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一些转基因的动植物品种,且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这表明()

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B、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

C、自然物的人工化水平越来越高

D、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正逐步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

5、下列选项中同时包含“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特殊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和“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三条哲学道理表现的是( D )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统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7、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特点的是()。

A、物质

B、运动

C、时间

D、空间

8、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矛盾统一的观点的是()

A、画饼充饥

B、居安思危

C、积劳成疾

D、量体裁衣

9、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1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区分()的重要标准。

A.辩证法和形而上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切唯物主义认为()

A.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B.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

C、物质就是自然界

D、物质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3、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但心想事未必成,这是因为()。

A、思维和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B、只有符合实际的想法才可能成为事实

C、意识不能转变为物质

D、外部物质世界决定人的思想意识

4、从古至今对世界是什么的主要观点有()。

A、世界是心造的和神造的

B、世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物质世界

C、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物质世界

D、世界既是物质的世界又是精神的世界

5、“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辨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这一论断揭示了()

A.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B.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C.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聪明的唯物论是建立在聪明的唯心论基础上的

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种观点是()

A、否认运动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C、主张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主张运动的主体不可知

7、意识之所以为人类所特有,是因为()

A、意识是劳动的产物,而劳动为人类所特有

B、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反映事物本质的抽象思维则为人类所特有

C、意识具有社会性,人是唯一的社会性动物

D、认识开始于感觉,只有人类才能形成感觉

8、下列观点中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有()

A、祸中有福,福中有祸

B、一切皆流,无物常在

C、美就是丑,丑就是美

D、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9、“冬青树立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10、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关于这一问题,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B、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C、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D、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管总的,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达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创造了剩余价值规律,找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指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因素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5、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运动。()

6、静止也是一种运动,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事物处于一种不显著的变动状态。()

7、运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8、意识的本质就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9、矛盾就是事物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和相互否定、相互反对。()

10、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那两个方面?

3、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何在?

5、构成唯物辩证法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有哪些?

五、辩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2、“心静自然凉”。

六、论述题:(14分)

试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自测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单片机自测试卷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单片机内有组成微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和。 2.堆栈的特性是,8051的堆栈一般开辟在,其堆栈指针是。 232C是总线标准。 是接口。 有一个全双工的步串行口,有种工作方式。 二、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单片机的特性主要有哪些 、8051、8751有何异同 的位存储区在哪里寻址范围是多少 的定时器/计数器有几个是多少位的有几种工作方式其工作原理如何 有哪几个中断源哪些是内部中断源哪些是外部中断源 三、判断题(20分) 1.判断以下各条指令是否正确(LL1和PROC为标号)(10分) (1)MOVX @R0,B (2)MOV A,30H (3)MOVX A,30H (4)ADDC A,R7 (5)SUB A,R2 (6)ANL #99H ,36H (7)MOV C, (8)ORL , (9)JBC P0,LL1 (10)ACALL PROC 2.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予以改正。(10分) (1)单片机是面向数据处理的。 (2)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均是对输入脉冲进行计数。 (3)由于MCS-51的串行口的数据发送和接收缓冲器都是SBUF,所以其串行口不能同

