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选择题

1.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诗中很明显地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

2.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3.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

A.唐代B.元代

C.明清D.民国初年

【答案】B

【解析】指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4.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

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

B.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掌握情况,青花瓷是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故D项不符合史实。

5.(2011·汕头)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政府收租不能体现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因而不能说已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许多农民为交税而卖棉纱,并非直接以棉纱抵税,排除C项;综合材料信息体现了当时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6.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A.棉纺织业B.麻纺织业

C.造纸业D.丝织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是“桑田”,据此可知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丝织业。

7.《“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瓷器从宋朝开始外传

B.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答案】C

【解析】中国瓷器在宋朝之前已开始外传,排除A项;“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从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排除B项;C、D两项相比,

C项更符合题意。

8.唐朝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造成这种传习的原因是()

①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世代传习

②手工业市场狭小

③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措施

④用以维护农业社会的耕织结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织女”“头白”“为解挑纹嫁不得”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手工业者的技术竞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政府、手工业者自身以及市场三方面来分析,故①②③都正确,选B项。④与题干无关,排除。

9.(2011·山东实验中学)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A.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职业包括“手工工场主和雇工”,这说明当时已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

芽。

10.史书记载: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成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直后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却坚硬锐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制造钢剑

B.同一时期我国战争更多

C.春秋时期我国已用煤冶钢

D.春秋时期我国铁质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的刀剑比古罗马的更坚硬锐利,原因是春秋时期我国已经能够冶炼铁和钢。用煤做燃料出现在汉代。

11.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

【答案】D

【解析】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最有可能“精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12.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经在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其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

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中国古代南京云锦最有可能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非常高,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而能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最有可能是官营手工业。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农耕而作陶。

——〔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八三三引《周书》材料二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礼为先蚕。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前编》上材料三《考工记》所记青铜合金成分表

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材料四灌钢法:(綦母怀文)又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铁)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不能截三十札也。

——〔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九《綦母怀文传》材料五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纪春季》材料六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萌发之初的概况。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3)依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试以材料六中词句说明周时官府管理手工业情况。

【答案】(1)从材料得出中国手工业出现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主要是制陶业,纺织业。

(2)手工技术先进,制作工艺复杂,产品质量高。

(3) 特点:私营手工业、“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管理情况:官府对手工业的制造、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甚至连劳动都须在官府作坊进行。如材料六所说:“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意思是使各种工匠不敢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14.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阅读下列有关景德镇的材料: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4)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社会出现了什

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

(5)为了印证你的推测,你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至少答出三种)

【答案】(1)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物资、淘洗瓷土,并提供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政府的支持。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4)可能出现大机器生产;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下日益衰落。

(5)查阅书籍、上网、向专家请教、去景德镇实地调查等。

【解析】第(1)问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概括提炼;第(2)问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可判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第(4)问要结合近代社会背景合理推测;第(5)问可从查阅书籍、上网、向专家请教、去景德镇实地调查等角度回答。

高中历史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 必修 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 (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3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提示: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 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4)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深化拓展】

高三历史教案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单元十七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一、知识结构-必看清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 义发展 政治 思想 殖民扩张 经济 民族解放 发生:14、15世纪在西欧萌发 发展:新航路引起价格革命;圈地运动和殖民促进资发。 阶段:生产力处于工场手工业,生产关系处于原始积累,国 家经济政策处于重商主义阶段。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北美革命: 文艺复兴:原因资发;兴于意大利;纲领人文主义;内容多方面;意义冲破 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法国—英国称霸。 国际关系 全球化 原因:经济资发;资和新贵族成;请教思想;斯图亚特专制。 过程:导火起义—开始议会—内战—共和—复辟—光荣革命 果实:《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意义:对内开辟道路;对世界开辟时代。 原因:经济资发;第三等级;启蒙思想;波旁专制。 过程:导火三级—开始巴士—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 果实:人权宣言,宪法,土地-拿破仑法典予以巩固。 意义:猛烈,人民性,彻底性,人民性。 原因:经济资发;美利坚族;民族启蒙;英国枷锁。 过程:导火倾茶--开始枪声--建军建国—转折胜利。 果实: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意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自然科学:哥白尼创日心说;开普勒发展;伽利略证实;布鲁诺捍卫和发展。 启蒙运动:原因经济阶级思想;人物六大思想家霍洛伏孟卢狄;学说社会契 约,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意义大…… 目的方式---原始积累,方式野蛮,贩奴,灭绝,掠夺等。 后果迥异---当地灾难深,欧洲促资发。 北美独立战争具备双重性质—见前述 拉美独立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北美法革鼓舞;西葡衰落;启蒙思想。 过程—海地序幕;墨西哥呼声;南美两英雄。 意义—摧毁西葡300年枷锁,开启新的政治格局。 争夺殖民霸权:西葡英荷法争夺殖民霸权,英国得逞。 拿破仑战争:实质—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交锋;形式—法国和反法同盟 的反复较量,多次战争;结果—封建主义和英国居于上风,建立 大陆均衡的维也纳体系。 特点:全球化处于起步萌芽阶段 形式: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殖民活动主要形式。 意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联系紧密,但也给东方来来灾难。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商业的发展 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发展和高峰 .隋唐时期: ①表现: ②原因: .宋代: ①表现: ②原因: .元代:

