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 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HY 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HY T 058-2010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海洋调查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 实验名称:出海观测及海洋技术中心参观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7 月17日

一、实习地点和实习时间: 地点:渤海湾和塘沽中心站 时间:2015年7月12日至7月17日 二、实习目的: (1)掌握各种海洋调查仪器使用的方法; (2)掌握处理数据的流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matlab、seabird等软件,并能应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绘制所需图像; (4)了解海洋调查工作的各个流程,掌握海上安全的要求; (5)了解海洋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6)了解数值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业务流程及灾害出现的操作流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 (1)软件准备:Ruskin(RBR CTD)、INFINITY Series Acquisition Tools、INFINITY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seabird软件; (2)仪器准备:RBR-CTD、OBS浊度计、电磁海流计、GPS、便携式测风仪、绳子、铅垂等; (3)资料准备:滨海新区岸线图,用于画站位图; 四、实习的主要容: 本次实习主要包含两部分:出海实习和塘沽中心站的参观实习 (1)7月10日出海进行海洋要素观测。分为水文组、气象组、海流组,使用RBR CTD 测水文要素;风速风向仪和GPS测得风温湿压等一些气象观测要素和站位经纬度信息;利用OBS浊度计,测得浊度剖面;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得流速剖面; (2)7月15日参观塘沽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参观容分为两部分:实验分析和数值预报。 五、海洋调查实习过程: (1)准备工作:出海前进行仪器准备,主要包括:仪器(硬件&软件)检查,工具准备,收集天气信息,仪器装箱打包放入船;其中,仪器检查和准备包括:电池电量检查,仪器的完整程度,仪器配套的相应软件的下载安装调试,绞车数量(由于本次调查无大型仪器,故不需要进行该项准备),铅鱼绳子电缆的数量和规格,劳保用品,药品饮水等

海籍调查规程

海籍调查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籍调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内海和领海范围内的海籍调查作业。 2 引用标准 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 GB 12327-1998 海道测量规范 CH 5003-1994 地籍测量规范 GB 12319-1998 中国海图图式 GB/T 17796-1999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 总则 3.1 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海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3.2 内容 海籍是指国家为实行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用途、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海籍调查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查清每一宗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 海籍调查包括权属核查和海籍测量。 海籍调查分初始海籍调查和变更海籍调查。初始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申请批准前进行,变更海籍调查在海域使用权变更申请批准前进行。 3.3 调查成果的法律效力 海籍调查成果经审核批准并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 3.4 调查单元 海籍调查的单元是一宗海。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一个用海单元称为一宗海。同一权属不同用海类型的用海单元应独立分宗。 3.5 海籍编号 3.5.1 海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年份、宗两级编号,具体格式为登记机关所在行政区域字母代码(按照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加年份和四位数序号。 3.5.2 同年份的宗级编号按时间由"000l"号开始顺序编号。 3.5.3 同宗海被两幅以上海籍图分割时,应注记同一海籍编号。 3.6 实施单位 海籍调查的具体工作由负责受理海域使用申请或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申请的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7 地方补充规定 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对本规程某些条款作补充规定,报国家海洋局批准后在本省范围内实施。

