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简介

Wiki简介
Wiki简介

Wiki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它将成为WEB3.0时代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

Wiki与Blog的区别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 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最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

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Blog是一种无主题变奏,一般来说是少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关注的蔓延。一般的Blog站点都会有一个主题,凡是这个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而且一般不会去刻意地控制内容的相关性。

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Wiki由于其技术实现和含义的交织和复杂性,如果你漫无主题地去发挥,最终连建立者自己都会很快的迷失。Blog注重的是个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个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Blog 注重交流,一般是小范围的交流,通过访问者对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评论和交互。

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适的就是去共同进行文档的写作或者文章/书籍的写作。特别是技术相关的(尤以程序开发相关的)FAQ,更多的也是更合适地以Wiki来展现。Blog也有协作的意思,但是协作一般是指多人维护,而维护者之间可能着力于完全不同的内容。这种协作在内容而言是比较松散的。任何人,任何主体的站点,你都可以以Blog方式展示,都有它的生机和活力。从目前的情况看,Wiki的运用程度不如Blog的广,但以后会怎样,还有待观察,毕竟Wiki是一个共享社区。

Wiki发展历史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建

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ppr/ ;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 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 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1995年3月25日维客历史正式开始

1995年5月1日“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1994年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1996年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1997年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1998年偏激的规划设计;

2000年维客本身;

2003年维客、社会学等。

社区引入并保留的概念创新:

1994年“近期访问者”(Recent 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 Index);

1995年“并不时新的变化”(NotSoRecentChanges);

1996年“线程模式”(Thread Mode)、“线程模式无益(Thread Mode Considered Harmful )

1996年“维客分类”(Wiki Categories);

1997年“路线图”(Road Maps);

1999年“更改概要”(Change Summary)(虽未继续下去,但却带来了快速变化

〔Quick Changes〕);

1999年“随机页面”(Random Pages);

1999年“(月度)变化”(Changes In )页面出现(“并不时新的变化”分离出去并逐渐消亡);

2000年“搜索助手”(Search Helper)

2001年test

Wiki的技术和规范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那不是乱套了么?其实不然,wiki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wiki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大家来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参与。虽然如此,还是不免有很多好奇者无意中更改了wiki 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做到既持面向大众公开参与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和规范包括:

1、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纪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

2、页面锁定: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外人就不可再编辑了。(虽

然wiki都有这个功能,但我看到使用它的甚少,这可能跟wiki倡导的精神相违背吧)。

3、版本对比: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

4、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5、IP禁止:尽管wiki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6、Sand Box(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Sand Box与普通页面是一样的,这里你可以任意涂鸦、随意测试。

7、编辑规则:任何一个开放的wiki都有一个编辑规则,上面写明大家建设维护wiki 站点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witkey与wiki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威客witkey和维客wiki在发音上相似,不少人士混淆与两个概念并产生误解。

维客wiki以人的自豪和自我体现为动力,把人类已有的杂乱信息和数据结构化形成可免费共享的知识,所以维客wiki占据了知识的共享区

威客witkey承认人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具有价值,通过知识的价值化促进人们使用自己的智慧参与解决问题,并形成结构化的有价值知识区,所以威客占据了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领域。

维客的问题

无数的互联网用户为维基百科贡献了智力劳动,无私的贡献导致维基的管理者不能随意的用其牟利,这就是维基的困境,虽然维客提出了维基经济学,但由于其没有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化,所以维基也就没有商品的概念,用经济学描述维基可以看作是一次炒作和混淆视听的行为。

到2008年1月9日本文写作时,维基的创始者们仍然没有了解维客wiki的起源和发展方向,这一点需要用威客理论来解答:

维客wiki起源于BBS的帖子修改权,传统只有发布者和网站管理员可以修改帖子的内容,当一个帖子所有的浏览者(相对)都能参与修改时,维客诞生了。

维客的前途有两个,最主要的方向仍然应以公益为主,通过调动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完成知识的沉淀和积累,另一个辅助方向是借用威客的经济激励功能鼓励人们参与维基的编写。

( 转载作者刘锋)

目前国内著名的维客(wiki)网站

维基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最强大的多语言版本) 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康Q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中华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互动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IT 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网络天书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维库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CookBus 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wiki

天下维客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生活说明书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EVE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网络大典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疯狂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MySQL Wiki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企业该如何有效的利用百科平台来做推广

