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节软横跨

11第十一节软横跨
11第十一节软横跨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3)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 (3)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的分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明白得皮肤的功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准确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皮肤具有爱护功能的学习,训练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保养好自己皮肤,主动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对皮肤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咨询题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介绍有关科学技术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 1 课时。 二、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慧的生物。我们明白许多的科学道理,了解许多自然的隐秘,然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从小就对自己的躯体充满了好 奇。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以科学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自己的躯体了。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人体最外层的皮肤开始。我们随时能够看到、摸到的皮肤,你对它怎么讲了解多少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大堆咨询题亟待解决。比如:我们在淡水和海水中游泳时,体内的水分什么缘故可不能有大的变化呢?

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什么缘故不腐烂变质呢?人体的肤色什么缘故不同?头发是如何样长出来的?长"青春痘'’的缘故?……这些咨询题都与皮肤的结构紧密相关。 【进入新课】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人体表面。你认为它是由哪些组织,以什么方式构成的呢?要求学生回答以下咨询题时要有依据,表达思想时要注意逻辑性,要条理清晰。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依照皮肤所在的位置和功能特点能够确定,最外层应当是复层上皮。用手揪动手背的皮肤,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感受?这些讲明了什么?皮肤有一定的弹性;与肌肉的连接不是专门紧密;皮肤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皮肤有感受疼痛、温度、压力等外界刺激的能力。 出示皮肤结构图(也能够用模型或复合投影片等教具)。教师讲解:皮肤分表皮层和真皮层。皮肤上还长有附属物,如:毛发、指甲、汗腺等。在真皮层下面还有皮下组织与皮肤下方的肌肉相连接。 (2)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用复合投影片成效较好。学生观看后回答:角质层属于什么组织?细胞排列有何特点?具有什么功能?人体的皮肤并没有因为每天皮屑的脱落而变薄,这又是什么缘故呢?教师讲解生发层的再生功能 (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使学生体会皮肤的再生是对环境的一种主动性适应。(在那个地点能够通过我国医疗领域的某个科学成果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摸索题:皮肤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什么缘故容易死亡? 生发层细胞中还能够看到有一些黑色素细胞。它与我们的肤色有什么关系呢?教师讲解黑色素细胞的分布与肤色的关系。有些人不能合成黑色素,这确实是〝白化病〞。能够简单介绍黑色素的爱护作用和产生条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经常晒太阳关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好处呢?教育学生多参加室外活动,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会引发皮肤癌。 从图中能够看到表皮层内没有血管,细胞更新所需要的物质如何样转运呢?证据是什么?(摩擦、挤压会产生〝水泡〞;表皮蹭伤时会有组织液析出。) 通过对表皮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皮肤是爱护人体的重要屏障。 (3)在表皮的下方确实是结构复杂具有弹性的真皮层。用复合投影片显示真皮层结构。学生观看分析真皮层的结构特点,讲出真皮层与表皮层的要紧不同。真皮层要紧是由哪种组织构成的呢?教师讲解什么缘故皮肤具有弹性、如何保持良好的弹性、以及它在爱护内部组织方面的要紧作用。能够用一块较厚的新奇猪皮演示:撕、拽、切割,弹性及韧性都专门强。 用手指压迫手心,然后放开。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什么缘故会如此?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人体血液循环中10%的血液要流经皮肤。这对人体有何意义?

