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免费下载】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测定与比较1

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测定与比较要: 通过试验测得马铃薯蛋白质含量、维生素 C 、还原糖的含量,并对实验误差 进行了分析,试验方法进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比较,了解了马铃薯是 营 养丰富的食物。1 9 7 2 年加拿大的K a ld y 研究表明: 蛋 白质含量 以大豆最高, 其次为玉米及马铃薯。 马铃薯含有维生素种类多, 含量较 为丰富。马铃薯块茎内含糖量较高, 一般为13.9%—21.9% , 其中淀粉约占85% 左右[1]。此试验测定了一种马铃薯蛋白质、维生素C 、还原糖的含量。初步了解 了马铃薯的一些性状及含量特性。 2.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测定---------G-250 法 2.1.试验材料 马铃薯 2.2 .试验方法 a .取新鲜马铃薯 2g 放入研钵中,加入 2ml 水匀浆,再用 6ml 水分次洗涤研 钵。 b .放置大约 20min c .用离心机(4000rpm )离心 20min 。取上清液定容至 10ml 。 d .吸取提取液 0.1ml (重复一次)加入 5ml G-250,放置 2min ,在 595nm 处比色,以 H2O 做空白

对照。 2.3.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公式: 样品蛋白含量= A *离心后体积/样品重 结果: 样品蛋白含量= 2.3.2.结果比较与分析不同马铃薯蛋白质试验测定方法,不同马铃薯品种,马铃薯生产地等条件不同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可是同一品种在贮藏期间蛋白质含量变化差异不显[4] 著,而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除了考马斯亮蓝G-250 法,还有紫外吸收法、Folin—酚法等。试验表明, 利用直接提取法所获得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 不仅含量最高(蛋白质干重5.54mg), 而且电泳后得到的蛋白条带数量最多(达到15条), 蛋白条带清晰可见[2]。经对各试点的蛋白质含量进行统计,各试点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均介于1.8% ~3% 间。其中甘肃定西试点的平均蛋白[3] 质含量最高为2. 68%, 青海海南州试点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1.86% 。我测定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仅为0.402% 。我分析试验结果过低的原因是我试验操作不熟练以及所选用的方法和试剂不够灵敏,以及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上有污渍使光透性变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实验器皿清洗干净引入了干扰此法测定的物质,例如去污剂和

马铃薯主要价值

马铃薯主要价值 营养 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能量318千焦,钙5~8mg,磷15~40mg,铁0.4mg~0.8mg,钾200~340mg,碘0.8~1.2,胡萝卜素12~30mg,硫胺素0.03~0.08mg,核黄素0.01~0.04mg,尼克酸0.4~1.1mg 。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是食用马铃薯的主要能量来源。-一般早熟种马铃薯含有11%~14%的淀粉,中晚熟种含有14%~20%的淀粉,高淀粉品种的块茎可达25%以上。块茎还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高度评价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是与其块茎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食用马铃薯有益于健康与维生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维生素C可防止坏血病,刺激造血机能等,在日常吃的大米、白面中是没有的,而马铃薯可提供大量的维生素c。块茎中还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M(叶酸)和生物素H等,对人体健康都是有益的。此外,块茎中的无机盐如钙、磷、铁、钾、钠、锌,锰等,也是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元素。[2] 马铃薯可作为蔬菜制作佳肴,亦可作为主粮。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鲜 马铃薯,就能产生100多千卡的热量,而且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所以马铃薯十分耐饿,加上马铃薯没有异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为主食。 马铃薯也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其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B族维生素更是苹果的4倍。特别是马铃薯中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其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且耐加热。有营养学家做过实验:0.25公斤的新鲜马铃薯便够一个人一昼夜消耗所需要的维生素。 马铃薯鲜薯(块茎)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薯的加工食品,如法式冻炸薯条、炸薯片、马铃薯速溶全粉、马铃薯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蛋卷等,为数达100多种。马铃薯的

