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桥梁介绍解读

日本桥梁介绍解读
日本桥梁介绍解读

日本的城市大跨径桥梁介绍

在考察中,我们对日本在城市大跨径桥梁建设中的成就和创新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桥梁结构主要采用悬索桥和斜张桥,下面分别介绍东京彩虹大桥、明石海湾大桥、港大桥下津井濑户大桥、因岛大桥、多多罗大桥和生口大桥的相关情况。

1 日本东京彩虹大桥

图1系东京著名的彩虹大桥。人们来到东京第一个观赏的地标式建筑应是彩虹桥。这是一座连接东京台场和芝浦的全长918 m的悬索结构桥,是日本首都东京一条横越东京湾北部,连接港区芝浦及台场的大桥。东京彩虹大桥的结构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悬索桥,其正名称为“首都高速道路11号台场线东京港联络桥”,于1987年动工,1993年8月26日建成通车。

图1 东京著名的彩虹大桥

彩虹大桥全长798 m,主桥跨径为570 m。桥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首都高速道路11号台场线,下层的中央部分为新交通临海线(东京临海新交通临海线)的路轨,两侧为一般道路,包括国道357号行车道及行人道。单车及50cc以下的机车禁止使用彩虹大桥,桥上设有人行道,游人可伴着徐徐的海风漫步在彩虹桥上,饱览东京的景色。

如今东京彩虹桥优美的白色桥体结构,早已成为东京临海的重要景观。在桥梁工程筹建之时设计者就充分考虑了景观要求,并将夜景照明作为其桥梁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大桥的照明分4个部分,主要是主塔悬索大梁和抛锚处。这些部分的照明优美协调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又不失各自的特点。景观照明随季节日期和时间作相应变化,并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充分考虑了节能,其主塔日光下的光色随季节发生变化(夏季白色,冬季暖白),其感官在心理上可产生非视觉上的效果。两座支撑大桥的桥塔使用白色设计,令彩虹大桥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和共融。在悬索桥面的缆索上设置有红、白、绿3 色光源,并采用日间收集来的太阳能作为能源,在晚上来点缀彩虹大桥。彩虹大桥的景色已成为日本近年一个新兴的观光胜地,其下层外侧的行人道,让行人可徒步过桥。

2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系世界上目前最长的悬索桥,它位于日本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横跨于本州岛与四国岛,全长3911 m,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梁。大桥的主跨为 1991 m(960 m+1 991 m+960 m)的悬索桥,两座主桥墩海拔297 m,基础直径80 m,水中部分高60 m。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 000 m,直径1.12m, 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1998年3月竣工。世界最强级的阪神大地震也未能将其震撼,展现了其卓越的设计与施工水平。明石海峡大桥桥面设有6车道,通航净空高为65 m。大桥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悬索桥,钢桥283 m,高出333 m,桥宽35.5 m,双向6 车道,加劲梁14 m,抗震强度按1/150的频率,能承受8.5级强烈地震和抗御150 a 一遇的80 m/s 的暴风,是连接日本内陆工业的重要纽带。明石海峡大桥最终实现了日本人把4个大岛连在一起的愿望,创造了 20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总投资约40亿美元。

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首次采用了“海底穿孔爆破法”、“大口径掘削法”和“灌浆混凝土”等新技术,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建成了这座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现代化跨世纪大桥。这座跨海大桥总长度达37 km,跨海长度为9.4 km。作为铁路公路两用桥,不仅其总长度是世界第一,其最高的一座桥塔局194 m,相当于一座50层大厦的高度。明石海峡大桥首次采用1800 MPa级超高强钢丝,使主缆直径缩小并简化了连接构造,首创悬索桥主缆,这也是第一座用顶推法施工的跨谷悬索桥。该桥2根主缆直径为1122 mm,为世界上直径最大的主缆;主缆钢丝的极限强度为1800 MPa,也是采用了创世界记录的新技术、新工艺。主缆由预制平行钢丝束组成,这项工艺也适用于同样规模的悬索桥。牵引钢丝由直升飞机牵引跨越明石海峡,这是世界上首次应用的新工艺。

1995年1月,日本神户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约5 000人死亡。震中位于明石海峡大桥南端,距神户几公里。明石海峡大桥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抗震检验,因为桥址处的震级也接近里氏8 级,当时距该桥50 km远的桥梁与建筑都已经倒塌。地震发生时,该桥刚刚完成桥塔与主缆施工工作,开始架设加劲梁。根据研究成果表明,明石海峡大桥设计荷载可承受里氏8.5级地震。该桥在阪神地震中仅有微小损坏,由于地面运动,两塔基础之间的距离增加了80 cm,桥塔顶倾斜了10 cm, 使主跨增加了近80cm,从而接近于1991 m,主缆垂度因此减少了 130 cm。大桥的建成使大阪、神户通往四国地区的交通十分便利。每到夜晚,大桥被华丽彩灯环绕,仿佛一串絢烂珠链横跨海湾,由此而得“珍珠桥”的美名。在桥梁的周围,开辟了众多观光设施,成为广受游人欢迎的旅游胜地。

