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翡翠的质量评价及我国玉文化的历史及开发变化传承

论述翡翠的质量评价及我国玉文化的历史及开发变化传承
论述翡翠的质量评价及我国玉文化的历史及开发变化传承

论述翡翠的质量评价及我国玉文化的历史及发展传承

姓名

班级

一翡翠的质量评价

由于翡翠的颜色、透明度、质地等变化最多、最复杂,至今还没

有制定出科学的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但是根据目前所学的知识,我认为翡翠的质量评价与其他多数宝石相似,可根据翡翠的颜色、净度、和工艺等方面总结出评价翡翠的标准。

1.颜色

在绿色翡翠的颜色评价中有“正”“阳”“浓”“和”四个要素。

正:是指绿色纯正,不含杂色。若掺杂有其它色调则称为“或“邪色”如黄色、蓝色、褐色;但纯正绿色的翡翠可以说是凤毛鳞角,于是,人们将那些混有少量杂色调的翡翠仍然称为正色。常见的正色有:翠绿色:纯正的绿色到稍微带蓝色调的绿色,包括传统上说的帝王绿、艳绿等。黄绿色:稍带黄色调的绿色,当绿色浓度高时这种绿色非常明快和悦目,包括传统上说的鹦哥毛绿、黄阳绿、葱心绿、秧苗绿等。

阳:指绿色鲜艳、明亮。绿色越鲜艳越好,颜色发暗的翡翠档次较低。

浓:指绿色饱满、浓重。绿色要浓艳,即要有足够的饱和度。如果颜色过深,会降低透明度,产生滞重感;如果颜色过浅,虽明快但不够亮丽。

和:指绿色的均匀度。翡翠的绿色大多成丝状、片状、点状分布。绿色均匀的翡翠非常少见,颜色均匀的艳绿色翡翠价格高昂。其实这四个要素同样适用于其他颜色的翡翠颜色评价中。

2.净度:包括透明度,质地及瑕疵

透明度:翡翠为多晶集合体,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晶形及结合方式不同,可以让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由于翡翠多为半透明至不透明,透光性佳的翡翠极少,若翡翠所透过的光越多,它的透明度就越高,呈晶莹通放的感觉,行内人称此现象为“水头”足,或“种好”。反之当翡翠透光的能力差,则会被评为“水头”差或“种差”。高档的翡翠一定是种好的,但色好的翡翠不一定能成为高档翡翠。在我对翡翠的认识里,也有“买种不买色”想法。与其他宝石一样,越透明的翡翠价值越高。对翡翠的透明度的科学分级有几种,如欧阳秋眉依据观察字迹的清晰程度将翡翠透明度分为6级:

质地:翡翠的结构是指其晶体的粗细、形状及结合的方式;在行业上称之为“地”、“底”或“质”。翡翠成品的结构的好坏对其美观及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故质地是评价翡翠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结构与透光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质地越幼细,肉眼很难见到颗粒,它的透光性越高,必然非常紧密,益发晶莹透明。质地越粗,肉眼见到颗粒,其透光性越差,价值自然越低。

瑕疵(内含物及裂纹):翡翠一般含有一些杂质矿物,其颜色、形状对整体产生不谐调的视察效果,常为一些斑点状的黑色、黄褐色的矿物颗粒、呈丝絮状、云雾状的白色的石花夹杂在整体一色的翡翠原料或成品上,这些内含物的存在将会影响翡翠的价值,内含物对高价,尤其是极高价的翡翠影响大,而对低价的翡翠影响较小。裂绺、裂纹对翡翠成品有负面的影响,行话有云:“一裂折半。”其实何止成半价,尤其对高价货的影响更大。如对光身成品,尤其是手镯的影响最大。工艺:翡翠的成品大致分为光身(无雕)及有雕来划分,当中光身(无雕)的包括蛋面、马形、马形及手镯等。已雕的成品亦会按已雕面积的多寡而分单从原料评估。

二我国玉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在中国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贯穿了玉文化,它也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玉器中,良渚玉器及后来的战国玉器以其不可思议的精湛技艺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同时也为研究中华文明历史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佐证。在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史中,当推战国、汉、清三个历史时代为鼎盛期,其工艺水准为一个时代的颠峰,究其原因首先是玉器及文化融于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礼教及生活之中,从当朝的统治者到黎民百姓,对玉器有着一种崇拜,将玉器所具有的玉德融于社会的道德之中;其二是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物质丰富、文化发达。在中国悠久的玉文化历史中,对现代玉文化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清代,它不但是中国

玉文化的一个辉煌时期,而且是为后人留下大量艺术珍品的时期。这一时期宫廷玉作及皇家贵族完整的玉文化理念也对后人有着极深刻的影响。但清朝玉文化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顺治建立政权到康熙时代止(1644—1722),此阶段为清朝刚刚建立政权时期,根基未稳,而经济也处于恢复期,加之崇尚节俭,所以像玉器这样的奢侈品基本上在宫廷玉作中是没有的,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统计,万余件玉器藏品中,未发现顺治到康熙年号的作品。雍正经乾隆至嘉庆(1723—1820)为清中期,经康熙这位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君主的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加之乾隆酷爱中国文化,所以中国玉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特别是乾隆24年之后至嘉庆初年,在约40年的时间里,出现中国琢玉史上新的高潮时期,遗存了众多丰富多彩的珍贵玉器,展现出琢玉史上的辉煌成就。道光至宣统(1821—1911)年,属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国力不振,列强入侵,玉文化日渐衰落,而玉雕技艺也日渐西落。清代的玉文化鼎盛时期在乾隆盛世的后期。著名玉器专家杨伯

