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西湖的绿》同步练习

《苦练》《西湖的绿》同步练习
《苦练》《西湖的绿》同步练习

《苦练》《西湖的绿》同步练习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苦练》《西湖的绿》

二. 学法指导:

1. 这两篇课文均是五册第一单元中的重点篇目。本单元要求联系以前学过的记叙文,着重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几种记叙文的特点。

2.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记实”,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和其他文体的联系也相当密切。记叙文的样式繁多,有着各自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但同时也有共同特点,那就是真实性和文学性。阅读时要留意这些特点。

3. 《苦练》和《西湖的绿》一是人物特写,表现我国运动员为祖国排球事业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是山水游记,集中描述西湖绿色之美,在学习时要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体味作者流露的真实感情。

《苦练》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特写截取人物的一个片断加以细致描述的写法。

2. 感受中国女排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

3. 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二)课文思路:

《苦练》写的是中国女排一次训练场面。课文主要抓住陈招娣加练的一个场景,以“苦”贯穿全文,通过细致描写,赞扬女排姑娘的顽强拼搏精神。贯穿这条思路,1—3节中,文章突出描写这位秀气灵巧的江南姑娘蕴含着的“野劲”的倔强的运动员性格,这后文着重描写作了准备。第4—30节,课文记叙了招娣“三练两走”的过程、展示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愣劲、邪

劲,表现了女排队员刻苦训练、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三)研读思考:

1.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 将最能表现“苦练”的段落读几遍,从中可看出招娣具有怎样的性格?

3. 袁伟民教练是否太“不近人情”、“铁石心肠”?写他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4. 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5. 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西湖的绿》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游记通过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记叙、描写的写作特点。

2. 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不同点,写出不同的感受。

3. 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为文章添色加韵。

(二)课文思路:

课文围绕西湖的绿这一主线,以描写西湖绿得神奇这一思想来布局谋篇。第一部分作者总写六月游西湖并不是时候,写出西湖夏日风光别有情趣,意在告诉我们,观赏景物不仅用眼观察,还须用心体会。接着在第二部分作者写出灵隐、苏堤、花港三处绿的不同特点的美:灵隐的绿,具有逼人的气势;苏堤的绿,给人以无限性趣;花港的绿,富有生命力。阅读时要细细品味。

(三)研读思考:

1. 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灵隐的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苏堤的绿的?

3. 描写花港观鱼所见的绿,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表现绿色之美?

4. 作者在写景中都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将这些句子读读,如果没有这

些句子,你觉得会影响文意吗?

5. 从文中找出作者将西湖绿色之美描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的原因的句子。

【模拟试题】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丰腴()侥幸()疲惫()

裙袂()潋滟()琤()

二.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在她那江南女子的秀气中,却蕴含着几分“野劲”。()

2. 招娣也冒火了,愣劲一上来,就不顾一切了。()

3. 不知是喘息了一会儿,还是来了一股邪劲。()

4. 即使站立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

三.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林,如云霞。()

2. 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3.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4. 有时她还淘气地跟他说几句婉转的莺啼的苏州土活。()

5. 不这样,怎么去赶超世界强队,怎么去为祖国争光呢?()

四.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2. 六月间,我第四次去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

3. 再加上叶面上的小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五. 指出下列各句主要的人物描写方法:

1. 招娣心里嘀咕开了:袁指导呀,你也太苛刻了。()

2. 陈招娣才走出几步,猛然转过来,向袁伟民快步走来,把衣裤往地板上一扔,气呼呼地说:“练就练。”()

3. “走也可以,还是那句话,明天一早就练你!”身后传来袁伟民那不紧不慢、不软不硬的声音。()

4. 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手里还抓着一只球,一副随时准备砸出去的样子。()

六. 根据课文填空:

1. 记起东坡诗句:“,。”

2. 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

3.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或,只觉得一种跳跃满池。

七. 找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合适的一项是()

