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基础篇

1、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概述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端,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两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路之冲,当港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埌的城市,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到桂林240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与南北向穿越的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是中原和华北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湘西南门”,是我国华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明显的东西南北辐射功能。

永州市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由相对独立的冷水滩区和零陵区组成,两区相隔17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相连,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湘江环抱着这座已建成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各城,悠悠不息地向北流去。它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陶瓷工业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创中华文明道德之源、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无一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战略构想,把永州建设为风景秀丽、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二区中重点建设湘江西岸,形成沿湘江东西延伸式跨江的发展。需对湘江西岸进行高标准,有效地城市规划,提升湘江的整体环境品质,提升永州市成为生态化园林城市。

1.2规范范围

规范区域位于湘江西岸,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南区域。南起城南大道曲河二桥,北至舜皇大道上宋家洲大桥,全长约5.5公里,从江边向西宽约150米至300米,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2、场地现状条件

2.1气候条件

永州市属亚热带温润地区,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冬多旱,暑热期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7.0℃。年平均降水量1484.9mm,年最大降水量1937.6mm,最小降水量950mm。

永州市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以偏北风为主,历年最大风向为东北向,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623.12小时,年平均无霜日为287天,霜雨冰冻期较短。

2.2地形地貌

规划范围内呈自然河滩地貌。大部分滨江用地为滩涂、农田、菜地、林地、村庄、山体等,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同类用地面积较小,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相互交错,缺少统一规划,呈现典型的散落无序村镇特征,为“城中村”现状。

2.3水文水利条件

湘江是永州境内最大的过境河,在永州境内全长223km,流域面积21491km2。湘江在芝山萍岛纳潇水后,经老埠头,邓家铺,蔡市进入冷水滩区域中心,流经市区境内长度39.07km,流经中心城区13.0km,河宽250m——40m,椐老埠头水文沿近期实测资料显示:最大年平均流量为928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314m3/s,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4700m3/s,最枯流量23.8m3/s,历年最高水位99.92m(潇湘电站)、最低水位88.15m(潇湘电站)。城市二十年一遇,设防洪水位为102m,设计常水位为97.0m。

沿江防洪堤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局部正在建设中。

2.4水文工程地质

在规划区域内,湘江沿岸为冲积土平原区,陆相泥质粉砂岩丘陵区,碳酸盐岩丘陵区,海相碎屑岩丘陵区四个工程地质区。

区内不良地质现象,如崩塌和滑坡的规模不大,仅对局部造成影响。水土流失中线装流水冲刷仅发生在江岸港溪,河沟等有地表水流地带。

规划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占地下水量80%,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

孔隙水占20%。湘江沿岸的宽缓冲沟中,基本为潜水,由下部的沙砾石和中、粗砂层构成含水层,地下水丰富。

2.5交通系统

在规划范围内,已有3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宋家洲大桥,曲河大桥、曲河二桥,满足现有城市东西岸的交通联系要求。在此次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按景观桥的要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湘江西路宽60m,从北至南贯穿整个规划区域,已局部进行建设施工。所以,在规划范围内未有完整的滨江道路系统,沿江通行主要依靠村庄内部道路,仍有部分沿江地区机动车无法到达。

第二部分规划篇

1、规划前提条件

1.1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永州市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人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通过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提升湘江的环境品质,塑造一流城市形象和品味,同时在满足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塑造城市景观核心和生活趣味中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

在保护自然生态的条件下,规划、修整江滩的环境,配合永州城市规划,适应湘江西侧的城市功能,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沿路地段的经济价值。

追溯历史,怀念故人,重塑和再现传颂了千余年的良臣名将、文人贤士的生平事迹和墨宝,教育后人,以激励后人。

1.2规划宗旨:

第一、生态优生原则——在满足功能使用前提下,尽少干扰自然状态,努力减少人工化景观;

第二、安全性原则——满足防洪要求,增设水利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滨水开放空间;

第三、经济性原则——引入优质、优雅、休闲的商业项目,开辟各类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提升滨江风光带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提升路西地段的城市功能经济价值。注意分期建设,分期投入和早投入早产出的规划设计。尽量选择本地的建材和物料,以减少投资;

第四、与城市规划协调原则——配合湘江西路西侧区域的规划定位功能,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以人为本、聚集人气、营造绿地、景观经济氛围。

4、规划依据:

(1)“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版);

(2)“湘江西路”道路设计总平面图;

(3)“湘江西路”防洪堤设计方案平面图;

(4)“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

(7)国家,湖南省及永州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5、游人容量估算:

为对滨江风光带内的各项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面积提供设施依据,特在规划前期对风光带内的游人容量进行估算。

1.5.1容量计算标准

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风光带因沿江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自然植被状况,可将其视为市级公园(或称滨江公园)进行总体游人容量的计算。而滨江公园内的各景区,景点,则按小型游园进行游人容量的计算。具体如下:

(1)公园总体游人容量计算:人均占地60平方米。

(2)景区景点游人容量计算:人均占地30平方米。

1.5.2游人容量估算:

公园游人容量=公园用地总面积/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m2/60m2= 人整个风光带和同时容纳游人的需要。

2、功能定位:

生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滨江花园,是城市的绿色景廊。

文化:是传承彰显永州历史、人文、风格、文明的最佳舞台,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魅力:是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最佳去处,是城市现代、时尚、文明生活的新亮点。

3、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特色:

3.1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布局结构为:一线绿色基底,三大功能分段,四个特色景区,九个景观节点。简称“一线串起三大段、四景区、九景点”,象一串明珠镶嵌在清翠碧波、悠悠北去的湘江旁。

3.1.1一线绿:以自然和搭配的植被作为景观规划的基调,由南向北一线铺开,优化现有江滩生态环境。

3.1.2三大段:将整个5.5公里长的规划区域,配合湘江西路西侧的城市规划功能用地分为南、中、北三段。在自然基底上叠加不同的现代化人工设施和景观建筑。

(1)南段:从曲河二桥至曲河大桥长约2.0公里。配合路西侧城市规划和新经济和居住中心,规划成现代都市时尚、文明生活体验区。市民和游客可从中体会到城市丰富多彩,快节奏的时尚生态文化内涵。

(2)中段:从南甸路口至曲河桥,约1.0公里,路西侧为已建成的长丰工业园区,是一段相对安静,居民较少的地区,规划彰显历史文化,怀古瞻仰的学习旅游体验区。

(3)北段:从南甸路口至宋家洲大桥匝道,长约2.5公里。匹配路西侧的旅游商业和商住功能,规划为民俗、民风的旅游观光体验区。为全空间开放的,以旅游商业为主的游览风光区。

3.1.3四景区:带有特色的四个景区分别规划在三大功能分段内。

(1)“都市客厅”主题景区:位于湘江西路和兴村路交叉口处的滨江风光带规划在南段功能分段内。主题定位为:聚会、演出、观光、商场、餐饮、娱乐为一体,具有“居家客厅”所有功能的现代新颖建筑,广场和舞台等设施。

