研究项目中的所有规定和期望,查看研究基础领域内新近开展的其他研究案列。在集中研究范围并确定选题时,关键的环节就是能够选择大小适宜的题目,并且是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范围内能够做成的课题。 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 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梳理是每一项研究必做的工作,亦是研究者必备的基本功。每一个课题探究初始,是收集和累积资料,这是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研究者务必了然项目研究的史籍、近况、国内外音乐状态、已达到的研究水平、使用的研究方式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也能明了此课题中所能借鉴的地方,并明确自己的研究基点。撰写论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民族音乐的概况 日本的民族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音乐文化的交流,我国在隋唐传入日本的乐器及曲谱同样对日本形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应该算筝和琴。十三弦的筝是在唐代传入日本的,一并流传过去的还有民间的许多筝独奏曲,这些被日本人民欣然接受,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琴乐。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洋乐”并存的局面。 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 基本特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春痕》这首日本歌曲就洋溢着这样一种凄美的情调。虽然它并非日本传统五音所作,但在唱法上颇像古老的和歌,所以依然流露出地道的日本风格实上,在那个武士专权的年代,男人女人们用别在腰间的利剑和色彩绚烂的和服演出着浮世绘上的美丽画面。男人们的生命犹如樱花般绚丽,他们绽放得那样精彩,但却随时要准备为武士道精神而献身。女人们则是寻找樱树庇护的人,她们的美德是羞涩和服从,非常内敛,但却忠诚。但就是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类,却是彼此照应,互相思念着的。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民谣音阶它分布于日本本土的广大地区,《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日本民谣按节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节奏,民谣几乎都是2 拍子的,与中国民歌相似,但日本民谣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弱拍起唱的,两拍子为一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动机,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另一类是自由节奏的民谣,没有固定的节奏循环,各个音的长短和各个乐句的长度都可以自由处理,它们往往有丰富的装饰音和长的拖腔,曲终时以旋律下行轻轻地结束,给人以终止感。 日本民族音乐的种类 在日本的音乐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三类,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一)都市传统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

试论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试论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源于生活,应该从生活中体会音乐。但目前的幼儿教育虽然以为幼儿带来快乐为最终目标,但是却忽略了快乐的质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试论幼儿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试论幼儿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如何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有人说,幼儿园里没有真正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兴趣是第一要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

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理论课,是本专业各技能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本科学位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具有一定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文字撰写能力。 2.设计思路: 首先明确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论文的概念与内涵;什么是音乐学;音乐学论文文体;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有关概念的界定,明确音乐论文写作包涵 的大致范畴。其次应掌握音乐书信;音乐人物;音乐欣赏;音乐评论;学术综述;文 献资料;通过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掌握音乐论文撰写的基本能力,了解常见文体。学习 学术综述的写法,布置学生撰写音乐书信等课后作业。第三,通过学术争鸣;学术论文;文与质;构思与结构;学术规范通过论文导读形式,使学生进入学术研究层面, 了解音乐学论文的不同类型,把握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撰写内容摘要的能力, 并认识和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本部分在最后两个教学周专门组织模拟论文答辩的课堂 实践教学活动。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许多理论课程,如《民族器乐概论》、《音乐演奏演 - 3 -

唱心理》、《音乐教学法》等具有考查性质或提交论文来结课的音乐类课程,包括毕业 论文的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撰写音乐研究论文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范文示例的评析以及适当的写作实践,促使学生思考、 体验学术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逐渐 了解论文选题的原则,掌握查阅信息与文献资料的方法,熟悉论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 规范。 三、学习要求 要求首先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考虑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多数文化课起点较低,对文字写作缺乏兴趣,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力求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初步具备独立查找、整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强调写作规范是本课程教学要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并练习使用正确的行文格式规范,更要明确学术道德规则,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此外,本课程通过设置模拟论文答辩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答辩规范,积累实践经验。 四、教学进度 - 3 -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论文(共2篇)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论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朦胧色彩风格特征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因而西方音乐史上以印象主义音乐作为对其音乐的概括,德彪西也由此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缔造者。最初的印象主义是由绘画所衍生出的描绘性术语,源自于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从此以后,印象主义逐渐开始向音乐、文学等不同艺术领域渗透。在音乐领域,印象主义主要利用音色与和声来唤醒听众感官和意境印象的一种作曲立场。印象主义对印象色彩的修饰和感觉较为重视和强调,与印象主义绘画相比,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理念并无二致。 一、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 克洛德·阿西尔·德彪西生于1862年,卒于1918年,是法国著名作曲家。自学生时代起,德彪西就表

