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用途

铁的用途
铁的用途

铁元素

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硬而有延展性,熔点为1535℃,沸点2750℃,有很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导热性。比热容约为0.46*1000J/(KG*℃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5120 纯铁密度:7.86g/cm^3 编辑本段铁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55.847。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起反应,在高温时,则剧烈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赤热的铁和水蒸气起反应也生成Fe3O4。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铁是一变价元素,常见价态为+2和+3。铁与硫、硫酸铜溶液、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价。与Cl2、Br2、硝酸及热浓硫酸反应,则被氧化成Fe3+。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其中有1/3的Fe为+2价,另2/3为+3价。但FeO·Fe2O3不符合Fe3O4不与稀酸反应的性质,经光谱检验,应为Fe(+3)Fe(+2)[Fe(+3)O4],即铁酸铁与铁酸亚铁的复合盐。铁的+3价化合物较为稳定,但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铜氧化成+2价(2FeCl3+Cu===2FeCl2+CuCl2,常温下即可反应,用于刻蚀铜板)常见化合价+2和+3,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也能导电。纯铁既能磁化,又可去磁,且均很迅速。电离能为7.870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若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易溶于稀酸。在浓硝酸中能被钝化。加热时均能同卤素、硫、硅、碳、磷等化合。除生成+2和+3价氧化物外,还有复合氧化物Fe3O4(是磁性氧化物)生成。铁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铁与少量的碳制成合金——钢,磁化之后不易去磁,是优良的硬磁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在室温下,铁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度增大:含有铁元素的饰品(13张)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跟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若在酸性气体或卤素蒸气氛围中腐蚀更快。铁可以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铜或锡等离子。

铁元素的分布

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金属之一,约占地壳质量的 5.1%,居元分布序列中的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在自然界,游离态的铁只能从陨石中找到,分布在地壳中的铁都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铁的主要矿石有:赤铁矿Fe2O3,含铁量在50%~60%之间;磁铁矿Fe3O4,含铁量60%以上,有亚铁磁性,此外还有褐铁矿Fe2O3?nH2O、菱铁矿FeCO3和黄铁矿FeS2,它们的含铁量低一些,但比较容易冶炼。中国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著名的产地有湖北大冶、东北鞍山等。华北地区的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唐山迁安和邯郸武安。[铁的化学性质之一] 相对原子质量55.847。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α铁、β铁、γ铁、б铁等。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起反应,在高温时,则剧烈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炽热的铁和水蒸气起反应也生成Fe3O4。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铁是一变价元素,常见价态为+2和+3。铁与硫、硫酸铜溶液、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价。与Cl2、Br2、

硝酸及热浓硫酸反应,则被氧化成Fe3+。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Fe3O4,可以看成是FeO·Fe2O3,其中有1/3的Fe为+2价,另2/3为+3价。铁的+3价化合物较为稳定。[铁的化学性质之二]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CuSO4+Fe===FeSO4+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Fe+H2SO4===FeSO4+H2↑ ( 2 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4Fe+10HNO3===4Fe(NO3)2+NH4NO3+3H2O 铁溶于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生成硝酸铁并释放出氮的氧化物。在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中,铁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而被钝化。铁与氯在加热时反应剧烈(2Fe+3Cl2===2FeCl3)。铁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2N。铁的最重要的氧化态是+2和+3。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棕色。纯净的三价铁离子为淡紫色。二价和三价铁均易与无机或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如 Phen为菲罗林,配位数通常为6。零价铁还可与一氧化碳形成各种羰基铁,如Fe(CO)5、Fe2(CO)9、Fe3(CO)12。羰基铁有挥发性,蒸气剧毒。铁也有+4、+5、+6价态的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只有+6价的。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亚铁Fe(Ⅱ)和正铁Fe(Ⅲ)化合物,亚铁化合物有氧化亚铁(FeO)、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氢氧化亚铁{Fe(OH)2}等;正铁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铁(Fe2O3)、三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氢氧化铁{Fe(OH)3}等。如在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俗名:黄血盐)和铁氰化钾K3[Fe(CN)6](俗名:赤血盐)中。铁与环戊二烯的化合物二茂铁,是一种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之三种状态】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3Fe+4H2O(g)===Fe3O4+4H2↑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 CuSO4+Fe===FeSO4+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Fe+H2SO4===FeSO4+H2↑ 4Fe+10HNO3===4Fe(NO3)2+NH4NO3+3H2O 【铁的化学性质之四----工业制取】C+O2===(点燃)CO2↑(提供热量和CO2) CO2+C===(高温)2CO↑Fe2O3+3CO===(高温)2Fe+3CO2↑CaCO3+SiO2=CaSiO3+CO2↑编辑本段铁元素来源铁是地壳中较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氧、硅、铝。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是重要的铁矿。铁金属常用高炉以焦炭为燃料、用铁矿石和石炭石为原料炼得。用氢气还原纯氧化铁可得到纯铁。含碳在2.11%以上的铁叫生铁(或铸铁)。含碳量少于0.2%的铁熔合体称为熟铁或锻铁。含碳量介于0.2-2.11%之间的铁合金叫做钢。生铁坚硬,但性脆;钢具有弹性;熟铁易于机械加工,但要比钢柔软。生铁含碳量4%左右,用生铁炼钢,就是减低生铁内的碳量达2.11%以下,使硅、锰、钼、钒、镍、铬等的元素含量在要求范围内,以及尽量将硫和磷杂质除去。