第六章 马铃薯

第六章马铃薯 第一节概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马铃薯是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 2.淀粉含12%~22%,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3.块根单位重量干物质所提供的事物热量高于所有的木谷类作物。 4.可以制作淀粉、糖精、葡萄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加工成薯片、薯条、全粉等。 5.还是多种家禽和家禽的优质饲料。 二、马铃薯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马铃薯的分布与起源 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南美洲是马铃薯的故乡。野生种的起源中心是中美洲及墨西哥, 马铃薯是第四大农作物。分布世界五大洲148个国家和地区。主产过为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波兰,占世界的60%。 我国主产区为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占全国的90%以上,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种植面积64.64万hm2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为24万hm2,占全国6.2%。

(二)马铃薯的栽培区划 三、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内蒙古、河北 北部、山西北部、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2.中原二作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实行春、秋二季栽培。春季多为商品薯生产,秋季主要是生产种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 3.南方二作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秋播后冬播,栽培的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出口基地。 4.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云、贵、川、西藏等省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本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区域广阔,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马铃薯在本区有一季作和二季作栽培类型。 三、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概况 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积155.9万hm2,总产8701kt,平均单产5.58t/hm2,1982年全国栽培面积245万hm2,平均单产9.7t/hm2,1995年以来,发展很快,2000年全国栽培面积472.3万hm2,总产66282kt,平均单产14t/hm2。 第二节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一)根 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芽眼根后节根,分枝能力强,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展的不定根,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根系分布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马铃薯蛋白及其酶水解物的功能性质

分类号:密级: 学校代号: 10538 学号: 硕士学位论文 马铃薯蛋白及其蛋白酶水解物的功能性 质 培养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分子营养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6年5月20日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otato protein and its hydrolysate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498 Shaoshan South Road,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Hunan 410004,P.R. CHINA May, 2016

摘要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开发利用马铃薯蛋白这一曾作为马铃薯加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马铃薯蛋白的组成、功能性质及其蛋白酶解产物的性质等方面对马铃薯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马铃薯蛋白,功能性质,酶解产物

ABSTRACT As the strategy of Potato Staple Food in China was Implemented, exploitation of potato protein, one has been served as a potato processing industry waste, will become a hot topic.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potato protein and its hydrolysates will be overview. Key words:Potato protein; Functional properties;hydrolysates

马铃薯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马铃薯蛋白的开发与利用 食工112 060811213 060811216 史增杰、叶晶 【摘要】:介绍了马铃薯的营养及保健功能和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并对近年来新研究的几种马铃薯食品的工艺作了详细概述,分析了中国与国外马铃薯制品的差距,指出了中国马铃薯的开发应用领域,尤其是马铃薯食品、变性淀粉及其他淀粉衍生物产品等制品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应加速开发,以促进地区的 经济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function and the develo 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value potato, potato and food technology in rece nt years, several new studies made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analysis of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potato products, no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an 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otato fields, especially potato food, modified starch a nd starch derivatives products and other products other applications, and has br oad market prospects, shoul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 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前言:马铃薯俗称地瓜、土豆、山药蛋等,茄科茄属。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或蔬菜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马铃薯俗称土豆,因其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及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性,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上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 2000 万公顷。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高产粮菜兼用优势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独特自然优势,以内蒙古为例年种植面积已达 65 万公顷,居于全国首位,其中西部贫困地区约占全区种植面积的 70%。生产实践充分证实:脱毒种薯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均能取得大幅度的增产增收效益,农民种植脱毒种薯的积极性很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及开发已成为内蒙古贫困地区科技脱贫和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并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种子工程重点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马铃薯种薯繁育推广技术的提高、资金投入的加大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马铃薯种薯将进一步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007年,我国马铃薯年产量突破700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跃升至世界首位。近几年来,我国保持着马铃薯生产大国的地位,我国马铃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中。 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 马铃薯又叫洋芋、洋山芋、土豆、山药蛋,其营养价值曾经长期被忽视,而如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之一。

