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提纲

燃烧学复习提纲
燃烧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

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

3.燃烧相关计算(燃烧空气量、烟气量及其组成的计算)。

第三章

1.可燃物的着火方式(自燃、点燃)、着火条件的定义

2.谢苗诺夫着火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临界判据、如何应用谢苗诺夫理

论提出的可燃物着灭火的技术措施;

3.卡门茨基着火理论及其临界判据、链锁反应理论的核心及其临界

判据,氢氧混合物的着火半岛现象。

4.三种自燃理论的适用对象、条件及范围,相互的异同点。

5.点燃与自燃的异同,常用的点燃方式的临界判据。

6.可燃系统灭火过程的S型特点。

第四章

1.气体燃烧状态图及各区域的燃烧特点;

2.火焰锋面的结构及其特点、层流火焰锋面的简化计算;

3.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确定的几个方法、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计算;

4.可燃气体爆炸浓度极限三角坐标图的应用;

5.爆轰的形成机理、形成过程及条件。

6.常用气体爆炸预防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

1.什么是闪燃?同系物闪点的变化规律?闪点的计算。

2.爆炸温度极限及其应用(判断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可燃液体的危

险状态);

3.液体引燃的条件,高闪点液体灯芯点火的机理?

4.可燃液体稳定燃烧火焰的特征?

5.点源法计算火焰的辐射规律?

6.什么是原油或重油的沸溢和喷溅?

第六章

1.可燃固体的燃烧形式?

2.可燃固体的引燃条件及引燃时间的确定?

3.典型固体的燃烧特点(高聚物、木材、煤)?

4.什么是可燃固体阴燃?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可燃固体阴燃传播

的条件及各划分区域的特点?

5.粉尘爆炸的条件?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爆炸的异同点?

6.阻燃剂的分类及其阻燃机理?阻燃剂的选用原则?

第七章

1.室内火灾的特点?

2.室内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燃烧学复习题

燃烧学复习题 第二章 1.简述比热容和物质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P14 一般而言,物质原子个数越多,比热容越大。分子内能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中,能量储存于振动的化学键和基于两个正交轴的转动动能中,也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的比热容大于单原子分子的比热容,三原子分子比热容更大,一般而言,分子结构越复杂,摩尔热容越大。比热容Cv和Cp通常都是温度的函数。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越大。机理分子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转动。根据量子理论,振动和转动的能量储存模式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得活跃。 2.什么是生成焓?绝对焓、生成焓和显焓之间的关系。P23 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化学键断裂并形成新的键而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时的净焓变化值.。绝对焓定义为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3.什么情况下物质的生成焓为0?P23 在标准参考状态(T=298K,P=1atm)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在其最自然的状态时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4.什么是反应焓?和热值之间的关系?P27 完全反应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状态下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叫作反应焓。热值与反应焓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5.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有何区别?燃料和燃烧产物在什么状态下的放热量最 大?P27 高位热值(HHV)是假设所有产物都凝结成液体水时的燃烧热。这一情形下释放出最大的热量。低位热值(LHV)是指没有水凝结成液体的情况下的燃烧热。 6.当量比的定义?不同的当量比对于什么燃烧工况?P20

