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普通语言学概要

1、关于幼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有哪几种假说?试加评述。

1、模仿说;幼儿通过模仿听到的语句而学会说话。

2、天赋说: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语言习得装置。

3、认知说:语言习得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

2、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任意性: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任意性使语言有民族、稳固、时代的特点。线条性:与说话中符号的组合层次性发生龃龉。

3、简述语言、言语以及二者的关系。

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两个词语,从字面上来讲,语言就是人们之间沟通的方式,或者说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表达手段,如果没有了语言那么人们之间沟通就将会出现障碍,而言语,是指人们所说的话,指的是比较具象的东西,言语就是语言的直接表达方式。语言包括言语,但是言语不一定是语言,语言是言语的总括,而言语就是语言的部分,他们是统一跟整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点,如果言语表达的好,那么这个人的语言水平就会相对的高一些,如果语言表达不好,可能他的肢体语言就会相对的灵活一些,反正不管怎样,在人们拥有了语言与言语之后,对人们的沟通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让人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知道这样你能不能明白呢。

4、语言有哪些主要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语言有: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社会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第一功能是充当社会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是语言的基本职能。2、语言是集体的标志,标志民族、籍贯、身份等。3、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了解历史,见证民族关系。

5、简要说明切分和归并的关系

切分和归并是研究语言单位不可避免的相互关联的程序。切分是归并的前提,归并是衡量切分正确与否的手段。

6、语言有哪些主要的机制?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怎样?

预设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

7、某展览会上立有一块“眼看手勿动”的牌子,某看客好奇地用脚踢了一下展品,被主办方抓住罚款,看客非常不服气地说“你们的牌子上只写明不能用手动展品,并没有写明不能用脚动展品。”试用语言学原理对看客的言行加以分析评述。

手勿动中的“手”包含四肢在内,手脚都不能动。这句话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改。

8、举例说明语音的物理属性在语音中的表现。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语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速度。频率我们用赫兹(Hz)表示。汉语声调就是利用音高:妈[mA55]麻[mA35]马[mA214]骂[mA51] 2、音强,音的强弱取决于说话时呼出的气流对声带等的压力的大小,语音的轻重主要是由音强决定的。莲子[lian35 ts?214] 帘子[lian35 .dz?]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例如,桂南平话中陶圩方言就

有33调,又有33调,这里面就有时长的问题,当然还有发声态的不同。

4、音质(音色):声音的个性和品质。音质不同有三方面的原因:①发音体的性质不同;②发音方法不同;③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例如,[m] [n] [?]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相同,只是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9、分析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条件:

[p] 双唇音

[ts] 舌尖齿龈音(舌尖前音)

[k`] 舌根软腭音(舌面后音)

[e] 舌头最高部移向口腔前部发出的元音

[ε] 半低元音

[o] 半高元音

10、分析下面每组音中两个音在发音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m] 都是鼻音;前者发音部位是舌根软腭,后者发音部位是双唇

[?]----[o] 前者是半低元音、舌位前部;后者是后元音、圆唇元音、半高元音

11、分析下列词的结构:

现代、现代化、记忆、雪花、枕巾、枕木、摇篮、摇把、司令、司机、烂漫、浪漫、展开、开展、试验、实验、化验、立冬、冬至、春分、彻底、认真、和平、平和、莲子、帘子、子弹、子孙、孙子 chairperson impossible gentleman gentlemanly

单纯词:现代、记忆、枕巾、司令、司机、烂漫、浪漫、展开、开展、试验、实验、化验、彻底、认真、和平、平和 impossible

合成词:现代化、雪花、枕木、摇篮、摇把、立冬、冬至、春分、莲子、帘子、子弹、子孙、孙子、 chairperson gentleman gentlemanly

12、常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语法形式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构成的,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手段。例如汉语中词语的组合,词序不同、虚词不同,语法意义就不一样,如“爸爸和妈妈”不同于“爸爸的妈妈”,就是虚词不同。

13、动词有哪些常见的语法范畴?试举例说明。

“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如英语动词的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而汉语中的动词加“着”“了”“过”的现象,有人认为也是“体”的分别。“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人称”。在不少语言中,动词是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如俄语、法语都有三种人称,而英语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的时候有第三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对立。

