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复习.(DOC)

水分析化学复习.(DOC)
水分析化学复习.(DOC)

水分析化学 第一章

水分析化学的分类

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水质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味和臭阈值、颜色和色度、浊度、固体物质、电导率、紫外吸光度值:有机物污染、氧化还原电位 化学指标:pH 值 饮用水6.5~8.5、酸度和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 BOD 、COD 等、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 100个/mL 、大肠菌群 3个/L 游离性余氯 0.05mg/L

第二章

2.2水分析结果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系统误差:固定原因,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可校正 可消除 做对照实验或空白实验等 随机误差:偶然原因,正负不定,不重复,不可测,无法避免 不可消除,但可减小,增加测定次数

过失误差:粗心,不认真造成 重 做

结论1: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

结论2:绝对误差相同,真值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结论3:采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量不能小于0.1g 用分析天平,最小0.2g

偏差:x x d i i -= 相对平均偏差:

%0.2100x d

(%)d ≤?=

精密度:各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

标准偏差Sr

1-n d

n

1

i 2

i

∑==

Sr

相对平均偏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较大偏差数据对精密度的影响

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5数据处理

有效数字:反映被测量实际大小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位数是由测量仪器的精度确定的,它是由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有误差的数字(估计值)组成。

①数字前0不计,数字后计入 : 0.02450

②数字后的0含义不清楚时, 最好用指数形式表示 : 1000 ( 1.0×103 ,1.00×103 ,1.000 ×103 )

③自然数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如倍数关系、分数关系);常数亦可看成具有无限多位数,如pi

④对数与指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按尾数计;如 10-2.34 ; pH=11.02, 则[H+]=9.5×10-12

而pH=7.00,[H]=1.0*10(-7)mol/L ,有2位有效数字;pH=7.0,有1位有效数字

⑤误差和偏差只需保留1~2位有效数字; ⑥常量分析法一般为4位有效数字(Er ≈0.1%),微量分析为2位。 注意:由单位变换得出的零均不是有效数字。

四舍六入五留双 当尾数为 5 时

若5后为0,5前为偶则舍弃、5前为奇则进 若5后不为0,则进

例:把下列数据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

尾数≤4时舍, 0.52664 ------- 0.5266 尾数≥6时入, 0.36266 ------- 0.3627 尾数=5时, 若后面数为0, 舍5成双: 10.2350----10.24, 250.650----250.6

若5后面还有不是0的任何数皆入: 18.0850001----18.09

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先修约,再计算

乘除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相适应 (即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先计算,再修约

置信区间:指出真实值所在的范围,这一范围叫作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真实值落在这一范围的概率叫作置信度或置信水平 偶然误差特点:

① 同样大小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几率在多次测定中大致相等; ② 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③ 在同样条件下重复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范围。

n t x μSr ?±

=

t :自由度(f=n-1)与概率P (置信度)相对应的t 值 增加测定次数,一般三到四次; 相对平均偏差不能大于0.2%

极值取舍 Q 检验:

(1) 先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2) 计算出统计量Q

(3) 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Q(表)值 置 信 度 测 定 次 数(n) 3 4 5 6 7 8 9 10 90% 0.94 0.76 0.64 0.56 0.51 0.47 0.44 0.41 95%

0.98

0.85

0.73

0.64

0.59

0.54

0.51

0.48

最小值最大值邻近值可疑值--=

Q

99% 0.99 0.93 0.82 0.74 0.68 0.63 0.60 0.57 (4) 若Q>Q(表),则可疑值舍去,否则保留。

2.6 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

基准物: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

需具备下列条件:

达到99.9%。

易溶解

定量参加反应,无副反应

应用范围基准物质

名称化学式

酸碱滴定无水碳酸钠Na2CO3

硼砂Na2B4O7·10H2O

邻苯二甲

KHC8H4O4

酸氢钾

络合滴定锌Zn

氧化锌ZnO

氧化还原滴定重铬酸钾K2Cr2O7

草酸钠Na2C2O4

间接配制法(标定法):配制近似浓度的标准溶液、由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mol/L,用符号C表示,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等物质的量规则:

任何化学反应,若将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每一项(包括计量系数在内的化学式或离子式)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则反应中各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和各产物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

2. 滴定度

滴定度:指1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X/S来表示(T被测物/标准溶液)看PPT例题

幻灯片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为碱。酸碱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或分子。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则变成为酸。

共轭酸碱对:满足这种关系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越强其共轭碱碱性越弱,酸越弱,其共轭碱碱性越强。

两性物质:同一物质在一个反应中它是酸,但在另一个反应中又是碱,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失去质子,而在另一种条件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两性物质。

在质子理论中解离反应、中和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多元酸:a3a2a1

K K K >>>>

二元酸:w b1a2b2a1K K K K K ==

三元酸:w b1a3b2a2b3a1K K K K K K K ===

酸碱溶液中pH 值的计算

a.质子平衡式:酸或碱溶液的平衡体系中,碱获得的质子数等于酸失去的质子数。 ① 选择参考水平: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 ② 得失质子的物质分别归组,酸给出质子数=碱得到质子数,参考水平组分不在平衡式中出现。

一元弱酸水溶液酸碱性计算公式:

500/20≥≥θθθa a w a a K c K K c 且

θ

a

a K c H =+][

500

/20<≥θθθa a w a a K c K K c 但

24][2

a a a a c K K K H θθθ++-=

+

500

/20≥≤θ

θθa a w a a K c K K c 但

θ

θw

a a K K c H +=+][

多元弱酸(碱)水溶液:

6

.1210/1321

>>???>>θθθθθθa a a a a a K K K K K K n 且按一元弱酸处理

两性物质水溶液: 弱酸盐水溶液:-

HA

θ

θ2

1][a a K K H =+

42PO NaH θθ21][a a K K H =+

42HPO Na θθ32][a a K K H =+

弱酸弱碱盐溶液:Ac NH 4

θ

θ

θ

θθb

w

a a

a K K K K K H ?==+

'