(2)历史文化纪念景区:设计以再现历朝历代的事件、人物、文化为主题的,供后人学习瞻仰的怀古纪念景区。采用雕塑,景观小品为重笔重绘“柳文化”,在清水湖入江处的洲头上规划了“柳侯园”和“柳侯阁”。

庭园建筑配以高科技声、光、电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以上一段以吸引市民和游客观瞻,学习和思故。相应起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游览的多重功能。规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区内。(3)“親水湖”親水特色景区:利用“親水湖”内湖的山水相依特色地理位置,以规划各类親水活动内容为主题。为市民,游客创造全开放式水上活动的游览区。规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分段内。

(4)都市村寨特色旅游景区:利用河滩自然生态湿地和地形变化,营造城市中的村寨和田园风光,让生活在高密度、高节奏、烦躁环境中的居民、游客尽情地体验悠静的,特色的村寨农村生活气息。为一开放式旅游商业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规划布置在北段功能分段内。3.1.4九景点:在配合和连系四个特色景区,规划了九个景观节点,各个景观节点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它们是:“趣乐园”、“颐乐园”、“繁花四季”、“四季花林”、“民俗商业小街”、“渔人码头”、“十二姓瑶寨”、“田园风光”、“绿色景廊”。

4、交通系统规划

风光带内交通主要由湘江西路、防洪堤堤顶路、电瓶车道、滨水自行车道、滨水步道和水上游览航道组成。

4.1交通组织:

机动车通行依托湘江西路,为不干扰景区游览效果,景区内设置机动车道。在湘江西路上,各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东西向短距离的小型机动车道,宽4m~6 m,共11处,满足停车。景区管理,维修和商业经营,消防救护等功能要求。在风光带中段和南段,依靠防洪堤堤顶(宽3m),全线设计了电瓶车,自行车道,可到达各景点。另在各景区内设计了滨江步道、亲水木栈道,流畅的园路等多种步行方式,宽2m~2.5m。用桥、汀步、叠石、亲水栈桥多种形式连接各景观区和景点。在各景区进出入口处和滨江道上均设置了供轮椅通行的坡道,方便残疾市民、游客游览活动。

4.2停车设施:

机动车停车场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设置在主题景区的进出口位置,为可停放15辆至40辆机动车的小型停车场,共8处。整个风光带约有240个车位供停放。在主题景区进出口处设置9处电瓶车服务站台,可随上随下。机动车停车场旁均规划了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点。

4.3水上游览线路组织:

分外江,内湖两条线路。

沿江各景区、景点都设置了游船码头,共11处。游船停靠,游客上下。“渔人码头”为游客游船集中停靠点。“亲水湖”景区中组织了脚踏风轮船、舢板船、竹筏的游览线路,设置了船坞,码头和管理用房。

4.4“親水湖”和“风雨宋洲桥”

湘江西路跨越清水湖,规划设置了“亲水桥”。长约200m,宽40m,采用传统的中国连拱

券式八孔汉白玉拱桥。

宋洲桥是连系江中宋家洲的交通枢纽。已建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桥墩。规划按景观桥要求与周围景点建筑风格相协调为原则,桥体采用木质侗寨风雨桥形式。

4.5游览线路的组织

4.5.1陆路游览线路

依托湘江西路,建立各景区,景点间的陆路交通联系。南段功能分区中,将堤顶路规划成为城市滨江景观道,可方便进入各景区。

依托滨水的自行车道和休闲步道形成连续的游览线,联系各景区。

4.5.2水上游览线路

风光带各景区设置了游船停靠码头和船坞。沿湘江已可形成本规划区域内湘江水上游览线路。与陆上线路并举可构成城市旅游交通体系。

建议永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组织往返零陵区和冷水滩区的水上游览项目。全程约50公里。荟萃了潇湘美景之精华,串自然、人文及现代城市景观为一线,交织成一幅山、水、洲、城有相同构的“百里画廊”,是一条有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旅游线路。

5、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将风光带内景观分为建筑景观,小品景观和植物景观三类,并建立起风光带内景观与湘江西路西侧城市建筑景观间的景观视线联系。

5.1建筑景观规划

因功能的需要,建设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建筑和展览建筑,这些建筑形式与风格不仅满足南方建筑的要求,更符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地域文化特征。南段景区分区采用现代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形式。中段、北段景观分区采用南方传统建筑风格和少数民族建筑形式。

5.2小品景观规划

风光带景区内建筑小品,如商亭、公共厕所、指示牌、桌椅、园灯、垃圾桶等。采用当地景观文化特征为元素创造,可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给游人留下难忘的景观印象。

5.3植物景观规划

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生长的植物,大面积种植。采用强化、搭配、组织种植的景观手法,配合景区的主题特色。达到衬托景区、景点的目的。可做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并烘托景区的自然景观绿色氛围。

5.4景观视线规划

5.4.1景观焦点

规划在各景区中设置制高点的建筑和标志物为景观焦点,给人以近中是远,小中是大的空间感受。在组织高低错落的风景界面,给人以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受。如登高至景观焦点上,则可到远观的山峦河川,俯瞰大地园景,一饱眼福。

5.4.2视觉走廊

在重要的景观焦点和特色景区间建立视觉走廊。在视觉走廊上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形态和错位,并设立专门的观景平台,营造“处处有景,景景相通”的视觉空间环境。

5.4.3景观界面

景观界面是指风光带沿江景区空间轮廊线和景区与路西侧城市建筑叠加的空间轮廊线。在规划中均注意到景观界面主景与次景,前景与背景,实景与虚景的配合和协调。利用地形注意配置建筑和植物的体量和长度,创造仿自然的曲线、和谐、均衡之美。

6、绿地系统规划

6.1绿地规划原则

6.1.1现状保留和优化提升相结合。对现状植被进行充分的保留和利用,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和韵味的植物群落。如凤尾竹、桂树、榕树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绿化规划与功能相结构的相关要求,改善植被群落组合结构。快速建立以乔木为主干的植物生态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种植。

6.1.2适地适树与搭配方式相结合

以乡土树种,草本植物为主,采用合理搭配手法,适当引进外地植物物种,可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效果。

6.1.3功能需要与种植方式相结合

利用植物围合空间,界定活动场地,与各种活动功能相匹配。

6.1.4特色景点与特色植物相结合

根据规划区段的要求,结合景点和景区的主题和设计要求,布置观赏性强,实用性和生态性兼顾,季节性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6.2绿化功能分区

将风光带规划划分为六个绿化功能分区:

(1)道路绿化区:主要指沿湘江西路东侧和堤顶滨江路的绿化种植行道树。

(2)停车场绿化区:种植周围高密度行道树和停车位间遮阴树,建设生态林下停车场。(3)保护绿化区:沿湘江西路人行道东侧建造生态防护带。在自然生态的江滩中种植水生植物,保护江滩,减少水土流失。

(4)基础绿化区:沿湘江一线,景区,景点之间大面积种植草本植物和铺种草皮,形成良好的绿化基底。

(5)特色景点绿化区:如供观赏的花地、花林,种植随季节变化,观赏性强的灌木,草本植物,营造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区。

