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目录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开题报告

一、选题

1. 论文题目

3. 相关概念

二、文献综述

1. 自我概念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1.1 自我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1.2 自我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研究

1.2.1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1.2.2 自我认知风格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1.2.2.1自我认知风格的概念和差异

1.2.2.2自我认知风格对风险偏好及决策的影响

2.个体决策时的框架效应

2.1 风险决策下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2.2 齐当别抉择模型

3.目前研究的趋势和不足

4.结论

三、研究计划

1.研究方法

2.研究工具

3.研究假设

一、选题

1. 论文题目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2. 相关概念

(1)自我概念

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结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

(2)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风险决策领域的概念,用来描述同一决策问题由于表述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决策倾向的现象。

对同一决策问题,可采用获得或损失两种语言方式进行表述,分别称为积极框架(正框架)和消极框架(负框架)。人们在积极框架中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在消极框架中倾向于风险寻求。框架效应反映了决策者面对客观上相等的价值得失做出了不对称的“非理性”行为决策现象。

二、文献综述

自我概念及框架效应相关性研究

【摘要】在自我心理学中,自我概念与框架效应是紧密相关的,自我概念成为影响框架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人格的认知影响着风险决策下的框架效应,从而使结果像不同趋势发展。

本文综合各种文献探讨了自我概念与框架效应的相关性。

【关键词】自我概念,框架效应,人格,认知

1. 自我概念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1.1 自我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Levin,Gaeth的研究中指出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框架效应,开放性、敢为者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刘旭峰和齐建林研究中发现外向性维

度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风险方案,愉快性维度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保守方案。李纾在人格对风险决策的预测研究中发现,在跨情境一致的风险寻求者和风险规避者,人格的感觉直觉维度和感知判断维度上有明显差异。王虹( 2009) 的研究中,对各人格维度被试在框架中选择保守或冒险的频次进行分析时发现能量来源,信息收集,和决定偏好与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交互作用显著。张永红,陈有国,李婷婷,段文杰和苏丹( 2011) 发现乐观倾向者比悲观倾向者产生更多的购买行为。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不仅会受到人格的影响,还会受到决策任务特征的影响。所以,本文仿照经典“亚洲疾病”问题,并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生命救援、货物救援、奖学金申请、股市投资四种情境,希望能以更接近现实的形式来考察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通过量表与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人格因素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被试的人格类型由相关量表测定,决策任务特征通过风险决策问卷实现。实验中,人格因素是被试间变量,框架与决策任务情境是被试因变量,因变量是被试在框架效应下所选择的决策结果,以选择方案形成的人数百分比为指标。

由此可以得出, 风险决策背景材料的不同将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产生影响。生命救援、奖学金的申请、股市投资风险决策都没有出现框架效应,货物救援决策出现了明显的框架效应。

②生命救援风险决策框架效应不显著,但是情感得分高的个体却表现出了明显的框架效应; 货物救援风险决策出现明显的框架效应。说明了人格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选择何种方案与决策者本身的人格及所处情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③外倾内倾,感觉直觉,和思考情感维度只在货物救援风险决策中出现了明显的框架效应,说明这三个维度容易出现框架效应,但不是一定会出现框架效应。在其他风险决策情境中框架效应是否会出现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综上所述,不同的风险情景与人格的相互作用对决策者的反应倾向有重要的影响。当面临货物救援、财产救援等容易出现框架效应的决策问题时,决策者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等集体决策的方式避免人格因素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决策者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越高,掌握的风险决策知识越多,则风险决策框架效应造成的影响可被降到最小。