1. 她觉得他的声音却是那么冰冷刺耳,字字句句都像从冰窖里出来似的。

2. 袁伟民也站在原地没有动弹,目光着这位任性的姑娘。

3. 她裹好胶布,走回场去,把腰往下一。

4. 空气中,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5. 柳枝儿一摆,似乎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A. 弹看弯飘散伸

B. 蹦注视弯飘荡蹬

C. 蹦盯猫弥漫蹬

D. 跳盯猫弥漫抬

八.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

2. 如果把她的性格的棱角磨平了。。

九. 语段阅读:

(一)

⑴请别误会,招娣不是一个吃不得苦的姑娘。⑵她生性好强,从不甘心落后。⑶在青训队时,有一次她的脚腕扭伤,走不了路。⑷从宿舍到训练房,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而且刚下过雪,但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艰难地往前走。

⑸到训练房时,拄拐杖的手上打起了许多紫红色的血泡。⑹一位体育馆的工人师傅看了,感动不已,特地为她的拐杖包捆上一层厚厚的海绵。⑺有一段时间,她每天尿血,医生怀疑是肾炎,不让她吃盐。⑻她自己到处找书看,发现是过度兴奋造成的,就对医生说:“不碍事的,注意一点就是了。”

⑼仍然坚持艰苦的训练。⑽她的腰伤相当严重,有时打完一场比赛下来,腰好像断了似的,直都直不起来。⑾有一位医生甚至不同意她继续打球,说搞不好会造成瘫痪。⑿她含泪恳求医生:“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下去,我不甘心呀!”⒀她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以巨大的毅力坚持锻炼,终于延长了自己的运动生命。

1. 从全文看,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2. 本段文字分为两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⑴⑵| 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B. ⑴|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C. ⑴⑵⑶⑷| 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D. ⑴⑵⑶⑷⑸⑹| ⑺⑻

⑼⑽⑾⑿⒀

3.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找出中心句。(2分)

4. 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招娣的性格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请别误会,招娣生性好强,从不甘心落后。

B. 招娣虽然脚腕扭伤,仍拄着拐杖去训练房。

C. 虽然每天尿血,招娣仍然坚持艰苦的训练。

D. 招娣腰伤严重,边治疗边坚持锻炼,延长自己的运动生命。

5. “请别误会,招娣不是一个吃不得苦的姑娘。”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为一般肯定句,并说说为什么选用双重否定句。

(3分)

6. 文中写体育馆的工人师傅为招娣的拐杖包捆海绵的事,其作用是什么?(2分)

(二)

①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②黄龙洞绿得

,屏风山绿得,九溪十八涧绿得。③不能一一去说。④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⑤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⑥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⑦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⑧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2. 用“||”给本段分层。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 西湖的胜景很多,本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

4. 作者漫步苏堤,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写了哪些景物?

5.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青苔,表现了苏堤绿的什么特点?

6. 本段中提到的苏公是谁?本文中作者还引用了他写的诗,后两句是。

(三)

绿

冰人

又是绿色稠密的季节,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沉浸在绿色遐思之中。

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的青春气息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春天的绿□□,夏天的绿□□,秋天的绿□□,冬天的绿□□。

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荫中,任凭清风轻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的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旋着,带给我神思飘渺的遐想。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地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林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不每每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的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雪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她似少女的初恋,如一抹柔情般稚嫩。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烟的绿。似一位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浸()

B. 摇曳(yì)

C. 惬意(qiè)

D. 信笺(qiàn)

2. 第三段方框中用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A. 活泼凝重深沉纯真

B. 纯真活泼凝重深沉

C. 凝重纯真深沉活泼

D. 深沉活泼纯真凝重

3. 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有错的一项是()

A. 飘渺的遐想(高远)

B. 不遗余力(留)

C. 松树媲美(比)

D. 多少温馨(香气)

4. 下列短语结构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似乎吹动绿杨

B. 装点大自然

C. 含着泪水

D. 充溢着气息

5. 下列所用修辞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绿就像人的一生

B. 清风轻吻我的秀发

C. 争宠着雪的爱抚

D.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

6.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

A. 时间:四季变化

B. 颜色:绿色

C. 踪迹:作者行踪

D. 感情:喜爱

7. 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A. 季节变化

B. 空间转换

C. 感情变化

D. 景物轮换

8. 这篇散文的中心内容是()