7. *化学当量空燃比和实际空燃比有何区别? 理论上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质量,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为了完全燃料,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 8. *绝热燃烧温度的定义?有哪些因素导致实际燃烧温度总是低于绝热燃烧温度? 绝热燃烧温度,亦称“绝热火焰温度”,是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包括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定容绝对燃烧温度。在高温度燃烧中,燃烧产物不是简单的理想产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离解产生次要成分。 因为实际燃烧时散热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完全燃烧,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以及火焰在高温时,部分燃烧产 物C02和H20分解成CO 、H2和02时要吸热。所以,实际燃烧 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燃烧温度。 9. 定质量孤立系统中,燃烧化学平衡组分如何确定?P33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状态方程 10. *在使用吉布斯函数来确定燃烧化学平衡组分时,有哪些限定条件?P33 给定温度、压力和化学当量比的条件下计算混合物的组成。G=H-TS 11. 如何用分压力计算平衡常数K p ?P35 12. 平衡常数K p 和0T G 的关系,及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35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的机制 ⑴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⑵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产热过多③散热减少 2.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⑴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填空)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②缓升型 ⑵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⑶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举例说明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的定义仅为了解,背热型及临床意义即可。) ⑴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⑵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⑶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⑷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⑸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⑹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因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⑵抗原抗体复合物⑶内分泌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减少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⑹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消防燃烧学》燃烧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这个是大四考的,他们貌似今年刚学,不知道和我们的一样不!大家看看吧。。。。。 名词解释(20选10) 1、化学当量比:常用来定量地表示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物的配比情况 2、空燃比: 化学恰当反应时消耗的空气-燃料质量比,某数值等于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3、燃烧焓: 当1mol的燃料与化学当量的空气混合物以一定的标准参进入稳定了流动的反应器,且生成物也以同样的标准参考状态离开该反应器,把此反应释放出来的热量定义为燃烧焓 4、平衡常数 5、等压绝热火焰温度;当燃料/空气比及温度一定时,绝热过程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最理想状态,最高温度) 6、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E)与整个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E)之差 7、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又称比例常数,是单位质量的反应速率系数,它在名义上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有关。 8、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9、基元反应:能代表反应机理的由反应微粒一步实现的且不通过中间或过渡状态的反应 10、链锁反应:一种在反应历程中含有被称为链载体的低浓度活性中间产物的反应,这种链载体参加到反应的循环中,并且它在每次生成产物的同时又重新生成 1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沿法线方向朝新鲜气传播的速度。 12、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是指湍流火焰前沿法向相对于新鲜可燃气运动的速度,可用流经火焰的可燃预混气的体积流量Q除以湍流火焰的表观面积A f来表示S T≡Q/A f 13、邓克尔Damkohler数 14、扩散燃烧:燃料和氧化剂没有预先混合,分别输入燃烧室,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燃烧。 15、动力扩散燃烧:燃烧的快慢既与化学动力因素有关,也与混合过程有关 16、斯蒂芬stefan流:在相分界面处由于扩散作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作用而产生的垂直于相分界面处的总体物质流。 17、费克扩散定律: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通散与该组分质量分数梯度绝对值成正比,反之相反,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 18、可燃极限:在一定的温度或压力条件下,并不是所有混合气成分都能够着火,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浓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混合气就不可能着火 19、蒸发常数k 20、淬熄距离d q:当管径或容器尺寸小到某个临界值时,由于火焰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太大,生热量不足,火焰便不能传播。这个临界管径叫淬熄距离d q 二.简答题(20选8,简单请尽量详细) 1、试说明等压绝热火焰温度计算过程2.试说明温度与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压力升高,平衡态朝体积减小方向进行 b. 温度升高,平衡态朝吸热方向进行 3、什么是离解?试说明离解对火焰温度的影响? 离解是燃烧产物的分子在高温下吸收热量而裂变为简单分子或原子的现象 影响:离解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压力越低,离解程度越大,吸热也越多。这是由于燃烧反应而放出的的热量将重新又吸回分子中去。燃烧产物离解使燃烧不完全,放热量减少,从而使燃烧温度降低 4、试说明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间的关系

燃烧学复习题(超全)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 影响?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这样,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煤中碳分包括固定碳和游离碳。固定碳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中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中的含碳量;游离碳是指挥发分中的含碳量。一般来说,煤的煤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少,固定碳含量越高。煤中固定碳含量高,不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烧,煤难以燃烬。 2.什么是有效氢,什么是化合氢? 有效氢:与碳、硫结合在一起的氢,也叫可燃氢,可进行燃烧反应,并放出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燃烧学期末复习资料