铁元素用途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炼钢;也大量用来制造铸铁和煅铁。铁和其化合物还用作磁铁、染料(墨水、蓝晒图纸、胭脂颜料)和磨料(红铁粉)。还原铁粉大量用于冶金。浮选发治理污水:以铁为阳极电解污水,阴极产生气泡(氢气)使污垢浮起,达到一定厚度使可去除,阳极产生的Fe2+遇到阴极产生的OH-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沉淀(Fe(OH)2被氧化成Fe(OH)3),吸附杂质。编辑本段铁元素辅助资料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但是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这首先是由于天然单质状态的铁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再加上它的熔点(1535℃)又比铜(1083℃)高得多,使它比铜难以熔炼。人类最早发现铁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陨石含铁的百分比很高(铁陨石中含铁90.85%),是铁和镍、钴的混合物。考古学家曾经在古坟墓中,发现陨铁制成的小斧;在埃及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经文中,记述了当时太阳神等重要神像的宝座是用铁制成的。铁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神秘性的最珍贵的金属,埃及人干脆把铁叫做“天石”。在古希腊文中,“星”和“铁”是同一个词。1978年,在北京平谷县刘河村发掘一座商代墓葬,出土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古代铁刃铜钺,经鉴定铁刃是由陨铁锻制的,这不仅表明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来自陨石,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前就认识了铁并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把铁锻接到铜兵器上,加强铜的坚利性。由于陨石来源极其稀少,从陨石中得来的铁对生产没有太大作用,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才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最早人工冶炼的铁是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期出现的,距今大约2500年。我国炼钢技术发展也很早,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出土一口钢剑,从古墓随葬陶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是春秋晚期的墓葬。这口剑所用的钢经分析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说明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古代劳动人民的炼铁技术也是杰出的,至今竖立在印度德里立附近一座清真寺大门后的铁柱,是用相当钝的铁铸成的,当时如何生产这样的铁,现代人也认为是一个奇迹。由人分析了它的成分,含铁量大于99.72%,其余是碳0.08%,硅0.046%,硫0.006%,磷0.114%。开创现代炼钢新纪元的是一名叫贝塞麦的浇铸工人,他在1856年8月11日宣布了他的可倾倒式转炉。随着工业发展,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出现大量废钢和废铁,这些废料在转炉中不能使用,于是出现了平炉炼钢,是由德国西门子兄弟以及法国马丁兄弟同时创建的,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

铁字人体分布铁元素也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约有4—5克铁,其中72%以血红蛋白、35%以肌红蛋白、0.2以其它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为储备铁。储备铁约占25%,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成人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需要30mg。1个月内,女性所流失的铁大约为男性的两倍,吸收铁时需要铜、钴、锰、维生素C。需要人群:妇女特别是孕妇需要补充铁质,但要注意妊娠期妇女服用过多铁剂会使胎儿发生铁中毒。假如您正在服用消炎药或每天必须服用阿司匹林的话,那么您就需要补充铁。经常喝红茶或咖啡的人请注意,饮用大量的红茶和咖啡会阻碍铁的吸收。铁在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利用。除了肠道分泌排泄和皮肤、黏膜上皮脱落损失一定数量的铁(1mg/每日),几乎没有其它途径的丢失。

铁的用途在我们的生活里,铁可以算得上是最有用、最价廉、最丰富、

最重要的金属了。铁是碳钢、铸铁的主要元素,工农业生产中,装备制造、铁路车辆、道路、桥梁、轮船、码头、房屋、土建均离不开钢铁构件,我国年产钢材4亿多吨、铸件3350万吨。钢铁的年产量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铁无论在重要性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属于首位。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3g多铁,相当于一颗小铁钉的质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功能。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只要不偏食,不大出血,成年人一般不会缺铁。所谓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是由于血红素中铁原子核心被一氧化碳气体分子紧紧地包围住,丧失了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使人窒息中毒而死亡。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如果一盆花缺少铁,花就会失去艳丽的颜色,失去那沁人肺腑的芳香,叶子也发黄枯萎。一般土壤中也含有不少铁的化合物。铁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其在土壤中的比例从小于1%至大于20%不等,平均是3.2% . 铁主要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既有二价又有三价铁, 大多数铁氧化物在土壤颗粒中以不同程度的微结晶形式存在。编辑本段铁的核反应在元素中,铁的原子质量相当于它的核子数是最小的,在元素周期表中,比铁轻的元素聚变释放能量,比铁重的裂变放出能量,唯有铁,聚变和裂变都要吸收能量而且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这也就是大质量恒星为什么当核心变成铁时便塌缩成中子星或黑洞。