1.2 自我认知风格对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研究

1.2.1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材料因素,二是个体因素。材料因素包括任务领域、涉及数量、结果概率以及被选择项(一个确定备选项和一个风险备选项)等。具体来说,在任务领域这一材料因素上,Wang发现,在面对生命救助问的时候,被试表现出的冒险偏好比面对公共财产及个人金钱的这两项任务领域更多。而在涉及数量的这一因素上,改变材料中的涉及数量会引起框架效应的变化,但是,在不同的任务领域上,这一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取决于决策问题的种类和决策者特定的任务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框架效应的重要因素除了材料因素之外,个体作为决策的主体———决策者,其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认知能力等特征也必然会对决策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于性别对框架效应的影响,各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Levin等人的研究表明,框架效应不受性别影响。Fagley和Miller的研究则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Wang研究表明,需要生命救助的人数较少时,女性比男性明显更容易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然而,当需要大规模的生命救助时,框架效应中性别的差异就会消失。年龄作为决策者个人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对框架效应的产生及决策结果起到很重要的影响,Kim等人研究发现,由于更容易受到语言框架的影响,老年人会表现出比年轻人更强烈的框架效应。在消极框架下,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在积极框架下,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风险规避。除了性别和年龄,认知能力等特征也会影响框架效应。Stanovich和West在其研究中以被试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倾向性作为主要个体差异变量来考察一系列经典决策任务中认知能力与决策表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框架效应任务中,认知能力更高的被试相对犯错误更少。

1.2.2 自我认知风格对框架效应的影响

1.2.2.1自我认知风格的概念和差异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是指个

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倾向、偏爱的并且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尽管研究者们对认知风格的概念作出了不同的表述并提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理论,但实质内容并没有太大差异,均是注重其个性化特点和一贯性特点,与能力、人格等个体差异变量相关。

1.2.2.2 自我认知风格对风险偏好及决策的影响

王惠萍的研究表明,认知风格影响大学生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主要表现为在概率推理中场依存型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此类似,在赌徒推理中,相对于场依存型之风格的人,场独立型的人表现出较少受“赌徒谬误”的影响。其他研究结果也显示,场独立型的被试倾向选择受益大、风险也大的决策,而场依存型的人倾向选择稳妥、风险较小的决策,这一差别在风险决策中尤为突出。

Simon,Fagley和Halleran发现,个体的认知需求、数学能力和框架效应三者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认知需求和加工深度对框架效应有调解作用,高认知需求、深度加工条件下没有框架效应的产生。

Kuvas和Kaufmann指出,认知风格和情绪状态对框架效应有交互作用。接受情绪一致框架信息的被试,即正性情绪/正框架、负性情绪/负框架,回忆得更好,其过分自信程度也更低,但是框架效应受认知需求调节,只有在低认知需求的被试中发生。

2. 个体决策时的框架效应

2.1 风险决策下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通过修正主管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为如何解释框架效应提供了主要理论架构,他们运用S形值函数和非线性权重函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三点说明:一是大多数人在面对收益时会回避风险;二是大多数人在面对损失时会偏爱风险;三是人们对损失情景的认知要比收益情境的认知更敏感。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选择,取决于结果于期望的差距而并非单单是结果本身,而一定的数量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同等数量的收益所带来的快乐。简而言之,人们在面临获利时,不愿意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而损失和获利都是相对于

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2.2 齐当别抉择模型

我国学者李纾等人在Simon的有限理性观点基础之上提出齐当别抉择模型,尝试从行为水平上揭示人们的风险决策过程。该模型认为,决定人们风险决策行为的机制不是最大化地追求某种期望值,而是以某种方式观察分辨可选方案之间是否存在优势性关系。在该模型中,个体的决策行为被当作一种寻找主观上相较于其他备择方案更优越的方案的过程。为了利用弱优势原则达成决策,个体需要在某一维度上将区别较小的两个可能结果人为的“齐同”掉,而在另一维度上将差别较大的两个可能结果做为决策的最后依据。于是,以往理论被认为复杂的决策过程在齐当别抉择模型中被简化成了“齐”与“别”两个阶段,结果于结果的概率之间复杂的变化关系消失了。

