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

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
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

江南小镇的建筑美学——文献综述

前言:江南作为中国的鱼米之乡,生产气候条件良好,物产丰富,这使得江南成为了适宜人居住的宝地。江南雨水充足,河道纵横,多平原丘陵,因此江南的建筑多依山傍水完美的结合了周围的景物。江南的富庶也在建筑中得到了表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精致细腻。江南小镇的民居建筑更是诠释了江南建筑的美,苏州园林,周庄古居,透显了江南纤美玲珑的曲线。

正文:

江南民居的建筑美学:

江南地区指地处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东南沿海省份, 历史上的江南概念要大得多, 可以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或这些省的部分地区。由于江南地区地形富于变化,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形态。

江南民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自然条件、相同的自然经济、相同的交通条件、相同的传统文化底蕴, 培育了大量的气质相同的水乡民居, 而各个地区因其微观环境, 建设者爱好的不同, 通过广大群众以及各阶层人士的不懈努力, 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水乡民居。

1.江南民居的布局

江南民居院落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 只是一般布置紧凑, 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 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 迎面正房为大厅, 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 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 房屋开间多为奇数, 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 进深五檩到九檩, 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 和院墙一起, 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 多在院墙上开漏窗, 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 充分利用空间, 布置灵活, 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 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现保留下来的以浙江吴兴县南浔镇新开河李宅为代表。在江南民居中, 徽州居民则又独具特色,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它总体布局中的独到之处, 住宅倚山傍水, 溪水穿村而过, 两岸住户临水搭建的敝廊, 沿溪岸设置的飞来椅, 连接两岸的各式石桥或木桥,都各具特色, 充满了诗情画意。

2.江南民居建筑形式

江南民居还有一种建筑形式为两层砖木结构, 通常一户一个开间, 大约隔十几户人家就会开出一条长长的弄堂。这是由于江南地区河网密布, 市镇繁荣拥挤, 宽敞的宅地不易得,因而在建筑布局、街道的走向上都并无定式。民居依基地的大小、地势灵活布置, 通过安插天井来解决通风、采光、调整房间朝向; 街巷常随着河的走势延伸, 满足了人流通过的条件后, 并不追求街道的宽阔气派, 而是依地形时宽时窄地曲折前行, 形成与北方民居截然不同的建筑结构。具有水乡特色的以绍兴仓桥直街的施宅为代表 , 由于绍兴市区水网纵横, 临水而建的住宅自成一景, 这类宅居一般面街背河, 主楼不超过三开间, 有一两进天井, 厨、厕面河而设, 临水有外廊、码头等, 一切安排以河道交通和生活水源方便而定。

3. 江南民居的建筑结构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 不用梁, 而以柱直接承檩, 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 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 墙底部常砌片石, 室内地面也铺石板, 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 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 涂栗、褐、灰等色, 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 与白墙、灰瓦相映, 色调雅素明净, 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宏村建筑的美学

宏村, 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走进宏村, 水绕过鳞次栉比的古建筑, 在身旁轻轻地流淌, 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古建筑是静的, 水是动的, 心却格外宁静, 景异常清新、优雅, 让身临其境的人们产生无限遐思。

宏村最主要的建筑美学在于宏村人工古水系和精美的雕刻艺术。宏村人工古水系是由西溪引水, 自水圳流向月昭后经水圳流向南湖, 南湖的出水, 一部分回流西溪, 一部分进人田野灌溉农田。这样既满足了全村人的生活用水, 又合理利用, 灌溉了农田, 可谓是一举两得。

古徽州精美的三雕: 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也在宏村的建筑艺术细节中得以充分体现。宏村现存的“明代民居1幢、清代民居132 幢”里, 宏村的“民间故宫”一承志堂和宏村宗祠乐叙堂里的雕刻艺术最为精美绝伦。

苏州周庄的建筑美学

苏州周庄因河成街, 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 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周庄“沈厅”为清式院宅, 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南方炎热,“沈厅”屋檐深挑, 室内高敞, 以利隔热通风。天井则尽量狭小, 避免过多阳光射入,升高宅院温度。为满足用房需求,“沈厅”采用纵深式平面布局, 共布置若干进, 每一进设房屋三间左右, 配以浅小的天井或庭院。这样, 在房间数与北京四合院相等情况下, 光照量却小得多。由于宽度较窄, 屋内高敞, 取得较好的通风效果。特别在炎热的夏天, 自然风经过窄长阴凉的住宅通道, 迅速降温, 使居住者获得大量低于自然温度的凉风。