][

缓冲溶液:在含有共轭酸碱对(弱酸-弱酸盐或弱碱-弱碱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或稍加稀释,溶液的pH 值基本上无变化,这种具有保持溶液pH 值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b

a

θa c c lg

pK pH -=

3.4酸碱指示剂

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 值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通常是有机弱酸或弱碱,当溶液的pH 值发生变化时,其本身结构变化而引起颜色变化。

10][In [HIn]

≥- 1pK pH HIn -≤ 呈现酸色 101

][In [HIn]≤

- 1pK pH HIn +≥ 呈现碱色

理论变色点:HIn pK pH =

甲基橙:3.1~4.4红~黄 酚酞 :8.0~9.8 无~红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几个因素:

3.5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pH 的急剧变化范围就称为滴定突跃

指示剂的选择:1、只要指示剂的变化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突跃范围内都可以使用; 2、在滴定体系中颜色变化易于判断。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1、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被滴定的酸或碱越强,突跃范围越大。

例:以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HAc

滴定前

87

.2pH L mol 101.35101.80.1000cK ][H 135a =??=??==---+

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1

5a L mol 105.0020.00

19.980.02

0.1000c(HAc)c --??=+?

==1

2b L mol 105.0020.00

19.9819.98

0.1000c(NaAc)c --??=+?

==7.74

105.0105.0lg 4.76c c lg pK pH 2

5

b a a =??-=-=--

化学计量点 1

2sp L mol 105.0020.0020.0020.00

0.1000c --??=+?

=

9.24

4.7614.00pK 14.00pK a b =-=-=1

69.242b sp sp L mol 105.2710105.00K c ][OH -----??=??==

8.72

pH 5.28pOH sp =→=

化学计量点后

1

5L mol 105.020.0220.000.02

0.1000][OH ---??=+?

=

9.70pH 4.30pOH =→=

突跃范围:7.76---9.70

一元弱酸或弱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据:8

a 10cK -≥c 一般用初始浓度算,一般配成0.1

mol/L

多元酸、混酸的滴定:

:

10

a sp 10K c i i -≥

:

4

101

≥-n n

a a K K

例:下列弱酸或弱碱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为什么? (1) 苯酚(pKa=9.95) (2) NaAc (HAc 的Ka=1.7610-5) 答:均不可以

3.7 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酸度:指水中所含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即水中所有能与强碱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碱度: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即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一般考虑如下五类碱度:

连续滴定法: 操作方法:取一定体积水样,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消耗P(mL)标准溶液,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时,消耗M(ml)标准溶液。

-

--

-+=+=2332321

21

CO HCO M CO OH P 碱度计算见P107

水中酸度主要有三类:

弱酸 CO2、H2CO3、H2S

弱酸弱碱盐 FeCl3、Al2(SO4)3 强酸 HCl 、H2SO4、HNO3 游离性二氧化碳:又称平衡二氧化碳,把这种呈气体状的CO2与少量的碳酸的总和叫作游离性二氧化碳。

侵蚀性二氧化碳:如果水中游离的CO2含量大于上述平衡,就溶解碳酸盐,使平衡向右移动,这部分能与碳酸盐起反应的CO2称为侵蚀性二氧化碳。 游离性二氧化碳的测定:

以酚酞为指示剂1000

44

2???=

计,游离二氧化碳(V V C mg/L)CO NaOH NaOH

第三章

络合反应及特征

①中心离子(金属离子),一定能提供空的轨道

②配体:提供孤对电子的化合物 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对 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对的原子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络合的配位原子数目

中心离子和配体一定时,络合比可以不一样,多级络合

1. 稳定常数

MY Y M =+ (1:1) ]

][[]

[Y M MY K =

Y M MY += (逆反应) ]

[]

][[MY Y M K =

不稳

不稳K K 1

=

不稳稳PK K =lg 稳定常数用途:用稳定常数大小判断一个络合物的稳定性,络合物越稳定,络合反应越易发生

逐级稳定常数

逐级不稳定常数(解离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EDTA 络合物

EDTA 水溶液中存以下七种型体:

-

4-3-22-34526Y HY Y H Y H Y H Y H Y H ++

①MY Y M =+ 络合比1:1

因为EDTA 可以同时提供6个配位原子,则中心离子提供6个空轨道 空间因素:排列使原子与原子排斥最小,使配位原子从中心离子四面按最近形成笼状化合物,由5个五元环组成,将金属离子包夹在中间,形成螯合物

EDTA 络合滴定也称螯合滴定(分析)

②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无色络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颜色会加深

MY 副反应对主反应有利,M 和Y 副反应对主反应不利

Y(H):

定义:由于+

H 的存在,使络合剂参加主反应能力下降的现象叫EDTA 的酸效应 酸效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H Y α表示,]

[][4)(-=

Y Y H Y 总

α 6

6221Y(H)][H β][H β][H β1α++++???+++=

总][Y :表示未参加络合反应的EDTA 总浓度,][4-Y :有效浓度,只有Y 4-能与金属离子

络合,只有pH ≥12才有)(lg H Y α=0;pH<12,)(lg H Y α>0(有副反应) 共存离子络合效应

[Y ][Y ]αY(N)总

=

][1N K NY +=[N]β11?+=

当共存离子和酸效应同时存在时:

1

αααY(N)Y(H)Y -+=

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的副反应系数

[M][M]αM(L)总

=

n

n 221[L]β[L]β[L]β1+???+?+?+=

n

n 221M(OH)[OH]β[OH]β[OH]β1[M][M]α+???+?+?+==

1

-αααM(OH)M(L)M +=

络合物的副反应

络合物的副反应效应有利于滴定,但这种产物稳定性较差,一般可以忽略。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Y M MY 'MY lg αlg αlgK lgK --=

判断反应是否完全的判据:8

''10 8lg ≥≥MY MY K K 或

络合滴定曲线(只考虑酸效应)

pH=12 时,用0.01000mol/L EDTA 标准溶液滴定0.01mol/L Ca2+,V(Ca2+)=20.00mL (体系不存在其它配位剂)

1

00.lg 10.69,lgK Y(H)CaY ==α 已知

69

.1010'CaY 10104.9lgK ≈?=

2.0pCa ,L 0.01m ol ][Ca .112=?=-+滴定前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19.98mL

)

L (m o l 105.019.9820.000.2

0.1000][Ca 162--+??=+?