马铃薯块茎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马铃薯块茎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介绍了衡量马铃薯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并分析了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长条件等,以期为提高马铃薯块茎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品质;影响因素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Solanaceae L.)茄属(Solanum L.)草本双子叶植物,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除作为粮食蔬菜外,马铃薯还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和多种家畜家禽的优良饲料。马铃薯的价值与块茎品质紧密相关,且主要取决于块茎成分。马铃薯块茎鲜重的24%左右是干物质,以淀粉为主,另外,还包括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等物质。 1马铃薯品质性状概况 淀粉是衡量马铃薯品质的主要指标。块茎鲜重的18%左右是淀粉,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达80%,直链淀粉约占20%。马铃薯淀粉结构松散、结合力弱,含有天然磷酸基团,这些特点使其具有糊化温度低、糊浆透明度高、粘性强的优点,因此,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马铃薯块茎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左右,包括游离氨基酸和酰胺酸,纯蛋白质含量仅占粗蛋白质含量的1/3 ~ 1/2[2]。马铃薯块茎蛋白质大部分可溶于水,属于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需要基本相符,容易吸收和利用。马铃薯虽然不是生产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但目前块茎蛋白质含量已经成为衡量马铃薯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马铃薯块茎糖分主要以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和蔗糖为主,其含量在低温储藏期间会增加。马铃薯食品加工业对油炸薯条(片)加工原料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要求不高于鲜重的0.4%。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块茎中的还原糖会与含氮化合物的α-氨基酸之间发生非酶促褐变的美拉德反应,致使薯条(片)表面颜色加深为不受消费者欢迎的棕褐色[3]。因此,还原糖含量的高低成为影响炸条(片)颜色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马铃薯能否作为加工原料最为严格的指标。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能在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区发生。通常说的种薯退化即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病所造成。马铃薯害虫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比较主要的有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 防治方法:严格淘汰病薯,选择无病、无机械损伤、无碰撞薯块作种。加强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水及通风。喷硫酸铜液(0.5公斤硫酸铜兑水500公斤)或等量的波尔多液。 2、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是一个包括许多种病毒病的综合名