浙江东阳卢宅的建筑美学

浙江东阳的卢宅是位于东阳市城东的这个古建筑群的统称, 是一组集江南民居之精华, 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经典建筑群。卢宅的主要风格是明清民居风格, 以卢氏大宗祠为中心,由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条轴线延伸出去的几组建筑呈拱月之势围绕周围。

卢宅主体最外侧的入口是一个五开间三进深的砖雕磨砖大照壁, 照壁内卵石铺地, 青石须弥座, 8个石雕望柱, 石栏杆内有两根留作节日悬挂灯笼之用的高高的木杆。照壁上镌刻着“双狮滚绣球”、“鲤鱼跳龙门”、“文房四宝”等造型。从照壁向北是两座明清时盛行的四柱三间的石牌坊, 上书“大夫第”。“大夫第”门楼以北的照壁与前面的外照壁围合的主要入口空间呈“〔〕”形, 此寓意为“藏风纳气”。肃雍堂尤其独特的是, 它的前四进中有可分合的移动式石库门, 大厅的双跨顶上还有一防水的天沟, 整个建筑排水极为畅通。倘若遇到暴雨, 水位达

男人额顶, 雨住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排出大厅。除了肃雍堂这条轴线外, 南北向还有树德堂和复荆堂两条轴线, 房间也十分众多。看来无论是面积或先进设施, 肃雍堂都可谓全国民居之最了。

江南建筑美学的三大神韵

“黑—白—灰”的建筑色彩。江南水乡建筑历来有“粉墙黛瓦”之称, 配合水乡迷人的自然景色, 恰似一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中国水墨画。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精辟地概括为“黑—白—灰”颜色基调, 这是江南建筑最具特征的色彩。

“轻—秀—雅”的建筑风格。由于所处地域气候及建造工艺的原因, 江南水乡建筑追求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细部处理上, 如门窗、屋檐、门廊、梁柱、阳台、栏杆等, 也体现在建筑整体把握上。

“情—趣—神”的园林意境。江南园林自成一系, 小巧灵活, 精彩绝伦。“寄情于景, 借景抒情”, 是赏园之精髓;“园林理趣”包括园林酒趣, 园林奇趣, 建筑奇趣等, 是赏园之乐趣;“神韵之美”即进入画境、诗境的意韵, 是赏园之灵魂。因此,“情—趣—神”是江南园林挡不住的诱惑和魅力。

结论:江南的建筑秀美清雅,江南的环境柔和俊美。这人与自然的建造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江南建筑的美学在各个作者与读者的心里都有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观点——江南的建筑轻巧、秀美、雅致。

参考文献

[1]吕国伟.浅析江南民居的建筑设计风格[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12.

[2]李顺华.徽派古村遨宕村建筑美李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7.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01.

[4]林峰.《江南水乡》[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06.

[5]郑光复等.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 07.