对于“亚洲疾病问题”中展现的框架效应,“齐当别”模型认为,在正框架下保守方案中的“肯定结果”于冒险方案中的“最坏可能结果”相比优势非常突出;同理,在负框架下,冒险方案的“最好可能结果”与保守方案的“肯定结果”相比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框架通过影响对可选方案间的认知来影响决策过程,在正框架下,人们的决策倾向在最坏可能结果维度上对比,在负框架下则倾向在最好可能结果的维度上对比。

由齐当别抉择模型可以推理,自我概念的积极与消极认知也会成为框架效应中的“正负框架”,从而影响冒险方案中的风险决策。

3. 目前研究趋势和不足

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目前研究的在被试的选择方面范围不是很大,多集中于学生,可能是因为研究者所处研究环境的限制而被试变量是对框架效应影响很大的一个变量,今后的研究应该从这方面多做改进。从框架问题的本身看,大多的研究中研究经典的框架效应问题,很少有和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决策任务与决策者的利益关联程度不高,是不是会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有效性产生影响呢?这应该是将来研究者研究的方向之一。从框架效应的应用研究看,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和消费领域,对于建设工程风险决策等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的领域还没有涉及,

且框架效应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一致的结论。这也应该是以后重点研究的问题。

4.结论

心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研究者们认为自我是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据此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自我心理学。在自我心理学研究中,主要以本我为研究对象,于是在该研究领域,自我概念被提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而在自我风险的评估中,形成了一种框架效应。

【参考文献】

[1] 宋之杰,李晶晶. 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 年第36 卷第7 期

[2] 张健,韩玉昌,陈胜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2014年9月

[3]谢晓非、王晓田.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34).

[4]拉索,安宝生,徐联仓.决策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田婕.情绪-边框影响决策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6).

三、研究计划

1. 研究方法:

量表测验法,问卷调查法

2. 研究工具: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框架效应经典表述

3. 研究假设:

1)自我概念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自我概念高的人表现出更强的框架效应2)自我概念的不同向度对框架效应的影响不同

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1.项目概述 2.现状概况与分析 2.1.相关规划衔接 3.规划目标与策划 3.1.案例分析(可放前,也可放后,结合案例的内容选择) 3.2.发展条件分析(核心议题) ?禀赋要素分析(优势,整合) ?创新要素分析 ?项目特征 ?发展诉求 ?发展模式 3.3.设计目标 河南省层面 三门峡层面 张湾层面 3.4.功能构成 3.5.发展定位 3.6.发展规模 3.7.(规划重点) 3.8.发展策略 区域策略——区域协同,空间整合,共塑城市发展新核心 土地使用策略——高效紧缩,有机聚合,多元化组团发展 生态发展策略——融合连通生态走廊,构建大山大水新格局 文化融合策略

4.概念规划 4.1.规划理念 4.2.方案构思 4.3.规划结构 4.4.土地使用规划 4.5.设计概念 4.6.空间形态 4.7.规划策略(城市设计特征) 空间协同策略 功能布局策略 道路交通策略 绿化景观策略(海绵城市)开放空间与景观系统规划公共设施策略 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风貌分区策略 市政支撑策略(海绵城市)(实施措施与意见)

5.城市设计 5.1.总体城市设计 5.1.1.城市设计目标 5.1.2.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5.1.3.鸟瞰图 5.2.风貌控制引导(风格色彩) 5.3.重点区域设计意向 5.3.1.市场开发分析 5.3.2.建筑设计意向(风格,色彩) 5.4.节点设计 6.规划实施管控 6.1.建设开发控制 6.1.1.整体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建筑高度)6.1.2.开发要素控制(退界、控规指标控制)6.1.3.建设用地兼容性 6.1.4.地块建设指标(控制性和引导性)6.2.城市设计准则 城市道路设计准则 开放空间设计准则 建筑设计准则 广告标识与照明设计准则 街道设施与家具设施准则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案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体味和推敲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重点】 体味和推敲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难点】 【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 【复习环节】 (一)展示中考常见题型。 1.标题的含义 标题《父亲的斧头》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004南京中考《父亲的斧头》 2. 标题的作用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20XX年南京中考《天窗》 3. 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 2007南京中考《城市农夫》 4. 标题中的“……”有何含义或有何用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标题中的“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 2008南京中考《田野上的白发》 5.为文章拟个标题或者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这篇小说缺少题目,以下题目中你喜欢哪一个?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A.《青花瓷瓶》 B.《雪天的典当》 C.《别样的温情》 —— 2012南京鼓楼区一模(二)体会标题的含义 1、阅读以下题目的含义,具体说明解释标题含义的方法 (1).《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含义 既指爸爸最喜欢的夹竹桃花凋零了,也暗示着最爱我的爸爸去世了。 (2).《变色龙》标题的含义 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喻指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的奴才性格特征。 (3).《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的含义 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取得最后成功。 2、总结方法: ①表层含义:字面义(具体的事物、事情)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主旨、情感) 3. 说说“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标题的含义。(2分)