1.阿仑尼乌斯定律:在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常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基元反应在任何瞬间的反应速率与该瞬间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 3.盖斯定律: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变化途径无关。 4.着火延迟期;在混合气体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聚升的瞬间所需的时间。 5.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在层流预混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中焰面沿其法线方向移动的速度称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面移动速度:指当预混可燃气体在管中燃烧,产生的火焰不稳定时火焰面沿管轴线移动的速度。火焰面移动速度反映了火焰不稳定时火焰面移动的快慢)6.折算薄膜:把边界层的传热传质近似看作通过球对称的边界层薄膜传热传质阻力。 7.淬熄距离:刚刚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最小管道尺寸。 8.绝热火焰温度:燃料和空气的初始状态一定,绝热过程燃烧产物能达到的温度。 9.雾化角:喷嘴出口到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也称为喷雾锥角。 10.斯蒂芬流:在燃烧问题中,在相分界面处存在着法向的流动,多组分流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表面处将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因而可能形成各组分法向的扩散物质流。如果相分界面上有物理或化学过程存在,那么这种物理或化学过程也会产生或消耗一定的质量流。于是,在物理或化学过程作用下,表面处又会产生一个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称为斯蒂芬流。 11.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预混火焰是燃料和氧化剂充分混合后的燃烧火焰。火焰温度很高,没有黑烟,火焰短而强。扩散火焰是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全部由外界提供,靠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相互扩散来完成燃烧过程的火焰。燃烧过程较长,火焰温度低,燃料不易燃尽,一般有碳烟,火焰很长。 12.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3.缓燃与爆燃:缓燃(正常传播):火焰锋面以导热和对流的方式下传热给可燃混合物引起的火焰传播,也可能有辐射(如煤粉燃烧时的火焰传播可能以辐射为主,也有可能为对流和辐射并重)。传播速度较低(1~3m/s,远小于声速),传播过程稳定。一般的工程燃烧均为此类。 爆燃:绝热压缩引起的火焰传播,是依靠激波的压缩作用使未燃混合气的温度升高而引起化学反应,从而使燃烧波不断向未燃气推进,传播速度大于1000m/s,大于声速。如爆炸、压燃式内燃机的火焰传播 14.着火浓度界限:可燃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能够发生着火并引起着火燃烧的最低燃气浓度称为着火浓度界限的下限,能够发生着火并引起着火燃烧的最高燃气浓度称作着火浓度的上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着火浓度界限范围。当压力一定时着火浓度界限范围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 15.火焰传播浓度界限:对于各种不同的可燃气体混合物,其燃料浓度过大或者过小时,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抵消燃烧区传向外界的热量损失,这时燃烧

内蒙古科技大学燃烧学历届考试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燃烧理论与设备》考试试题B 课程号:070422-0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热动05-1,2,3,4, 任课教师:刘中兴 考试时间:备注: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组分的作用。 2.写出固体材料干燥成分的定义和表达式。 3.燃料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4. 链锁反应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和基本类型? 5. 什么是强迫着火?举出两个强迫着火的实例。 6. 什么是煤的高发热量和低发热量?。 7. 火焰传播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8. 说明预混火焰式煤气燃烧器的燃烧特点和安全特性。 9. 液体燃料燃烧有哪几种基本方式? 10. 说明碳表面气固异相反应的五个步骤。 二、简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简述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简述热力着火理论并分析说明散热强度对着火的影响。 三、问答与解释(共2题,每题6分,共12分) 1. 分析煤堆在煤场上日久后为什么容易自燃,提出防止自燃的措施。 2. 分析扩散火焰式燃烧器的下列现象: 管子横截面积越大,扩散火焰高度越高。 环境中氧浓度越低,扩散火焰高度越高。 四四、计算题(18分)(第一小题3分,2-4题每题5分)某厂加热炉采用混合煤气作为燃料,该炉子的热负荷为6980KW,混合煤气的成分见下表,