建筑美学的知识点

艺术史和美学史上的6种解释:美学标准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什么成就了伟大的艺术? 作品必须体现艺术家精湛的技艺 艺术家的技艺一直不是哲学史和美学史关心的重点,通常也不构成任何哲学家之艺术观的核心。 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全无关系,这等于说人们不需要考虑艺术家的艺术技巧。 罗杰·斯克鲁顿“一个人若觉得风雨侵蚀而成的塑像与手工雕刻的作品之间毫无区别,他就没有阐释作品甚至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品必须给人愉悦的感受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被视为艺术价值的关键,但强调“适度”。 康德清楚的区分,他认为,真正的审美愉悦是非功利的。 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作品必须传达艺术家的情感。艺术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欣赏者。 托尔斯塔认为,艺术作品旨在诱发观众、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作品必须传达重要的道德教训,或帮助我们过更美好的人生 托尔斯泰认为,无论我们沉浸在一件艺术作品当中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欣赏它,完全是个主观问题。任何试图对审美趣味标准作出客观规定的尝试注定都会失败。然而,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那就是它的道德内容。 席勒认为,通过艺术,我们得以向世界敞开;一个创造性的戏剧给我们的启示,甚至都能使我们了悟世界的意义。艺术使我们的身心得以修养,帮我们走向自我提升之路。 作品的形式特征必须具有和谐和美感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描绘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体现在它以何种形式组合而成。 作品必须展示艺术家对现实的洞察 通过揭示现实世界的一些重要的一般特征,艺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 荀子,音乐反映了天道的和谐,通过养成正确的音乐欣赏方式,我们就能深刻理解终极真是。叔本华,艺术反映了真实世界的基本特征——意志,它是宇宙一切活动背后的动力。 康德对于“美”的定义:美得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独特、自主的运用。 美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某种思想认识的正确理解,即对体验和判断能力的理解。 建筑美学与建筑理论: 建筑理论的意图在于阐明准则、规律和规则,它们指导着建设者的实践。 维特鲁威、阿尔伯蒂等,为建筑各部分的系统结合和建筑部件的装饰制定了许多规则。 只有当建筑理论具有普遍效果时,才能对美学有所冲击,因为那时他必须以取得建筑美的本质为其目的。 建筑的明显特征:功能性 首先,实用功能。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和进行礼拜的地方。在决定某种形式之前,建筑首先要满足需求和愿望。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16页)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 摘要:设计风格“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现代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现代化格调的设计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标;综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典、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在发展设计事业的初期,设计者虽然把目标放在城市的住宅设计上,但对商业设计的市场从未忽视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室、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意空间。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设计者对每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设计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出发,具体来说,一位主观性强的人走进现场环境里,一眼便能够洞悉出它的利弊所在,知道其适当的处理手法,这就要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有主观性的认识。再者,对周围事物不断观察可以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随着观点与角度的转变,视野的拓宽,又可进一步激发设计灵感和创意,而且,经

常赏析别人的设计做到知已知彼也是十分重要的。 众多的设计者认为现在的设计主流就是80年代的简约主义的复苏,设计师多随大流,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都十分接近,显得毫无个性,我主张不断注入新元素,推陈出新,不容许因循或抄袭,惟有这样才能创出佳作。但如果太拘泥于此,整个设计会不够饱满。所以,它必须借鉴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装饰模式。建筑设计非常注意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同时,为了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不至于由于风格的过于强烈而形成跳跃感,设计时也十分小心地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其间的尺度就显得相当微妙。对设计者们的最大感悟是,“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众多的设计者挟建筑师之名而投身于室内设计的范畴里,确实是一有利的条件。一个专业、优质的设计师,并不局限于对家具配搭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整项装修工程联系起来,例如规划电器的位置、冷气机和风喉的装置等等,在懂得这些土木电工的知识之后,才能拟定出一个能得以实践的设计构思,否则,最后出来的效果便会跟原先的大相径庭,又或变得不切实际了。因此,具有建筑学知识背景对于室内设计工作确实有莫大的助益。 谈及设计风格,明净简洁最为设计者所喜爱,并多以富有现代感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摘要:建筑美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面貌,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活力,给市民带来美学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抚慰。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结合 引言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主要标志。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外观不仅可以反应一个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筑的美学性就是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当下的施工设计水平以及时代美学法则的条件下,将美学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二者在现实的发张中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其结合的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的变迁步伐。 1 结构美学的历史传统 我国的建筑工程为人类的文明创造出十分伟大的业绩。长城是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建筑艺术品。 从赵州桥、芦沟桥、故宫、应县木塔、西安大小雁塔到