第二节铝

第二节铝、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用途 2、掌握:铝的化学性质;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重、难点: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一、铝与铝合金 1、铝的存在 人类已发现的110多种元素中,大约有_______是金属元素,其中铝是地壳中含量_________的金属元素,约占地壳总量的7.73%。 2、铝的物理性质: 根据所学习的钠、镁、铁等金属的性质,预测一下铝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3、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反应时表现出较强的_________性。】 (1)与氧气反应 ①常温下,铝具有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条件下,铝能在氧气中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热反应 混合好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后,引发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氧化铁粉末换为氧化亚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铝热反应有什么作用? (3)铝与酸的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硝酸、浓硫酸等反应,无氢气放出,其中铝遇冷的浓硝酸、浓硫 酸会发生____________,但加热可以反应,试写出铝分别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4)与强碱溶液(以NaOH溶液为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合金及其制品 形成: 性能: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途: 2、氧化铝——两性氧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与 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张 翎 窦静雅(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 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集聚 区域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4—02 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现象,指的是产业和企业在特定区域的集中,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 合。[1] 产业集聚已成为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 中表现,现实世界中大量“块状经济”的存在,正是说明了经济活动非均衡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的普遍性。不同的学者已分别从产业组织、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国际贸易等多个学科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则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机制以及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为产业集聚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 1 空间经济学背景介绍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地理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克鲁格曼(K rugman P 1)、奥塔维诺 (Ottaviano )、维纳布尔斯(Venables A 1)等等。空间经济 学最大的特征就是重新将长期被忽视的空间因素引入了经济学的分析中,研究这些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集聚机制,主要应用于产业、区域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通过引入空间因素,以往所熟知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解释。 虽然空间经济学真正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它产生的理论基础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Dixit and S tiglitz )的垄断竞争模型、艾瑟尔(E thier )的内部和外部规模收益模型以及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随着20世纪7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最初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是张伯伦,而后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模型巧妙地将垄断竞争思想和一般均衡的建模技术结合在了一起,解决了建模的技术性障碍;艾瑟尔则提出了由分工的扩大而带来的外部规模收益,奠定了规模收益递增的理论基础。[2] 特别 是克鲁格曼对空间经济学的兴起所做的突出贡献,早在 70年代末,克鲁格曼就将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产 品差别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从而创新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原理,在他(1991a )[3]的文章中完成的核心—边缘模型在空间经济学发展史上则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正如藤田、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合著的《空间经济学》(1999)中写道“空间经济学是以‘迪克西特—斯蒂格里 茨模型、冰山技术、演进、计算机’为标志的。” [4]2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纯理论的分析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早已有了大量文献,本文以Martin 和Ottaviano (2001)模型[5]为例来说明经济增长和集聚的相互作用。该模型假设存在两个区域北部和南部,在初始阶段两地区完全对称。南部的变量加3来表示。两个地区的劳动总量是固定的为L ,且地区间不存在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可以用来生产同质品或不同质的产品来组成最终的复合品。复合品本身可以作为创新部门的中间投入品用以生产新的复合品。经济中的创新和生产分别由不同部门完成,而且假设在开始时两个地区的专利存量是相等的。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偏好是CES 生产函数形式,且函数具有不变替代弹性的性质。 211 集聚度可以是增长率的函数,当创新活动集中于 北部地区时① γ=αL (E +E 3 )[(1+δ)ε-δ ]+gNF (1-δ)[αL (E +E 3)+gNF] 如果αL (E +E 3 ) 2gNF > δ1-δ (1)公式中的γ=n/N 是北部地区生产的差异品的比例,γ≤1成立。这里的γ是模型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因为它 可以度量北部地区生产不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程度。N 表示产品的种类数,产品种类数的增加就可以认为是经 — 97—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4)

第三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 (4)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讲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讲明汗液的形成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3)明白得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皮肤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2)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3)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皮肤的结构教学难点:汗液的分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2、尿的形成过程 二、导入新课: 〔提咨询〕皮肤我们每个人都有,请同学们举例讲讲描写皮肤的词语或句子〔录象〕对皮肤的初步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段录象,同学们是不是想多了解一点皮肤的知识?比如:通过夏天,什么缘故皮肤会变黑,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脸上长了小痘痘。是什么缘故呢?这些咨询题都和皮肤的结构紧密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皮肤的结构。 三、讲授新课: (一)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表皮: 1、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的区不〔没有血管〕 2、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作用〕角质层的细胞排列紧密,如此能够防止细菌入 侵,又能够防止体内的水分过分散失。 生发层细胞能够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确实是我们平常弄伤了皮肤过一段时刻又长出来的缘故了 3、什么缘故经常晒太阳的人们皮肤会比较黑?〔讨论〕点评: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 胞,能够吸取紫外线,防止紫外线损害深层皮肤,对人体有爱护的作用。 4、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青青年的生长发育:生发层中的胆固醇〔作用〕阳光照耀 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 5、联系生活,注意爱护皮肤,适度日晒〔过度日晒可引起皮肤癌〕