企业该如何有效的利用百科平台来做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利用互联网做营销也在不断的上升中,很多中小企业看着互联网在不断的发展和成长,面对这一强势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块美味的奶油蛋糕,所以很多企业都在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做营销。然而企业想做好营销,前提则是做好企业的产品、网站、服务等信息的推广,对于推广方法来说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对企业可以带来独特的营销推广。从数据上来看,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利用百科平台来做推广,可想而知百科平台也是不错的推广平台,不然企业也不会这么的重视百科。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利用百科平台做推广,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建立词条的形式进行宣传,从而为企业达到提升品牌和知名度以及企业的形象,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百科的内容是很有权威度,用户也很相信百科上的内容,所以大力投入百科推广中。目前最主流的百科有百度百科、互动百科、腾讯百科、维基百科等,其中百度百科是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 笔者认为,如果企业可以有效的利用百科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快速提升企业的权威性以及企业的形象。当然了,企业想要做好百科平台必须要先学会创建百科,其实百科推广是很简单的,要记住两点,第一是建立新的的词条、第二是编辑已有的词条,企业常用的则是建立新的词条,不过想通过审核并不容易。那么,笔者拿百度百科做说明,跟大家交流一下笔者的经验心得吧。

一、巧用百度百科的编辑助手 首先,巧用百度百科的编辑助手。理论上来说,企业创建的词条内容越专业那么通过率就越高,很多推广人员在编辑词条的时候都想创建一个高质量的词条,但始终无法实现,因此为此头疼。其实不必担心,推广员要擅长使用编辑助手,这款编辑助手是百度为我们提供的,而且这款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有效的辅助企业推广人员编辑词条,掌握编辑助手的方法也很简单,进入编辑页面后点击导航中的编辑助手即可,然后找到适合我们的分类。 例如:笔者现在要为企业编辑词条,笔者通过编辑助手去编辑,首先笔者打开百度百科进入创建词条页面之后再点击导航中的编辑助手,进入到目录模版,然后笔者根据企业要编辑的词条找到最适合的分类,然后笔者参考系统给出目录模版与示例词条进行编辑。 二、词条内容要有可读性不要有广告信息 其次,词条内容要有可读性不要有广告信息。不得不说百度的产品是最鄙视有广告的信息,百科也是一样,所以笔者特地强调一下不要带广告信息,在编辑的时候要多写一些有可读性的内容,而且词条的文字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让用户看到内容之后觉得内容充满可读性,笔者的建议则是尽量制作一些知识型性的内容信息,一般企业名称、人名、产品名称都是比较好编辑的。一定要把词条做出价值来,不要胡编乱造不然不会通过的。

Wiki笔记(MediaWiki安装流程)

Wiki ●基本概念:Wiki源自夏威夷语的“WikiWiki”,本意是“快点快点”,翻译为 维客、围纪、快纪、共笔、维基等。Wiki是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由沃德-坎宁安于1995年首先开发,他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通过简单的标记语言来创建和连接一组网页的社会计算机”。 ●基本功能:Wiki包含一套能简易制作、修改HTML网页的系统,它允许 任何造访他的人快速轻易的添加、删除、编辑所有内容。 ●Wiki引擎: ?概念:就是Wiki软件,用来架设Wiki网站的软件 ?常用Wiki引擎介绍: ◆ASP的WiKi程序。ASP的WiKi程序总体感觉比较弱,或许开放的WiKi更喜欢开放的linux系统吧 1,Operator Wiki 0.3 语言环境:ASP+ACCESS 官方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projects/operatorwiki/ 演示: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maxzone/operatorwiki/wiki.asp 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codepubcom/2006/4/8/operatorwik03.rar 介绍:免费开源的国产WIKI程序,ASP+JavaScript写的Wiki 引擎,支持多语言、ACL,综合各种WIKI 的功能。 Operator Wiki 升级日志0.3:. * 完整的用户权限 * 支持ACL 进行权限控制 * 修正了一个标记冲突问题 * 修正登录问题 * 源代码采用Tab 代替空格,进一步缩小体积,主程序目前仅34.4K * 更良好的多语言支持 * 修正数十个关于表格和列表的问题 2,OpenWiki 中文版Build20060328 语言环境:ASP+ACCESS/SQLServer 官方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演示: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yow/ 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codepubcom/2006/4/8/openviki_yow.rar 介绍:国外的一个ASP Wiki程序,3d-gis汉化。 3, JsWiki - 开源ASP WIKI程序 语言环境:ASP 官方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projects/jswiki/ 演示: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 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d111732916.html,/codepubcom/2006/2/10/jswiki.rar

互联网思维成就现代企业

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本文中雕爷牛腩、三只松鼠、小米成功的案例,通过详细的剖析,总结了实现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法则,是目前为止关于用互联网思维改变行业最全面的一个总结。值得一读。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 公司600万美元投资。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再看第三个段子: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是小米。雷军说,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这里面有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社会企业的定义 - Isabelle 20101221