达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界将乾隆盛世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宫廷玉器发展缓慢,主要琢治了一些仿古玉和时作玉,乾隆二十五年后,玉器制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回部每年两次向朝廷进贡玉料四千斤,玉料增多,促进了宫廷的玉业发展,同时城市经济繁荣,富有的商人、庶民都在购买各式玉器,扩大了玉器的供应量,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所以促使乾隆提出了一整套治玉理念:端正俗样、崇尚师古,提倡画意、推广痕玉。所谓"俗样"即玉肆在玉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顾玉质玉性,制作了大量的样式庸俗、做工粗糙的大路货,同时"华嚣"之风盛行,一些纹饰浅浮轻巧,有失庄重大度的玉器涌现,被乾隆称之为"玉厄"。"崇尚师古"是乾隆为了扭转"俗样"的局面,同时也为表明其慕古意识而提出的,并且大批制作了仿古彝玉器,以推动玉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此思想指导下,乾隆后期大量仿商周到秦汉青铜器的玉器,客观上带动了玉文化的发展。同时他还提倡"古尚简约"的艺术准则。"提倡画意"也是提升玉文化的一个重要措施,玉不但一种珍稀物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其表现内容及手法与图画相似,故乾隆提倡画意,在制玉石山水时,将中国山水画精髓融入其中,写实写意相结合,如同画家追求笔墨情趣一般,如"关山行旅"、"大禹治水"都是以绘画为蓝本,雕制而成,并且充满了诗情画意,此种思想的推广,极大地带动了玉文化的提升,为后来玉雕山水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广痕玉",痕玉即痕都斯坦玉的简称,即是印度莫卧

儿王朝的作品,痕玉有着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其造型、图案都充满着异国情调;在做工上"莹薄如纸,纹饰细如毛发,器表圆混光滑,抚处不留手。"由于乾隆对痕玉的赞美及喜爱,仿痕玉的风潮波及扬州、江宁、北京等地,一时间仿制痕玉之风盛起,民间玉肆称痕都斯坦玉器为"蕃作",称"仿痕玉"为"仿蕃作",流传至今不衰,所以说"蕃作"的纹饰的工艺特征的十八世纪以来的玉

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密切,长安成为国际性都市。这时的手工业极其兴隆,手工艺品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但此期玉器出土甚少,现在知道的不过玉杯、佩饰、带扣、带板、玉簪、衮册等很少几种。

唐代玉器和器形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风格不同,大量

出现花鸟、人物饰纹,器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实用价值的杯碗增多,并出现新型饰件和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物等。

南北宋、辽、西夏、金及元代

此时的玉器,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以来,用于实用和装饰的玉器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与祭器典章文物相对而言,被称为“玩物”,这些玉器的碾琢水平也很高。由于南北割据和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反映出民族和地方特色。两宋玉器,以龙凤呈祥图案为多,因受工笔画影响,所以非常重视神态。宋代不仅工商繁荣,贸易发达,而且道教盛行,理学泛滥,这也对玉雕产生影响,以神龟、仙鹤、龙凤等为题材的玉雕就是当时这些社会思潮的反映。西夏、辽、金、元玉器则以花、鸟、虎、鹿和鱼水纹饰为主,而且以佩饰和嵌件较多。实用品有杯、洗、带板等;以鸟、鱼、兽等为题材的工艺品增多,对玉器的碾琢融入了本民族的生存意识和乡土感情。

明代

明代的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玉器制

造也相当发达。这时玉雕的趋向是进一步走向世俗化。明代程朱理学泛滥,道教以及民俗信仰深入民间。人们要求社会安定,祈求神灵保佑,以获得今世的荣华富贵。这种社会要求反映在工艺领域就是吉祥图案大为盛行。明代玉器的吉祥图案有八仙、三星等神仙,寿、喜等文字,桃、灵芝、梅、竹、兰、鹿、鹤、鸳鸯等动植物,以及龙、凤、螭虎、角端等瑞兽异禽。吉祥图案有时成为主题图案,有时做装饰点缀,表现出吉祥图案的普遍性与深入性。明代因喝茶饮酒之风弥漫,致玉制壶杯出现,并与日俱增,此种玉雕最富于时代感。同时,继宋之后,明代艺术仿古之风逐渐形成,影响到玉器生产上仿古玉昌盛。仿古玉滥觞于宋,盛行于明清,主要以青铜器和古玉器为祖型加以改造琢成。明代书法绘画艺术进一步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提高。此时,玉器工艺也或多或少受到文人画的某些影响,碾琢写意山水和诗句、款识。这种反映文人趣味的玉器,前代是不见的。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也日臻密切,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使用玉制文具或以玉做陈设装饰明代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沿袭旧制在冠服制度上用玉来标志等级贵贱。与前代不同的是:系在官袍上的带板用玉数量增加,皇帝、公、侯、驸马和一品文武官员的革带均以玉板做装饰标志。明代玉雕具有时代风格,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北京、苏州、扬州是当时的三大玉琢中心。宋应星《天工开物》认为:“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州的玉琢工艺在当时被推为全国之首,对明

代玉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明代中期以后,玉琢技艺发展更快,出现了不少琢玉大师,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由他琢制的玉器,称为“子冈玉”。但明代玉琢在碾磨细研这最后一道工序上,存在“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今天,在玉器商店里,人们会选购一件玉器佩挂在身上,他们有的是出于装饰的喜好,有的是为了寓意吉祥,还有一些人,他们佩戴玉器的目的却是基于一种驱灾辟邪的心理暗示。在玉文化的传统中,驱灾避邪的理念非常奇特,而它的渊源,则是来自于汉代先人一种独特的玉器风尚。汉代的人们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的精华,人死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佑尸身不朽,灵魂升天。在这样的信仰下,汉代玉衣应运而生。人们用人体做模型,把上千块玉片连缀起来,做成玉制的衣服套在死者的身上。在玉器如此贵重的年代,制作这样的玉衣无疑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它要耗费大量的玉料和大量的人力。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精致的“玉含”,在手中放上精致的“玉握”,人的五官也用专门的玉器堵住,甚至连人的生殖器都要用特制的玉罩盒加以保护。在这样周详而严密的防护下,他们坚信,即使是在令人畏惧的地下世界,依然可以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而这种玉能使人不朽的理念,逐渐地便赋予玉器驱灾避邪的内涵,它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古代玉器文明以连绵不绝的姿态在中国发祥了近万年的时间,