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及铝合金导热系数

目前市面上散热风扇所使用的散热片材料几乎都是铝合金,只有极少数是使用其他材料。事实上,铝并不是导热系数最好的金属,效果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其次才是铝。但是银的价格昂贵,不太可能拿来做散热片;铜虽笨重,但散热效果和价格上有优势,现在也逐步用来做散热片了;而铝的重量非常轻,兼顾导热性和质量轻两方面,因此,才普遍被用作电子零件散热的最佳材料。铝质散热片并非是百分之百纯铝的,因为纯铝太达于柔软,所以都会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铸造而成为铝合金,以获得适当的硬度,不过铝还是占了约百分之九十八左右。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明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导热系数越大,导热热阻值相应降低,导热能力增强。在金属材料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表),但成本高;纯铜其次,但加工不容易。在风冷散热器中一般用6063T5 铝合金,这是因为铝合金的加工性好(纯铝由于硬度不足,很难进行切削加工)、表面处理容易、成本低廉。但随着散热需求的提高,综合运用各种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已是大势所趋。有部分散热片采用了纯铜或铜铝结合的方式来制造。例如,有的散热片底部采用纯铜,是为了发挥铜的导热系数大,传热量相对大的优点,而鳍片部分仍采用铝合金片,是为了加工容易,将换热面积尽可能做大,以便对流换热量增大。但是此种方法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铜与铝型鳍片充分地连接,如果连接不好,接触热阻会大量产生,反而影响散热效果。 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及铝合金导热系数 材料名称导热系数材料名称导热系数 银99.9% 411 W/m.K 硬铝 4.5%Cu 177 W/m.K 纯铜398 W/m.K 铸铝 4.5%Cu 163 W/m.K 金315 W/m.K Mg,0.6%Mn 148 W/m.K 纯铝237 W/m.K 6061 型铝合金155 W/m.K 1070 型铝合金226 W/m.K 黄铜30%Zn 109 W/m.K 1050 型铝合金209 W/m.K 钢0.5%C 54 W/m.K 6063 型铝合金201 W/m.K 青铜25%Sn 26 W/m.K 金和银的导热性能比较好,但缺点就是价格太高,纯铜散热效果则次之,但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不过铜片也有缺点:造价高、重量大、不耐腐蚀等。所以现在大多数散热片都是采用轻盈坚固的铝材料制作的,其中铝合金的热传导能力最好,好的CPU 风冷散热器一般采用铝合金制作。 最好的散热材料并不是铝材。是银,接着是铜,金,再者就是铝。至于金和银,散热固然好,可是它的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最主要的还是成本问题,所以这两种材料是商家不大认同的。 至于铜,目前市场上也不断的出现了纯铜的散热器,采用纯铜的材料并不见得好,铜的导热性能比起铝要快的多,但铜的散热没有铝快,铜可以快速的把热量带走,但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本身的热量散去,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在PC关机时热量在短时间内散不去,在CPU上方形成一个无形的热源。另外铜的可氧化性这是铜本身最大的弊病。当铜一旦出现氧化状态,从导热和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2,经济区位:产业、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经济活动最适合的空间位置,是关于经济过程的一种相对区位。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3,经济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地区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间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替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习惯势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 4,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的过程,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5,二元产业结构:就是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同时并存的现象。 6,区域: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的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或异质相关联的地域单位。 7,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即指向周围区域的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8,极化效应:指伴随主导产业或推动型产业在一定地域形成,从而使其它产业在周围地域集中的现象,也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中的过程。 9,均质区域:根据区域内某些重要因素特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划分的区域。 10,极化区域:根据若干异质部分在功能上紧密联系进行划分的区域。 11,计划区域: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 12,区位:是资本、技术和其他经济要素高度积聚的地区,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13,区域经济发展: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第一章导论 1.简述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①自然条件的不同:区域差异可以理解为“级差收益” ②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和不完全流动性 (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①规模经济 ②聚集经济 (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运输成本、储藏成本和空间成本 (4)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2.区域有什么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特征:地域性;独立性;开放性;综合性。 影响: (1)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区域的经验,但必须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区域具有独立性。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征。所以应区别对待每个区域,找到针对不同区域发展的政策、方法,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3)区域之间在许多方面没有根本差别,人为的限制性较少。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强,则开放程度越高,因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区域是一个整天、体,是各因素的综合,只有处理好各利益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产业区位理论 1,简述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见资料)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三指向是如何确定工业企业的最优区位的。(见资料)

