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4《古诗三首》第1课时总计1节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山行》。

3.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2.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以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诗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生1:老师,我知道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2: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千古流传,朗朗上口,我最喜欢了。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可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秋天的古诗,看看诗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3.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古诗《山行》,《山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呢?题目的意思就是在山上行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杜牧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5.助学资料。

课件出示: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枫林:长了许多枫树的林子。

6.质疑课题,看到古诗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作者为什么要去山里行走?

(2)他都看到了什么?

从学生熟知的古诗入手,引导他们畅所欲言,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诵读学习古诗营造良好的氛围。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是给予学生课前预习的肯定和鼓励,也有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古诗的作用。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寒径斜霜

(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4个生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径: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它的读音强调是jìng,而不是jīng。

寒:上下结构,宝盖稍宽,中间三横紧凑,撇捺舒展。

霜:上下结构,书写“霜”时“雨”扁宽,下部“木”“目”等分。

(4)用形近字区分生字的写法。

如:寒—塞,径—行—经。

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忆理解生字?

生1:斜:我会用顺口溜记忆这个字,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生2:看到“斜”我脑海里就出现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我明白“斜”的意思就是弯曲不直。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能用多种方法记忆理解生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观察、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山行》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看插图,读完后和同桌交流。

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我们跟随诗人来到山上,首先看到了什么呢?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2)为什么称山为“寒山”?“远”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因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天气比较寒冷,所以诗人说“寒山”。“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山的高大。)

(3)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生:听到有人家这几个字,我仿佛看到山间炊烟缭绕,鸡鸣犬吠的情景,

让我感觉寒山不寒,反而充满生机。

(4)诗意:登上深秋的山,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在深山

之间,隐约看到山中有几户人家。

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第三、四句,看看图,想象画面。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

(2)诗人为什么停下车子不走了?你能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停车坐爱枫林晚)

(教师点拨:“坐”是“因为”的意思。“枫林晚”指深秋的枫林景色。)

看图说说这枫叶红得怎样?

教师点拨:“红于”的意思就是比……还要红。

(3)小拓展:

梨花白于腊月雪。(对学生不做强求,也可以用现代句子。)

(4)你喜欢这样的枫林吗?喜欢火红的枫叶吗?通过朗读把自己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5)诗意:我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虽然是深秋,但是作者却向我们展示了白云生处的人家和比二月花还红的霜叶,让人感觉生机盎然,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3.背诵古诗。

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背诵这首诗?(课件出示)

生1:《山行》这首诗可以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

生2:我觉得这首诗朗朗上口,容易背诵。

生3:我用划分节奏的方法诵读古诗,读着读着就能背诵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做到字正腔圆,音韵流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句,很有画面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察觉到晚秋的山中有人的踪迹,寒山不寂寞,从而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4《古诗三首》第2课时总计2节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赠刘景文》。

3.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2.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内容。

1.齐背古诗《山行》。

2.上节课我们通过看主题图片、教师讲解等方法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秋天的确是美丽的季节,在诗人眼中秋天充满了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其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等。

4.助学资料。

课件出示: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橙和橘的区别: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设计意图:

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和橙橘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赠刘盖菊残君橙

(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理解生字?

生1:“赠”偏旁是“贝”,就是钱的意思,就是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赠”是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右部上宽下窄。

生2:我认真观察了“刘”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文”,书写“文”时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它是一个姓,我的同桌就姓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记忆会更牢固一些。同学们真棒!你们看“橙”字,这个字笔画比较多,记忆的时候可以分开分析,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木”,书写时木的最后一捺要写成一点,右边是登山的“登”。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记忆得更牢固,也更有成就感。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师: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刘景文与他谈得甚欢,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二句。

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语、句意。

(2)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荷尽:荷花凋谢。

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在诗中指的是荷叶。

菊残:菊花开败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节。(出示残荷和快要凋谢的菊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生1:我家旁边就是荷花池,所以荷尽的情景我看到过,我很容易理解。还有,我在网上也搜索了残荷的图片,和同学们互相交流过。

生2:“擎”这个字我用动作表示更容易理解,我来做一下。

(3)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生:听到“傲霜枝”我仿佛看到深秋季节,虽然菊花都开败了,但它的枝条还在霜雪中挺立。

(4)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的枝条挺立。

(5)你体会到了菊花什么样的精神?