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即不是全双工的串行口。 (4)END表示指令执行到此结束。 (5)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接口。 四、阅读程序(20分) 1.下列各条指令其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什么各条指令单独执行后,A中的结果是什么(5分)设(60H)=35H,(A)=19H,(R0)=30H,(30H)=0FH。 (1)MOV A,#48H ;寻址方式: (A)= (2)ADD A,60H ;寻址方式: (A)= (3)ANL A,@R0 ;寻址方式: (A)= 2.阅读下列程序段,写出每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并说明此程序段完成什么功能(15分) MOV R1,#30H ;(R1)= MOV A,#64H ;(A)= ADD A,#47H ;(A)= ,(CY)= , (AC)= DA A ;(A)= ,(CY)= , (AC)= MOV @R1,A ;(R1)= ,(30H)= 此程序段完成的功能: 五、计算(画图)题(10分) 若8051的晶振频率f osc为6MHz,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在工作方式1,要求产生10ms 定时,写出定时器的方式控制字和计数初值(分别写出TH0与TL0值)。 六、编程题(15分) 1.阅读程序并填空,形成完整的程序以实现如下功能。(5分) 有一长度为10字节的字符串存放在8031单片机内部RAM中,其首地址为40H。要求将该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加偶校验位。(以调用子程序的方法来实现。) 源程序如下: ORG 1000H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测试题(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15 分) 1.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的主要特征是(D)。 A 受拉钢筋及受压钢筋同时屈服,然后压区混凝土压坏 B 受拉钢筋先屈服,压区混凝土后压坏 C 压区混凝土压坏,然后受压钢筋受压屈服 D 压区混凝土压坏,距轴力较远一侧的钢筋不论受拉或受压均未屈服 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中,钢筋的级别及配筋率一定时,为减少裂缝的平均宽度,应尽量采用(A)。 A 直径较小的钢筋 B 直径较大的钢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多种直径的钢筋 3.双筋矩形截面应满足的条件,其目的是(B )。 A 防止超筋破坏 B 保证受压钢筋屈服 C 防止少筋破坏 D 保证受拉钢筋屈服 4.所谓线性徐变是指(B)。 A 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成线性关系 B 徐变系数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C 徐变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D 瞬时变形和徐变变形之和与初应力成线性关系 5.超筋梁的受弯承载力可用公式(C )计算。 A B D C 6.一般梁的截面限制条件取,其目的在于(D)。 A 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B 防止箍筋屈服 C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D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7.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为(C )。 A 50% B 85% C 95% D 75% 8.在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中,规定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控制在0.002 以内时(A )。 A HPB235 、HRB335 、HRB400 热轧钢筋均能达到抗压屈服强度 B 热处理钢筋可以达到屈服强度 C 混凝土强度越高,钢筋的应力就越高 D 与混凝土无关,各级钢筋都能达到自身的屈服强度 9 .钢筋混凝土梁,当材料强度一定时(D)。 A 配筋率越小,裂缝即将出现时的钢筋应力就越小 B 裂缝即将出现时的钢筋应力与配筋率无关 C 开裂后裂缝处的钢筋应力与配筋率无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4、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1、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余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宏观经济学》自测试题(二)

《宏观经济学》自测试题(二) ______系专业_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下面哪一项不是用要素收入法计算GDP时的一部分() A、租金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利润 D、净出口 3、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公众把存款中的20%作为通货持有,那么货币乘数是() A、3.33 B、3 C、4 D、10 4、在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5、化解通货膨胀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A、增加投资 B、增加消费 C、用衰退的办法 D、降低利率 6、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指出,中周期一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 A、5-6年 B、9-10年 C、25年左右 D、50年左右 7、在价格水平既定时,自发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 ) 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右下方移动 C、向左下方移动 D、向左上方移动 8、短期国库券与货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但货币是较好的交换媒介。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A、随短期国库券利率上升而上升,诱使人们持有较少的货币。 B、随短期国库券利率上升而下降,诱使人们持有较少的货币。 C、随短期国库券利率下降而上升,但对货币持有没有影响。 D、随短期国库券利率上升而下降,诱使人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9、随着(),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上升。

A、实际利率上升 B、名义收入增加 C、价格水平的倒数上升 D、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0、新古典模型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 A、假定生产两种产品 B、假定规模收益可变 C、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 D、假定生产中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11、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12、当(比如说)失业者缺乏新创造出来的工作机会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时发生的失业被称为() A、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3、假设价格水平固定,而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货币供给增加将() A、降低利率,这将使投资减少。 B、降低利率,这将使投资增加。 C、对利率和投资都没有影响。 D、提高利率,这将使投资减少。 14、如果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需求相对无弹性,则货币供给的增加:() A、对投资和总需求的影响都相对大。 B、对投资的影响相对大而对总需求的影响相对小。 C、对投资和总需求的影响都相对小。 D、对投资的影响相对小而对总需求的影响相对大。 15、自动稳定器是()。 A、例如失业保险或者累进税率那样的安排,在衰退时增加开支并在经济繁荣时减少开支; B、限制斟酌使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政策规定; C、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为抵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而作出的调整; D、为限制政府刺激经济能力的市场反应,例如利润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8.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机械设计自测试题

