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浅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浅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不明的笑和不明的泪

——浅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摘要:果戈理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死魂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部作品处处都有不明的笑和不明的泪的深刻讽刺,揭示出当时俄国庸人的卑俗和丑陋。这不仅引人发笑,更使人陷入悲哀的沉思。

关键词:死魂灵丑陋讽刺艺术

果戈理被誉为俄国文学的“散文之父”,正是他从他开始,小说体裁的主导地位才真正确立。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开辟的新的发展道路。别林斯基说:“从果戈理开始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俄国文学通过这位一天才的作家,主要转向刻画俄国社会。”他的讽刺作品如锋利的解剖刀,直刺沙皇专制的农奴制的溃疡,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解放运动的发展,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世界上早已没有一个作家,对于本民族,像果戈理对于俄罗斯一样重要。”由此可见,果戈理在俄国文学上的地位。

《死魂灵》是果戈理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与其他的作品相比较,这部作品更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它的出现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经回忆说,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果戈理是俄国的讽刺艺术大师,在创作《死魂灵》时给普希金的信中写道:“我已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拉拉的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也许会使人发笑。……”我力图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把俄罗斯反映出来,即便是从一个侧面也好。《死魂灵》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深刻讽刺的作品,他的讽刺对象是地主、官僚,这类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上高贵显赫、冠冕堂皇,实质上品德低劣、灵魂丑陋。有力地揭露了当时官僚地主阶级的丑陋形象,抨击农奴制度,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在农奴制残酷压迫下农民的悲惨境遇。

小说《死魂灵》就是通过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的经历,将城市和农村联系起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的现实生活,将农奴制社会的污浊、腐朽、黑暗、罪恶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成为一部深刻揭示俄国农奴的矛盾和危机的卓越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他的讽刺手法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肖像的描写

作者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死魂灵》中的人物普遍采用了讽刺的肖像描写。比如在描写索巴凯维奇时,作者为了突出他那粗糙、笨拙的外形时运用了及形象有贴切的比喻,“他那张脸有一种类似五戈贝铜币那样的火红的、热辣辣的颜色。大家都知道,世上有许多这样的脸,造化在捏造他们的时候,不曾多下工夫推敲琢磨,也不曾动用任何细巧的工具,譬如锉刀啦,小钻子啦,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东西,却只顾大刀阔斧的砍下去:一斧头就是一个鼻子,再一斧头就是两篇嘴唇,用大号钻子凿两下,一双眼睛就挖出来了,也不刨刨光洁就把他们送到世上来,说了声:‘活啦!’”作者把索巴凯维奇的形象描写的十分逼真,不仅形象,显得更神似。再比如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为了突出他外形、灵魂丑陋时写道,“乞乞科夫立刻发现一个人形,他正在和车夫吵嘴,许多工夫,他绝不定这个人的性别:是男人还是女人。看看穿着的衣服,简直使人糊涂,这衣服很像一件女人家常衫子;头上的帽子,却正如村妇所长戴的。‘确是一个女人!’他想,然而立刻接下去道:‘不,不像女的!’”“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不过下巴突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装去,恰如两匹小鼠子,把它的尖嘴钻出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藏着猫儿或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果戈理刻画出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嘴脸,及其时刻怀疑和提

防别人觊觎他财产的病态心理。果戈理在对人物描写时像一个雕塑家一样,简单的几笔勾画就使人物的肖像像浮雕一样凸现出来。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处处都透露出他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灵魂的丑陋。

其次是情节的偶然性

果戈理善于在看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荒唐事件中发掘其合理性,经过加工提炼,使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并在偶然性的情节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

《死魂灵》就是通过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的经历,情节看似荒诞,但却是现实,它的荒谬恰恰反映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反动和黑暗。在残酷的农奴制的压迫下,必然会造成农奴的逃亡或死亡。加之当时的农奴制经济日趋崩溃、资本主义势力逐步发展起来时,也滋生了像乞乞科夫这种投机取巧的人。所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借以欺骗的行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者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为主线,将庄园地主和城市官僚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讽刺的画面,将整个俄国暴露在公众面前,讽刺了专制农奴制,更加的鄙视那些拥有农奴的地主,揭示出他们灵魂的丑陋。

第三是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比如,玛尼洛夫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套蒙丝织料子的漂亮家具,可是有两把椅子罩着蒲席,几年都没有完工;桌子上放着一只饰有希腊女神雕塑像的精美的铜制烛台,而旁边的一只烛台却是瘸腿的,积满油垢。柯罗博奇卡的房间里糊着古旧的花纸,老式镜子后面塞着信、旧纸牌和破袜子。诺兹德廖夫的书房里“没有书房的任何迹象”,只有墙上挂着的一把宝剑和两只枪;索巴凯维奇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十分的结实而笨重,每一件东西都仿佛在说:“我也像一个索巴凯维奇!”尤其是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堪称经典,他家里的陈设,断腿的椅子,结了蛛网的停摆的时钟,螺钿剥的破写字台上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字迹麻麻的碎纸片、圈椅的断把手、干瘪的柠檬、浮着苍蝇的饮料、拣来的烂布头、不知何年何月主人剔过牙的发黄的牙签等等,还有布满灰尘的吊灯,墙角堆着的破烂……通过环境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这些地主的讽刺:玛尼洛夫表面文雅而实质上的懒惰,柯罗博奇卡的闭塞守旧,诺兹德廖夫的粗野好斗,索巴凯维奇的笨拙、务实和精明,普柳什金的病态的吝啬和猥琐。