3日本濑户大桥

日本下津井的濑户大桥,位于本四连络桥工程中儿岛一坂出线上。大桥于1981年7月12日动工,1988年4月10日竣工。日本下津井濑户大桥是濑户大桥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跨越下津井海峡,连接柜石岛和本州岛上的鹫羽山。大桥的主跨为940 m(跨径布置为:230 m+940 m+230 m),主梁采用钢梁,矢高94 m,加劲梁高13 m,宽30 m, 钢索间距35 m,左塔高146.08m,右塔高148.91 m。大桥的上层为4车道公路,下层为线铁道。该桥为单跨公铁两用悬索桥,全长1447 m,上层为4车道公路,下层为铁路,通航净空31 m。

这座大桥与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中其他悬索桥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桥主缆在本州岛侧采用了隧道式锚碇方案,钢塔及主缆安装架设中采用了空中架线法(AS)施工。桥梁一端靠近鹫羽山以便车辆及列车下桥后可以迅速驶人隧道。采用空中架线法及隧道式锚碇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位于隧道附近的锚碇尺寸过大。主缆直径930 mm, 由24288根直径5.37 mm的钢丝组成。这座大桥工期长达9年6个月,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空前杰作。

濑户大桥为铁路公路两用桥,是由两座斜拉桥、三座吊桥和三座桁架桥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本州的冈山县,犹如一条灰白色的钢铁巨龙,穿过世界上唯一的一条铁路、公路上下分开的两层式隧道,弯曲和大方地跨海越洋,向南直奔日本四国香山县。大桥在海中越过5 座岛屿,从远处眺望,5座小岛就象5颗璀燦的绿色明珠,被一根银线串在了一起。由于濑户水域的水下地质构造复杂,水面宽阔,加之台风经常肆虐等不利因素,给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诸多难题。根据设计标准,大桥可抵抗里氏8.5级大地震和风速为60 m/s的大风。大桥建成后,不仅方便了两岸交通,也为濑户水域增添了一处人造景观,使日本西部这一颇负盛名的游览地锦上添花。为此,在日本四国的香山县建立了濑户大桥纪念馆(也称本四联络桥纪念馆),通过展出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座“世界第一桥”的真面目和建桥的艰辛过程。

4日本因岛大桥

因岛大桥是日本本四联络线上的一座三跨双铰加劲桁梁式悬索桥,其跨度布置为250m+770 m+ 250 m。大桥于1977年1月31日动工兴建,1983 年12月4日竣工。主缆采用工厂预制平行钢丝股缆,直径为62.6 cm。塔高123.75 m,为有交叉斜撑的桁架式钢塔。加劲桁梁高9 m,两主桁中心距 26 m,上层桥面设汽车道4道,下层设4 m宽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这座大桥建成30年来运行良好,在大型跨海大桥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建设实践中给人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5日本多多罗大桥

多多罗大桥位于日本濑户内海,它是连接广岛县生口岛及爱媛县的大三岛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交通通道。大桥于1992年4月开工建设,1999年竣工,同年5月1日启用。大桥采用斜拉桥结构,主跨长890 m,最高桥塔为224 m的钢塔,系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其连接引道全长为1480 m, 设有4个行车道,并设行人及自行车专用通道,属于日本国道317号的一部分。10年后,其世界最长斜拉桥和最高桥塔的纪录被2008年建成通车的中国苏通大桥打破,苏通大桥跨径1088 m,混凝土桥塔高300.4 m。

多多罗大桥全桥长1 480 m。1993年原计划修建一座对称布置的三跨两铰以桁架作为加劲梁的悬索桥。由于悬索桥铺旋基础需巨大的开挖量,破坏了生口岛国家公园的景观,同时专家们认为,在活动地震带上和台风区建设一座世界级斜拉桥技术可行性研究上需充分论证,最终确定与悬索桥主跨径完全相同的斜拉桥方案。既可避免开挖锚碇坑破坏生态的弊端,而且可以节省建设资金和缩短工期;同时,更有利的是斜拉桥的动力稳定性比悬索桥的要好,刚度也较大。

多多罗大桥采用的结构型式为三跨连续复合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70 m+890 m+320 m,两边跨布置因地形和施工条件的原因是不对称的,其边、主跨径之比分别为0.3和0.34,比一般斜拉桥的边、主跨径比0.4要小。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斜拉桥的成功建成,共采用4项创新技术作为大桥的支撑:(1)每一跨都由其辅助墩来平衡其重量,承受与重力相反的作用力。边跨外端是混凝土梁,与边跨其它部分及中跨的钢梁形成整根混合材料梁。(2)边跨被设计成短、重、高刚度的特性来平衡长且轻的中跨,从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稳定。斜拉索采用双索面,呈复扇形编放,并被锚固在倒 Y型的塔顶上某一锚固点来提高梁的抗扭刚度。 (3)塔和梁的截面以及缆索的形状都经过特殊设计,并通过其结构框架的独立性来确保空气动力稳定性的要求。(4)在建筑梁体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水中临时支撑,梁体的节段由梁悬臂端的挂篮支承其重量,其过程依赖于主跨、边跨相对于塔的平衡控制,施工中最大悬臂长度达到435 m,这在当时世界建桥技术上是巨大的突破。