而在西方的任何一个民族中,竟然找不到可以与之相比照的对象。研究员卢兆荫认为,这不同于其他的古代文明的国家,像埃及、巴比伦、印度是没有的。对于玉料矿藏而言,中国只是众多出产国中的一个,在中美洲和新西兰,它们也同样有着悠远的制玉传统。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延续时间将近4000年,在它的鼎盛期,玉器文明一度非常发达,玛雅文明中的玉面具,相比较于中国同时期的古代玉器,无论是造型能力还是制作工艺都毫不逊色。遗憾的是,随着玛雅文明的消亡,中美洲的制玉传统也随之中断了。新西兰的毛利族人,同样有着久远的制玉历史,但奇怪的是,它的玉器制品似乎始终停留在装饰品的层面上,对于玉器文明而言,它的内涵显得太过单薄了。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古老中国的玉器文明不仅从未间断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文化的内涵却愈显丰富和厚重。李博生认为,玉作为我们民族来讲,被视为大地的舍利,佛教的一座庙得到一个佛指舍利,庙就有了核了,这个庙就站住了,就开始受香火了,因为它有那个舍利,玉,应该视同为大地的舍利,那是石头里面的精品,那是大地的骨架的精品。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学者试图做出解释,但最终也无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种文化现象似乎也只能定格成一个无从考究的历史悬案了。追溯并思索这段历史,学者们认为,当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演进中,从发祥到融合并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于文明的传承从来就不会间断过,一种伴随历史走来的古老传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的积淀,它们会悄然而

又深刻的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历史血脉之中。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玉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玉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但是按照统治阶级使用玉的用途来分,中国玉的发展可以分为神玉、王玉、民玉。按种类来分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在清朝慈禧后盛行的缅甸“翡翠”。 旧石器时代到周时期,玉都是被人们奉为巫玉,它被当作一种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因为它是神灵、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因此玉在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可谓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力量就是神明。那时候的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祭祀天神。所以这个时期的玉被认为是神玉的存在。 而后的封建皇朝里,玉成为了王玉。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工具。这时候的玉是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宠儿。玉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天神,玉成为了封建礼制里德的载体。统治阶级给玉赋予了非常多的美好寓意。玉是“石之美者”,玉有“六德”。这使得玉得到了王权和士大夫儒士的喜爱。将玉来表达自身的品德的高尚,代表国家的形象。在清朝时英吉利使者访华,清朝就赠了玉如意给使者。这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同时,玉也是皇权的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而且玉也是政治的象征,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民不变的不仅仅有中华的文化,还有中华人民对玉的喜爱。因为玉代表了“六德”是儒士的风雅之物,同时玉也有吉祥祥瑞之意。人们认为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但是其实要用玉达到保健作用,必须用玉做餐具才可以。随身佩而且随着历朝玉雕技艺的改革创新,玉饰品一直是人们的主要饰品之一。玉镯、玉簪、玉佩、玉冠等等,而且造型多种多样。而且玉在中国的价值一直很高,金玉金玉,古代因为玉的挖掘的运输的困难,使得玉的价格不菲.现在因为玉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玉的价值越来越高。现在玉的价格比清朝时期高了千倍不止。同时随着时代的改变,玉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直到现在,玉,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灵,成为了民玉。这不是玉的地位下滑,反而是一种升华。现在的玉不是祭祀神明的工具,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美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印记。 玉随着中华原始文明诞生,她一直都在中华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存在着。中国的文字几经变化,中国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学派都衰弱或者湮灭了,多少书画作品都不见踪影。中国这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玉文化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使古时人们喜爱的和田玉已经越来越少,四大名玉已经有后起之秀----翡翠。美玉,可以分为A货、B货、C货、B+C货。

翡翠

翡翠 翡翠一词由来已久,清乾隆之后,翡翠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翡翠在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通灵欲滴的绿色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颜色。翡翠品种的纷繁多样,翡翠赌石的神奇,翡翠价值的巨大差异,这一切都使得人们感觉翡翠变幻莫测、奥秘无穷。加之翡翠细腻润透的特性又极其符合华人的审美观,所以在这300多年之中,中国人对翡翠形成了浓厚的情结,无论是灵秀精美的首饰,还是大气磅礴的玉雕山子,无不融入了炎黄子孙的情感、华夏文化的精髓。 (一)、翡翠的基本性质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矿物集合体,翡代表红色,翠代表绿色。 1、化学成分:钠铝硅酸盐,常含有Cr、Fe、Mn等微量元素。 2、矿物成分: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霓石、角闪石、钠长石等。 3、结晶特点:翡翠为晶质集合体,其中主要的组成矿物硬玉属单斜晶系,常呈柱 状、纤维状、毯状致密集合体。 4、颜色丰富多彩,其中绿色为上品,市场上常见灰绿色、绿色、褐黄色、灰白色、 紫色。 5、硬度:6.5-7,玉类最大硬度。 6、解理:无,(细密块状集合体的无解理),放大观察或粗大单颗粒显辉石解理。 7、光泽:油脂至玻璃光泽。 8、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9、相对密度:3.25-3.40g/cm2 10、折射率:1.666-1.680,点测法常为1.66。 11、吸收光谱:翡翠紫光区437nm处有一强吸收线,为特征谱线,有些绿色品种在红 区630、660、690nm处出现三条阶梯状吸收谱线,染色翡翠在红光区所见到的为 模糊吸收带 12、发光性:天然翡翠绝大多数无荧光,个别翡翠有弱绿色、白色或黄色荧光。翡翠 中若长石经高岭石化可显弱的蓝色荧光。 (二)、翡翠的评价 翡翠的质量评价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净度、切工、重量六个方面进行,其涉及到行业中常提及的“种”“水”“色”“地”“工”等俗称。 1、颜色: 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可以引用五个字“浓、阳、正、匀、和”高度概括翡翠的颜色要素。 “浓”指颜色饱和度要高,同一色调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深,饱和度越低颜色就越浅。翡翠有许多颜色,绿色石最主要的色彩,好的翡翠要求浓淡相宜的翠绿色;“阳”指颜色明度要高,给人以青春勃发的感觉;“正”指颜色纯正而不邪;“匀”指绿色均匀;”和”是指翡翠不同颜色的分布的和谐与否。具备了这些翡翠的颜色为上乘。 2、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指其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及颗粒间结合方式,它直接影响翡翠的“”