第四是善于设计幽默、滑稽的场面,营造喜剧气氛,达到讽刺的效果。

讽刺艺术离不开幽默、滑稽的场面,《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和玛尼洛夫进入客厅时的场景不仅令人发笑,更具有讽刺意味。这个场面将玛尼洛夫那种令人作呕的谦恭有礼和乞乞科夫的圆滑机敏、巧于应对的情态表现的惟妙惟肖,喜剧性的幽默中渗透着嘲讽。

乞乞科夫想诺兹德廖夫购买死农奴的情节也具有戏剧性。乞乞科夫在途到中偶遇诺兹德廖夫,并像老朋友一样,热情地邀请乞乞科夫到他家做客,当他拐弯抹角的地说明购买死农奴的企图时,诺兹德廖夫骂他是“天下第一号的大骗子手”、“无赖”,并扬言“出于友好”,要把他在树上吊死。之后便缠着乞乞科夫,非要买他的马、狗、手摇风琴之类的玩意,还强迫他打牌、下棋、赌钱,直到两个人争吵、扭打起来。此时,诺兹德廖夫对家奴吼了一声:“揍他!”乞乞科夫吓得魂飞胆散,惶惶然溜之大吉。这场闹剧把诺兹德廖夫那种脾气暴躁、放荡不羁、嗜赌成癖、好爽中夹带着厚颜无耻、遇到问题动辄武力相加,经常惹事生非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在诺兹德廖夫的身上深刻暴露了地主阶级精神堕落的另一面——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寡廉鲜耻。这类人就像寄生在俄国社会机体上的毒瘤,只要现存社会体制不改变,它便会继续滋生下去。所以作者说:“诺兹德廖夫还长久不会从这世界上消灭踪迹。”

果戈理在描写地主普柳什金时,他不仅按农奴主掠夺农妇的常规办法搜刮农奴,而且又捡又偷!一个农妇把一个小桶放在井边,稍不注意,就会被他偷走。他在路上遇到“一块旧鞋底,一片破衣裳,一个铁钉,一角碎瓦”,都捡了去,“经他走过之后,道路就用不着打扫了。”把一个贪婪悭吝到了失去人性地步的僵死的守财奴刻画的淋漓尽致。比世界文学中著

名的吝啬鬼阿巴贡、葛朗台更胜一筹。他是丑陋的地主,他是腐朽、衰败、灭亡的象征。他的庄园破败不堪,土地荒芜、房屋倒塌,到处长满青苔,一切都显得凄凉萧索,毫无生气。他的庄园则是俄国农奴制和宗法制农村向崩溃的写照。

最后是运用高尚、庄重的语言赞美庸俗可笑的事物,或者将风马牛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造成逻辑上的错位和混乱,幽默、滑稽、讽刺便油然而生。

《死魂灵》中对N市的公园作了这样的描写:“公园里只有几棵生根很浅的枯树的树……虽然这几棵树还不及芦苇般高,可是报纸在描写挂灯结彩的节日时却写道:‘感谢地方长官为民操劳,我城乃得享有庭园之乐,园内遍植嘉树,树叶茂密,绿荫如盖,炎夏酷暑之时,惠人以清凉之佳趣’”;还说“观夫市民满怀感激而心灵跃动不已,双目泪如泉涌,对市政长官感恩戴德,此情此景殊使人感动莫名而掷笔三叹也。”作者通过看似毫无关系的公园的描写,深刻讽刺了官僚的卑劣、丑陋的灵魂。

在《死魂灵》中,果戈理自始至终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他的讽刺矛头主要是指向专制农奴制俄国的统治阶级和社会中的丑陋现象,鲁迅说,果戈理“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当读他的讽刺作品时,你会觉得可笑,但读完过后,就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笼罩心头。果戈理曾在《与友人书简选》中回忆起他给普希金朗读《死魂灵》初稿时的情景:普希金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阴沉。当朗读结束后,诗人的心情忧郁地说道:“天啊,我们的俄罗斯是多么令人忧伤啊!”他的作品使人读后感到有种“不明的笑和不明的泪”,这就是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果戈理.郑海凌译.果戈理.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钱中文.果戈理及其讽刺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外国文学史.张世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死魂灵

《死魂灵》读书报告 1215101-24 解云 《死魂灵》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的代表作,果戈里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和《钦差大臣》。 果戈理成长于乌克兰波尔塔瓦,当时为沙皇俄国的辖地,故读者一般将其称为俄罗斯作家。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中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在1861年3月农奴制改革之前,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随意处置他们,比如买卖、抵押等。在农奴制下,农奴的生活极度贫困,他们的许多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作者小时候即亲眼目睹了农奴的悲惨生活,外加受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影响,使作者很早就形成了为祖国、为人民的思想,这奠定了他日后写出该作品的基础。 《死魂灵》的出现是俄国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赫尔岑曾回忆说,