铝 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2节铝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1 铝与铝合金 1.铝 (1)物理性质:硬度较,色质轻,密度为2.7g/cm,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有很好的 ,熔点低(666.4℃),沸点高(2467℃)。 (2)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a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表面生成,失去金属光泽。 点燃时,金属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 该反应的现象为,因而铝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 b. 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写出方程式) ②与酸的反应 a. 与非氧化酸(盐酸、稀硫酸)反应,有生成:(离子方程式) b. 与氧化酸(硝酸,浓硫酸)反应,无氢气生成:Al+4HNO3 (稀)= 注意: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会,但加热可反应。 ③与碱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④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 金属铝在高温下可与Fe2O3反应:(方程式) 说明:a该反应称为铝热反应,称为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可焊接钢轨大截面的钢材部件,定向爆破,冶炼钒、锰等难熔金属。 2、铝合金 (1)合金: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熔点都低,硬度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但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2)铝合金 金属铝中加入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锌、锂等,即形成各种性能优良的铝合金。 ①性质特征

铝合金具有等特点,并且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具有一定的能力。 ②用途 铝合金主要用于建筑业、容器和包装业、交通运输及电子行业,如汽车车轮的骨架,硬盘抽取盒等。另外,还广泛用于制造飞机构件。 2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存在:自然界中纯净的Al2O3为无色晶体,俗称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作人造宝石。 (2)物理性质:色体,于水,熔点。难分解,因而可做良好的耐火材料。 (3)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Al2O3+HCl=离子方程式 ②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说明:氧化铝具有不同于一般氧化物的性质,既与强酸反应也与强碱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A l(O H)3是几乎于水的固体,具有性。 (2)化学性质与酸反应:Al(OH)3 +HCl=离子方程式 ②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说明:Al(OH)3与Al2O3一样,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具有两性,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①受热易分解:大部分难溶性的氢氧化物在受热时可以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写出Al(OH)3受热易分解方程。 (3)Al(OH)3的制取: ①铝盐与碱反应:用可溶性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制Al(OH)3: (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说明:制取Al(OH)3也可用铝盐与强碱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加入碱的量,因为。所以,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制Al(OH)3。 ②四羟基合铝酸盐与弱酸碳酸反应反应: 当CO2不足或适量时:; CO2过量时: 说明:一般不用强酸,因为 (4)Al(OH)3的用途:由于A l(O H)3具有吸附性,既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又能吸附色素,因此A l(O H)3可作。

(完整word版)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 2.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 3.学科编码:020202 4.课程性质:区域经济学为经济类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区域经济学 专业的必修课。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6.课时安排(建议):36学时 7.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是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城市经济学相互交叉,又与理论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区域经济学,又与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本学科的基本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理论。 区域经济学又是实践性和强的学科,强调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现象,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域经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组成 区域经济学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绪论和10章。讲授内容,主要围绕生产

金属材料之铝的详细介绍

金属材料:铝的详细介绍 1.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较软,密度2.7g/cm3,熔点660.4℃,沸点2467℃,铝和铝的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铝对光的反射性能良好,反射紫外线比银还强,铝越纯,它的反射能力越好,常用真空镀铝膜的方法来制得高质量的反射镜。真空镀铝膜和多晶硅薄膜结合,就成为便宜轻巧的太阳能电池材料。铝粉能保持银白色的光泽,常用来制作涂料,俗称银粉。 纯铝的导电性很好,仅次于银、铜,在电力工业上它可以代替部分铜作导线和电缆。铝是热的良导体,在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民用炊具等。 铝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够抽成细丝,轧制成各种铝制品,还可制成薄于0.01mm的铝箔,广泛地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 铝合金具有某些比纯铝更优良的性能,从而大大拓宽了铝的应用范围。