“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14、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①词汇意义(概念的范畴);②形态标准(包括构形性质和构词性质的);③句法标准(词在句中的作用或功能、词的组合等)。这样就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汉语词类研究的前提问题。

15、语言的词组有哪些基本组合类型?试举例说明。

短语:词和词组合在一起的结构。词的组合可长可短,变化无穷,分析起来,都是由一些最

基本得结构一层套一层组合而成的。形态丰富的语言中,词与词的关系主要是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一致关系:某个词+另一个词;支配关系:某个词或某类词+另一个或一些词。

16、句子和词组(短语)有哪些区别?试举例说明。

词组后句子主要区别是功能上而不是形式上的差别。因为有些句子可能是一个词构成。句子主要是使用单位,具有表述性,可要表达客观现实,陈述主观意图,而词组只是一个语言单位,与现实与主观意图无关。在形式上,词组没有语调,句子具有语调。而且任何一个句子,都与客观环境有关系,词组就不具有这样都关系。句子例子:你(主)是(谓)一个(修饰宾语)孩子(宾语),词语例子:美丽的(修饰)花。

17、什么是显性的语法关系?什么是隐形的语法关系?

英语的语法是显性的,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汉语的语法则是隐形的,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要语义来传达。

18、根据形态标准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哪几类?汉语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根据词的结构与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因为汉语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作用,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

19、什么是词义?词义有哪些性质?请举例说明。

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模糊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20、从原生义到派生义主要有哪些模式?请举例说明。

从原生义到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①隐喻反映的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例如"碟"原本指"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我们可以用"碟"指"飞碟"、 "光碟"等,这是一种形状上的相似。②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换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A.工具-劳动者:例如"笔杆子"指"写作者"。B.地名-产品:例如"茅台"指"茅台镇",又可以指此地出产的"茅台酒"。

21、词义到底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试举例说明。

包含: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例如:附加意义中感情意义,有褒义和贬义。

22、词义间有哪些主要的关系?试举例说明。

①相同关系,例如“自行车—脚踏车—单车”是一组同义词;②相反关系,例如,“美—丑”是一组反义词;③包含被包含关系:上下义关系,例如“白菜是蔬菜”,但是反过来说“蔬菜是白菜”;组成关系,例如“房子是由门、窗、墙、地板、房顶……组成的”;④离散关系,例如,“校长—苹果—房子”;⑤类比关系,例如,“本”有两个义项⑴树木的根部,⑵经商投下的资金,一个是本义一个是派生出来的。

23、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面各组词的词义:

俯瞰---仰视---眺望:看远

电筒---蜡烛---电灯:物品光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人类同辈近亲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人类血缘关系

24、一句话的意义是否等于这句话所包含的词义之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词义间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大类:相同关系、相对关系、包含被包含关系、离散关系、类属关系、历史集关系、一般集关系,整体一部分关系、群体—个体关系

25、句子中词义的选择和限制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一方面词义受到语境的影响,不同的语境使同一个词拥有不同的含义,这个从词的应用场合与上下文来看的。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词语能在语境中出现的或不能在语境出现,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即词语可以在怎样的上下、、文中出现。我们可以说“浇花”“浇草”“浇菜”,但不能说“浇鱼”;可以是或“爬山”,但不恩能够说“爬水”;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发生变化,词从古代发展到现在,词义多少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是从词的发展性来看的。

26、有哪些常见的歧义现象?如何消除歧义?