长安、平遥、兴县等城市的古城墙;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北京新图书馆,到亚运会建筑群、杨浦斜拉桥、许多出色的立交桥等等,哪一个不是卓越的结构工程和最迷人的艺术创造?哪一个不是从结构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技术的美、工艺的美,从而加强了建筑艺术的美?说实在些,建筑物的内在美 ,首先在于结构的美。中国建筑有着几千年的结构美学传统,读一读醉人的“阿房宫赋”谁都会明白这一点。从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也不难发现相似的运动轨迹。1 8 世纪后期英国工程师TelfordT就是以结构表现建筑美的开创者。他18 15年设计的以铸铁为主材Craigellachie桥就是表现个人风格的典型例子。他特别关心结构的外观他把工程的技术质量和美学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另一位著名的结构工程师是美国的RoeblingJ.A,他是美国第一个结构艺术家。1 8 8 3 年他设计了著名的Broklyn桥,他的才华表现在能以低的工程造价使结构获得美的表现力并采用多种结构手法使桥具备人情味,让这种硕大而结实的建筑结构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2 建筑结构的美学原则 2.1结构力度美原则 建筑结构是承受各种荷载和作用的系统,它自然应当表现出力度。建筑结构的力度使人感到安全、奋起、充满信心与力量。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 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 《美学》 1.1美是什么 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 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立普斯“移情说” 孔子“尽善尽美” 庄子“道至美至乐” 王阳明“美在吾心中” 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 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 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 1.1.1美的特征 (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 (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 1.1.2美的形态 (1)自然美 (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 (3)艺术美 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 1.2 美的欣赏 1.2.1 美感 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 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 文明的思维结构 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 1.2.2审美标准 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 (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 1.2.3审美差异 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 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 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 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文化在建筑设计美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及传承 1.1 人文思想影响建筑审美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长河主要有儒家、道家及佛家三大思想 流派。三大思想流派对于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传统人文思想影响着设计师 对建筑的审美和理解。 儒家讲究和谐统一,主张“天人合一”,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对内严格封闭,对外自由 开阔。有些建筑设计师就是吸纳了这一思想内涵,在建筑表现手法上实现建筑内、外浑然 天成,真正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不同于前者,它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道家精华所在,我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就是遵 从了这一理念,虽“无为”,实则“有为”,更加遵从自然;佛家追求的是一种自由随意、返璞归真的人生之道。 1.2材料传承建筑内涵 在建筑设计当中,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 的传承还体现在对传统材料的传承上,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以木材为原料,力求回归原始 美感,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亲近自然的目的。而在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的主导趋势下,可 以吸取传统材料的特点,将传统材料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通过简单的艺术造型或者 艺术转换的形式把传统材料隐喻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实现传统材料本身所能够传递的文化 内涵。如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便提出了独特的“建筑美学”概念,并逐渐为世界所认可。在1992年建成的世界博览会日本馆中,他就设计运用了这一理念,使用集成木材,很好 的传达了传统木式建筑中斗拱的构成美。 1.3符号传承文化深度 传统意义上的因素传承更多体现在对于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体现在 现代建筑设计上,需要更广、更深层次地去认知传统符号,实现传统符号更深层次的解读,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符号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事物、一个概念,或者一种人文 思想。在现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 一种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现代建筑设计师在未来建筑发展方向上应该更多思考的是怎样更 融洽地将传统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共融起来,以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 中的积极传承。比如台北的101大厦就是吸取了中国传统古铜钱图腾和“8”的寓意。 1.4“风水文化”影响建筑布局