称。各地普遍存在的病毒病和各类病毒,虽有十几种,而主要危害马铃薯的病毒只有x、y、A、S、M、PLRV病毒。类病毒只有一种(PSTV病毒),它是造成马铃薯退化的根本原因,一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时达80% 3、蛴螬生活习性和为害症状: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金龟子种类较多,各地均有发生。幼虫在地下为害马铃薯的根和块茎。可把马铃薯的根部咬食成乱麻状,把幼嫩块茎吃掉大半,在老块茎上咬食成孔洞,严重时造成田间死苗和毁灭性的灾害。 防治方法:施用农家肥时,要经高温发酵,使肥料充分腐熟,以杀死幼虫和虫卵。药剂拌种,用种衣剂拌。施用辛拌磷或3911拌毒谷等。 4、地老虎生活习惯和为害症状:地老虎为夜盗蛾,以幼虫为害作物,又称切根虫。地老虎有许多种,为害马铃薯的主要是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地老虎是杂食性害虫,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抪作物的幼苗,严重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1—2 龄幼虫为害幼苗嫩叶,3龄后转入地下为害根、茎,5—6龄为害最重,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测定的一种方法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测定的一种方法 梅文泉,隋启君,佴 注,汪禄祥,刘家富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云南 昆明 650223〕 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因其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含量在0104%~210%。还原糖含量是决定马铃薯块茎是否适合加工的重要指标。油炸马铃薯薯片或薯条要求成金黄色,但马铃薯块茎中较高的还原糖含量会使油炸马铃薯薯片或薯条颜色变为褐色,甚至变为黑色,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马铃薯块茎中理想的还原糖含量约为鲜重的012%以内,用于炸片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不应超过0133%,用于炸薯条的不应超过015%〔1〕。在同一品种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会随着其储藏温度、储藏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马铃薯块茎在10℃以下的低温储藏,其还原糖含量会明显增加。因此,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的测定,对于评价马铃薯加工品质、保障加工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前马铃薯中还原糖的测定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 B6194—86〔2〕或砷钼酸比色法〔3〕。经笔者多次试验,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在015%以上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含量在012%~015%时,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含量小于012%时,用国家标准方法不能检出。用砷钼酸比色法可以测定马铃薯块茎中小于012%的还原糖含量,但这种方法需多种试剂,而且操作过程极为烦琐。本方法参考有关文献〔4〕,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马铃薯块茎中的还原糖含量。这种方法可测定马铃薯块茎中小于012%的低还原糖含量,而且测定范围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快速,可以满足测定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的需要。 1 实验方法 111 仪器 飞利浦HR2839型组织捣碎机;7230G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112 试剂 (1)乙酸锌溶液:219g/L水溶液。 收稿日期:2003-02-12 (2)亚铁氢化钾溶液:106g/L水溶液。 (3)葡萄糖标准液:110mg/ml,配前葡萄糖于98~100℃烘箱中烘至恒重。 (4)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615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2m ol/L氢氧化钠溶液325ml,再加入45g 丙三醇,摇匀,定容。 113 测定步骤 (1)提取 样品洗干净,擦干,切碎,称取100g,加100m l 水,在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称取捣碎液100g(实际含样品50g),置250m l容量瓶中,加水至200m l左右, 80℃水浴中提取015小时,其间摇动数次。取出立即加入2m l乙酸锌溶液和2m l亚铁氢化钾溶液,摇匀,冷却,定容,过滤,滤液备用。 (2)绘制标准曲线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0,1,2,3,4,5,6ml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补充至10ml,加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215ml,摇匀,置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后以流水冷却,20分钟后比色,用试剂空白调零,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作纵坐标,葡萄糖标准溶液系列中葡萄糖含量(mg)作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样液5ml(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低时吸取715~10ml),用蒸馏水补充至10ml,以下同标准曲线。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标准曲线 标准溶液系列吸光度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标准溶液系列吸光度测定结果 葡萄糖量 (mg) 110210310410510610吸光度010600112801217012950136801450 32 2003年第3期 云南农业科技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大家都知道冬种马铃薯是马铃薯的一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由于气温下降、雨量适宜,适合马铃薯生长,因此是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那么在栽培冬种马铃薯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病虫害呢?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病毒病 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 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意尽量减少人为传播,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晚疫病 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重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

殊的腐败臭味。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薯块发病,病斑不规则,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潮湿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病菌可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20~23℃、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进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及时拔去中心病株和进行中耕除草。在当地发病前开始喷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环腐病 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轻病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全部腐烂。病菌主要通过病薯传播。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刀的消毒。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疮痂病 疮痂病菌是一种卵菌,只侵害薯块。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马铃薯品种及生长特性

马铃薯的种类及特性 2009-12-1 13:55:00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6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l 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表l列举了我国马铃薯每年的生产概况。表2列举了全球马铃薯鲜薯(potatoes)的贸易概况(1999)。 二、生物学特性 1、根 要栽培好马铃薯,就要知道它与栽培有关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建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规律。 马铃薯根茎叶花等的形态特征是鉴定品种、判断植株生长好坏和采取合理技术措施的重要标志。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种子种植时,根的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块茎萌芽后,当芽长了3--4厘米时,从芽的基部发出根来,构成主要吸收根系,称初生根。以后随着芽的伸长,围绕着匍匐茎发生了3-5条根,长20厘米左右,称匍匐根。初生根先水平生长,约到30厘米,然后垂直向下生长。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可达1米以上。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长。