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产生歧义;动词产生歧义;虚词管辖范围不确定产生歧义;对象不明确产生歧义;数量词管辖范围、对象不明产生歧义;层次不明产生歧义;兼类词产生歧义。

消除歧义的一般方法:借助语音手段;语境制约;增加虚词;变换句式;调整语序;改换量词;添加标点。

27、预设的真实是一句话语义真实的充分条件,对吗?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对。“语义预设”是从逻辑真值角度出发,将预设看作一个命题成立与否的必要条件,目的在于揭示句义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语用预设”而涉及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环境,关注这些语言外部因素导致的超越了话语字面意义的动态变化。“,是了如下定义:一个命题 S 预设 S’而且仅当 S’ [1] S 有真值或假值的必要条件。逻辑学区分了语句”和命题,满足预设,是一个语句成为命题的必要条 [2] 件。一般来说一句句子具有 3 种意义:声音意义这(即断言)蕴涵意义和预设意义。

3 类意义的区, [3] 别在于他们要求不同的真实条件。

28、什么是语言变异?语言有哪些类型的变异?

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说话者语言表达系统出现的语言变异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语言因素造成的。

语言变异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三种。

29、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是在语言演变在语言外进展的不平衡。

社会方言是指在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原居住地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决定的小社团语言差异。

社会方言最常见的显著差异在词汇方面,有时也有发音色彩(如北京的"女国音")或音位分合上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方言的差别较小,自由通话不成问题("黑话"除外)。

地域方言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地域方言的差别一般大于社会方言,汉语的不同大方言之间往往无法自由通话。

地域方言最显著的区别一般在语音方面,但语法和词汇也可有不少区别。地域方言是方

言中最重要的类型,因此泛称"方言"就指地域方言。

30、简述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

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各方言之间并未斩断一切联系,他们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基本上还是相同的。

社会的发展往往造成社会内部进一步的分工,这样,同一分工的人群在语言交际上就具有某一社团的特征,产生了语言分支或者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社会的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人群生活地域的扩展或者迁移,这样,原来是同一种语言的语言群落,由于地域的变更,某一地域的语言变体就会跟原来的语言逐渐有了差距,各地域之间的语言变体有了自己的稳定性,就产生了地域方言。方言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速度快慢的不同。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是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

31、简述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相同和不同点。

(1)范围不同。

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而地域方言则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虽然都叫方言,但划分的角度是不同的。

(2)内部差异不同。

域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上,同时也反映在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方面,而社会方言的主要差别则在一般词汇方面,语音、语法方面没有差别。

(3)发展趋势不同。

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独立的语言,或在社会高度统一融合情况下可能消失;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语音系统、语法结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32、汉语可以分为哪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

33、举例说明行业变异。

行业语是社会上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为了生产和工作的需要而是用的专门用语。语言的行业变异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工的结果。木工、铁工、渔人、猎人、农民、牧民等都有自己的行话,教师、学生、军人也有自己的行话。京剧演员的行话有“生”、“旦”、“净”、“末”、“丑”、“二簧”、“西皮”等;学生的行话有“开夜车”、“吃鸭蛋”、“站黑板”等。

34、简述书面语体和谈话语体的区别。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致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35、什么是言语行为?举例说明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语言行为是指交际时作为一个功能性单位的语句。

36、什么是合作原则?它包含哪些准则?

合作原则的基本点是,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包含: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37、分析下面话语的语用推理过程,写出语用推导式,并分析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

甲:你小心点!

乙:我什么风浪没见过!

原因:乙去外地公干,甲与乙的对话。

推导式:甲叫乙注意安全,——乙说他见过很多世面,不怕

甲: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乙: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丙:这孩子哎嗨,啊唷,哦……

原因:别人的孩子很能干,三人评论别人家的孩子

推导式:甲说孩子能干,以后会当官——乙认为再能干都会死——丙对乙的评价表示感叹甲:我昨天买的衣服怎么样?

乙:颜色还可以。

原因:甲买了新衣服,甲乙对话

推导式:甲问新衣服好看不好看——乙认为衣服的颜色不错

38、试联系身边的语言事实分析一下违反语用原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违反礼貌原则的话,会造成误会。来自不同背景的话语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文化观来评判对方的行为,那么话语双方就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如中国人用“老”称呼他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和友好,“老张”可能只有三十或四十岁,而“张老”则可能是一个七八十岁受人尊敬的长者。而在西方文化中,女士年龄是个人隐私,称呼中有“老”,方会被人理解成岁数大。

39、在交际中,除了要遵循合作原则以外,还应遵循什么原则?这些原则与合作原则关系怎样?

