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

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
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

浅谈低等级公路改建中总体路线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的设计实践经验,对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路线设计中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体会总结。

关键词:低等级公路改建、总体及路线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meixian town radius to peng spicy cultural tourism highway design experience of tricholoma, for low grade highway rebuilding existing technical standards overall, route design problems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of low grade highway route overall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省干线公路的完善,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原本等级较低的村道、乡道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各省市县对较低等级的山区公路和城镇道路的提级改建也日益重视,增加投资建设资金,加快了公路交通网的建设。公路提级改建项目因为山区地形、地质复杂,路线布设受平纵横断面等条件和影响因素诸多;现根据以往各种等级公路提级改建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梅县松口镇半径至蓬辣文化旅游公路为例,阐述对公路提级改建中总体及路线设计的几点认识,希望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 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 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 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 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 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_条文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条文说明) 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 总则 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 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 1) 平原地路线 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 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 (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 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1)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 (2)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平均纵坡及纵坡长度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 (3)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也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说明 一、本标准包括公路路线、大中桥梁、隧道、交通工程设计收 费定额。 二、四级公路设计收费,按三级公路收费标准的75%计取。 三、公路、独立大中桥梁和隧道的可行性研究费用,按相应勘 察设计费用的18%计收,其中;予可行性研究为8%,工程可行性研究为10%。 四、交通工程设计费,按相应部分审定概算的19%计取。 五、应委托单位要求,编制国际、国内招标文件,分别按施工 图设计费用的40%和10%计取。 六、本标准未包括的项目,按有关行业规定办理。 公路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一、公路设计 1、工作内容: 初步设计阶段,选定路线方案(含有30%的比较线),进行纸上定线,确定小桥、涵洞、过水路面、渡口码头、路线交叉等的结构类型的基本尺寸,选定大中桥、隧道的设计方案,确定路面设计方案及其结构类型,计算各项工程数量和用地数量,拟定施工方案、工期、编制概算及设计文件。 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路线平、纵、横断面的设计,路基防护、排水设施,路面分段的结构组合,中小桥涵结构类型

及各部尺寸,大桥、隧道的结构设计各部分详细尺寸;回执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设计详图;计算各项工程数量、用地数量;拟定施工组织;编制预算及设计文件等。 2、困难类别: 同《工程勘察收费标准》第二节地形测量一般地区地形测量困难类别因素表05-1、05-2、06、07规定。 3、收费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收费定额 注:1.与正线同等深度的比较线,超过30%部分的初步设计,按表列标准的60%收费。 2.大中桥梁、隧道、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的设计收费按相应标准计取,其长度应从路线里程中扣除。 3.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与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收费相同。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道路设计说明

***快速路一期工程 设计说明 2、技术标准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设计行车速度:40~60km/h; 道路断面:双向8车道,近远期结合路段为双幅路,其余为单幅路; 规划道路红线宽:50m; 很 四、方案设计 1、平面设计 在本项目中,根据一期工程城市主干路的设计标准,同时满足二期工程快速路的设计标准和用地要求,将迎客广场至土羊高速之间既有的西北路和朱棋路改造为双向8车道的城市主干路,下穿土羊高速后至渤海湾段为规划路由。设计中综合考虑道路沿线两侧的各种控制因素,包括既有西北路、朱棋路、迎客广场立交桥、空军驻地、铁路用地、机场、西北路钢材市场铁路线、泡崖居住区、友谊街立交桥、朱棋路路边明渠、油库铁路线、台子桥、朱棋路路侧高压电塔、体育中心用地、土羊高速公路跨线桥及其周水子机场出口收费站、沿线的既有企业单位用地、沿线已经规划的用地等条件,并结合未来二期工程的用地要求,最终确定本工程的各路段平面位置。在西北路与油库铁路的交叉口附近的既有线形标准很低,对原路线进行局部调整,以满足设计标准。 3、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道路横断面为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的断面形式,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新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相关内容,考虑一期工程对二期工程的影响进行横断面设计和优化。 设计采用的断面形式如下: 单幅路=行车道宽度为(3.5x8)m + 双黄线0.5m + 路缘带(0.25x2)m + 人行道(2x2)m =33m。 双幅路=行车道宽度为(3.5x8)m + 中央分隔带2.1m + 路缘带(0.25x4)m