2.3 免疫功能降低

免疫功能降低,增加了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敏感性,以至体重和体长的生长发育均受到不良影响。例如仔猪的腹泻与高的死亡率。

2.4 铁中毒

猪全价配合饲料中正常添加铁剂量一般低于0.014%,肉鸡正常添加量为

0.008%,产蛋鸡为0.005%,若添加量超过标准量20倍以上就会出现慢性铁中毒现象[3]。铁的耐受量一般较大。猪采食日粮中铁的耐受量3000mg/kg, 牛和禽为1000mg/kg。但添加过多,易造成中毒。 3~10日龄仔猪口服硫酸亚铁的中毒剂量为:600mg/kg体重,喂后1~3h可出现中毒症状[4]。另外,静脉注射铁盐比口服毒性大得多。一次注射高剂量铁制剂,3~5h后也可引起仔猪中毒。胡新桂(1999)报道,给仔猪注射铁剂200ml,即补铁量达450~750mg,就出现中毒症状[5]。表现为皮肤潮红,精神呆滞,站立不稳,呼吸急促,体温降低,嗜睡,继而昏迷,严重时死亡。

(三)铁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目前饲料中使用的铁添加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产品即无机铁:硫酸亚铁、碳酸亚铁、三氧化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等;第二代产品即有机盐铁:乳酸铁、葡聚糖铁、柠檬酸亚铁、延胡索酸铁等;第三代为蛋白源或氨基酸螯合铁:蛋氨酸螯合铁,苏氨酸螯合铁等。

铁元素的营养作用及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摘要:铁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生产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铁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并对无机铁(硫酸亚铁),有机盐铁和氨基酸螯合铁等不同形式的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做了较全面的比较,目前最有效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是氨基酸螯合铁。关键词:铁营养作用应用铁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动物体代谢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铁不仅是多种化合物的组分,还和多种与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有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1]。动物所需的铁一般由饲料提供。目前所使用含铁添加剂已由原来单一的无机盐铁逐步过渡到无机铁,有机盐铁与氨基酸螯合铁并存的阶段。本文就铁的营养生理功能及不同形式的含铁添加剂对动物生产的影响做一综述。

(一)铁的营养生理功能

1.1作为载体及酶的组分

铁参与了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的组成,担负着运载体内氧和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另外,铁直接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组成。二价或三价铁离子又是激活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各种酶的不可缺少的活化因子。

1.2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

动物体内铁的含量直接影响磷的含量,缺铁时肝细胞中的DNA的合成会因缺磷而受到抑制,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异常。此外,铁作为细胞色素的组分参与动物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Romslo认为体内能量的释放依附于线粒体聚集铁的数量,且两者成正比[1]。

1.3生理防卫与免疫机能

白细胞或奶中的乳铁蛋白能够将肠道内游离的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以便于乳酸杆菌的利用,同时抑制了大肠杆菌的作用,能够很好地预防新生动物尤其是仔猪的腹泻。

(二) 铁缺乏与过量

2.1 贫血

这是动物缺铁的最显著症状。铁能够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合成,缺铁时,肝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异常,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蛋白质合成和能量利用受阻,动物出现贫血、体重下降。另一种作用机制的解释是:缺铁后,

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受干扰,失去对特异抗原的敏感性,机体对抗感染的应激能力下降,易受感染,感染后红细胞的破坏加速,造成动物贫血[1]。

2.2 氧化还原过程紊乱,出现病变

研究证明,三羧酸循环中有一半以上的酶含有铁,或在铁存在下才能发挥生化作用[2]。缺铁会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体内氧的运输和贮存。此外,硫化亚铁复合物被证实在生物体系的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铁供应不足,呼吸链和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会发生紊乱,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3.1无机铁

各种无机铁源的相对生物利用率[2] 硫酸亚铁盐是很好的无机铁源,尤其是七水硫酸亚铁盐在目前饲料工业中应用最广泛。张家松等(1996)[6]在鲤鱼种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FeSO4?7H2O(0.2g, 0.3g, 0.4g/kg干料), 结果发现,FeSO4?7H2O的添加对加快鲤鱼的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效果明显,其中以0.3g/kg干料的添加效果最佳。日本学者(1993)[7]研究表明,在产蛋期的母鸡饲料中拌合100mg FeSO4粉/kg饲料,可以防止母鸡的缺铁性贫血,进而提高产蛋率25%以上。由于硫酸亚铁溶解性好且可作为有效的血红素成分,所以经常用来给仔猪补铁,一般,为预防仔猪贫血或感染细菌毒素,确保正常生长,2~3日龄就应补铁。补充铁剂的方式有直接给仔猪补铁和通过母体间接补铁两种,例如用硫酸亚铁200mg/kg铁补给母猪,可提高猪粪中铁的含量,使仔猪每天食母猪粪便50~80g, 可获得足够预防贫血的铁[4]。此外,硫酸亚铁还被用作棉籽饼(粕)减毒剂[2],是目前最有效、可靠的棉籽饼(粕)减毒方法。棉籽饼(粕)中含有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结合棉酚不易被吸收、毒性较小,游离棉酚易被单胃动物吸收,产生毒性。硫酸亚铁(FeSO4-7H2O)中的二价铁离子可以与游离棉酚螯合,形成的复合物难以被动物吸收,从而减轻了其毒性。另外,当日粮中游离棉酚含量高时,动物易缺铁,所以即使不因为解毒作用,也应补铁。