①表现: ②原因: .明清: ①表现: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周秦至唐朝:宋代: .城市发展概况 汉唐时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 .商业地位: 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 推行过程: 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影响: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重难点解析】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1-2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选择题 1.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诗中很明显地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 2.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 3.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 A.唐代B.元代 C.明清D.民国初年 【答案】B 【解析】指黄道婆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4.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

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陆羽十分推崇越窑的青瓷 B.唐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瓷器是饮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的瓷器种类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掌握情况,青花瓷是元朝的时候才出现的,故D项不符合史实。 5.(2011·汕头)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政府收租不能体现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因而不能说已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许多农民为交税而卖棉纱,并非直接以棉纱抵税,排除C项;综合材料信息体现了当时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6.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单元十七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一、知识结构-必看清 14、15世纪在西欧萌发 展:新航路引起价格革命;圈地运动和殖民促进资发。 段:生产力处于工场手工业,生产关系处于原始积累,国家经济政策处于重商主义阶段。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北美革命: 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称霸。 原因:经济资发;资和新贵族成;请教思想;斯图亚特专制。 过程:导火起义—开始议会—内战—共和—复辟—光荣革命 果实: 《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意义:对内开辟道路;对世界开辟时代。 原因:经济资发;第三等级;启蒙思想;波旁专制。 过程:导火三级—开始巴士—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 果实:人权宣言,宪法,土地-拿破仑法典予以巩固。 意义:猛烈,人民性,彻底性,人民性。 原因:经济资发;美利坚族;民族启蒙;英国枷锁。 过程:导火倾茶--开始枪声--建军建国—转折胜利。 果实: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意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约,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意义大…… ---原始积累,方式野蛮,贩奴,灭绝,掠夺等。 ---当地灾难深,欧洲促资发。 —见前述 拉美独立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北美法革鼓舞;西葡衰落;启蒙思想。 过程—海地序幕;墨西哥呼声;南美两英雄。 意义—摧毁西葡300年枷锁,开启新的政治格局。 —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交锋;形式—法国和反法同盟—封建主义和英国居于上风,建立

二、阶段特征:(必想通) 本单元讲述了工场手工业的世界,时间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又可以分为14-16世纪和17-18世纪两个阶段。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兴起的表现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政治上的尼德兰革命。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又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英法美三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欧洲诸国的封建改革客观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殖民争夺英国称霸,北美和拉美独立具有双重性质,同时期的亚洲逐渐落伍。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义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封建社会趋于衰落: 1、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和重商主义 (1)14世纪前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尼德兰等地出现;(2)从生产力上看,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早期的殖民活动,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从生产关系看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代,原始积累的手段包括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殖民掠夺等。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以推动原始积累。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基本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封建秩序,震撼了整个欧洲,北美资产阶级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具有双重性质。(3)欧洲大陆诸国进行了封建改革,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整体看,封建主义仍然处于上风。 3、资本主义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义为反封建和神学的思想武器,传播了资产阶级观念;(2)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3)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促进了革命的爆发,影响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动——早期原始积累阶段,手段野蛮: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后来居上,特别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区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原始积累,方式比较野蛮,主要包括种族灭绝,贩卖奴隶,掠夺资源等。而英国的殖民方式相对具有开发的意义。 3、殖民争夺:经过激烈争夺,英国先后挫败西班牙(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荷兰(17世纪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法国(18世纪中叶的七年战争),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殖民霸主。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4、殖民后果:对当地人民深重灾难,对于欧洲来说,则获得了大量财富,增加了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兴旺和发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独立双重性质: 1、北美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十分深远; 2、拉美独立运动结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锁,成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四)、国际关系——从殖民争夺到拿破仑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课时)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农业和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古代中国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有冶铁、纺织、陶瓷等,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可以概括出它的几个重要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特别是对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学生并不陌生。我国丝绸、陶瓷闻名于世,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也比较多,通过各种媒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在讲授本课时,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知名文物的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对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有些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加强点拨。 教学方法 1.适当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代表古代手工业较高水平的文物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直观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2.采用情境设置、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通过比较法,设计表格,从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作用等几个方面比较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让学生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 学习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学生较熟悉的特点,在学习中,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学会自己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时代