浅谈建筑设计

浅谈建筑设计 内容摘要:建筑一般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方面。建筑设计一般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具体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并考虑建筑美观和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依据的进行,空间尺度的要求、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建筑规范的规定等。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设计是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建筑装饰设计的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的依据。 当今建筑设计的表现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趋合计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或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的风格、要求和条件不同。与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一样,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和赞叹。正是在这一技术背景条件下,我国制定了一些建筑设计要求与基础条件,在这些基础要求、条件下,我国的建筑设计在不断的完善。 一、现设计需求状况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在市场占有率及各方面的优势地位,各企业不断开发和更新建筑设计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加强企业管理,保持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设计是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设计在企业地位的提高,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方面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及设计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设计给企业最大的价值是经济价值。通过设计的开展,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附加值,这使得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同时,设计的价值也在科技发展、行业整合与竞争加剧的过程中突显出来,并且设计可以把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 二、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建筑设计一般从平面设计入手,再进行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但是建筑物是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摘要:阐述了现代桥梁对美学的需求,指出现代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几个突出造型案例展示现代桥梁的美学设计。 关键词:桥梁美学造型设计形态艺术 1 引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一座桥,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陌生和熟悉;连接的是野蛮与文明,梦想和归宿。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那么桥梁建筑则无疑是这些瑰丽的诗篇中最为潇洒写意的一笔。 桥梁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满足实用功能要求的工程结构物,他还常作为建筑艺术实体得以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座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桥梁,既能够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更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创造力。 2 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需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个协调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桥梁规模,需选择不同的美学处理方式。 对特大桥梁,因其本身的宏大规模,必将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则应把桥梁本身视为环境主体进行美学设计,尽可能突出桥梁主题的存在。若桥梁规模较小,且当地环境已经形成,则应当使桥梁与环境融合成一体,不宜再突出桥梁。此时,可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条件,使桥梁组合于周围环境的画面中。 2.2 造型匀称,比例适当 桥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桥梁在三维空间中有和谐的比例关系。而点、线、面是三维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这三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状态决定了桥梁造型的视觉形象和艺术形态。这就要求桥梁结构工程师充分掌握它们的相互组合和相互投影等关系进行设计。 2.3 风格上应力求结构简单,线条明快 风格是指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具有特色、表明特征的建筑形态。合理的结构体系,能够自然表达力的传递关系,也会使桥具有稳定、连续、明快、流畅等形态美。当代桥梁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较少装饰;造型协调,表现跨越。 3 现代桥梁的建筑美学设计举例 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成熟,大量的现代桥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落地而成,他们之中不乏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他们用各自独特的造型、利落的线条、完美的几何形状彰示这人类文明的磅礴和张扬。 3.1 盖茨亥德千禧桥——泰恩河的明眸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以千禧为名的建筑在世界遍地开花,而其中又尤以英国最盛。企图以千禧年来重振日不落雄风的英政府,将众多打着千禧旗号的建筑项目提上了日程。一时之间,英伦大地上,竖起了各式各样的“千禧纪念碑”。这中间,就有在2002年赢得建筑界权威的斯特林建筑设计奖的盖茨亥德千禧桥。 盖茨亥德千禧桥横跨在英格兰北部的泰恩河上,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摆式大桥。大桥由两部分组成:一条像彩虹般横跨泰恩河的固定拱门,和一个能旋转的圆弧形桥。平时,它水平躺在河面上,供行人和自行车来往,普通大小的船只也可直接从桥下穿过。当遇到大型船不能通过时,弧形桥可以通过两端的压力扬吸机进行旋转抬升45度,让大型船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东方建筑风格 (2) (一)古东方建筑艺术风格 (2) (二)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 (3) (三)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 (4) 二、西方建筑风格 (4) (一)古西方建筑艺术风格 (4) (二)宗教与君权的纪念碑 (5) 三、当代建筑风格 (6) (一)统一与变化中的新建筑 (6) (二)当代建筑风格 (6)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 (6) 四、建筑风格艺术分析 (7) 参考文献: (7)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学生姓名:任晓含学号:20125172287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甘露职称:讲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社会文化及物质精神方面的高素质要求,建筑艺术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丰富内涵的室内装饰正一步步深入人们内心,潜入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建筑的设计风格也逐渐丰富多彩。翻开世界建筑风格史,如果用精炼的方式概括五千年以来的建筑艺术风格,那么,古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泥土立方体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屋顶便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样式,现今世界较为普遍的建筑风格当为钢筋混泥土建筑风格。只有充分掌握各个风格才能就其发展创新出更为符合社会潮流的建筑风格,丰富其建筑形式,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 关键词:古埃及建筑;哥特式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新中式建筑;风格美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eople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al art and culture also gradually attention by people.Uniqu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rich connota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 is deep inside people step by step, into the soc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style of architecture is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Opened the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style, if with a refined way, summarized the building art style since five thousand, so, the ancient Greek temples, gothic cathedrals, the Renaissance church, modern reinforced concrete cube construction and DaWuDing in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e style, now the world common architectural style a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tyle.Only can fully grasp the style with respect to its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ut more architectural style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the society, enrich its architectural form, for human visual enjoyment. Key words:the ancient egyptian building;gothic architecture;modern architecture;new chinese style building;style beauty 一、东方建筑风格 (一)古东方建筑术风格 1.古埃及建筑艺术风格 古埃及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异的精神理念。因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其建筑艺术风格体现出了永恒和静态,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态就经常被运用到建筑上来。 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建于公元前2613~公元前2449年屹立于尼罗河畔的巨大金字塔。230万块重2.5吨的巨石砌成了这座高达146.4米的建筑,且金字塔的东南角仅比西北角高1.5厘米,而胡夫金字塔的边长达230.6米,再加上建筑材料使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设地面,使得金字塔整体未经风化,其内部保存较为完整。金字塔内部拥有富有表现力的巨大雕像,两旁树立着精美雕像的漂亮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浅谈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要:阐述了现代桥梁对美学的需求,指出现代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几个突出造型案例展示现代桥梁的美学设计。 关键词:桥梁美学造型设计形态艺术 1 引言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一座桥,连接的是过去与未来,陌生和熟悉;连接的是野蛮与文明,梦想和归宿。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诗,那么桥梁建筑则无疑是这些瑰丽的诗篇中最为潇洒写意的一笔。 桥梁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满足实用功能要求的工程结构物,他还常作为建筑艺术实体得以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座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审美的桥梁,既能够显示出一个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生产工艺水平,更反映出时代精神和当代人的创造力。 2 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需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自然整体中的一个协调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桥梁规模,需选择不同的美学处理方式。 对特大桥梁,因其本身的宏大规模,必将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则应把桥梁本身视为环境主体进行美学设计,尽可能突出桥梁主题的存