机械设计自测试题Ⅰ 一、是非题和选择题[是非题在括号内填√(正确)或填×(不正确),选择题在空格处填相应的答案号] I-1选用普通平键时,键的截面尺寸b×h和键长L都是根据强度计算确定的。() I-2圆柱齿轮结构形式和毛坯获取方法的选择都与齿轮的外径大小有关( ) I-3圆柱螺旋弹簧的弹簧丝直径d=6mm,旋绕比C=5,则它的内径D1=30mm。() I-4 V带横截面中两工作面之间的夹角为40°,所以带轮槽角也是40°。( )I-5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I-6在承受横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杆__________作用。 (1)受切应力(2)受拉应力(3)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4)既可能只受切应力又可能只受拉应力 I-7在下列四种向心滚动轴承中,_____________型除可以承受径向载荷外,还能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 (1)60000(2)N0000(3)NA0000(4)50000 1-8 在载荷比较平稳,冲击不大,但两轴轴线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偏移的情况下,两轴间通常宜选____________联轴器。 (1)刚性(2)无弹性元件的挠性(3)有弹性元件的挠性(4)安全 I-9 采取___________的措施不能有效地改善轴的刚度。 (1)改用其它高强度钢材(2)改变轴的直径(3)改变轴的支承位置(4)改变轴的结构I-10在滑动轴承材料中,__________通常只用于作为双金属或三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1)铸铁(2)轴承合金(3)铸造锡磷青铜(4)铸造黄铜 二、填空题 I-11 在承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当预紧力F0和轴向工作载荷F一定时,若降低螺栓的刚度C,则螺栓中的总拉力将______________。 b I-12 在转轴的结构设计中,轴的最小直径d min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确定的。 I-13圆柱螺旋弹簧的旋绕比C(弹簧指数)选得过大则弹簧将______________。 I-1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相类似,其中蜗杆传动最易发生____________失效。 I-15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6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传动尺寸不变并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齿数宜适当取多些。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7 滑块联轴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联轴器。 I-18 滚子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19 相同系列和尺寸的球轴承与滚子轴承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轴承的承载能力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轴承的极限转速高。 I-20 ____________键联接既可用于传递转矩,又可承受单向的轴向载荷,但轴与轮毂的对中性较差。 三、问答题 I-21 用同一材料制成的机械零件和标准试件的疲劳极限通常是不相同的,试说明导致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初二语文自测试题

初二语文自测试题2 Hi,同学,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你可一定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一、书写(共5分)(第1题抄写2分;全卷书写3分) 1、请将下边句子抄写在相应的格子内(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___________________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4)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 (6)右刻“山高月小,”,左刻“清风徐来,”。 (7)人不独亲其亲,。 (8)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莲的诗,请写出其中一首的连续两句:,。 (9)《陋室铭》一文中说屋主人常交往、常畅谈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原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遏.( e )荒谬.(miu )愧怍.(zuo)俨.然(yan ) B、仄.歪(ze )差.使(cha)吊唁.(yan)德馨.(xin ) C、瓦砾.(le )奔丧.(sang)轩.榭(xuan)鸿儒.( ru ) D、箱箧.(xie)尴.尬(gan)嶙峋.(xun )亵.玩( xie) 3、下面有一句中字词书写有错误,看你是否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出来。() (3分) A、在文章中,他常常针对大量生动、典型的材料,发表精辟的讨论。 B、看着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流下眼泪。 C、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四乡立即传开他的丑闻。 D、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请根据下面情境,按要求答题。(4分) 班里的“小书法家”!小丽正在书写一幅参赛的书法作品。大功即将告成。毛手毛脚的小映突然凑上来碰到了她的手,一幅艺术作品立刻惨不忍睹。小丽气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卷(B)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B)答案卷 出卷审核督导室校对份数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16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正确反映。 2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3 思想政治素质----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 政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4 理想-------指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填空题11 1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天人合一方式出现的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 2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3,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4,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是马克思的名言。 6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8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9 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的哲学学说。 10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1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 部联系。 三、选择题23 1.哲学是(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D)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