试计算: 1 该混合煤气的发热量时多少? 2 每小时供应炉子多少立方米煤气? 3 为保证完全燃烧,若要求空气消耗系数为1.05,每小时供应多少立方米空气? 4 每小时理论废气量和实际废气量有多少? (计算时忽略炉子的吸气和漏气,忽略空气中的水分) 计算中可能用到的资料: Q低=4.187(3046×CO%+2580×H2%+8550×CH4%+14100×C2H4%+5520×H2S%+….) L0=4.76〔0.5CO+0.5H2+∑(n+m/4)CnH m+3/2H2S-O2〕×10-2 V0= [CO+H2+∑(n+m/2)CnH m+2H2S+CO2+N2+H2O]/100+0.79L0 评分标准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组分的作用。 ●各种煤都是由某些结构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有关这些化合物的 分子结构至今还不十分清楚。根据元素分析值,煤的主要可燃元素是碳,其次是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它们与碳和氢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除此之外,在煤中还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 (A)和水分(W),称为煤的惰性质。 ●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根据煤中C、H、O、N、S诸元素的分析值及水分和 灰分的百分含量来了解该种煤的化学组成。 ●碳(c) :碳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 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 ●氢(H):氢也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它的发热量约为碳的三倍半,但它的 含量比碳小很多。当煤的炭化程度加深时.由于含氧量下降,氢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并在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在接近无烟煤时,氢的含量又随着炭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减少。

诊断学学习方法

诊断学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跟生理生化这些基础医学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临床课的内容都写得非常的详尽易懂,基本上不会有写得有所保留,让人不明白的地方,所以临床课比起基础课,即使是通过自学也能弄懂大部分的理论知识。但是临床课的实践部分的重要性也会相应的增加,当见习实习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将临床课的知识加以应用。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内容条目的易懂性增加,文字量和记忆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临床课的书都会比较厚,记忆是学习该类课程的主要难关。 诊断学并非是学习怎么去诊断一个具体的疾病,这是内科、外科等具体临床课的任务。诊断学是学习怎么从病人身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一个诊断的方向,从而延伸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通过整合采集到的信息,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说的简短一点,就是临床思维。 诊断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将会分别讨论。我采取的顺序是授课顺序,而不是临床工作中的顺序: 一、体格检查 中山医临床五年制在大二下学期将会开始学习诊断学的体格检查部分,其他的专业如口腔则会等到大三上学期才会开始直接学习全书,临床五年制也会随之学完其他的部分。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诊断学会适应专业的属性称为健康评估,不过我并没有接触过健康评估的任何内容,因此我也只能按照临床口腔公卫等的要求进行阐述。下面进入正题。 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式,通过它能获得诊断所需的第二批信息。体格检查只需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即可对病人进行一个最初的临床判断,即检体诊断。感官检查是这个部分的重点掌握内容,并不是说工具检查不重要,而是工具检查一般学个两三次就会了,并没有什么难度。 体格检查有视触叩听嗅五种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嗅诊并不是每个领域都用得上,因此重点掌握的是视触叩听。在见习实习中需要反复练习,因为它是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别小看这个检查,通过检查我们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检查,还要同时问诊(语言接触),通过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采集信息,而且体格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检查的时候,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照顾,比如尽量减少身体的翻动,检查完之后整理好衣服和盖好被子等,我们面对的是人,不是练习用的模型。 关于检查的方法,我不再赘述,因为如前文所言,书上写的相当详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习的途径。 第一就是要认真学习好书本的理论知识,明白视触叩听各种检查包括哪几种方式,病人的异常状态应该怎么描述,这些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属性(看起来怎么样,摸起来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是怎样的,提示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的等等。 第二就是学习的重心——实习课。光有理论知识究竟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最多能拿去考研,要是有志于成为一名医生,就需要不断的实践。诊断学的授课方式是不同的班级会由不同的附属医院带教,一个班的理论课和实习课都会由同一个附属医院负责,体格检查考试亦同。在医院的带教室里,大家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由一名老师带教,老师会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就会示范检查并让同学互相练习。既然有示范,自然就要有模特,当然这个模特肯定是男生的,我觉得,男生应该踊跃一些当模特去示范,因为老师们都是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检查手法都是很到位的,当模特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老师的检查和自己的身体,知道检查的力度和手感,很多人对体格检查感到困难,并不是不会手法,也不是找不到位置,而是不知道自己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感觉,到底是不是对的。自己当模特,就会知道这种感觉。 第三就是不断的练习,由于临床的时间充裕,一般同学们都会平时疏于练习,不过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压力真的不大……而且大三才学习的口腔等一般也会这样……我自己也不幸堕入此懒惰循环,不是个好例子。所以大家自己努力吧!每逢体格检查考试的前一个星期,都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女生集体冲入男生宿舍对男生动手动脚……哦不对,是检查身体,临床由于此时正值盛夏,不会怎么样,但是口腔等则是适逢深秋,女生手脚就请快一点,不要冻坏男同志了……= = 第四就是体格检查阶段有小测,对,实习课上每一个部分的检查开始之前都会对上一次的部分进行小测,内容可以参考诊断配套书的那本《检体诊断学实习手册》,顺带一提,诊断除了课本还有很多配套的实习用书。这些小测的题目都是英译中和简答,而且有可能会在理论考中出现。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