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俄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地主庄园纷纷破产,农民的灾难不断加深,封建农奴的危机日渐严重。果戈理说:“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感觉到: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无疑,果戈理以自己的敏锐观察力,捕捉到了社会变动的信息,但俄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俄国,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正是作家想在《死魂灵》中着意描述的。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全书共有两卷,但第二卷没有完成。完成并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一卷。第一卷的第一章中乞乞科夫来到某城,结识了该城的官员和乡绅地主们。第二章至第六章写了乞乞科夫为了购买死魂灵,逐个走访地主庄园的情景,每章描写一个地主,一共走访了五个地主。第七章至第十章的主要内容是乞乞科夫卖了死魂灵以后,回到某城办理法定的过户手续,以及这件奇闻传开后在城里引起的骚动和

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

试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特色 姓名:准考证号: 【摘要】:鲁迅小说“讽刺艺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有所承传和突破,同时也广泛地借鉴西方小说的“讽刺艺术”特点的,从现实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讽刺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讽刺传统世界思想手法价值 鲁迅不仅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套话少说,要着重从鲁迅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小说成就的角度来开头,以引起下文的论述。)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世界文学的借鉴,是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在他宽广而深邃的艺术殿堂中,小说讽刺艺术的娴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至高无上的地步,是我们写作提供了范本。 一 鲁迅从小读的是旧书,具有深潜的古文基础,耳闻目染,就必然影响到自己的文学好尚和创作体式上来,其中受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作品影响很大,嵇康的“帅心使气”、“慷慨激昂”,孔融的“讥嘲笔调”,都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并为之效仿。在鲁迅幼年时代,曾接触了《目莲救母》之类的乡间的野台子戏,即鲁迅所谓的“社戏”。引起浓厚的欣赏兴趣,在十余岁时就满怀欣喜地充当了目莲大戏中的“业余演员”。实地体验了戏剧艺术的操作,从此在幼小的心灵构建起一座人而鬼、鬼而人、情而理、理而情的刚毅瑰丽的艺术世界,培养起对艺术与虚构的深挚感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讽刺手法正是我国传统戏曲中“二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油滑”出现在虚构的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是对生活中类似戏剧舞台上“二花脸”一样“势利小人”的灵魂发现,又是一种激愤与悲悯相交织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冷言相讥又怒目不争是其基调。这种戏剧中继承来的“油滑”成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手法之一,在“插科打诨”和新奇的艺术氛围中多了些智巧、尖刻、嬉笑怒骂、婉而多讽。《故事新编》中穿插性的喜剧人物的写法是鲁迅吸取戏曲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创造,除了能对现实发生讽刺和批评的作用外,并没有使小说整体蒙受损害,反而使作者所要着重写出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活’了。鲁迅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既有批判又有继承,在《狂人日记》、《孔已己》、《阿Q正传》的小说中,通过讽刺手法极为尖锐而又深刻地批判了等级专制制度的儒家旧礼教,体现了现代的人道精神和自由平等的观念。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对群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是鲁迅人生选择的指导原则。道家文化中的许多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鲁迅,例如道家对权势名利的蔑视,对“仁义道德”的讽刺,对庸俗市侩的嘲笑,追求自我内心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从否定中进行肯定的思维方式,真和美相统一的审美规范,那种汪洋恣肆的浪漫情怀都能从鲁迅小说中找到烙印。鲁迅七岁开始诵读《鉴略》,少年时代喜欢《山海经》,后来又特别推荐《儒林外史》,称赞它“蹙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笔锋委婉风趣,“词微而显,旨博而深”,鲁迅的小说正是这样。传统文化给了鲁迅深厚的艺术功底。“五四”时期。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鲁迅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空前剧烈的震荡。在西方思想文化界中,他对叔本华、尼采、易卜生等情有独钟,因为这一派“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鲁迅早期接受尼采哲学作为人生观。贬视庸俗,抨击传统,勇猛入世,呼唤超人,是鲁迅一生不断揭露和痛斥国民性麻木的思想武器。《狂人日记》,鲁迅这篇反传统小说受过尼采的影响最明显,鲁迅曾译过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狂人日记》所展示的真理有两层。明显的一层是揭示传统中国文化的吃人主义,较深的一层是谈人的进化的真正性质。在这里“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一位中国进化论者对未来一代应更好些的“寓意”的祈求,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借鉴尼采的更多的是精神、思想方面的。这篇小说又借鉴了安德列夫的《红笑》,但也有区别。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广东省电白县环城中学 黄兆科作者 2005-1-15 11:12:47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不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 究: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 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 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论文内容】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钱钟书先生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面对“钱学”高涨的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保持一个真正学者的谦虚谨慎的态度的。钱钟书 先生的为人、为文都如此可贵。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由于钱先生这位语言的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贴而出人意表的比喻,辛辣冷峭的