海洋环境观测与数据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重点介绍物理海洋环境现场调查的仪器使用,并对海洋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海洋调查仪器重点介绍温盐深仪(CTD)、转子式海流计(RCM)、电磁式海流计(ECM)、声学式海流计(ADCP)、海洋观测浮标等仪器的原理、设置方法。针对海洋环境观测数据,本课程简单介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及应用,包括傅里叶分析、潮汐调和分析及小波分析;数据“场”的空间分析技术及应用,包括客观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2.设计思路: 海洋观测是获得海洋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海洋环境观测数据是时间和空间的变量,包含非常复杂的因素,因此,掌握海洋数据分析方法并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是研究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重要工具。本课程讲授的思路为:仪器的原理方法 海上实验让学生掌握物理海洋常规仪器的原理、方法并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培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重点是温、盐、深、海流、气象要素等观测仪器的设置、使用方法,海洋模型和观测数据的分析方法。难点是海洋数据分析,要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物理海洋学》 后置课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为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提供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为环境科学高年级学生提供海洋数据观测、数据分析的技能,引导学生增强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物理海洋调查仪器的方法原理、仪器的设置操作、海上仪器的布放、观测数据的分析等基本技能。 (2)海上实习前,能自行进行仪器的设置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掌握四维时空数据的分析方法,能通过数据方法发现问题、解决海洋环境问题。 三、学习要求 为顺利完成本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上介绍仪器设置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需要做好笔记,记好仪器操作步骤; (3)课下需要小组协作,加强动手能力,数据分析部分需要认真查阅资料,认真完成课下作业并需要提交数据分析报告。 四、参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选用教材 《DA T A ANAL YSIS METHODS IN PHYSICAL OCEANOGRAPHY》. WILLIAM J. EMERY,RICHARD E. THOMSON. 2004 Elsevier B.V.。 2. 主要参考书 [1]《海洋调查方法导论》,侍茂崇等编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潮汐原理与计算》,黄祖珂,黄磊.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与观测实习 一、实习时间和具体安排 2015年7月6号: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2015年7月9号:校内实验 2015年7月10:号芦潮港海洋监测站观测实习 2015年7月14号:海上实习 二、实习目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各海洋要素观测前的准备、观测操作以及样品(数据)处理等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海上安全意识;认识海洋调查与观测的重要意义。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有助于培养自我分析、概括、欣赏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公众场合发言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 三、实习项目: 2.1、芦潮港海洋检测站观测实习 1、观测内容 在专业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参观了用于监测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仪器(浮标、CTD、ADCP、潮位仪等)和监测自动化系统(海洋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卫星接收系统等),了解监测站的工作内容,并去码头参观,实地参观码头上设置观测取样点(验潮井、温盐井、水尺)。了解和学习监测站的基本监测要素所用的仪器、设备。 2、观测仪器简介 浮标:海洋浮标是一种投放在海洋中的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有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地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一起,组成了现代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海洋浮标,一般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装有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风速、风向、气温、气压和温度等气象要素;水下部分有多种水文要素传感器,分别测量波浪、海流、潮位、海温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 CTD:它是特指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名为:温盐深仪ADCP:超声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 潮位仪:潮位仪(验潮仪,水位计,波潮仪)可测潮位、水位、波浪环境要素 加拿大RBR公司的有4款小巧的潮位仪: 1,TGR-2050 自记式潮位仪,适合近岸海洋工程勘察,深度精度精度0.05%。 2,TGR-1050 HT 实时遥报潮位仪,自动去除大气压影响,适合港口实时潮位监测,深度精度0.1%。 3,XR-420 SBR 深海水位计,适合深海水位测量,深度精度0.01%。 4, TWR-2050 波潮仪,即可测潮位,又可测波浪,深度精度精度0.05%。 验潮井:验潮井是为安装验潮仪而专设的建筑物。验潮井按其建筑结构形式可分为岛式和岸式两种。 温盐井:为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而建立的观测设施,并安装温、盐自动监测设备。