工程燃烧学复习卷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什么是燃烧燃烧涉及哪些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涉及物理过程:质量传递、气流运动、组分扩散、能量传递、相变、压力变化等 涉及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控制等2、燃烧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1)动力工程 (2)材料生产、工业供热 (3)家庭供热 (4)安全与火灾 (5)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烟尘等 前三者是有利的,后两者是不利的 3、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4、工业燃烧工程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针对不同燃料的特性提出合理的燃烧方法 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要求研究和设计特殊性能的新型燃烧装置 研究和设计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 研究低噪声、低污染的燃烧技术 为计算机控制的工业燃烧过程提供数学模型 5、烟煤可以分为哪些小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 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 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10的前提下 以反映粘结性的几个指标(粘结指数. ,胶质层最大厚度Y和奥—阿膨胀度b)对烟煤进行细分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来分类。 当粘结指数. >85时,用Vdaf和Y或用Vdaf和b值来分类。 如按b值和Y值划分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类别为准 6、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和转换关系 应用基(也称收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ar Car%+Har%+Oar%+Nar%+Sar%+Aar%+War%=100% 干燥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 Cd%+Hd%+Od%+Nd%+Sd%+Ad% =100% 可燃基(也称干燥无灰基)表示方法,用下角标daf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7、煤中的水分有哪些工业分析中的水分包括哪些 外部水分:不被燃料吸收而是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上的水

燃烧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内容)

燃烧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 答:燃烧的本质: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 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三角形:可燃物、氧气、点火源。 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 答: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 固体: 2-20O C H S O V =++-22.4101243232???? ??? , 2 0O 0air V V =0.21,, 气体: 220O 222113V =CO+H +H S+n 102224n m m C H O -????+-? ??????? ∑, 2 0O 0air V V =0.21,,

理论烟气量: 固体: 20,22.412100 co C V = ? 20,22.432100 SO S V =? 20,0,22.40.7928100 N air N V V =?+ 20,22.422.4181002100N W H V =?+? 气体: ()220,210CO n m V CO CO nC H -=++?∑ 220,S 2H S 10O V -=? 220222V 102O n m m H H O H S C H -??=+++? ??? ∑,H 22020,V 100.79air N V -=?+,N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需要量通常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 ,0,V air air V αα= α——过量空气系数 α=1时,燃料与空气量比称为化学当(计)量比 α<1 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燃烧不完全 α>1时,实际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才能保证完全燃烧 气态可燃物α=1.02-1.2; 液态可燃物α=1.1-1.3; 固态可燃物α=1.3-1.7。