社会企业的定义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社会企业家指的是那些认识到社会问题,并通过运用企业家精神以及各种方法来组织、创造、管理一个企业,以达到改变社会最终目的的人。当一般的企业家以利润来评估经营成效时,社会企业家则以造成的社会变化作为经营的成效评估基础。大部分的社会企业家都在非营利组织或是社区组织工作,但是也有许多在私人机构或是政府工作。在某些比较小的国家或是政府,社会企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正足以弥补政府之不足;而在其他国家,社会企业家倾向与其他组织以及政府单位一起合作。 1996年,欧洲委员会成立了社会企业网络(EMES),EMES 网络设定了有关“社会企业”的社会指标,它们是: 1.由一群公民首创; 2.权力不是以资本所有权为基础; 3.牵涉到受活动影响的人们的参与; 4.有限的利润分配; 5.以及施惠于社区的清楚目标(EMES,1996)。 这些指标实际上对社会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美国的社会企业服务机构Virtue Ventures LLC创立者和负责人Kim Alter(2007)年对社会企业的综合特征从九个方面进行归纳: 1.运用商业手段和方法达到社会目标; 2.融合社会和商业的资本和管理方法; 3.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 4.从商业活动中获得收益来支持社会项目; 5.由市场驱动同时由使命引导; 6.同时衡量财务绩效和社会影响; 7.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满足经济目标; 8.从无约束收入中享受财务上的自由; 9.在达成使命的过程中融入商业战略。 阿育王(Ashoka)对社会企业家的定义反映了其对这种领袖人物的期望,该组织认为社会企业家是能够运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社会最紧迫问题的个人。这些社会企业家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具有雄心壮志以及持久的毅力,并能为更广范围内的变革提供新的想法。斯科尔基金会(Skoll Foundation)认为社会企业家是社会变革的行动者,是能够为人类带来福利的改革倡导者。 Roberts 基金会(New Social Entrepreneur)对社会企业家的定义是用“赚取收入的策略来追求社会目标”的人,并认为在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结合公共部门、私有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社会目的企业部门”(Social Purpose Business Sector),它是社会企业家的聚集地,他们所推动的每一件事,都是具有“社会目的和财务上自我满足的期待”。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国家社会企业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作为非营利组织处理和市场相关事务的策略,它结合公共服务的热情及企业化的途径来应对市场,使非营利组织在做好事(任务)和成本(经费)间找到平衡。

wiki介绍以及常见wiki比较

? 源文档 ?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是一个供多人协同写作的系统。与博客、论坛等常见系统相比,WiKi有以下特点: ? 1.使用方便 ?维护快速:快速创建、更改网站各个页面内容。 ?格式简单:基础内容通过文本编辑方式就可以完成,使用少量简单的控制符还可以加强文章显示效果。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的“[[条目名称]]”,可以直接产生内部链接。外部链接的引用也很方便。 ? 2.自组织 ?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相互关联关系也可以不断修改、优化。 ?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 3.可增长 ?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选链结,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使系统得以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取得。 ? 4.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内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或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来访者清楚观察得到。 ?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 ?几种wiki之间的比较? ?2012年1月29日 ?17:30 ?一.Mediawiki ? ?Mediawiki是全球最著名的wiki程序,运行于PHP+MySQL环境。Mediawiki从2002 ?年2月25 日被作为维基百科全书的系统软件,并有大量其他应用实例。目前 ?Mediawiki的开发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支持。 ? ?Mediawiki是建立wiki网站的首选后台程序,目前国内的天下维客等站点都采用?这套系统。 ? ?Mediawiki一直保持着持续更新。其原作者为德国的Magnus Manske。 ? ?二.Hdwiki ?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编号:10001121207 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完成人:黄叶文 班级:2010-12 学制:2年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张春雷 完成日期:2012-03-30

目录 摘要 (1)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 (一)产生及发展 (1) (二)形成原因 (2) 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 (一)语音特点 (3) (二)语义特点 (3) (三)语法特点 (4) (四)语用分析 (7) (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 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 (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 (二)评价社会热点 (9) (三)在标题中运用 (9) 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 (一)客观原因 (10) (二)主观原因 (11) 1.心理因素 (11) 2.社会共知基础 (12) 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Abstact (14)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作者:黄叶文 指导教师:张春雷 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 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这类流行语为什么能流行开来?其原因是什么?又具有怎样的结构类型?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一)产生及发展 “很X很XX”流行语最初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因网络流行事件传播开来。 原初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随后,一些官方人士也在正式场合使用这个句式。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副局长彭波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