+ 人行道(2x2)m =35.1m。 4、动迁情况 沿线动迁主要为西北路、朱棋路西侧沿线的建筑和管线。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4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711秒,未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B.5.0% C.5.5% D.6.0%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2.公路服务水平分为: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设计速度100km/h时的停车视距要求为: A.210m B.180m C.160m

D.110m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4.承担主要干线功能的公路,应选用: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C.一级公路 D.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以下属于公路沿线设施的有: A.收费站 B.服务区 C.避险车道 D.降温池 E.客运汽车停靠站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上可设置收费站。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公路与铁路交叉时,新建项目应首选铁路上跨的方式。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各等级公路的几何设计,应主要满足所有设计车型的通行条件。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4.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时,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6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814秒,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四级公路设计说明要点知识分享

一、概述 (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象山县经济发展、完善公路网建设,打造平安交通,加快泗洲头镇经济建设步伐,方便群众的生活和经济往来。受象山县泗洲头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泗洲头横埕~杨大场公路工程的测量及设计任务。 本工程起点与位于横埕村的已建水泥路面接顺,已建水泥路面路基宽度为5m,路幅为2×0.5m土路肩+1×4.0m行车道,终点至位于杨大场村的已建水泥路面,路线全长1.577公里。本工程是农村联网公路的组成部分之一。 农村联网公路主要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合理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实现区内的连接互通,保障区内和区外的顺畅衔接,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承接任务后,我公司于2013年1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线进行了勘测。在测设过程中,本着“质量第一,结构合理,节约投资,便于实施”的指导原则进行勘测设计。 本工程设计依据以下文件和技术规范执行: 1、《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最低技术标准指导意见》(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 领导小组文件,甬农发[2003]03号); 2、《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浙江省交通行业文件,浙 交(2004)110)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D30-2004) 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60-2004) 10、《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62-2004) 11、《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61-200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3-2007)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33-2002) 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手册》(JTG D82-2009) 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8、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办法》(浙交[2007]63 号); 19、其他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二)、设计标准 本工程设计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四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 根据乡镇规划,结合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确定该项目主要指标如下: 1、路线设计标准 ①设计速度20km/h; ②路基宽度:K0+000~K0+970为5.0m,其中: 路幅为:2×0.5m土路肩+1×4.00m行车道; 路基宽度:K0+970~K1+576.623为4.5m,其中: 路幅为:2×0.5m土路肩+1×3.5m行车道; 总说明书

道路路线设计

浅谈道路路线设计 一、摘要 从狭义上来说,道路运输是指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地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车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在该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道路运输的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机动灵活、运输方便、适应性强、商品流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可实现“户到户”的直达运输,运输损耗少的特点,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出现,运输速度显著提高、运输量增大,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先于世界各国。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公路运输体系远远落后发达国家,并且还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 1、数量少(公路通车总里程少、公路密度偏低)。 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3、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4、通行能力低(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形成)。 5、服务水平低(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二、关键词 原则、要求、结构组成、设计 三、正文 (一)线形设计原则 公路的线形设计本着“安全、先进、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设计思想,路线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灵活应用曲线为主的平面线形以适应地形,减少对自然破坏,提倡环保设计。 2、重视平面、纵面与地形横断面的结合,部分困难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 3、本着“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古迹”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 4、结合沿线城镇发展规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确定路线走向。既要适当选用较高技术标准,也要合理控制投资。 5、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二)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使用标准,确保线形的均衡。 2、路线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3方面应综合设计。 3、路线设计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线形设计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5、路线设计应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 6、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应遵循便民而不扰民的原则。