燃烧学试卷-答案教学提纲

一、单选题(2分/个) 1、不属于常用防止脱火的措施的为:D A喉口加装收缩段,但喉口直径不变B加稳焰器C使用冷却装置D利用钝体 2、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B A液体燃烧的过程包括雾化、受热蒸发、扩散混合、着火燃烧B油滴燃烧属于预混燃烧 C提高燃烧室的温度水平有利于强化油雾燃烧 D异相燃烧是指不同相的物质之间发生的 3、碳的()反应是自我促进的,而()反应是自我抑制。A A氧化/气化 B气化/氧化 C还原/氧化D氧化/还原 4、已知燃料成分,下列量可以确定的是:D A着火温度B理论发热温度C理论燃烧温度D实际燃烧温度 5、影响碳球燃尽速度的主要因素是:D A碳球表面二氧化碳浓度B碳球燃尽时间C碳球直径D碳球表面氧气浓度分 6、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不包括:D A能提高汽车发动机内的燃料气体的化学反应速度 B能减少汽车发动机内燃料气体的燃烧 C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D能提高汽车发动机内燃料气体理论发热温度 7、能用来描述动量、热量和质量相似的准则数是:C A普朗特数,雷诺数,努塞尔特数和舍伍德数 B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 C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舍伍德数 D普朗特数,施密特数,努塞尔特数和雷诺数 8、依靠传热与传质进行火焰传播的是:C A爆震B爆炸C正常传播D爆燃 9、对于影响自燃着火温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散热系数减少有利于着火B燃料活性强易着火 C系统初始温度升高容易着火D产热散热相等有利于着火 10、静止空气中球形碳粒燃烧,当温度为900℃时:B A只存在二次反应B一次反应,二次反应并存C只存在一次反应D以上都不对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5分/个) 1、复杂反应所形成的最终产物由几步反应所完成,故可用质量作用定律直接按反应方程判断反应物浓度关系。 答:错。复杂反应,所形成的最终产物是由几步反应所完成的,故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非表示整个化学反应的真实过程,故无法用质量作用定律直接按反应方程判断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关系 2、家用煤球炉在800多摄氏度能稳定燃烧,而大型煤粉炉要在1300℃以上才能稳定燃烧,因此,由细小煤粉反应活性好的理论可以得知:因此家用煤球炉比大型煤粉炉更实用。 答:停留时间是影响燃烧热工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停留时间越长,燃烧热工况越好。家用煤球炉中,煤的停留时间可以达到几个小时,而大型煤粉炉中,煤粉颗粒在炉膛内却只能停留2到5秒,因此家用煤球炉在较低温度下即可以维持燃烧稳定,而大型煤粉炉却需要较高炉膛温度来维持燃烧稳定。

诊断学基础必过重点

诊断学重点内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工程燃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英文名称:工程燃烧学/Combus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12232309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选修课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学时数: 48 ;其中:理论学时: 48 ;实践学时: 0 ;学分数: 3 ; 编写人:;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燃料的分类及各种燃料的化学组成、定义、及燃烧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指导工程燃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熟练的解决工程改造和设计中相关的燃烧计算问题。 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燃烧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续课程及进一步扩大专业知识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燃烧计算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燃烧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全部内容,理解大部分内容,掌握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燃料概论、工程燃烧计算、燃烧理论基础、燃烧方法与燃烧装置、燃烧污染控制技术。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 后续课程:矿井热灾害防治、矿井火灾防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二)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工程燃烧学》.汪军,马其良,张振东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7月 2.参考书目 (1)《工程燃烧学》.童正明,张松寿,周文铸.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2)《燃烧学》.徐通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燃料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各种燃料的特点和使用性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固体及气体燃料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发热量计算。 (2)教学难点 燃料分析方法。 3.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展示,上自习课,课下辅导等为辅的教学方法。4.教学内容: (1)燃料的概念与分类 (2)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3)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 (4)燃料分析方法 5.教学要求 理解: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组成和特性; 了解:燃料分析方法; 掌握:固体及气体燃料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换算,发热量计算。 6.学生练习 选取3~5个本章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二)工程燃烧计算(17学时) 1.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基本计算。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燃烧空气量、烟气量、温度的相关计算。