(6)湿地植物绿化区:在北、中段功能分区的规划水体和自然滩地中进行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栽植,营造生态湿地景观丰富,沿江,沿湖的主面景观。

6.3绿化种植设计:是“贺江两岸一期规划”P7

7、岸线规划

7.1护岸型式

根据风光带内湘江现代河岸的特点及规划要达到的景观效果,拟采用四种护岸形式。7.1.1浆砌石挡墙式护岸:在规划分区南段,按防洪堤设计要求建造。规划在斜坡外侧种植爬藤类植物,营造立体绿化。

7.1.2种植缓坡式护岸:在规划分区中段、北段、岸坡呈缓坡地段,种植水生植物,竹林,草皮等进行护岸。

7.1.3阶梯式缓坡护岸:沿岸线开挖、夯坡、砌石,建造阶梯式岸坡,再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护岸。

7.1.4石茏斜坡式护岸:对现状河道冲刷凹岸河较陡地段,沿堤岸铺设石茏,石茏上覆土种植根系发达的草灌木,防冲刷,稳定边坡。

7.2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主要设置在北段景区内。亲水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外色木材,石材制作,较常水位高出50公分,并设置栏杆,防洪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7.3码头

为满足水上观光和亲水要求,规划沿江,沿湖设置游船码头和下水码头。沿江共设置了11处码头。游船码头较常水位97m高0.5~1m。“渔人码头”为游船集中停靠码头,标高为100m。码头平台面积由50~120m2,防止洪水时淹没。码头按水道航运要求设置,设置栏杆,洪水警示牌,消防设施等。下水码头设置在缓坡式护岸河浅水滩江,湖处,设置浆砌块石和钢筋混凝土台阶直伸入常水位97m以下。

8、竖向规划

8.1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随破就势,保持原有自然地形风貌;

(2)以人为本,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和安全;

(3)经济性原则。减少土石方量,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

(4)功能性原则。满足场地排水,防洪要求,保证重要景区建筑在城市设防洪水位以上。

8.2规划措施

(1)滨水步道利用自然岸坡地形,滨水栈桥,栈道与江底、湖底的高差小于1.2m。(2)滨水步道,自行车道规划纵坡随坡就势,在大于2.5%时进行人工修坡。

(3)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外,应与相邻自行车道、步道,建筑物衔接,较少设置台阶。广场坡度1%~0.5%。

(4)建筑物竖向设计应在防洪水位以上0.15m~0.30m。

9、保洁设施规划

9.1环卫保洁设施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便于和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

(2)满足防洪要求,以免扩大污染程度。

9.2环卫保洁设施规划措施

(1)设施的建筑布局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每隔50m设置垃圾桶,每隔200m或每个景区边设置垃圾收集点。每个景点布置公厕一座,但保证二个公厕间距小于800m。每50m范围内设置清洁用水龙头一座。

(2)环卫保洁由环卫部门进行例行保洁工作。日常保洁工作应定期、定时集中和清理垃圾。应急保洁应在洪水退水后,在第一时间内清理景区,以更修缮、整理,使景区早日恢复使用。

10、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10.1规划布局原则

以满足市民、游客基本需要和服务半径为原则,提供配套服务设施和合理布点。

10.2配套设施类型

配套设施是组成风光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以下四部分:

(1)游憩设施:雕塑、座椅、花坛、休息亭廊、水池、码头、亲水平台、广场、活动场地等;

(2)服务设施:商亭、餐饮店、报刊亭、茶座、摄影部等;

(3)公共设施:标识牌、解说牌、广告牌、公共厕所、电话亭、饮水器、垃圾桶;

(4)管理设施:管理办公室、治安机构、垃圾站、变电室、水泵房等。

10.3配套设施布点

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和规划范围内设置要求,设定配套服务设施规模,数量和布置,具体详见下表:

11、规划指示体系:

表一:规划用地平衡表

表二: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2、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3、建设投资估算

14、分期建设规划

14.1分期建设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先行建设湘江西路和防洪堤,提高滨江风光带建设的可达性。建设生态堤岸系统,完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风光带建设的可行性。

(2)生态保育与绿化先行原则: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按规划要求,完善风光带的绿色基底。(3)突出重点和亮点的原则:线建设特色主题景区再建设景点。配合湘江西路西侧城市建设的步骤,安排景区的建设顺序。

15.2先期建设项目

(1)基础绿化工程:利用现状植物外,补充植被空白和稀少处,进行大规模种植造林。(2)按防洪堤的要求尽快建设宋家洲大桥匝道至南甸路口的湘江西路。沿续长丰工业园以北湘江西路。

(3)重点景区建设:先期建设“都市客厅”、“趣乐园”、“颐乐园”景区和亲水湖景区。第三部分设计篇

1、特色景区详细设计

1.1“都市客厅”主题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湘江西路南端,与丰泰交叉口南侧江岸。按“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规划为“城市广场”。路西侧和丰泰路南北,城市规划功能为商住区,商业和居住大片集中用地。因此,规划设计了具有现代、时尚城市生活气息的、具备综合性城市广场的各种使用功能的,象似“居家客厅”的主题景区。

(2)构思来源

适应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城区城市发展,经济繁荣的需要,呼应湘江西路西侧沿街的商业氛围,满足周边休闲、娱乐、健身的要求。

(3)功能定位

“都市客厅”主题景区是具有多功能空间的城市活动中心,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聚会、演出、宣传、节日联欢、运动、商业、餐饮、娱乐和观光等综合性功能的城市性广场。(4)总体布局

景区面积:规划布局分四大功能局:入口前广场、商业区、下沉式演出广场区和“都市客厅”区。四大功能由西向东,由路边步步走近江岸的布局。

入口广场正对着丰泰路,起到导引性作用,也可让从湘江西路西侧地面和地下通道进入广场的游客暂时歇息时浏览“都市客厅”景区的全貌。采用现代、新颖、弧线钢架结构外形的三层建筑,共有十二栋,双环曲线形排列在入口广场东侧,栋栋之间留有6m宽的通道为游客提供餐饮、酒吧、文化娱乐等商业性服务,聚集人气,提升商业气氛。可引导游客进入下沉式演出广场。

下沉式演出广场呈丰圆弧形,共设置十二排台阶式看台坐凳,面积为m2,下沉式高度为m,可容纳观众人。演出舞台观景平台和景观塔为一组建筑,按城市标志性建筑进行规划

设计。舞台进深18m,宽40m,可进行大型演出。景观塔和观景平台矗立于水中。在观景平台上可临江眺望,赏心悦目。平台下层建筑可展览、聚会、会议和各种内容的文化活动使用,可适透过幕墙玻璃观望江景,建筑面积为1600m2。观景塔18层高m,玻璃幕墙做围护构造的四方形钢结构螺转式上升的玻璃塔。入夜,在景观灯的照射下,整座塔身流光四溢,璀璨夺目,与观景平台组合成一道亮丽的美景,给游人留下惊叹和深刻的记忆。观景塔以景观制高点引领着整个风光带景观逐一展现。观景塔可供电视,通讯、眺望、观光、游览和作为商业写字楼、管理用房使用。