在交际中,除了要遵循合作原则以外,还应遵循礼貌原则,接受原则。

40、语用推理与逻辑推理有何不同?

一、逻辑推理主要用于分析事情推断因果,推理的内容必须包括四个要素:1、大前提,2、小前提,3、结论,4、推理形式。其中的推理形式有别于其他三个要素,通过分析才能看出。

二、语用学注重的不是推理,而是陈述事情,日常交际,例如:写文章、表达思想感情,里面有时也会有推理成分,但没有逻辑推理那样单纯,它会有点杂乱。

41、联系实际说明语境的作用。

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狭义的语境指一个语言单位出现的前后环境,即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交际的场合及语言交际的背景。

语境的作用:①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②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③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单位的感情义可以发生临时性的变化,由褒义变为贬义或由贬义变为褒义。④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42、什么是语言演变?其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和原来的语言系

统不同。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社会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特点:渐变性;不平衡性;

43、语言演变和语言变异有何区别和联系?

语言变异是指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同语言之间形成互动,导致语言产生变化。

语言变化则多指是由于语言的发展,语言本身发生的变化。

44、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共同语是怎样产生的?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怎样?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45、什么是语音演变规律?试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语音演变严格按照语音轻化的规律进行着,语音轻化就是声音由重浊演变成轻而清,减少发音部位,降低口腔发力程度。第一,语音变化受纯语音条件的限制发生整齐划一的变化;第二,语音的演变具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46、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原因、途径、结果。

原因: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③语言单位内部的矛盾。

途径:总的来说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而词义的引申有两个途径:①比喻:用具体形象的词去比喻与之有联系的抽象事物。②借代: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表甲事物的词指代快乙事物。

结果:①扩大:语言单位概括和应用的范围由小变大。一个意义所指概念的外延扩大。词义由单一义项扩大为多个义项。②缩小:语言单位所概括和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小。③转移:语言单位的意义由指称一个范围的事物变成指称另一个范围内的事物。通过比喻或借代等途径而产生的转移。语言单位感情义的转移。

47、举例说明新词产生的途径。

当前汉语中的新词语大部分是新造词。比如,手机、网民、扶贫、融资、年薪、听证会、放心肉、筒子楼、减肥茶。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而旧词产生新义主要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多表现为由某一专业的专用词进入其他的社会生活领域,成为全民词汇: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黑马”,新义指在体育比赛或其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也有的是旧词新用,即旧词所指意义曾经有,后来所指消失了,再后来又沉渣泛起,旧词也再度复活,如暗娼、嫖客、卖笑等。

48、语言接触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如果两个民族由于集体迁徙或军事征服而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共同体里面,这两个民族就有融合成一个民族的可能,它们的语言也会融合成一种语言。

49、什么是借词?谈谈新时期的汉语借词

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50、汉藏语系语言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主要差别?

最大的差别,就是印欧语系有很多“曲折变化”,特别是动词根据不同的人称、数、时态等而有多种词形变化,形容词、名词也可能有很多曲折变化;而汉藏语系曲折变化少,主要用词序和一些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51、为什么说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52、什么是文字?文字与记事图画有何本质区别?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由字或者字母及其书写(或拼写)组合规则体系组成的。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都是帮助人们记忆的一种办法,但是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而记事的图画却是文字的前身。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字。

53、文字和语言关系怎样?

文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又有质的区别。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文字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2、语言和文字虽然都是交际工具,但是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不一样,语言是社会必须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就不存在,而文字对一个社会来讲,则不是必须的,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而照样存在,文字只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它只是扩大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

3、文字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字落后于语言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文字的书写形式和语言的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的长处是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语言一般则不能。当文字脱离语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即影响到交际功能时,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创造新的文字,文字还可以借用,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如日本、越南、朝鲜都曾借用过汉字。而语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从整个民族讲不能没有自己的语言。

5、文字对语言有促进作用,文字把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书面语,人们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锤炼,使语言越来越精密细致,有些词汇甚至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54、从当前汉语的字母词看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即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则是根本规律。文字记录语言归根结底是记录语言的词汇,这一点从鲁迅为“阿 Q”命名上就可以得到证明。“正是由于词语意义内容的要求,其文字形式才不得不绕过汉字而采用字母。后起的字母词语同样具有这一内因。如“MPEG 1 Audio Layer3”,通用、简洁的“MP3”就被大众约定俗成了

55、简述文字的作用。

1、文字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其作用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一时”。文字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的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2、文字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

3、文字是学习语言的工具,通过文字可以学习古代语言和外语。

56、什么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二者各有什么优缺点?