=

5.3PCa =

3.化学计量点时 )

L (m o l 105.020.0020.0020.00

0.01000[CaY]13--??=+?

=

化学计量点时[Y]][C a 2=+

222C a Y ][C a [C a Y]

[Y]][C a [C a Y]K ++

=?=

1010

9.40.005

K [CaY]

][Ca 6.5010

CaY

2-+=?==

6.50

P C a = 4. 化学计量点后 20.02mL

)

L (mol 10998.420.02

20.0020.00

-20.020.1000[Y]16--??=+?=

13L

m ol 105.0[CaY ]--??≈69.76

103CaY 21010998.4109.4105.0[Y]K [CaY]][Ca ---+

=????=?=

[Y ]][Ca [CaY ]

K 2CaY ?=+69.7pCa =

条件稳定常数越大,突跃越大;

浓度越大,突跃越大。 计量点pMsp 的计算

K 2

/C

K C [M]'MY

M 'MY

sp M,sp ==

)K lg C

(21pM 'MY sp M,sp +=p

金属指示剂

)()

)(络合反应(络合态颜色游离态颜色MIn In M =+

(游离态颜色)络合态颜色)In MY MIn Y +=+(

变色范围:1K lg '

MIn ±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比其与EDTA 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在滴定其他金属离子时,若溶液中存在这些金属离子,则溶液一直呈现这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即使到了化学计量点也不变色,这种现象叫作指示剂的封闭现象。为了防止指示剂被封闭,可以加入适当的络合剂来掩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有些指示剂本身或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小,使滴定剂与金属-指示剂的配合物交换缓慢,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僵化。 为了防止指示剂出现僵化现象:

1)可加入有机溶剂如乙醇或加热活化,来增大显色络合物的 2)溶解度或加快置换速度;

3)在接近滴定终点时要缓慢滴定,并剧烈振摇。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用控制溶液pH 值的方法进行连续滴定

5

)lg

lg (≥+?N

M

C C K 或N M C C =5lg ≥?K

第六章

1.能斯特(Nerst)方程 ]

[Re ]

[lg 059.00

d Ox n +

=?? 2.0

?:标准电极电位;25℃,当L mol d Ox /1][Re ][==或有气体参加反应,其分压P=101.325kPa 时的电极电位值。

0?用途:① 判断氧化或还原剂的强弱:对一个电对来讲θ?为正且越大,氧化态的氧化能

力越强,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弱;θ

?为负,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②判断反应方向:电队的电极电位大的氧化态物质可以氧化电极电位小的还原态物质。 一般通式Red

Ox

'

C C lg 059.0n +

=?? 3.条件电极电位'

?(反应条件改变或不可逆) 例:曝气法除铁

↑+↓→++2322238)(42)(4CO OH Fe O H O HCO Fe

V V Fe Fe OH

O

77.040.00

/0

/232

=<=+

+

-

??(理论上不能反应) 由于生成Fe(OH)3沉淀,[Fe 3+

]≠1mol/L ,不能用0

/23++Fe Fe ?处理此问题 实际V Fe OH Fe 50.1'

23

0/)

(-=+

?∴'

23

2

0/)

(0

/+

-

>Fe OH Fe

OH ??θ,曝气法去除铁工程可行

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

条件平衡常数K

0592.0)''('lg 21θθ??-=

n K K 越大,电势差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反应方向的判断:对于21n n =时(氧化剂电子转移数=还原剂电子转移数) 有:①θ

θ??21-≥0.4V ②k ln ≥6 反应完全99.9%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的通式:

当1n n 21==时

6l g K '

≥ θ'

θ'

12φφ0.4V -≥ 当21n n ≠时,)3'lg 21n n K +≥(

'2

'121θ'

2θ'1n n 0.0592

)n 3(n ?

+≥-??

n1、n2为电子转移数约到最简n1’n2’为电子转移数最小公倍数 影响反应速度: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作用有和诱导作用

计量点时电位2

1'02

2'011'

n n n n sp

++=???,当n 1=n 2时,20201???+=sp

(在突跃范围中心) n 1≠n 2 sp ?靠近n 大的一边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以滴定剂的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电对的电极电位为纵

坐标绘制的曲线。

氧化还原指示剂

1. 自身指示剂:反应物本身氧化态和还原态有明显的差别

例:4KMnO ,-4MnO /+

2Mn (红色/无色)

终点:4KMnO 滴定当水样中出现淡粉色,0.5min 中内不消失。 2. 专属指示剂:指示剂与滴定体系某一态结合产生特殊色

例:淀粉 0.5% (w/v 0.5g 淀粉溶于100ml 沸水中)专门用于碘量法

加入指示剂,蓝色络合物淀粉→+2I ;加还原剂滴定,2I 被还原;终点:蓝色消失 注意:指示剂加入时刻——Na 2S 2O 3滴定水样至淡黄色,再加淀粉呈蓝色,继续加Na 2S 2O 3,至蓝色消失。否则,若I 2浓度高,加入淀粉与大量的I 2形成络合物使置换还原困难。 3. 氧化还原指示剂:利用氧化态和还原态颜色不同,来指示终点。

选择依据:指示剂变色电位的靠近计量点

例:试亚铁灵 )()()()(3323蓝色红色+

+→phen Fe phen Fe

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用于滴定还原性物质

2. 返滴定法:用于滴定氧化性物质 测定锰砂中的MnO2含量

3. 间接滴定法:用于滴定非氧化还原性物质

高锰酸钾法的优点:

;

.