(5)规划用地平衡表

(6)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2历史文化纪念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长丰工业园地段,湘江西路东侧至岸边。景区长m,面积m2。此地段呈狭长面窄地形,地势平坦。为营造怀念和学习的氛围,选择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附近,相对居民少,商业气氛较淡,环境相对较安静的区域规划怀古纪念为主题的景区。

(2)构思来源

为永州市无处不在的历史文脉,历史人脉的涌现所启迪看,感动看。

(3)功能定位

传承历史,彰显文化。

采用景观规划,造园的手法再现国之瑰宝的永州古文化、再现历朝历代永州辈出的良臣名将和他们的爱国精神。英雄气概以教育后人。

(4)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分五大功能分区:景观绿廊南入口区、怀古纪念区、缓冲区、书碑文化区和景观绿廊北入口区。采用现代景园的造景手法规划怀古纪念广场。采用硬地铺装,人物塑像、建筑小道、浮雕景墙、植物配植等进行规划设计。采用传统的中国景园的造景手法规划“书碑长廊”的书碑文化区。放置迂回曲折的连廊,联系形式各异的楼、台、亭、阁,营造形式丰富的小庭院。创造移步景异的景观效果,吸引游客观赏、学习永州文化的精髓——“柳文化”、“草书文化”、“崖碑文化”和“女书文化”等等。在怀古纪念区和书碑文化区之间,规划了“四季花林”景点。观赏性强的疏林、花坛、花名等,游客游览怀古纪念区和书碑文化区后肃穆心情得到缓解和释放。

在此景区内,堤顶路、滨水步道沿湘江一线布置,贯通各景点。在南北入口景观绿廊处设置游船码头。

(5)规划用地平衡表

(6)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1.3“親水湖”親水活动景区

(1)选址依据

利用天然内湖——清水湖依山傍水的自然生态美景。作湖堤整理、挖湖堆丘、架桥铺路,提升親水湖的环境质量。

(2)构思来源

源自在湘江西路上眺望親水湖的自然生态湖景可以开发、规划,使它展现自然山水之美。(3)功能定位

为市民、游客营造全天然、全生态、全开放式的親水活动,游览景区。

(4)规划布局

设湖岸设置游览设施:“百舸飞渡”、“水舞广场”、“水喷泉”、“渔歌唱晚”、“凤竹叠翠”、“峰林浮水”、“九曲廊桥”、“親水泳池”、“揽景阁”、“親水平台”、“向水栈桥”等景点。沿湖岸设置滨水步道和三处游船码头。利用“九曲廊桥”和“親水桥”连系南、北两岸,营造出人在湖岸行,船水中游的画面。

沿湖岸水池广种凤尾竹、水杉、广玉兰、榕树,形成水中森林的特色景观。“親水湖”景区内根据各分区功能的不同,种植高矮、疏密不同、植物种类多样化的园林区和观赏区,以丰富湖区景观。

1.4都市村寨特色旅游景区

(1)选址依据

选址位于宋家洲大桥匝道南侧。江面较窄,东向面对宋家洲。自然植被茂盛。原地段中分散座落着渔村和分布着等地。河叉,港湾较多,水位平稳。景区长m,面积m2。

(2)构思来源

利用地段“渔农并举”的原现状功能,建设城市中的村寨。意在改变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生活状态和节奏,去农村,走梯田、进农舍,享受片刻的,别样的生活情趣。

(3)功能定位

打造瑶族村寨,梯田和菜地、果园。营造城市中的“农家乐”,开辟民俗、民风旅游体验区。

(4)规划布局

景区中规划了“十二姓瑶寨”、“农家乐”、“梯田风光”和“硕果园”等游览景点和设施。

利用河滩自然缓坡和湿地,整理河叉、叠石挡水、架桥铺路,模仿瑶族建筑风格,依势傍水、高低错落地建造十二栋瑶族民居“半边楼”,以瑶族居多的十二姓命名各“农家乐”。村寨中设置小广场、望楼、连廊、踏步,用迂回曲折的条石路相连,或掩或收,步移景异。在村寨的前后左右开辟果树园和菜园。随着季节选择,搭配果树品种,四季都有花赏和果实收获,为城市的“农家乐”更添情趣。

2、规划设计特点

在“渔人码头”景点中规划了田螺广场、侯船厅、码头平台、渔归广场和垂钓栈桥等设施性景点。作为江上游览线路中游船集中停靠站。

2.1“路堤合一”

规划中自“親水湖”景区以北采用“路堤合一”的规划布局,将湘江西路按防洪堤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路面标准不变,留有自然河滩湿地,保持它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留给城市,留给市民,也可减小风光带的建设投入,节约投资。

2.2“随波逐浪”

规划功能布局的形式、顺序、内容随“湘水北去”,有张有弛。呈波浪形,由南向北而变化着排列。南端规划“都市客厅”,采用现代化城市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设计风格,向北规划了“书碑长廊”“商业小街”就渐变地转向采用中国传统造园设计思想、手法,选择传统建筑风格进行景观设计。由大尺度,大空间,简约明快的设计手法,配以现代高科技的辅助设施进行转向创作小尺度,小空间围合,精巧细腻的中国园林,绿化庭园。使整个规划设计既有时尚豪迈气概,又有精细雕酌之功。

2.3“城市象征”

规划创作了高矗入云的,通身晶莹剔透的高100m钢结构四方塔式建筑,外形现代,新颖,具有吸引力。作为功能分区南段景区的制高点,正对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丰泰路和南北侧大片居住商业区。因其为制高点建筑,江对岸冷水滩主城区大范围内都能眺望到它的光彩。影响范围大,规划设计中确定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2.4“地下通道”的设置

湘江西路为城市西区主要南北向的沿江主干道,通行车辆较多,而风光带的主要景区、景点都在路东侧。为避免人车交叉,避免事故,在丰泰路、南甸路、仁湾路上两侧设置地下通道。

2.5“水利工程”的设置

为保持“親水湖”的水位平稳,水质优良,在内湖的东西进出口处规划设置节制闸。闸体设计注重优化、美化,使它能溶入景观环境中。

2.6“渗透,不可渗透岸坡”设计

可渗透岸坡利用自然生态河滩,处于功能分区中。“路堤合一”地段,采用种植缓坡护岸河石茏斜坡护岸。在规划功能分区南段,处于河道冲刷坍塌处,做不可渗透岸坡。采用砌块不可挡土墙式,钢筋混凝土阶梯式护岸。

2.7“张弛结合”

在各景点间以“繁华四季”、“四季花林”和“景观绿廊”相衔接。考虑人体对景观环境的合理接受能力,视觉的胜利特征,游览景区、景点后,可以在美色花海中,绿林长廊中得到缓解和释放,以保持游览的兴趣性和愉悦性。