早熟品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品种发达,而且早熟品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品种根系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时要根据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属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伸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用种子种植的植株(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 根起源于茎内,由靠近维管系统外围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的分裂活动发生,若芽组织老化则更深入到较内部的维管形成层附近才发生。由于马铃薯根的这种内生性,所以它的发芽期占时很长,春播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出土;秋播即使用3-4厘米长的大芽播种,也要10天左右。发芽期对土壤的温、湿、气要求也较严格。播种后若遇雨或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憋气,则根系发生和生长缓慢,常成为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绿色或附有紫色素,主茎以花芽封顶而结束,代之而起的为花下两个侧枝,形成双叉式分枝。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马铃薯每个叶腋中都能发生侧芽,形成枝条。早熟品种分枝力弱,一般从主茎中部发生1-4枝;晚熟品种分枝多而长,一般从主茎基部发生。株势的强弱反映种薯质量、栽培条件、技术合理程度等。

马铃薯试题

1. ______在我国栽培马铃薯面积最大 A 四川省 B 辽宁省 C 山东省 D 陕西省 2. 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___个马铃薯栽培区 A 1 B 2 C3 D 4 3. _____指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 A地上茎B地下茎C匍匐茎D块茎 4. 在块茎萌芽时, _____最先萌发 A 侧芽B幼芽 C 顶芽 5. 马铃薯的全生育过程划分为____个生育时期 A 三B四C五D六 6. _____是决定块茎体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7. _____ ℃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 A30 B25 C15 D10 8.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_____最多 A钾B氮C磷 9. _______期养分供应决定薯块大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0. _______期供肥好坏将决定薯块数量 A芽条生长期B苗期C块茎形成期D 块茎增长期 11. 马铃薯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生育期短,应以基肥为主,基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_______以上。 A 20% B 30% C40% D70% 12. ______需水量最多 A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 B 芽条生长期C苗期 13. 贮藏期间最适宜的温度为1—4℃,最高不得超过_____℃。 A 0 B 7 C 15 D 25 14.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15. 马铃薯粉痂病主要为害不包括_______ A 叶片B茎C块茎D根 二、判断题 1. 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2. 马铃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非洲 3. 马铃薯是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草本植物 4. 地上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5. 马铃薯为异花授粉作物 6. 通常马铃薯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7. 从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平衡期开始,即进入块茎增长期 8. 马铃薯性喜热,耐高温 9.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以pH5.5—6为最适宜,实际在北方的中性甚至偏碱性土壤上

2020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0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0年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 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偏重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2800万亩;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疮痂病、病毒病、黑胫病 和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害有加重趋势。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总面积的4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鲜薯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防控对象 依据马铃薯不同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特点,重点防控“六病四虫”,即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蚜虫、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同时根据各区域情况兼顾环腐病、黄萎病、黑胫病、青枯病、粉痂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三、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选择抗病品种,使用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农户联防联控相结合。 四、防控技术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西南及武陵山种植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 等省(市),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青枯病、地下害虫

(蛴螬、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蓟马,兼顾黑胫病、病毒病、疮痂病、蚜虫等病虫害。 2.西北种植区:包括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蚜虫,兼顾环腐病、疮痂病、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 3.华北种植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病毒病、疮痂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蚜虫,兼顾黑胫病、环腐病、粉痂病、蓟马、和二十八星瓢虫。 4.华东、华南种植区:包括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黑胫病、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和蓟马,兼顾环腐病、疮痂病和青枯病。 5.东北种植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黑胫病、蛴螬、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兼顾蚜虫、环腐病、病毒病。 (二)重点防控技术 1.晚疫病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抗晚疫病品种。 (2)种薯处理。播种前7天将种薯摊放在通气良好的空间,隔

