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与双赢

?----------------------- Page 1-----------------------

旅游学研究

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与双赢

崔 峰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南京210095)

=摘 要>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

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同时, 要十分注意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应该是
处理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南京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 座历史文

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

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 剧。因此, 如何协调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的关系, 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所在,并深刻剖

析其原因, 最后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南京; 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当前,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功能 标志。新世纪的城市不仅要包括现代文化、新的城市形

和规模将日益扩大。在这一过程中, 如何保护、利用城 象,更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

市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并使之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得 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路, 更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益彰,越来越成为世界上许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城市历

遇到的难题。 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 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

标志。而且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趋同现象的日益加重, 保
1 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 ) 矛
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显得更为重要。可见,历史文化遗产
盾? 统一?
保护是城市现代化建设题中的应有之意。

城市作为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 它的现 11 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基础

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上的。我国是历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 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

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 对于一座城市来讲, 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城市最大的特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城市现代化建

设中, 我们必须 色,也是城市特色内涵的最重要、最集中的表现。

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对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 在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城

此,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市长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 市文化遗产上, 不但已成共识, 而且已成法律。如俄罗

精辟阐述:/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 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 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除, 尽管

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 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 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

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 不是相互割裂、更不 变。如今的涅瓦大街, 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5 白夜6

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 中所描写的涅瓦大街情景无大差异, 甚至连那古老的灯

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 柱还是那样的相像。德国规定, 凡80~ 100 年以上的建

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0 筑都必须无条件的保留。而这些均是它们吸引世界各

11 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游客眼球的/ 法宝0, 也是它们区别于世界其他城市的

众所周知,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每个时代都 最大财富。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城市文化, 都不是凭空

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因而, 城市是/ 一种 创造的,它的繁荣与发展, 都是以前人创造的文化遗产

文化形态,是历史发展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积淀0 。保护 作为出发点和依据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任何割断历史、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保 抛弃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 都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从

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人 这一角度来讲,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创造与建设现代

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也是城市自身内涵不断丰富的 特色城市的基础。

32

----------------------- Page 2-----------------------

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与双赢

113 城市建设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与机遇 尽; 由于老城改造中的过度开发, 使美丽的莫愁湖成了

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转向包括 包围在高楼大厦中的一口/ 天井0 , 极大地破坏了其原始

城市文化在内的复合竞争, 人们越来

越注重从文化、景 景观;另外, 作为南京文化象征、也是南京城市最大财富

观、生态等角度来认识城市和评判城市。以文化提升城 的民国建筑, 由于城市改造而拆毁( 如原中央银行等) ,

市的知名度及综合竞争力,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近 目前正以每10年减少20% 的速度/ 谢幕0 。

年来, 国际上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文化战略, 纷纷 造成上述问题和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认为, 原

将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如英国老 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 也有现实的; 既有认识的,

牌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为改变其由于工业衰落而导致的 也有实践的; 既有经济的, 也有技术的。归纳起来, 主要

城市衰落,提出了新世纪将曼彻斯特建设成为/ 创意之 有如下几点:

都0 或/ 文化之都0 的发展战略; 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也提 21 1 规划设计滞后或不当

出了/ 城市即文化, 文化即城市0 的观点, 并把/ 动态保护 城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稍有疏

文化遗产0 作为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个 忽,就可能给城市带来无法抹去的伤疤和深深的遗憾,

不争的事实是, 城市建设越是现代化, 人们对作为城市 在此过程中,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文脉和城市文化起点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需求和要求就 用。但令人扼腕的是,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其

越高。从这一意义上讲, 城市建设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在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缺憾是有目共睹的:如在中山门

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一带有着博物院、档案馆、明故宫遗址的古建筑群中, 却

不知什么时候矗立起一座五十多层的现代化高层建
2 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悖
筑) ) ) 希尔顿酒店( 现维景国际大酒店) ; 除此, 周围还
论) ) ) 两难境地 有钟山宾馆、五十五所家属楼等高层建筑, 严重地破坏

当前,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随着大规模 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空间的观赏性, 使原本恢弘、壮观

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城镇建设、旧城改造工程等的蓬 的南京博物院黯然失色; 再如沪宁高速公路的修建, 直

勃开展, 全国各地的城市几乎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中山门,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罕见的, 从城市风格来