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与详细步骤

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一、有关资料 (一)设计资料 1.某地区1:2000或1:1000地形图一张; 2.交通量; 3.该地区地质、水文、气候、植被情况; 4.路线起终点位置。 (二)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二、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一)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等级。 (二)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根据已确定的公路技术等级,按《标准》、《规范》规定,确定公路的技术标准,及各项指标。 (三)公路的平面设计 1.纸上定线 1)路线布局 根据已确定的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地形图上确定出路线的各转角点,从而确定出路线导线的位置。 2)线形设计 按照地形图上已确定的转角点 (1)用正切法求出各转角点处的转角值,并确定出左偏或右偏。 (2)按地形图比例测量计算出交点间的距离。

(3)根据技术标准和交点间距,初步确定布线类型,如单曲线、同向曲线或同向复曲线、反向曲线或反向复曲线等。 ①同向曲线间尽量避免插入短直线,插入时,其最小长度不小于6V(V≧60km/h)。 ②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2V(V≧60km/h)。 ③V≦40km/h时,可参照①和②执行。 (4)据转角а、交点间距离,并结合交点处地形情况,确定合适的曲线半径R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切线长T h、曲线长L h外距E h和超距J h,并推算主点桩号。 (5)沿着已经布好的公路中线,从路线起点开始,按整桩号法排桩,将起点桩号(K0+000)、百米桩、公里桩、曲线主点桩、终点桩及各相应整桩号桩布设,标定在公路中线上。 3)计算超高与加宽 参照《标准》与《规范》以及教材中的公式列表计算加宽值,确定旋转轴,列表计算超高值。 2.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是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通过转角计算、中线测量和曲线设置后获得的成果,它反映了设计者对平面线形的布设意图。该表要据实逐一填写(见“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表3-1-5))。 表3-1-1 表3-1-2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 1、概述 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 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 露骨破碎板 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1 任务依据 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 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 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

路线总体设计图及公路用地图绘制

第九章路线总体设计图及公路用地图绘制 9.1路线总体设计图绘制 菜单:绘图——绘制总体布置图 命令:ZTT 总体设计图功能用于分侧别、分段落地绘制路线总体布置图,包括绘制路基边线、示坡线、坡口坡脚线以及边沟排水沟外边缘线等。自纬地系统V4.6版起已能够自动分跨径和角度标注桥涵构造物等。对话框参见图9-1所示。 图9-1 绘制总体图时,一般要求用户必须完成横断面设计并输出土方数据文件(程序需从中提取路基填挖方情况以及两侧坡口坡脚到中桩距离等数据)。 首先选择“绘图位置”左侧或右侧,需要时点亮“路基边线绘制”按钮,根据总体图的出图比例指定“示坡线绘制步长”。若需要标注边沟和排水沟的排水方向,可以点亮“标注排水方向”按钮,根据需要指定“箭头长度”。如果项目中已经输入桥梁和隧道的信息,可以选择“扣除桥梁范围图形”和“扣除隧道范围图形”。再输入“路幅宽度变化分段区间”的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点按“计算绘图”按钮,开始在当前图形窗口绘图。 注意:绘图过程中所用起讫桩号及路幅变化均使用对话框中的数据,而没有直接使用路幅宽度文件(*.wid)中的数据。而在总体图绘制完成后,用户可使用“构造物标注”命令进行桥涵等构造物的标注。 新版软件中因为已经记录了每一断面的三维数据,所以还可以准确地在总体图中的填挖方边坡线中分层表示护坡道和多级碎落台的信息。 9.2公路用地图绘制 菜单:绘图——绘制公路用地图