(1)表意文字又称形意文字,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2)表音文字是目前多数民族采用的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标音文字的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语音单位,即音位或音节。按照记录的语音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

表音文字易学,易写,记忆量小,与机械(打字机、印刷机)结合易,与信息(电脑)结合易,有排序,易造新词,表概念清晰,引用外来语容易。表音文字的缺点是词汇量大(欧美词典业很发达),字形视觉特点不突出,阅读速度慢,字母数有限,相近词多易拼写错误。表意文字则恰恰相反。

语言学概论题目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 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 D ) ??A.文字学B.语音学? ?C.词汇学D.语法学 ?2. 汉语属于( B ) ?A.屈折语B.孤立语 ?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B ) ??A.音素B.音位 ??C.语素D.音节 ?4. 文字的前身是( C ) ??A.结绳记事B.手势 ??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 派生词中包含( B ) ??A.词尾B.词根 ??C.虚词D.根词 ?6. 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C ) ??A.音素B.义素 ??C.语素D.音位 7. 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 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 ??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 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 ???C.客套话D.黑话 9. 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 C ) ???A.初B.视 ???C.人D.民 10. 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 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 ??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专语语言学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每题2分,共10分)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每题3分,共9分) ?1.瞻仰 [+用眼 +往一定方向 +崇敬地]

语言学概论习题与答案2009年01月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的各种语言中来自于古斯拉夫语的是(C ) A.拉丁语B.德语C.保加利亚语D.罗马尼亚语 2.在中国教自幼讲藏语的藏族孩子学汉语,这属于(D ) A.来源语教学B.基础语教学C.第一语言教学D.第二语言教学 3.提出语言决定思维观点的学者是(A ) A.萨丕尔B.洪堡特C.乔姆斯基D.利奇 4.舌位后高圆唇元音是(B ) A.[i] B.[u] C.[y] D.[o] 5.汉语北京话的语流中,“慢慢儿”的实际读音是[maimar],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 )A.异化B.弱化C.同化D.强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惯用语的是(B ) A.众人拾柴火焰高B.一把鼻涕一把泪C.醉翁之意不在酒D.过河拆桥7.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单纯词的是(B ) A.蜘蛛沙发teacher B.玻璃芙蓉dogs C.猩猩仿佛unhappy D.爸爸桌子worked 8.乔姆斯基开创的语言学被称为(A )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语言哲学C.历史语言学D.结构主义语言学 9.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红灯就会马上停车,这是一种(A ) A.感性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推理思维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B ) 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 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11.下面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借词的是(B ) A.狮子超级市场马力 B.葡萄巧克力克隆 C.德律风热狗黑匣子 D.钢琴塔拷贝 12.声音的高低决定于(A ) A.频率的大小 B.声波的形式 C.气流的强弱 D.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能够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能够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确定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01汉语言文学本科—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 1、索绪尔 2、《马氏文通》 3、条件、自由 4、语素、固定短语 5、图画、线条 6、交际功能、文化录传功能 7、洋泾浜8、汉藏语系、印欧语系9、历时 10、职业11、慷慨原则、谦逊准则、同情准则 12、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C 2、A 3、C 4、B 5、D 6、A 7、A 8、D 9、A 10、D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对语言进行管理而开展的各种工作的统称,又称为语文建设。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3、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4、语言同化:是指一种语言排挤或代替其他语言、使被排挤、被代替的语言消亡的现象。 5、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境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科学。 四、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1、符号性。语言是一种符号,它的音义关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系统性。一是语言具有层次性,二是任何语言单位都处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生成性。人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语言单位及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民族性。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义、语汇、语法等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特色。 2、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它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是: 层次性。语义场有大有小,最小的语义场只有两个词语,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汇集为较大的语义场。 系统性。属于同一级语义的词语,其语义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词语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词跟哪些词语构成一个语义场。 相对性。一个词语属于哪个语义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规约性。语法规则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人们必须遵守语法规则,否则会妨碍交际。 抽象性。语法是不能直接被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隐藏在具体的言语活动和作品之中。 生成性。语法规则能指导人生成和理解无限多的新话语。 4、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 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心理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 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因素。 5、真实原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适量原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多不少,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也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相关准则。要求所话的话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五、论述题(每个10分,共20分) 1、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二者有何差异?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的大脑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具有全民性、非物质性和抽象性;言语是个人运用在特定情景能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具有个人性、物质性和具体性。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语言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言语是具体的,是以语音作为其物质外壳的;语言是全民族共有的,言语是属于说话者个人的,具有个人的说话特点,在特殊的语境中有特殊的用法。语言是规范的,言语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语病或不规范的成分。 2、举例说明文字演变的趋势有哪些? 表音化。古老的文字都是表意文字。除汉字外,其他的古老文字都已经消亡;当今使用的文字几乎都是表音文字。如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日文、朝鲜文也成了表音文字。这说明表音文字是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是今天建立新文字的选择倾向。 线条化。古老的文字直接来源于图画,有很强的象形性。为提高书写效率,文字都朝着越来越抽象化的方向发展,由图画型变成线条型。如汉字。 简便化。文字线条化、表音化本身是文字简便化的表现。而文字在线条化、表音化之后,仍存在简便化的趋势。例如汉字抽象化后,由于原来的笔画数量仍然很多,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断出现简化的俗字。