(指名再读古诗并回答:不畏严寒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它的赞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诗人又带领我们领略了怎样的风光?自由读第三、四句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

(2)“君”指的是刘景文。在这个深秋季节,金黄的橙子和青绿色的橘子已经挂在枝头了。

(3)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快乐与喜爱之情。)

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看图想象画面,教师点拨多种形式理解古诗,体现深秋色彩的艳丽,让人感觉到这是富有生气的秋天、充满诗意的秋天、满满收获的秋天。也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4《古诗三首》第3课时总计3节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夜书所见》。

3.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2.能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体会古诗的意境,体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是美丽的,在诗人眼中也是悲凉的,秋天总能引起人们的无限愁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夜书所见》。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在夜里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回想一下前面两首古诗的学习方法,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4.助学资料。

促织:蟋蟀的别称,属于蟋蟀科,也叫蛐蛐儿。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为学习这首古诗做铺垫;课前搜集资料,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也给学生一个能力方面的肯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古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送挑

(2)请学生独立、仔细观察这2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记忆这2个生字?

生1:“送”半包围结构,“送来”的意思。写这个字的时候走之底的最后一笔要写长一些,包围住“关”。

生2:“挑”,我会做“挑”的动作。它是个多音字,读tiǎo和tiāo。

挑战一下吧。填上合适的音节:(课件出示)

我的小弟最挑.()食了,这个习惯可不好。

我要挑.()战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争取进步几名。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4.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齐读的方式熟读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交流的方法识记生字可以记忆得更牢固,用情景判断多音字的练习,巩固了两个读音。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自学。

(1)练习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2.思考:从哪里能看出作者思乡的愁绪。

(1)品读第一、二句。(课件出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节奏划分:课件出示(播放比较低沉的背景音乐)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②观察课文插图,读第一、二句,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自己是“客”?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萧萧”形容风声。诗人看到梧桐树叶,树叶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萧萧”的声音。(播放风吹树叶萧萧的声音,大概三十秒)

“客”,是因为诗人身在异乡。

③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和江面,在这样的夜晚,假如你一个人身在外地,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呢?因为独孤寂寞,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1:假如是我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会想到家。我的家乡也在外地,有时候就会很想妈妈。

生2:“动客情”就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④闭上眼睛听一名同学诵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生1:我能感受到诗人站在江边,深秋的凉风吹在他身上,诗人感到很孤独。

⑤诗意:萧萧秋风吹动着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小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乡的古诗?(课件出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2)品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说具体。

②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挑”就是捉的意思。

“篱落”就是篱笆。

③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④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⑤感悟作者的心情:看到夜晚篱笆旁的灯光,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捉蟋蟀的场景,内心充满了亲切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根据诗句,边看图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1课时总计4节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是什么样的?请你描述一下。(课件出示几张光秃秃的水泥道的图片)

(出示几张梧桐树叶。)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片片叶子像什么吗?

2.师: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里,这梧桐树叶就像金色的手掌,那么铺满这种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张秋生,出生于上海,天津静海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等。

5.助学资料。

梧桐树:别名青桐、桐麻,也属落叶大乔木,高达15米;树干挺直,树皮呈绿色且平滑。原产中国,南北各省都有种植。(课件出示几张搜集的梧桐树的图片)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

(1)金色巴掌是什么意思?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场景问题导入新课,由描述自己熟悉的水泥道到引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样能引起学生讨论话题的兴趣,自然引出这篇课文。由课题引发学生的疑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分类写字。