A. 对绿的喜爱和赞美

B. 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C. 绿对人们的启迪

D. 绿对人生的意义

【试题答案】

(一)《苦练》研读思考

1.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 生性好强,不甘落后,不屈不挠

3. 乍看是有点不近人情,细细分析他却是一个既严格要求,又讲究策略的优秀教练。他的严格,衬托了陈招娣练球的艰苦性,也揭示了陈招娣等女排

队员成长的必然性。

4. 本文在安排情节上,有起有落,写陈招娣三练两走到完成加练任务,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在12节后插进了“请别误会”一段内容。这段插叙不仅有力地说明陈招娣重新投入训练的原委,还说明了她不是一个吃不起苦的姑娘,为人物性格作了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5. 语言准确,用词得当,富有个性化。如陈招娣练球的劲头,用“野劲”、“愣劲”、“邪劲”含义各不同,练球的段落中用“抓”、“扔”、“退”、“垫”、“飞”、“扑”等动词,刻画了招娣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西湖的绿》研读思考

1. 一是从周围环境下笔,二是选择准确的词语揭示景色的特点。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

2. 从远景写到近景。

3. 从议论和描写两个方面来表现绿色之美。

4. 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地。

5. 仔细观赏领略。

模拟试题

一. yúbèi mèi liàn

二.

1. 大胆、泼辣、坚强、勇敢、敢于拼搏的性格

2. 倔强、不甘认输的脾气

3. 超常、神奇的劲头

4. 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三.

1. 比喻、排比

2. 拟人

3. 夸张

4. 比喻

5. 反问

四.

1. 议论

2. 记叙

3. 描写

五.

1. 心理描写

2. 动作

3. 语言

4. 神态

六.

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 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3. 亭亭立于水上,宛转靠在水面

七. C

八.

1. 游玩时留恋不已,忘了回去。

2. 比喻鲜明的个性。

九. 语段

(一)

1. 插叙,说明招娣想走又投入训练的原委,展现了她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 B

3. 总分结构第1句

4. A

5. 请别误会,招娣是一个吃得起苦的姑娘,选用双重否定语气更强烈,而且与前文更吻合。

6. 从侧面烘托招娣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感动了工人师傅。

(二)

1. 幽野闲茸茸荫荫

2. ①②③|| ④⑤⑥⑦⑧

3. 略写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的绿,详写苏堤的绿。

4. 由远至近,湖水、树、青苔

5. 色彩、形态、布局,给人的印象。表现苏堤绿色的意趣美。

6. 苏轼(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

1. C

2. B

3. C

4. A

5. A

6. D

7. A

8. B

第6课时 组文阅读课 图书《西湖的绿》《香港的夜》《杭州的柔和与坚硬》教案

第6课时组文阅读课 《西湖的绿》《香港的夜》《杭州的柔和与坚硬》 【课型】组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一步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及地大物博的特点。 2.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写作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精彩段落。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一步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及地大物博的特点。 2.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推荐阅读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感受了既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的风光,更被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陶醉……祖国的大好河山是那样令人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继续感受祖国河山的魅力。二、阅读概览,初步领悟 自主阅读《西湖的绿》《香港的夜》《杭州的柔和与坚硬》 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想每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你是通过哪些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请勾画出来。 2.画出文中描写不同景色特点的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3.勾画好词佳句,试着背诵精彩段落。 三、互动交流,赏析精彩 1.自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小组交流。 3.多种方式诵读,积累好词佳句。 【片段分享举例1】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片段分享举例2】 我看见它们时眀时暗,就象人在眨眼……在那里正奏着交响乐。 船似乎在转弯……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片段分享举例3】 杭州处处流翠泄绿……气象翻腾,形式浩荡。 海苏醒过来……瀑布般的海水倾泼下来了! 四、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1.借助关键语句会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写景时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会让文章更有条理。你能试试吗? 【作业布置】 1.继续搜集积累关于写景的词语,整理自己身边的美景图片等资料。 2.请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继续阅读《游漓江》《陶醉壶口》等文章。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湖的绿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人物生平 抗战爆发时,她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 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入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个人作品 代表作 《铁箫人语》《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正在创作的有《野葫芦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铁箫人语》,《紫藤萝瀑布》一文被选到初中课本。《晚秋》一文被选到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这是你的战争》一文被选到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锈损了的铁铃铛》一文被选到2011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_模板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_模板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小学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链接《西湖的绿》阅读练习