例如,纯铝较软,当铝中加入一定量的铜、镁、锰等金属,强度可以大大提高,几乎相当于钢材,且密度较小,不易锈蚀,广泛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人造卫星、火箭的制造。当温度降到-196℃时,有的钢脆如玻璃,而有些铝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反而有所提高,所以是便宜而轻巧的低温材料,可用来贮存火箭燃料液氧和液氢。 2.铝的制造 般产品都是浇铸,压铸,拉伸,挤压成形。前俩种,可以做比较复杂的工艺,后俩种,有一定的生产局限。 铝电解生产流程 现代铝工业生产采用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是溶质被溶解,以碳素作为阳极(预焙阳极块),铝液作为阴极,通入直流电流后,在940℃~970℃下,电解槽两极上进行电化学反应,即电解。阳极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HF)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须对阳极气体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有害气体和粉尘后排入大气。阴极产物是铝液,铝液通过真空抬包从槽内抽出,送往铸造车间,在混合炉内净化澄清之后,浇注成铝锭,或生产成线坯,型材等。 3.铝的性能与应用 材质轻.铝的密度只有2.7×103㎏/m3,约为钢、铜或黄铜的密度的1/3左右。由于铝的材质轻,因此常用于制造飞机、火箭、飞船、汽车、火车、地铁、船舶等陆海空交通工具,以减轻自重增加装载量。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每枚导弹的用铝量约占总重量的10%~15%,德、美等国已生产出了全铝汽车。 导电好.铝的电导率在金属中仅次于银和铜。导电率约为铜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其密度仅为铜的三分之一,因此,用于导电材料时,铝的性价比优于铜,所以被电力工业和电子工业当作首选材料。目前,具有高电阻率的一些特定铝合金也已经研制成功,这些合金可用于高转矩的电动机中。

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及铝合金导热系数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目前市面上散热风扇所使用的散热片材料几乎都是铝合金,只有极少数是使用其他材料。事实上,铝并不是导热系数最好的金属,效果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其次才是铝。但是银的价格昂贵,不太可能拿来做散热片;铜虽笨重,但散热效果和价格上有优势,现在也逐步用来做散热片了;而铝的重量非常轻,兼顾导热性和质量轻两方面,因此,才普遍被用作电子零件散热的最佳材料。铝质散热片并非是百分之百纯铝的,因为纯铝太达于柔软,所以都会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铸造而成为铝合金,以获得适当的硬度,不过铝还是占了约百分之九十八左右。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明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导热系数越大,导热热阻值相应降低,导热能力增强。在金属材料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表),但成本高;纯铜其次,但加工不容易。在风冷散热器中一般用6063T5铝合金,这是因为铝合金的加工性好(纯铝由于硬度不足,很难进行切削加工)、表面处理容易、成本低廉。但随着散热需求的提高,综合运用各种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已是大势所趋。有部分散热片采用了纯铜或铜铝结合的方式来制造。例如,有的散热片底部采用纯铜,是为了发挥铜的导热系数大,传热量相对大的优点,而鳍片部分仍采用铝合金片,是为了加工容易,将换热面积尽可能做大,以便对流换热量增大。但是此种方法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铜与铝型鳍片充分地连接,如果连接不好,接触热阻会大量产生,反而影响散热效果。 各种常用金属材料及铝合金导热系数 材料名称导热系数材料名称导热系数 银99.9% 411 W/m.K 硬铝4.5%Cu 177 W/m.K 纯铜398 W/m.K 铸铝4.5%Cu 163 W/m.K 金315 W/m.K Mg,0.6%Mn 148 W/m.K 纯铝237 W/m.K 6061型铝合金155 W/m.K 1070型铝合金226 W/m.K 黄铜30%Zn 109 W/m.K 1050型铝合金209 W/m.K 钢0.5%C 54 W/m.K 6063型铝合金201 W/m.K 青铜25%Sn 26 W/m.K 金和银的导热性能比较好,但缺点就是价格太高,纯铜散热效果则次之,但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不过铜片也有缺点:造价高、重量大、不耐腐蚀等。所以现在大多数散热片都是采用轻盈坚固的铝材料制作的,其中铝合金的热传导能力最好,好的CPU 风冷散热器一般采用铝合金制作。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1章 第3节《皮肤与汗液分泌》教案1 北师大版