3.2有机铁

葡聚糖铁、柠檬酸亚铁、乳酸铁等有机盐溶解性好、易吸收、生物效价较高、稳定性也较无机盐高。有机盐铁在畜禽生产中主要起营养与免疫的作用。(1)营养方面:有机铁、有机钴和维生素优化组合,补铁效果明显迅速。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仔猪存活率、初生重。可以改善蛋禽产蛋品质、减少破壳率、加深蛋黄颜色、减少应激。(2)免疫方面:有效防止仔猪贫血,抑制幼畜腹泻、仔猪下痢。

3.3氨基酸螯合铁

氨基酸螯合铁是一种配位体(氨基酸)同一种金属离子(微量元素)形成的一

种环状结构的络合物。常见的螯合环有五元环和六元环,其中α?氨基酸螯合铁为五元环,β?氨基酸螯合铁为六元环。微量元素被氨基酸螯合后,生成稳定常数适中的螯合物,这些螯合物在小肠中利用氨基酸吸收通道,避免了与通过矿物元素离子吸收通道运转的其他矿物元素的竞争与拮抗。另外螯合物的生化性质更加稳定,有效抵御日粮中其他养分与之发生不利反应。螯合物在机体内溶解性能好、易吸收、利用率高。此外,氨基酸螯合铁还具有一定的杀菌和免疫功能。有人认为,螯合态微量元素在特定组织、靶器官或功能位点发挥特定功能

磁铁在医学上的神奇运用

磁铁成分是铁、钴、镍等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其原子本身就具有磁矩。一般情况下,这些矿物分子的排列较混乱。而它们的磁区互相影响并显示不出磁性来,但是在外力(如磁场)导引下其分子的排列方向就会趋向一致,其磁性就会明显的显示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磁铁。磁铁分永久磁铁与软铁,永久磁铁是加上强磁,使磁性物质的自旋与电子角动量成固定方向排列,软磁则是加上电流(也是一种加上磁力的方法)等电流去掉软铁会慢慢失去磁性。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磁铁不光在工业上有很好的价值,更加神奇的时在医学上磁铁也发挥着很大的功效:

镇痛:如利用磁铁进行磁疗能改善血液组织营养,克服由缺铁、缺氧、炎性渗出、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和致痛物质聚集等引起的疼痛;磁场能提高致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使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达到止痛的目的;磁场可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穴位下的神经反射来降低末稍神经的兴奋性,进而达到止痛效果。

消炎消肿:生物性炎症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非生物性炎症是由低温、高温、各种毒性、机械创伤等引起的。

降压降脂:磁场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使肌体微循环功能加强,可使血压下降;磁场能使胆固醇的碳氢长链变成短链,成为多结晶中心,加上红细胞转动,使胆固醇易沉着于血管壁上,而易于排出,所以又有降血脂作用。

镇静:磁疗对经络和神经、体液等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睡眠状态,促进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还能缓解肌肉,减轻瘙痒等。

抑制肿瘤:过度性肿瘤,如纤维瘤、脂肪瘤等,可使之缩小或消失;对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淋巴肿瘤、肝癌、肾癌等,亦可改善症状、抑制生长或缩小肿块等。

磁铁在医学的应用

在医学上,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诊断人体异常组织,判断疾病,这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原子核带有正电,并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

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时进行空间分辨,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核磁共振的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核磁共振已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效果最佳的是颅脑,及其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及盆腔等。对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观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变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诊断,可作多个切面图,空间分辨率高,显示心脏及病变全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优于其他X线成像、二维超声、核素及CT检查。

磁不仅可以诊断,而且能够帮助治疗疾病。磁石是古老中医的一味药材。现在,人们利用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磁性差别来分离红细胞和白细胞。另外,磁场与人体经络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磁疗,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已经有磁疗枕、磁疗腰带等应用。用磁铁作成的除铁器可以去除面粉等中可能存在的铁末,磁化水可以防止锅炉结垢,磁化种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作物增产。

如今,稀土永磁磁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兴工业领域,同时在传统工业领域他们也正在逐渐取代普通的磁铁。尤其是钕铁硼磁铁,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子、机械、计算机、通讯器材、化学、生物学、医药以及航天、航空、军事等高科技领域。

铁磁材料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

铁磁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铁磁材料的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三类主要铁磁材料详细介绍,包括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矩磁材料。