基于服务类型的优惠券框架效应研究

基于服务类型的优惠券框架效应研究 管理学院:张学孔 管理学院:马远 指导老师:张喆 引言 优惠券(coupon)从早期的随报纸、期刊附赠、街头分发,发展到现今的网上下载、手机短信、电子卡打印获取等诸多方式,它覆盖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宣传辐射面也较其它促销方式更广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潜在消费群,成为众多商家最常用的价格促销策略之一(Gupta, 1988; Pauwels, Hanssens和Siddarth, 2002; Heerde, Gupta和Wittink, 2003,Crawford和 Benedetto,2006)。优惠券设计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优惠券的设计中,除了品牌或商品介绍外,最显眼的部分就是促销的优惠价格。商家根据实际的情形,会给出不同力度的折扣,比如优惠一定数量的金额(立减50元)、赠与实物的产品(买一送一)或是部分服务免费(免停车费)。折扣程度纵然林林总总,但是商家却很少考虑给予折扣的展现方式是否恰当有效(Stibel, 2007)。 在 2008年 6 月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The MPG Illusion》研究表明对于 MPG (每加仑汽油的车辆里程数)和 GPM(每英里所需的汽油加仑数)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会造成消费者对于购车效能的判断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也通过很多实例证明,由于框架效应,在各种决策制定的领域中,都会造成决策者的判断发生偏倚。由此需要进一步考虑,消费者对待优惠券的表述形式的感知如何受框架效应的影响? 本文试图以不同服务产品类型(享用型和实用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优惠券折扣的表述方式(金额折扣和比例折扣)对消费者感知和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此对优惠券折扣的框架效应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发现为企业提供管理建议。 文献综述 2.1 优惠券折扣 针对价格促销信息,消费者往往通过两种线索感知降价:价格线索和语义线索。价格线索包括现价和参考价, 语义线索指的是价格信息的表述方式(Chen, Monroe & Lou, 1998)。而在语义线索中,降价的表述方式备受关注(张黎,范亭亭和王文博,2007)。 现在市场上的各类优惠券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1)提供指定额度的现金抵扣;(2)提供一定比例的打折;(3)消费满一定金额,赠送一定金额的商品或服务(Raghubir,1992)。

教学设计的开题报告经典版

教学设计的开题报告经典版 篇一: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实际教育的需要。本研究假设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课例实验,总结推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从我校班级中随机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被试。试图得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增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很有必要的结论。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整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成果。 本报告主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研究,三是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四是怎样进行研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即在《新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

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根据 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念、计划和规则等进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鲜活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创设宽松有许,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 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意义: 1、研究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编写目标,任务分析、选 择教学策略等.我们将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形式新颖、操作 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思想,张扬学生个性。 (1)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了解 和明确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论文开题报告书写方法和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书写方法和意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论文开题报告书写方法和意义,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

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专题教学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案(第份) 【课文回顾】 1、《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雨的四季”为题目? 2、《散步》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散步”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还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标题语言凝聚精练,感情蕴涵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3、《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含义与作用? 题目中的“秋天”点明时间,“怀念”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即秋天里又引起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4、《济南的冬天》题目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中考链接】 满察秋风扁豆范 丁立梅 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花落,结英,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妙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一一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地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开题报告