6日本有明海岸的4座大桥

日本有明海岸4座大桥之一的斜张桥——矢部川大桥。它位于有明海的北部地区,连接福冈县大牟田市和佐贺县鹿岛市,全长约55 km,是高等级高速道路的大型桥梁,其中的4座桥梁系有明海沿岸高速道路上修建的具有特色的桥梁。

主跨261 m的矢部川大桥,斜张桥的主塔为A 型。当时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确认桥塔基础下沉,实施了“预加荷载”、“强化主塔基础周边摩擦”、“上部结构体外力筋采用高强度预应力筋”等工程措施,确保桥梁100年使用寿命的安全性。由于有明海沿岸表层堆积着被称为有明黏土的软弱的冲积黏性土,为合理经济地修建桥梁,日本建设者针对软弱地基采用了一些有益措施,如采用轻质填土和加固土墙组合以减轻桥台背面土压,采用现场土和短纤维的气泡混合轻质填土,采用复合地基,等等。目前大桥的运行状态良好。

7日本生口大桥

生口大桥位于日本广岛县尾道市,连接生口岛和因岛,是西濑户大桥机动车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桥采用斜拉桥结构,全长790 m,主跨490 m, 于1986年5月18日开工建设,1991年12月8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西濑户机动车道上主跨第五长的大桥,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该桥在日本首次采用了混凝土梁边跨与钢箱梁主跨相结合的设计结构。

大桥的主跨结构采用490 m钢箱梁、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为大跨度公路斜拉桥。它既是本州四国连络桥中率先采用的混合梁结构形式,也是日本第一座混合梁斜拉桥。为分析该桥拉索系统中拉索的动力响应规律,并掌握其自振频率、结构阻尼等固有振动参数及其特性,于1991年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用大型起振机,实施了生口桥大幅值振动特性试验。当时,在柔度较大的长大桥梁中,桥梁抗风稳定性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很难从理论上量化评估结构物的阻尼特性,并且日本《抗风载设计规范》中所给出的限值也只是经验值,所以通过大量试验积累实测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在箱形梁斜拉桥的振动试验中,采用了以往采用的小型起振机和采用吊链使重锤分段逐级升降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这种测试方法由于激振物的能量所限,使得桥梁发生的振动幅值较小,不能掌握桥梁大幅值振动状态下的动力特性。因此研究试验最终采用日本四公团大型起振机,并以《风洞试验大纲》规定的用于评定结构阻尼特性所必须达到的桥梁振幅值为控制指标,以生口桥为对象实施了强迫激振测试。

当时以日本生口大桥为代表的世界混合梁斜拉桥,其中跨大部或全部采用钢主梁,两侧部分或全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这种斜拉桥和单一的混凝土梁或钢梁斜拉桥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其在主梁受力和变形方面,由于边跨主梁的刚度和重量较大,从而减小了主跨的内力和变形,可减少并避免边跨端支点出现负反力;其次,在造价方面,由于减少了全桥钢梁长度,从而节约了费用。应该指出,钢梁与混凝土梁的结合段是结构特性和材料特性突变处,易形成结构的弱点,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来处理。同时,结合段刚度的匹配也十分重要,应在结合段的钢截面与混凝土截面处渐变刚度。对于多跨斜拉桥,充分研究合理的主跨与边跨比例关系,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梁与钢梁的连接位置,并进行边跨受力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的作用,使之既能满足受力要求,又能达到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目的。在上述方面,生口大桥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日本城市桥梁发展历史沿革进行了回顾,重点对典型大跨径城市桥梁逐一介绍,力求使读者了解日本大跨径城市桥梁建设和设计的总体水平。

众所周知,桥梁造型艺术积聚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蕴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审美传统、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也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纽带,因此我们应从日本精美的桥型设计和现代桥梁建设上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创造性地从事我们的桥梁设计。

本文所介绍的日本著名的大跨径城市桥梁,以其鲜明的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桥梁作为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之一的艺术魅力。笔者认为,桥梁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稳固的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达到内容和形式上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艺术和技术是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本身也是美的因素之一,人们将结构力学、钢材、混凝土的最新发展,以及各种现代化新型施工机械的成功应用,才能使各式大跨度的城市桥梁得以孕育而生。

笔者相信,日本的城市桥梁建设将会对我国城市桥梁建设者和同行们提供相关的启示,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让我们携起手来,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财富,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尽快实现我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强国目标迈进。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桥梁基础抗震设计日本规范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