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更一版再版,引发了一股《围城》热潮,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 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高明的讽刺艺术。《围城》的讽刺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枪大戟,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读《围城》,必然是一次轻松舒适的经历,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到。他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俏皮、诡异、聪明的评论者本色,而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藏于后的悲剧意味。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也就是说钱钟书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这种忽略阶层和时代的描写手法,也许是《围城》在刚面世时不如《家》、《春》、《秋》那样受欢迎的原因,但也使《围城》的魅力长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子。 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他在比喻的创辟运用及建设独具风姿的批评语体上开了一代之风气。《围城》用喻之繁富令人叹为观止,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益人神智。在《围城》的讽刺语言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比喻。据有人粗略统计,书中的比喻多达七百余条。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显得更加机智、诙谐、幽默。他的比喻之所以取得特别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书中的 喻体既丰富又新奇,实在令人叹服。 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又如:说“鲍小姐那类女人” 是不“伤春”的,“一切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提要:讽刺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 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在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有独到之处。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钟书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作品也涉及了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又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抗战中的混乱,各种感人心的暴露,小说又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为人师表"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肮行径与灵魂,"学校的图书馆倒像个惜字的老式慈善机关","馆里通共不上一千本书,老的、糟的、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居其大半,都是因战事而停办的学校的遗产"。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钱钟书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 二、讽刺意味通过情节发展和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 《围城》通过人物可笑嘴脸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出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如书中对主人公方鸿渐流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颇为惊动

外国文学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二、思考题: 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2.《高老头》的结构特点、拉斯蒂涅和高老头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成就。 4.《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小说,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 5.《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6.为什么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结晶?其结构和人物形象。 7.福楼拜小说的风格特点。 8.陀思妥也夫斯基创作特点。 9.从《萌芽》看左拉创作的特点。 10.俄国19世纪文学中有哪三条著名的人物形象画廊? 11.《父与子》中的新人巴扎洛夫形象的矛盾性?为什么说屠格涅夫是小说中的风景画大师?12.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哈代小说特点。 13.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14.葛利高里形象。 15.娜拉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6.《百年孤独》书名的寓意及小说艺术特色。 二、思考题: 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戏剧创作的创新:《钦差大臣》 1、作者抛弃了浅薄的滑稽噱头,致力于典型人物的内心揭示。果戈里的人物不是某种 概念的化身,而是靠喜剧人物的自我揭露。人物各自按照自己的观念,习惯, 围绕自己的利益活动着。 2、哑剧的收场。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广泛思考。 3、无往而不在的正面人物的“笑”。作者用人物和观众的笑来鞭挞剧中人和匡正观众。 4、明暗两条线索通过演员的舞台行动和内在的戏剧冲突来表现。 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死魂灵》小说以骗子乞乞科夫收购死去农奴的户籍这一经历主线,广泛描绘了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了唯利是图的新资产者、腐朽没落的官僚阶层,以及作为农奴制支柱的贵族地主,揭示了农奴制的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首先,平实逼真的细节描写。通过景物和人物环境的细致描写,小说真实地在现了现实生活,生动的凸显了几个地主的不同个性。 其次,高超的肖像描摹技术,塑造了典型化的地主群像。在揭示贵族地主阶级属性和剥削本质的之外,小说还通过描写每一个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对乞乞科夫的接待,刻画了不同地主的个性。每一位地主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再次,“含泪的笑”也是创作的一大特色。果戈里集中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一切腐朽和堕落予以讽刺嘲笑,在笑声中扫荡了贵族阶级的特权和尊严,但是,果戈里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关切和忧虑,在讽刺之中又蕴含了一定的悲剧色彩,形成了其独具魅力的讽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吴敬梓就是讽刺小说的写作高手,他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深刻的主题。选入初中课本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这一写法的大成者。下面,我们就以这篇小说为例,谈一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就我看来,它的讽刺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漫画式的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夸张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某一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很离奇,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是可信的。当时的人热衷于科举,科举能改变许多读书人的命运,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中举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