企业维基很好很强大

企业维基很好很强大 许多IT部门都在运用维基方式处理从技术培训到项目管理的各种工作。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北美分公司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经理Ernest Kayinamura与另一名IT经理积极采用维基(Wiki)方式,以便最终用户更容易获取各种IT材料。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服务全部北美的众多用户,既然维基能够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Kayinamura何乐而不为?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个案,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内的技术部门借助维基这种便于管理、开销又低的Web 2.0方式,以促进工作小组内部或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早在1994年,就出现了第一个维基体系―WikiWikiWeb,设计者当初的设想是“维基成为切实可行的―最简单的联机数据库。” 15年过后,这个概念正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业内人士表示,与免费使用的公共维基相比,企业内部的维基往往有着更多层次的结构,采用比较严格的版权管理政策确保对企业知识产权的访问,从而达到支持特定组织或部门的目标。

那些企业维基的支持者们表示,与电子邮件和较复杂的知识管理系统相比,企业维基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自然的方式来共享信息、促进合作,完成集体任务。 减轻IT部门负担 Enel北美公司最早是在2005年启动的维基试点项目,最初他们是利用维基作为管理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中心。目前它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容管理平台,该平台让该公司的260名最终用户可以通过自助服务获取IT信息,而这些信息之前由Kayinamura领导的二人小组通过电子邮件或通过内部网络来分发。“工作量非常大。”Kayinamura说。 现在,Kayinamura的二人IT小组在使用Traction Software公司的TeamPage企业维基程序,它可以通过维基向最终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包括培训材料、计算机和手机使用政策、行业背景资料以及各种软件说明文档。 Enel在北美拥有及经营可再生能源项目,Kayinamura表示: “我们需要提供尽量多的自助服务参考材料,减轻IT部门的负担。我们为维基添加了许多资料,例如电子邮件摘要功能可以提醒员工注意任何新迈发布的内容。要是使用传统网页通知,员工去查看以往的邮件很不方便。” Kayinamura领导的IT小组还利用该平台作为放置关键

企业管理书籍推荐大全

管理,领导力,书籍推荐大全。 *【Ch.1:管理】 1.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1911年出版,2007年由NuVision出版社再版。这本小册子从纯粹历史的角度帮你了解管理学研究的早期情况。很有意思的读物。 2. 彼得·德鲁克著,《管理学》,19973年出版,2008年由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修订再版。通过此书你可以知道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洞见经久不衰的个中缘由。它很厚,超过500页,读起来也不是很轻松,但你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后继管理大师“新”观点、“新”发现的源头。 3. 华伦·本尼斯著,《怎样成为领导者》,1989年出版,2003年由美国基本书局修订再版。本尼斯是最早对领导力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至今仍是最棒的研究者、作家之一。 4. 保罗·奥斯特曼著,《中层管理的真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奥斯特曼认为,自己的商业研究同行只专注于研究大公司的CEO们面临的挑战,而这部分人其实只占管理者群体的极小部分。对此,他在本书中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研究中层管理者。 5. 史考特·亚当斯著,《随机管理:呆伯特漫画书》,安德鲁麦克米尔出版公司2000年版。呆伯特系列是所有管理者的必读书,它以搞笑的方式告诉你作为一名经理,什么是管理的禁地。 *【Ch.2:领导力】 1. 吉姆·柯林斯著,《从优秀到卓越》,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2001年版。一部商学经典著作,它分析了能够存续下来且表现良好的公司的共同特征。 2. 丹尼尔·高曼著,《打造新的领导者》,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高曼在本书中普及了“情商”的概念,帮助从商者理解,到底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人。 3. 詹姆斯·麦克格雷格·伯恩斯著,《领导力》,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1978年版。这是一本讲述领导力的经典著作,很值得一读。 4. 杰弗里·索南菲尔德著,《东山再起:卓越的领导者在事业危机之后如何触底反弹》,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回顾了一些成就非凡的领导者如何从岌岌可危的事业困境中挣脱并恢复过来。 *【Ch.3:激励】 1.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著,《企业的人性面》,1961年出版,麦格劳·希

