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高考中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1) 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何用此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贺钦,字克恭。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 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为什么?你最判断不准、译不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略。

【问题剖析】“自我诊断”第3题

(1)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剖析“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该句译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

【破解之道】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趁热打铁】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走出句式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边练边悟】

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

问题: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

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浙江)

误译: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我不肯给他们啊。

问题:未译出原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改正:别人拥有的(字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3、母归,但见女(指养女叶限)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010·天津)

误译:后母回来后,只见叶限抱着庭中的树睡觉,并不为之担心。

问题:未译出原句“亦不之虑”宾语前置的特点。

改正:后母回来,只见女儿(叶限)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

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5、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2007·安徽)

误译:是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问题:原句“非”是个否定判断句的标志,“是”是代词“这”。否定判断句特征未译出改正: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

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

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误译: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译文未体现出这两点。

改正: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9、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误译: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

问题: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该句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

改正: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10、(仲长统)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007·上海) 误译:(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游历求学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间,跟交往的朋友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问题:原文既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又是一个省略句。在“学”后省略“于”,在“与”后省略“之”。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特点。

改正:(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二、临场翻译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的四类特殊句式

(一)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强化这两类句式的意识。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刘向《说苑·尊贤》) (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人名)者,可谓近之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城中皆不之觉。 (《李愬雪夜入蔡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张衡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2013·广东)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1)……之谓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点拨】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2)(此、是)之谓……

例句:大而化之之谓圣。

【译文】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点拨】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是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做……”。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此夫子之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最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1、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

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这一方法。

(1)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战国策·燕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有习操舟者,唯舟师之是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一下。

(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余乘。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熊)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011·大纲全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相对较冷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位置相对灵活的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前,放在动词之前。但它用法较灵活,有时也有例外。做下列题目加以体悟。

【边练边悟】

(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 (《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澍)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2012·广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亡友邢涣思讳群。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

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 (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1)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旧唐书·列传四十八》)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

注墐(jìn):通“殣”,掩埋。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问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

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三、表示感叹

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5、亦……哉(可译为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四、表示揣度(推测)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

①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3、其……欤?(兼表反问)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

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六、表设问:

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

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

七、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

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

办法,没有条件……。)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

②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

(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八、被动句

1、见……于……:(可译为“被”。)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

2、为……所……:(可译为“被”。)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九、宾语前置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①唯命是从。

2、……何……之有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夫晋何厌之有?《左传》(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十、假设

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

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

①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羞辱啊!)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

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十一、转折

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