海洋监测规范 无机磷

176 40 无机磷 40.1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40.1.1 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本法适用于海水中活性磷酸盐的测定。 40.1.2 方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用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后,于882 nm 波长测定吸光值。 40.1.3 试剂及其配制 除非另作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水或等效纯水。 40.1.3.1 硫酸溶液:c (H 2SO 4)=6.0 mol/L 在搅拌下将300 mL 硫酸(H 2SO 4,ρ=1.84 g/mL)缓缓加到600 mL 水中。 40.1.3.2 钼酸铵溶液 溶解28 g 钼酸铵〔(NH 4)6Mo 7O 24·4H 2O 〕于200 mL 水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40.1.3.3 酒石酸锑钾溶液 溶解6 g 酒石酸锑钾(C 4H 4KO 7Sb · 21H 2O)于200 mL 水中 ,贮于聚乙烯瓶中。溶液变 混浊时,应重配。 40.1.3.4 混合溶液 搅拌下将45 mL 钼酸铵溶液(40.1.3.2)加到200 mL 硫酸溶液(40.1.3.1)中,加入5 mL 酒石酸锑钾溶液(40.1.3.3),混匀。贮于棕色玻璃瓶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40.1.3.5 抗坏血酸溶液 溶解20 g 抗坏血酸(C 6H 8O 6)于200 mL 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或聚乙烯瓶。在4℃避光保存,可稳定1个月。 40.1.3.6 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ρp =0.300 mg/mL 称取1.318 g 磷酸二氢钾(KH 2PO 4,优级纯,在110~115℃烘1~2 h)溶于10 mL 硫酸溶液(40.1.3.1)及少量水中,全量转入1 000 mL 量瓶,加水至标线,混匀,加1 mL 三氯甲烷(CHCl 3)。此溶液1.00 mL 含0.300 mg 磷。置于阴凉处,可以稳定半年。 40.1.3.7 磷酸盐标准使用溶液:ρp =3.00 μg/mL 量取1.00 mL 磷酸盐标准贮备溶液(40.1.3.6)至100 mL 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加两滴三氯甲烷(CHCl 3)。此溶液1.00 mL 含3.00 μg 磷。有效期为一周。 40.1.4 仪器及设备 ——分光光度计,5 cm 测定池。 ——量筒:10,50,100,250,500 mL 。 ——量瓶:100,1 000 mL 。 ——具塞量筒:50 mL 。 ——刻度吸管:1,5,10 mL 。 ——自动加液器:1 mL 。 ——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40.1.5 分析步骤 40.1.5.1 绘制标准曲线 40.1.5.1.1 量取磷酸盐标准使用溶液(40.1.3.7)0,0.50,1.00,2.00,3.00,4.00 mL 于50 mL 具塞量筒中,加水至50 mL 标线,混匀。各浓度依次为0,0.030,0.060,0.120,0.180,0.240 mg/L 。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4部分 监测与评价

ICS65.15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XXXXX—2016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Part 4: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报批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张涛、杨红生、张焕君、李娇、王波、杨宝清、刘洪军。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监测站位布设及监测周期、评价监测、日常监测、自动网络监测方法及内容、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海洋牧场的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5009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 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21316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T 28058 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 HY/T 128 海洋经济生物质量风险评价指南 NY 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SC/T 9417 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牧场生物承载力marine ranching bio-capacity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 工作管理办法(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行为,推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具有法人资格的海洋环境监测单位从事公益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经本办法所规定的考评(含考试和考核认定)合格,获得《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从事公益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 第四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证书分为A 、B、C、D 四个等级,A 级为最高等级。 第五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2 次。 第二章考评管理 第六条国家海洋局设立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第七条考评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和发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大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考评办公室的名义编写、出版与考评有关的考试用书和复习资料。 第八条考评办公室统筹规划相关培训工作。承担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培训工作的机构,应具备必要的场地、设施

及师资等条件。 培训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第九条考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和制度,遵守保密规定,严防泄密。 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和考场纪律。对弄虚作假等违反考试有关规定者,5 年内不得参加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 第三章考试报名 第十条考试报名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统一组织,并将报名材料提交考评办公室。考评办公室审查合格后,向申请人核发准考证。 第十一条凡职业行为良好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A 级考试: (一)初中、中专或高中毕业,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15 年以上; (二)取得大专或本科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10 年以上; (三)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 工作8 年以上; (四)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5 年以上。 第十二条凡职业行为良好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B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材料八 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规范 (讨论稿) 中科院青岛海洋科学研究所 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政策与规范研究组 2004年5月

目录 1.前言 (2) 2.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 (2) 2.1 海洋科学数据库总体框架构建 (2) 2.2 具体的数据库的建库规范 (2) 2.2.1 术语定义 (2) 2.2.2 具体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3) 2.2.3 具体数据库建设目标 (3) 2.2.4 数据库文档 (3) 海洋数据库建设规范实例: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设规范 (4) 1.前言 (4) 2.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盐声密数据库建设规范 (4) 2.1适应范围 (4) 2.2引用标准 (5) 2.3技术术语定义/解释 (6) 2.4 编码、属性表命名规则 (7) 2.5 元数据标准 (8) 2.6 文档格式 (8) 2.7 数据库建设流程 (8) 2.8 数据质量控制 (10) 2.9 数据库汇交(集成)(汇交至的方法和途径等) (14)