高锰酸钾法的缺点:

;

埃、氨等还原性物质作用,还能自行分解。

配制KMnO4标准溶液时要注意:

;

化学分解;

溶液滴定时,所用酸、碱或水中不得含有还原性物质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P208

1.高锰酸盐指数(Pi):用KMnO 4作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量,用mgO 2/L 表示 2.测定方法及相应反应

酸性条件下,水样加入过量已标定的KMnO 4水溶液(C 1,V 1),沸水浴反应30min ;取下趁热加入过量Na 2C 2O 4(C 2,V 2),与剩余的KMnO 4反应,紫红色消失;用KMnO 4滴定至淡粉色在0.5min 不消失(C 1,V 1’)。

O H Mn CO H C MnO C 22210040

++↑??→?++++-

(有机物)

实验现象:有机物多,紫色变淡;有机物少,紫色变化不大

O H Mn CO H MnO O C 2224242++↑→++++-- O H Mn CO H O C MnO 2222424++↑→++++-

-

3.计算公式:高锰酸盐指数(mgO 2/L)=水

V V C V V C 1000

8])([22'111??-+

化学需氧量(COD)

1.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能被得重铬酸钾氧化的水中有机物的量,用mgO 2/L 表示

2.测定方法及相应反应

水样加重铬酸钾、浓硫酸和硫酸银加热回流2小时,加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回滴出现红色终点。分别作实际水样和空白水样试验,记下硫酸亚铁铵消耗分别为V 1和V 0 3.计算公式:水

V C V V L mgO COD 10008)()/(102

???-=

重铬酸钾法

一、重铬酸钾的特性

K2Cr2O4固体试剂易纯制并很稳定;

K2Cr2O4标准溶液非常稳定,浓度可以长期保持不变;

;

碘量法

碘滴定法必须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进行 碘量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1. 溶液中H+的浓度

2. I2的挥发和I-的氧化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 Na2S2O3标准溶液配制

置1~2周后标定。

Na2CO3和碘化汞,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1~2是为了使水中的共它氧化性物质与Na2CO3充分作用完全,使Na2S2O3浓度趋于

稳定。

第八章

可见光区:400~800nm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绝对的单色光不存在) 混合光: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光

白 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光

物质的颜色产生的原因: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物质呈现的颜色和吸收的光颜色之间是互补关系

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这两种光就叫互补色光红 紫 绿 蓝 黄 橙 青蓝

青红

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测定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

结论:

1、对某一物质而言吸收曲线形状不会随着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如最大吸收波长不变),这是对物质定性的依据;

2、随着浓度增加,吸光度增加,这是对物质定量的依据。

朗伯—比尔定律

透光率:

CL

-

o

t10

I

I

=

=

吸光度:

CL

I

I

lg

-lgT

A

t

=

=

=

吸光系数ε(即摩尔浓度)

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一定溶液的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液层的厚度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据

例:某有色溶液置于1cm比色皿中,测得吸光度为0.30,则入射光强度减弱了多少?若置于3cm比色皿中,入射光强度又减弱了多少?计算透光率

标准曲线(工作曲线):一定波长下,摩尔吸光系数和液层厚度均固定,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值,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叫作工作曲线。

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的原因:

一、仪器方面:单色光不纯所引起的偏离

二、化学方面:由于溶液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偏离(浓度改变引起平衡移动)

为了得到最大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曲线应有较大的斜率,需在对应于被测组分摩尔吸收系数ε最大值的波长处进行测定。

吸收光谱法定量的基本方法

标准曲线法

1、把标准溶液稀释到不同浓度,测定其吸光度值

2、于同样条件下,测未知试样的吸光度值,并于工作曲线上求得其浓度

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最大灵敏,最小干扰

当无干扰时,以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的入射光波长。若干扰物在最大波长处处也有吸收,在干扰最小的条件下选择吸光度最大的波长。。

2、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一般应控制被测液的吸光度A在0.15---1.00之间。当溶液的吸光度不在此范围时,可以通过改变称样量、稀释溶液以及选择不同厚度的比色皿来控制吸光度。

3.参比溶液的选择

原则:使试液的吸光度能真正反映待测物的浓度。利用空白试验来消除因溶剂或器皿对入射光反射和吸收带来的误差。

·纯溶剂空白当试液、试剂、显色剂均为无色时,用纯溶剂(或蒸馏水)作参比溶液。·试剂空白试液无色,而试剂或显色剂有色时,加入相同量的显色剂和试剂,作为参比溶液。

·试液空白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试液中其它离子有色时,用不加显色剂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第九章

以实验为主

实验7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醇类物质的含量

二、一般流程及检测原理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分析组分的量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即物质的量正比于色谱峰面积。

色谱峰面积是色谱定量分析的基础,它是流经检测器的载气中组分含量瞬时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曲线下的面积。峰面积可以由计算机加色谱工作站来直接来求得。但是,由于检测器对分析组分的响应情况不一样,所以要想得到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首先必须准确地测量面积,求出色谱信号强度与各物质质量的关系因子(既校正因子,fi),同时也要正确地选用定量计算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一般来说,待测组分的校正因子不能直接得到,通常用相对校正因子(fi‘)来代替。常选择标准物,其fs=1.0,则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为:

fi‘= miAs / msAi

Ai—样品中某组分i的峰面积;

fi‘—样品中某组分i相对校正因子;

Wi—某组分i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当样品中各组分都能出峰时,采用归一化法既方便又准确,进样量大小对结果影响较小。归一化法定量计算方法

2. 进样及样品分析

(1)纯样品保留时间确定:取纯样品乙醇、丙醇、异丁醇及正丁醇0.2 μL 分别进样,根据色谱仪分析结果,记录纯样品的保留时间;

(2)混合样品分析:取乙醇、丙醇、异丁醇及正丁醇的混合样品0.3μL 进样,经色谱仪分析后有四个组分峰,将这四个组分峰的保留时间和纯样品保留时间进行对比,根据保留时间确定四个组分峰所对应的组分名。

六、思考题

1. 实验中为什么要先开气路?

对气相色谱仪来说,温度对其非常关键,先关气路,有些地方的温度无法散发出去,会影响甚至烧坏某些部件的功能。

2. 气相色谱定性依据是什么?归一化法定量条件如何?