修建性详细规划收费

修建性详细规划收费 1 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收费为8000~15000元/公顷,基价7万元。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地段提高25%收费。 2 公共中心地区详细规划收费为12000~15000元/公顷,基价10万元,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地段提高25%收费。 3 城市设计收费12000~15000元/公顷,基价10万元,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地段提高25%收费。 4 景观规划收费为15000~18000元/公顷,基价10万元。 5 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收费8000~10000元/公顷,基价10万元。 6 新区详细规划收费5000元/公顷,基价7万元。 7 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收费为20000~25000元/公顷,基价10万元。 8 公园与绿地详细规划收费为6000~8000元/公顷,基价为6万元。专类公园乘系数1.2~2.0。绿地设计收费为工程总造价的4%~7% 建筑设计收费参照标准 一、住宅类收费 1. 按费率收费,为概算投资造价 2.0~ 3.0%收取。 2. 按面积收费则分类如下:(上限为采暖地区) 3. 多层住宅(含六跃七跃层):方案:3元/M2 2.5~5元/M2 扩初:7~12元/M2 施工图:16~25

元/M2 4. 小高层住宅(八~十一层,含十一跃十二跃层)4.5 方案: 4.5元/M2 3.5~8元/M2 扩初:10~16元/M2 施工图:22~32元/M2 5. 高层住宅(十二~三十层)方案:6元/M2 5~10元/M2 扩初:14~19元/M2 施工图:30~38元/M2 6.超高层住宅(三十层以上)方案: 8元/M2起扩初:17元/M2起施工图: 38元/M2起 7. 别墅方案:12元/M2 8~20元/M2 扩初:20~40元/M2 施工图:40~80元/M2 说明:1.上述取费中扩初和施工图均为全过程收费。2.上述取费已考虑一定的经验套用率,3.通常按小区规模作如下调整:总建筑面积<5万M2,系数为1.2; 5万M2<总建筑面积<20万M2, 系数为1.0; 总建筑面积>20万M2, 系数为0.95. 4.单栋或数栋别墅的收费单独另定。5.上述费用未包含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收费,6.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按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收费执行。7.上述费用未包含总图费用,8.室外总体造价通常为建安总造价的5%~10%,9.总图费用通常取室外总体造价的2%~3%。 10.地下室及人防,普通地下室设计取费按35元/M2,人防地下室设计取费按45元/M2 11.独立地下车库,设计取费35~45元/M2。

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

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指导思想 在布局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对自然和人工所形成的环境体系和村庄空间秩序的艺术设计规划,给村民创造一个尺度宜人,空间舒适的形态,同时通过对标志性建筑和空间的精心设计增强地域的可识别性,形成牧业村独有的景观风貌。 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林、资源条件以体现自然的山水村庄为特色,减少人为加工制造;同时在村庄中布置适当的点式绿地,与主要道路交叉口及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一起形成主要的景观节点,再通过道路联系形成视觉通廊,使整个规划区的景观体系更加完整,效果更具立体感及动感。 2.景观风貌整体构架 以公路为主体构成景观设计轴线,河流为纽带,组成山、水、村相融的特色景观。建设区内景观结构主要是明确建筑高度、景观走廊、节点和地标等内容。 3.景观风貌整治规划 3.1景观风貌整治规划分类 在调查建筑风貌中,整体建筑质量较好,按质量调查可分为两类 一类建筑:近几年修建的建筑,质量较好,满足使用要求,但风格各异,需按统一风格进行整治,这类建筑属保留整治建筑。

二类建筑:这类建筑质量较好,但附属设施、院落.建筑造型等.与整体不协调,需局部改造整治。 3.1建筑的整治分类与更新方式 根据建筑质量、风貌、层数以及建筑所处的不同地段要求建筑的高低错落而进行整治,其方式分为保留修缮、局部整治、两个类别: 保留修缮 在不影响功能布局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符合规划要求的近期建筑,予以保留,对立面进行整治,使之符合统一风貌要求。 局部整治 一是安置区建筑,由于其修建较长、建筑造型单一等原因,需翻新墙面,局部修复,丰富造型,统一风格,但基本功能不变。 二是散落安置区农牧宅的附属建筑太破旧,实行整体保留局部拆除重建的办法,改善居住条件及建筑形象,统一风格。 建筑整治措施分为三类 整治措施一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供学习参考)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供学习参考) 在现行旅游规划体系中,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旅游区规划体系中最具体、最细致的一个层次,是联系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旅游区规划体系中对规划深度和具体内容较难把握的一个规划阶段。按照现行《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个部分。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其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 (1)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2)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三、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 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痪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 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 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赔偿搬迁方案; 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 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 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 9、编制文本说明 10、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评审; 11、报规划主管部审批;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季节性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详解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合肥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季节性施工组织机构 四、季节性施工部署 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六、物资保证措施 七、冬季环保、安全措施 八、冬季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九、灾害天气预警系统及针对措施

季节性施工专项施工方案(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冬季防寒) 一、工程概况

二、合肥地区的气候特征 根据往年的气候现象,合肥地区的基本年季节性分以下几类。 1、春季:自每年的三月~五月;此段时间内非常适合施工阶段,此季节内雨量偏少,但应注意风力的存在。 2、夏季:自每年的六月~八月;此季节内雨量偏大,尤其在霉雨季节(霉雨季节一般在六、七月)此段时间内经常出现阴雨绵绵,给施工阶段带来较大困难;另夏季偶尔出现雷雨大风天气,造成施工时须进入停工状态。 3、秋季:自每年的九月~十一月,此段时间内非常适合施工阶段,此季节

内雨量偏少,天气比较干燥,但此段季节内偶尔出现大风降温的天气。在此季节内施工应增强防火意识与大风的防范。 4、冬季:自每年的十二月~二月;此季节内雨量偏中,天气比较恶劣,经常性出现雨雪天气;此段时间不宜适合施工阶段。 三、季节性施工组织机构 一).季节性施工领导小组 本工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李耀军的指导下,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项目部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安全负责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区间施工部署及监控实施。 组长:朱剑 副组长:张华 组员:蒋能伟许金良张伟王道军王俊生各班组长二).领导小组职责 1)、为贯彻传达业主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指示及要求,领导及部署本标段的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指挥救灾抢险、灾后恢复工作。 2)、紧急情况下安排专人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联系,取得相关信息和按统一要求做好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的准备工作。 3)、收集天气情况信息,必要时应与无锡市气象局进行联系,查询气温、汛情、台风情况。 4)、召集各作业班组召开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工作。 5)、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并负责天气预报的收听和发布,并做好记录,把

最新旅游规划成果大纲汇编

旅游规划成果大纲

目录第一章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 第一节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二节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三节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旅游区规划相关规范 第三章旅游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详细)第一节前期资料分析 第二节相关图纸要求 第四章旅游类规划成果文本基础框架(规划说明书)第一节前期分析 第二节规划设计 第三节深化设计 第四节保障实施