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后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二、运用典型细节,做实讽刺文章。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细微事物所作的描写,它能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中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在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是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丑态百出,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三、运用对比映衬,强化讽刺效用。 对比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个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在《范进中举》中,通过范进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变化的对比描写,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中举前,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它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故事情节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流露;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典故、比较、推理等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永垂不朽”——夏志清 钱钟书以他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让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形成了既有尖酸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其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一、讽刺范围的广泛性 《围城》以方鸿渐的活动为线索,来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者冲进去,来展示他留学归来所遭遇的人和事。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不通事务,懦弱无能的方鸿渐;虽混迹于学界,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胜为己任的大家闺秀苏文纨;唯利是图,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还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手段来博取男人感情的女生指导等等,诸如此类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真的是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者在对人物的展示过程中,对官场的腐败、政府的无能、学术的虚伪、社会的落后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嘲弄讽刺,他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的生活,也涉及到江南的小县,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还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作者更是站在哲理的高度,来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从而表现他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无情的嘲讽和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围城》所讽刺的实已远远超出了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年代。二、讽刺意味的自然流露 《围城》的讽刺,丝毫看不出有人为的痕迹,它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而然地达到讽刺目的的(1)、通过情节的发展,达到讽刺目的。 《围城》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勾画出人物那可笑的嘴脸,形象地暴露出人物的卑下的灵魂,让作品收到很好的喜剧效果。如对方鸿渐留洋归来后的一段描写得就十分精彩: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后应母校邀请作关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学术报告”,是这样说的:“海通几百年,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在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从鸦片里得灵感。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废,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通过这一情节的描写,那种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令人滑稽可笑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从整篇小说来看,作者并未对方鸿渐等作过多的评价,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地把矛头指向了方鸿渐这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了当时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2)、通过精雕的细节,收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自称一生最恨女人的褚慎明,眼睛近视而不配眼镜是因为怕看见女人的脸,并且声称自己的

论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摘要: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既传承了古语的精华又开启了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通途,他杂文中讽刺性的语言更是把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本文主要从语言的修辞技巧、语言选择、语法来分折其杂文的讽刺艺术。 关键词:杂文,讽刺艺术 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杂文也是他与敌人短兵相接匕首和投枪,具有强烈的战斗力和艺术感染力。其中讽刺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特征,经常与夸张,反语等结合起来,巧妙运用通过犀利辛辣,入木三分的语言将讽刺艺术展现于读者的眼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无穷的回味。 讽刺是一种手法,不能单独称为文学。讽刺的方法包括明讽,暗讽等。可以是口头讽刺也可是动作讽刺,还可以笔墨讽刺。它不是一种文学,鲁迅擅长的就是讽刺,其实讽刺是为了增加语言效果渲染气氛的。鲁迅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又说:“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与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既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诬蔑而已”。鲁迅的杂文以写实为基础,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或集合并提炼某一集团论调的特点,或勾勒动物形象或采集社会事件加以概括进行讽刺。他的语言集中今中外语言之长,庄词俚语,兼收并蓄,古语今词,冶为一炉;同时对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本文就是从鲁迅语言的修辞技巧,语汇选择,语法活用对其杂文的讽刺艺术展开分折。 一、修辞技巧 (一) 夸张