流动相:色谱分离在互不相溶两相间进行,其中一相移动叫流动相,气体或液体。

固定相:一相静止叫固定相,固体或液体

分离原理:混合物被流动相携带着流过固定相时,因各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等)的差异,使得性质不同的各个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产生了差异,经过一段距离的移动之后,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被一一分离开来。

按两相分类:气气,气液或液固,液液

按分离原理:气固,液固或气液,液液

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色谱流出曲线:电信号-时间曲线称为流出曲线,又称色谱图。 保留时间:进样到峰的时间

定性依据-------色谱峰的保留值 定量依据-------色谱峰面积 十、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归一化法 (二)、内标法 (三)、外标法

i i/s i

i 11/s 22/s i i/s

A f m P 100%100%

w A f A f A f ?=

?=??+?+

+?

P - i 组分的百分含量 A - i 组分的峰面积

f - i 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文献查得或实验测得) 前提是水样中全部组分都必须出峰

如果样品中的主要组分的校正因子值接近或相等,则可用峰面积归一化

水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每空1分,20分) 1、淀粉是碘量法的。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可采取和,但后一种方法需要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操作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标定。 3、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 4、水中硬度按阴离子组成分为和。 5、高锰酸钾指数是指:。 6.、常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 保留2位有效数字。 7、水的硬度1mmol/L( CaO)= mg/L (CaCO3)= 德国度。 8、淀粉是碘量法的。 9、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措施有、、。 10、评价某分析方法的好坏可用和试验来表示该法的准确度和精 密度。 11、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恒定因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 12、对于较高浓度或较低浓度的待测物质,可利用进行测定。 13、常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4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的分析结果一般保留 位有效数字。 14、强碱滴定一元强酸时,计量点PH= ,滴定一元弱酸时,计量点PH 7。 15、甲基橙指示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 16、酚酞指标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无红 17、总碱度等于、、之和。碱度组成有5类,它们是、、、、。 18、根据水样PH值,可大致判断碱度组成,,只有HCO3- 碱度,有OH-1碱度,PH>10 19、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0,则该水样只含。 20、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V前,则该水样含。 21、若水样含总碱度以CaO计为28.04 mg ?L-1,则换算成以CaCO3计为g ?L-1。

22、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和三大类。二氯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天然水中酸度的重要来源。当水样中碳酸物质总量不变时,当,主要以形式存在,当,主要以H2CO3+ 形式存在,当PH介于时,主要以HCO3-1的形式存在。 23、某水样只含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V酸=0,V >0。 甲 24、某水样含CO32-碱度和HCO3-1碱度,用分别滴定法测定时则。EDTA 为,它的学名为常用表示它的分子式。 2、5EDTA在水溶液中可以7种型体存在,PH≥12,主要以体存在。26、酸效应系数αY(H)的物理意义是:。 二、选择题 1、如果分析结果要求达到0.1% 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 mg 的分析天平称取样品,至少应称取()。 A. 0.1 g B. 0.2 g C. 0.05 g D. 0.5g 2、以下物质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 优质纯的NaOH B. 100 ℃干燥过的CaO C. 光谱纯的Co2O3 D. 99.99% 纯锌 3、用H2C2O4·2H2O 标定KMnO4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一般不超过(),以防H2C2O4的分解。 A. 60 °C B. 75 °C C. 40 °C D. 85 °C 4、EDTA 滴定Zn2+时,加入NH3— NH4Cl 可()。 A. 防止干扰 B. 防止Zn2+水解 C. 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 加大反应速度 5、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 倍,其中pH 值变化最大的是()。 A. 0.1 mol/L HCl B. 0.1 mol/L HAc C. 1 mol/L NH3·H2O D. 1 mol/L HAc + 1 mol/L NaAc 6、、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 .对照实验B. 空白实验 C .校正仪器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最全注册给排水工程师基础的考试提纲经典版.doc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1 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折 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 行列式矩阵 n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2 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气体的摩尔热容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表达式波的能量驻波声速超声波次声波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光程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3 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分子结构式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沸点汽化热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渗透压概念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及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PH值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多相离子平衡溶度积常数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周期族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元素性质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反应热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浓

水环境化学氧还整理

? 4.5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例:在测定某水样的CODCr时,50ml水样中加入25ml的重铬酸钾溶液和其他试剂,加热回留2h后,以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消耗19.06ml。以50ml蒸馏水为空白,经过同样的测定步骤,消耗滴定液20.70ml。已知硫酸亚铁铵的浓度经标定为0.311 mol/L ,求该水样的CODCr值。 氧化还原半反应 任一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氧化还原半反应都包含着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两种物质,其中氧化态高的称氧化型,氧化态低的称还原型。氧化型+ ne 还原型? ? 4.5.1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平衡 ? ? 体系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表示体系中电子给予体和受体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子势位发生无限小变化时,随即发生可逆性的电子迁移;2)包含在系统中的所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都相等。 ? 4.5.2 水体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 4.5.3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1 )氧化还原电位 半反应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倾向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电极电势)值反映。这个数值越大,表明该体系内氧化剂的强度愈大。故又称之为氧化电位或氧化势。 用一种元素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组成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如Zn2+/Zn。

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位) 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电极电势称标准电极电势。以单位E0表示,单位为伏特(V )。 ? E0(H+/H2)= 0.0000V E0(Cu2+/Cu )= 0.337V E0(Pb2+/Pb )= -0.126V 标准条件下,一个体系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是设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 在25℃、[H +]为1.0 mol/L (pH =0)、一个大气压的氢气压力下,硬性规定标准氢电 极的氧化还原电势为0,即E0=0.0000V 。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 标准电极电势数值越小,其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弱,反之亦然。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 Zn + Cu2+=Zn2++ Cu E0(Cu2+/Cu )= 0.337V E0(Zn2+/Zn )= -0.762V 若使原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放电,原电池所做最大有用功(电功)应等于化学反应中Gibbs 自由能变的降低,即 由电学原理,任意一个原电池所做的最大电功等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即电动势ε )和通过的电量(Q )的乘积:电功(W) = 电量(Q) × 电势差(E) ε — 电动势(V ),F — 法拉第常数 96485(C·mol-1),表示每摩尔电子所带的电量 。n — 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当半反应中还原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减小,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当半反应中氧化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正确书写Nernst 方程式: ① 气体物质用分压(Pa)表示并除以 p (105 Pa),溶液中的物质用浓度(mol L -1)表示并除c°(1mol L- 1)。 ② 纯固体或纯液体物质不写入。 ③电极反应中电对以外物质也应写 入,但溶剂(如H2O )不写入。 Z n n -0.76280.00000.3370.5350.7701.0851.3583 Fe 22H 22Ni -0.232Cu I - Fe 2+Br --氧化型还原型+n e - /V 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2