命令:ZDT 对话框如图9-2所示。 “公路用地图”功能与“路线总体图”相似,用于分侧别、分段落地绘制公路用地图(占地图),同样需在横断面设计完成并输出了土方数据文件后才可进行。用地图中的路基边线是根据当前项目的路幅宽度文件*.wid进行绘制的。 纬地系统的土方数据文件*.TF中,同时记录了每一横断面设计完成后左右侧坡口、坡脚到中桩的距离和挡土堰外边缘(或排水沟外边缘)到中桩的距离,绘图时系统自动读出以上数据。系统支持“桩号及宽度”、“点位坐标”等多种用地图标注方式,标注内容的“字体高度”也可由用户控制。 纬地系统新版增加了对用地图中标注桩号的自动取舍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来控制图中标注桩号的疏密,减少用户修改工作量。为了保证桩号取舍不影响用地图变化位置桩号的标注,系统通过以下两个给定条件采用智能搜索判断的方式对标注桩号进行取舍: 条件一、标注桩号间距:用户在标注桩号取舍间距的编辑栏输入一个间距值(单位以米计),表示小于该间距值的桩号不在图上标注。但同时需满足条件二的取舍要求。 条件二、桩号取舍可忽略位置宽度最大误差:即图9-3中所示B1宽度,单位以米计,一般可设置1-3米。如果图中任一桩号的B1值在用户设置的最大误差之内,则该桩号按照条件二可不标注(反之则标注该桩号),但系统还要根据条件一设置的桩号间距判断是否标注该桩号。 关于桥梁和隧道范围内用地图的绘制,用户可以定义桥梁隧道范围内用地图的生成方式,桥梁与隧道范围的用地图有三种处理方式可供选择: ①桥梁范围占地宽度=路基宽度+附加用地。用户只需输入左右侧的附加占地宽度就可以。 ②桥梁范围使用横断面占地宽度。用户需注意生成土方文件的桥隧横断面图的正确性。 ③不标绘桥梁范围。用户可以选择不绘制隧道范围的用地图。 输入“绘图区间”的起始桩号和终止桩号,点按“计算绘图”按钮,系统根据以上设置自动在当前图形窗口绘出用地图。

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探析 摘要:公路路线线形是公路的骨架,路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 着整个公路路基、桥涵、交叉、沿线设施等构造物的规模和投资,同时,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和车辆的通行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路线设计是公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要点,重要性,解决措施 abstract: highway route is the frame of highway alignment, route desig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whole highway roadbed, bridges, cross, along the scale and athletic facilities inves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vehicle driving safety comfortable, economic and vehicle capacity ha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good route design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highway traffic safety. keywords: highway route, design points, importance, solu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路线设计是公路建设之本,公路建成后,公路线形将是长 期存在的,对公路沿线今后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公路路线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对该区域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1 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共和镇(共、仁和镇(共、万集镇(共、岔河镇(共、黄集镇(共及老子山镇(共镇村公交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3、路基设计宽度:; 4、设计洪水频率1/25。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1--- 路线说明 1、概述 1.1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路线走向、主要控制点 推荐方案路线起点设置在虎周公路(S323)黄家棚村处,远期规划与点军区已规划东岳二路相交,与站前一路顺接。本项目起点近期能与虎周公路相接,保证畅通,远期又能与规划的路网衔接,保证了远期发展。路线往西北展线,经过黄家棚村、石堰村,天王寺村,根据路网规划,结合宜昌市规划局、公路局及业主的相关意见,本项目终点定在天王寺村处。路线全长7.016km 。 主要控制点为:路线起点(虎周省道S323黄家棚处)、三湾养老基地项目规划用地图、路线终点(天王寺村村道)、东岳二路交叉口。 2)沿线主要河流、城镇、公路 项目所在区域地处长江流域,与路线相关的主要河流:桥边河及其支流。 本项目部分线位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城区内,路线布设主要受该区的城市规划影响。 与本项目相关及交叉的公路有:虎周省道S323、东岳二路等。 1.2任务依据 1、《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012年11月); 2、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宜昌市点军区黄新公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12月); 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等; 4、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宜发改审批【2013】11号); 5、建设单位、专家现场踏勘的指导意见。 1.3总体设计思路 1.3.1项目特点分析 (1)项目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环保和景观要求高 本项目所在地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战略地位十分显要,是鄂西湘北渝东区域的经济中心。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发达的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中线进入西部的起点,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三角”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历来是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 路线经过的桥边镇东北部的天王寺村护珠园地段,深藏着10多个瀑布,这里大小水潭串连串,瀑布一个接一个,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奇特。 本项目在路线、路基、互通、桥梁构造物方案选择上更要充分考虑环保与景观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协调,使这条带状构造物较好地融入点军美丽的风景之中。 (2)路线受城市规划影响较大,路线方案布置选择余地较小 本项目路线方案的确定以点军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依据。因路线起已明确与虎周省道S323相接,且沿线需满足点军区的相关规划要求,故本项目路线方案布置选择余地较小。 (3)沿线重大建筑物等地面附着物与路线方案关联多,勘察设计现场调