1.前言 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工作中所涉及、积累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如物理海洋方面水文数据是记录着某一经纬度、某一时间、某一航次、某一深度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信息;海洋地质方面基础地质数据记录着某一区域海底深度及海底地貌等信息;而海洋生物方面又可能是某一物种或某一标本的属性等,因此各方面的数据库建设也各不相同,建设规范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这种情况作为海洋科学数据库的建库单位,一方面我们对整体的数据库建设有建设规范(总体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要通过建库的工作确定各自的规范和标准,这个规范、标准是代表海洋所水平的,基本也就是代表科学院水平的,而且要求进行必要的鉴定工作成为国家水平的。 2.海洋科学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 2.1 海洋科学数据库总体框架构建 海洋科学数据库可以粗略地分成海洋水文子库、海洋地质子库和海洋生物子库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了自成系统的多个具体的数据库。确定海洋科学数据库的整体框架,(从总结中摘录),使海洋科学数据库建和服务设成为日常性的工作。 2.2 具体的数据库的建库规范 2.2.1 术语定义 源数据集:具体数据库建库的数据来源,不拘于数据格式的、不断增长的数据集合。 标准数据集:产生于源数据集,经过数据格式的统一,经过数据排重和质量控制后产生的数据集合,最直接的入库数据。 排重:在数据集中排除重复数据的过程。 质量控制:在经过排重的数据集中排除非法数据的过程。

海洋调查实验报告

-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 实验名称:出海观测及海洋技术中心参观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7 月17日

一、实习地点和实习时间: 地点:渤海湾和塘沽中心站 时间:2015年7月12日至7月17日 二、实习目的: (1)掌握各种海洋调查仪器使用的方法; (2)掌握处理数据的流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3)能够熟练使用matlab、seabird等软件,并能应用该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绘制所需图像; (4)了解海洋调查工作的各个流程,掌握海上安全的要求; (5)了解海洋生物化学实验室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6)了解数值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业务流程及灾害出现的操作流程。 三、实验主要仪器 (1)软件准备:Ruskin(RBR CTD)、INFINITY Series Acquisition Tools、INFINITY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seabird软件; (2)仪器准备:RBR-CTD、OBS浊度计、电磁海流计、GPS、便携式测风仪、绳子、铅垂等; (3)资料准备:滨海新区岸线图,用于画站位图; 四、实习的主要容: 本次实习主要包含两部分:出海实习和塘沽中心站的参观实习 (1)7月10日出海进行海洋要素观测。分为水文组、气象组、海流组,使用RBR CTD 测水文要素;风速风向仪和GPS测得风温湿压等一些气象观测要素和站位经纬度信息;利用OBS浊度计,测得浊度剖面;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得流速剖面;

(2)7月15日参观塘沽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参观容分为两部分:实验分析和数值预报。 五、海洋调查实习过程: (1)准备工作:出海前进行仪器准备,主要包括:仪器(硬件&软件)检查,工具准备,收集天气信息,仪器装箱打包放入船;其中,仪器检查和准备包括:电池电量检查,仪器的完整程度,仪器配套的相应软件的下载安装调试,绞车数量(由于本次调查无大型仪器,故不需要进行该项准备),铅鱼绳子电缆的数量和规格,劳保用品,药品饮水等其他。 (2)观测:仪器装船,到达指定站位,气象组测站位气象要素及经纬度信息,仪器准备(连接电脑启动仪器,需要的仪器固定在架子上,需要的仪器挂铅鱼)测得指定站位水深,仪器放入海表面进行感温,数据测量(根据每种仪器使用要求进行下方。CTD:匀速下方,约1m/s下放速度,固定在架子上,挂铅鱼;OBS:同CTD;ADCP:下放到每一层时,停留约2分钟),将仪器取出,准备下一个站位继续测量。 注:仪器下放最深为离底2米左右;第一个站位测完之后,连接电脑简单进行数据检查,对仪器进行调整;在数据下载过程中要做好数据备份。 (3)数据读取、数据存储,清洁仪器,整理好相关仪器设备,装箱。 (4)数据处理分析:利用matlab,Ruskin等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画图。六、实验结果 (1)气象组:

海洋调查规范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拟定的《海洋调查规范》11项系列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8号公告”批准发布,并将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1] 《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共11个部分,是集我国众多涉海单位和专家智慧的共同成果,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负责总体技术工作,不同部分的标准分别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等单位分别负责起草,海军和涉海有关科研单位也参加了起草工作。11项标准中8项是在1991年《海洋调查规范》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3项是新制定的。 目录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规定 4.1技术设计 4.2观测方式、项目及时次 4.3观测程序 4.4观测场地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 4.5仪器设备的配备