《语言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音位:最小的可以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通常由一簇互相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构成。如|A|音位里就有前A、后A、央A等几个音素。 2.塞擦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形成阻碍,在保持这个阻碍的同时,留出一个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磨擦成声,最后除去这个阻碍。如:b‘p‘k‘就是。 3.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指,组合结构中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功能的 短语替换,从而使基本结构里的某个扩展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但其作用仍然等于原始项。也即语言的整体结构与基本框架不变。语法结构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递归性。语言的递归性是语言结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如:人打倒了|敌人/凶恶的敌人/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敌人/ 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的不可 以一世的敌人/曾经盘踞在中国大陆不可一世但最终被人 民打倒的敌人 4.复综语:语言类型之一。这种语言的动词内有用不同 的形态表示各种复杂的语法 成分。多见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举例。 5.自由变体:音位变体的一种类型。通常指对出现的组合条件没有硬性要求的音位变体。举例。 6.元音:音素的类型之一。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 阻碍而形成的音。举例。 7.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方式与材料。举例。 8.词干:一个词的主要部分,词汇意义的承担者。举例。 9.音色:语音四要素之一,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由物体振动的不同形式所决定。举例。 10.塞音:辅音的发音方式之一。其特征发音时两个发音部位紧靠在一起,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除阻,爆破成声。也叫爆破音。举例。 11.共同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集中,会以一种方言为基础形成共同语,以满足整个社会交际往来。共同语又叫天下通语、雅言。举例。 12.数:语法范畴之一。指是用一个词的不同形态表示 出来的词语数的语法意义。在单数、复数、双数等。举例。 二、谈谈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语言是一种工具, 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思 维是一种能力和过程,即人脑 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 和过程。 (2).概念用词语表达,判断 用句子表达,但概念按照逻辑 规律构成的种种判断和词语 按语法规则构成的啊、种种句 子是有区别的。如:语言中的 每个词不一定都表示一个概 念,每个句子不一定都表示判 断。 (3).思维过程是运用概念 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判断, 语言运用过程则是运用词语, 按照句法构成各种句子。 (4).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 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 点,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但 思维是各民族共同的,全人类 具有共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 规律。 三、试分析汉字跨越方言交 际的特点与原因 答:汉字的特点:汉字本身 与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联 系,所以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 字。 汉字有许多形声字,形声字 有表音的声旁,但这种声旁并 不是某种固定的表音的符号, 也不是直接标音的符号,所以 汉字虽有声旁,仍然是表意体 系的文字。 汉字跨方言交际的原因 汉语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 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汉族 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大量用 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超地 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 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 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 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 地区人民的往来起着重要的 作用。 四、谈谈语言分化的原因与 结果 答:语言的分化有两大方 面:一方面是分化出地方变 体,即方言。方言的产生是与 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方言 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形成独立 的语言,即产生具有同源关系 的亲属语言。另一方面是分化 出社会变化。社会变化即社会 方言,如行业语,阶级或阶层 习惯语,隐语等。地域方言之 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 面,同时也表现在词汇和语法 方面。而社会方言的区别主要 表现在词汇方面。 五、谈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 收 答:要点:借用与吸收的条 件。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 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 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 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也 会产生“洋泾浜”“混合 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主要形式有借词。借词也叫 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 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 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 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的时 候,不喜欢借音,喜欢有自己 的语素来构词。