广乐高速公路复杂气象及艰险山区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广乐高速公路复杂气象及艰险山区路线总体设计思路 摘要:本文针对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因穿越气象复杂的南岭山脉,存在技术标准低、通行能力小,以及在雨、雪(冰)、雾等特殊气象条件下还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等问题,在其粤境复线工程——广乐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的选用时,提出高标准、大通道的总体设计思路。在严格遵循复杂山区规划、地质、环保和工程选线的基础上,积极引入高寒山区气象辅助选线及安全选线的理念,解决了梅花至乐昌越岭段中的高寒山区特殊气象灾害和长大纵坡带来的 行车安全问题,以及路线穿越大瑶山和石门台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环保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南北交通大通道的畅通。 关键词:京港澳高速公路,长大纵坡,复杂气象、运营安全、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hong kong and macao highway north yue boundary for the complex through nanling mountains, there are technical standard low traffic capacity, small, and in the rain, snow, fog (ice), and other special weather conditions also has the big traffic safety, in its yue boundary multiple tracks-wide le highway technical standard when choosing, put forward the high standard, the overall design thought passage. strictly follow the complex in mountainous area planning, ge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年全国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公路路线设计规范70分

2019年全国注册咨询师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及答案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高速公路车道数确定的依据为: A.交通量 B.交通量和地形条件 C.交通量和建设条件 D.公路功能和交通量 用户答案:[B]、[D] 得分:0.00 2.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B.5.0% C.5.5% D.6.0%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3.公路服务水平分为: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4.承担主要干线功能的公路,应选用: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C.一级公路 D.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以下符合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的有: A.平、纵线形宜相互对应,且竖曲线宜较平曲线长。 B.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

C.短的平曲线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E.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 [A] 错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平面缓和曲线,一般采用三次抛物线。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公路按照交通功能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支线公路和乡村道路。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高速公路的一般路段,应满足超车视距要求。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4.各等级公路的几何设计,应主要满足所有设计车型的通行条件。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JTGD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删减列表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

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2.5、第五条,增加水浮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3.1、各等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做了一定调整,将二级公路荷载等级标准提高了一半(由偏向公路二级,改为偏向公路一级)。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Pk的起始计算标准提高,由180KN提高至270KN。对交通组成中重载交通比重较大的公路桥涵,宜采用与该公路交通组成相适应的汽车荷载模式进行整体和局部验算。 4.3.1、汽车横向折减系数改为横向车道布载系数,提高单车道布载系数至1.2。 4.3.3、离心力计算取消了半径的限制,弯桥均需计算离心力。 4.3.7、增加疲劳荷载计算模型。 4.3.8、风荷载标准直接引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删除原来规范中规定的内容。 4.3.12、无悬臂宽幅箱梁,宜考虑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新增内容) 4.3.13、支座摩擦系数增加盆式支座、球形支座的规定。 4.4.1、取消内河航道等级为1-3级内河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要求按照专题研究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