翡翠的分类

翡翠的分类 ●商家的分类 市面上出售的翡翠饰品中,有的是天然翡翠,有的是经过了优化处理的翡翠。商家根据这些区别将翡翠饰品分为翡翠A货、翡翠B货和翡翠C货。 翡翠A货指天然产生、未经人为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其内部结构或有物质注入或带出的翡翠。 翡翠B货是指原本种水、颜色较差的翡翠经过强酸、强碱浸泡,使其种水、颜色得以改善,与此同时,翡翠的原始岩石结构也遭到了破坏,并伴有物质注入或带出,这样的翡翠称之为翡翠B货。为掩盖被破坏的结构、增大翡翠的强度,翡翠B货经常用有机胶或无机胶作充填处理,但充胶处理不是翡翠B货的必然步骤,也不影响翡翠B货的定义。 翡翠C货指无色或浅色的翡翠经过人工染色的饰品。染色手段有多种,既有破坏结构的染色,也有不破坏结构染色,但色素都只存在翡翠的裂隙之间或晶间。翡翠经常染成绿色、红色、黄色或紫色。 经过加工的翡翠 ●行家的分类 首先要弄清楚“种”的概念,“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颜色、质地、透明度和结构、裂隙和大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和称谓。这是个在南方流行的说法,到了江南一带,行家们用“地”来表达类似的含义,比如“藕粉地”。 “种”的分类比较灵活和感性,有的时候只以翡翠的结构和质地来命名,这时候“种”就接近“质地”的含义;有时候又以颜色和质地结合来命名,(比如油青种),种的含义就变得不一样。下面是几种在市场上常见的翡翠品种。 “玻璃种”和“老坑玻璃种”,顾名思义,这个品种大多透得像玻璃一样,净度高,结构细腻,是按翡翠的结构和质地来划分。“老坑玻璃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翡翠,“坑”是指翡翠在缅甸的不同开采地,“老坑”和“新坑”的说法是指不同的品质和价值。

浅谈玉文化

浅谈玉文化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玉文化 在中国古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玉器的历史之长、材质之富、品质之佳精、形态之丰、用途之广,令其他文化艺术难以与之媲美。 众所周知,陶器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发端的重要标志之一。玉器的起源比陶器还要早,它是人类长期使用的石制工具的衍生物,是人类对矿物知识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谈到玉,就不能不提到和田玉,和田玉是中国最着名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玉。和田玉产于昆仑山,是昆仑玉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再加上卓尔不群的品质和特性以及开采难度大,和田玉成为琢玉行业中的首选材。一部和田玉史,也是一部中国玉文化史。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得地位,国家稳定,经济繁荣,和田玉交易就活跃,琢玉业就繁荣历史上春秋战国、汉唐时期,以及清初康乾盛世,都是中国玉文化发达的时期。新中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和田玉文化又活跃起来,成了经济发展的象征,文化繁荣的标志。反之,国家动荡,经济凋敝,文化衰退,和田玉就萎缩,和田玉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文化兴衰的晴雨表。 中国古代玉器宝库中有许多造型独特、形态别致、功用特殊的玉器,有的还成组、成套或配套使用,以“六器”、“六瑞”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六器”就是中国古代的六种祭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古代“六器”是指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虎、玄璜这六种。它们不仅有明确的形态,还有色泽的要求。古代之所以使用六器祭祀天地四方,有一套说法:古代统治阶级为了讨好神明祖先,贿赂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生灵与阴间神灵的法物。“六瑞”,就是古代的六种礼玉。《周礼春官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说文解字》中释:“,瑞,以玉为信也,。”瑞是古时用玉做成的器物,作为封官拜爵之凭据,所谓“以等邦国”,是王以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在君臣相见或诸侯互访的时候,所执的玉器要对应爵位的高低。很明显,“六器”是合乎礼制的、有政治功用的玉礼器。1 中国玉器八千年经久不衰,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中国人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将玉人格化,以此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贫民工匠,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对玉的推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玉器在中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对政治、礼仪、工艺、宗教、信仰、习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没有任何古器物能与玉相比,而是自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至今的灿烂的八千年华夏文化,唯独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中文摘要: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器是中国之粹,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结晶,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持续不断、连绵发展长达万年之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关键字: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基石;红山文化;四大名玉 正文: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考证,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时代距今8000-4000年之间,此后玉器与钢器并用了约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可见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1.新疆和田玉:又称和田软玉,主要矿物组分为透闪石。和田玉引领了中国几千年的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当之无愧的“玉石之王”。特点:“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 2.河南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独山得名,又称南阳玉、独玉,属于一种蚀变辉长岩。特点:独山玉色泽艳丽且颜色比较丰富杂,有白、绿、黄等色,硬度高。 3.辽宁岫玉:又称岫玉,产于辽宁岫岩县得名,属蛇纹石质玉石。特点:多呈绿色至湖水绿色和白色等,具备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4.湖北绿松石: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中国清代称之为天国宝石。特点:呈淡天蓝色蓝到深蓝色,也有绿色和浅黄色等,不透明,具有油脂般细腻的色泽。 说到中国的玉文化,不能不提的是出土“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一定是古玉,古玉一定要玩,而且必须多玩,才能使中国古玉得以还原。古人这样、玩玉。称为“盘玉”。凡出土的古玉,多数有色沁,但暗淡不显,因此以、还原为贵。如果得到一块真旧而有多种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则等于暴殄天物,得宝如得草而已,通常出土的中国古玉,因为出土的地点不同,所以蚀锈和色沁的性质亦不同。比方,南方出自水坑的,或地气特别潮湿、地层特别多积水的,出土的古玉就多水锈。北方出