在这一点上, 汉语和英语、日语等有很大不 同,而接近于德语。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 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 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 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神经 质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如“黑板blackboard,"球 "footba1l等。 有时候,在吸收外来外来成 分的时候,为了便于理解采用 音译加意译的方法。 如汉语中啤酒beer,卡车car 等等。 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 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 象。一出一进之间,音义等方 面都会有一些变化。汉语的 “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 [paicing]意思是土房子后来 变成店铺的意思汉语后来又 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 叫做板生简称板。 七、谈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和思 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 相随,不可分离,思维必须在 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 的储存。 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认 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 程。 思维必能推语言,还有神经 生物学的根据。 抽象的思维总得以某种物 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 最灵活的依托是声音,也就是 有声语言。 八、试分析词义的派生及其 派生意义的相互关系 答:1.词义派生的条件2.词 义派生的类型3.派生义之间 的关系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 这就是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 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 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怎么 被利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 索,那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 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 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 的相互作用等等有关。因而表 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 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 生历程。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 它所从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 内存的联系。而两者所表示的 事情之间的共同特征,则建立 这种联系的桥梁派生意义就 是顺着这样的桥梁从本义一 步一步扩散开去的。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 引申。引申大体上可分为隐喻 和换喻两种方式。隐喻建立在 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 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换喻的 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 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 们的心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 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 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一个词的 意义通过隐喻和换喻这些引 申途径可以啬很多新的意义, 使语言能够用较少的词的形 式表达较多的意义。 九、试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 答:如果把图形简化,一个 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 或词,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 字。文字起源于图画,所以有 人把记事的图画叫做“图画文 字”。这种用于交际的图画, 正是原始文字符号的前身,图 形象征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 阶段是图画文字。当图形符号 不是用来代表概念而是用来 代表相应的词的声音时,文字 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步就迈出 去了。用于交际的图画演变为 文字符号的标志在于它与语 言中的词或语素建立起固定 的关系,也就是说,它在图形 上比较确定,并且有了公认的 音和意。 文字画是用整幅画与语言结 合,成了能说的图画,在一定 程度上具备了文字的性质,但 是它只能图解主要的事物形 象和它们的关系,而不能象真 正的文字那样,作为一种符号 体系来记录语言,就是说它不 能把文字记录的语法关系排 列出来,它只能在比较狭小的 范围内发挥实际作用,离开了 当时的环境。别人无法理解他 的意义,因而文字画还不是真 正的文字,只能说明文字是起 源于文字画,是文字的前身。 十一、试谈洋泾浜的发展趋 势 答:“洋泾浜”这种语言现 象的产生与十七世纪以后帝 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有联系,是 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 言现象。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狭 窄,发展的前途不外两个:一 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 亡,像我国的洋泾浜语在解放 后便停止通行;一个是发展为 混合语,成为某一地区人们通 用的交际工具。 十二、语言的符号特点与作 用 答:语言的符号的最大特点 是它的音和意的结合是任意 的,由社会约定俗成。语言符 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 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 是他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 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另一重要特点 是它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 一个跟着一个一次出现,在实 践的线条上延绵,不能在空间 的面上铺开。 