基于Wiki的本体构建方法

第30卷第8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30№8 2009年8月JOURNAL OF T ONGHUA TEACHERS COLLEGE Aug.2009 基于W iki的本体构建方法 于江涛,毛慧珍 (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摘 要:该文提出一种本体构造环境方案,在W iki pedia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构造用户接口,降低用户构造本体的门槛,使用户在建立概念的同时创建本体.系统以OWL本体形式存储、管理和共享知识,还可以以系统已有概念为字典,对相关本体领域相关文本进行本体学习,自动建立本体. 关键词:本体构建;W iki;用户驱动;本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9)08-0019-02 收稿日期:2009-06-01 作者简介:于江涛(1969-),男,硕士,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1 引言 本体(Ont ol ogy)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是解决知识工程中一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它的优势体现在可以用于不同领域内的人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可用于语义网进行语义判断,还可对知识进行管理.本体的构建是本体应用的前提,一直是个烦琐的过程.传统上为了保证本体的正确性,领域本体的构建都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然而仅靠少数领域专家的参与难以实现领域本体构建的繁重任务[1],更不用说实现本体工程. 仅有少部分人来构建本体,主要存在两个问题:①本体的创建过程不在其用户的完全控制之内,一旦被发现有错误,发现者往往不能自已修改,而要求助于少部分人的本体建造者;②本体使用者不能抓住本体的重要性质,本体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在允许少量误差前提下,我们需要更快捷的方法得到大范围的领域本体.这便需要降低本体产生和维护工具的使用门槛,使更多人的参与进来. 本文提出了基于W iki技术的本体构建方法,用户可以通过模仿自然语言中词汇的出现过程来完成本体的建立,就像任何人都能发明一个自然语言中的词汇,任何人都可以依靠W iki技术建立自己的本体.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最终成为最完善和满足用户需要的本体.该方法以OWL本体来存储概念,在W iki pedia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构件的用户接口,用户在建立概念的同时就建立了本体. 2 基于W iki的本体构造方法 设计界面类似于Platypus W iki(Platypus W iki 是一个Sem antic W iki W iki W eb工程[2]),但提供更丰富的OWL Full抽象语法,需要用自然语言的名称,以期不需要高的应用门槛.当使用W iki 建立一个新的概念(C lass)时,会提示记录父类(subC lass O f),当然也可以新建父类.如果其父类已经存在就取其父类的属性(Property)来指导该类属性的建立.继而对属性建立dom ain,range等等.同时对概念给出解释性自然语言描述,最终产生OWL交换语法描述和解析树.OWL本体可供修改和共享. 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对概念或者本体进行修改甚至删除,但W iki引入版本控制概念,所以任何版本的信息都会被保存下来.引入用户投票机制,让相关概念的使用者以自己的评价权重对已有本体进行评价,得到评价最高的本体作为相关概念的系统推荐本体.本体的评价高低又反过来决定其作者的评价权重. 当系统的本体规模足够大时,可以依托这些本体作为基本概念的字典,对欲建立的某新概念,指定相关领域网站,利用网络爬虫抽取与之链接网站中的文本,从相关文本中抽取对概念的描述语句,不断进行本体学习,自动建立相关概念的本体.该本体的准确性虽然略低,但可以作为用户建立相关本体时的参考,有指导作用,至少可以减少欲建立该本体的用户的工作量.当前在本体自动构建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Ont o W are Pr oject的text2ont o,它以WordNet 为字典,利用text m ining从大量文本资源中得到相关概念的描述信息,自动建立出该领域的本体[3,4]. ? 9 1 ?

专家黄页与维基知识库

专家黄页 每个企业都有一批骨干员工队伍,这些员工拥有专业的技能和技术,具备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大多处在公司的关键岗位上,为企业各部门开展业务所必需的人才。作为企业各个领域的专家,是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核心力量。(蓝凌软件总结)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专家级员工都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他们拥有的知识没有流动起来,得不到有效的传承和复制。企业对各领域的专家缺少统一的管理机制,每位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大众员工来说是隐藏的,这直接影响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也难以发挥出专家的优势。因此企业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放大企业专家员工价值,使其经验知识得到有效的传递,培养出更多的专家? 如何梳理出企业专家队伍,使员工能够快速求助并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构建企业的专家网络系统,实现对企业内部专家的规范化管理,形成统一的员工专家团队,透过系统的互动交流机制,充分挖掘他们隐性的经验知识,并沉淀下来。从企业的角度,沉淀了宝贵的知识资产,减少骨干员工的流失对企业的影响;从企业专家的角度,能够大大减少他们的重复性工作,并放大他们的工作价值;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专家网络系统以专家管理为核心,通过和知识问答、组织架构的有效对接,实现员工、专家、知识的互动,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专家管理:支持专家分类的配置、添加专家、专家资料的维护等功能; 专家查询:通过人性化的查询和展示方式,轻松获取专家信息及专家分享的知识; 专家排名:帮助企业了解各专家的贡献情况; 向专家提问:在门户主页,或专家主页中,都可以向专家直接发起提问。 维基知识库 企业内部的某部分知识,除知识分类体系以外,对于知识本体,也希望能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编写及阅读,以便提高知识间的参考价值,例如对于案例的编写,用相同的模板编写同一类案例的参考价值要远远高于五花八门的模板来编写同一类案例。相同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提升知识查找速度。