(1)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铺、泥、院、排、规、棕。

左右同宽:印、乱、列。

左宽右窄:则。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晶”“紧”和左右结构的字“规”“则”,学生练写。

晶:上下结构,注意上部的“日”要写扁一些。

紧:上部稍宽,捺舒展,下部笔画要紧凑。

规:左部最后一笔是一点。

则:左部最后一笔也是点,不要写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抄下来。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用多种方法,如图片理解词语、生活情景理解词语等掌握了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在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生字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晶”应重点强调写法。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

本文描写了秋天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每一片树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手掌,给水泥道增添了诗意,增添了美。

通过预习阅读,初步学习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总计5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初步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水泥、放晴、明朗”等14个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水洼脚印凌乱

雨靴增添棕色

1.学生开火车认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水泥道很美丽。

生2:这是一条富有诗意的道路,谁看到谁都会喜欢的。

设计意图: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

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季节和天气的词语读一读。

②找一找哪个词语说明秋雨下的时间很长。

(2)小组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生1:“秋风”“秋雨”交代了季节和天气。

生2:从“一夜”这个词语体会到秋雨下的时间长。

2.小组交流,学习第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和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②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谈谈自己发现的美丽。

③还有哪些词语能体现水泥道的美丽?

④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修辞体现了什么?

(2)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①课件出示: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出示晴朗天气的图片)

“明朗”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生1:我知道明朗的意思,就是光线充足,明亮。

生2:用查字典的方法很方便啊,字典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还能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明白明朗的意思。明朗—晴朗。

师:从“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这几个词语和短语中谈谈自己发现的美丽。

生1:从这几个词语的描述中我能知道水洼清澈,都能把蓝天映到水洼里了。这么可爱美丽的水洼,镶嵌在水泥道上,也让水泥道更美了。(课件出示课文情景:水泥道上有着亮晶晶的水洼映着蓝天的图片)师:你还能找出体现水泥道美丽的词语吗?

课件出示:

闪闪发光的地毯闪着雨珠的叶子金黄金黄的叶子金色的小巴掌凌乱

指名读一读。

②读词语想象画面。

生1:这是一条多么美丽的水泥道啊,“金黄金黄”展现了梧桐树叶颜色美,“闪着雨珠的叶子”让我们感受到梧桐树叶的勃勃生机。

生2:“金色的小巴掌”体现了梧桐叶的姿态美,而“凌乱”体现了梧桐树叶排列的不规则美。

生3: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一条美丽的、亮晶晶的水泥道,让我忍不住也想去课文中走一走这条路。

生4:看到“凌乱”这个词语,让我想起我早晨起得晚时忙着去上学,被子也顾不上叠,屋里乱七八糟的样子,那就是“凌乱”吧。

③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谈谈你的体会。

课件出示: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④指导朗读:朗读时,语调要优美,用欣赏的语气,语速可略慢。

师:说一说这些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把“水泥道”比喻成“彩色的地毯”和“印着图案的地毯”,多么富有诗意的比喻,让我忍不住爱上这条道路。

生2:把“梧桐树叶”比喻成了“小巴掌”,多可爱的比喻,我都想去摸摸这个小巴掌了。

生3:“棕红色的小雨靴”被比喻成“棕红色的小鸟”,真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我也能感觉这个孩子的可爱和快乐。

⑤抄写自己喜欢的比喻句。

⑥你也尝试着写一写比喻句吧。

课件出示:

美妙的小雪花呀,像一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降临人间。

那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地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谐。

⑦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指名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走得很慢?