浅谈_围城_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大 众 文 艺 63 各种艺术都有其表达意义的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亦不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的作品,总会在某些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显示独特的个性。《围城》即为一篇具有鲜明特色、独特个性的优秀讽刺小说。 《围城》所表现出来的学者式的幽默与讽刺,与契珂夫带着“含泪的微笑”式的辛辣幽默不同,他的幽默处处充满着智慧,比如文章中说:“一个人的缺点正象是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作者用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笔调、灵活多样的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来批判现实,调侃“芸芸众生”,使人啼笑皆非,回味无穷。 正如钱钟书在该书的序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就常用诙谐幽默、尖锐泼辣的笔法指向这些 “无毛两足动物”,这种笔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犀利精妙的心理讽刺 一切琐庸的、可怜的、鄙陋的东西,似乎都不可能逃过一位讽刺幽默作家的眼睛。钱钟书就是一位这样的作家,他善于用犀利精妙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形成强烈的幽默讽刺效果。 1、《围城》善于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地观察、分析和描写。 如张家大小姐矫揉造作、故作矜持的小女儿心态就被刻画得十分传神。张家仗着颇为殷实的家底,自视高贵文雅,处处摆出洋人作派。张父有中文名字却不爱用,偏喜欢别人唤他的洋名。说话还喜欢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让儿女觉得高深莫测。在这洋风熏陶下,小姑娘也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一切洋本领、洋习气、洋时髦、洋姿势,养就了一身娇气。她的书架上摆放着《莎士比亚全集》、《居里夫人传》等用以充门面的不朽大著,同时也有《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等实用主义的作品。方鸿渐觉得好笑,不由露出笑容,却不料被她看个正着、记在心里,后来方鸿渐无论用什么办法来讨好她,都不能消除她内心的不悦。方鸿渐走后,她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还有对范懿这位“女生指导”装腔作势的老处女心态的刻画也十分传神。她听说汪太太要给自己做媒,虽求之不得,却又故作矜持,经过一番自我克制,却仍掩盖不了内心的猴急。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见过辛楣以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相亲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好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当方鸿渐为辛楣解围后,“范小姐对鸿渐的道谢冷淡得不应该,直到女宿舍,也再没有多话”。文中对人物心理作了细腻观察、分析和描写,幽默中含者极浓的讽刺色彩。 作者很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讽刺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灵魂的丑陋。 浅谈《围城》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新邵教师进修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 廖又琳 【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辛辣而幽默的讽刺小说,它的幽默与讽刺艺术别具一格,讽刺手法灵活多样,讽刺语言诙谐幽默,写人谈事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充满着智慧,能使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了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围城》; 幽默;讽刺 如李梅亭的吝啬心理就写得很有讽刺意味。他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途中,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感激、讨得别人的好感;途中遇雨,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遮阳伞,结果被淋湿,还弄脏了衣服,弄得狼狈不堪。他带了一箱药品,准备到内地学校卖个好价钱。当孙柔嘉身体需服仁丹时,他却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卖不了好价钱而不惜用价钱贵但已开封过的鱼肝油代替,因为已开封的药“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这样做既行了好心,显示了自己的大方,更重要的是又不至于使自己蒙受损失。至于能不能对症下药,就不在他的考虑的范围之内了。李梅亭这个吝啬鬼的怪诞心理在一次次的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使人厌恶,那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被一层一层地撕下来。这种讽刺,与疾言厉色的抨击不同,它是通过客观地描绘,逐渐地揭示真相来达到幽默的效果,平淡中见谐趣,讽刺味更强。 2、钱钟书还善于制造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 如《围城》第三章写赵辛楣发起一次青年知识分子聚会,作者借此——刻画了赵辛楣的嫉妒以及胜利后又失望的心理、董斜川的自傲心、褚慎明的自卑敏感及看客心理。又如《围城》第六章中,写方鸿渐上门拜访三闾大学高松年那一节,因为高松年没有按当时承诺聘他为教授而“兴师问罪”,便是一场微妙而激烈的心理战。一见面,高松年尽管心里对方鸿渐的“兴师问罪”有些畏惧,认为非要费一番唇舌不可,但他表面上还是摆出一副和颜悦色、胸怀坦荡的样子。老于世故的高松年,一面撒谎、一面还能用眼大胆地平视对方,使方鸿渐给“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得有些不安,觉得这封信不收到是自己的过失,这次来得太冒昧了”。而高松年也为对方未收到信故作惊讶,其“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高明地用一封子虚乌有的信表明了自己的大度与识才,使方鸿渐不得不满怀感激,从而轻易地将其打发走,解决了这个开始还以为有些棘手的难题。方鸿渐离开时“灵魂像给蒸汽碌碌滚过,一些气概也无。只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下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把讽刺对象的心理活动,由隐到显,由暗到明,猛然外化,这种手法体现了作者幽默与讽刺手法的高超。 二、漫画式的描述笔法 钱钟书常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人物形象,以其精妙的笔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副副惟妙惟肖的漫画形象。往往人物一出台亮相,行藏未见,便已可知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女诗人”苏文纨虽号称“才貌双全”,其“得意之作”却只是一首抄袭来的德国民歌。那位自称“诗人”的曹元朗的“杰作”《拼盘姘伴》,更是令人作呕。这一男一女最后却“珠联璧合”成了“天生一对”,真是绝妙的讽刺。 又如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来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还可证明了自己文凭的货真价实。为了打击唯一的知情者,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一个用心险恶的厚颜无耻之徒形象真是呼之欲出。 尤其是《围城》第七章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更是绝妙,使他一出场就给人滑稽迂腐的感觉:“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 文艺评论