企业使用社交媒体呈四大特征.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注册Twitter或是Facebook帐号,下一步就是对社交媒体工具进行重大调整。有些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绝大多数则在交学费。日前,在旧金山召开的Smash会议上,来自Twitter、Facebook、Salesfore、谷歌以及其它网站的代表向人们介绍了针对企业的社交媒体战略。 Altimeter集团的合伙人Jeremiah Owyang提出了社交业务四大准则:不要关注于特定的工具,要考虑更广泛的营销活动;准备参与社交活动会取得80%的成功;客户不再意你是什么部门;适时也不够快。尽管目前社交媒体并不完美,但维珍美国、康姆卡斯特和思科等正在实践上述准则。他们也是博客、Twitter、Facebook的早期用户。比如,早在2008年,康姆卡斯特的高级主管Frank Eliason就使用Twitter帐号与客户进行交流,解决投诉问题。目前,企业采用社交媒体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扩展。这些企业都在不断增加参与社交网站的员工人数。思科现已建立了7人团队,未来会提高到20至30人。康姆卡斯特也表示将增加社交媒体团队人数。人数的增加表明企业在线活动的频繁。目前,思科拥有25个博客和100多个Twitter帐号。二是身份认知。在企业内部,社交媒体也实现了新突破。企业会建立专门的团队从事社交媒体活动,同时,许多人也鼓励其它员工使用社交CRM工具,成为积极的内部客户。过去几年,企业关注于增加内容和与市场的交互。康姆卡斯特表示,有能力完成结构调整,优化组织,实现办公场所的民主化。社交媒体的扩张也会促使企业重树形象:其品牌认知度。据思科称,思科的社交媒体活动正在弱化企业的形象,使其更具人性化。三是关注于企业目标。思科指出,真正的方法是把企业的各个部门召集在一起,公关、营销、人力资源等,共同探讨重要的项目。如此,企业的付出就能得到最大的回报。维珍美国指出,灵活的模式有助于企业实现目标,并保持积极的反应状态。四是过于复杂。企业对社交平台非常支持,但也有一些顾虑。思科对最近推出了社区网页感到担心,这些网页是由Facebook 社区开发的假的维基网页。思科对自己的官方档案感到困惑,Brill指出,“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可以做任何事,Facebook开发的网页与我们企业的网页非常相似,用户很难分清什么是正式的,什么是Facebook开发的。”维珍也对Facebook平台缺乏透明度感到担心,呼吁Facebook学习Twitter做法,让企业更好地接入分析性工具或数据。

企业工作心得感想

企业工作心得感想 一、企业印象 很传统的制造企业,机械设计基本还是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上。所谓的cad也只不过是用autocad作平面图并打印出图而已,设计流程还保持着人工设计过程中所形成的纸面图档的审批制度。用cad了,还把电子数据变成图纸,,为的是遵循传统审批制度。从而让cad的优势全无。(评:其实不过小企业这样,有些中型企业也这样。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企业综合信息化水平很低,虽说有局域网了,但只是在“共享文件夹”那个层面上。而且只是在技术部内部实现初级联网,整个公司并没有联网。所以到了投标阶段,相关部门无法实现协同办公,做不到及时沟通,费时费工费力,相关信息必须打印出来才能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结果自然是费纸。(评:有些小企业甚至未联网,明显与时代格格不入)公司倒是有网站,只不过起到一个名片作用,没有计数器,不知道访问量多少,估计没有我的读者访问量大。没在阿里巴巴注册,发布信息,使用贸易通。公司与驻外人员联系时还是电话,仅有少量电邮。不使用商务im(即时通讯)软件如tm、msn、e话通、贸易通、netmeeting、rtx等。(评:有网站的小企业就不错了,有的连这个都没有,准确地说是

经常打不开) 以上说的仅是企业信息化而言,就企业架构而言,还采取工业社会的直线型职能分工上,企业内部按职能划分出若干出个部门,所谓“金字塔”结构。而信息时代的企业新架构诸如“扁平化”“直接管理”,“虚拟小组”“并行产品开发设计”等等尚未采用。(评:扁平化有点与中国国民劣根性相冲突) 在查阅公司有关文档后才晓得公司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宛如蹒跚学步的孩童,不懂it是情有可原的,不知道市场会不会给公司循序渐进发展信息化的时间。 二、工作环境 技术部基本实现计算机制图,但机器配置参差不齐,从win98到winxp都有;既有机械鼠标又有光电鼠标;既有officexx也有officexx。而cad则更乱,从r14到xx,各版本的cad都有。所以打不开cad文件常有的事。而我用的电脑则是元老级的,据说××来这时就有了,win98se的,老掉牙了,微软都放弃给它做补丁了。solidworksxx以上的版本根本装不了。正版软件没几个,用的起正版吗,仅就操作系统,办公软件,autocad而言,没个十几万下不来。赶上公司利润十分之一了。sw费用更高。一套就七八万。嘿嘿,难怪公司没有会sw的。(评:小企业根本不知道机械三维设计这码事,数控机床都没有,用正版sw有点浪费了,用d