日本钢结构桥资料

日本钢结构桥资料

日本钢桥新技术资料 日本是钢桥的王国,钢桥的结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改进。教科书里介绍的结构形式有许多已经过时,日本桥梁建设协会的资料是实际工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少数主梁桥 少数主梁桥是通过采用大跨度的合成桥面板或PC桥面板,达到减少主梁数目,并使横梁,风撑结构简素化以至于省略的新形桥梁。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钢桥形式。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7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30到80米。特长:由于采用合成桥面板或PC桥面板,提高了桥面板的跨度。合成桥面板的底钢板同时兼做混凝土的模板。现场打设的PC桥面板或工厂预制的桥面板均可对应。由于桥面板跨度的增大,减少了主梁数目。横梁的间隔也达到10米程度,横梁可以直接使用型材。通过桥面板抵抗横方向的荷重,省略了下风撑。除去强风地域,一直到70米均可保证抗风安全性。跨径再大的话需要对抗风做特别的考虑。

狭小箱梁桥 狭小箱梁桥的主梁比从前的箱梁窄,翼缘的板厚较大,纵向加强肋的设置个数少,省略了横向加强肋,并且通过使用大跨度的合成桥面板,PC桥面板,简化了床组结构。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3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60-110米。特长:纵加强肋的设置个数大大减少,或者省略横加强肋。较大跨径时,虽然箱梁断面较宽,箱内结构也可以简素化。例如最大跨径97.6米,梁高3.1米,腹板间隔2.5米的狭小箱梁,但纵加强肋只设了一处。 当上下线一体化时狭小箱梁

开断面箱梁桥 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3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50-90米。 当上下线一体化时开断面箱梁 合理化钢床板少数I梁桥 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7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60-110米。采用大尺寸的U形加强肋。

日本桥梁介绍

日本的城市大跨径桥梁介绍 在考察中,我们对日本在城市大跨径桥梁建设中的成就和创新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桥梁结构主要采用悬索桥和斜张桥,下面分别介绍东京彩虹大桥、明石海湾大桥、港大桥下津井濑户大桥、因岛大桥、多多罗大桥和生口大桥的相关情况。 1 日本东京彩虹大桥 图1系东京著名的彩虹大桥。人们来到东京第一个观赏的地标式建筑应是彩虹桥。这是一座连接东京台场和芝浦的全长918 m的悬索结构桥,是日本首都东京一条横越东京湾北部,连接港区芝浦及台场的大桥。东京彩虹大桥的结构为三跨二铰加劲桁梁式悬索桥,其正名称为“首都高速道路11号台场线东京港联络桥”,于1987年动工,1993年8月26日建成通车。 图1 东京著名的彩虹大桥 彩虹大桥全长798 m,主桥跨径为570 m。桥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首都高速道路11号台场线,下层的中央部分为新交通临海线(东京临海新交通临海线)的路轨,两侧为一般道路,包括国道357号行车道及行人道。单车及50cc以下的机车禁止使用彩虹大桥,桥上设有人行道,游人可伴着徐徐的海风漫步在彩虹桥上,饱览东京的景色。 如今东京彩虹桥优美的白色桥体结构,早已成为东京临海的重要景观。在桥梁工程筹建之时设计者就充分考虑了景观要求,并将夜景照明作为其桥梁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大桥的照明分4个部分,主要是主塔悬索大梁和抛锚处。这些部分的照明优美协调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同时又不失各自的特点。景观照明随季节日期和时间作相应变化,并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充分考虑了节能,其主塔日光下的光色随季节发生变化(夏季白色,冬季暖白),其感官在心理上可产生非视觉上的效果。两座支撑大桥的桥塔使用白色设计,令彩虹大桥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和共融。在悬索桥面的缆索上设置有红、白、绿3 色光源,并采用日间收集来的太阳能作为能源,在晚上来点缀彩虹大桥。彩虹大桥的景色已成为日本近年一个新兴的观光胜地,其下层外侧的行人道,让行人可徒步过桥。

8国外桥梁设计理念和典型示例介绍(陈艾荣)