第一章旅游区规划层次与成果要求要求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一节旅游区总体规划 1 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3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4 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 4.1 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4.2 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4.3 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4 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4.5 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4.6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4.7 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4.8 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4.9 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4.10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4.11 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4.12 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4.13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5 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5.1 规划文本。 5.2 图件,包括旅游区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5.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 5.4 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第二节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旅游景区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深度

旅游景区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在现行旅游规划体系中,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旅游区规划体系中最具体、最细致的一个层次,是联系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旅游区规划体系中对规划深度和具体内容较难把握的一个规划阶段。按照现行《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个部分。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其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1)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2)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三、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1、成立组织机构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痪料调查;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赔偿搬迁方案; 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 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 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 9、编制文本说明

季节性专项施工方案_

宜山110kV变电站升压工程季节性专项施工方案 温州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宜山110kV变电站升压工程项目部 2015年11月

批准年 月日 审核年 月日 编写年 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原则 三、施工准备 3.1组织措施 3.2图纸准备 3.3现场准备 四、雨季专项施工方案 4.1总则 4.2准备工作 4.3专业工程施工措施 4.4安全措施 4.5雨期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五、夏季高温施工技术措施 5.1、夏季施工 5.2专业工程施工措施 5.3夏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六、冬季施工措施 6.1冬季施工 6.2专业工程施工 6.3安全措施 6.4机械操作及防冻措施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宜山110kV变电站升压工程 建设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设计单位:台州宏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监理单位: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温州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本工程为宜山110kV变电站升压工程,建设地点为苍南县宜山镇宜一村,总建筑面积为1538㎡,本工程为半户内变,站内主要建筑为一幢配电装置楼,施工范围:场地平整:所区围墙及大门、进所道路、所区道路、所区电缆沟道、消防砂箱、消防水池、事故油池;站区地基处理;所区事内外上下水管道;室内照明。建筑高度为15.2m,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等级类别丙。 二、编制原则 为保证季节性施工的顺利进行,自施工开始前夕起,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现场施工领导小组,作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力求施工点少,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 三、施工准备 3.1组织措施 成立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胡亦涵 副组长:韩宇 组员:刘斐、叶晖、汪盛丰、邵康海、林元雷 3.2图纸准备 凡进入季节性施工的工程项目,将复核施工图纸,查对其是否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如墙体的高厚比、横墙间距等有关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工程结构能否在冷状态下安全过冬等问题。 3.3现场准备 3.3.1、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 3.3.2、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及白灰膏等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3.3.3、做好冬期施工砼、砂浆及掺外加剂的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如遇雨雪天气,需将模板内(上)的冰雪打扫干净,模板内(上)难于清理的雨雪及其它杂物,可采用暖风机、吸尘器及汽油喷灯清理。最好在雨雪天气来临之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模板、钢筋工程施工操作面,尽量减少大量的清理工作。 四、雨季专项施工方案 伴随着雨季的来临,为了做好雨季施工的组织工作,保证雨季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特制定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如下:望各班组认真遵照执行。 4.1总则 4.1.1进入雨季,应提前做好雨季施工中所需各种材料、设备的储备工作。 4.1.2各班组对有针对性的雨季施工措施,应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4.1.3施工期间,施工调度要及时掌握气象情况,遇有恶劣天气,及时通知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任 务书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 计任务书 2012年01月29日

一、规划主旨: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指导下,构建健康舒适、和谐生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采用积极保护、有机更新的方法,对园区范围内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契机;改善环境品质,以提高空间品质,加强文化旅游和商业功能,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其文化和商业价值。通过规划及实施,形成开放、生态、休闲、充满历史文化特色、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观光区。 二、规划自由度: 本次项目规划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规划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在《详细规划》中,根据项目目前的进展状况,结合《概念规划》中的内容,合理布局和调整详细规划中地块范围的空间布局、绿地系统、交通组织、管线规划等,并根据业主需求对景观建筑形态和重要的节点进行设计,实现景观面的最大和组团的合理配置等要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版) (3)、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4)、《广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5)、《崇左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崇左市城市总体规划》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规划内容:修建性规划 ⑴项目用地分析 根据规划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地质地貌等特点,综合考评社区建设条件,提出用地建议。 ⑵规划原则设计 根据目前高端社区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建筑发展潮流,在充分考虑人性需求的基础上,拟定规划原则。

康乐庄园旅游渡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条件 (1) 第二章现状分析 (2) 一、用地范围 (2) 二、现状土地利用 (2) 三、现状地形分析 (2) 第三章旅游开发建设条件 (2) 一、生态山庄发展趋势 (2) 二、政策背景 (2) 三、旅游发展条件 (3) 第四章客源市场预测与环境容量估算 (4) 一、客源市场预测 (4) 二、环境容量估算 (4) 第五章规划依据、原则、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 一、规划依据 (5) 二、规划原则 (5) 三、指导思想 (6) 四、发展目标 (6) 五、客源市场定位 (6) 第六章旅游发展定位及开发主题设计 (6) 一、发展定位 (6) 二、开发主题设计 (6) 三、旅游产品开发 ............................................................................................................. 7第七章规划设计 . (7) 一、规划结构 (8) 二、规划布局 (8) 第八章道路交通与游览路线 (9) 一、道路交通 (9) 二、游线设计 (10) 第九章绿化系统规划 (10) 一、绿化规划 (10) 二、景观构成 (11) 三、水岸线规划 (11) 第十章综合管线规划 (12) 一、给水排水规划 (12) 二、电力电信规划 (12) 三、燃气供热规划 (13) 四、环卫设施规划 (14) 五、防灾减灾规划 (14) 第十一章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前言 生态农业是一项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具有观光、休闲、回归自然、民俗风情等特点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出现了对山庄、农庄经济的投资热,其中,很有影响的有北京的锦绣大地、化州龙汇庄园、顺德生态公园、番禹化龙农业大观园、深圳光明华侨农庄、廉江长青水果场等。 太谷是闻名于世的“金太谷”、“小北京”、“旱码头”、“中国的华尔街”,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同时也是酥梨、槟沙果等优质水果的主要产区,太谷饼、壶瓶枣、龟龄集、定坤丹、怡园干红干白葡萄酒在全国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以此为背景的生态旅游业已产生,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规划中康乐庄园的建成将为太谷农业经济与旅游事业结合发展增加新的亮点。山庄四面环山,依山傍水,居舍依然、良田美池、绿树成荫,是一处难得的休闲场所。山庄以注重生态、崇尚自然、回归生活为主要特色,有望成为集旅游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密切结合绿色产权农庄。当前形势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泛起,影响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当目前的这种状况得到改善,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的提高,旅游业会充满生机。在当前,建设康乐庄园不仅可以带动太谷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就业,还可以促进太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太谷过去旅游景点单一且无特色的劣势,因此,有利于稳定和扩大游客群体,推进太谷旅游新一轮的发展。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规划区位于太谷县郭堡水库上游的范村镇岳家庄村,地处榆次、榆社、太谷三县的交界处,紧临太长高速和省道榆长公路,与省会太原仅35分钟车程,距榆次常家庄院25公里;太谷县三多堂、孔祥煕故居35公里;范村圆智寺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二、自然条件 规划区所处的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8℃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6℃, 年平均降水量约458毫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175天, 象峪河,经规划区域所在的范村镇出境,为县境内第二大河,发源于太谷、榆次、和顺三县交界的八赋岭,全长63公里,流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上游有郭堡水库一座,库容2800万立方米。 规划区山地以灌木丛为主,主要由枸杞、沙棘、黄刺玫、紫丁香、酸枣、荆条类组成。灌丛中草本植物以香蒲、芦苇、白茅为主,杨、柳、榆、槐、柏、松等乔木零星分布。