在。若桥梁规模较小,且当地环境已经形成,则应当使桥梁与环境融合成一体,不宜再突出桥梁。此时,可利用自然或社会环境条件,使桥梁组合于周围环境的画面中。 2.2 造型匀称,比例适当 桥梁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桥梁在三维空间中有和谐的比例关系。而点、线、面是三维空间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这三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平衡状态决定了桥梁造型的视觉形象和艺术形态。这就要求桥梁结构工程师充分掌握它们的相互组合和相互投影等关系进行设计。 2.3 风格上应力求结构简单,线条明快 风格是指设计构思所表现的具有特色、表明特征的建筑形态。合理的结构体系,能够自然表达力的传递关系,也会使桥具有稳定、连续、明快、流畅等形态美。当代桥梁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结构简单,较少装饰;造型协调,表现跨越。 3 现代桥梁的建筑美学设计举例 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成熟,大量的现代桥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落地而成,他们之中不乏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他们用各自独特的造型、利落的线条、完美的几何形状彰示这人类文明的磅礴和张扬。 3.1 盖茨亥德千禧桥泰恩河的明眸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以千禧为名的建筑在世界遍地开花,而其中又尤以英国最盛。企图以千禧年来重振日不落雄风的英政府,将众多打着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

建筑美学的认识与感受 美的定义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2008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 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大希庇阿斯篇》中,作者借苏格拉底的口总结到:“美是难的。 毕达各拉斯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塑等其它艺术,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由此,它们发现了在欧洲有长久影响的“黄金分割线”,他们有时也认为圆球最美。这种偏重形式的探讨是后来美学里形式主义的萌芽。 十八世纪欧洲兴起了“实验美学”热,意图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找到美的本质,从而给出美的定义。然而实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和声音,所得结论不具普遍性。由美的这定义出发进行演绎,可以对美进行合理分类,把自然美,社会美、相对美、形象美、朦胧美等都归入了“美”这个种概念的属下。 由于人的需要随时间地点在变化,所以美的概念是动态的,美的外延也是不确定的。 如果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和创造美。 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美可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 按人活动的场所分,可把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美又可分为直接美和间接美。 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美可以分为实际美

和信号美… 和谐、烂漫、磅礴、壮阔、温柔、热情、博大、健壮、浩瀚、善良、豪放是美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是个不相同的具体的美。美是和谐、烂漫、磅礴、温柔、健壮、浩瀚、善良、豪放共同具有的一般内容和本质。美是一般的和谐,和谐是具体的美,美存在于和谐、烂漫、磅礴、浩瀚、温柔、热情之中。 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徽派建筑的美学价值及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的美学价值及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徽派建筑艺术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具有它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形成徽派建筑艺术的特点与审美价值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有机形成了它的整体美学理念。徽派建筑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研究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对徽派建筑的布局、环境、造型、装饰、环保等进行了剖析,以了解徽派建筑这种图像符号所透露出的固有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美学;当代建筑;应用 引言 在众多探讨美学的著作中,对于美的本质的解释倾向于关系属性方面。美,反映事物的一定特性,是指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如色彩、外形等,与人们意识和经验中诸多方面相吻合而激起人们内心的愉悦感。美的形成需要依赖于事物的本身和审美者两个方面。 而在纷繁多样的建筑世界中,建筑的美首先体现在形式美,即“比例、尺度、均衡、统一、韵律与秩序”五大原则。然而,形式美只限于建筑形式本身外在联系,唤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要通过它的艺术形象。 “徽派建筑”的典雅、清秀、神秘,华贵、天人合一;自然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建筑形式,以其深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特有的艺术气质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东方古代建筑文化的典范,这一艺术明珠的美学价值,影响着一代代的建筑师们。(图1) 正文 一、“徽派建筑”的布局、环境、造型、装饰、环保之美学价值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民居村落,它从布局、环境、造型到装饰美化、环保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地域美学的特点。这里是古代越人的聚居地,中原士族大规模迁入,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中原的“四合院”形式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图2)