翡翠典故与历史

翡翠典故与历史 慈禧太后死时入棺的珠宝有多少? 根据《爱月轩笔记》所载,慈禧入棺时,光在棺材低铺金丝砖珠宝棉褥一层,厚七寸,价八万四千两白银,上面又铺一层,一钱重一粒的圆珠两千四百粒,价一百三十二万两白银。又铺绣佛串珠褥一层,价十二万两千两白银。将慈禧台入棺后,头顶翡翠荷叶一件,重二是二两五钱四分,价二百八十五万两白银:脚凳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价七十五万两白银。上铺陀罗经被,用珠八百二是粒,价四是六万两白银。珠冠,价十五万五千万两白银。其中一粒大如鸡卵,是某国进贡之物,价两千万两白银。慈禧身边放金佛、翡翠佛、玉佛等一百零八尊:足旁左右各放翡翠西瓜、翡翠甜瓜、翡翠白菜等。上盖网珠被,用珠六千粒,价四十二万八千两白银。慈禧手旁放玉制八匹骏马,十八尊罗汉。 以上珠宝最低估价共七千三百一十八万九千两白银。 人造翡翠能否上市? 1984年12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翡翠。他们把钠铝氧化硅置于1480℃的高温中融化,凝固以后把它粉碎,在高温下以每平方厘米加1250吨压力,形成白色翡翠的结晶,再加入不同颜色添加剂即可得到不同颜色的翡翠。但成本太高,高于市场卖出价而不能上市。近年来我国核工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也成功地进行了翡翠的合成。人工合成翡翠的各种数据与天然品基本一致。但合成品不具交织结构,无翠性及苍蝇翅膀的特征,达不到晶莹润亮,而且水头干巴,无法进行商业性生产。 国外有人将硬玉原料粉碎,磨细到800目以上,除去杂质,然后再经过高压固结,最厚在加温的过程加入三氧化二铬的加色剂。有人试验但不见上市。对合成翡翠应密切注意,能在刚出现时识破,才不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什么叫八三玉? 八三玉是指1983年在缅甸翡翠产地出现的一种新厂翡翠,是一种水干、底差、结构疏松、组成矿物粒度粗大的一种最低档的砖头料,全部用来做翡翠的B货或者染色翡翠,如不进行人工处理是毫无用处的翡翠原料。八三玉是翡翠的一个品种,其矿物质成分及物理光学三要素均同于正常翡翠。其结构疏松、结晶粗大故用酸处理后易增加它的透明度,并容易充胶填色,处理后水较好,变废为宝,价格低。 什么叫翡翠的新坑、老坑? 老坑也称老厂,新坑也称新厂或新厂玉等。在玉石矿山,通过洪水冲刷搬运后又沉积堆积下来的翡翠称老坑老厂,在矿山的原生翡翠一般称新坑新厂,而在原生矿以外的残积层称新老种等。肉眼可准确识别:老坑质量佳,新坑质量较差。 什么叫水沫子? 中缅边境经常见到白色、透明度很好的玉,它常带蓝或蓝绿花。水沫子的致色矿物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阳起石、绿帘石。白棉多,水很好。总色彩为灰白或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次要矿物为硬玉、绿辉石、透辉石等,故也称纳长石玉。硬度5.5~6.0,相对密度2.56~2.64,折射率1.52~1.53。 什么叫沫子渍? 产于缅甸,是云南边境常见的一种灰绿色、水头差的石头,人们称沫子渍。因颜色深浓,被做成薄片饰品。沫子渍的主要矿物分为钠铬辉石,次为硬玉、绿辉石、铬硬玉、蓝闪石等,实为钠铬辉石,其中有一定透明度的具玉感的才称铬辉石玉。硬度5.0~6.5,相对密度3.14~3.17,折射率1.63~1.66。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0803040120 08翻译陈小梅中华民族自新石器时代起,对玉就有了较明确的认知,至东汉才在总结前人认识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玉的科学性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确认为:玉的本质是石;玉是美丽的石;玉有五种道德品性。这第三项内容是古人的哲学价值取向,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爱玉、崇玉的思想情感和历史传统。 “玉不琢,不成器”,可以看成“玉器”这一专用词语的最早依据。它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玉必须经过雕琢才能造成器物,即规定了玉器的雕刻工艺美术品的属性;玉具有超越于玉璞的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等。但我们仍然要对有些人引用时只用“石之美”,而去掉“有五德”则说是不可取的错误。同时还要指出,许慎的概念是指狭义的玉——闪石玉,且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儒家思想的介入而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细嚼玉器所蕴涵的社会学和美学意境,就会发现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综合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了神秘化的美感,这种神秘化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化的独特审美趋向,由此,崇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了解历代玉器的发展历程是研究玉文化的基础,要深入探讨其主干和精髓,挖掘中国玉器及玉文化的特色是关键所在。中国玉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门径有一

翡翠的历史文化介绍

翡翠的历史文化介绍 翡翠的历史文化悠久,近代的几百年来,文人骚客的溢美之词给吸纳六合之精髓的美 玉增加了不少灵性。 翡翠自从明末清初传输进中国后便一统玉器全国,并跟着中汉文化的传播影响到海外。从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都爱好翡翠。所以,翡翠在清朝也有"皇家玉"的美称。国 外的风行不雅点亦觉得翡翠是中国的国石,称之为“帝王玉”。 翡翠作玉的一种,为具稀有千年奇特玉文化的中国人所赏识其实不是偶尔的。几百年 前当这深躲于缅甸崇山俊岭中的天然奇珍刚一露出真颜,便遭到帝王后妃、名公巨卿的保重,以一石之微而价值连城,成为玉石中的王者,这不可是对大天然佳构的最高嘉奖,此 中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文化渊源。 所谓“极高超而道中庸”,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地。翡翠,其温润儒雅、中正安然安 静的气质,正与之深相契合。光鲜纯粹的色采,细腻温润的质地,含而不露、秀外惠中, 完美表现了不偏不倚、含蓄内敛的中国文化的不偏不倚。恰是翡翠这六合造化的奇珍具有 的崇高风致,几百年来,浩繁文人、工匠倾泻了万般心血于其上,随便施设、参议揣摩, 将翡翠砥砺成形态各别的艺术摆件、配饰,集中了多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元素,将对人生的 歌颂、对幸福的渴看寄寓此中,创作发现出美伦美奂的艺术佳作,构成了具有奇特风味的 东方翡翠文化。 可以说世界上尽没有珠宝像翡翠那样,与她的平易近族有着如斯慎密的联系,渗入到 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祭祀神灵的圣物,到军人叱诧疆场的剑柄,从孩童胸前挂着的长命玉锁,到斑斓女子皓腕间滑动着的镯子,无处不见翡翠的身影。翡翠的正人之风、贤士之德 恰是中华平易近族道德情操的写照,翡翠方寸间刻的斑斓图案承载着数千年渊源流长的中 国文化。 “松鹤延年”、“看子成龙”、“辈辈封侯”、“竹报安然”等等每件翡翠都寄予了 人们寻求幸福和祈福安然的夸姣愿看。那么,戴上一块翡翠吧,让她切近你的心灵,感知 你的情义,把吉利、安康、幸福、欢愉带到你的身边,把安然、祝贺带给你的家人和伴侣。