《西湖的绿》 作者宗璞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

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一,按要求写词语。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湖的绿》。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西湖的。(灵隐、苏堤、花港)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灵隐的绿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精彩了。 汇报: 1、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语速慢,看都看不过来)

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扑眼而来) 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轻轻地、柔柔地、落到脸上凉丝丝的)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苍翠欲滴”树木长得茁壮,枝叶深青碧绿,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似的。 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 是呀!树木长得那样茂盛,那样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读一读吗? 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层层叠叠说明飞来峰上树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葱葱,也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呈现出浅绿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绿,那就是-------多彩。板书:多彩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由于阳光的照射,所以飞来峰上的绿的可真是有层次,不单调,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可真美呀!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布满、直绿要重一些) (青苔都长到石头的缝里了,可见处处都是绿的,可能掀开石头你会看见石头缝下面也长满了青苔) 你把这句读读,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随处可见的绿。 5、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读出变化)▼碧澄澄的,写出了溪水绿得清澈透明的感觉 作者在描写溪水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飞滚的珠玉。 树木是绿的,小径是绿的,在“绿”的映衬下,连溪水也是碧澄澄的,这真是绿满

西湖的绿阅读答案

西湖的绿阅读答案 短文: 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A(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B(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C(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D(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问题: 1.阅读短文,天空。短文通过描写()、()、()、()、花港观鱼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的胜景,表达了()。 2.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用横线画出描写绿的颜色的词语,并说说西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怎样产生的。 (3)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 3.读了作者在花港观鱼一段中对绿的描写,你认为这里的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浙教版语文五下《绿》word教案2

绿 一、教材分析 1.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 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二、教学目标 1.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 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吸引着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1)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些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

西湖的绿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新)宗璞《西湖的绿》原文阅读(DOC)

宗璞《西湖的绿》原文阅读(DOC) 《西湖的绿》宗璞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倾、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胜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秋意,也没有雪。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的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了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四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漫笔教学设计

西湖漫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杭州西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宗璞的《西湖漫笔》,去欣赏如诗如画的西湖风光吧, 二、了解背景及作者 1、文体介绍 漫笔:不拘形式随手写出的文章,或中长篇或短篇,很随性的一种文体。话题广阔,天马行空,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用“笔”写出来,成为一篇完整文章。 它表达了一种心情,对某事的坚持,对某人的执着。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伤感。漫笔的态度,无可奈何的舍弃,想去忘记遗失的、错过的却发现它们根本还清晰的留在心里。除了不停歇的漫笔,似乎就走不出过去的阴影、记忆。 2、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我是谁》、《弦上的梦》、《三生石》、《南渡记》,散文《西湖漫笔》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明确:总分总形式:总:第1-4段引出西湖特色; 分:第5-8段介绍西湖之绿; 第8-10段介绍西湖之变。