随着工及电讯技术的兴起,开始使用低碳钢制造电机和变压器,在电话线路中的电感线圈的磁芯中使用了细小的铁粉。氧化铁。细铁丝等。到20世纪初,研制出了硅钢片代替低碳钢,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降低了损耗。直至现在硅钢片在电力用软磁材料中仍居首位。到20年代,无线电技术的兴起,促进了高导磁材料的发展,出现了坡莫合金及坡莫合金磁粉芯等。从40年代到60年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雷达。广播。集成电路的发明等,对软磁材料的要求也更高,生产出了软磁合金薄带及软磁铁氧体材料。进入70年代,随着电讯。自动控制。等行业的发展,研制出了磁头用软磁合金,除了传统的晶态软磁合金外,又兴起了另一类材料—非晶态软磁合金。

铁磁材料是受到外磁场作用时显示很强磁性的材料。例如铁,钴,镍和它们的一些合金,稀土族金属以及一些氧化物都属于铁磁材料,具有明显而特殊的磁性。首先,它们都有很大的磁导率μ;其次,它们都有明显的磁滞效应。

磁导率(magnetic permeability):表征磁介质磁性的量。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磁滞----铁磁体在反复磁化的过程中,它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总是滞后于它的磁场强度,这种现象叫磁滞。高磁导率是铁磁材料应用特别广泛的主要原因。磁滞特性使永磁体的制造成为可能,但在许多其他应用中却带来不利影响。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在反复磁化的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

种能量损耗称为磁滞损耗,磁滞损耗不仅造成能量的浪费,而且使铁芯的温度升高,导致绝缘材料的老化,所以应尽量减少。

软磁材料(soft magnetic material):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广泛用于电工设备和设备中。软磁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始于19世纪末。软磁材料主要有,以金属软磁材料(以硅钢片,坡莫合金等为代表,包括Fe系,FeSiAl系和FeGo系等)和铁氧体软磁材料(如MnZn 系,NiZn系和MgZn系等)为代表的晶体材料,非晶态软磁合金(主要分为Fe 基和Go基两种)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纳米晶软磁合金,如纳米粒状组织软磁合金,纳米结构软磁薄膜和纳米线等等。应用最多的软磁材料是铁硅合金(硅钢片)以及各种软磁铁氧体等。

硬磁是指磁化后不易退磁而能长期保留磁性的一种铁氧体材料,也称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硬磁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大致是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其典型代表是钡铁氧体BaFe12O19。这种材料性能较好,较低,不仅可用作电讯器件如录音器、电话机及各种仪表的磁铁,而且在、生物和印刷显示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硬磁材料常用来制作各种永久磁铁、扬声器的磁钢和电路中的记忆元件等。在电学中硬磁材料的主要作应是产生磁力线,然后让运动的导线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流。

磁带录音原理: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O3或CrO2细粉。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并使它磁化。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矩磁材料,这里是指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铁氧体材料。它的特点是,当有较小的外磁场作用时,就能使之磁化,并达到饱和,去掉外磁场后,磁性仍然保持与饱和时一样。如镁锰铁氧体,锂锰铁氧体等就是这样。这种铁氧体材料主要用于各种电子的存储器磁芯等方面。应用于计算机磁性存储设备和作为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所用的磁性材科及作用原理,同磁带所用的磁性材料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但材料是矩磁材料(易磁化不易去磁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第三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清晰的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以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知识类型分析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同时在本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了解了金属,教材选取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HCl (6)熟石灰、消石灰:Ca(OH) 2 (7)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8)纯碱:Na 2CO 3 (9)碳酸氢钠:NaHCO 3 (也 叫小打) (10)酒精、乙醇:C 2H 5 OH (11)氨气:NH 3 (碱性气体) (12)亚硝酸钠:NaNO 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 2O 5 、CaO、 NaOH、Ca(OH) 2 、KClO 3 、KCl、Na 2 CO 3 、NaCl、 无水CuSO 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 3 O 4 KMnO 4 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 2O 3 、HgO、红磷硫: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②碱:蓝色↓:Cu(OH) 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 、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 、N 2 、CO 2 、CH 4 、CO(剧毒) 7、有毒的,气体:CO 固体:NaNO 2 CuSO 4 (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 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1、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2、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安《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 (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 素。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 2O 3 、(3) Fe 3 O 4 。 7、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8、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

化学铁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 2 1、介绍铁的自然界的存在 2、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难点:铁三角落性质 复习

铁 一.铁的物性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硬度 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 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是一种活泼金属,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一些难熔的金属,观音铝的氧Fe2+ Fe3+ 淡绿色棕黄色 铁的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 铁三角 三、铁的用途 练习本