国外桥梁设计理念和典型示例介绍 ---全寿命经济分析、造型设计和组合结构桥梁 陈艾荣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摘要:通过对日本多多罗斜拉桥和丹麦的大海带悬索桥等几座桥梁的造型特点的研究,介绍了使用造型单元设计法、整体造型设计法、拓扑分析等方法如何进行桥梁美的创造;通过对国外几座桥梁所进行的全寿命经济分析,阐述了在桥梁设计和规划阶段进行全寿命经济分析的必要性;通过对一座典型组合结构桥梁的介绍,说明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和应用。 一、概述 桥梁作为公共建筑物,是人类根据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支配下,通过精心设计而创造出的人工构造物,是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桥梁以其实用性、巨大性、固定性、永久性和艺术性极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桥梁的美如何进行创造也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和其他构造物有所不同,作为一种结构艺术,实际上桥梁的美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方式来达到的。 目前我国在桥梁建设管理的一些惯例和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桥梁工程的病害问题。其中只注重建设初期的成本,而忽视桥梁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破坏整个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各国桥梁使用实践证明,如果片面追求较低的建造费用而忽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改善,不仅影响运输交通的安全、减少结构使用寿命,同时投入的养护维修费用十分可观,甚至远远超过建造中节省的费用。 全寿命经济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设计施工阶段,不论是事先采取防护措施还是以后“坏了再修”,都要做出经济预算和比较,设计者和承建者要对工程的“全寿命”负责到底,目前,美国已强制实施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全寿命经济分析法”(简称LCCA,即Life Cycle Cost Analyze)。 组合结构桥梁今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法国工程界提出的波折腹板组合箱梁桥,是利用波折钢板抗剪强度大、纵向刚度小的特点,将其设置在腹板,达到减轻结构自重、减少腹板承担预应力的目的。同时从抗弯、抗压的角度来看,使用波折腹板后,顶底板单独受力,减少了干燥收束、徐变、温差的影响,实现了主动控制设计。 本文将通过对日本多多罗斜拉桥和丹麦的大海带悬索桥等几座桥梁的造型特点的研究,介绍了使用造型单元设计法、整体造型设计法、拓扑分析等方法如何进行桥梁美的创造;然后通过对国外几座桥梁所进行的全寿命经济分析,阐述在桥梁设计和规划阶段进行全寿命经济分析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最后通过对一座典型组合结构桥梁的介绍,来说明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和应用。这几个方面的国外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

日本钢结构桥资料

日本钢桥新技术资料 日本是钢桥的王国,钢桥的结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改进。教科书里介绍的结构形式有许多已经过时,日本桥梁建设协会的资料是实际工程设计的参考资料。 少数主梁桥 少数主梁桥是通过采用大跨度的合成桥面板或PC桥面板,达到减少主梁数目,并使横梁,风撑结构简素化以至于省略的新形桥梁。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钢桥形式。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7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30到80米。特长:由于采用合成桥面板或PC桥面板,提高了桥面板的跨度。合成桥面板的底钢板同时兼做混凝土的模板。现场打设的PC桥面板或工厂预制的桥面板均可对应。由于桥面板跨度的增大,减少了主梁数目。横梁的间隔也达到10米程度,横梁可以直接使用型材。通过桥面板抵抗横方向的荷重,省略了下风撑。除去强风地域,一直到70米均可保证抗风安全性。跨径再大的话需要对抗风做特别的考虑。

狭小箱梁桥的主梁比从前的箱梁窄,翼缘的板厚较大,纵向加强肋的设置个数少,省略了横向加强肋,并且通过使用大跨度的合成桥面板,PC桥面板,简化了床组结构。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3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60-110米。特长:纵加强肋的设置个数大大减少,或者省略横加强肋。较大跨径时,虽然箱梁断面较宽,箱内结构也可以简素化。例如最大跨径97.6米,梁高3.1米,腹板间隔2.5米的狭小箱梁,但纵加强肋只设了一处。 当上下线一体化时狭小箱梁

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3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50-90米。 当上下线一体化时开断面箱梁 合理化钢床板少数I梁桥 适用于曲率半径大于700米的场合,经济跨径60-110米。采用大尺寸的U形加强肋。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

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

世界著名桥梁赏析

世界著名桥梁赏析
Appreciation of World Famous Bridges 李伟东
1

目录 / CONTENTS
Forth Bridge
1
7
Brooklyn Bridge
2
8
Sydney Harbour Bridge
3
9
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
4
10
Golden Gate Bridge
5
11
Bixby Bridge
6
12
London Tower Bridge Storseisundet Bridge
Millau Bridge Rion-Antirion Bridge Samuel Beckett Bridge Salginatobel Bridge
2

近代哲学家对美学的看法
“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 美学的创立者 鲍姆?加登
“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以最完善的方 式,表达最高尚的思想,那就是美。“
—— 黑格尔
“最动人的美好像是最完善地表达材料强 度与荷重之间的斗争所形成的。”
—— 叔本华
“功能合理就是美。” —— 路易斯?沙利文
“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 衡关系。”
—— 弗朗西斯?培根的标准
“桥梁艺术”
有其独特的美!
3