4.6自动观测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4.7观测资料的存储 4.8观测质量控制 4.9观测资料处理和成果提交 5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 5.1观测要素 5.2技术指标 5.3观测和记录方法 6云的观测 6.1观测要素 6.2技术指标 6.3观测和记录方法 7天气现象的观测 7.1观测要素 7.2观测和记录方法 8海面风的观测 8.1观测要素 8.2技术指标 8.3观测和记录方法 9海面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9.1观测要素 9.2技术指标

9.3观测和记录方法 10气压的观测 10.1观测要素 10.2技术指标 10.3观测和记录方法 11降水量的观测 11.1观测要素 11.2技术指标 11.3观测和记录方法 12高空气压温度湿度的探测 12.1探测要素 12.2技术指标 12.3探测方法 12.4资料整理方法 13高空风的探测 13.1探测要素 13.2技术指标 13.3探测方法 13.4资料整理方法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记录表格式附录B(资料性附录)云的特征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天气现象的特征

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讲义1全解

生物部分 第一节前言 1、基本定义 1.1 海洋监测marine monitoring 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检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以阐明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之全过程。 1.2 基线调查baseline investigation 对某设定海区的环境质量基本要素状况的初始调查和为掌握其以后间隔较长时间的趋势变化的重复调查。 1.3 常规监测ordinary monitoring 在基线调查基础上,经优化选择若干代表性测站和项目,进行以求得空间分布为主要目的,长期逐年相对固定时期的观测。 1.4 定点监测fixed-point monitoring 在固定站点进行常年更短周期的观测。其中包括在岸(岛)边设一固定采样点,或在固定站附近小范围海区布设若干采样点两种形式观测。 1.5 应急监测emergency monitoring 在海上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放或赤潮等灾害紧急事件时,组织反应快速的现场观测,或在其附近固定站临时增加的针对性观测。 1.6 专项调查specific survey 为某一专门需要的调查。如:废弃物倾倒场,资源开发,海岸工程环境评价等进行的调查。 2、监测内容 2.1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要素: —海洋水文气象基本参数; —水中重要理化参数、营养盐类,有毒有害物质; —沉积物中有关物理参数和有毒有害物质; —生物体中有关生物学参数生物残毒及生态; —大气理化参数;

—放射性核素。 2.2 项目选定原则 除水文气象项目必测外,其他项目的选定原则是: —基线调查应是多介质且项目要尽量取全; —常规监测应选基线调查中得出的对监测海域环境质量敏感的项目; —定点监测为海水的pH、浑浊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类;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生物的体长、重量、年龄、性腺成熟度等; —应急监测和专项调查酌情自定。 3、测站布设原则 3.1 测站布设的基本要求 3.1.1 依据任务目的确定监测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满足监测目的需要。 3.1.2 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工业人口多密,原始海岸疏。 3.1.3 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照顾测站分布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3.2 调查断面和站位布设原则: 全面覆盖、随机均匀、控制重点、照顾一般 ?应均匀分布和覆盖整个调查评价海域和区域。 ?调查断面方向大体上应与海岸垂直,在主要影响区或生态环境敏感区应加大站位密度(设主断面)。 3.3 各类水域测站布设原则 3.3.1 海域:在海洋水团、水系锋面,重要渔场、养殖场,主要航线,重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废弃物倾倒区以及环境敏感区设立测站或增加测站密度。 3.3.2 海湾:在河流入汇处,湾中部及湾海交汇处,同时参照湾内环境特征及受地形影响的局部环流状况在辐合区设立测站。 3.3.3 河口:在河流左右侧地理端点联线以上,河口城镇主要排污口以下,并尽量减少潮流影响处。如建有闸坝,应设在闸上游;河口处有支流入汇应设在入汇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七年五月