受到不同程度的冲

击和破坏,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 讲,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性,尤其破坏了中山陵、月牙湖

严峻形势,南京也不例外。 与东郊的风景带。还有前述中山东路上由于地铁的兴

一是市政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城市 建,具有/ 文物级大树0 之称的法桐为了/ 地下动脉0 而不

要发展,交通要先行0 , 南京作为一个拥有500 多万人口 得不/ 背井离乡0 , 则完全是由于规划滞后和不到位造

的特大城市,近年来,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道 成的。

路的拓宽, 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 21 2 体制不畅与管理混乱

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与 由于历史原因, 南京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均

减少,城市文化韵味的降低。如随着集庆门的开辟和中 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 各部门往往仅从本部门的利益

华路、中山南路的拓宽, 明清古街巷加速消失, 像夫子庙 出发,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 很多情况下造成对历史

周围的大小石坝街,/ 总统府0 前的二公祠, 市府大院内 文化遗产的多头管理, 甚至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 因而

的武庙后殿, 门东的剪子巷( 古乌衣巷) , 门西的钓鱼台 直接导致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或很难加以统

等古老的街巷, 均因拓宽道路而毁于一旦; 由于宁杭高 一开发和利用。如目前的明城墙就有七八个部门( 系

速二期工程架桥的需要, 享有/ 南京文明摇篮0 的江宁老 统)在管理, 包括旅游、文化、城建、园林、企业、高校等,人

鼠墩史前文化遗存, 因遭到施工单位的野蛮破坏, 使大 为地将完整的明城墙划分为不同的段落, 由于分割管

量珍贵文物流失;甚至连被称为/ 南京城市名片0 的法国 辖,不要说开发利用,就是统一修缮都很困难; 类似的遭

梧桐树,也因道路的拓宽、地铁的施工而被迫/ 搬迁0 ; 同 遇也发生在已被建设部列入南京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

样, 由于地铁二号线的建设, 作为展示南京古都风貌重 / 天后宫0 (现归属三鸿食品公司)上, 由于产权不明,文化

要场所的明故宫可能又要面临灭顶之灾( 针对于此, 地 局及止马营街道文化站无权去恢复它的原貌, 致使好端

铁二号线明故宫站点的选址曾经一度陷入难产) 。 端的一处文化古迹, 现在竟沦为建材仓库和房产中介

二是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旧城 场所。

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

和生活环境, 21 3 保护不力与监管缺位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在旧城 目前,南京在对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方面的工作还

改造中不切实际地搞所谓大手笔、大气魄、大开发, 导致 存在着一定问题, 这可以用下面一组数据加以印证。在

地下文物遭到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为了城市发展 2003 年, 由南京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南京城市形象课题

的需要, 位于清溪路西侧的明太子宫遗址几乎被破坏殆 组,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500 份, 对南京市民进行了/ 南

33

----------------------- Page 3-----------------------

旅游学研究

京城市形象问卷调查0, 在对受访者进行南京历史文化 方国家立法经验, 尽快制定保护南京历史街区的工作条

保护工作评价结果的分析中, 认为南京对历史文化保护 例并严格执行; 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不断完善保护区

较好的只有 89 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211 9%; 另外有 的各级各类立法, 为保护区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要围

601 3% 的人认为/ 一般0; 1415% 的人认为/ 不好0 。由此 绕文物古迹保护、城市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

可见,在广大市民眼里, 南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还 场管理等加紧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人为

不完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任重道远。加之, 由 损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制止。要

于相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管乏力, 致使在很 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

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搭建违章建筑的事件频繁上演。 体格局中去, 与城市同步进行, 共同发展。通过规划把

如有媒体报道,在位于黑龙江路1 号明城墙北线, 近年由 历史文化资源完整有效地保护起来,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

于周围房地产开发密集, 开发商干脆在这段城墙上搭起 来, 以延续南京古城已有的文化风貌, 营造南京古今浑
2 然一体的文化氛围。
临时用房,面积竟达2000m 。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和相

关部门的保护和监管不力有一定关系。 从国内来看, 1997 年12 月,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云

214 意识淡薄与利益驱动 南省丽江古城和山西省平遥古城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

造成南京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的原因, 笔者认 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5世界遗产名录6 , 这既标志着