Wiki服务器的配置

Wiki站点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共同维护的主题进行扩展。Wiki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页面的文本进行创建,更改和发布,比做网页和更新网页简单方便得多。下面我们来配置Wiki服务器。 一、安装Linux系统 要配置Wiki服务器我们首先要安装一个Linux系统,在系统中配置LAMP环境,这里我们使CentOS系统,装系统我们就不多说了,简单安装一个系统,但是要把编译环境安装好。 二、配置LAMP环境 主要软件包, 1. httpd- 2.2.17.tar.gz 2. mysql-5.0.20a.tar.gz (这个版本是已编译好的压缩包,解压后稍做配置即可使用) 3. php-5.2.17.tarr.gz 安装php所需的软件包(其中libxml2是安装php5必须的.) 1. libxml2-(version).tar.gz 2. libxslt-(version).tar.gz 3. curl-(version).tar.gz GD库所需要软件包(有人说PHP源码包里自带了GD2.0.28和zlib,只要安装GD的三个支持包:jpg,png和freetype,但是我们还是下载) 1. gd-(version).tar.gz 2. freetype-(version).tar.gz 3. jpegsrc.v6b.tar.gz 4. libpng-(version).tar.gz 5. zlib-1.2.3.tar.gz 以上软件的版本自行决定,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将下载好的软件都传到LINUX服务器上 1、安装MySQL 解压MySQL原码包 解压后进入到解压出的文件夹中 为保证数据安全我们在安装系统时做一个分区专门用来存储数据 上图中的/data就是专门用来存放数据的,我样把数据库也安装到该分区中

最新优势智业-营销科特勒:营销30时代的商业企业

优势智业-营销科特勒:营销30时代的 商业企业

科特勒:营销3.0时代的商业企业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总是走在营销学的前列,他最近提出的营销3.0非常系统地对营销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也为未来的营销指明了方向,也从营销这个角度证明了在新经济时代那些企业巨人强大的真正原因。 营销的三个时代 科特勒把营销分为三个时代。第一是所谓的1.0时代,正如亨利·福特所言“无论你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福特只有黑色的。”这就是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产品管理,营销也被局限于支持生产活动的七大功能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产品创造需求。麦卡锡的4P理论是那个时代的圭臬:开发产品,制定价格,进行促销和建立渠道。简而言之,此时营销尚停留在战术阶段,它几乎不需要任何创新。 营销1.0的时代,基本是卖方市场的时代,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逐渐进入买方市场时代,产品日益丰盛,为争夺顾客,企业之间开始了盲目的竞争。这时候,更多的营销因素诞生了,比如4C所强调的顾客、成本、便利性和沟通,营销也因为处于顾客需求不足的时代而愈发引起重视,亦逐渐从战术层面上升至战略层面。营销者认识到,要更有效地创造需求,必须改变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而代之以顾客为中心。STP战略的出现即是营销2.0时代的核心标志,它强调Segmenting market——市场细分、Targeting mark——目标市场、Positioning——定位。事实上,这是现今现代营销最常用的营销战略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脑、互联网逐渐进入人类的生活,随着网络化的深入,人类也开始变得高度互联,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消费者的消息变得异常灵通,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口碑效应的传播。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营销者又一次地开始了营销变革,使其专注于人类的情感需求。适应新时代的营销概念也应运而生,诸如情感营销、体验营销、品牌资产营销等等。先前以消费者为目标的传统市场定位模型已经无法继续创造需求,现在的营销者必须同时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这就是科特勒所谓的营销3.0。 但这并不是说传统的营销1.0和2.0已经完全失去作用,现代营销依然需要开发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提供4P的信息以及建立产品品牌,但是商业环境的变化,亦需要我们关注诸如经济萧条、气候问题、新型社会化媒体、消费者权益、新科技和全球化对市场以及消费者所带来的变化,新营销总是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 与旧时代截然不同的是,垂直市场的信任感正在消失,消费者对企业越来越不信任,包括企业的广告宣传。但是,消费者之间并未失去“信任感”,恰恰相反,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远胜于对企业。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本身也反映了这种信任关系的转移。现在的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消费者之间的口碑(大多数时候是网络口碑)而非广告。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企业的营销往往会和销售划上等号,这是一种说服甚至是操纵和欺骗,时值今日,还是有很多营销者会夸大产品功能并藉此来实现销售。 新型的消费者信任体系是建立在水平的关系之上的,水平化的信任体系是由消费者自己组成的圈子或社区,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产品体验已经不是一种单独的产品感受,而是个体消费者所产生的体验总和。淘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 一、引言 当今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中呈现出信息泛滥和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现象,知识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虚拟企业是基于共识目标而组成的动态协作组织,成员参与的流动性与各成员之间地域分布的离散性决定了组织内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能够及时、准确的交流和共享成为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 同时,虚拟企业的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随着互联网步入Web2.0时代,网络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地获取和共享信息的途径,而Wiki作为Web2.0中重要的知识协作技术彻底改变了知识的获取和转移模式,其自由便捷的交互方式更使得广大互联网用户从受众转变为传播的主体,给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此形势下,如何搭建一个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议题。 二、虚拟企业建设知识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虚拟企业网络化动态联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价值链中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创新应用的管理上,以使整个组织的知识在流动中不断增值。因此,一个开放、协作式的知识共享平台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竞争的全球化和不断加快的产品创新速度使得知识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在