生:因为这条路太美了,“我”舍不得走太快。但还是怕迟到,所以赶着去上学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3.指导学习第10~11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重复“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1)教师指名读第10~11自然段。

(2)首尾呼应,再次强调这是秋日美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课文、图文结合等方法,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同时,也关注文章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初步引导学生感受结构之美。

三、运用方法,仿写练习。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么美丽的发现啊!你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其他地方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景色呢?试着写一写吧,不需要写太长,几句话就行。

2.学生仿写。例文展示:

我出去散步的时候,天开始放晴了。路面多了很多昨夜大风吹下来的树叶,再加上被水粘住了,那一片片树叶落下来形成的一个个美丽的图形,真像昨夜有名画家来门前涂涂画画。从家门口一直到小路的尽头……(课件出示例文描述的情境图)

3.小组交流。

4.教师评价。

师小结: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善于用比喻句,你也能写出生动、有趣、可爱的文章。

设计意图:

设计仿写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语言方式,善于用比喻句把句子写生动,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师小结:本文描写了秋日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景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5《秋天的雨》第1课时总计6节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通过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的意思。

2.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通过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的意思。

2.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下雨,那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呢?(课件出示各种下雨的图片,选择动

态图最好)

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2.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份关于秋天的礼物:秋天的雨景。(课件出示秋雨的图片)

师:是啊,秋天的雨就是如诗如画,就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文章:《秋天的雨》。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陶金鸿,女,1969年出生,获硕士学位,浙江教育学院教授。文学成就:曾获江苏教育学院2004-2005年论文评比三等奖。

5.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邮票: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的方寸空间,常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

小喇叭:广播宣传用的扬声器。

喜鹊:一种人们认为非常吉祥的鸟。

松鼠:哺乳纲啮齿目中的一科,特征是毛茸茸的长尾巴和匀称灵活的身体。

青蛙: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杨树: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

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喜光,喜湿,耐寒。

(出示几张上面介绍的助学资料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不太熟悉的事物)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

直观导入,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秋雨,并把秋雨与春雨和夏雨做对比,比较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介绍,也让学生对这些不常见的事物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盒、颜、料、票、飘、争、仙、闻、梨、勾、油、曲、丰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淡、仙。

左右同宽:颜、料、飘。

(4)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飘”的右部“风”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一捺。

(5)学生练写。

争:上部不要过大,中横要长一些,竖钩居中要写直。

料:书写要紧凑,左部“米”最后一笔是点。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句子抄下来。

6.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借助图片、动作演示、再现生活情景等掌握了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自主认读、独立观察,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争、飘”应重点强调写法。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每个自然段中找一两句话来概括。

2.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回答。

第1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2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3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

(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物的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然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6《秋天的雨》第2课时总计7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总起句,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秋雨的3个总起句,尝试迁移运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有特点、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秋雨的美丽。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关注文中难懂的词语,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感受秋天的美好,仿照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开火车认读,学生领读。

课件出示:

清凉、留意、颜料、枫叶、邮票、果树、菊花、仙子、气味、香甜、香味、过冬、丰收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一下秋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

设计意图: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同时设计启发性问题“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既回顾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①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找出重点词语画一画。

②你能找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小组交流汇报。

生1:这一段的第一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中心句。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作用,秋雨就是一把开门的钥匙,也引出了下文。

生2: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的凉爽和润物无声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

生3:我觉得朗读这一自然段声音要轻一些,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最好。

2.指名朗读课文,学习第2~4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指名朗读课文,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思考:秋雨的特点是什么?

(4)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①师:读第2自然段,找出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并找出中心句。

指名回答。

生1:我觉得“五彩缤纷”是关键词,它的意思是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第一句话是中心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的颜色之多、之美,引出下文。

生2:说得真好。我最喜欢这句话:“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日的炎热。”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色彩美,也体现了秋雨的温柔与善解人意,多么巧妙有趣的比喻啊!

生3:对!对!还有下一句:“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邮”字用得真好,真巧妙,一方面隐含了“送”的意思,还暗指枫叶就是秋天的使者。

②师:说得真好,老师忍不住佩服你们了。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同学们刚刚说的两个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试着说一下,如果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是不是更简练一些?