目录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2 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与特点 3 制订《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目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4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5 关于规范条文的说明 6 与其行业规范的比较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背景与任务来源 1.1编制背景 近岸海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受陆源污染物影响大、多介面相互作用强烈的敏感区域。系统而科学地在该区域开展环境监测,以持续地获取真实而全面的水文、化学、生物等基础数据,是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和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环境监测总站的部署,以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主干的各网络成员,迅速而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工作,包括于1997年和1998年的开展的渤、黄海和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掌握了我国近岸海域的基本环境状况,为环保主管部门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总体上说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力量薄弱,技术支持缺乏。虽然我国已经有了一个适用于广域范围的《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7-1998),国家海洋局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测规程,但这个规范和这些规程是依据近年来海洋部门各种实际工作情况来制订的,不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已经在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各项专题监测,且在应用于受陆源直接影响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时就受到各种限制。简单的如《海洋监测规范》规定,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汞指标不需过滤直接测定,这就导致在入海河流影响区域(如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这两项指标的监测结果受气候和海况的影响差异很大,不能真实的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因此针对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特点,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开展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规范,确保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必将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上一个新的台阶。本规范的制定,以积极满足环保主管部门对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为基本原则,在切实履行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同时,分别增加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海滨浴场水质监测、入海污染源环境影响监测、大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及赤潮监测等专题监测的规范制定,以切实提高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与效能。 1.2 任务来源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办[2002] 89号文《关于下达“十五”期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填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任务书的通知》(2002年9月12日);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字[2003] 30号文《关于明确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要求的通知》;

海洋环境监测站有几个监测项目

海洋环境监测站有几个监测项目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 (一)拟订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监测规划、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施业务指导与协调。 (二)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办公室的工作;负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工作,编制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三)负责海洋环境监测、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及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等的业务组织、管理和技木支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海洋环境调查项目和业务化监测试点工作。 (四)研究拟订全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

划和海洋环境标准;拟订全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标准和实施方案、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洋倾废评价程序和标准;开展赤潮、海冰等灾害的监测与评估。 (五)承担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撑;承担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开发规划有关内容;拟订海域使用技术规范、标准,提供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咨询与服务。 (六)建立并管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与管理;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国家海洋综合信息业务系统)。 (七)负责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监视、执法监察的技术支持、溢油指纹库和污损事件数据资料库的管理;承担重大海洋污损事件监测调查工作,编制重大海洋污损事件技术报告,为海洋污损事件的仲裁提供科学依据。 (八)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域开发使用等方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行业技术标准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2012年6月 行业技术标准《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 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最频发的少数国家之一,海洋灾害对沿海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已成为沿海开发规划实施和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超强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等灾害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局部地面沉降量加大,海岸环境变化加速,而我国现行沿海大型工程防御海洋灾害的评价技术标准与海洋灾害风险面临的态势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1年日本“3?11”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严重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对海洋灾害的强烈关注。沿海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海洋灾害的防御。我国沿海地区集中了核电、油气、石化等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的滨海城镇,也存在海洋灾害风险考虑不足、特别是海啸灾害风险设防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展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是有效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和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技术方法之一,可为海洋灾害防御决策与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编制《沿海大型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落实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对科学论证和评

价沿海大型工程的海洋灾害风险,提出减轻或防御海洋灾害风险的对策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沿海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则》的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和防灾 —1— 减灾的要求,以保障沿海大型工程生产安全、减轻海洋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为目的,以海啸、风暴潮、海浪、海冰为海洋灾害要素,以成熟、实用的技术方法为依据,以实现业务化评价为运行模式,结合海洋灾害的特点,采取数据资料收集、补充勘察、分析计算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工程的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设防标准,分析判断工程的灾害风险脆弱性,提出预防或减轻海域灾害影响的对策措施。《导则》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和评估海啸、风暴潮、海浪和海冰致灾因子的特征,分析多灾种叠加及次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成熟度,提出评价大型工程风暴潮、海啸、海浪和海冰灾害风险的技术方法,提出改进大型工程海洋灾害设防技术参数和预防措施的对策建议。 二、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参加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计划项目编号和参加单位 任务来源: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2012年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海预字,2012,279号),计划项目名称:重大工程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标准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承担,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相关技术单位参加编制。 2、主要编制工作过程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与参加单位于2011年7月组成了标准编制组,着手开展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求,拟订了工作计划,开始资料收