季节性施工专项施工方案82807

季节性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括 本工程13#楼建筑面积地上9931.62㎡,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1~18层,建筑总高度为52.8m ;14#楼建筑面积地上9538.8㎡,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6~18层,建筑总高度为52.8m ;15#楼建筑面积地上4428.35㎡,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0层,建筑总高度为29.6m ;20#楼建筑面积地上9783.84㎡,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10~18层,建筑高度为52.8m;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6730㎡,地下一层。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砼剪力墙,抗震设防强度为7度设防,建筑结构类别为3类,防火设计分类为高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建筑耐久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二级,地下车库防水等级二级。外墙为面砖饰面,屋面为上平屋面,总工期:365天。 建筑设计概述: 本工程由烟台市容大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烟台圣凯建设工程资讯有限公司监理,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叶光洪担任项目经理,王裕正担任技术负责人。 季节性施工阶段分布 本项目工程施工工期约为壹年,在分项工程施工中受季节性的影响,合理安排各工种每道工序对工程质量和效益影响甚广。 二、雨期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1、准备工作 (1)进入雨季施工后,需及时了解近两天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大雨、雷电的气象预报,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以便提早做好预防工作。 (2)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必须切实做好思想上的教育、动员工作,有关措施要落实到班组、个人。 (3)做好现场有组织排水,对地下室空洞(指空易入水的位置)及时挡水,配备一定数量的排水泵。 (4)对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做好防潮、防雨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移动电源箱,漏电保护器装备定期检测。 2、技术措施 (1)土方工程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时,应保证现场道路畅通。道路路面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必要时应加高加固路基。道路两侧应修好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应设置涵管,以利泄水。 配备四台潜水泵抽水、排水。 填方施工中,取土、运土、铺填、压实等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及时压完已填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以河北省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 摘要: 风貌特色突出是世界上优秀城市所共有的品质,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往往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称赞的对象。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城市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历史文脉等要素的挖掘,力求打造一座屹立于京、津、保“金三角”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塑造独具特色的“风雅”之城。 关键词:景观风貌定位景观风貌控制标志建筑重点地段风貌设计 引言 城市景观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外部显现所给人的总体印象。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景观的地方特征与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景观风貌规划以现有各项规划为基础,全面分析城市现有各类资源,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为宗旨,具体而详尽地探讨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合理指导城市建设。 本文以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为例,探讨一座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塑造自身的景观风貌特色,形成富有个性魅力的空间形态。 1 “霸州”市由来 霸州市历史悠久,新石器中、晚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勤劳朴实的霸州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升息繁衍了几千年。秦属广阳郡,汉属琢郡益昌县,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置霸州,建置前此地多为水乡,当时,因此地近霸水河,又有对辽称霸之意,故称霸州。 2 区位交通 霸州市位于河北省中东部,东邻天津市,西接保定市,南邻文安县,北与廊坊市接壤。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三大城市“金三角”中心。

霸州宋辽时期可谓边 关重地,自古交通发达。 因为是南北交通之咽喉、 水运交通之要道而成为兵 家必争之地。宋人称“此 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 之机枢”,史有“帝阙下临 通万国,行人至此下燕山” 的记载。后随水量减少、洼淀淤积,内河航运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业。 如今的霸州交通条件优越,铁路线有京九铁路和津保铁路,其中京九铁路南北纵贯,霸州站为京南第一大站,是北京的南大门;津保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12国道、106国道和省道廊霸公路,构筑了霸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霸州已经成为环京津经济带上新兴的交通枢纽型城市。 3 霸州市城市建设现状 霸州市依托自身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近 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 市区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津霸铁路以南, 京九铁路以东,112国道以北,牤牛河以西区 域。其中建设道以南为老城区,建筑质量良莠 不齐;建设道与裕华道之间为新城区,行政中 心、商业中心、高档社区等建筑相继拔地而起, 以市政府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裕华道 以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 外向型项目为主导,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工、 保健食品、汽车配件等项目为主的产业格局。 4 规划思路 规划充分利用霸州市自然环境,结合现状条件,挖掘城市各种构成要素,把握其

市区景观风貌规划说明

第十章城市风貌规划 一、城市风貌资源构成 桦甸市城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四面环山,自然环境良好。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环绕城区,其周边山势起伏多变,轮廓线型优美,山体植被完好,还有经过数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的城市框架,都为桦甸市提供了良好的城市风貌建设基础要素。 (一)自然景观资源 1、山体景观资源 由于桦甸市城区位于河谷盆地的河滩阶台,四周环山,山体轮廓线自然舒展,加之山上植被保护完好,尤如绿色屏障,为城区营造出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南山、北山的山势较高,山上植被是以保护完好的次生林为主,兼有少量的果树。西山的山势较低,植被以果树、次生林为主。东山地势较缓,山体植被保护完好。作为山体景观,南山、北山的综合山体景观为佳,西山、东山的综合山体景观次之。桦甸市城区周边的山体景观其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和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要素条件。 2、水体景观资源 由于桦甸市城区座落在河谷盆地之中,周边环绕群山,有辉发河、火龙河、河等数条河流流经城区,形成了风光秀丽的天然山水景观特色。 辉发河在桦甸市城区南部向东北蜿蜒流过,尤如一条巨龙环抱着桦甸市城区,流经城区河段岸线优美,水面开阔,对岸南山山势起伏、自然舒展,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和空间。 因筑堤而形成的桦甸河,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水体景观资源。河蜿蜒曲回,呈“人”字形,在城区段流经一万三千余米,河两侧岸线除少量开发建设外,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状态,属待开发型。河在改善城区环境方面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桦甸市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重要景观载体。 桦甸市城区的其它支流,如火龙河、清水河、欧力河、西依汗河,由于在流经城区的位置及区域均不是重要区段,对城区景观影响不是很大,现仅作为水体绿地延伸至城区,为桦甸市城区绿地系统及景观特色形成,提供了基础。 (二)人文景观资源 1、古城遗址景观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第一章总则 一、项目名称和规划范围 1、项目名称 樟树市閤皂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的原则:旅游区的界线范围,是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旅游发展构想,确定合理的旅游区管辖范围而划定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旅游区范围的主要依据,首先考虑到以自然的地貌、水文、植被等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为方便于管理,适当参考行政界线,并尽量少包括村镇建成区。 (2)閤皂山旅游区的边界与面积:閤皂山旅游区规划范围为樟树市京九铁路线以东,含福地景区、梦湖景区(店下水库)和玉华景区三个景区,面积约6860公顷,以福地景区为规划重点。涉及到閤山乡(含閤山林场)、店下乡、店下水库管理局,共20 个行政村,总人口35275人。其界线范围为:北以京九铁路为界,东部与丰城市接壤,西南与新干县交界。 二、规划编制依据 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 2、《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775—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11、《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 12、《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4、《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府(2003)60号); 15、《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6、樟树市相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等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依托閤皂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灵气,将閤皂山建设成为樟树市的龙头景区,全国一流的养生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的著名旅游区。 2、旅游发展目标 全面构筑环境资源保护系统、游览服务系统和经济支持系统。 近期目标:到近期末(2010年),閤皂山旅游区接待旅游者人数达到31万人,旅游收入18600万元。 中远期目标:到远期末(2020年),閤皂山旅游区接待旅游者人数达到40万人,旅游收入40000万元。 3、总体形象目标: 药都福地,养生佳境。 閤皂山是一座集道教文化与中药文化为一体的古代名山,是“药都”的奠基之山。道教关于天人相符的观点,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和人体科学的发展。以閤皂山和“药都”为依托,道教养生健身和中医药有机结合,为樟树发展养生健身保健旅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资源保护目标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