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从古典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作者Julia Daudén | 译者Laurene Cen 历史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线性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且主要关注西方世界。 然而,我们也知道,去理解一种现象如何引起另一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广泛概述。在建筑史上,理解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的设计运动和建筑风格是很有趣的,更确切地说,是去了解它们的连续性或断绝对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建筑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呈现了历史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风格和运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独特风格。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建于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的古希腊。它最著名的是用石头建造的大型宗教神殿,通过柱式、对称、几何和透视的原则来设计。表达古典主义风格最显著的特征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和科斯林(Corinthian)。帕特农神庙是古典建筑中最伟大的作品。该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它展示了引人注目的特点:建筑体积建造在基座之上,基座支撑着一系列的圆柱和柱头上的体量,接着再支撑一个山花。 罗马式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是欧洲在6世纪到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改风格与它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各国处于战争状态、担心受到敌军入侵的时期,这些建筑受到古罗马共和国的启发,以厚重而坚固的墙壁和半圆形拱门的最小开窗方式为特色。这种风格的主要范例是在该时期建造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它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建造的,是这种风格最伟大的作品。

浅谈不同民族建筑的设计美学

浅谈不同民族建筑的设计美学在艺术风格上,各民族都爱使用自己的传统装饰而各具特色,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性格。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很有特色,窗檐和入口门楼都喜欢用木雕装饰;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较大;白族民居擅用门楼雕饰和山墙墙面贴砖;傣族的竹楼山墙常用山花竹饰;而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画,题材、手法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且勇敢、豪迈、粗扩而又热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川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近4千米,那里山岭连绵,雪峰重叠,著名的长江、黄河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都发源和流经这里。藏族民居的典型传统形式为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维吾尔族的住房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讲究,设有廊房,并雕花纹一般或绘制图案。普通民居、墓陵、清真寺、高台民居等建筑构造、装饰等都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许多建筑物上覆穹窿顶,正中有个小塔楼,宏伟古朴、华丽肃穆,极具地域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维吾尔族通常通过用石膏浮雕、彩漆绘制、木

刻图案、木雕组合、砖雕组合与金属花窗等来装饰建筑物,图案有几何图形组合、风景画等多种形式,无论是选用的题材、构图方法、纹样组合、调配色彩,皆独具匠心,丰富多彩, 个性鲜明。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 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傣族常被誉为“水一样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以温柔平和而著称,反映在其建筑中,也体现出追求宁静优美的审美心理和以自然、舒展、简洁、清新为美的观念。孟连傣族的竹楼,外观简洁流畅,短脊、陡坡,屋顶给人一种舒展中有变化的感觉。座座隐现于绿荫竹林中的竹楼,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体,显得自然而清新。 回族群众的住房讲究工艺和装潢,颇具民族特色。如宁夏同心县