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

ICS 03.020.01 Z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9-2009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302—2009 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 Quality Evaluation of Feicui Jewelry 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参考了 GB/T 16552-1996《珠宝玉石名称》、GB/T 16553-1996《珠宝玉石鉴定》、DB53/T102-2002《翡翠饰品分级》中的有关规定,根据翡翠饰品的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工艺和综合印象等因素而制定。 本标准由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昆明七彩云南股份实业有限公司、昆明百货大楼(集团)珠宝经营有限公司、云南地矿珠宝有限公司、昆明翠玺商贸有限公司、昆明景兰珠宝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昆、吴云海、符涛、白晨光、张莹。

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翡翠饰品的质量等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翡翠饰品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人工处理”的翡翠饰品分级,也不适用于翡翠原材料和未经抛光的翡翠饰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552 珠宝玉石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鉴定 DB53/T 102 翡翠饰品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552、GB/T 16553、DB53/T 10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翡翠 为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与其呈类质同像的其它钠质(钠钙质)辉石组成的、具工艺价值的矿物 集合体(可含闪石、长石等矿物)。摩氏硬度 6.5~7,密度 3.34(+0.06,-0.09)g/cm3,折射率 1.668~1.680(±0.008),点测 1.65~1.67。 3.2 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 从颜色、透明度、净度、质地、工艺及综合印象六个方面对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进行评价。 3.3 标准光源 4500K~5500K指色温在围内的日光灯。3.4 3.4 颜色(色) 指指翡翠饰品颜色的艳丽纯正和色度的深浅浓淡程度。 3.5 颜色标样 指一套由 15 粒~20 粒已标定颜色级别,规格基本上符合 1:0.618 比例的翡翠界面样品组成,依次代表由高至低的不同颜色等级。

专家教你如何辨别翡翠的好坏

中国3G珠宝网珠宝门户珠宝供应珠宝求购珠宝加盟https://www.360docs.net/doc/d1617903.html, 专家教你如何辨别翡翠的好坏 其实翡翠质量的综合评价是个复杂的工作。 主要来说:首先看它质地的透明程度。透明度指翡翠的透光程度.可分为:微透明、半透明、微半透明、不透明等几个档次,裂绺、杂质过多会影响颜色,透明度和打磨光度、裂隙,特别是贯穿性裂隙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翡翠的价格。 质地是指翡翠绿色周围环境的质量。包括矿物的细腻程度,裂绺和杂质的多少、透明度、颜色以及总体与绿色的协调程度。质地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标志,又一种直观感觉的印象。质地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翡翠的质量。 一般来说,玉质透明或似透明的最好,行家称为“老种玉”,价值也最高。半透明玉质的称“新老种”,价次之。玉质不透明,发干的叫“新种玉”价值较低。 其次是看色彩。翡翠的颜色千变万化,以浓艳的绿色,亮红色和紫罗兰色为佳。其中以绿色为贵。绿色优劣评价以“浓、阳、俏、正、和”五个字来衡量,其含义是: 浓:翠绿,深绿,绿色浓得发乌但不带黑色调。 阳:鲜艳明亮,不灰不暗。 俏:美丽晶莹,带有青春之意。 正:绿得纯正,绿中不带蓝,青等杂色调。 和:绿色均匀,和谐,不花不乱。 绿色品种的优劣顺序为绿色,微带灰的绿色,黄绿色,微带灰的绿色,灰绿色。 注意:评价绿色不要在强光下,不要在透射光下,要在自然反射光下进行。 翡翠的色彩丰富,有绿、红、紫、灰、黄、白等色,其中最名贵的是绿色。按绿的深浅浓淡,又细分为宝石绿、艳绿、玻璃绿等10多种。优质的翡翠绿色浓艳、透明、油润、无杂质,用硬器敲击时其声音清脆响亮。 在商业上把翡翠分为三级: 特级:又称帝王翡翠,颜色翠绿(祖母绿色),色纯正,浓艳,均匀,透明度高。质地细腻,无裂隙。这种翡翠十分难得,价格极为昂贵。 商业级:又称商业翡翠。这种翡翠的绿色中常夹杂有其他色调,绿色浓淡帆布不太均匀,半透明——不透明,质地致密细腻,色较艳,透明度较高者为上品,价格也较为昂贵。 普通级:又称普通翡翠,颜色多呈淡绿色,豆绿色,菠菜绿,油绿色等不鲜艳的绿色,浓淡不一,分布不均,大多不透明,结构较粗,常有裂,优质可用于首饰,大多用于制作工艺品。

翡翠的品质要素.

