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红三十四师全体官兵生死存亡之际,顾全大局,将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战、浴血杀敌,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胜利的希望。可以说,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拼将十万头颅血”,为中国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见证。而央视播出《绝命后卫师》,无疑就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历史总会以悲壮的面目示人,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更是如此。在那场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中,心怀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无论是面对连鸟儿也难飞过的雪山,还是吞噬人的生命于无形的草地;无论是顶着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弹,还是冒着各路军阀的枪林弹雨,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劳苦大众,“唯有牺牲多壮志”的气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抚今追昔,可谓感慨万千,红三十四师绝命断后,

6000余名闽西儿女血洒湘江,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的恰当注脚,也是“不怕牺牲”的最强读白,更是在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准确选择,更是顾全大局、不辱使命的见证。

《绝命后卫师》书写铁血忠魂,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已逝的英灵们再次闪耀在荧屏上,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对忠诚与担当的阐释和解读。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经过去,而今全国人民正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奋力前行,这无疑也是伟大的出发、特殊的长征。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承担着民富国强的使命,这也是一种赶考。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始终不忘初心、顾全大局,无论在哪一种艰难险阻的任务面前,都应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绝命后卫师》能在这个时段在央视和全国人民见面,是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再出发,也是对长征精神的献礼之歌。相信,随着《绝命后卫师》的播出,红三十四师那6000个不屈的英灵能永远被公众传颂,长征精神也定能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该剧以长征时期英雄部队三十四师的壮烈事迹为素材,真实重现红军长征时期战斗英雄们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剧中青年演员张桐饰演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虽是

英雄部队的领军人物,但张桐身上丝毫没有武将的粗鲁,气质儒雅的他将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儒将形象。

该剧主要讲述了1934年红军长征期间,三十四师作为红军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他们不惜以命相搏,最终全部慷慨就义。张桐饰演的陈树湘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一号人物,他之所以能带领出这么优秀的部队靠的不是武力而是通人情、讲道理。最新剧情中,扩建后的三十四师即将启程奔赴战场,新入伍的战士们因惦记家中亲人纷纷要求回家探望告别,新兵营的助教为了军纪军令开枪镇压士兵,闻讯而来的陈树湘在了解了原因后,给了士兵回家告别的时间。人性化的做法得到了士兵们的一致认可,也让观众见识到了陈树湘的儒将风采。

其实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带兵打仗的将领大多是豪放、不拘小节那种,但此次《绝命后卫师》中张桐却用粗中有细、人性化带兵的演绎将陈树湘的儒将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呈现了一个讲道理、通人情的部队将领,而这种改变的确让观众耳目一新。

《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近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史诗剧《绝命后卫师》于央视黄金档播出,该剧由实力演员郭广平、张桐等领衔主演,更有奚美娟、马少骅等老戏骨倾情加盟,众星联袂

再现长征岁月的艰苦和磨难。剧中,郭广平饰演英雄部队三十四师师政委程翠林,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多次临危受命,肩负起扩红、掩护红军主力突围等多次重大任务,身负重责的他展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故事主要以红军的后卫部队三十四师的经历为主,在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时,三十四师临危受命,肩负起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为了掩护主力军突破湘江,这支几乎全由闽西客家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与数十倍的国民党军展开浴血奋战,最终全军阵亡,谱写了一首英雄史诗。郭广平扮演的程翠林作为三十四师的师政委自然是任重而道远,紧急关头他临危受命,不顾危险和艰难毅然决然担负起掩护主力军的重担,为了党和国家,为了信仰与人民,程翠林以身犯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引人深思。

郭广平曾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军人,此次出演《绝命后卫师》,他将如何将程翠林的决心、挣扎、转变,生动的表现出来,“身经百战”的郭广平不会让观众失望,更多精彩表现,请关注《绝命后卫师》,看郭广平再现战斗英雄的英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