燃烧学总复习 题

燃烧 1、着火是指: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 2、热自燃孕育期即为着火延迟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可燃物质由可以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更确切的是在可燃物质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骤升的瞬间所需时间。 3、火焰传播是指:当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一层的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的现象。 4、燃烧温度:燃料在炉内实际燃烧后烟气所达到的温度(有散热),它是在边燃烧边传热的情况下烟气达到的温度,在高度方向和炉膛截面的不同处,其燃烧温度是不相同的;此外还与燃烧完全程度及燃料是否热解有关。 5、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 6、理论发热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燃料和空气均不预热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时,炉内烟气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理论发热温度只和燃料性质有关,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 7、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体,属于同相燃烧。 8、异相燃烧:燃料和氧化的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异相燃烧。 9、动力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小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扩散性能远远超过化学反应性能,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性能,而与扩散性能无关。此时,扩散性能很强,燃料表面有足够的氧气,阻碍燃烧的是不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如预先混合好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燃烧过程、层燃炉尾部燃烬区的燃烧过程、细小颗粒煤粉的燃烧过程和煤粉炉尾部的燃烧等,即动力燃烧不只在气体燃料燃烧时才存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空间的压力、温度、反应物质浓度有关。对于锅炉的实际燃烧,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炉内温度,炉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 10、扩散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大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化学反应性能远远超过扩散性能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扩散性能,而与化学反应能力无关,化学反应能力很强,只要氧气扩散到燃料表面,就能立即燃烧掉,阻碍燃烧的是氧气供给不足。如气体燃料与空气分别由两个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和大颗粒煤的燃烧过程。对于扩散燃烧,对其燃烧进行强化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其次是提高二者的温度等。 11、何为阿累尼乌斯定律?何为活化能E?活化能与何因素有关?

燃烧学题库简答题

1 硫在煤中的几种存在形式为什么是有害成分熔点与酸度的关系。 答:三种,1有机硫,来自母体,与煤成化和状态,均匀分布。2 黄铁矿硫与铁结合在一起,主要成分,硫化铁。3硫酸盐硫以各种硫酸盐的形式存在杂质中。有害成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大气污染。在加热炉中造成金属的氧化和脱碳,在锅炉中引起锅炉换热面的腐蚀。焦炭还能影响生铁和钢的质量。酸性程度高的灰分,熔点较高。 曼彻斯特的红> 22:03:42 2 说明煤灰分的定义,怎样确定灰分的熔点和酸度 答: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碳酸盐粘土矿物及微量稀土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一些固体残留物。熔点:灰分式样软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温度作为灰分的熔点。(三角锥软化到半球)。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比作为灰分的酸度。 3、何为煤的半工业分析、全工业分析。分析方法及意义 煤的半工业分析是将一定质量的煤加热到110℃使其水分蒸发,以测出水分的含量,再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850℃,并测出挥发分的含量,然后通以空气是固定碳全部燃烧,以测出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 全工业分析是在办工业分析的基础上加上煤中S的含量,与煤的发热值的测定的煤的工业分析。 4 集中表述煤的化学组成有几种方法表示。有什么实际意义, 应用成分:C H O N P S灰分A 水分W七种组分所组成,包括全组分在内的成分,习惯上把她叫做应用基,上述各组分在应用基中的质量百分数叫做燃料的应用成分。干燥成分:不含水分的干燥基中的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燃料的化学成分。可燃成分:C H O N S五种元素在可燃基中的百分含量来表示燃料的成分。 5 工业炉使用气体燃料与固、液体相比有哪些优点 1,在各种染料中,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最容易控制,也最容易实现自动调节2,气体燃料可以进行高温预热,因此可以利用低热值燃料来获得较高的燃烧温度并有利于节约燃料降低燃烧。3没有炉灰,固体废弃物。 6燃烧计算中需已知那些条件主要确定那几个参数 答:条件:(1)燃料完全燃烧,不考虑热分解2气体体积均指标况下体积3元素的公斤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