文学赏析 《死魂灵》

《死魂灵》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死魂灵》是俄罗斯讽刺作家、喜剧作家果戈理的著作,这部小说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版。后来被称作其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这部小说共有一二两卷,书中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众多人物,沿袭了欧洲流浪小说的传统。 小说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串联。以乞乞科夫像几位地主购买死魂灵(即实际已经死去但是在纳税花名册上依然存在的农奴。)这一事件塑造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地主。最为出名的形象是是四大吝啬鬼之一的普柳什金。 主人公首先拜访的是地主玛尼洛夫卡。作者这样描述他的长相“在世间却是为数众多的,他们从外表上看来都很相似。”至于他的性格,有如下描述“平平常常,不好也不坏。”“相貌也不乏亲切可爱之处。”但是“在跟他谈话的头一分钟里,你不禁要说:“一个多么令人愉快的善良的人啊。”。”“再过一分钟,你就要说:“鬼知道他是个什么玩意儿。”。”再来看看他的书房,书签夹在书的第十四页上,已经两年了。为了客人和自己谁先进门而礼让半天,大谈美德、风度、学问,震撼灵魂、激发精神。却对乞乞科夫买死魂灵这件事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于是就不再去想了。这一类人是当时俄国社会中满嘴礼仪与不切实际的空谈,只讲究浮华虚无的外在却头脑空洞的一类人的代表。果戈理运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之后,主人公拜访了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诺兹德缪夫,乞乞科夫遇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因赌博输掉了自己出门乘坐的马车和拉车的马,乘朋友的车回家。见到主人公就吹嘘说如果有人借他些钱,他马上会翻本的。性格放荡,喜欢游乐。结婚了却仍在家待不住一天。嗜赌成癖。同时喜欢传播谣言,中伤朋友。之后仍能无赖的与那位被他造谣中伤的人亲热交谈。在乞乞科夫提出要买死魂灵时,他认为一定有利可图。于是就追问主人公到底买了作何用。后来一看乞乞科夫不愿买了,就强买强卖。看看他养的狗起的名字:浪荡子、死鬼、死命咬、开枪、骂呀、飞吧等,从侧面体现了他的无赖性格。给比人烂东西却硬说占了他老大便宜。在他和乞乞科夫下棋过程中动手脚被乞乞科夫发现,后者不愿继续,就恼羞成怒,叫下人准备把主人公狠揍一顿。幸而,军官及时赶到,免了乞乞科夫的一顿皮肉之苦。这一类人物形象体现了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强取豪夺、强买强卖的无赖行为。 接下来的是一个“熊”一样的地主索巴凯维奇。作者先从他的庄园入手。“他的庄园的一切都是顽强固执、屹立不动的,显出一副结实而又笨重的样子。”通过主人公的眼睛这样来描述他“一直中等大小的熊。”他的长相“一斧头就是一个鼻子,再一斧头就是两片嘴唇,用大号钻头凿两下,一双眼睛就挖出来了。也不刨刨光洁就把他们送到世上来。”走路有踩别人脚的习惯。家里墙上挂的画像也全都是强壮而结实的人。对于别人的评价充满了讽刺与不屑,没有一句赞扬之词从他口中说出。自认为能洞察和了解别人。作者又特别描写了他的饮食。吃相粗鲁,一顿饭吃下半片羊胸脯子,吃个精光,啃得一干二净,把骨髓都吮吸得一滴不剩。从这一个角度作者间接地道出了地主阶级对农奴的压榨。在乞乞科夫提出购买死魂灵这一请求之后,他的本性立刻暴露出来。讨价还价,称赞他所卖掉的都是多么好的人,却忽视了这些人已经死掉的事实。虽然是个人,却像个动物一样活着,拥有动物一样的吃相。没有感情,粗俗、野蛮。对别人的讽刺评价,用到他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是个傻瓜、强盗、骗子手。作者通过这一戏剧性的写法,达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接下来上场的是全书中最具有讽刺效果的普柳什金。在主人公去他的庄园的路上,问一个庄稼汉怎么走,庄稼汉说:“打补钉的,打补钉的。”看他的农舍“圆木颜色发黑,屋顶千疮百孔,像筛子一样。农舍的窗户没有玻璃。农舍后堆着巨大的麦垛,上面长出了灌木。屋子后面的花园蔓草丛生。”在这个世界上,人最基本的分类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可是,在乞乞科夫见到他的时候,“很久识别不出这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女人。身上的衣服不伦不类,

(完整word版)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幽默 说起老舍,在众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先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却绝不逊于他的长篇和戏剧,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写短篇小说,并不认为短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难于长篇。他自己也曾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绚丽之花,他们以生命为根,真实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绽开着。我于其间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为之一笑,背后却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善人》《有声电影》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骆驼祥子》等,这些短篇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让我领略到了作者的另类幽默。下面我就结合这四篇短篇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于老舍先生讽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浅认识。 老舍说过:“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老舍许多幽默作品中确实含有强烈的讽刺倾向,然而,老舍最终成为一个“幽默作家”而非“讽刺作家”,显示了老舍在这个问题上理智与情感的实际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幽默,在老舍看来:“首要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所指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的表现,从这样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彼我皆有弱点,应怀着爱心、善意去对待别人的弱点,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对待芸芸众生的俗欲、顽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态度,即相当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 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认为幽默是对不和谐的发现,要求作家看出社会的欠缺来。在该文中,他还转引切斯特顿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贯的,是有机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贯的,是个幽默者”。以此来说明幽默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体地加以描画和批评。因此,与其将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不如将其看作一种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观察力强,才能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来,想象力强,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话来解释它,使人在笑中有所体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虽然有笑料,也有逗乐,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终是以悲悯的心理、同情的心态来关注社会的欠缺、人生的苦难等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他在写一个可笑的人物时侯,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样的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所以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老舍是大众的良心,他对底层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从未居高临下地哀怜胡同里的穷人,而仿佛是他们的代言人,在残酷中透出爱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许的快活。 在《马裤先生》这篇小品、漫画式小说中,一个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灵活现。小说的一开始便说到火车在北平还没开,接着重点人物“马裤先生”就上场了,为什么叫他这个名字呢?就是因为他睡在上铺,穿着一条马裤,却穿着“青缎子洋服”,“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一个打扮不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达

《围城》的讽刺艺术表达 内容摘要:《围城》讽刺艺术表达中,钱钟书运用讽刺作为自己的武器,积极的进行深刻揭露,通过人物形象,讽刺语言,讽刺手法和细节的捕捉,积极的进行社会时弊抨击,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在舒畅无比中,让人心服口服。《围城》对今天的讽刺文学欣赏和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讽刺形象性语言性方法细节 《围城》是钱钟书的扛鼎之作,作为讽刺小说的代表之一,《围城》与老舍,张天翼和沙丁的讽刺作品一脉相承,却又展现出了日臻完善,成熟的讽刺艺术。在中国讽刺小说历史上鲁迅辛辣冷隽、老舍深切温厚、而钱钟书《围城》中的讽刺却是机智隽永。《围城》被称为奇书,也是一部具有历史地位的长篇小说。在嬉笑中展现出了妙趣无尽,隐喻无穷。在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悲剧性的底蕴。《围城》是一部十分吸引人的小说,尤其是其中对虚假学历的讽刺,就是在今天依然具有惊醒的意义。 一.揭世间丑态,树讽刺形象 《围城》中并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其中始终贯