01
WORK REPORT
Forth Bridge—福斯桥
4

日本如何建造桥梁[N]. 学习时报

日本如何建造桥梁 2012-09-10 第02版:当代世界 作者:刘挺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103 日本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有四样东西最可怕——地震、打雷、火灾和父亲。其中,地震排在“四怕”之首。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缘的日本,犹如坐在摇椅上一样总是处于晃动中,全球里氏6级及以上地震的20%都发生在这个岛国,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1000次左右。一直以来,如何提高桥梁的抗震性就成为日本桥梁建设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不断改进的桥梁设计规范 公元1886年(明治19年)日本出台了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桥梁规范——《桥梁筑造保存方法》。在此之后,几乎每次引起桥梁严重破坏的大地震都会促使日本政府修订桥梁抗震规范。例如,1978年宫成县地震促使1980年出版的桥梁设计规范开始考虑结构塑性变形能力,1995年的阪神地震使日本桥梁工程界提出了延性抗震设计和性能抗震设计。 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以确保针对桥梁的重要程度而要求的抗震性能为目的,将桥梁分为A类与B类,A类为一般重要桥梁,B类为特别重要桥梁(一般为高速道路、一般国道及紧急输送道路桥梁)。对于A类桥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在大概率地震作用下,桥梁不产生严重破坏,在出现小概率的大地震时桥梁不产生致命的破坏;对于B类桥要求在设计基准期内在大概率地震作用下,不出现损害桥梁整体性的破坏,在小概率地震作用下仅产生有限的破坏,但不影响桥梁机能的迅速恢复。 日本桥梁设计权威依据是道路桥梁设计规范,共有五册,每一册后面均附有对规范的解释。每一册均由相应的专门委员会负责编写。其委员会由全国桥梁设计、施工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世界桥梁的发展状况和设计、施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上每年都再版、修订一次,使规范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成为日本桥梁设计人员的得力工具。 制度严密的施工管理 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制度管理和流程的国家,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及事务都有十分详细明确的规定。日本的桥梁施工采用监督员和现场代理人制。监督员是由建设部在全国各地的

(完整版)世界十大著名桥梁简介

NO.1 伦敦塔桥 建筑名称:伦敦塔桥(Tower Bridge,London) 地理坐标:51°30'18''N,0°04'32''W 主要数据: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 修建时间:1886年。1894年建成通车。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伦敦塔桥外部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伦敦塔桥是一座吊桥,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高40多米,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 从桥上或河畔,可以望见停在不远处河上的英国军舰“贝尔法斯特”号,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保留得最完整的军舰。 伦敦塔桥的设计颇为合理,在世界桥梁建筑业中有口皆碑。两岸两座用花岗石和钢铁建成的高塔,高约6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支撑着两岸的塔,下层桥面可让行人通过,也可供车辆穿行。如果巨轮鸣笛而来,下层桥面能够自动往两边翘起,此时行人可改道从上层通过。桥内设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桥中购物、聊天或凭栏眺望两岸风光。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二)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本文将中国桥梁抗震规范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抗震规范(美国的AASHTO规范、Cal-tans 规范、ATC32美国应用技术协会建议规范,新西兰规范NZ,欧洲规范EC8,日本规范JAPAN)进行基础抗震设计方面的比较。 中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基础设计的部分十分笼统,只以若干定性的条款,从工程选址方面加以考虑,而对基础本身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桩基础等轻型基础抗震设计重视不够。这方面,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准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是我们应当学乱之处。基于阪神地震的经验,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的修复和重建都比下部基础经济和省时、省力,因此桥梁基础的抗震能力的要求应比桥墩高。 三、日本桥粱基础抗震设计方法细节 1.按流程,先用震度法设计。震度法基本概念是把设计水平震度 Kh乘以结构Kh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Cz——地区调节系数; Kh0——设计水平震度的标准值。 其中,δ是把抗震设计所确定的地基面以上的下部结构质量的80%或100%和该下部结构所支承的上部结构质量的 100%之和作为外力施加到结构上在上部结构惯性力作用点位置发生的位移。 2.用震度法设计以后,如果基础结构是桥台基础或者桥墩的扩大基础,不需要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这是因为设计桥台基础时,地震时动力压力的影响非常大,此外结构背面存在的主体也使结构不容易发生振劾。而对于扩大基础来说一般地基条件非常好,因此,地震时基础某些部位转动而产生非线变形可以消耗许多地震能量。 3.用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设计时,首先要判断基础水平耐力有没有超过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这是因为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的基本概念是尽量使地震时在桥墩而不是在基础出现的塑性铰。如果在基础出现塑性铰,发生损伤后,修复很困难。所以,我们要把基础的行为控制在屈服范围内。 如果基础水平耐力小于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则要判断桥墩在垂直于桥轴方向的抗震能力是不是足够大(按式(3))。因为如果桥墩在垂直于桥轴方向具有足够大的抗震能力(例如壁式桥墩),而且基础的塑性反应在容许范围以内,则基础的非线性行为能吸收大量的振动能量并且基础仍然是安全的。 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Pu≥1.5KheW (3) Khco——设计水平震度的标准值; Cz——地区调节系数; μa——容许塑性率; W-一等价质量( W=Wu十CpWp); Wu——振动单位的上部结构质量; Wp——振动单位的桥墩质量; Cp——等价质量系数(剪断破坏时1.0,剪断破坏以外是0.5)。 4.桥墩的极限水平耐力满足Pu≥1.5KheW时,对基础塑性率进行对照检查。虽然基础的非线行为能吸收大量振动能量,但是对于有的基础部件来说,可能会遭受过大的损伤。所以要控制基础的反应塑性率,按如下要求: μFR≤μFL (4) 式中μFR——基础反应塑性率;