翡翠的品质要素 1、颜色要素 (1)绿色的评价标准-正浓阳匀 “正”,指的是颜色的色彩(色调),如翠绿、黄绿、黄绿、墨绿、灰绿等等。“浓”指的是颜色的饱和度(深度),即颜色的深浅浓淡。“阳”指的是颜色要鲜艳明亮,受颜色的色调和浓度的控制。“匀”指的是均匀程度,所以颜色(绿色)的好坏取决于色彩、浓度和匀度三个要素。 (2)绿色的分类 ①翠绿色:纯正到稍为带蓝色调的绿色。 ②阳绿色:稍带有黄色调的绿色。 ③豆青绿:稍为偏蓝色的绿,绿色较浓。 ④瓜青绿:丝瓜皮似的带蓝灰色调的绿色。 ⑤浅绿:浅翠绿、阳绿和豆绿色。 ⑥淡绿:更浅的浅翠绿、阳绿和豆绿色。 ⑦油青色:带绿色调的灰褐色。 图12-1-16 翡翠绿色的色彩 (3)绿色的均匀度 底色对绿色之间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下列的因素: ①绿色所占的比例,越大,绿色越均匀。 ②底色的色调,底色调与体色越接近越好。 ③底色的浓度,一般地说,底色不宜太浓。 ④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较高,底色的影响相对减弱。 2、质地要素 (1)质地的定义:翡翠的结构与透明度的组合。特定的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就是一种质地类型。其中透明度其主要的作用,粒度起次要作用。 (2)翡翠质地类型:根据翡翠的透明度和粒度可以分成细粒和粗粒2个系列,5个透明度级别,形成10种质地类型(图12-1-),列于表12-1-1。 表12-1-1 翡翠质地类型和名称 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细粒玻璃地藕粉地水粉地粉地瓷地 粗粒冰地冰豆地水豆地豆地石地

图12-1-17 翡翠的质地类型 3、净度要素 (1)净度特征:是指能够影响到宝石外观的完善性的各种现象,对翡翠而言,有石花、黑点,翠性闪光(解理裂隙),杂色的色带(斑),石纹和裂纹等。 (2)石花 翡翠中团块状的白色絮状物,根据形状和明显程度分为:石脑、棉花和芦花三种类型。(3)石纹(愈合裂隙) 石纹是一种愈合裂隙,对翡翠制品的耐久性没影响,但对外观可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4)裂纹 裂纹与石纹不同,是未经愈合的裂隙。裂纹对翡翠品质的影响很大,只要翡翠具有在正常照明下肉眼可见到的裂纹,其价值至少要降低1/3。裂纹会阻挡透射光,反射光下能在表面上看到裂痕,在抛光面上指甲刮摸可感到明显受阻。 (5)黑点、黑丝和黑斑 翡翠中常有呈点状、斑状、丝状和带状的黑色部分,黑点常常是铬铁矿被硬玉交代后的残余,黑斑常是角闪石团块。 翡翠的品种和意义 1、品种的定义 品种(通常就称为“种”)是翡翠按特定外观的分类,本质上是翡翠特定的品质要素的组合,是根据翡翠的外观和质量的差异进行的分类。 2、常见的翡翠品种 (1)根据成因得名的名称有: ①老坑种(老坑玻璃种):颜色符合正、浓、阳、均质地细均,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即可称为老坑种(图12-1-18)。如果透明度高,就可称为老坑玻,种,是翡翠中最高档的品种,老坑原来是相对于新山玉(坑)而言的,采玉人认为河床或其它次生矿床中采出的

翡翠的颜色要素和评价

翡翠的颜色要素和评价 翡翠的颜色有多种色调,在本书第三章中已经论及,常见有黄色、红色、紫色和绿色等色彩,在商贸上最关心的是绿色的翡翠,因为它的颜色差别大,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也最大。优质翡翠的绿色要达到“正浓阳均”的要求。所谓“正”,指的是颜色的色彩(色调),如翠绿、黄绿、墨绿、灰绿等。“浓”指的是颜色的饱和度(深度),即颜色的深浅浓淡。“阳”指的是颜色要鲜艳明亮,受颜色的色调和浓度的控制。“匀”指的是均匀程度,所以颜色(绿色)的好坏取决于色彩、浓度和匀度3个要素 1.绿色翡翠的色彩 翡翠的绿色有多少色调是难计数的,几乎每一块翡翠的颜色都有区别,传统上用各种术语来描述翡翠的绿色,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过于繁杂的问题,而且也没有抓住翡翠绿色色调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翡翠的绿色受蓝色、黄色、褐色和灰黑四种色调的影响,其中褐色和灰黑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可以看成一个因素。纯正的绿色,添加这些色调之后,就产生出各种色调的绿。其中蓝色调可因硬玉的化学成分中含有较高的铬含量和铁含量(以及Ca, Mg含量)而产生,也可因矿物组成中出现绿辉石而产生;黄色调可能来自次生的氧化物或者其它尚未了解的化学成分特征。褐色调和灰黑色调都是由次生氧化物造成的,根据这些因素,去繁存精,翡翠的绿色可以划分成下面的主要类型: 翠绿色:纯正的绿色到稍微带蓝色调的绿色,包括传统上所讲的宝石绿、祖母绿、玻璃绿、艳绿等。 阳绿色:稍带有黄色调的绿色,这种绿色非常明快和悦目,包括传统上所讲的黄阳绿、鹦哥毛绿、葱心绿、金丝绿等。 豆青绿:是一种稍微偏蓝色的绿,如豌豆的青绿色,绿色较浓,也是一种悦目的绿色。 瓜青绿:较深的蓝绿色,不仅含有蓝色调,同时也含有灰色调的绿色,行家常说是偏蓝色,如同青绿色的丝瓜,故用此名称。与豆青绿比较,灰色成分和蓝色成分都更为明显。 暗绿色:是带有较多灰褐成分的绿色到深墨绿色,如同菠菜叶的绿色和西瓜皮的深青绿色,与瓜青色的不同之处在于颜色深,发暗。 油青:是灰绿色、灰蓝绿色、灰褐绿色,与墨绿色的不同在于,色调较浅和绿色不足。 2.翡翠颜色的浓度和色级 颜色的深浅也是翡翠颜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颜色的深浅,也会导致色调改变,比如翠绿色如果特别的浓特别的深,就会变成墨绿色,因为大多数人射的可见光都会被吸收了,反射出来的绿光也很少,含铬很高的硬玉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好例证。 颜色浅,一般就没有什么价值,不论是什么色调,即使是翠绿色,如果颜色很浅与浅色的豆青绿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翡翠绿色很浅的情况,往往不当作“翠”,而是当作底色。只有在整个翡翠制品呈浅绿时,浅绿色才会被当作绿色来评价。此外有个别的色调只能出现在颜色很浅的情况下,所以,对翡翠颜色深浅的因素可采取色调与综合在一起的简化办法,在色调分级的基础上加人浅绿和淡绿两个级别,不再作为独立的参数考虑。综上所述,翡翠的颜色从优到劣可以划分成8级。 3.翡翠的底色和均匀性 底色指翡翠绿色色斑以外的颜色,在行业上也称之为“底子”、“地张”等。识别底色是认识翡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底色的色调、深浅都会对翡翠的主色调—绿色产生影响。 翡翠常见的底色有无色、白色、浅黄色、褐灰色、灰色、浅绿色、淡紫色、灰绿色等各种色调。当底色的色调与绿色相近或一致时,翡翠的绿色会得到加强,更为浓郁,表现绿色