海洋调查题目

1海水的pH值一般是(A )7 A > B < C ≤ D ≥ 2温度升高,海水pH值(A);盐度升高,海水pH值(B);海水静压增加,pH值(A)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不规律变化 用来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海水水样应先经过孔径是0.45um 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在水样即将过滤完时(大约剩下2-3ml),应加入1滴饱和MgCO3溶液。 1、长江口附近海区,下列哪个季节中盐度最小? ( B ) A春B夏C秋D冬 右图中为太平洋170W,附近某个观察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 ) 图中表示温度分布的曲线是①,图中表示盐度分布的曲线是② . 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D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根据环境标准,A海域叶绿素a含量为4.23 mg/m3 ,属于(B ),B海域叶绿素a含量为42.3 mg/m3 ,属于(C ). A贫营养型B中营养型C富营养型D高度富营养型 下面哪一个不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C ) A 14C示踪法 B 叶绿素法 C 碘量法 D 黑白瓶测氧法 海水水样叶绿素含量测定一般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而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因是(C )a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准确率高 b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快速方便 c 海水中叶绿素含量较低,而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高d荧光分光光度计可以直接测量水样,不用萃取 判断改错: 在底栖动物计数中,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易断的纽虫、环节动物也不计数。(易断的纽虫、环节动物按头部计数,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风的观测包括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分为16方位也可用角度表示。 下列哪种藻类不能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D) a原绿球藻b微微型真核浮游藻类c聚球藻d夜光藻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8年7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7-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所改变: - 3.1(海水水质分类,由三类改四类); - 3.2(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 - 4.1(增加了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的规定); - 4.2(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CD 551463 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 GB3097-82 1 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12763.4-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11910-89 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89 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3192-91 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1895-89 水质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上溢油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科学王刚0918005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接踵而来的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海洋污染科学研究组的调查和评估表明,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1】, 其中,在海洋运输的油污染中,由油轮事故引起的污染最为严重【1,3】。据统计,每年因突发性溢油事故而流入江河、海洋的石油约为300—500×104 t【2】。目前我国海上的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呈上升趋势,面临的海上防油污形势日趋严峻。由此看见,解决溢油污染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1.溢油污染的危害 1.1 海上溢油危害产生的直接后果 石油进入海洋后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起大规模溢油污染事故能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 使大量鱼虾、海鸟死亡浮油被海浪冲到海岸, 粘污海滩,造成海滩荒芜, 破坏海产养殖和盐田生产, 污染、毁坏滨海旅游区; 若清理不及时,还易发生爆炸和火灾,酿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都是海上溢油危害产生的直接后果。 1.2 海上溢油危害的长期影响 海上溢油的油膜会大大降低海水与大气的氧气交换速度, 从而降低海洋生产力,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 石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极易进入水中并且停留很长时间, 在生物体内长期积累, 最终必将危害人体健康; 溢油沉降到海底后, 会危及底栖生物和甲壳类生物的正常发育; 而且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经微生物分解后, 密度变小, 会重新浮到海面。因此, 一次大的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会延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2 污染防治措施 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应加强海洋石油开发和海上运输的管理, 减少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海上溢油情况的监测,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治理能力。 2.1 预防泄漏的措施 a 防止人为失误的措施。海上溢油事故统计表明, 60%~80%的事故是人为失误导致。防止人为失误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训练, 增强配合协调性; 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表, 以减少疲劳的影响;认真按操作规程操作; 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 b 海上( 或临海) 设施和管线的设计、检查和监控。大部分海上设施的大规模泄漏是由管线引起的, 且大部分是由外部损害、管线系统的老化引起的。因此海上设施和管线的设计、检查、监控是预防溢油事故的重要措施, 包括应用先进的检验、检测、维修、泄漏探测及控制技术, 提高监控能力,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 c 提高油轮事故预防能力。根据事故统计分析, 40%的重大泄漏(1978- 1992 年)是由油轮触礁或碰撞引起, 提高油轮的防碰撞能力可以减少油的泄漏。例如: 设计双壳层油轮; 对船设计从预防泄漏的角度进行评估; 进行模型试验以评估油轮抵抗触礁和碰撞的能力等。;某些海域溢油污染的危害性可持续多年,对海洋生物进食规律及生殖规律等造成严重影响。此外,油污染还会破坏海滩休养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