小组讨论汇报回答。

不会的,因为这两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银杏树叶和枫树叶轻轻地扇动、飞舞的样子,有一种动态美,去掉后就显得干巴巴的了。

师: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课件出示:

红红的梅花像一个个笑脸,笑呀笑呀,送走了冬日的寒冷。

闪闪的星星像一只只眼睛,眨呀眨呀,陪着我度过了黑幽幽的夜晚。

③师:课文除了写枫叶和银杏叶,还写了哪些事物?它们的颜色分别有哪些?

(田野、橘子、柿子、菊花。)

课件出示:

填一填:

()田野()橘子

()柿子()菊花

生:这么多颜色我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五彩缤纷!

④师:从“你挤我碰”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看到“频频点头”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指名找出和两个词语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交流汇报。

生1:“你挤我碰”表明柿子、橘子等各种水果都很多,说明果园丰收了。

生2:菊花的颜色又多又美丽,“频频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

师:谁来说一下“频频点头”的意思?你能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吗?指名表演。

生:“频频点头”的意思就是不停地点头。(出示视频:菊花在风中摇摆,大概20秒)

(2)读第3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师:秋天的雨不但有多彩的颜色,还有好闻的气味呢。找一找好闻的气味有哪些?

课件出示:

填一填:

梨()菠萝()

苹果()橘子()

师:“勾住”是什么意思?香味怎么会勾住小朋友的脚?你有没有被什么东西“勾住”过?

生1:“勾住”的意思是说用钩子拉住。

生2:秋天的果园太香了,小朋友在树下忍不住想摘下自己喜欢的水果尝一尝。

生3: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妈妈带着我路过蛋糕店,蛋糕的香味太诱人了,我就被蛋糕的香味勾住了。

(3)师: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那些小动物和植物是怎么过冬的呢?

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小喇叭”是什么意思?

生1:从刚才学过的3个自然段中,我能知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话: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哈哈,我聪明吧!

生2:“小喇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雨的作用——告诉小动物和植物们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生3:文中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动物和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

3.齐读课文,学习第5自然段。

师:秋雨的作用是什么?

生: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

师:这一段起着概括全文的作用。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4.你能把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连起来读一读吗?课件出示:(加背景音乐,钢琴曲《月光》或另外一首轻缓抒情的钢琴曲)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5.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

第2自然段第一句是一个总起句,下面的句子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可以按照“黄色—银杏树,红色—枫叶,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菊花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这个思路去背。

6.小拓展:秋天的雨还会给谁?

课件出示:

它把黄色给了鸭梨,黄黄的鸭梨像一个个黄色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阵阵梨香。

它把红色给了冬枣,红红的冬枣,笑啊笑啊,笑出了最美的秋天。

设计意图:

教学中采用比较、表演等方法感悟秋天的美丽,既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独特之处,又关注了学习方法,还领悟了文章的语言美,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师小结:本文以秋天为线索,把秋天的景物巧妙地联系起来,从整体描绘了一个美丽、丰收、欢快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专用纸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9月10日中心发言人:陈**

课题:7《听听,秋的声音》第1课时总计8节

教学目标:

1.会认“抖、蟋、蟀、振、韵”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和同学们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3.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感悟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抖、蟋、蟀、振、韵”等9个生字。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精选)

第一单元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óng) 芦芽(yá) 泥融(róng) 鸳鸯(yuān yāng) 减(jiǎn)少河豚(tún) 伶(líng)俐掠(lüè)过荡漾(yàng) 几痕(hén) 形(xíng)成沾(zhān)水 闲散(sǎn) 凑(còu)成饱胀(zhàng) 破裂(liè) 姿势(zīshì) 随(suí)风 仿(fǎng)佛昆(kūn)虫款(kuǎn)款地 瞎(xiā)子备忘录(lù) 黑绸(chóu) 二、易写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瓣: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瓜”; 露:上面的雨字头写法为“”。 三、重点词语 融化燕子鸳鸯优惠崇高芦芽 梅花小溪广泛减法绝句杜甫 花草春风取长补短凑成吹拂 聚拢赶集形成掠过偶尔沾水 疲倦纤细痕迹乌黑剪刀活泼 春日轻风洒落加入春光湖面 电线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荷花清香 赶紧圆盘眼前画家本领飘动 了不起花骨朵儿