《水分析化学》复习下总结

第七章电化学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物质的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叫电化 学分析法。(主要有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库伦分析法、极谱分析法)2.电位分析法:利用电极电位和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测量电极电位来测定物质含 量的方法称为电位分析法。(分为①直接电位法和②间接电位法,通常叫电 位滴定法) ①直接电位法:通过测定原电池电极电位直接测定水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方法。 ②电位滴定法(间接电位法):采用滴定剂的电位分析方法,故有称间接电位法。在滴定过 程中,根据电极电位的“突跃”来确定电位终点,并由滴定剂的用量求出 被测物质的含量。 3.在电位分析法中,原电池的装置中由一个指示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组成。 ①指示电极:一个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电极 ②参比电极:另一个电极电位为已知的恒定不变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4. ⑴指示电极分为两类:金属基电极、膜电极(膜电极以固态或液态膜为传感器的电极。 膜电极的薄膜并不给出或得到电子,而是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特定离子渗透 或交换并产生膜电位。)膜电位与该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成正比,故可做指 示电极。膜电极又称离子选择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PH玻璃电极是具有专属性的典型离子选择电极。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为什么要浸泡24小时以上? 答:①使玻璃薄膜外面的与水中质子发生交换反应生成水合硅胶层。水合硅胶层主要起玻璃电极的作用。 ② ⑵参比电极:常用的是饱和甘汞电极(SCE),电极电位取决于饱和KCl的浓度。 5.直接电位法:根据测得电池的电位数值来确定被测离子的活度的方法,叫做直接电位法。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PH值电位测定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 ①用电位法测得的实际上是的活度,不是的浓度,所以pH被重新定义为Ph=-lg ②PH值电位测定法的电极体系是由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和被测溶液组成的工作电极。 ③参比电极可做正极,也可做负极,视两个电极电位高低而定。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水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知识点 [1] 水分析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2.分析方法包括 ①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②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N2) ③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用途:pH值的测定 [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一、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水温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硫酸肼/L和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⑥电导率,电导率仪测定 ⑦UVA254: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

水分析化学复习题1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和氯仿萃取物(CCE) 《水分析化学》分章节复习 第一、第二章 1.PH=7.0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2 像pM、 pH、lgK等对数值时,有效数字位数仅取决于 小数部分(即尾数)的位数。 1.P H=7.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1 2.数字0.053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3(P) 3.(24.00-8.00) ×0.1000= 。 1.600加减法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字相同; 4.(14.00-5.00) ×0.1000= 。 0.900 乘除法中,有效数字最少的那个数字相同。 5.某水样含锌1.0mg/l,相当于含锌。1.0ppm。 6.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取样品能精确至。0.0001克。(T、P) 7.欲配制0.1000mol.L-1Na2CO3溶液150.0ml,应准确称取Na2CO3的质量为克。1.590(T) 8.供分析用的水样,应该能够充分地代表该水的。全面性。 9.水样保存时常采用、和的方法,抑制化学反应和生化作用。 加入保存试剂、调节PH值冷藏或冷冻(T) 10.误差根据来源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T) 11.随机误差的大小、正负无法测量,也不能加以校正。随机误差的大小、正负无法测量,也无法校正,过随机误差又叫不可测误差。 12.误差可用误差和误差表示。绝对相对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重复性,为可测误差。 13.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14.准确度反映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精密度反映测定结果互相接近的程度。 真实值接近互相接近的程度 15.准确度由和决定,所以要获得很高的,则必须有很高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 16.校准、做试验,做试验,对分析结果加以能减少系统误差。 仪器空白对照校正 17.同一水样,多做几次取平均值,可减少,一般要求平行测定次。随机误差(平行样减少随机误差) 2-4(P)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水分析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 水分析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2.分析方法包括 ①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②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N2) ③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用途:pH值的测定 [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一、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水温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硫酸肼/L和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水分析化学复习资料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是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成。其中,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为共轭酸,能对抗外来强碱的称共轭碱,这一共轭酸碱通常称为缓冲对,缓冲剂或缓冲系。BOD520: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5天的生物化学需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体积水样中有机物(还原性物质)被K2Cr2O7氧化,所消耗的量,以O2mg/L表示。 酸效应:溶液PH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标定: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首先按需要配成近似浓度的操作在用基准物质或其他标准液测定其准确度。这种用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测定操作液准确浓度的过程称为标定。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当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不能被EDTA置换,则加入大量EDTA也不能得到终点,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如果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显色络合物胶体或沉淀,使滴定时与EDTA的置换作用缓慢,而使终点延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标准电极电位:在25℃,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a均为1mol/L时的电极电位,其只与电对本身和温度有关。 条件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的实际电位。 碱度:水中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即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水中碱度主要是重碳酸碱度,碳酸碱度,氢氧化物碱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时,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而沉淀的溶解度减少的现象。 盐效应: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易溶强电解质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络合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某种络合剂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的效应。 莫尔法:以络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佛尔哈德法:用铁铵钒即硫酸高铁铵NH4Fe(SO4)2作指示剂的银量法。 诱导反应:由一个反应的发生促进另一个反应进行的作用为诱导作用。 高锰酸盐指数:是指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盐味哦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的量。我国规定了环境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标准为2-10mgO2/L。 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有机物污染合指标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被K2Cr2O7氧化的有机物的总质量。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 生物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 酸碱定义:给出质子的是酸,接收质子的是碱。 缓冲溶液:既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质子自递反应:质子溶剂自身分子之间也能相互发生一定的质子转移,这类同种溶剂分子之间质子(H+)的转移作用称为。。。 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是一些有机络合物,可与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其颜色与游离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不同。 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的关系:K’sp=Kspamaa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给排水专业考试大纲