教学设计一 【课标精解】 1.课标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农业生产情况,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2.课标分析: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早期农业生产情况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来解读。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代表。既说明了我国各地不同的农耕特色,又突出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学习远古历史的依据——考古发现,但学生对他们生产生活的合理想象还不准确也不全面,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引导,再引导强化对比学习法的指导与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比学习,掌握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的农耕文明成就,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得出简单或主要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始农耕文明成就的了解,使学生认同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进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解读】 1.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重点解读: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通过劳动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而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代表。既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1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 迟滞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A[由材料中“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知,西汉商业资本充斥于民间,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商业资本的活跃,故选A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中国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故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故排除D项。] 2.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B[宋朝时期商业得到较大发展,被人们所接受,才会在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选B项;“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只是对材料的一个解读而不是在阐述原因,故排除A项;世家大族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故排除C项,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是家训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 3.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种类概况 固定型店铺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个体私营 半固定型摊贩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流动型摊贩各类饮食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D[由表格可知,北宋都城夜市有固定型店铺、半固定型摊贩、流动型摊贩等类型,这说明商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北宋人民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设计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的基本史实;古代手工业产生与发展概况及主要经营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音乐(《青花瓷》),并阅读这段文字: 材料:青花瓷,色泽清新,纹饰优美,意境深远。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一件件瓷器,就是一个个故事。它浸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尊敬。 猜一猜这是在形容什么器物呢? 【引出青花瓷,并展示图片】 青花瓷能够在中国古代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是因为我国古代手工业技艺高超,那么我国古代手工业是怎么发展的,有哪些成就,又有那些特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手工业? 【利用课文题目解释】 手工业离不开手,也就是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现在,让我们来参观博物馆,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首先,我们参观第一个展馆:金属冶炼馆。 1.冶金业 ①青铜 我们知道,原始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接着就进入青铜时代,那青铜时代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青铜时代从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一直延续了将近15个世纪。人们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比如这些盛酒器。 【展示四幅商代盛酒器图片】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知识点)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2、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对商业集中统一管理。 4、春秋战国 A.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B.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5、隋唐时期 (1)条件:政治统一和大运河开通。 (2)表现: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6、宋朝 (1)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2)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7、元代:广泛流通纸币,步入新的高峰期。 8、明清时期 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并成为商品 (5)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 (6)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形成大商帮。 ※破产农民出卖劳动力成为雇工,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城市的繁荣 1、先秦至隋唐: (1)坊市制度: ①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②坊市分开。③唐代实行坊市制。 (2)城市职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宋代 ①打破坊市界限。②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在受政府的监视。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明清 ①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②在江南地区兴起工商业市镇。 ③经济职能性城市。 ④专业性城市。 ⑤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 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重农抑商(重点) 1、原因 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直接原因: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加强中央集权相冲突。 2、历程 产生:战国表现:贬低身份,限制范围,征收重税。 发展:汉初表现:贬低身份,严禁购地,征收重税。 松动:中唐表现: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使商人地位提高。 强化:明清表现:A. 限制经营,征收重税对。B. 限制外贸,只许广州一口通商。 3、评价 ①初期有利于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②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2、城市商业发达 3、对外贸易发达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5、商人群体活跃 6、商业地位低下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梯度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理解掌握:了解中国古代冶金、制瓷和纺织业发展的过程、主要成就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式;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综合运用:冶金、制瓷和丝质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知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情景激疑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铸造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古代高 超铜器铸造水平的集中体现,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2009 年2月25日,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青铜鼠首和青铜兔首强行 拍卖,激起了华人的极大愤慨。除青铜冶铸外,我国古代还有 哪些先进的金属炼铁技术? 新知解惑 1.青铜冶炼技术 (1)盛行时期: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被称为我国的①。 (2)主要成就:②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 2.冶铁炼钢技术 (1)③时期中国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春秋时期的钢是④。 (2)南北朝时期发明了⑤。 3.冶炼燃料 (1)⑥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 (2)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⑦流行开来。 自我校对 知识点一①青铜时代②商周③春秋④块炼钢⑤灌钢法⑥汉代⑦明朝 重点探究 1.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1)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 (2)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 (3)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怎样认识煤的使用? (1)煤的使用提高冶金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延缓水土资源的破坏,有利农耕生产。 (3)但煤的使用造成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环境。 应用提升 1.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第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学设计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菏泽一中刘智平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2、通过对明清大商帮的探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精神,联系现实,关注民生,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课标要求有两个,一是商业发展的概貌及特点,二是重农抑商政策,根据课标,我将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将“城市”的演变纳入商业发展过程中来,通过城市的变革体现商业的发展,所以设计中呈现两个主干知识:一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二是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最后从这两个主干知识中探究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菏泽银座商城、步行街、小商品城等图片。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就是商业。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繁华的都市,享受着商业文明带给我们丰富又方便的生活,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穿越历史,领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注释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板书)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明确课标(幻灯片展示)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 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 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 明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分析】 本节要研究三个问题:一是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包括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等 三个部分;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包括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等三种; 三是综合分析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程标准集中要求在两个问题上:①要 求学生列举掌握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②综合分析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因此,教师确定教学的重点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也就是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和特征,难点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据此,教师在处理 本课时,要重点突破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掌握的第一个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的方法,坚决反对低效、重复的 教学,教师重在点拨手工业成就的记忆方法,督促检查学生落实掌握。关于手工业的 经营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列表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了解。而对于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教师出示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 纳之。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周杰伦《青花瓷》音乐,为进入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一)定向示标: 利用多媒体或学案,向学生出示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必要解读,使学生明 确学习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本课结构。(板书)冶金业 目标一: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纺织业 陶瓷业 目标二: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同时,设问:为什么就介绍了以上三个部门呢?是不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就是这么 几个呢?为何就介绍这三个部门呢? 学生各抒己见,但预计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这个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明确。“因为,这三个部门与农耕经济联系密切。冶金业为农业提供生产工具,纺织业为农民提供衣 物,陶瓷业为农业提供日常用品和储存器物。”从而,教师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服务于农耕经济,受农耕经济的制约。但教师 可以在这里不明确指出这个特征,为以后明确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学案,使用表格,预留5至10分钟,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一、冶金业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滕州博物馆中存放的一些文物图片进行乡土 文化教育。例如手工业的祖师爷——鲁班的内容,以及从滕州出土的《冶铁图》、 《纺织图》等汉画像石,印证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当时手工业的状况;还有,北