四、多音字 行h áng (银行)x íng (行走)得d ěi (我得)d é(得到) 地de (高兴地)d ì(地球)杆g ǎn (枪杆儿)g ān (电线杆) 散s àn (散步)s ǎn (闲散)圈ju àn (羊圈)qu ān (圆圈) 佛f ó(佛像)f ú(仿佛)挨ái (挨冻)āi (挨着) 骨ɡǔ(骨头)ɡū(花骨朵)蚂m ǎ(蚂蚁)m ā(蚂螂)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 粘(糖粘牙)沾(沾水) 辨(分辨)瓣(花瓣)账(账目))胀(饱胀) 篷(帐篷)蓬(莲蓬) 资(资助)姿(姿势)拂(拂尘)佛(仿佛) 班(班级)斑(斑纹) 巨(巨大距(距离) 稠(稠密)绸(绸缎) 馍(馍馍)膜(膜翅) 六、近义词 融—溶 暖—热 满—遍 欲—想 尽—完 添—增 偶尔—偶然 轻快—轻盈 平添—增添 聚拢—聚集 姿势—姿态 清香—芳香 雪白—洁白 破裂—分裂 仿佛—好像 琢磨—考虑 形象—形态 灵敏—敏捷 可能—也许 讨厌—厌恶 七、反义词 迟—早 香—臭 暖—冷 外—里(内) 短—长 晴—阴 减—加 晚—早 聚拢—分散 平添—缩减 乌黑—雪白 轻快—笨重 活泼—呆板 先知—后觉 偶尔—经常 伶俐—迟钝 展开—合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 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花的学校 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给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二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人教三上)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溪 清晨,小溪多美啊。溪水映照着灿烂的朝霞,像浮动的彩色绸带。我喜欢在溪边 读书,清新湿润的空气滋润着我的喉咙,淙淙流水伴随着我的琅琅读书声。 中午,我也要到溪边站上一会儿。微风吹来,水面上泛起层层鱼 鳞波纹。倒映在溪中的景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散开,又聚拢,又 散开……等到水波平静时,树儿、草儿的倒影更绿更新了。 晚上,月影静静地躺在水底,星星也在水底眨着眼睛,云彩也高 兴地跑到水里来了,给溪水增添了银色。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 话世界里。 1.根据短文内容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朝霞()的空气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清晨“我”喜欢在小溪边(做什么) ,中午“我”也要。 3.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有关词语用“▲”标出。 4.为什么说晚上的小溪好像把我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里呢?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 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 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 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 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 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我”在幻境里看到了哪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得很不认真的意思。() (2)“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3)“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3.把画线句子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对比阅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3.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内容(全部都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背诵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6课《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1课《大自然的声音》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4课《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则文言文的意思是: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春:暖和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夏:炎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 秋:凉爽硕果累累一叶知秋 冬:寒冷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口”字旁的字 咬叼嚼咽啃吞含 叫喊嚷吼吵啼唤 啪哗吱嗡嘟呜嘀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 任课班级:______________ 任课老师:______________

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完整编版)

第一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óng) 芦芽(yá) 泥融(róng) 鸳鸯(yuān yāng) 减(jiǎn)少河豚(tún) 伶(líng)俐掠(lüè)过荡漾(yàng) 几痕(hén) 形(xíng)成沾(zhān)水 闲散(sǎn) 凑(còu)成饱胀(zhàng) 破裂(liè) 姿势(zīshì) 随(suí)风 仿(fǎng)佛昆(kūn)虫款(kuǎn)款地 瞎(xiā)子备忘录(lù) 黑绸(chóu) 二、易写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瓣:左中右结构;中间是“瓜”; 露:上面的雨字头写法为“”。 三、重点词语 融化燕子鸳鸯优惠崇高芦芽 梅花小溪广泛减法绝句杜甫