《给排水专业》考试大纲 一、水泵及水泵站 1、了解离心泵工作原理,性能曲线 2、了解定速和调速运行工况 3、了解泵站的分类及特点 4、了解管道系统特性曲线 5、熟悉水泵的选择 6、熟悉水泵机组、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的布置 7、了解泵站水锤及其防护、泵站噪音及其消除 二、水力学 1、了解静水压力 2、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3、了解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4、了解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路 5、了解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 6、了解明渠非均匀流的临界水深 三、水文学及水文地质 1、了解河川径流,流域水量平衡 2、熟悉设计洪水及枯水流量、水位 3、了解暴雨公式 4、了解地下水储存及分布特征

四、水处理微生物学 1、了解细菌的生理特征 2、了解常见微生物种类 3、了解水生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4、了解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及有机物的分解 5、了解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五、工程测量 1、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 2、了解地形图的测绘 3、熟悉地形图的应用 4、了解建筑安装测量方法 六、水分析化学 1、熟悉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2、了解酸碱滴定法 3、了解络和滴定法及硬度测定 4、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总需氧量,总有机碳 5、了解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 6、掌握常用水质分析方法 七、法规

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建筑、规划、环保、卫生防疫、节能及房地产的相关法律规范及标准,掌握给排水工程设计验收规范以及相关强制性条文。 八、给水工程 1、给水系统 1)熟悉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设计用水量计算 3)熟悉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水压关系 2、输水和配水工程 1)了解市政给排水管线布置基本原则和方法 2)掌握管网和输水管的布置及水力计算 3)掌握水塔及清水池的容积计算、水塔高度的确定 4)熟悉管网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5)了解分区给水系统设计 6)熟悉给水管材、附件及管道敷设方法 7)了解给水管防腐蚀方法 3、取水工程 1)了解水资源概况、水源选择及取水工程任务 2)了解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类型及适用条件 3)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选址及布置要求 4、给水处理 1)熟悉给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基本理论

水环境化学

二、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污染物排人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和分解受到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等因素的影响。大河和小河的纳污能力差别很大。 河口是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一般以落潮时最大断面的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的平均流速之差等于0.05m/s的断面作为河口与河流的分界。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影响,受涨潮、落潮、平潮时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排人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 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不能很快地和湖、库的水混合,易在局部形成污染。当湖泊和水库的平均水深超过一定深度时,由于水温变化使湖(库)水产生温度分层,当季节变化时易出现翻湖现象,湖底的污泥翻上水面。 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湾或海域局部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差别很大。此外,污水的水温较高,含盐量少,密度较海水小,易于浮在表面,在排放口处易形成污水层。 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受对流与弥散、机械过滤、吸附与解吸、化学反应、溶解与沉淀、降解与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水分析化学》课后知识题目解析

水分析化学平时作业整理 第一章 1.简述水分析化学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性质: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杂质、污染物的组成、性质、含量和它们的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 任务:通过水分析化学学习,掌握水分析化学的四大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法、络和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和主要仪器分析法(如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和原子光谱法等)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操作,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介绍水质指标分几类,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1) 物理指标1) 水温2) 臭味和臭阈值3) 颜色和色度4)浊度5)残渣6)电导率 7)紫外吸光度值8)氧化还原电位 (2)微生物指标1) 细菌总数2) 总大肠菌群3) 游离性余氯4) 二氧化氯 (3) 化学指标1) pH值2) 酸度和碱度3) 硬度4) 总含盐量5)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 标6) 放射性指标 第二章 1.简述水样分析前保存的要点是什么? 水样保存希望做到:减慢化学反应速度,防止组分的分解和沉淀产生;减慢化合物或络合

物的水解和氧化还原作用;减少组分的挥发溶解和物理吸附;减慢生物化学作用。 水样的保存方法主要有加入保存试剂,抑制氧化还原反应和生化作用;控制pH值和冷藏冷冻等方法,降低化学反应速度和细菌活性。 2.测定某废水中的COD,十次测定结果分别为 50.0,49.2,51.2,48.9,50.5,49.7,51.2,48.8,49.7和49.5 mgO2/L,问测量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以CV表示)各多少? 第三章

1.已知下列各物质的Ka或Kb,比较它们的相对强弱,计算它们的Kb或Ka,并写出它们的共轭酸(或碱)的化学式。 (1)HCN NH4+ H2C2O4 4.93×10-10(Ka) 5.6×10-10(Ka) 5.9×10-2(Ka1) 6.4×10-5(Ka2) (2)NH2OH CH3NH2 AC- 9.1×10-9(Kb) 4.2×10-4(Kb) 5.90×10-10(Kb) 解:(1)酸性强弱:H2C2O4 > NH4+ >HCN (2)碱性强度:CH3NH2 > NH2OH >AC- 2.简述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用原则。