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深度开发研究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委托单位: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总站 贵州昱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李庆主任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编制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规划负责人:陈昌茂教授贵州省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 旅游美学硕士生导师 参加规划人员:王良范硕导教授所长 杨仁厚博士教授 史勤先副教授 张业强副教授 余世民副教授 王继红讲师 凌琪讲师 周永兴讲师 张拥军讲师 王国勇教授副院长 谢劲松高级工程师 柏林工程师 葛实如旅游专家 陈志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成凯总经理工程师

目录 第1篇基本概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二章人文环境 第2篇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第一章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各片区综合评价 第3篇风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第一章产业背景分析 第二章区域背景分析 第三章可利用条件分析 第四章市场分析 第五章景区接待容量分析第4篇营销规划 第5篇景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目的与范围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题定位 第四章形象标志 第五章旅游区划分及功能设置 第六章中心旅游区——杜鹃湖修建性规划方案第七章配套游览区规划方案 第八章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第6篇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章配套设施规划 第三章环境保护及生态保育规划 第四章安全防灾措施规划 第7篇规划实施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规划实施 第二章主要项目投资估算 第三章效益分析 第8篇风景区经营管理

编制说明 一、基本情况 依据长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涵盖长顺县所有风景点,是长顺县所有旅游风景点的组合体,即所有风景点均属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并分为杜鹃湖(含广顺古镇)、白云山、青龙山、格凸河四大风景区。其中:杜鹃湖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省级风景名胜区,格凸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中国历史名山、贵州佛教名山之一;景区内的广顺写字岩、广顺神仙古人类遗址、交麻洞葬、付家院岩画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国宝烈士陵园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风景区的开发以杜鹃湖为中心,本规划以杜鹃湖为重点。 二、编制依据 相关技术规范及《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作为本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工作开展前,对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展开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功能定位。根据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包括目标市场定位、接待功能定位、“旅游产品”档次定位和旅游区特色定位等。 (2)旅游区形象规划是在特色定位条件下的营销口号策划、风格选择及视觉体系规划。形象应反映主题,惟我独有的内容和形式、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服务风格是提高旅游区吸引力、保持旅游地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的形象规划主要是针对视觉形象而言,强化旅游吸引物体系的差异性、服务设施体系的地域性。对重点地段的吸引物场地及设施应在平面布局、立面、剖面等方面做一些意象性的设计,如果仅靠文字说明,其视觉形象是很难控制的。 (3)旅游项目规划要对旅游项目的活动方式及其组合进行具体安排。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依托旅游资源进行规划;二是依托现代技术进行规划。前一种规划是在对旅游区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对人文资源进行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组织和活动秩序的编排,为游客创造特殊的旅游经历。这样的旅游项目丰富多彩、优势明显,就体验程度而言有观赏型、参与型两种类型,就项目性质而言有生态型、文化型两种类型。后一种规划则主要依托现代技术和资金,创造一系列“新、奇、特”的旅游项目,一般出现在主题游乐园。 (4)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旅游服务设施体系是为旅游者的游憩、观光以外的活动提供服务所需的物质条件。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应根据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确定用地规模、建筑面积、空间布局、立面风格等要素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应配合游览线路的组织、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坚持特色原则及和谐统一的原则,并努力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目标,尽量应用环保技术、洁净能源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本土化材料技术、生态建筑技术,将建筑工程设施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5)游览线路与道路交通规划。游览线路与道路交通设施决定着旅游者进入旅游区的方式,规划应因地制宜地运用进而不入原则、安全可识别性原则、游旅结合原则、地方特色原则和自然美原则。在旅游区内,游览线路发挥着纽带功能,将各旅游项目、娱乐设施和服务点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每条游览线路应有效地组织第一印象场域、最后印象场域、光环效应场域、主题场域等,并根据旅游项目和环境的不同

(完整word版)季节性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湖州顺利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新建 综合楼装修工程 季节性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冬季防寒)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湖州顺利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新建综合楼装修工程 建设地点:湖州开发区塘口片区5号地块内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5968.1平方米,五层 要求质量标准:合格 建设单位:湖州顺利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浙江科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浙江湖州市建工集团装饰有限公司 建设工期:120日历天 二、季节性施工组织机构 2.1.季节性施工领导小组 本工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孟海荣的指导下,结合湖州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部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和生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安全总监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区间施工部署及监控实施。

组长:孟海荣 副组长:施华东 组员:聂润华、李跃迪、张顺根、孙华、邵高洁 2.2.领导小组职责 1)、为贯彻传达业主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指示及要求,领导及部署本标段的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指挥救灾抢险、灾后恢复工作。 2)、紧急情况下安排专人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联系,取得相关信息和按统一要求做好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的准备工作。 3)、收集天气情况信息,必要时应与无锡市气象局进行联系,查询气温、汛情、台风情况。 4)、召集各作业班组召开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工作。 5)、安排专人昼夜值班,并负责天气预报的收听和发布,并做好记录,把情况及时传达给领导小组组长。 6)、组织检查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各种起重机械的加固状况,检查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物资储备及到位情况,并做记录。 7)、当气象台发布雨季防汛、大风防台、高温防暑预警信号时发布停工指令,所有施工人员无条件按撤出程序全部撤离施工现场。应急人员处于待命状态,其他人员必须留在室内。

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

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 ——从内江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谈起 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贺斌 [摘要]本文以“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规划设计为例,从营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为基本出发点,就滨水城市在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中应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塑造鲜明的滨江景观形象进行了探索,阐明了基本思路与作法。并就规划实施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滨江;生态;景观;规划 A STUDY OF THE PLANNING OF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IVER IN A CITY BY A RIVER ---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 HE BIN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a gardenlike ci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planning of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The author illustrates his basic ideas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 riverside city and how to fully use the existing natural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the humanities resources...etc. to mold a fresh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image along the river in the process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