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的故事与观音的故事

有哪位师兄能把阿弥陀佛的故事与观音的故事讲一遍
2013-12-12 15:22匿名 | 分类:宗教 | 浏览96次
想深入了解一下
分享到:
2013-12-13 15:53 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彼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号阿弥陀。阿弥陀佛的故事在《无量寿经》中讲得很详细: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出兴于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于锭光佛前,又有光远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须弥王冠佛、须弥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离垢佛、无著佛、龙天佛、夜光佛、安明顶佛、不动地佛、琉璃妙华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种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脱华佛、庄严光明佛、海觉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离尘垢佛、舍厌意佛、宝炎佛、妙顶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无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华佛、月明佛、日光佛、华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痴冥佛、度盖行佛、净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狮子音佛、龙音佛、处世佛。如此诸佛,悉皆已过。最后佛名世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现成佛时,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即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广大,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颂赞叹佛德。在偈颂中,法藏比丘申表愿心:“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并表示“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的坚忍道心。随即恳请求法:“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当即开示成就大愿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直指当人自性本来成佛,自性本具万法的奥理。 法藏比丘虽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议,自力修持,最终亦能成功。然为了快速实现严土利生的志愿,法藏比丘恳请世尊为其开示诸佛如来庄严净土之妙行,以佛的开示,作为如说修行,快速圆满大愿之准绳。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愿深广,发心真切,即说出殷殷诲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数劫,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

丘清晰睹见诸佛刹土相状,如同图像教学,如是说法长达千亿岁。《大智度论》记载:世间自在王佛导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种种佛国,令法藏从中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所愿成的净土。 法藏比丘闻佛说法竟,便一其心,则自得天眼,彻视二百一十亿佛刹的景况,于诸佛国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撷其优胜,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时间,以幽邃的心智,起发无上殊胜之愿。精心构思了一个最极理想的佛国,超胜十方一切佛刹。尔后,法藏菩萨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愿,世自在王佛欢喜赞叹:“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萨发愿已,并说偈曰:“我若当证大菩提,如斯弘誓实圆满。愿动三千大世界,天众宝中皆雨华,是时大地咸震动,天华鼓乐满虚空,并雨旃檀细末香,唱言未来当作佛。”说偈完毕,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散落在道场及法藏菩萨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乐,歌呗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如此殊胜瑞相,表明阿弥陀佛大愿缘起,乃法界最胜不可思议之大事。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与天人大众前禀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广行六度万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尘,自行化他,无央数劫来,示现种种身份,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或为寡欲蕴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贵之家及名门望族,或作国王甚至转轮圣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萨无论出生在何处,是何身份,恒常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法藏菩萨示现的一一身份,悉皆身报微妙,口中之气清香洁净,如青莲华;周身诸毛孔中,散发出旃檀香。其手恒常现出无有穷尽的珍宝以及衣服、饮食、珍奇微妙的华香、缯、宝盖、幢幡等庄严之具。如实等奇妙之事,超越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萨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游戏神通,度化众生。 大乘经典中,多有涉及阿弥陀佛因地情形的典籍,兹略标数种。 1.《法华经》: 大通智胜如来时,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说是妙法华经。十六王子后悉成佛,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即今阿弥陀佛是,彼第十六王子即释迦牟尼佛是。 2.《悲华经》: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前,有佛世界名删提岚。彼时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又复经由大臣宝海善知识劝勉,发起无上菩提心,静处思惟七岁,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宝藏佛为

其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是。彼大臣宝海者,即释迦牟尼是。 3.《大乘方等总持经》: 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无垢焰称起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大乘经典六百部,为大法师,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守护流通诸佛秘藏,彼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 4.《贤劫经》云: 乃往过去无央数不可称载,有佛号金龙决光,有法师名无限量宝音行,在末法时力弘经法,而对法弱魔强的境遇,心不怯弱,为法忘躯,入深山为一切天人说法,得到国王的护法。彼法师即今阿弥陀佛是。 5.《观佛三昧第九经》: 空王佛时,有四比丘,共为同学,烦恼覆心,多不善业,当堕恶道。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得佛授记,彼第三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 6.《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狮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是。 7.《一向出生菩萨经》: 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前,有佛号宝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将入涅槃为众广说法本陀罗尼。时有轮王太子,名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法本,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尝睡眠;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行作沙门,常独处止,意不倾动,复教化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住不退地。彼太子即今阿弥陀佛是。 由上所引经典可知,阿弥陀佛因地,或为国王王子、或为转轮圣王、或为比丘、或为法师、或供养佛、或说法利人、或发四弘誓、或行六度,所谓根深果茂,源远流长。以无量无边功德庄严成就的西方佛刹,开廓广大,无衰无变,超胜十方一切佛国。 在无量劫圆成大愿的过程中,阿弥陀佛随形六道,与诸类众生广结法缘。是故西方极乐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无量不可算数的众生往生彼刹,声闻菩萨的数目亦难以计算。这是阿弥陀佛因地功德所致。《无量寿经》云: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三品,准无量寿经云,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

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求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