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大纲

1.公共基础课(上午段) 公共基础课考试为半天,4小时。考试内容各专业采用统一试卷,由管委会确定考试科目,题量,时间,分数分配为: 高等数学24题 普通物理12题 普通化学12题 理论力学13题 材料力学15题 流体力学12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10题 电工电子技术12题 工程经济10题 合计:120题,每题1分,共120分。 2.专业基础课(下午段) 专业基础课考试为半天,4小时。考试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设置不同考试科目。注册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科目,题量,时间,分数分配拟作如下安排:水文学8题 供水水文地质10题 水泵及水泵站20题 水处理微生物学12题 水分析化学10题 合计:60题,每题2分,共120分。 3.专业课 专业课考试分为两天,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但不确定各科目在上下午的配题数量,第一天为知识概念性考题,上下午各50题,每题1分,共100分。第二天为案例分析(即应用)题,上下午各25题,每题2分,共100分。注册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科目,题量分配为: 第一天第二天 1.给水工程30题15题 2.排水工程30题15题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40题20题 合计100题50题 《给排水专业》考试大纲 一、水泵及水泵站 了解离心泵工作原理,性能曲线 了解定速和调速运行工况 了解泵站的分类及特点 了解管道系统特性曲线 熟悉水泵的选择 熟悉水泵机组、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的布置 了解泵站水锤及其防护、泵站噪音及其消除 二、水力学 了解静水压力 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了解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 了解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路 了解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 了解明渠非均匀流的临界水深 水文学及水文地质 了解河川径流,流域水量平衡 熟悉设计洪水及枯水流量、水位 了解暴雨公式 了解地下水储存及分布特征 四、水处理微生物学 了解细菌的生理特征 了解常见微生物种类 了解水生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了解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及有机物的分解 了解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五、工程测量 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 了解地形图的测绘 熟悉地形图的应用 了解建筑安装测量方法 水分析化学 熟悉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了解酸碱滴定法 了解络和滴定法及硬度测定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总需氧量,总有机碳 了解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 掌握常用水质分析方法 七、法规 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建筑、规划、环保、卫生防疫、节能及房地产的相关法律规范及标准,掌握给排水工程设计验收规范以及相关强制性条文。 八、给水工程 1、给水系统 熟悉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掌握设计用水量计算 熟悉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水压关系 2、输水和配水工程 了解市政给排水管线布置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管网和输水管的布置及水力计算 掌握水塔及清水池的容积计算、水塔高度的确定 熟悉管网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了解分区给水系统设计 熟悉给水管材、附件及管道敷设方法

《水分析化学Ⅰ》期末模拟试题

《水分析化学Ⅰ》期末模拟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试题序号 分值 得分 评阅人 一、选择题 30分,每题1分 二、名词解释: 20分,每题2分 三.简述题 20分 四、计算题 30分 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 )1.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Fe3+、Al3+的干扰,在下列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

A.控制酸度法 B.络合掩蔽法 C.沉淀分离法 D.溶剂萃取法 ( )2.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盐时,滴定速度应控制 A.象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在开始是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 C.始终缓慢进行 D.开始时快,然后缓慢 ( )3.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在6.5-10.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 A.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B.AgCl沉淀不完全 C.AgCl沉淀吸附Cl-增强 D.AgCl沉淀易胶溶 ( )4.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 A. 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B. 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C. 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D. 滴定过程中有络合物生成 ()5.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水量为30.3% ,则30.6%-30.3%=0.3% 为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6.欲配制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密度1.18~1.19,含量36%~38%)A. 0.84ml B. 8.4ml C. 1.2ml D. 12ml ()7.一有色溶液符合比耳定律,浓度为C时,透光率为T,当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为 A. 1/2T B. 2T C. D. T2 ()8.按酸碱质子理论,Na2 HPO4是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9.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相同,则碱度最强的是 A. CN-(KCN- = 6.2×10 -10) B. S2- (KHS- = 7.1×10 -15 , KH2S =1.3×10 -7 ) C. F- (KHF = 3.5 ×10 -4 ) D. CH3 COO- (KHAc = 1.8 ×10-5 ) ( )10.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A. [H+][OH-] 的乘积增大 B. [H+][OH-] 的乘积减小 C. [H+ ][OH- ] 的乘积不变 D. [OH-] 浓度增加 ( )11.在吸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 A. 吸光度 B. 透光率 C. 吸收波长 D. 吸光系数 ( )12.用SO42- 沉淀Ba2+ 时,加入过量的SO42- 可使Ba2+ 沉淀更加完全,这是利用 A. 络合效应 B. 同离子效应 C. 盐效应 D. 酸效应 ( )13.络合滴定中,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A. 金属指示剂络合物易溶于水; B.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显色络合物稳定性大于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稳定性; C.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不可逆; D. 金属指示剂本身颜色与显色络合物颜色相同 ( )14.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与_____有关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13级 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1、名词解释 (1)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又称为“主要成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Marcet原理”和“Dittmar定律”。 (2)离子总量:离子总量是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和。单位:mg/L 、mmol/L或g/kg、mmol/kg。 (3)矿化度:用蒸干称重法得到的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标准温度:105~110℃,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的多少。 (4)天然水的依数性:指稀溶液蒸气压下降(Δp),沸点上升(Δt b),冰点下降(Δt f)值都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5)电导率:为在相距1m(或1cm),面积为1m2(或1cm2)的两平行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两电极间具有的电导。测定的标准温度为25℃。 (6)补偿深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7)离子强度: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有效浓度。离子活度(a)和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的关系,其表达式为:a=γc·c。 (8)离子活度:衡量溶液中存在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粒子与它的离子氛之间的作用越强,离子强度越大。 (9)水体自净:在自然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等异物的侵入、积累导致水体经常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将这些有害异物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受到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天然水中的常量元素。 海水与淡水中都有的常量元素:阳离子:K+、Na+、Ca2+、Mg2+ 阴离子:HCO-、SO42-、Cl- 淡水中有CO32-,海水中有H4BO4-、Br、Sr。 3、哪些参数能反映天然水的含盐量?相互间的关系? §常用的有离子总量、矿化度、氯度还有盐度。其中矿化度是用来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多少的,氯度和盐度是反映海水含盐量多少的。对于海水离子总量、矿化度和盐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总含盐量>离子总量>盐度>矿化度。 4、海水盐度、氯度是怎样定义的?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答:(1)氯度的原始定义:将1000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等当量的氯取代后,海水中所含氯的总克数。用Cl‰符号表示。 氯度的新定义:海水样品的氯度相当于沉淀海水样品中全部卤族元素所需纯标准银(原子量银)的质量与该海水样品质量之比的0.3285234倍,用10-3作单位。用Cl 符号表示。 (2)盐度的原始定义: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为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称为盐度。以10-3或‰为单位,用符号S‰表示。与氯度的关系:S‰=0.030+1.8050Cl ‰ 1966年提出的经验公式为:S‰=1.80655Cl ‰ 1978年实用盐度,电导盐度计出现,由电导率测盐度。 5、阿列金分类法如何对天然水分类?为什么硫酸盐与氯化物类的钙组和镁组中没有Ⅰ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