世界著名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 图片描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钢桁架桥。上层为公路,行车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各宽2.25m。下层为双线铁路。正桥有10孔,共长1576m,包括1孔128m简支桁架梁和3联3孔各160m连续桁架梁。正桥为公路铁路双层钢连续桁梁桥,上层为四车道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 九江长江大桥 图片描述:位于江西九江,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4车道加双线)桥。正桥11孔,跨度为3X162+3X162+(180+216+180)+2X126米,架4联三角形桁架式钢连续梁,3个大孔增设拱系构件加强。主跨216米,为中国当时铁路钢桥跨度之最。钢梁设双层桥面,上层公路下层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图片描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钢桁架桥。上层为公路,行车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正桥有9孔,共长1155.5米,包括3联3孔平行弦连续桁架,每孔跨度128米,桁高16米。是中国跨越长江的第一座大桥

开封黄河大桥 图片描述:桥全长4475.09m,共108孔,其中77孔为跨径5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型梁,其余31孔跨径为20m。桥宽18.5m:机动车道12.3m,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两侧个3.1m。下部结构为单排双柱式墩,直径220c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 虎门大桥 图片描述:主跨为T型钢构,其余各跨为连续梁。

六库怒江桥 图片描述:六库怒江桥是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英国福思湾河口桥

常德沅水大桥 图片描述:从高空俯视,该桥显得非常轻巧,主桥为84+3x120+84(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边滩区引桥为跨度25m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其在南岸为7孔一联,北岸4孔一联。 奉浦大桥

日本江岛大桥不稀奇,带大家来认识那些著名的桥梁

日本江岛大桥不稀奇,带大家来认识那些著名的桥梁 日本江岛大桥是位于日本鸟取县以及松江市的一座桥梁,在2014年的时候意外走红网络,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景点,因为日本江岛大桥从远处看过去坡度非常的陡峭,让很多司机望而却步,这座桥全长1446米,高度为44米,连接着日本的两个县,由于这个事件的原因,很多人都想去了解日本江岛大桥的相关资料,有的人认为日本江岛大桥是一个设计非常不合理的大桥,完全是一个失败品,但是那张图之所以能够走红,是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真是的情况并非如此的,那么日本江岛大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座桥呢,本文就来为大家进行详解的介绍一下。 日本江岛大桥的相关数据介绍 江岛大桥日本江岛大桥主跨为5孔连续刚构,于1995年建成,主桥跨度组合为(55 +150 +250+150+55)m。该桥岛根县侧主桥墩采用圆形沉井基础,直径约31 m,沉井兼用临时围堰,用桩尖扩底护基施工方法将沉井固定在基础地基上。主桥墩下部为直径30 em、厚5 m(渡侧6 m)的顶板和长径15 m、短径7 nl的椭圆形空心桥墩组成的大体积混凝土。鸟取县侧主桥墩施工为缩短工期在沉井施工的同时,在场外分大段装配钢筋、钢骨架,用大型起重船一体安装在井筒内。分大段

装配的钢筋、钢骨架由顶板和与之相连的桥墩躯体下部钢筋、钢骨架替代模板的钢壳、起吊架台、起吊部件构成。钢筋、钢骨架直径约30 m、高15 m(顶板部6 m+躯体部9 m),重约1 200 t。 主桥上部结构先使用支架施工墩顶部,墩顶部梁高15.5 m,腹板宽0.6 m,底板厚2.9 m。主桥墩部及侧桥墩部都使用挂篮悬臂施工主梁,悬臂施工后,侧桥墩边跨在支架上合拢,主桥墩部和侧桥墩部使用悬吊支架合拢。最后,主桥墩部主跨中央有铰部施工在悬吊支架上进行,完成桥体施工后,进行桥面施工。 日本江岛大桥到底是不是失败品 桥梁的实际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当地的地理地质条件、桥梁建成后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建在大江大河上的桥梁必须考虑通航要求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建在通行公路上方的桥梁、如立交桥,就受桥下净空的限制,桥梁线性就要经过详细设计;建在机场附近的桥梁,还要受到航空限高的要求。所以说桥梁的设计要受到当前环境后后期规划的影响,桥梁工程师设计桥梁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求,给出最优方案。 日本江岛大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桥梁纵坡很大,首先说一下纵坡的定义和作用,纵坡指的是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1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 ?简介: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字:日本桥梁,抗震,基础设计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 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随着中国如年代经济起飞,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兴建、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桥梁、大型立交工程以及城市中大量高架桥的兴建,规范已大大不能适应。但是目前所有国内的桥梁设计,对抗震设计均在设计书上标明的参照规范即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铁道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如日本、美国的同类规范相比,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水准远落后于国外同类规范。若不进行改进,则必将给中国不少桥梁工程留下地震隐患。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部分的抗震设计。基础部分对全桥的地震响应以及墩柱力的分布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础设计不当会导致桥梁墩柱在地震中发生剪断、变形过大不能使用等等,有时甚至是桩在根部直接剪断破坏。基础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除了基础形式的选择以外还包括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桩基础连接部分的细部构造、锚固构造等方面。本文首先对中、美、日、欧洲、新西兰五国或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基础的部分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笔者认为,相对而 言中国的规范在基础抗震设计方面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日本规范在这方面作的最为细致,技术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随后的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抗震规范的基础设计方法。 二、主要国家桥梁抗震规范基础抗震设计的概况