第3节皮肤与汗液分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2)说明汗液的形成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3)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皮肤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3)通过课堂中开展的活动,培养快速处理信息,灵活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皮肤结构和卫生保健的学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皮肤的结构 教学难点:汗液的分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2、尿的形成过程 二、导入新课: (提问)皮肤我们每个人都有,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描写皮肤的词语或句子 (录象)对皮肤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经过这段录象,同学们是不是想多了解一点皮肤的知识?比如:经过夏天,为什么皮肤会变黑,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脸上长了小痘痘。是什么原因呢?这些问题都和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皮肤的结构。 三、讲授新课: (一)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表皮: 1、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的区别(没有血管)

2、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作用) 角质层的细胞排列紧密,这样可以防止细菌入侵,又可以防止体内的水分过分散失。 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就是我们平时弄伤了皮肤过一段时间又长出来的缘故了 3、为什么经常晒太阳的人们皮肤会比较黑?(讨论) 点评: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的作用。 4、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生发层中的胆固醇(作用)----阳光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 5、联系生活,注意保护皮肤,适度日晒(过度日晒可引起皮肤癌) (三)真皮: 1、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厚度(和表皮相比) 2、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作用) ------游戏:轻轻捏一下脸扭一下和拿一张白纸捏一下扭一下(白纸变皱,脸没什么变化)说明了真皮内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赋予皮肤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3、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作用) (四)皮肤的附属物(结合皮肤结构图和自己的皮肤观察) (五)皮脂腺 1、作用:分泌皮脂可以滋润皮肤,防止水分的散失 2、长痘痘的原因 3、注意皮肤健康(联系生活) (六)总结:皮肤的结构、作用 (七)汗液的形成和分泌 在汗腺中,弯曲成团的细管组成分泌部,分泌部周围有很多毛细血管。当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分泌部细胞就从毛细血管吸收水分、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汗液,再经过这长长的导管到达体表排出体外。 (八)(讨论)出汗的利弊 利:排泄作用、调节体温

高中化学 第2节铝金属材料--教案

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材料包括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和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学习金属材料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本节教材从以下两条线索展开:一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线索,并以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代表物作为抓手进行研究,为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二是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的应用.. 线索,并伴之以常见金属金、银、铜等的应用,给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二)知识框架 1.理论联系实际。铝、金、银、铜等常见金属是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物质,学生感性认识丰富,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应用分类的思想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金属的代表物——铝的还原性;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同,并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对不锈钢不易锈蚀原理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金属性质与金属材料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了解金、银、铜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作为材料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4.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重点和难点: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的两性。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分类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教材的两个问题,即铝和铝合金、金属与金属材料。 2.寻找铝、铁、铜、银等金属单质的制品,并留作班上学习时展示之用。 (二)教师准备 特殊 一般 一般 特殊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 第二节铝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学案 编制:刘长允审核:李留兵、郭芳2011.12.21 学习目标: 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3、认识铝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的不同 重点难点:铝的化学性质 [自学探究] 阅读教材P116一段,并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铝制品的使用,总结铝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铝的颜色、密度熔点具有良好的、性和性。 二、化学性质 [交流研讨] 根据铝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食物及时取出以免残留的食物尤其是酸碱性物质腐蚀锅体。 分组讨论预测铝具有哪些性质? 1、与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2、与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即时练习] 1、下列用途主要是体现铝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家用铝锅②盛浓硝酸的容器③制导线④焊接钢轨⑤包装铝箔 ⑥炼钢的脱氧剂⑦做防锈油漆⑧做合金用作飞机制造业材料⑨工 业做热交换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⑤⑦⑧⑨ D.①③②④⑥⑧ 2、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 B、1:2 C、1:3 D、1:4 [交流研讨] 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预测铝应该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3、Al与O2反应(铝粉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应用: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 4、Al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铝热剂: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来看,上述反应属于哪一类?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铝粉 发生类似的反应? 铝热反应的用途:、 A L+MnO2= A L+Cr2O3= 5、AL与盐溶液的反应 AL+CuSO4:离子方程式: [交流研讨] 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上述五个反应,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铝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_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_陈建军