中国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国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中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中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阗玉方才走入民间。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它象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和阗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李约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1]。内涵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

翡翠文化介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儒生们把礼学与玉结合起来研究,用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附在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不过那时加工技术十分原始,佩戴玉的只是少数达宫贵人、豪门贵妇,而真正的流传于民间当在宋朝以后。当时民间就有一种风俗,即当一对青年男女喜结良缘,老祖母从红绸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玉手镯拿出给新人戴上,祝福新人生活和谐美满,而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这一幕又回重现。这一传统恰体现了玉石特有的坚固不朽的本质,相当完整的保留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艺术精髓。 当时过境迁的今日里,玉特殊和独有的品质早就根植在中国

人崇玉、爱玉的心里,玉代表了美好、尊贵、坚贞和不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拥有玉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深化了自己的心灵。 翡翠的流行 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的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因其色泽艳丽、产出稀少、具有玻璃光泽、质地滋润、韧性较强、硬度高,在玉石家族中称“硬玉”,又称“玉中之王”。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虽不致鬼魅魑魍、豺狼虎豹,但孟尹深山,往往走上一日不见阳光,茫茫林海,只有求玉人走出的小毛路;雾露河,滚滚浊流,每逢夏日雷雨天气,水面上处处泡起,缕缕烟生,烟生至三尺高度即聚拢不散,人坐船中,伸手不见五指,如入五里雾中。除了蛮烟瘴气,蚊蟒疟疾,环境恶劣,加上工具原始,旱季短少,物资缺乏,玉石的开采,备极艰辛。 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其短暂而辉煌的历史足

鉴别翡翠好坏的五大要素

鉴别翡翠好坏的五大要素 翡翠如此精美、如此贵重,却又是那么神秘,以至在珠宝行业中翡翠学成为一门最深奥的学科。拿什么来鉴别翡翠的好坏呢?有人用定式的方法来面对市场,结果吃了不少亏,而许多有经验的行家是讲究辩证的,那就是逐序、认真细致地观察翡翠的种、地、水、色和裂绺,然后把观察到的各方面关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所以,种、地、水、色、裂绺五大要素,成为了每个翡翠爱好者和从业者鉴别翡翠好坏的必修课题。1、种的概念 翡翠的种即指其种质,也就是翡翠的成熟程度,翡翠有新山、老山、老种、新老种、新种之分,一般而言,老山、老种较新山、新种质量好,而备受珠宝商青睐。一个有经验的行家,往往根据翡翠的皮壳、沙法的特征来确认该玉的场口,由此判断它的种质,对一块翠料,要求它成熟得透,不返生、不夹生、而又不有过分老化、蚀空、风化、龟裂等现象。成熟的仔料,经解剖后,呈现出晶莹透亮的玻璃光泽,地子上透出一种清幽幽的蓝色或黑色,使人有一种深邃的感觉,用硬度笔测试,摩氏硬度都在7左右,行家称这类翡料为“种老、种好或种够”,反之,如果翠料光泽暗淡、呆滞、成活后,发毛返生、色调阴暗、沉闷,我们则把它叫作“种新、种嫩、种差”。 除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外,由于翡翠的场口很多,很难确证,加之同一场口产出的毛料,甚至一块料解开后,种质变化都较大,行话称“变种”,所以观察毛料的种分决不能单凭擦口或解开的一个门子和某一特征而枉作定论,而应对整体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决论。 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著述翡翠的文章和讲座延引其它宝石的一般规律,把次生翡翠(水石)笼统说成是种好的,而把山石统统归纳为原生翡翠,说是种差的。笔者认为:且不说把山石统归于原生翡翠是否恰当(因许多山石同样经受了大自然的滚磨跌打)。从大量的实物例证来看,山石种好的也很多,而水石种差的亦比比皆是,所以这种不深人研究,而武断界定的方法是欠妥的。种的老嫩是翡翠成交的重要因素,种好的比差的价位相差很大,成交率相应也要高得多。 2 、翡翠地子的概念及划分 翡翠整块材料,极少通体带色,绝大多数是色、地相间,而且色少地多,凡翠料无色之处,行内人称之为“地张”,地张不一定是白色,有灰、黄、黑、青、紫、湖、蓝等色,一块好的翠料,除了要求种好以外,还要求地张与色相互衬托,干净清秀,玉质细腻,温润,充满灵气,它是翡翠估价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理论界,许多人把种和地的概念混淆起来,以为种即地,这种说法不符合传统的翡翠文化,历来地和种的概念都是有明显区别的,种是指翡翠的成熟程度,可有老嫩之分,而地却是指色的背景,有干净、清秀或是脏、粗与细等分法,民间曾生动地把“种”说成翡翠的“筋骨”,而把地子叫作“玉肉”,这种比喻是十分确切的。翡翠地子的习惯分法如下: (1)以地子的颜色来分把地子具有均匀色调,而又没有色根的按不同的颜色分成绿睛地、蓝晴地、红春地、藕春地、茄春地、灰地、黄色不正的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