第五章 西方手工业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五章西方手工业时代的艺术设计 一、选择题 1.古埃及人主要用砖石结构方法来建造房屋,这种技术被称为: A 承柱式 B 加隆样式 C 围柱式 D木架结构 2.中世纪欧洲的哥特式建筑有神秘的气氛,它主要用于: A.墓穴建筑 B 民宅建筑 C 教堂建筑 D 剧院建筑 3.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建于古代 A 埃及 B 中国 C 印度河流域 D 两河流域 4.下列内容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是 A 高耸的塔尖 B 窗子很小 C 内部装饰精致而华丽 D 充满神秘色彩的镶嵌画 5.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的建筑样式是 A 拜占庭式 B 巴西利亚式 C哥特式 D 罗马式 6.流行于欧洲18世纪60年代直至19世纪前半期,既保持了古典文化的庄重典雅,又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的设计风格是 A 古典主义设计 B新古典主义设计 C 巴洛克风格 D洛可可风格 7.下列建筑中不属于哥特式的是 A意大利比萨主教堂 B 米兰大教堂 C 科隆大教堂 D 巴黎圣母院 8.法国的凡尔赛宫建筑风格是 A 哥特式 B 罗马式 C 巴洛克风格 D 洛可可风格 9.古希腊雅典卫城中最负盛名的核心建筑是 A 宙斯神殿 B 帕特农神殿 C 赫拉神殿 D 波赛冬神殿 10.哥特式教堂最早出现在法国,后遍及全欧洲,其最具有基督教精神的,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 A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B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英国的杜勒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C 英国的杜勒姆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D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11.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思想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学精神 B 人文主义 C 大美术特点 D美观与适用原则 12.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 A.巴西利卡式建筑 B 拜占庭式建筑 C 罗马式建筑 D哥特式建筑 13.流行于18世纪60年代直至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追求简洁、庄重和充满理性的风格,此风格是 A. 巴洛克 B 洛可可 C 新古典主义 D 折衷主义 14.古希腊的神殿建筑着要采用的结构形式是 A 承柱式 B 加隆样式 C 围柱式 D 木架结构 15.英国的杜勒姆主教堂是典型的 A 巴西利卡式建筑 B 拜占庭式建筑 C 罗马式建筑 D哥特式建筑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公开课教案】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难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1、引言导入:通过图片感受当今社会商业、城市的兴盛繁华,过渡到课文引言所设的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市镇的发展历程和商业发展的特点的问题,明确该课的学习目标。 2、商业的发展 该目主要讲述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即从原始社会商业现象的产生到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的历史,以商、周、春秋战国、隋唐、宋、明清为时间点,分别说明了农耕时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本目可作为本课的重点。 (1)原始商业的出现 原始商业出现的时间和条件:原始社会末期,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商业的出现;形式和范围:氏族部落之间或氏族内部间偶尔出现的简单的以物易物。 (2)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①由“商人”这一称呼的由来讲起,讲述商代的商业发展情况: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灭商后,统治者就让殷商遗民继承祖业,周游各地,贩运产物。周朝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府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②引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资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商业的繁荣?”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去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繁荣,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商业冲破官府束缚的自由发展,各诸侯国的经济联系加强,私商崛起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3)隋唐和宋元时期的商业 ①引用唐代诗人元稹的《估客乐》让学生体验唐代商业繁荣的盛况,思考:“唐代商业繁荣的原因?”——隋实现了大一统,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开始进入鼎盛阶段,唐朝沿袭隋朝创立的基制,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使各地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曾一度堵塞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也由于唐朝政治、经济和