《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蓼兰镇万家小学《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教学由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自主、合作、探究课”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因此,应在研究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假设 如果我校教师能从教育的发展和本校教学实际出发,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和行为,从前置性学习、教学目标设置、学法指导中进行有效探索,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促进我校建立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机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我校教师的素质。 二、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研读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并借鉴国内有关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教学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采用调查问卷、听课、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在课题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 4、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提升理论,并用于指导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选题的由来

中考考试复习散文阅读——标题地含义及作用(教案设计)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案 教学内容 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师以理论指导和实例示范相结合。 2、学生以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相结合。 3、通过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文学作 品标题题型的答题技巧和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标题含义的答题方法。 2、掌握分析标题作用的答题方法。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中考中,往往会从标题上出题,考查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二、常见主要考法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三、历年中考考查情况:

标题的含义:16.“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4分) ——2013年东莞《天使儿》 标题的作用: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题有什么作用?——2011年东莞《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四、方法指导与运用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温故知新 《走一步,再走一步》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了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变色龙》 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 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 2.小结:理解标题的含义答题方法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3.实战演习 例:《悠长的铃声》(文章见学案)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概念性规划设计

什么是概念性规划设计 说实话,我自己是做审批多一点,做总平面图审批、规划设计方案审、施工图规划审查比较多,见惯了前后多次改动,还是喜欢在审批环节里各项成果高度一致。所以对所谓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深度算是概念性规划设计,概念性规划设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做这样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点? 有同行说概念规划设计在国外很普遍,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香港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发展策略),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划)。目前国内的规划体系中没有这个层级,现有的体系还不能解决现实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才开始频繁涉及到用概念性规划设计来处理一些复杂问题。 概念性规划设计的定义 先帖国外的 国家时间名称主要内容作用 新加坡1971 概念规划分阶段发展目 标,综合的土地利 用规划取代原有的总体规划 英国1968 结构规划制定区域范围内的 发展框架和土地政策指导详细规划的具备法律效力的规划 香港1970 发展策略综合土地利用、运输 问题探讨、环境问题 探讨的大纲性文件作为规划图则和发展规划的 基础研究 波兰1961 1980 整体规划考虑所有综合因素的 全面的规划为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的讨论比较多,没有定论 但是大致上现在越来越趋向统一 1991 段险峰 制定城市或地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城市或地区的性质职能,制定开发政策, 确立定额指标 为城市发展城市建设提供宏观指导,从而避免城市发展的盲目性和 短期性,将城市建设纳入有计划的、长期的运行轨道 在总体规划之上的独立规划层次 1999 沈德煦 全市域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市域范围城市远景发展进行的分析研究

框架效应研究

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 题目:框架效应理论及应用探究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向框架效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材料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认知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年龄、性别与性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关于框架效应的思考..................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框架效应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然而,1981年,Kahneman 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Kahneman和Tversky(1981)将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1】。决策框架是“决策者所拥有的有关动作、结果以及某一特定选择可能引发的有关情况的一系列概念”,它由问题形式、社会规范、习惯和决策者的性格特征决定。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双向框架效应 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

初中阅读之体会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教案

思行苑教育小班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一学科语文 第(1)次课 授课教师陈素美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2课时 共(16)次课 教学课题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与难点 专题精讲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常见题型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这个题目的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以此为题,换一个标题好不好。 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 给文章加(换)题目。 考点1:标题的含义 揣摩标题的含义 1.先看表层含义:标题字面的含义,文中内容 2.再考虑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3.最后分析其效果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引起读者兴趣。 答题技巧 如果考试考标题的含义,一般不只是有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含义,那怎么来把握标题的深层含义? ①答题前,我们要推敲该文所表达的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 ②答题时:由浅入深,先答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宗旨,答出深层含义。可用答题格式。如:这个