总:第11段总写对西湖的印象:心到神知。 3、用精炼的语言找出作者的游踪; 明确:雨中访灵隐-漫步苏堤-花港观鱼-从花港乘船而回。 三、精读课文,理解赏析 1.文章围绕西湖的“绿”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观? 明确:①灵隐之绿 ②苏堤之绿 ③花港之绿 (详细分析见PPT) 2.作者写西湖,为什么第二段要写看《永远的微笑》? 明确:(1)、对《永远的微笑》欣赏过程与下文对西湖的美的认识过程相似。 (2)、通过对《永远的微笑》由不觉得美到被深深的打动的过程,引出对西湖的认识同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突出对西湖美的赞颂。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跟太湖和长湖比较? 明确: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论雄伟,比不上太湖。此次却惊叹“真是个神奇的湖!”提及前三次感受是为突出此次游湖感受西湖巨变,欲扬先 抑,突出第四次游西湖印象之深,印象之好。 4.第六段的修辞手法是? 明确:例: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云霞。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苔形状比喻为耕牛、牧人等,生动形象表现其形状之趣,排比句造成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观赏此景时的喜悦心情。 5.赏析文章第7段加点词语“蹬”的表达效果。 明确:例句: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来告诉你,春天来了。 “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柳枝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嫩枝在风中摇摆的姿态,表现了柳枝富有生命力的特点,彰显了春的气息与活力。 6.“这热闹,不更千百倍的有意思吗?”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明确:“这热闹”指的是人们在西湖游玩的活泼热闹。“倾城随太守”热闹的是射猎取乐的官员,今天热闹的都是普通百姓。时代不同,这热闹的意义也迥然不同,所以说“更千百倍的有意思”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对比阅读 通过本文对西湖绿的描写,对比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梅雨谭绿的描写片段,分析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绿》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绿》练习题及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mò shuǐ pínɡ ______ jiāo chā ______ zhǐ huī ______ jiào liàn ______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绿______ 墨绿______ 嫩绿______ 淡绿______ 粉绿______ 三、汉字变脸(加偏旁组字组词)。 安_____()_____() 军_____()_____() 四、字义推敲(选择恰当解释,填序号)。

1.()按着:①用手或手指压;②止住;③依照,按照;④考查。 2.()舞蹈:①践踏,踩;②跳动。 五、仿照样子,写词语。 绿得发黑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填序号) 集中: ①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 ②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 1.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 2.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交叉: ①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②部分相重的。③间隔穿插 3.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利益交叉。() 4.他告诉我每一个交叉点处都有埋藏的宝藏。() 5.晚会上的歌舞和时装表演,交叉进行。()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填空。 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1.这里写到绿的不同层次的词语有:()。 2.你还知道哪些绿:()。

【答案】 一、墨水瓶交叉指挥教练 二、蓝浅蓝深蓝瓦蓝湛蓝 三、安按(按时)案(方案) 军挥(指挥)辉(光辉) 四、1.③ 2.② 五、红得发紫白得透亮紫得发黑 六、1.② 2.① 3.② 4.① 5.③ 七、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碧绿,油绿,青翠,葱绿,黄绿、苍绿、新绿 一、辨字组词。 蹈()练()叉()按() 稻()炼()又()案()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交叉()节拍()整齐()飘动()重叠()指挥()集中()出奇()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有的绿被春天集中在一起。(改为把字句)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西湖的“绿”

.看拼音写词 rán shāo chuānɡ lián zhù fús hí pǐn mǒu rén zhì huìshèn zhìqīnɡ tīnɡqīn lüèmù yùhuán rào rán shāo zhǔ fùc hénɡɡōnɡqī fù fēn xī lín shíqíɡuài jiàn yìjiǎnɡ shù fù jìn jiā jié jī liè méi tàn chì bǎnɡ jiànɡ lín yuán rùn jí qiē ɡuān shǎnɡ jù chǎnɡ huán rào zhuó zhuànɡ huānɡ liánɡ yǎn yìnɡ qīn qiè mán bù jiǎnɡ lǐpáo ɡēn wèn dǐ jiāo yánɡ sì huǒ jìnɡ xiānɡ kāi fànɡ yì yōnɡ ér shànɡxínɡ tài ɡè yìchí mínɡ zhōnɡ wài xìnɡɡāo cǎi lièjīnɡ jiǔ bù xī二.形近字组词 姐()扫()倍()异()维() 祖()妇()培()导()准() 彼()付()坑()旅()延() 波()附()抗()旋()廷() 险()怪()跑()防()端() 检()轻()刨()访()喘() 现()珍()浅()脸()持() 观()诊()线()险()特() 低()抗()孩()犹()经() 抵()坑()该()优()径() 三.音近字组词 伴()架()奖()榜()期() 扮()驾()桨()膀()欺() 负()抄()宗()术()竟() 副()吵()踪()述()境() 校()承()弟()维()骄() 效()城()第()唯()娇() 忆()加()仍() 异()佳()扔() 四.多音字组词 数shù( ) 兴xīng()落là()调diào( ) shǔ( ) xìng()luò()tiáo( ) 几jī( ) 处chǔ( ) 好hǎo( ) 间jiān(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10《绿》 人教部编版(有答案)