, 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 与施工单位和某些个人甚至 这两座古城所具有的独特历史价值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一些管理者对法律的漠视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不无 同时也标志着这两座古城的保护工作达到了世界遗产

关系。在他们脑海里, 可能并不懂得, 自然遗产和文化 委员会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座古

遗产是天赋与历史积淀的,不可再生, 一旦破坏, 就很难 城的保护工作不仅没有与当地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恢复,甚至永远消失。他们只看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产生冲突和矛盾, 相反, 古城与新区各有自己的功能和

的经济价值,而对其丰富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 特色,二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与平遥、丽江一样,建城

值却知之甚少。只重开发, 不重保护, 简单地把高层建 史已达2500 多年的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苏

筑理解为城市现代化, 对保护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 州,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中, 也确立了/ 保护古城, 建

不够重视,在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 致使许多具有历史 设新区0 的发展思路。可见, 协调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

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区和建筑遭到破坏。个别单位甚至 的关系,/ 新旧分治0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思想。事实上,早

置公众利益于不顾, 大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来疯狂掘 在2001 年底, 南京市就明确提出了/ 一城三区0 (河西新

金,如位于新街口现工商银行南京分理处( 原民国时期 城,仙林、东山、江北新市区) 的城市发展新思路。今后,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头顶上严重影响建筑整体风貌的巨 必须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政策引导把建设重点投向河

型违法广告牌, 何以能存在如此之久, 其中巨大的经济 西新城,不断优化城市布局, 使南京实现跳出/ 明城墙0

利益是最大的阻力。 发展的跨越, 以减轻老城压力, 从而在空间上为南京历

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3 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统
31 2 创新保护思路, 努力寻找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
一) ) ) 双赢之路
产保护的平衡点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尽管是社会经济 在现代文明摧城拔寨式的/ 进攻0 中, 顽强存活下来

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故步自

的城市记忆的身影越来越少。南京作为一座拥有2 500

封, 而应积极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 即如何 年左右历史的古城, 能否找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两者

处理好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两者之间的关 的平衡点, 很多专家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其实, 在南

系, 就显得十分迫切。为此,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 京,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 联姻0 的事例很多。2003 年,

31 1 借鉴他山之石, 通过严格立法与规划来保护城市 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过程中, 地下发现了六朝台城遗

历史文化遗产 址。当时在很多专家的提议下, 建筑设计方对南图新馆

从国外的情况看, 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 的原设计方案进行了改动: 在与古城墙遗址位置差不多

2
面,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 法国 相同的高度设立一个约300m 的大厅( 位于负一楼) ,将

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和历史风貌;维也纳 这次发掘出的一段六朝砖路、古城墙基、瓷器等按原状

坚决不允许在多瑙河以北建高层建筑; 美国法律明确规 保留、陈列于此,遗址层面高约1m, 上置一特制厚玻璃

定文化遗产是/ 瑰宝之地0 , 严加保护; 日本在1971 年专 罩覆盖,观众可踩着玻璃罩向下参观。这种在充满现代

2
门发布了5关于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6 ; 前苏 符号的钢架玻璃幕墙建筑里, 保留了300m 六朝古城遗

联在1949 年公布了历史名城名单, 把这些城市置于建筑 址的/ 馆中藏遗0 之景, 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宏

纪念物管理总局的特殊监督之下。为此, 我们可借鉴西 伟建筑、神奇工程。类似地, 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与甘

34

----------------------- Page 4-----------------------

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与双赢

家大院、地铁二号线逸仙桥站风亭的设计与西华门、宁 tp:/ /gb1 chinabr adcast1 cn/ 1827/ 2004/04/26/ 404@

杭公路与明孝陵下马坊都达到了很好的交融效果。这 141036_21 htm, 20041 41 26

些实践都为我们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 温家宝1 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

313 理顺管理体制, 积极营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环 的关系1 中国文物报,2001- 08- 05

境氛围

3 朱铁臻1 建设现代化城市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 中

前已述及,我国现行的历史文化遗产行政管理体制 国经济时报,2004- 07- 08

有很多弊端,对这一体制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 4 许瑞娟, 翟宝辉1 论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

是参考日本经验, 进一步明确与分清我国城市规划与文 策略1 城市规划汇刊,2004(3)