第一课时 铁 一、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 [疑难点拨] 1、过渡元素①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②通性:全部是金属:常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易形成络合物。由一种离子跟一种分子或由两种不同的离子通过配位键所形成的复杂离子叫做络离子。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如银氨溶液中的[Ag(NH3)2]OH,电解法炼铝所用的熔剂Na3[AlF6]都属于络合物。 2、铁的化学性质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又可以失去次外层的一个电子,因此铁通常显+2价和+3价。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①与强氧化剂作用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②与弱氧化剂作用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如与H+、S、I2等反应);③与O2、H2O(气)反应生成Fe3O4。 3、复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注意 (1)抓价态:从铁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去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a:Fe2+和Fe3+的性质:①Fe2+具有氧化性,主要表现还原性;②Fe3+是典型的弱碱阳离子,与HCO3-、AlO2-等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 Fe2+和Fe3+的转化关系可图示如下: 氧化剂(Cl2、Br2、O2、H2O、KMnO4、HNO3) Fe2+ Fe3+ 淡绿色棕黄色 还原剂(Fe、Zn(少量)、Sn2+、S2-、H2S、Cu、I-) b:亚铁盐、铁盐的存放方法:亚铁盐溶液——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Fe2+水解。铁盐溶液——加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防止Fe3+水解。 (2)想属类:如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过渡金属,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为不溶性弱碱,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由此去分析理解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性质。 铁的氧化物 铁的氢氧化物

初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初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一、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 二、水⑴物理性质:在通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4O C 时密度最大,为1g / cm 3 。 ⑵化学性质:①通电分解 2H 2O 2H 2↑+ O 2↑ ②水+某些金属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如:H 2O + CaO==Ca(OH)2 ③水可遇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 如:H 2O + CO 2==H 2CO 3 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铁粉。 (白色) (蓝色) 三、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 2+O 2 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纯净。) ⑵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CuO Cu + H 2O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步骤:①先通氢气,②后加热;③反应完毕,停止加热,④继续通氢气冷却。)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 2、C (固体)、CO 。) 四、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用来吸附有毒气体、有异味的气体和色素等;炭黑用来制墨水,用来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焦炭用于冶铁。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用碳写的字或画的画可保存多年而不褪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C+O 2 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O 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 2↑ (置换反应) 2Fe 2O 3+3C 4Fe+3CO 2↑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五、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⑵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 =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⑷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六、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 通电 ==== 点燃 == △ ==== 点燃 ==== 点燃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铁教案

第四节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 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Fe―2e―=Fe2+Fe―3e―=Fe3+ 2、物理性质 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 [思考]:纯铁抗蚀能力特别强,而我们常见的铁并非如此,为什么? 3、化学性质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常显+2、+3价,且Fe3+比Fe2+稳定。 (1)与非金属反应 3Fe+2O2Fe3O42Fe+3Cl22FeCl3Fe+S FeS (2)与水反应 铁在加热至红热时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3Fe+4H2O(g)Fe3O4+4H2 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O2、CO2等共同作用下,铁易被腐蚀。 (3)与酸反应 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氧化性酸: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钝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4HNO3(过量)=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3Fe(NO3)2+2NO↑+4H2O 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例1]2.8g铁与160mL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反应中HNO3共得到电子mol (4)与盐溶液反应 Fe+Cu2+=Fe2++Cu [例2]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中肯定有阳离子,肯定不存在阳离子,可能有阳离子(若铁过量呢?)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FeO Fe2O3Fe3O4 价态+2 +3 +2、+3

铁的性质说课稿

铁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历年高考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故学好这一章对以后的总复习来说非常的重用。而且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铁的性质、用途及矿产资源概况

二、铁 (一)铁的性质、用途及矿产资源概况 1. 铁的性质 灰白色金属,具延展性。 比重=7.87,硬度60~70 Kg/Mm 2,熔点1535℃。 铁族元素:Ti, V, Cr, Mn, Co, Ni ,由于离子半径小,多在岩浆作用的早期晶 出。 原子半径:1.26?,离子半径Fe 2+=0.82?,Fe 3+=0.67? 自然产出:氧化物 Fe 2O 3最稳定-赤铁矿 Fe 3O 4分布最广泛-磁铁矿 硫化物:黄铁矿(FeS 2),磁黄铁矿(Fe S 1x -+ 2) 卤化物:氟化铁、氯化铁、溴化铁 2. 铁的用途 含碳量(%) 名 称 0.04-0.2 熟铁 0.2-1.5 钢 1.5-2.5 钢质生铁 2.5-4 生铁 特殊钢=碳素钢加Mn, Cr, V, Ni, Co, Mo, W 3. 铁矿资源概况 世界储量约 400x108 吨,以苏联(30%)、巴西(20%)、加拿大(10%)、澳洲(10%)为主。 (二)铁的地球化学特征 1. 铁的地球化学特征 占地球的35%,占地壳6%为其组成元素之第四位。主矿物除上述之外,尚有软锰矿(MnO 2),铬铁矿(FeCr 2O 4)、钛铁矿(FeTiO 3)、硫钴矿(Co 3S 4)、镍黄铁