建筑的应用美学

论建筑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的关系 应用美学是研究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审美活动。应用美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我们人类能看到,能用到的,甚至我们能感觉到的,都存在着应用美学,它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美。应用美学本身含有应用和美学两个方面,因此我们看出应用美学已经世间化和通俗化;但是美学毕竟不是一般的,它没有世俗化和庸俗化。 世界的发展规律是唯物主义的,因此对于应用美学也是一样,它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产生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最初是从物质生产活动和实用功利活动中超越出来的,它是凌驾于普通的活动之上,但是应用美学是从这这种高上之中回到生中去的审美活动,回到我们人类生活中接触到最频繁的各方面中。乍一看,应用美学似乎是很高层的一种活动,好像是很难接触到一样,其实恰恰相反,它是把形而下的东西升华为形而上的东西,是在物质的东西中增添一个精神的层面,在功利的事物中增添一个超功利的层面。应用美学正是致力在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掘和引导出精神的超越的层面。美学之思应落实在现实生命、民生日用,落实在大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上来,才有真正的坚实基础。抛开普通人民的衣食住行,来高谈道德的生命、超越的存在、玄妙的境界,实在是过于玄乎,无法让人理解或是接受。美学应当也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大众人民的物质的、实用的生活活动之中。历史发展到了高科技的今天,纵观之,美学已经参透到人类生活之中的每一个方面,也就是应用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普及开来。 对应用美学,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应用美学和什么有关系呢?它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庖丁解牛的看,应用美学就是应用的,美学的。既然可以分为两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即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审美因素就是我们对于一个东西的精神上的反应,在视觉后的意识反应我们会作出我们基本的判断,给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一个评价;实用因素,我们在上文已经说到了应用美学离不开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这是我们人类存活下去最基本的方式,因此,任何一种东西,离开人类的基本要求,那它就不会符合我们的要求,也就是我们不会给它一个很好的评价,即使从精神层面它是真的美,但是也是不符合应用美学的标准的。这两个方面是应用美学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当我们要用应用美学的眼光去对于一种东西或事物进行判断时,我们都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 综上所述,应用美学里的审美要素和实用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开的。若只用一方面,则不管它在这方面上是如何的完美,但是也不会社会大众的认可。 应用美学可分为许多种类,有音乐美学,建筑美学,设计美学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建筑可以说历史悠久的,很多中外著名的建筑就是应用美学的典范。下面文明举例说明应用美学中的建筑美学是如何将审美因素和实用因素紧密结合到一起的。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当代生活强调建筑与工业的结合, 强调建筑必须走向工业化的脚步, 这样建筑可保障质与量让建筑服务于工业化与商业 化的社会。这样同时强调技术在建筑中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建筑与艺术之间, 由技术决定了艺术的意涵,也决定了建筑形式呈现。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建筑形式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life emphasizes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union, emphasizes building must to the steps of industrialization, so building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let building services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society. this also stressed that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has decisive role, i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art, the technology to the meaning of art, also determines the building representation. keywords: modern socialist, building design, architecture for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 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

城市建筑设计的美学分析

城市建筑设计的美学分析 摘要:建筑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好融合了建筑设 计和美学,并且对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把握。本文主要分析了形式美内涵,城市建筑美学特征,城市建筑设计美学的实施。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美学 、形式美内涵 形式美基本上包括了全部事物的特点,具体是物质材料 的自然属性以及其自身规律体现出的美学性质。形式美是个较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只有利用具体物质形式,才可以感觉事物特定物质功能及其携带的精神功能。形式美仅是单一的形式,已经彻底脱离了物质内容。城市建筑的形式美并不是空洞、缺乏根据的,而是存在于具体建筑设计中,其中包括了建筑物的色彩、质感与材料的科学处理。 二、城市建筑美学特征设计美学理论定义的设计美是:设计 美是人类设计活动 以及产品所体现出的美,设计美的特性促使设计美不但拥有艺术美,还包括技术美。对于所有设计成果来讲,都需要综合考量艺术美与技术美,仅是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青岛西部和东部城区建筑的综合对比来讲,西部老城区的建筑重

视表现艺术美,东部新城区的建筑则重视表现技术美。 一)老城区的艺术美 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是1900 年德国人推出 的青岛城市规划。德国人联系本地地形对青岛城市的道路交 通系统进行了规划,具体侧重设计中心城区,目标是将青岛 打造成为一个特别舒适的住所。中山路区就是一个最具代表 性的欧洲建筑文化特点的地区,这个地区的中枢是天主教堂,并且向四周进行辐射,整个区域的建筑都采用自然地形,借助天然的海岸线景观和山地结构实行设计,建筑造型特色是地道的德式建筑风格。在该区域中青岛填筑教堂是标志建筑,通过黄色花岗岩石与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饰了优美简洁的图案,采用半圆拱形窗户,线条十分流畅,突出庄重且朴素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哲学美学的故乡,世界最著名的美 学家都是的德国人。德意志民族体现出极高的美学修养,他目标的。由于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德国建筑设计界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很多设计师大量运用玻璃、钢和混凝土等材料。可是青岛城市在这一时期却很少出现这一新技术材料的建筑,具体原因是德国人当时的思想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是想建造一座具有家园归属感的城市。因此,建筑形式与设计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建筑文化特点,与德 国侨民的审美观相符。从这些设计美学角度分析,设计手法再现了德国传统建筑艺术美,造成青岛老城区建筑城市设计最终体现出更加重视设计艺术美的特点。 们对青岛建造与设计过程中,是抱着建造自己城市与家园的(二)新城区技术美 相较于西部老城区来讲,青岛东部新城区建筑更加重视 现代感和技术美的设计特点。青岛市政府在动迁过程中,决策者就已经提出规划设计新区思想:绝不能对老城区的欧式风格进行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