课后作业-《绿》 一、看拼音,写字词。 mò shuǐ píng jǐ jiāo chā zhǐ huī ()()在一起()() 二、词语积累与运用。 1.下面的词语中颜色最深的是()(填序号),你还见过怎样的“绿”?试着写出两种:、。 A.墨绿 B.嫩绿 C.翠绿 D.粉绿 2.根据提示,在下边表格中补全含有“绿”字的成语。 3.下面的词语中,与“绿”无关的是() A.一碧千里 B.郁郁葱葱 C.朱唇皓齿 三、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句中“倒翻”的意思是,其中“倒”的读音是。(2)读诗句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①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②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第①句中的“挤”字把当作人来写,写出了。(2)根据句意,用“√”在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 第②句写了绿的(动态静态)美。 (3)对于画“____”部分的理解,正确的有()(多选)

A.大自然里遍布绿色,风有节奏地吹拂,使人感觉所有的绿都在按着节拍飘动。 B.这完全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所有绿色的景物都是有生命的。 C.这句话赋予“绿”以灵性,写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 D.这句话中的“绿”特指绿色的雨丝,因为只有雨丝才能在风的吹拂下飘动。(4)第①句描写的景象在春天随处可见,用几句话写一写你见过的一处。 四、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自艾青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 1.这两个片段都写“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强调的是(),“绿意扑眼而来”强调的是(),“有的绿得发黑…有的绿得发蓝……”强调的是()。 A.绿无处不在 B.绿的种类多 C.绿的差异大 2.下面的诗句中,与“流的水是绿的”写的是同一种事物的是()。 A.绿树村边合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万条垂下绿丝绦 3.艾青的《绿》中提到了、、、四种景物,说它们都是“绿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试着仿照画“”部分写一写整个世界都被火烧云染红时的景象: 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西湖的“绿”》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西湖的“绿”》教案及反 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

西湖的绿阅读及答案

(二)西湖的“绿”(18分) (作者:宗璞pú)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按要求写词语。(1.5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表示绿得时间长的:,表示绿得面广的:。 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2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5、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1+1=2分) 。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分) 。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1分)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绿”的神奇。本教学设计破常规的抓住景物特点条分缕析的理性剖析为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绿”的多彩、多姿、多情,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领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感受“绿”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那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你们瞧,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师谈感受) 在六十年代初,正当新生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京女作家宗璞又来到了西子湖畔,流连忘返,冲破深厚的西湖文化积淀,另辟蹊径,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西湖的绿》。

二、自主阅读,触摸“绿”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品味语言,体验“绿” 1、课文着重写了哪几处绿?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自主探究,交流“绿”。 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细细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等会儿在小组上交流。 (友情提示:先告诉大家,你要说的是哪里的绿,然后读一读你认为最能体现“绿”的特点的句子,最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1)、灵隐的“绿” 雨中去访灵隐,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语言中去体验灵隐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抓住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

西湖的绿阅读及答案资料讲解

西湖的绿阅读及答案

精品资料 (二)西湖的“绿”(18分) (作者:宗璞pú)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淙(cóng zōng),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tí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袂(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2分) 2、按要求写词语。(1.5分) 写出描写“绿”的成语:表示绿得颜色浓的:,表示绿得时间长的:,表示绿得面广的:。 3、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2分)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4.5分) (1)短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几处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看了一种绿,那是。 5、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8分) (1)用“~~~~”画出表现“我”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并说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1=2分) 。 (2)这一自然段写了西湖怎样的特点?(2分) 。 (3)你去过杭州吗?除了杭州西湖,你还知道哪些风景名胜(写两处)?请你写下来。( 1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