马铃薯蛋白粉是养猪饲粮好来源

马铃薯蛋白粉是养猪饲粮好来源 编者寄语: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商品化、市场化、全球化。了解世界各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让我们的农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为满足读者朋友了解国外农业的需要,本刊从本期起推出“环球农业”栏目,陆续给读者朋友介绍国外农业的新政策、新设施、新要求、新科技。在真诚希望有关人士赐稿的同时,我们也诚恳地欢迎读者朋友对本栏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栏目宗旨:架全球农业互通桥梁,知世界农业发展动向。 随着欧盟决定从猪的饲粮中排除肉粉,马铃薯蛋白粉已成为欧洲颇受欢迎的猪饲料。大量实践证明,马铃薯蛋白粉将成为仔猪和其他幼畜禽饲粮的优质成分。饲喂5周龄前仔猪的试验表明,马铃薯蛋白粉的营养价值优于大豆粉,相当于脱脂奶粉,用马铃薯蛋白粉配合添加乳糖饲喂效果更好。 马铃薯蛋白粉是马铃薯制作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其氨基酸组成相当均衡,可与脱脂奶粉和鱼粉媲美。此外,其灰分含量也相当高,其中磷的含量是钙的4倍。 马铃薯蛋白粉的消化率随仔猪日龄的增加而提高,即从

3~4周龄的87%提高到5~6周龄的93%以上。其必需氨基酸的平均消化率达87.5%,有效能值高于与之相比较的其他蛋白质饲料。 马铃薯蛋白粉中的抗营养因子糖基生物碱,味苦,会降低生产性能,含量高时具有很强的毒性,在荷兰已采用特殊的马铃薯淀粉,能显著减少糖基生物碱的含量。马铃薯蛋白粉在饲粮中的最大用量限定在7.5%~15%。 中草药饲料喂鱼 人工饲养的鱼因为缺乏运动,与天然鱼相比,体内蛋白质过多,鱼肉显得粗糙,味道逊色。但是,日本大学的药学家发现,鱼吃了拌有我国特有的中药杜仲的饲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脂肪和胆固醇,提高鱼肉的紧度,吃起来味道鲜美。饲喂方法是:将烘干的杜仲叶子磨成粉末,掺入饲料中喂鱼。试验证明,人工饲养的鱼吃了加有杜仲的饲料后,可以促进消化,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新的蛋白质,肉质与天然鱼一样紧凑,味道鲜美。该方法正在日本各地大力推广。(摘自《渔业现代化》)

马铃薯蛋白质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

马铃薯蛋白质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井卫 0611090109

综述 一、马铃薯蛋白研究概况 1)马铃薯概述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土豆、山药、洋芋、洋番薯等,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具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 马铃薯于17世纪传入中国,它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诸如洋芋、洋山芋、洋番薯、阳芋、土豆、山药蛋等,国人对马铃薯的利用,主要是作为一种主食并兼作副食品。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年产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前列。现在主要产区在东北的中北部、华北西部、内蒙和西北及西南各省山区。四川、黑龙江、云南、山西、甘肃、贵州、湖北、内蒙等地产量较高。 2)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营养十分丰富,几乎是全营养食品。营养学家指出,每天吃马铃薯可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能使多余的脂肪代谢掉,是世界性减肥食品。马铃薯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也比较丰富,如用35%的鸡蛋清与65%的马铃薯蛋白混合,可获得最佳蛋白质。欧美专家指出,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土豆,就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中医文献记述:食用煮熟的马铃薯,能健脾、和胃、润肺,兼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在古代也有相关记载:如《本草拾遗》:“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湖南药物志》:“补气,健脾,消炎。”,《食物中药与便方》:“和胃,调中,健脾,益气。”。马铃薯还可以预防治疗胃、十二