矿[(Fe,Ni)S]、黄铜矿(CuFeS 2)。 2. 内生成矿作用中铁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所形成的铁矿,其铁质源于地球内部的硅酸盐熔体。如玄武岩和安山岩含铁6-8%,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含铁3-4%。 3. 外生成矿作用中铁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铁的溶解、沈淀、富集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介质的酸碱度和化学成分。 风化中的氧化作用使亚铁矿物生成高价铁氧化物如赤铁矿,和水化物(褐铁矿,Limonite ,为含水氧化铁的通称),其主要矿物为针铁矿(Goethite, α-Fe 2O 3.H 2O)及纤铁矿(Lepidocrocite, γ-Fe 2O 3.H 2O)。另硫化物氧化时则形成FeSO 4→Fe 2(SO 4)3→Fe(OH)3(pH 值小)之反应。 4. 变质成矿作用中铁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变质作用中,形成铁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原生含铁类型。 石英-铁氧化物组合:原生沉积物的燧石、碧玉(或石英)和磁铁矿(或赤 铁矿)或两者的微细条带的混合物,随变质程度增高而发生重结晶作用,使原生的氧化物变为粗粒的集合体。 石英-碳酸盐铁矿组合:原生沉积相由燧石(石英)、菱铁矿(Siderite)组 成。 当变质作用有赤铁矿存在时,在较低温(300℃)和低压 (Pco 2= 2?108 Pa) 条件下产生之反应为:FeCO Fe O Fe O CO 32334+=+2。 无赤铁矿存在时,若Pco 2高,可阻止FeCO 3之分解,只产生重结晶作用。反之,产生下列反应: (Fe,Mg)CO 3 + SiO 2 = (Fe,Mg)SiO 3 + CO 2 菱铁矿 辉石 石英-硅酸盐铁矿组合:成岩作用常产生Fe 2+ 的稳定硅酸盐(如铁滑石)。 在变质作用下(250-280℃),铁滑石经去水作用转变为铁闪石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气体类: 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O2通常情况下,氧气是 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不易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略大,可液 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 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 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 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 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 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 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 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 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 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 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 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 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 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通常状况下,纯净的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 的气体,是密度最小 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 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合成 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 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 于水,易液化,固化。 (固态二氧化碳叫 “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2、不供给呼吸 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干 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 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 的密度略小、难溶于 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 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 合,且不易分离,使人 体因缺氧而死亡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金 工业。 甲烷CH4沼气,天然气的主要 成分,是最简单的有 机物。难溶于水,密 度比空气的小 可燃性 动植物的残体可分解出甲烷,可用作燃 料。 检验CO、CH4、H2点燃这三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水珠的原气体是CO;将烧杯内壁有水珠的另两个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如果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原气体是H2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 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 点燃 Fe3O 4 剧烈氧化反应 铁与氧气等 潮湿、常温 铁锈(主要是Fe2O3) 缓慢氧化 (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 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金属 现象 酸 镁 锌 铁 铜 H Cl

高中化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理解铁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2、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铁的性质 [引言]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讲]首先大家回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呢?位于第二位的金属呢?地壳中铁含量为4.65%,位于金属中第二位。 [板书]一、铁单质 1.含量:4.65% [讲]铁是我们天天都见的物质,那么铁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呢?她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更多的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单质的铁主要以陨铁形式存在,化合态的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如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板书]2.存在状态:单质:陨铁 化合态: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讲]根据你们所熟悉的铁制品,铁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高中化学铁的性质 教学设计

铁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金属的性质教案

金属的性质教案 任丘四中赵香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 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1、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制品屡屡皆是,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金属的性质。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根据下列图片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板书】 金属的性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都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机械强度大。 师:知道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我们来看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1为什么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师: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要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那些金属能获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铁的性质》word版

铁的性质 知识要点: 1、了解铁的重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3、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知识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知识难点: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2、建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知识详解: 一、铁的物理性质 纯铁是一种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铁锅是黑色的,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铁的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点是1535℃,沸点2750℃。 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1、铁跟氧气的反应 ①铁丝在氧气中点燃: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铁的生锈 下列实验分别静置一周 现象:①、②号试管中的铁钉未生锈;③号试管中铁钉生锈,且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处,铁锈最多。 结论: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铁生锈的过程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只需知道,铁生锈是自发的氧化反应,条件是与O2和H2O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讨论:知道了铁生锈的条件,想一想如何防锈?生活中常用的防锈手段有哪些?比如,自行车的防锈。 2、铁与酸的反应 铁与稀H2SO4或稀HCl都能发生反应生成H2。 Fe+H2SO4 =FeSO4 +H2↑ 硫酸亚铁 Fe+2HCl=FeCl2+H2↑ 氯化亚铁 (FeSO4和FeCl2溶液均为浅绿色) 应用:使用铁器时应尽量避免跟酸接触。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高中化学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