标题不仅指……还…… ③标题如果是比喻义的,但文中不是从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只写比喻义) 比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善变的奥楚蔑洛夫,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课题举例 (1).《走一步,再走一步》题目的含义 解析: 揣摩关键字“走”的含义 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的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的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的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觉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想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层次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参考 标题本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最后获得成功。 (2)《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题目含义 解析 揣摩关键词“花儿落了”的含义 文题一语双关。“花儿落了”一方面实值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着天性爱花儿的爸爸的辞世。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的含义,“走过那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因此文题也另含着一层意思,我再爸爸去世时,中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参考: 标题本义——夹竹桃凋谢了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着我已经长大。 当堂检测 检测1:四川眉山中考阅读题《拔掉那颗蛀牙》(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胡伟国 胡 瑜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温州,325035) 摘 要 时间压力是决策的重要因素。研究引入时间压力变量(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探索了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时间压力弱化了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2)时间压力情境下的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加工的过程。关键词 时间压力 积极框架 消极框架 风险决策 1 引言 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是过去三十多年风险决策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主要是指对风险决策信息的 不同表征形式导致决策者产生一定的决策偏差(Kahneman , T versky ,1984)[1]。比如,假设美国正在准备同一场罕见的“亚洲疾病”做斗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将导致600人死 亡。为了更好地抗击疾病,美国政府研究出两种经过科学计 算的方案A 与B ,具体阐述如下[2]: 框架一 如果选择A 方案,则有200人肯定存活; 如果选择B 方案,则有1/3的可能全部存活,2/3概率无一人存活。 框架二 如果采用A 方案,则有400人全部死亡; 如果选择B 方案,则有1/3的可能全部存活,2/3概率全部死掉。 两个方案你喜欢或选择哪一个? 在框架一的情景下,选取的152个被试中,72%的选择方案A ,28%的选择方案B ;而在框架二的情景下,选取的155个被试中,22%的选择方案A ,78%的选择方案B 。而仔细分析上述两个框架:积极框架(positive frame )、消极框架(nega -tiv e frame ),其实含义是相同的,只不过是问题的表述形式不同。也是由于对问题的表征形式不同,导致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即,决策者在积极框架下,更多地倾向于风险规避(risk adverse ),而在消极框架下,出现了偏好反转,则更多地倾向于风险搜寻(risk seeking )。这一选择行为违背了标准化决策的不变性原则,与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是一致的(K ahnenman ,T versky ,1979)[3] 。也正是这一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无数研究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他们认为上述风险决策是在时间较为充裕条件下进行的,致使前景理论认为这一决策过程是自动化加工的结果 (Kahnenman ,T versky ,1979)[3] 。而最近的研究指出,时间压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变量,并且过度的时间限制导致决策质量的下降。同时,差异与巩固理论(Differentiation and Consol -idation T heory )也认为决策制定是一个选项同其他选项逐渐产生差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决策制定者达到一定水平差异的决策时间是充足的。如果时间非常有限,则产生的时 间压力会导致这一差异过程的强迫性的预先关闭(Svenson , 1992;M aule &Svenson ,1993)[4]。这就是说,如果框架效应是复杂精细差异过程的结果,并且不能很快补偿缺失的时 间,则时间压力会弱化框架效应;而如果框架效应是自动化加工的结果,则时间压力不会弱化框架效应。因此,我们引入时间压力(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框架(积极框架、消极框架)变量,以管理、经济和情感风险决策任务作为实验材料,整个实验流程在计算机上标准化呈现,来探索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并且尝试着揭示隐藏与后的机制。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要进行的是时间压力的设定。基于以往对时间压力操作规程的研究(Benson &Sv enson ,1993;Z akay &Woo ler ,1984;Svenson ,Edland &Karlsson ,1985;王大伟,2007),我们进行预备性实验测定引发压力的具体时间。结果显示:非时间压力的时间(no time pressure ,简称N T P )为908675.81ms (毫秒),而高时间压力的时间(high time pressure ,简称HT P )则是481731.67ms (毫秒)[5] 。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自愿参加实验的大学生80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35人,平均年龄为21.5岁,标准差是0.25,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2 实验设计 采用2(时间压力:高时间压力、非时间压力)×2(框假:积极、消极)的混合设计。其中时间压力是被试间变量,而框假属于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风险决策两种方案的倾向程度之差。2.3 实验材料 2.3.1 风险决策程序。程序共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积极框架(获益)下的风险决策;一种是消极框架(损失)下的风险决策。以往的研究材料,仅仅局限于对经济决策任务的探讨,实验材料缺乏生态效度,并且风险决策的评估标准过于粗糙。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选取管理、经济以及情感风险决策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并将评价标准由二选一的决策改为每一个方案风险决策倾向性的选择。比如,如果有方案A 和方案B 两个,请你选择对两个方案的风险倾向程度,主要是采用五点量表的形式。其中1、2、3、4、5分别 通讯作者:胡瑜。E -mail :huyu @w zu .edu .cn . 694 心理科学 Ps ychological S cience 2009,32(3):694-696