现出离经叛道、独立不羁的自由天性,他对于音响色彩做出大胆探索,例如使用钢筋演奏一部分全音音阶、十一和弦以及增和弦等,对于传统演奏规则不予遵循,德彪西因此而受到音乐教师的批评。 《春天》这部具有很强色彩性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887年,其中已经蕴含了印象主义的早期创作迹象;1890年,德彪西开始密切地与一些象征派诗人交往,如路易斯、魏伦以及马拉美等,这些诗人的艺术观点以及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彪西的创作理念,与此同时,印象派绘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彪西有所启发。1890年到1910年间,德彪西在此期间以其旺盛的精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从《牧神午后》、《夜曲》,到《大海》、《意象三首》,德彪西的个性化的管弦乐色彩与和声、独具魅力的音乐语言攀至高峰。而印象主义歌剧《佩里雅思与梅里桑德》、钢琴曲《版画集》、《意象》以及《钢琴前奏曲》则意味着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臻于成熟。 二、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特征 德彪西的作品具有雅致、飘逸、朦胧、透明、优美、空幻、纤细和幽静的特点,其光色如梦般变幻无穷,无迹可寻。德彪西突破了数百年来西欧音乐的传统模式,进而创造出令人为之神往的一种全新音乐语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浅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 篇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阐述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融合多元文化,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然后再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较为全面、深刻地探讨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策略:主角与配角;个体与全体;美育与育人。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中国,以双基和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国家正式将器乐和音乐欣赏写入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没有摆脱以唱歌为主,以基本乐理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背离了审美教育的方向。在教育目的上,以应试教育为主。为了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艺术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进行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操作,甚至是训练学生应考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主的注入式、模仿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说了算;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接受的是认知性的、传承式的教学,以至于有些学生学了九年的音乐,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一片空白,没有基本的审美能力。篇二: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论文] 初中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音乐教育要改革,要进步,要切切实实提高其教学质量,就要在素质教育之大环境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音乐教学,积极踏实地探索中学音乐教法。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灵活多样,寓思想于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过去,为了搞“应试教育”,有些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的春天来了,音乐

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

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 民族音乐学中的音乐描述 【内容摘要】对于研究其他文化的人来说,缺少方法论的依据则会给他们的研究工作 造成很大困难,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先入为主的成见会对描述音乐造成极大的害处。因此,文章对民族音乐学的几种描述音乐的主要方法加以介绍和评估,为具体描述乐曲和 音乐风格提供一些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中音乐描述 在高等音乐学校课程中的所谓“音乐分析”,实质上主要是指对一首乐曲的整体结构、乐曲中各个段落的相互关系的描述。通常的“音乐分析”往往只是把乐曲结构套入原先已 经确立了的框架之中。它告诉学生各种曲式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每个作品哪些地方是符 合某种曲式,哪些地方是不符合的。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乐曲可以完全套入这种框架之中,结果造成分析具体作品的曲式时缺少比较实用的方法,要描述作品较细致的因素时可供使 用的方法和原则也很少。而当涉及对音色、力度和速度的描述时则更没有多少法则可循。 这种状况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研究可能尚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因为作曲家往往已经用文字 表述他们的各种构想和创作原则,西方文化已经有了一套书面的理论,引导研究者据此去 注释作品。但在本文中所要描述的对象包括单首乐曲和若干首乐曲所共有的某种统一的音 乐风格。首先应该探讨的当然是对单首乐曲的描述问题。对一首乐曲我们涉及的事项也是 可多可少,但至少要描述该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风格的“精髓”,描述该曲中足以与其 他民族、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其他时期的乐曲相区别的东西。另外,在进行描述时通常 要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原始资料的审视和分析;分析后言之有物的描述。 一、音乐风格描述的方式 1.系统式描述法 作为描述音乐的一种方式,系统式描述法就是要找出音乐中所能知道的因素或者出于 实际目的而择出的因素加以研究和比较,然后去描述每首作品或属于同一系统的某些音乐 作品中的这些因素。这种方式的一般做法是先把音乐分为若干要素,通常这些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曲式、和声或复调。 2.个人直观描述法 这是一种可与第一种方法并用的描述方式。它主要是分辨出一首乐曲或音乐风格中最 主要的方面,以此来分析西方音乐可能是有效的。因为如果要了解作曲家的意图,描述者 或专家可以借助作曲家自己说过的话,还可以用某位精通西方音乐的专家的话来解释,因 为无论描述者还是专家本身,就是所描述对象所在文化中的一员,他们能对这种音乐提出 真切的看法。但如果用此方法来描述非西方音乐,那么困难就大得多。研究者可能会被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