摘要:本文通过VECM(VectorErrorCorrectedModel)和协整分析,在借鉴新古典增长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垄断竞争增长的分析框架,从宏观增长的视角,以长三角次区域 1978~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在既定空间中心———外围式的集聚给集聚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索洛剩余递增三类集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在既定空间集聚产生的自我集聚可以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带来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索洛剩余递增。研究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产业集聚地区索洛剩余是既定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函数,而产业集聚竞争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集聚区域产业差异化优势和竞争力源泉的假说;据此,研究认为,地区经济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与新经济地理学有关产业集聚的效率源于先验的规模报酬递增观点不同,未必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而经济效率的根源在于产业集聚竞争导致的区域技术进步促使的索洛剩余的递增。此外,本文区分了区域索洛剩余递增与产业索洛剩余递增,认为产业集聚产生的索洛剩余增加既构成区域产业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集聚力,又构成扩散力: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到一定阶段,就会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关键词:长三角 产业集聚 技术进步 索洛剩余 规模报酬 一、引言 产业集聚对于集聚地区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后果?新经济地理学根据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不完全竞争三个假设就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做了一般性的分析,认为如果经济中的某种扰动导致区域市场规模的扩大,就会引起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中和区域供给能力的增强,产生市场扩大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外部性,从而出现产业自我集聚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但是,产业在空间的集聚并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在集聚过程中,由于众多的企业或者要素在既定空间的集中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还会在区域产生一种制止产业集聚的扩散力(Krugman ,1991a ,1991b ;Fujita ,Krugman & Venables ,1999;Baldwin ,1999;Ottaviano ,2001;Baldwin ,Martin &Ottaviano ,2001;Fujita &Thisse ,2002)。因此,从一个更长的时期来看,产业集聚还是扩散取决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大小。 什么是产业集聚?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由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引起,其循环累积因果效应逻辑如图1所示:偶然的扰动破坏了对称区域原有的均衡,引起产业集聚区域市场规模的扩大,产生市场扩大效应,引起生产要素开始在该区域集中。要素和产业集中导致区域产生价格指数效应,厂商向区域集中有利于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 ———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陈建军 胡晨光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号:70773095)支持,初稿完成于2007年2月,在修改过程中得到浙江大学经济 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旭昆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继强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Assistant Professor Jinlan Ni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彭国华讲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杨子辉讲师的有益评论与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当然,文责自负。

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1课时 常见的合金及应用学案

第二节金属材料第1课时常见的合金及应用学案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合金结构与组成的角度理解合金的特殊性能,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能列举常见合金的组成和性能,能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一、铁合金 1.合金 2. 铁合金 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钢,合金元素主要是铬和镍,在大气中比较稳定,不易生锈,抗腐蚀能力强,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以及地铁列车的车体等。 (1)合金一定是不同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化合物() (2)生铁的熔点比纯铁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比纯铁高() (3)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4)生铁中的铁与纯铁的化学性质不同() (5)地震灾区重建要使用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答案(1)×(2)√(3)×(4)×(5)√ 1.改进合金性能的常用措施有哪些? 提示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

2.合金比成分金属的硬度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纯金属所有原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原子排列十分规整;加入或大或小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后,改变了金属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使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导致合金硬度变大。 3.已知铜的熔点为1 083 ℃,钠的沸点为883 ℃,试问铜与钠能否形成合金? 提示不能。当铜开始熔化时,钠已经气化,所以二者不能形成合金。 二、铝和铝合金 1.铝、氧化铝的性质 (1)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 铝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2)铝、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试管①中一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铝片溶解,有无色气泡冒 (3)实验结论: ①铝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氢气。 ②氧化铝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 (4)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①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 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第三,大范围的贫困。 2.生产效率很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 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3.人口众多且增速快和沉重的赡养负担。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 出生率,但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使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提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公 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很低。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低收入国家农业产值在GDP中份额高,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 总数的比重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富国和穷国的经济政治权力是不平等的。富国控制着国际 贸易的类型,决定着国际关系的规则和形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 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 的束缚,再加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述各个阶段的流派和观点。 第一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学派是主流。有三种主流思想 ①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匮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代表性的理论,如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Nelson, R.)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强调要提高储蓄率,加速资本形成。 ②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完善,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信息,市场体系不能起到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作用。为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需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需要制定某种发展战略,这些超出了市场的作用范围。实证(英国战时动员、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支持凯恩斯主义、罗丹、丁伯根。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都包含着计划化、国家干预的意味 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工业化的作用:工业化是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主要差别之一。通过工业化,可以减少进口,减轻外汇约束,并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