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和皮肤湿疹等疾病,并有解毒、消炎之功效。专家指出:每人每日吃一个马铃薯,能大大减少中风机会。印度医学院教授戈克哈尔博士认为,马铃薯含钾,每周吃5, 6个可使中风机会下降到40%。 马铃薯蛋白粉是马铃薯制作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也是相当均衡的,可与脱脂奶粉和鱼粉媲美。据科学工作者测定,在马铃薯内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马铃薯还能供给人体大量粘体蛋白质,粘体蛋白质是一种多糖蛋白的混合物,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并可预防肝脏、肾脏中结缔组织的萎缩,保持呼吸道、消化道的润滑。德国专家指出,马铃薯是低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食品。由于马铃薯的营养平衡,所以宜做减肥食品,不必担心食用后肥胖。 3)立题背景及意义 马铃薯蛋白是纯净的蛋白浓缩物,具有多种均衡的氨基酸组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价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摄入的蛋白质的需求量和品种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有保健功效的植物性蛋白的需求更是尤为显著。 马铃薯蛋白粉采用的原料是薯类加工厂排放的淀粉废液,将淀粉废水中的蛋白成份进行高度浓缩,并去除蛋白废水中的农药、重金属及糖普生物碱等有害成份,使蛋白成份达到食用等级,高度浓缩的蛋白经喷雾干燥设备,喷成蛋白粉进而包装成成品。故原材料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并解决了马铃薯加工厂淀粉废液直接排放的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环境,同时回收了保健蛋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马铃薯蛋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保健食品。

马铃薯生育期划分

如何计算马铃薯的生长生育期? 马铃薯一生中,大致可分为6个生长发育阶段。 (1)马铃薯发芽期(按茎萌芽至出苗) 块茎发芽至播到地里长出幼苗为发芽期。生长中心是根和芽的生长。此阶段幼苗生长粗壮程度和根系发达与否,直接影响马铃薯的后期生长。 (2)马铃薯幼苗期(出苗至现蕾) 出苗至顶端用内眼看得清花蕾时为幼苗期。约需20一40天,生长中心是发根和长叶。这是植株生长非常迅速,出苗后约2 0天左右,便可看到花蕾,叫做现蕾。与此同时,地下部的甸甸茎顶端停止极性生长,开始膨大成幼小的块茎。 (3)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现蕾至始花) 现蕾15~20天后开始开花,地下茎的顶端相继膨大形成块茎,直径一船在1~3厘米,此阶段称为块茎形成期。此时,植株已由单纯的营养生长期过渡到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物质积累并行的时期。由于养分供不应求,地上茎时生长暂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表现出主茎生长缓慢。如果肥料充足,这种现象约10天左右。否则,时间延续很长,甚至就此停止生长。 (4)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盛花至茎叶衰老) 从始花块茎形成至盛花末期块茎基本停止膨大为块茎增长期。此阶段马铃薯开花、茎叶增长和块茎膨大同时进行,是马铃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全盛时期。其茎叶生长速度、叶面积和茎叶重达到最高峰;块茎增长的速度为块茎形成期的5—9倍,一窝马铃薯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天可增加20一50克。是决定抉茎大小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5)马铃薯淀粉积累期(茎叶衰老至茎叶枯黄) 末花期,马铃薯价格行情地上茎叶生长基本停止,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衰老变黄,开始枯萎,块茎大小基本定型,进入淀粉积累阶段。此阶段以淀粉积累为中心,蛋白质和灰分的积累也同时进行,只有糖分和纤维素相应减少。淀粉积累直至茎叶全部枯死才停止。 (6)马铃薯块茎休眠期(完全成熟或采收) 一般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即使给以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会很快发芽的现象,便叫马铃薯休眠。这是马铃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马铃薯简介.

马铃薯简介 一、历史渊源 1.名称由来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 (马铃薯)混合而来的。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2.历史起源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