手工业时代的匠人文化.doc

手工业时代的“匠人文化” - “工匠”是指手工业时代专门从事某一技术行业的匠人。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态,对所属专业的技术近乎痴迷地追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穷尽极致,对职业的尊严奉若神明,所以,他们是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者,也是质量的代言人。“工匠文化”是指与“工匠”相关联的管理制度、生活方式、技术体系、精神信仰的一系列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同时又兼具广泛的社会属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历史概念,但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外展动力和衍生能力,流续得十分久远。 “工匠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指日本江户时代产生而来的一种职业文化,它以一种纯粹、强烈的物化形态和精神内涵创造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点和标志性符号。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形态属于全人类,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广为存在。在中国,更是具有最为久远的历史和成熟的体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匠人”的称呼,《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在历朝各代,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匠管理体系。在国家层面上,“工部”是掌管工匠的行政部门,对工匠的户籍、劳作、居住、传承都有系统的规范。工匠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成了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工匠文化”。“工匠”不仅是历史上精致生活的创造者,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书写者。然而,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工匠”和“工匠文化”一直以来被忽视和冷落,在社会上、事实上的真实作用和地位被严重扭曲。我们有必要还原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对文明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给他们以应有的社会尊严。在工业化不断推进、深化和

成熟的今天,“工匠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工匠”创造了手工业时代的精致生活 农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一部分生产者便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业之外的诸如建筑、服饰、饮食、工具制造等方面的工作,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两大阵营。由于从事手工业制造具有分类多、分工细的工作特点,因而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应的工作技巧,掌握了某种技术工种的从业人员被称为“匠人”,如会做木工的成为“木匠”,会做泥瓦工作的成为“瓦匠”,会打铁的称为“铁匠”等等。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有工艺技能的“匠人”统称为“工匠”。“工匠”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即“工”和“匠”,“匠”是指手工业从业者,“工”则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而并非概指所有的手工业从业人员。 “工匠”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其广泛的,几乎包括了除农业之外的所有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细化,工匠的分类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工匠们各有其业,各擅其长,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将各自所在的专业技能提高到极致成为一种不二选择,把产品的质量不断的提升,以期达到完美的程度。工匠们努力的结果直接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精致的手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的丰富与精致为消费者的精致生活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反过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致化,又会不断地提升对产品的质量需求,更进一步对工匠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层级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循环促进下,工匠的技艺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越来越精致,人们的生活也就越来越向着精致化迈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工匠”分为“官匠”和“民匠”两大阵营。“官匠”有“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