此环境下,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依赖于彼此间的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想要提升整个组织的优势竞争力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共享,而搭建促进知识转移和共享的互联平台是实现企业联盟优势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虚拟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 (二)虚拟企业动态组织形态的需要。虚拟企业是由多个各具专长的敏捷型企业围绕共同的项目而组建的动态联盟,旨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能够迅速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其组织是可重组和可扩充的,各成员企业间则呈现出跨地域分布式并行协同合作的形态,需要依托强有力的信息网络技术突破空间的限制来进行有效的知识流管理和充分的技术交流,进而在联盟成员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这同样需要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知识共享平台来实现。 (三)成员企业及个体员工间沟通创新的需要。成员企业之间以及员工间的沟通都是基于知识进行的,知识分享有利于挖掘并传递隐藏在企业及个体员工中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资源。据调查,目前企业员工主流的学习方式:一是在互联网中学习;二是向有经验的同事讨教。在基于Web2.0 技术的知识共享平台上,信息能够快捷及时的沟通,联盟成员可分散在全球各地进行协同合作;企业员工能够通过平台获取专业知识、自由地分享经验、共同构建专业知识库。 广泛的讨论能够促进个人思维的活跃和集体智慧的产生,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企业推行“顾客利益代言(Customer_Advocacy)”营销的四大要素

企业推行“顾客利益代言(Customer Advocacy)”营销的四大要素 关于Customer Advocacy(来自维基百科的编译,仅供参考):是一种专门的客户服务形式,需要专门的客户服务技能,或者推荐竞争对手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等。在营销层面,它是指企业的一种全新营销模式——顾客利益代言,以此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是最近在国外营销界比较时髦的词语,不少大型企业早已经设置相应的专门职能部门解决这方面的需要。以下为全文内容: 首先对“支持者(Advocacy)”和“影响者(Influency)”的区别做个理解。概括来说:“支持者”指的是那些谈论产品或者品牌的人,不论品牌是否能听到他们的言论。他们对品牌很有亲和力,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对品牌产生了“情感投入”。而“影响者”是一些能够影响较多受众的人,他们通常有较高的Klout得分(一个测量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的分数),他们的言论常被媒体引用,从而得到更大的曝光。 来源:Britopian 编译:RuanruanLan@DamnDigital 品牌和影响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通过激励机制来建立的。当他们得到产品的首次(或者是早期的)试用、一次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独家”采访、或者一个全程免费的“互动营销体验之旅”。 而品牌和支持者(假设有的话)的关系建立靠什么呢?——爱。你一定在想,这个答案听上去太俗气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如果你爱你的消费者,他们也会以同样的爱回报你,并且还会告诉其他人。”这是一种无私互惠的想法,一个品牌在给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并没有指望他们有什么额外的回馈;而消费者也只是希望品牌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话虽如此,但是在创建“消费者支持计划”的时候,还是有四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基础架构、技术平台、内容规划和测量方式。 基础架构 为这个方案思考一下诸如“条款和条件”这样的基础架构,并将它们记录在案。这些基础架构包括各种信息: 甄选标准:一个选择品牌支持者的过程。它可以是任何形式,比如随机选择、根据消费者在Facebook上发布内容的频次选择,等等。消费者也可以自己申请成为品牌支持者。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Google公司为例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以Google公司为例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Google公司(中文译名:谷歌),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Google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卢姆共同创建,因此两人也被称为“Google Guys”。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英语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包括中国)。 Google公司的名字由于一个小小的巧合,当时安德森建议的是Googol,这个词的意思是10的100次幂,意味着用技术去征服浩瀚的信息。但是去检验这个词有没有被用过的时候,安德森误把Googol 打成了Google,Google公司的名字由此而来。 Google公司的主要服务、产品主要有:谷歌地球、谷歌邮箱、安卓系统、谷歌翻译、Google desktop…… 二、Google公司创新的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1)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是以物质为基础的。 (2)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同时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兴起。在知识经济的模式中,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动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成为一种趋势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影响了行为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