穿的是方??渐的活动。《围城》展示了方鸿渐不断的从围困城堡中冲出来,向自己向往的城堡冲进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其从留学到回国经历的人和事。从购买假文凭,到屈服于包办婚姻等,方鸿渐的怯懦和无能,没有传统文化的节义,也没有西方的竞争精神,展示了怯懦和萎缩的劣根性。《围城》塑造了一批“新儒林”的众生相,苏文纨貌似“才貌双全”,实际上却是唯利是图,矫柔造作。“哲学家”褚慎明道貌岸然,空虚无聊。李梅亭心狠手辣,自私厚颜。高松年好色贪杯,心术不正。 二.创辛辣幽默,语言精准恰当 《围城》的怨言独具一格,不仅仅机智,而且展示着成熟的讽刺韵味。《围城》不管是在叙述,还是在评论中,都是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务实的指责,在讽刺人和事上给人感悟的空间。方鸿渐从爱尔兰人那里购买了文凭却劝说人家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的买了酒准备好和中国人打架。在方鸿渐与赵辛楣进行斗口中认为是因为“保持实力,做战略上的撤退”,其实是在讽刺国民党在对日寇的进攻中狼狈逃窜的现状。《围城》心态的描摹,尤其是对唐晓芙初恋心态把握非常深入,同时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在一定的意义上充分刻画了老处女范懿和汪处厚的内心活动。阴暗心理的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 正传》和《狂人口记》等。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 鲁迅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深刻发掘题材的内在意义,突出一个或几个与社会和人民有关的问题。如《药》、《阿Q正传》、《风波》等,是以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政治事件为背景,反映此政治事件的影响和后果。《孔乙已》、《祝福》、《伤逝》、《孤独者》、《明天》等,作者把人物的悲剧原因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揭示出这此人物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可以说《呐喊》和《彷徨》从不同侧面描写了从辛刻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 鲁迅小说中所写的农民或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有孔乙己受酒店里顾客和掌柜的嘲笑,后挨打伤残致死(《孔乙己》);阿Q求爱被断了生计,进城当了小偷,最后要“革命”,被枪决了(《阿Q正传》);祥林嫂一生勤劳,夫死,子被狼吃了,最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死在除夕夜的街头(《祝福》)。这些人的死亡悲剧,是旧社会封建统治势力的迫害、封建迷信和礼教对人们的毒害所造成的。《呐喊》和《彷徨》中的小说反映了人民在受苦和挣扎,中国要革命和解放,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 二、以典型化手法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 鲁迅说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采取许多内在的神貌相同或近似的人物,突出其性格的本质的、主要的方面,塑造成为一个新的典型人物形象。 鲁迅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手法,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例如狂人、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娟生……等,还有《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封建顽固派人物,成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上第一流的艺术形象。请看《阿Q正传》中的阿Q,头戴破毡帽,拖着黄辫子,长着癞疮疤,他遭打后不敢反抗,贴上酒钱后骂:“儿子打老子。”这就把一个落后的农民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偷书被打,申辩说:“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揭示了一个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的性格。 二、以显示个性为准则的小说结构形式 鲁迅小说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个性著称。他的小说结构以显示人物个性为准则,结构形式丰富多彩。 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主要有: 1、单一线索结构。以一个中心线索贯串整个故事情节。如《一件小事》分撞车前和撞车后来写,结构分明。《社戏》从看戏前写到看戏后,按时间顺序组织结构。《肥皂》围绕着“肥皂”与孝女的关系展开故事情节,巧妙地揭穿了四铭的假道学而目。 2、两条线索结构。可以主线和副线出现,也可以明线和暗线出现。《故乡》主线写“我”,副线写闰土。《药》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痨病,暗线是革命者夏瑜被反革命者残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

《围城》中的讽刺艺术学习资料

《围城》中的讽刺艺 术

摘要:本文拟从《围城》这部小说讽刺特色的角度分析它的语言艺术,以此来表现钱钟书先生博学睿智的才识,以及他精辟辛辣、幽默隽永、细腻婉转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围城》;语言艺术;讽刺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它的艺术价值看,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它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他崭新的创造在于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活用讽刺来展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一、讽刺手法在《围城》中灵活多样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智慧的火花,《围城》中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 一是善于运用文言文语句进行讽刺。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围城》中,钱钟书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刻画与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写到方遁翁时,就有如下描述:“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要洋人娶要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作者就利用文言文的作用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讽刺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二是借用英文进行讽刺。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需再借用外来词语了,胡乱地使用会有反效果。然而,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运用了英文,却是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y of dough。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例如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 may din 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性再一次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是巧妙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使得语言有别样的异味,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例:“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中立”作者在这里分拆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