这种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符号在使用中还有一个重要 的特点,就是它要象机器的零 件那样能够拼装拆卸,重复使 用。 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 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 理的系统。 十三、谈谈词的形态与形态 变化 答: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 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 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 的变化。例如英语的代词有主 格和宾格的区别,第一人称单 数作主语时用I,作宾格时用 me,词形发生了变化,就是形 态变化。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很少有 形态变化,少部分形容词可以 重叠表示程度加强的意义,例 如“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结 结巴巴”等。 例如:英语动词be的八种 形态写八个句子,说明其语法 意义。 a.Hewillbeateacher:表示 将要发生的动作行为,动词用 原形。 b.Iamateacher:现在时,单 数第一人称。 c.Sheisapainter:现在时, 单数第三人称。 d.Theyareworker:现在时, 主语是复数。 e.Hewasateacher:过去时, 主语是单数。 f.wewereworker:过去时, 主语是复数。 g.Ihavebeenateacher:现 在完成时,表示从过去延续到 现在的行为状态。 h.Thenewspaperisbeingre ad:被动语态,进行时。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语言学概论中央电大01任务答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有不同的特点。 C.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显得弱了。 D. 没有语言,不会影响人类的思维行为。答案:B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掌握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从小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B. 人类能说什么样的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与动物不同。 C. 人的右脑主要控制形象思维活动。 D.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一样。 答案: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具有共同特点。 B. 语言符号由形式和内容构成,内容决定了符号的形式。 C. 语音和意义是语言符号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 D. 语音形式与意义内容是互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内容。 答案:C 6. 从组合关系看,句子()与其它三类都不相同。 A. 小王跑得快。 B. 小张跳得高。 C. 小于觉得累。 D. 小刘打得好。答案:C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互相影响。 B. 聚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C. 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D. 组合关系的作用在于类推句子。 答案: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一种个人现象。 B.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C.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D. 语言的社会功能在于把人和动物区别开。 答案:B 9. 下列各组词语,只有(C)组没有组合关系。 A. 海洋辽阔 B. 认真学习 C. 一个衣服 D. 几个花瓶 10. 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特点是(D )。 A. 开放性 B. 线条性 C. 生成性 D. 任意性 11. 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二层性的核心是( C)。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语法 三、分析题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夕阳把远山照得通红 主语谓语 状语中心语 介宾述补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动宾 定中 2)热爱人民的周总理 定中 动宾 2、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我打破了杯子。 1)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被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我把它打破了。——我打破的是杯子。——杯子是我打破的。…… 2)我打破了杯子。——我没有打破杯子。 3)我打破了杯子。——我打破了杯子了么? (2)我们找到了小王。 1)我们找到了小王。——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被我们找到了。——我们把小王找到了。——小王是我们找到的。——我们找到的是小王。—2)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没有找到小王。

3)我们找到了小王。——我们找到了小王了?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关心的是他母亲。 ——被关心的人是他母亲 ——关心人的是他母亲 (2)虚构故事吓坏人 ——虚构故事把人吓坏了 ——虚构的故事用来吓唬坏人 (3)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4)鸡不吃了 ——鸡不吃食物了 ——我们不吃鸡了 5、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结构之间的差别。 (1)在池子里洗衣服--在池子里养金鱼 *把衣服洗在池子里——把金鱼养在池子里 *洗衣服洗到池子里——养金鱼养到池子里 这说明“池子里”仅仅是“洗衣服”这个行为的处所,但不必然是“衣服”的处所;与此相反,“池子里”既是“养金鱼”的处所,也是“鱼”的处所。 (2)在黑板上写字——在教室里写字——在火车上写字 字写在黑板上——字写在教室里——字写在火车上 (人呆)在黑板上写字——(人呆)在教室里写字——(人呆)在火车上写字 以上变换说明:(1)“黑板上”是“字”的处所,不必然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教室里”是“写字”的行为发生的处所,但不必然是“字”的处所;(3)“火车上”既是“写字”行为的处所,也可以是“字”的处所。 五.问答题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