浅谈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提取

浅谈马铃薯淀粉废水蛋白提取、规模化 生产及在家畜饲养中的应用 窦宇宁 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排出了大量的废水和废渣, 这些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是高污染的废水, 其中COD可以达到50000以上,凯式氮达到3500左右,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很难处理,既果能处理达标,处理费用也会很高,而且污水处理的设备设施投资会更大占地也随之加大很多。特别是马铃薯淀粉的排放废水,由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因此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这些泡沫不易破碎,大量泡沫随着废水进入到污水处理场,市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十分困难,同时也造成污水处理能力的下降,采用先进的马铃薯蛋白分离技术,刚好可以利用这些工业废水提取所含的马铃薯蛋白,降低淀粉生产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排放量,消除了废水泡沫的产生,使污水处理的负荷减轻,从而做到达标排放。提取的马铃薯蛋白又可以作为食品或饲料的添加成分,特别是马铃薯蛋白属于植物性蛋白,更利于消化和吸收。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经过实验室无数次正交试验、不同工艺路径、不同参数的比对,最终确立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根据工艺要求,选用正确的设备配置。采用汁水前期处理、加热、絮凝、比重分离技术对马铃薯淀粉生产的废水进行蛋白提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攻克了马铃薯蛋白提取无需任何添加剂,可

操作性强的提取工艺课题。这种提取方法,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确保了规模化生产的可操作性,而且,由于提取工序前段泡沫的减少,各项参数的数据也能够准确控制,确保各项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使生产自控系统能够实现准确自控与调节。对比调整PH值后进行泡沫分离、膜超滤的工艺方法更为简单、有效。具有蛋白纯度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生产控制简单,生产能够连续运行、产品质量稳定、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点。而且,通过对废水进行先期的技术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蛋白的纯度,使其含量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调整PH值、泡沫分离、膜超滤技术提取的马铃薯蛋白含量通常在58%-60%之间,而通过加酸调整达到其等电点、加热絮凝等工艺方法蛋白含量也在60%左右。而且,由于加酸分离后的马铃薯蛋白口感也不好。而采用加热、絮凝、比重分离技术可以使其蛋白含量提高10-15个百分点,使马铃薯蛋白的应用价值大大提升,现在,欧洲市场马铃薯蛋白的价值1100-1300欧元/吨左右(含量60%),含量更高的价值更高。 通过这种分离技术提取马铃薯蛋白后,排放的废水中COD可以降低50-60%,凯式氮降低70%以上,这无疑对污水处理的难度有了巨大的改观。对环保达标排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铃薯蛋白作为添加剂配制饲料,一方面可增加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另一方面饲料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可降低饲养成本。新疆库尔勒义江园艺场养殖场进行就对此应用做了系统的实验,实验效果十分显著。 实验结论表明:断奶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断奶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研究综述

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研究综述 136340148 陈苏 13食安 摘要:马铃薯资源丰富,我国年产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前列。现已有报道马铃薯蛋白粉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价值明显优于豆粕,是优质价廉的氮源,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植物性蛋白资源在世界蛋白质资源供应量中占主要地位,达71%,其产量占世界蛋白总产量的80%,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植物性蛋白质资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马铃薯植物蛋白是一种优质植物蛋白质资源,可以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当今世界已对此有颇多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的一个重要栽培品质,原产于秘鲁安迪斯山区,由于其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和加工用途广等特性,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马铃薯蛋白作为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品,其氨基酸组成合理、营养价值高、价格低廉。目前,植物性蛋白质资源在世界蛋白质资源供应量中占主要地位,达71%,其产量占世界蛋白总产量的80%,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植物性蛋白资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马铃薯蛋白的组成【1】 马铃薯蛋白贮藏中约含25%的球蛋白(Tuberin)和40%的糖蛋白(Patatin),作为马铃薯贮藏蛋白之一的马铃薯球蛋白,主要分布在马铃薯块茎中,其含量占整个马铃薯贮藏蛋白的25%左右,Thomas通过Osborne法进行优化提取工艺后制备得到的马铃薯球蛋白存在3个等电点,分别为5.83、6.0和6.7。马铃薯球蛋白易溶于盐,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FAO/WHO的必须氨基酸推荐值。因此马铃薯球蛋白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原料来源,在食品加工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Sephade G-50和DEAE-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剂纯化技术对马铃薯粗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可以得到相对分子量为22-KD的马铃薯球蛋白,经氨基酸成分分析、X-粉末晶体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