标题含义及作用教案

散文阅读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适用学科初中语文适用年级初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通用(最好佛山市) 课时时长(分 钟) 60分钟 知识点体味和推敲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1、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通过鉴赏,思考归纳“分析文章的标题”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3、学以致用,通过中考题目,巩固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思路,鉴赏现代散文的标题 教学难点体味和推敲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整体感知——标题的含义 【有言在先】 导入: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散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同学因为答题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导致失分严重。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如何答好标题类考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考题类型。 【考点扫描】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情感倾向。 中考中,往往会从标题上出题,考查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方法探究】 1、揣摩标题的含义 A、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B、深层含义:联系表层含义、体会深层含义、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 例如:①、《走一步,再走一步》 【答案示例】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②、《爸爸的花儿落了》 【答案示例】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2、揣摩标题的作用 (1)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2)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3)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二月三十号》。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初中语文专题教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北辰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家把标题改为“一曲渔歌北京来”,使这幅画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结果该画荣获省一等奖。有人说,若不改标题,这幅画很可能得不到一等奖。得不得奖、得几等奖是一回事,它因某些偶然的因素而具有相对性,但这幅画因标题的改动而使其文化内涵得以提升,则有其绝对性。由此可见,对这幅画来说,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十几年前,在澳门发生过一个有关标题的有趣故事。在一次春节后穗澳书画家雅集会上,两地书画家兴致勃勃,泼墨挥毫。就在这高手如云,大作纷呈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却看上了一幅不起眼的小品:一枝荷花,两尾金鱼,一红一黑,画面清新雅淡,用墨着色简洁,与那些花开富贵、岁寒三友的大画相比,却有另一番风味。诗人问画作者“这幅得意之作该落什么画题?”画家倒过来反问:“你说呢,你是诗人。”诗人略加思索后说:“就题‘鱼乐荷香’如何?”画家面带微笑地说:“这会不会俗套一些?”诗人受到震撼,从而谦逊地想听画家的高见。画家说“这幅小品,我是有感而画,想以‘貌合神离’为题,你以为如何?”诗人仔细品尝两条金鱼的神态,虽游向同一方向,但各有不同觅食的眼神,寻求的目标也不一样。诗人接着抒发了一通感叹:若将此画题名为“鱼乐荷香”,则这张小品就很一般,而题上“貌合神离”,整幅作品就情趣倍增。诗人接着说,除了画家技巧的精炼之外,关键是画家的标题和落款,而这些有赖于画家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诗人对这位画家不落俗套,有感而画的创作态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标题的故事,使我经年不忘,激励我努力,愿意写下来,与读者诸君分享这份快乐。 二、课文回顾 1、《羚羊木雕》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主题:文章通过“我”赠送木雕又被迫向好朋友讨回木雕的故事,赞美了小朋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含蓄地批评了家长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灵,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 2、《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主题:本文通过记述“我”童年时一次“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