铁的性质教案

《铁的性质》教案 福清侨中 化学组何宗惠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铁的性质,引导观察,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平常实验观察,了解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和防锈的一般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书写关化学方程式。 4.简单应用铁的性质解释一些现象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验动手、观察、分析能力;综合应用、归纳知识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6.进行爱国主义、爱护资源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总结,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对“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铁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 三.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联想启示、归纳小结 四.教学准备:小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福清市教科研研讨课

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学过一些铁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 酸反应等,在一定条件下,铁能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和某些 化合物反应,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为讲铁的化学性 质作准备。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对比实验分别将镁带和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复习巩固,比较 分析 学生描述 现象,并板书1. 铁跟氧气的反应 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不如镁。 培养观察、分析、 归纳能力 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从感性出发,引 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热。 学生实验 讨论 [实验6—1] 铁钉生锈实验(提前一周准备好)增强直观性。 观察分析第一支试管的铁钉生锈了,第二、三支铁钉没有生锈。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 学生讨论引导小结(1)常温下,在干燥的环境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铁不与水反应; (3)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发生复杂反应,生 成铁锈。 培养学生的分 析、归纳能力。 板书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突出重点。 阅读课本第119页第二、三段。培养学生的阅 读、分析能力, 了解防锈的一般 方法和意义。 联系举例 学生实验[实验6—2]铁跟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问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有何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能力。 学生板书2.铁跟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培养独立书写化 学方程式能力 提问、对比验实验室用什么原料制取氢气(学生回答。) Zn+H2SO4C u+H2SO4 复习、比较。 引导小结(1)不同的金属可以把同种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 (2)同一种金属也可以将不同种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 氢气。 (3)有的金属不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 培养学生从不同 角度认识问题的 方法。 学生实验[实验6—3]补充实验: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气体类: 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 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不易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略 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 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在反应中提供氧, 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 氧化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 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 氧;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支持燃 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 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 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 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 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 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 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 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 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通常状况下,纯净 的氢气是无色、无 气味的气体,是密 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 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合 成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 污染。(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 溶于水,易液化, 固化。(固态二氧化 碳叫“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2、不供给 呼吸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大 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 “温室效应”。

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的化合物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继钠、铝之后又一典型金属元素。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和核心,教材是在介绍金属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初步、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为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3)掌握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相互转化,巩固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的转化 教学难点:Fe2+、Fe3+的转化 四、教法、学法

以科学探究为主导,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 “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设疑引领等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态建构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铁的存在形式(价态) 氧化剂 Fe 2+ Fe 3+ (主要表现还原性) (氧化性)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的变化:4Fe(OH)2 + O 2 + H 2O === 4Fe(OH)3 还原剂

铁的用途

铁的用途
铁元素 铁是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硬而有延展性,熔点为 1535℃, 沸点 2750℃,有很 强的铁磁性,并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导热性。比热容约为 0.46*1000J/(KG*℃ )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 5120 纯铁密度:7.86g/cm^3 编辑本段铁的形成
相对原子质量 55.847。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 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起反 应,在高温时,则剧烈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Fe3O4,赤热的铁和水蒸气起反 应也生成 Fe3O4。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在 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 制品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铁是一变价元素,常见价态为+2 和+3。铁与硫、硫酸铜溶 液、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失去两个电子,成为+2 价。与 Cl2、Br2、硝酸及热浓硫酸 反应,则被氧化成 Fe3+。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Fe3O4,可以看成是 FeO·Fe2O3,其中有 1/3 的 Fe 为+2 价,另 2/3 为+3 价。但 FeO·Fe2O3 不符合 Fe3O4 不与稀酸反应的性质,经光谱检验,应为 Fe(+3)Fe(+2)[Fe(+3)O4],即铁酸铁与铁酸 亚铁的复合盐。铁的+3 价化合物较为稳定,但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铜氧化成+2 价 (2FeCl3+Cu===2FeCl2+CuCl2,常温下即可反应,用于刻蚀铜板) 常见化合价+2 和
+3,有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也能导电。纯铁既能磁化,又可去磁,且均很迅速。电 离能为 7.870 电子伏特。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若有杂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易溶于稀酸。在 浓硝酸中能被钝化。加热时均能同卤素、硫、硅、碳、磷等化合。除生成+2 和+3 价氧
1 / 17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氢气的可燃性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HCl (6)熟石灰、消石灰:Ca(OH) 2 (7)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8)纯碱:Na 2CO 3 (9)碳酸氢钠:NaHCO 3 (也 叫小苏打) (10)酒精、乙醇:C 2H 5 OH (11)氨气:NH 3 (碱性气体) (12)亚硝酸钠:NaNO 2 (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 2O 5 、CaO、 NaOH、Ca(OH) 2 、KClO 3 、KCl、Na 2 CO 3 、NaCl、 无水CuSO 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 3 O 4 KMnO 4 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 2O 3 、HgO、红磷硫: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②碱:蓝色↓:Cu(OH) 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 、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 、N 2 、CO 2 、CH 4 、CO (剧毒) 7、有毒的,气体:CO 固体:NaNO 2 CuSO 4 (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10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1、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2、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