花草 春风 取长补短 凑成 吹拂 聚拢 赶集 形成 掠过 偶尔 沾水 疲倦 纤细 痕迹 乌黑 剪刀 活泼 春日 轻风 洒落 加入 春光 湖面 电线 花瓣 莲蓬 饱胀 破裂 姿势 仿佛 随风 舞蹈 停止 荷花 清香 赶紧 圆盘 眼前 画家 本领 飘动 了不起 花骨朵儿 四、多音字 行h áng (银行)x íng (行走)得d ěi (我得)d é(得到) 地de (高兴地)d ì(地球)杆g ǎn (枪杆儿)g ān (电线杆) 散s àn (散步)s ǎn (闲散)圈ju àn (羊圈)qu ān (圆圈) 佛f ó(佛像)f ú(仿佛)挨ái (挨冻)āi (挨着) 骨ɡǔ(骨头)ɡū(花骨朵)蚂m ǎ(蚂蚁)m ā(蚂螂) 五、形近字 芽(芦芽)牙(牙齿)庐(庐山)芦(芦芽) 粘(糖粘牙)沾(沾水) 辨(分辨)瓣(花瓣)账(账目))胀(饱胀) 篷(帐篷)蓬(莲蓬) 资(资助)姿(姿势)拂(拂尘)佛(仿佛) 班(班级)斑(斑纹) 巨(巨大距(距离) 稠(稠密)绸(绸缎) 馍(馍馍)膜(膜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

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三、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容,共分八个单元。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齐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田字格+词语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一) zǎo ch?n chuān dài xiān yàn fú zhuāng dǎ bàn xiào yuán jìng ài gu? qí jìng lǐ t?ng zhōng jiāo shìlǎng dúān jìng shù zhīzha xiē hào qízhāo yǐn gǔ lǎo cū zhuàng zhī gàn yǐng z?r?ng qiú hàn zú tíng zhǐzhan yǔ huāng yělǜ cǎo tiào wǔkuáng huān gōng ka fàng jiàhù xiāng kuáng fēng yáng qǐ cāi chū

jí jí máng máng zì rán n?ng g?ushuāng bì lu? xià dí zfá zhàn suǒ y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二)hán lěng shí jìng xi? fēng xì yǔ shuāng ya zang s?ng xìng liú gài z? jú huā cán liú ch?nghuáng s?ng gěi tiǎo zhàn jīn sashuǐ ní fàng qíng míng lǎng liàng jīng jīngjīn huáng lu? yashǎn shǎn fāguāng jìn t?u píng zhǎn

pái liaguī z?zōng h?ng ya c?ng gē chàng chí dàopūshàng jǐn zhāng yuàn z? yìn zhe hú yán luàn yǔ qīng liáng liú yìyán liào fēng yay?u piào guǒ shù jú huāxiān z? dàn huáng qì wai xiāng tián xiāng waigu? dōng fēng shōu h? z? piāo d?ng d?u zhēng w?n dào xuě lí gōu zhù yì qǔyǔ zhū jūn z?

2018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8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字说明 (20)

1.专有名词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 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 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 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 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 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 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榕树: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 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 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 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 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 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桉树:源自澳洲。作为一种常青美化植物,桉树在1856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种植。桉树的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或沿着杆茎分布的。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 椰子树:树干高大,有圆环围绕。树叶大片,成束的长在树顶上。花呈奶白色,成串生长,雄花较多,长在花串末端,雌花较少,长在花串基部。果实是大而圆的硬壳果。椰子树的用途很多:小叶的中脉可用来做扫帚;果皮可造绳索或用作燃料;果壳可用来制成工艺品或器皿;果肉、果仁可供食用或用来提炼成椰油;果液可作饮品;嫩芽可造椰子酒和椰糖。 橄榄树:又名青果、白榄。长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花,白色。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我国广东、福建多有栽培。果实除食用以外,中医用作清肺利咽药,主治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部编版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原文 (*) 不懂就要问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