物管理部门的职责权力, 即文物与文化部门只主管文物 5 韩红林1 有令不止) ) ) 明太子宫再遭野蛮破坏1 现

保护管理工作, 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 代快报, 2004- 11- 09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建设控制地带等内容, 由城市规划管 6 薛林1 宁杭高速公路毁掉/ 南京文明摇篮01 现代快

理部门主管;二是参照英国单体系的行政管理体制, 历 报, 2006- 02- 24

史文化遗产完全由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主管, 可以由城市 7 赵守成1 人造景观破坏城墙壮美) ) ) 政协提案呼吁

规划部门作为主管部门, 文物部门将文物建筑、遗址等 保护南京文物原真性1 现代快报,2006- 01- 07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权移交, 或者建议成立一个名城保 8 高路1 民国游能否游出历史原味1 现代快报,2005-

护的专门行政主管部门, 其职能为: 制定、宣传和执行名 05- 30

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制定历史文化遗产的 9 邓晟辉, 姚亦锋1 城市历史地段保护策略研究) ) ) 以

选定、修缮标准与程序,并负责其申报与审核上报; 负责 南京明故宫地段为例1 城市问题,2005(5)

名城保护的融资与资金管理等相关事务。 10 本报记者1/ 丢魂说0直批南京城建7 大败笔1 南京

314 增强保护意识, 切实提高人们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晨报,2004- 11- 22

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1 赵守成1 七八个/ 婆婆0 盘不活南京明城墙1 现代快

首先必须增强领导者的/ 文化遗产保护0 意识。国 报,2006- 03- 11

内外经验表明, 经济社会发展的/ 腾飞时期0 , 也是历史 12 何晔1 妈祖神殿竟沦为仓库1 现代快报, 2005-

街区、古建筑等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因而也是历 11- 08

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领导者和决策 13 本课题组1 对南京城市形象问卷调查显示: 9 成市

者,必须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深刻领 民热望提升南京形象1 南京晨报,2004- 11- 23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不仅不会构成现代城市的障碍, 14 孙兰兰12000 平米违建爬上明城墙1 现代快报,

相反恰恰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 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保 2006- 03- 04

护历史文化遗产的/ 责任0 重大, 正确处理好建设、发展 15 孙兰兰1/ 民国0 头上广告牌终于拆了1 现代快报,

与名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对 2006- 07- 21

全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广大市 16 郭文权1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考1 现代城市研

民的思想认识, 引导全体市民树立和形成/ 保护城市的 究,2005( 9)

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0 的共识, 使人人都来关心和 17 胡玉梅, 毛丽萍1 南京多处建设与文物成/ 亲家01

支持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现代快报,2006- 05- 25

18 刘敏, 李先逵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调控机制的

思辨1 城市保护与更新,2003( 12)
参考文献 19 罗小平1 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 中国

1 范毓周, 孙心菲1 积极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1 ht- 城市化,2003( 11)

35

----------------------- Page 5-----------------------

旅游学研究

Study on the Double Difficult and Double Win between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History Cultural Inheritance Protection in Nan ing

CUI Feng

(C llege f Humanities and S cial Sciences,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Abstract The city c nstructi n and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pr tecti nps antin my is the pr blem that the

s cial ec n my devel ps a particular stage and canpt get ar und1 As we speed the city c nstructi n and

impr ve residentsplife c nditi ns, in the meantime, we sh uld n tice t pr tect the g d city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verily,and this sh uld be the basic principle that handles the relati n f city c nstructi n and

inheritance pr tecti n1 Nanjing is the first ne f the 24 hist ry cultural cities which ann unced by State

Department in China, its hist ry is l ng, the cultural res urces is abundant1 But in recent years al ng with

the fast devel pment f the Nanjing city ec n my, the city c nstructi n and the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pr tecti nps antin my turns w rse increasingly1 Theref re, h w m derate the relati n between the Nanjing

city c nstructi n and the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pr tecti n i

s a imp rtant t pic which need t earnestly

research1 This text analyzed the dialectics relati n between the city c nstructi n and the pr tecti n f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at first,p inted ut the difficult places f M derating the relati n between the city

c nstructi n and the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pr tecti n in Nanjing, and deeply analyzed its reas n, finally

put f rward the suggesti ns f m derating the c ncrete f the tw s relati n1

Key words Nanjing; the city c nstructi n; hist ry cultural inheritance; pr tecti n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