浅谈我国常见桥梁设计方法

浅谈我国常见桥梁设计方法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上总体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本人对我国常见桥梁进行粗略分类,并论述了几种常见桥梁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桥梁;种类;设计 1.我国常见桥梁的种类 1.1板式桥 板式桥是公路桥梁中量大、面广的常用桥型,它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做成实心和空心,就地现浇为适应各种形状的弯、坡、斜桥,因此,一般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中,广泛采用。尤其是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和平原区高速公路上的中、小跨径桥梁,特别受到欢迎,从而可以减低路堤填土高度,少占耕地和节省土方工程量。 1.2梁式桥 梁式桥种类很多,也是公路桥梁中最常用的桥型,其跨越能力可从20m直到300m之间。公路桥梁常用的梁式桥形式有:按结构体系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T型刚构、连续刚构等。按截面型式分为:T型梁、箱型梁(或槽型梁)、衍架梁等。梁式桥跨径大小是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交通、桥梁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成就。 1.3钢筋混凝土拱桥 拱桥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属我国传统项目,也是大跨径桥梁形式之一。我国公路上修建拱桥数量最多。石拱桥由于自重大,在料加工费时费工,大跨石拱桥修建少了。山区道路上的中、小桥涵,因地制宜,采用石拱桥(涵)还是合适的。大跨径拱桥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拱、劲性骨架拱和钢管混凝土拱。 1.4斜拉桥 斜拉桥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目前为止建成或正在施工的斜拉桥共有30余座,仅次于德国、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1.5悬索桥 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说是跨千米以上桥梁的唯一桥型(从目前已建成桥梁来看说是唯一桥型)。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斜拉桥具有明显优势。但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若能采用隧道式锚碇,悬索桥在千米以内,也可以同斜拉桥竞争。 2.常见桥梁的设计方法 2.1板式桥的设计 实心板一般用于跨径13m以下的板桥。因为板高较矮,挖空量很小,空心折模不便,可做成钢筋混凝土实心板,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均可。空心板用于等于或大于13m跨径,一般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先张法用钢绞线和冷拔钢丝;后张法可用单根钢绞线、多根钢绞线群锚或扁锚,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成孔采用胶囊、折装式模板或一次性成孔材料如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或其他材料。预制装配式板应特别注意加强板的横向连接,保证板的整体性,如接缝处采用“剪力键”。为了保证横向剪力传递,至少在跨中处要施加横向预应力。 2.2梁式桥的设计

桥梁简介

桥梁简介 ·梁式桥 梁式桥(beam bridge, girder bridge)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者是桁架梁(空腹梁)。实腹梁外形简单,制作、安装、维修都较方便,因此广泛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但实腹梁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桁架梁中组成桁架的各杆件基本只承受轴向力,可以较好地利用杆件材料强度,但桁架梁的构造复杂、制造费工,多用于较大跨径桥梁。桁架梁一般用钢材制作,也可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但用的较少。过去也曾用木材制作桁架梁,因耐久性差,现很少使用。实腹梁主要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作,也可以用钢材做成钢钣梁或钢箱梁。实腹梁桥的最早形式是用原木做成的木梁桥和用石材做成的石板桥。由于天然材料本身的尺寸、性能、资源等原因,木桥现在已基本上不采用,石板桥也只用作小跨人行桥。

世界最大跨径V撑梁式 桥——广州黄洲大桥。主跨 160米、全球最长黄洲大桥系 统工程主要由黄洲大桥、黄埔 涌大桥和双向6车道道路组 成,静态总投资为5.2亿元人 民币,全长4500米、宽60米。其中作为主要控制工程的黄洲大桥全长1380米,桥面净宽30米,为上下分离式双幅桥。黄洲大桥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V撑钢体结构——连续梁组合结构,引道长175米,引桥穆斯林635米,主桥长570米。此桥远远长于同类桥梁中主跨径为80米左右的长度,是目前世界上V撑梁式桥中主跨径最长的桥梁。

·拱式桥 拱式桥(arch bridge)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拱桥主要承受压力,故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则可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可承受发生的力矩。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拱在同样荷载作用下,拱脚支座产生水平反力(也叫推力)。它起着抵消荷载引起的弯曲作用,从而减少了拱杆的弯矩峰值。 按结构组成和支承方式,拱可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三种。三铰拱为静定结构,两铰拱和无铰拱为超静定结构,工程中较多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